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天體現象

著名天體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2-27 20:04:57

1. 常見的天文現象

現象:
日食: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
月食:月全食及月偏食、半影月食
凌日: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內行星現象,例如水星凌日、金星凌日
合日:合日即天體視位置跟太陽為同一方向(以視黃經相等定義),此時天體
與太陽同升落,受太陽影響不能見到該天體。
沖日:以地球為中心,行星運行到與太陽相反方向(嚴格定義為黃經相差180度)時,此時日落後行星即東升,行星落至地平線時就是日出,故整晚可見該天體,若沖日的為行星或小行星時,也是行星最亮和最適合觀測的時候。
行星連珠:
行星連珠為行星位置皆在大概的一個方向(一個較小夾角內),亦有定義為以太陽為圓心,數顆行星夾角為一定最少的度數內(如1982年的九星連珠)。行星連珠據坊間稱為引發引力不平衡而導致天災的原因,當然這是至現時為止還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
還有另一種說法:水金火木土這五顆能以肉眼看到行星有三顆(或以上)在一個時段內(在兩三天至半個月內)集中在清晨或黃昏出現在同一方位上。如2002年5月的五星連珠(黃昏後同在西方出現)
掩星:多為月掩恆星、行星掩恆星、小行星掩恆星、行星掩其衛星等;罕見的有月掩行星、行星掩行星、彗星掩恆星等,日、月食也是掩星的一種。
天體與天體之間視位置接近,如行星合月、雙(三或更多)星伴月、土星合鬼星團、五星連珠等等。
彗星接近太陽、地球
流星群
天文儀器:http://www.tianlang.com.cn/twkp/twyq/

2. 2009年還有哪些天體現象會發生

2009年可謂是「全球天文年」,天象劇場也是好戲連台。既有一場觀測條件不錯的流星雨降臨,又有日環食來為我們的春節賀歲,此外還有一次觀測水星的良機,而且台灣「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的鹿林彗星也將於今年2月距離地球最近,用簡單的望遠鏡就能看到這顆彗星。以下是羅列出來的有關今年的天文奇觀。

1、今年1月3日夜裡出現2009年的第一場流星雨:象限儀流星雨。但由於流星雨在極大值時流量也不大,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內都不容易看到。

西方觀天人員就特別幸運,他們可以在太平洋標准時間凌晨5點後一段時間內看到最大的流星雨。最大時,象限儀流星雨每小時能下15-120顆流星。

2、1月15日:金星東大距。金星以明亮著稱,尤其是大距附近時,相信大家都可以在天空中俘獲它的身影。由於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比水星慢,金星從西大距運行到東大距花了1年多的時間,1月15日,它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此時的金星已經非常明亮,可達-4.5等。日落時的地平高度為37°左右,好似掛在西南方低空中的一盞明燈。

3、1月26日春節當天,日環食將悄然發生,日、月、地球基本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太陽光射到月球時被遮擋,自西向東在地球表面形成的一條巨大帶狀投影,這條日食帶斜穿大西洋、印度洋。在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因地月距離適宜,可以見到日環食,而我國南方各地見到的只是日偏食。在上海,17時20分許,太陽會被月亮「吃」掉一小口。

4、1月30日晚,西方神話中掌管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金星與東方女神「嫦娥」月亮「約會」。金星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屆時,月亮就像一把彎弓,彷彿要把金星射向人間。除了與月亮相會外,金星還將於1月15日到達東大距,2月19日達到最亮,從而成為上半夜西南方耀眼的「明珠」。公眾如果用小型望遠鏡觀測,還可看到其如小月亮般的迷人身影。

5、2月22-26日,早起者將會有機會看到木星(–2.0等)、水星(-0.1等)和火星(+1.2等)齊聚一堂,形成一個5度的環。在日出前大約半小時左右,你能看到木星和水星懸掛在地平線上。而火星則可能很難在黎明微光下發現它的身影,除非你用雙筒望遠鏡。此三顆行星的夢幻環在2月24日最小,只有3.7度寬。在2月22日和23日早晨,非常細的娥眉月將以極為有趣的方式與這三顆行星相互交輝。

6、3月9日,以美麗光環著稱的土星將沖日。行星「沖日」是每年天象的重頭戲。「沖日」是指該行星和太陽正好分處地球兩側,三者幾乎成一條直線,此時該行星與地球距離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觀測的最佳時機。在「沖日」前後的半個月內,都是觀賞這顆「戴草帽」行星的最佳機會。土星是一個非常亮的大行星,所以,觀測的地點並不一定非要到郊外去。在城裡面,只要天氣好也完全能夠看得到。

7、3月25日,金星成為一顆晨星和夜星。金星經過8年的特別循環,今年再次重現了2001年、1993年和1985年時的情景。不過,今年的這一景象只有北半球的人才有機會看到,屆時人們可以在同一天的黃昏和黎明都能看到金星。這一景象會持續幾天,3月25日是中間日子。

8、4月22日,當天黎明時分,距地球最近的三大天體——月球、金星、火星將在東方低空近距離相遇,屆時公眾可用肉眼目睹到這一天象奇觀。此時望遠鏡中金星如殘月般,是金鉤形的。而這天又恰逢農歷二十八,一彎殘月猶如鐮刀,天空中的兩個「彎月」會讓觀測者倍感神奇。

9、6月6日晚,心大星和一輪娥眉月上演「星月童話」。屆時,一輪娥眉月會遮掩首顆重要的紅色巨星――心大星。不過,這一景象只有美國中東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能看到。

10、7月22日,將上演百年難遇的日全食奇觀,屆時只要天公作美,我國公眾就可欣賞到這一罕見天象。此次日全食將歷時6分39秒,在經過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和中國在內的一個狹長走廊內可見。距離琉璜島(Iwo Jima)東-東南方向大約325公里的地方將是觀察此次日全食的最佳地點。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21世紀的最佳日全食,也是出現在1991年-2132 年之間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

11、8月6日晚,「行星之王」木星將與月亮一起上演相依相伴的天象美景。當晚天一黑,皎潔的明月即從地平線升起,迫不及待地「走」向木星,兩者之間僅相距不到一個滿月的視直徑距離,屆時木星的亮度將僅次於月亮。公眾只要仰望東南方天空,便可一睹這一幕「星月童話」。如天公作美,天文愛好者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可欣賞到木星表面連綿不斷而又明亮的條紋形狀。

12、8月10日至9月4日,土星沒有環。相對2003年土星環以近27度的最大角度傾斜於地球,這時從地球上看土星將幾乎看不到土星環。其原因是土星、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地球在軌道上快速運行改變我們觀察土星環南面和北面的位置,這一時間持續三周多,屆時著名的土星環將根本看不到。

13、8月15日, 「行星之王」的木星將「沖日」。當天,木星通宵在夜空中閃閃發亮,半夜時分它將升上頭頂附近的星空,盡顯「君臨天下」的風采。

14、8月18日,海王星將「沖日」,有興趣的天文愛好者可藉助望遠鏡一睹這顆淡藍色神秘星球的風采。淡藍色的神秘星球海王星是依據純天文理論計算而被發現的行星,在天文學史上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海王星亮度較暗,平常很難觀察到。屆時,海王星在摩羯座中逆行,藉助於天文望遠鏡,若能再配上《世紀星圖》,公眾將會更容易找到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15、9月17日,2009年最後一顆上演「沖日」大戲的大行星為天王星,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第二遠的行星,屆時,天王星的亮度是5.7星等,這就意味著在觀測條件好的地方,公眾用肉眼就能隱約見其「芳容」。

16、9月2-3日,木星無衛星。用小型望遠鏡觀察木星的任何人將總是能看到一些或4顆完整的著名的伽利略衛星。多數情況下能看到2、3顆這樣的衛星,有時能全部看到4顆這樣的衛星,很少只能看到一顆這樣的衛星,而看不到衛星的機會則更少。9月2-3日深夜,西半球的人將有二小時能看到無衛星的木星。

17、10月8日,水星將和土星近距離相會。當它們這天早晨從北美的地平線上升起時,水星相對右邊的土星將只有0.3度,其星等為–0.7等,將比土星(+1.0等)亮近5倍。5天之後,土星又會和金星相隨,彼此之間的距離只有 0.6°。如此近的距離,實屬難得一見。10月16日一早,剛剛形成兩天的一輪娥眉月將滑過天空南面的這三顆行星。

18、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獅子座流星雨將來。此次流星雨比較有利的觀測時間是11月17日至20日,尤其是在20日5時49分前後,獅子座流星雨將可能有一次「爆發」。屆時,每小時約有數十顆至五百顆流星劃過天空。

19、12月13-14日,就如賀歲大片一樣,雙子座流星雨一般都會在歲末如期而至,「上映檔期」將從12月7日一直持續到17日。2009年雙子座流星雨將於15日凌晨達到極盛,每小時理論流星數最多可達到120顆。雙子座流星雨非常適合觀測,不但流星的速度較慢,而且明亮的流星還會留下白色的余跡。

3. 有哪些天文現象

(1)宇宙中的各種天文現象名稱

常見天文現象包括:

1.日食: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環食

2.月食:月全食及月偏食、半影月食

3.凌日: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內行星現象,例如水星凌日、金星凌日

4.合日:合日即天體視位置跟太陽為同一方向(以視黃經相等定義),此時天體與太陽同升落,受太陽影響不能見到該天體。

5.沖日:以地球為中心,行星運行到與太陽相反方向(嚴格定義為黃經相差180度)時,此時日落後行星即東升,行星落至地平線時就是日出,故整晚可見該天體,若沖日的為行星或小行星時,也是行星最亮和最適合觀測的時候。

6.行星連珠:行星連珠為行星位置皆在大概的一個方向(一個較小夾角內),亦有定義為以太陽為圓心,數顆行星夾角為一定最少的度數內(如1982年的九星連珠)。行星連珠據坊間稱為引發引力不平衡而導致天災的原因,當然這是至現時為止還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還有另一種說法:水金火木土這五顆能以肉眼看到行星有三顆(或以上)在一個時段內(在兩三天至半個月內)集中在清晨或黃昏出現在同一方位上。如2002年5月的五星連珠(黃昏後同在西方出現)

7.掩星:多為月掩恆星、行星掩恆星、小行星掩恆星、行星掩其衛星等;罕見的有月掩行星、行星掩行星、彗星掩恆星等,日、月食也是掩星的一種。

其它天文現象:

1.天體與天體之間的掩食現象,主要如「食」「掩」「凌」等現象。

2.各類天體預報位置,如日、月、行星、行星衛星、小行星位置

3.天體與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的更替

4.月球與地球相對位置:朔—上弦—望—下弦、月球過遠(近)地點

5.內行星視運動:上合(外合)—東大距—留—內合(下合)—留—西大距—上合(外合)

6.外行星(小行星)視運動:留—沖日—留—合日

天體與天體之間視位置接近,如行星合月、雙(三或更多)星伴月、土星合鬼星團、五星連珠等等。

7.彗星接近太陽、地球

8.流星群

9.變星光度極小、極大

10.突發而不能預計的天象如行星表面的異象(如火星沙塵暴、木星雲帶變化、土星白斑)、火流星、新星、超新星、極光、黃道光、對日照甚至彗星撞木星、流星撞擊月面;近十年,銥衛星等人造衛星,太空站(或帶閃光,有可能接近或視覺上經過天體表面)嚴格來說雖不是天文現象,但由於其出現和閃光的視位置和時刻可根據其軌道計算出,也是天文愛好者觀測的對象之一。

注意:日暈、月暈、彩虹等這些由大氣或相關大氣衍生的現象不算是天文現象。而1999年,有香港和中國內地傳媒把黃昏看到的飛機以尾跡誤當作為異常明亮的彗星。

4. 「夜空中最亮的星」現身了,這是什麼天體現象

你說的天體現象應該是指的火星沖日。太陽、地球、火星排成一條直線,這種現象就叫作“火星沖日”, 上一次發生在2018年7月。而這種現象出現時,並不是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的時候,它們距離最近的日子應該是比沖日的日期提前或者推後幾天。

今年10月14日是火星沖日的日子,而10月6日22時18分,火星運行至最接近地球的地點。我國的人民可以欣賞到超級明亮的火星,其亮度甚至超過了當晚的木星,在夜空中呈現為一顆明亮的紅色天體,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光彩奪目。據說這是最近15年中,火星離地球最近的一次。錯過了這一次,可能要等到2035年才能再次看到這樣的景象。

其實不光10月6日當晚是觀察火星的好日子,整個10月都是觀測的好時機。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天黑後抬頭向東方天空眺望,通紅似火、爍爍放光的火星就會映入眼簾,夜空中“最亮的星”就是你看到的火星。

5. 誰知道最近有沒有什麼天體現象

中秋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中秋賞月則是這一傳統佳節的傳統習俗。闔家團圓自是幸福,不能團圓人們則要千里明月寄相思,「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那麼,今年的中秋佳節我們能否賞到最圓的中秋月呢,天文學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常言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其實這是一種互文的修辭手法。正如《木蘭辭》里的詩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意思是將軍戰士們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有的壯烈詢國,有的得勝歸來。實際上,每個農歷月份,月亮最圓的時刻發生在十五、十六或十七都是有可能的。統計顯示,2006年到2010年的中秋月均為十六圓或十七圓,2011年至2013年的中秋月圓均在十五,而其後2014年直到2020年的中秋月均為十六圓或十七圓。

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公轉,當太陽、月球、地球三者依次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被照亮的半球背向地球,此時稱為新月或朔;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依次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被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此時地球上可以看到圓月,稱為望。月球在繞著地球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從地球上看去兩次望之間的平均間隔為29.53天。

那麼為什麼月亮最圓的日期不固定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月球在繞地球的橢圓軌道上運行時速度不均勻,有快有慢。在近地點附近運行時快一些,在遠地點附近運行時慢一些。若從朔到望時月球在近地點附近運行,則速度較快,望的時刻容易趕在十五;相反在遠地點附近運行時,則速度較慢,望的時刻容易發生在十六或十七。

二是人們對「初一」的人為規定。有朔發生的一天被人們定義為初一。試想若朔發生在初一的凌晨,月圓發生在十五的可能就更大。若朔發生在初一的晚上,則月圓發生在十六或十七的可能就更大。

今年中秋月的最圓時刻為節日當晚的19時13分,當晚6時許,月亮從我市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人們將在19時13分看到一輪嚴格圓滿的中秋月。這是非常難得的,即使剛過去的中秋節當天月圓的11年和12年,最圓時刻發生時月球都在地平線以下,深圳沒有看到嚴格圓的中秋月。當然,這些只是客觀數據上的顯示,人們在肉眼賞月的時候,是無法覺察到這些月面的細微虧損的,更多是心理上的作用。

根據深圳市氣象台的最新天氣預報顯示,中秋節當天,深圳市天氣晴好,屆時人們將有很大可能圓一個中秋的賞月夢。

附:十五年中秋月圓時刻表

年份 月圓日期 時間
2006 十七 02:42
2007 十七 03:45
2008 十六 17:13
2009 十六 14:10
2010 十六 17:17
2011 十五 17:27
2012 十五 11:19
2013 十五 19:13
2014 十六 09:38
2015 十六 10:51
2016 十七 03:05
2017 十七 02:40
2018 十六 00:52
2019 十六 12:33
2020 十六 05:05

6. 求介紹幾個著名的星體

你是想知道宇宙星體種類的分類么?星體分類是有挺多的,那從最常見的開始介紹吧。

恆星:恆星是你在天空中能看到的最多的天體,太陽就是一顆恆星。恆星是內部能夠產生核聚變釋放能量,從而是自己能夠發光發熱的天體。恆星根據質量大小不同以及生命演化階段的不同又有多種的分類;

主序星:主序星是恆星處於氫聚變的階段,恆星在主序星階段內核只發生氫聚變。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個的話,你可以把主序星看做恆星的「壯年期」。恆星根據自身質量的不同主序星階段的時間也不同。大質量恆星的主序星階段最短只有幾百萬年,而最小的恆星主序星階段可以保持數萬億年。太陽的主序星階段可以持續90億年左右,現在還可以持續大約40到50億年。

紅巨星:恆星離開主序星階段後就進入了晚年期,恆星內部會發生更強烈的核聚變,從而導致恆星體積膨脹數百萬倍,紅巨星是像太陽這樣中等質量恆星瀕臨死亡時的一個短暫階段,太陽的紅巨星階段只能持續10億年。

白矮星:當太陽這樣中等質量恆星演變成紅巨星後,內核就會發生新的變化。處於紅巨星階段的太陽會不斷將內核轉換成一顆白矮星。隨著紅巨星的太陽整體結構瓦解,恆星就已經死亡。它所殘留的只有一顆熾熱、濃縮的內核。紅巨星最終演化成了一顆白矮星,這也是太陽這類中等質量恆星的最終結局。
——————————————————————————————————————————
藍巨星:藍巨星是大質量恆星的主序星階段,質量一般在太陽的10倍以上。由於恆星能量噴發強烈,恆星溫度更高,所以發出耀眼的藍光或者白光。除了顏色不同以及能量釋放更強之外與一般主序星沒有太大區別,內核仍然只發生氫聚變。藍巨星這類大質量恆星的主序星階段一般只持續幾百萬年到1000萬年左右,就會進入下個階段。

紅超巨星:藍巨星的主序星階段結束後就會演化成紅超巨星。由於內核的能量釋放變得更加強烈,它的體積會因此膨脹數千萬倍甚至數億倍,成為紅超巨星。紅超巨星是大質量恆星瀕臨死亡的一個階段,一般只持續幾百萬年。

超新星:當紅超巨星內核的核燃料耗盡,恆星熄火後,恆星的整體結構就會在重力作用下轟然倒塌並猛烈擠壓,引發劇烈的爆炸,成為超新星。超新星的亮度可以勝過整個銀河系,它瞬間釋放的能量是太陽正常發光的數萬億倍。僅在短短幾秒鍾的時間里,超新星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比太陽100億年光和熱的能量的總和還要大。大質量恆星以超新星爆發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中子星:比太陽質量大8倍以上的恆星死亡時會發生超新星爆發。這些大質量恆星在超新星爆炸後回留下一顆中子星的殘骸。中子星具有極高的密度,一立方厘米,也就是一塊小方糖大小的中子星重達1億噸。

脈沖星:脈沖星是中子星的一種,與一般中子星不同的是,脈沖星保持高速的自轉狀態,有些脈沖星的自轉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鍾1000轉,在自轉的過程中脈沖星的兩極向外噴射出高能電磁脈沖,因此得名脈沖星。

磁星:磁星是比脈沖星更加神秘的中子星,它是在比太陽質量大30倍左右的恆星爆炸時留下來的殘骸。磁星擁有強大的磁場,在某些階段條件下,磁場強度可以達到地球的數百萬億倍。這種磁場非常強大,能在數萬公里遠的地方將我們血液中的鐵吸走。

黑洞:黑洞是超大質量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炸後留下的殘骸,黑洞是一種引力極強的天體,它巨大的引力被濃縮在一個很小的區域里,導致這一區域內的光都不能逃脫,所以黑洞漆黑一片。當比太陽重10倍的恆星死亡時,它們會在引力的擠壓下發生劇烈爆炸,形成超新星。科學界們發現,有些恆星更為龐大,這些超巨星比太陽還重100倍。它們死亡時引發了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形成了超超新星。黑洞就是這樣誕生的。
——————————————————————————————————————————
行星:說完了恆星來說非恆星天體了,一個星球要想成為行星要滿足三個條件,1是自身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這樣引力才能將自身擠壓成球形。2是必須圍繞一顆恆星公轉,我們不能把圍繞行星公轉的衛星計算在內。3則是行星必須有足夠大的引力來清除軌道障礙,其涵義是如果你將一堆碎片丟入某個行星的公轉軌道內,如果行星的引力能將這些碎片拋出軌道範圍,或者在長達40億年的時間里將碎片一一吞噬,那麼它就是一顆行星,如果做不到,它就不能被稱為行星。曾經的九大行星冥王星就是因為做不到第三點被降級成為「矮行星」。

行星質量天體:行星質量天體是指那些具備了行星的質量和體積,但自己卻沒有圍繞恆星公轉,而是在宇宙中四處游盪的天體,這類天體在宇宙中有很多,但運轉方式與行星截然不同,所以科學界們給了這類天體一個特殊的歸類:行星質量天體。

矮行星:矮行星也就是自身質量足夠大能稱為球形,圍繞恆星公轉,但不能清除軌道障礙的天體,被降級的冥王星現在就被歸類為一顆矮行星。

衛星:衛星就是圍繞行星公轉的星體,衛星自身沒有任何質量體積要求,理論上只要是圍繞行星公轉的物體都可以稱為行星的衛星。也就是說構成土星光環那些每一個小碎片其實都是一顆土星衛星。當然我們平常所說的衛星都是指那些較大的衛星,小碎片本身沒有太大的研究意義,所以往往都會忽略它們。

小行星:小行星就是圍繞恆星公轉的天體,但滿足不了自身成為球體,更滿足不了清除軌道障礙的要求。任何一塊岩石或者冰封碎片只要圍繞一顆恆星公轉,都可以被成為小行星。

彗星:彗星是能夠產生慧尾的小行星,這類小行星由於自身存在冰晶類物質,當靠近太陽時,太陽的熱量加熱冰晶,造成冰晶升華形成彗尾,被我們所看到,所以稱為彗星。彗尾在遠離太陽(超過木星距離)時不會產生,所以那些遠離太陽的彗星除了個頭比小行星較大之外與普通小行星沒有任何區別。

流星:流星是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與大氣層猛烈摩擦燃燒形成的瞬間現象,往往持續時間不足一秒。除了好看之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如果小行星體積較大,在墜落地面之前大氣層沒有將其燃燒殆盡時,小行星就會猛烈撞擊地面,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墜落地面的小行星殘骸被稱為「隕石」。

這些是我們一般人能接觸到的最常見的一些星體了。 本來還想發個類星體的,結果網路說什麼回答里有不恰當的內容不讓發讓我很無語,所以就沒發了。。

7. 各種著名效應

1、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復雜性。

2、鱷魚法則

這是經濟學交易技術法則之一,也叫「鱷魚效應」,它的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

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有點類似虎怒決蹯。

由於人性天生的弱點,時時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操作,一次大虧,足以輸掉前面99次的利潤,所以嚴格遵守止損紀律便成為確保投資者在風險市場中生存的唯一法則。

3、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是指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其實質是一種負激勵,是激活員工隊伍之奧秘。

需要強調的一點,在某些企業中,由於一些官僚長期無所作為或者無力承擔新任務新責任,鯰魚性人才成為企業正向提升的動力。

4、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

經濟學里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5、刺蝟法則

刺蝟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系,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系,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蝴蝶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鱷魚法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鯰魚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羊群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刺蝟法則

8. 天體運動的天文學現象

天體,是宇宙間各種星體的通稱。太陽系中的天體包括太陽、行星、衛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際微小天體等。銀河系中的天體有恆星、星團、星雲以及星際物質等。河外星系是和銀河系同樣龐大的天體。還有近年利用最新觀測手段發現的紅外源、射電源、X射線源、γ射線源等。以上都屬於自然天體。而人造衛星、宇宙火箭、宇宙飛船、空間探測器、空間實驗室等都是人造天體。
天體運動常有的公式
1.在地面上,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即
由此得到黃金代換式:GM=gR2
2.對近地衛星而言,其高度與地球半徑相比可忽略不計,可以認為其所受的萬有引力等於重力,並提供向心力,即,得到宇宙第一速度
3.對於其他衛星或天體,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4.一般的,行星繞著恆星的運動軌道為橢圓形,在精確度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地球、月球軌道為圓形軌道。
5.萬有引力表達式:

當然,第一個式子是通用的,其餘的都是在勻速圓周運動與只受萬有引力時成立。
6.機械能:
(1)動能
v為物體速度,m為物體質量。
(2)勢能
天體運動中的勢能就是引力勢能。令無窮遠處勢能為零,則在半徑為r處的勢能為:

M為中心天體質量。這當然是適用於任意軌道的。
(3)綜上,我們可以得到機械能表達式:
a為橢圓軌道半長軸。
7.天體運動滿足開普勒定律。
天體運動
天體運動,是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形成空間天體運動的本原動力,也就是物質運動的動力源。宇宙的原本動力構成了物質引力場的形成以及電場和磁場的誕生,隨後也產生了天體運動的離心力和天體之間的斥力場。宇宙時空是在大爆炸後形成的,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讓我們人類看到了不同的天體星系團,星系團中包括無數的恆星系和恆星系中的行星。天體在本原動力以及引力場的作用下產生了天體運動的公轉和自傳,包括銀河系在內的諸多星系除去自傳外還要圍繞宇宙中心做公轉運動。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太陽系的天體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除去自傳外還要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而在銀河星中,我們的太陽系則圍繞著銀河中心運轉,也叫作太陽系的公轉運動。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天體地球,其自轉一周需要23小時56分的一天時間,而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則需要一年(365日6時6分9秒)。
天體運動公式GM=gR*R GMm/(R*R)=ma
天體運動構成了宇宙太空繽紛多彩的星空世界,在天體引力場的作用下也形成了宇宙空間物質的時空變遷,使我們的宇宙物質空間變得越來越神秘。
1,天體運動形成的「黑洞」類天體
當前,關於宇宙「黑洞」類天體運動的成因還是很復雜的。大家可能知道我們太陽系引力場最大的是太陽,而銀河系的中心則早在一百億年前就形成了,它的引力場極高、密度極大。通過科學界的研究認證,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密度和引力場非常強的天體,致使大量的恆星系不斷地向銀河系中心聚集。在銀河系核心強引力的作用下,一些不斷聚集在銀河系中心的恆星系又被不斷地壓縮,使銀河中心的超大質量天體密度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將導致銀河系中心的引力場越來越強。由於銀河中心劇烈的物質核聚變,使銀河系中心的溫度繼續急劇增高,引力也繼續急劇加大。其又會將大部分靠近的恆星繼續壓縮成為一個密度不斷增高、引力不斷加大的新天體。此時,銀河中心也就形成了連光線也都難以逃脫的強引力「黑洞」類天體。其實,這個「黑洞」並不黑,只是因為銀河系內的所有物質射線全都被它吸引了,連光線也不再折射出來,所以我們就不會看到這個天體的存在,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黑色。銀河系既然如此,而其它的星系和浩瀚的宇宙中心也是一個樣子的。宇宙中數不清的「黑洞」類天體繼續不斷地增大,最終致使宇宙各星系的所有物質被自身的「黑洞」吞並,然後再由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天體將所有的小質量的「黑洞」吞並成為一個奇點,宇宙又回到了大爆炸的初期狀態。
現代科學家將宇宙黑洞定性在超新星爆炸坍塌後,在不斷地進行壓縮成為高質量的「黑洞」類天體。究竟一顆恆星在坍塌過程中,是什麼物質產生的密度極高、引力場極強的類天體呢?我們知道,恆星是由物質的核聚變形成的,原子,在引力場的作用下,空間所有物質的原子都被壓縮在一起。這個巨無霸的超級宇宙原子具備了所有物質原子的形態,內核是由所有物質的質子和中子形成的正電荷中心,核外圍繞著所有被壓縮物質的負電子荷雲。這個宇宙原子構成了空間強大的電力場,在電力場的周圍構成了強大的宇宙磁場。在經過數十億年後,這個不斷運動著的超級宇宙原子的核心溫度在不斷地增長、裂變、膨脹,最終走向大爆炸極限,而後又形成了一個嶄新的物質的宇宙時空系。當宇宙構成一個巨大的原子後,宇宙空間已不復存在,沒有了物質的分類,也不再會有光線的存在,只有電場和磁場,這就是宇宙的循環過程。
2,天體運動形成的三大力場成因分析
浩瀚的宇宙空間,體現了引力場的無所不在。然而,我們大家可都知道什麼是電場力?也就是由正負電荷形成的強力場。用塑料與毛皮摩擦後,在塑料表面上會產生正電荷,它可以吸附其它體積輕小的物體。這說明了塑料通過摩擦後攜帶有大量的正電荷,而對於其它的物體相對來說都攜帶有負電荷,當攜帶有正負電荷的物體相遇一段時間後電場力會隨著能量的不斷釋放而逐漸消失,也就是正負電荷的中和作用。但在此期間也會產生電磁力,只不過人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在攜帶有兩種正負電荷的物體在相遇時,其周圍就會產生電磁力。這同等於夏季攜帶有正負電荷的兩種雲層,在兩種不同電荷雲層靠近時,則會產生強大的電場放電而擊穿空氣導通並形成瞬間的雷鳴電閃的能量釋放現象,同時也伴隨著強大的電磁脈沖轉換過程,電磁脈沖又會在金屬導體上產生電子流。
縱觀宇宙空間,它充滿了物質天體,同時也體現了宇宙星系間的磁力場。我們知道物質原子的內部運動,原子核與外層的電子形成電場力空間,原子核攜帶正電,外圍電子攜帶負電,正負電荷間形成電場力。另外,在我們的物質空間中也存在由物質離子形成的正負離子電力場,而宇宙空間也呈現為物質分子間的電場力和電磁力的不同轉換形態。宇宙中恆星的核聚變、核裂變,不都是以光輻射的形式出現的嗎?我們知道光也是一種電磁波,這也證明了物質粒子間的不同運動形式都可產生以射線形式的能量釋放。
牛頓的萬有引力相間的證明了宇宙空間的力場作用,通過分析,宇宙空間充滿了天體物質電場力轉換過程中的電磁力。宇宙物質射線主要是以不同波長的電磁輻射進行能量的傳遞和轉換,對於人類來說,首先電場和磁場的轉換成因我們是知道的。那麼引力場是如何形成的。假設:物質間的引力來源於原子與原子間的電力鍵,那麼電力健的周圍就會形成電磁力的轉換。我們客觀的來說,宇宙空間充滿了物質電場力與電場力作用下的電磁力。不然的話,宇宙空間的電磁力又來源於哪裡呢?
地球的行星磁場、太陽恆星磁場、銀河系磁場、天體磁場、宇宙空間磁場、浩瀚的太空磁場等等。人們會問,這些磁場的出處究竟來源於什麼地方呢?沒有電場力的作用,磁力場又如何存在呢?電磁力充滿了宇宙空間,相對而說也就是電場力的作用。電場力建立在電子的運動基礎之上,物質粒子的運動,構成了物體的宏觀運動,運動產生了電場力,電場力形成了電磁力的轉換,這就是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則。只要宇宙空間存在電磁力,也就存在電場力,那麼引力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可以說是物質分子間的電場力。
假如說物質分子間的引力屬於電場力,那麼浩瀚的宇宙空間電場力究竟又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我們人類為什麼感覺不到隻身處於電場中的那種感受呢?宇宙空間星系中的電磁力應該來源於星系內部電場的轉換,這是毋庸置疑的。銀河系有銀河系的電磁力,也就是說銀河系的電磁力來源於恆星系電磁力的總和。太陽系的電磁力來源於太陽物質粒子間的聚合反應生成的電場力,因為太陽是恆星。對於宇宙中的行星磁場來說,應該是由行星內核的物質粒子間的熱運動產生的電場力轉換而成的。一般來講,不論是恆星還是行星,其電磁力都來源於星系內核的物質粒子運動產生的電場力轉換而成的。
由此說來,物質之間的引力既不是電場力也不是電磁力。微觀理論學說的引力場是建立在物質分子間的電場力作用,而宏觀理論就不能夠證明物質間的引力場來源於電場力的強力場作用。恆星與恆星、恆星與行星、星系之間、宇宙太空的總體引力場應當是空間天體之間的高速運動形成的牽引力,這句話的含義是;宇宙空間充滿了可見物質和暗物質,兩種物質間仍然存在分子間的電場力。在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期,被拋向四周的物質顆粒有大有小,並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質受到了原本動力的作用,其較大的高密度物質天體在做高速自旋運動,而那些低密度較小的物質天體會被高密度旋轉天體牽引,從而形成了宇宙星系中的不同結構狀態。在數百億光年的宇宙演變史中,在原本動力的作用下,星系內核的高速度旋轉動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的變慢,使宇宙空間不斷地膨脹。這里有一個問題,星系內核的自旋速度不會越來越快的,如果繼續加速運轉的話,那麼維持天體運轉的動力源又來自於何方呢?物質能量的轉換應當遵循著守恆定律的准規則,支持天體的永動能量究竟是什麼物質提供的?然而這些都是未知數。牽引力來源於物質體系中心的旋轉運動,宇宙間充滿了所有不同能量級的物質體系,如果物質空間存在空隙,也就不會構成引力作用。我們可以這樣說:「浩瀚的宇宙空間充滿了物質,它包括可見物質和不可見物質也就是暗物質。而空間中的物質漩渦,也就是不同大小的星系群。其實,宇宙就像海洋一樣,不同的環流水系構成了龐大的海洋水域。如果在海洋中心設立高速度的旋轉區域,你就會看到海洋的整體波動,其四周的水域會向海洋中心聚集,這也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實際情況。

9. 常見的十大天文現象

1.日全食;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種,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點太陽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現象。日全食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原五個階段。由於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間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
2.日偏食;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地球運行到月球的半影區時,地球有一部分被月球陰影外側的半影覆蓋的地區,在此地區所見到的太陽有一部分會被月球擋住,此種天文現象就叫日偏食。日偏食是一種常見的天文現象。北京時間2011年6月2日,中國東北地區可觀測到日偏食。
3.日環食;日環食是日食的一種。發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發生日環食時,物體的投影有時會交錯重疊。2012年5月21日,日環食現象現身天際,本次日環食,在我國境內可以觀察到的時間最長達4分33秒。另,2013年11月3日,全球多地出現日全環食,據稱此次日全環食系本世紀第二次日全環食。
4.月全食;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5.月偏食;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月偏食。月偏食發生時,月亮將呈現一半白色,一半古銅色的美麗「模樣」。月偏食可分三個階段—初虧、食甚和復圓。
6.半影月食;半影月食是月亮環繞地球運行過程中,通過地球的「半影」內的一種特殊天象。月球進入地球半影的天文現象,這時地球擋住了一部分太陽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時昏暗一些,如果使用望遠鏡觀測月亮,變暗的感覺會非常明顯。在半影月食發生的過程中,只有半影月食的食分大於0.7時,肉眼才可以察覺到。
7.凌日;凌日即指太陽被一個小的暗星體遮擋。這種小的暗星體經常是太陽系行星。 也可以解釋為凌日是內行星(即水星和金星)經過日面的一種天文現象。水星和金星的繞日運行軌道在地球軌道以內,稱內行星。水星和金星距離太陽比地球距離太陽近,在繞日運行過程中有時會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這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可看到一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這就是凌日現象。
8.合日;合日即天體視位置跟太陽為同一方向(以視黃經相等定義),此時天體與太陽同升落,受太陽影響不能見到該天體,但是在日食發生時卻可以看到。
9.沖日;所謂行星沖日,是指地外行星運行到與太陽、地球形成一條直線的狀態。一般來講,沖日時,行星最亮,也最適宜觀測。2013年,天王星的沖日發生在10月3日,整夜可見,視星等為5.7等,肉眼難以分辨,觀測時可藉助望遠鏡。
10.行星連珠;通常用肉眼望去,當行星差不多處在一條直線上時,人們就稱之為「行星連珠」,從這個意義上說,「行星連珠」只是人們感興趣的「視覺現象」。現在科學家們可以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輔助、根據四個前提來確定「行星連珠」現象。通常有:五星連珠、七星連珠(30年一遇)、九星連珠(6000年間也只發生一次)。下一次「九星連珠」時間:2149年12月10日。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