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姓氏
❶ 中國不常見的姓氏
1、姬來
上古八大姓之一,為皇帝源之姓,也是周朝國姓。周朝和姬姓封國封邑滅亡之後,後人大都改封地為姓;唐朝時為避李隆基諱,絕大多數姓姬的人改姓周。如今,姬姓人總數已經不多。
2、姒
上古八大姓之一,是大禹的姓,也是夏朝的國姓。現代姓姒的人非常稀少,姒字也成了一個不常見的漢字。
3、王孫
周朝,周王之孫在諸侯國做官的,別稱王孫,後代有的就以祖上別稱「王孫」為姓。王孫多簡改為「王」或「孫」。所以,今天王孫姓的族人甚是稀少。
4、死
由北魏時期鮮卑族的四字復姓發展而來。但因為「死」字在漢語中意義非常不吉,所以姓死的人數不斷減少,現僅存千餘人。
5、難
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源出古鮮卑民族土難氏部落,難姓是中國「三小姓」倒數第一,也只有約千人。
❷ 跪求[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咎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庄晏 柴翟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毆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後桓公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谷粱 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中國復姓大全&百家姓
B: 鮑俎(bao zu)、百里( li)、碧魯(bi lu)、伯賞(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單於(chan yu)、陳林(chen lin)、淳於(chun yu)、
D: 第五(di wu)、 東方(dong fang)、東郭(dong guo)、東門(dong men)、段干(an gan)、獨孤( gu)、端木(an mu)、
F: 范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孫(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gong yang)、緱亢(gou kang)、穀梁(gu liang)、歸海(gui hai)、
H: 赫連(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黃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夾谷(jia gu)、晉楚(jin chu)、
K: 況後(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陸費(lu fei)、閭丘(lv qiu)、閭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萬俟(mò qí)
N: 鈉蘭(na lan)、南宮(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門(nan men)、年愛(nian ai)、
歐陽(ou yang)、
P: 濮陽(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譙萱(換竹字頭)(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駟(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馬(si ma)、司空(si kong)、司寇(si kou)、司徒(si tu)、上官(shang guan)、商牟(shang mou)、申屠(shen tu)、侍其(shi qi)、疏束(shu su)、叔孫(shu sun)、
T: 太史(tai shi)、太叔(tai shu)、澹臺(tan tai)、塗欽(tu qin)、拓拔(tuo ba)、
W: 完完(wan wan)、完顏(wan yan)、王子(wang zi)、聞人(wen ren)、微生(wei sheng)、巫馬(wu ma)、烏雅(wu ya)、鐵筆(tie bi)
X: 西門(xi men)、夏侯(xia hou)、許世(xu shi)、軒轅(xuan yuan)、
Y: 閆法(yan fa)、羊舌(yang she)、陽佟(yang tong)、耶律(ye lv)、有琴(you qin)、尉遲(yu chi)、余佴(yu er)、宇文(yu wen)、岳帥(yue shuai)、樂正(yue zheng)、
Z: 宰父(zai fu)、子車(zi che)、子陽(zi yang)、宗政(zong zheng)、左丘(zuo qiu)、張簡(zhang jian)、章佳(zhang jia)、長孫(zhang sun)、鄭余(zheng yu)、仲孫(zhong sun)、鍾離(zhong li)、諸葛(zhu ge)、顓孫(zhuan sun)、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後記:
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姓名一直是個人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個最重要的識別符號。其中「名」一般由父輩取立,「姓」則繫世代相傳,源遠流長。那麼,自己的姓氏到底源於何處?它在歷史長河中發生了哪些演變?又有哪些歷史名人?
我國的姓氏有著悠遠的歷史。相傳五千多年前東方部族的首領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形成最早的姓氏制度和婚姻制度。
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起源於母系社會,用來表示母系的血統;「氏」起源與父系社會,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來為同姓各部落的名稱,後來則專指部落的首領。國家產生以後,不少封國和官職也成了氏的名稱。在古代,封國和官職可能世襲,氏也就隨之可以世襲了。一旦封國和官職失去後,氏就開始演變成家庭的標志。所以這時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一般女子稱「姓」是用來「別婚姻」,男子稱「氏」則用來「明貴賤」,兩者的作用不一樣。
氏大量產生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春秋時期。周代制度規定,周天子的嫡長子將來繼承王位,稱為太子,其餘的兒子統稱王子,王子的兒子稱王孫,王子和王孫統稱王族子弟。諸侯的兒子除了太子外均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公子和公孫統稱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國為氏。公孫的子孫不屬於公族,他們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主要有:(1)以受封的邑名為氏。如晉武公封他的叔叔姬萬於韓,姬萬的曾孫厥就以封邑名為氏,韓厥就是姬姓韓氏;(2)以所居的地名為氏。如齊桓公有子孫居住在都城臨淄外的東門一帶,稱東郭大夫,後代一東郭為氏;(3)一官名為氏。如史官有後代稱史氏;(4)以技藝為氏。如制陶人有後代稱陶氏;(5)以祖先的謚號為氏。如秦穆公有後代以他的謚號「穆」為氏,稱為穆氏。這樣,大量不同的氏就由此產生了,其數量遠遠超過姓的數量。
在這一時期,「姓」是固定不變的,而「氏」卻時常變化。因此往往出現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雖不同,氏卻相同的現象,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這些變化往往反映了貴族的地位和職權的變更。如戰國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衛國公孫後代,所以又叫衛鞅和公孫鞅,秦國封他為商君後,他又稱為商鞅。
戰國時期,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舊有姓氏體系也逐漸混亂,出現了姓氏合一的傾向。到了秦漢時期,我國的姓氏體系基本上確立了下來,姓和氏完全融合不分,並且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秦漢以後,新的姓氏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1)為避禍而改姓;(2)為避帝王的名諱而該姓,如東漢時庄氏為避漢明帝劉庄的名諱,改稱嚴氏;(3)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時,少數民族的部落名稱演變成漢姓;(4)當某一姓氏的字有幾種不同的寫法時,往往演變成幾種不同的姓氏。大約到宋代時,中國的姓氏已與現代幾無二致了。
西漢以後,歷代都編有不少介紹姓氏的圖書,而能在民間家喻戶曉的,唯有宋代人編撰的《百家姓》。《百家姓》以宋朝皇帝的趙姓起首,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因此流傳久遠,成為幾百年間中國著名的蒙學讀本。
《百家姓》收錄姓氏507個。這些姓氏今天基本上都流傳了下來,且其人數占現代漢族人數的絕大部分。
百家姓的由來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 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
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
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
❸ 中國少見的姓氏有哪些
以下10個姓氏在中國比較少見:
1.侴姓 讀音作íng,亦可讀作chǒu或niǔ 但常見讀音為chǒu
有三個來源
其一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司法執刑官侴,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其二源於丑氏,出自清朝時期康熙大帝改姓,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丑氏源於春秋時吳國製作鈕柄的鈕宣義,是以職業為氏。後有族人因避禍而改為丑氏,仍讀作niǔ。
其三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2.禤姓 讀音xuān,亦可讀作qiān
有五個來源
其一源於姬姓,出自人文始祖黃帝的後代北宮禤,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其二源於賜姓,出自東漢初期漢光武帝給將領純旺的賜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其三源於改姓,出自西漢早期南越王趙佗之後,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其四源於改姓,出自元明之際難民之後。該禤氏族人的祖先在元明之際為躲避白蓮紅巾軍,因此隱居於鄉野,取《百家姓》中沒有的「禤」字為姓氏,以避災禍
其五源於改姓,出自明朝初期軍籍之後,屬於會意拼字為氏。為了紀念將軍祖先之意,即以古代將軍的「示」字旗為「禤」字的偏旁,禤字右上角的「四」代指將軍背後的四面令旗,右下角的「羽」代指將軍的鎧甲。
其中第二個來源讀qiān,其餘讀xuān 一般情況下遇到的都是讀xuān。目前在兩廣地區有不少禤姓。沒有特別有名的人物。
3.禚姓 讀音zhuó,亦可讀作zhǎo 一般情況下讀作zhuó
單一來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2009年有個新聞報道,從巴西里約熱內盧飛往法國巴黎的法航AF447班機失事,失蹤的中國9人中有華為員工禚佳春。
4.宓姓 讀音(Fú或Mì)一般今讀Mì。
來源,宓姓出自上古的伏(宓)羲氏,與伏姓的源流是一樣的,是伏(宓)羲氏的後裔。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歷史上有著名的宓子賤,孔子的學生。當今沒有特別有名的人,在山西、浙江此姓較多。
5.羋姓 讀音 mǐ
該姓是春秋楚國王族姓氏,是荊楚十八姓氏的始祖。和子姓一樣衍生出了幾百個姓氏
不過如今這個姓並沒有和子姓一樣消失,該姓目前還存在。媒體中見過。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6.仉姓 讀音 zhǎng
最典型的一個來源是 掌氏後人訛音所致。而掌氏為秋時魯國大夫黨(讀音zhǎng)氏之後衍生出的一支。但現在的仉姓又是多民族多源流的。
歷史上孟子的母親即為仉氏
7.昝 讀音qián,亦可讀作zǎn 一般情況下讀zǎn,但以本人確認為准。
來源一為商朝時古老的朁氏;來源二是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來源三是戰國時古越國的於朁地名(西漢時改為於潛縣)由於朁字訛寫,所以該支讀qián;來源四是春秋古蜀國昝氏部落;來源五是鮮卑族部落漢化改姓。該姓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8.笪姓 讀音Dá
來源一是唐代建州(今福建建甌縣一帶)人士宋笪琛;來源二是回族姓,但具體來源不詳。今福建建甌縣一帶,江蘇句容多此姓。無特別有名的人。
9.訾 讀音Zī
主要來源是夏朝的諸侯國訾陬國,後人以國為氏。另有來源於周代的祭國、南北朝的祭氏改姓、戰國後期趙國訾辱氏以歷史事件為氏……等多種來源。
此姓分布也較廣,屬於少見姓氏,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10迮 讀音z é,方言念 z á
該姓以山為氏,來源不是很明確。一般有兩種來源。一是元末農民起義時,河南一蒙古家族逃往吳江,後人怕遭不測,改為漢姓昨,後又覺得不妥,想到逃亡經歷,加個走之底,變成迮姓;來源二是楚懷王一名乍的兒子,楚被秦滅亡後,也是逃亡改姓。後來項羽八千江東子弟中還有此姓一支參加反秦斗爭。
此姓和笮姓為同一淵源。笮姓,三國時有笮融。但後來笮姓不見了,其中的緣由未見資料。現在此姓在江蘇見過,其他地區少量分布,沒有特別有名的人。
(3)不知名姓氏擴展閱讀: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注「貴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
姓氏-網路
❹ 百家姓中的所有姓氏!急急急!!!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 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 》。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 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 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 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 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 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
[編輯本段]【百家姓歷史】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姓氏,並且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得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於洛陽偃師。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是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著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姬,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個姓姜,一個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起在中國廣為流傳。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迷。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最早在他的詩--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注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後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復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
現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他的圖像;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古時的四句詩詞。
過去,《百家姓》有幾種修訂版,如:明朝末年修訂的「黃周姓」,清朝康熙年間修訂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訂的「百家姓三編」。這些修改後的百家姓在表現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盡管如此,它們還是無法取代原稿,這體現了原稿對後來創作的深遠影響。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 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家姓》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熟悉它,於古於今皆有裨益。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並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復雜。《百家姓》早先收集了411個姓氏,後經增補到500餘個。但據有關報道,研究姓氏的專家從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的數千個姓氏。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 復姓,又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百家姓》本來收集411個經增補到504個姓,其中單音姓444個,復姓60個。
[編輯本段]《百家姓》讀例
百家興
[原文]:
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 (zhèng)(wáng)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féng)(chén)(chǔ)(wèi) (jiǎng)(shěn)(hán)(yáng)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zhū)(qín)(yóu)(xǔ)(hé)(lǚ)(shī)(zhāng)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kǒng)(cáo)(yán)(huà)(jīn)(wèi)(táo)(jiāng)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qī)(xiè)(zōu)(yù)(bǎi)(shuǐ)(dòu)(zhāng)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yún)(sū)(pān)(gě)(xī)(fàn)(péng)(láng)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lǔ)(wéi)(chāng)(mǎ)(miáo)(fèng)(huā)(fāng)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yú)(rén)(yuán)(liǔ)(fēng)(bào)(shǐ)(táng)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fèi)(lián)(cén)(xuē)(léi)(hè)(ní)(tāng)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téng)(yīn)(luó)(bì)(hǎo)(wū)(ān)(cháng)
樂於時傅 皮卞齊康(yuè)(yú)(shí)(fù) (pí)(biàn)(qí)(kāng)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wǔ)(yú)(yuán)(bǔ)(gù)(mèng)(píng)(huáng)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hé)(mù)(xiāo)(yǐn)(yáo)(shào)(zhàn)(wāng)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qí)(máo)(yǔ)(dí)(mǐ)(bèi)(míng)(zāng)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jì)(fú)(chéng)(dài)(tán)(sòng)(máo)(páng)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xióng)(jǐ)(shū)(qū)(xiàng)(zhù)(dǒng)(liáng)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dù)(ruǎn)(lán)(mǐn)(xí)(jì)(má)(qiáng)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jiǎ)(lù)(lóu)(wēi)(jiāng)(tóng)(yán)(guō)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méi)(shèng)(lín)(diāo)(zhōng)(xú)(qiū)(luò)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gāo)(xià)(cài)(tián)(fán)(hú)(líng)(huò)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yú)(wàn)(zhī)(kē)(zǎn)(guǎn)(lú)(mò)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jīng)(fáng)(qiú)(miào)(gān)(xiè)(yīng)(zōng)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dīng)(xuān)(bēn)(dèng)(yù)(shàn)(háng)(hóng)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bāo)(zhū)(zuǒ)(shí)(cuī)(jí)(niǔ)(gōng)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chéng)(jī)(xíng)(huá)(péi)(lù)(róng)(wēng)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xún)(yáng)(yū)(huì)(zhēn)(qū)(jiā)(fēng)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ruì)(yì)(chǔ)(jìn)(jí)(bǐng)(mí)(sōng)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jǐng)(àn)(fù)(wū)(wū)(jiāo)(bā)(gōng)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mù)(kuí)(shān)(gǔ)(chē)(hóu)(mì)(péng)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quán)(xī)(bān)(yǎng)(qiū)(zhòng)(yī)(gōng)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nìng)(qiú)(luán)(bào)(gān)(tǒu)(lì)(róng)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zǔ)(wǔ)(fú)(liú)(jǐng)(zhān)(shù)(lóng)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yè)(xìng)(sī)(sháo)(gào)(lí)(jì)(bó)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yìn)(sù)(bái)(huái)(pú)(tái)(cóng)(è)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suǒ)(xián)(jí)(lài)(zhuó)(lìn)(tú)(méng)
池喬陰欎 胥能蒼雙(chí)(qiáo)(yīn)(yù)(xū)(nài)(cāng)(shuāng)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wén)(shēn)(dǎng)(zhái)(tán)(gòng)(láo)(páng)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jī)(shēn)(fú)(dǔ)(rǎn)(zǎi)(lì)(yōng)
郤璩桑桂 濮牛壽通(xì)(qú)(sāng)(guì)(pú)(niú)(shòu)(tōng)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biān)(hù)(yān)(jì)(jiá)(pǔ)(shàng)(nóng)
溫別庄晏 柴瞿閻充(wēn)(bié)(zhuāng)(yàn)(chái)(qú)(yán)(chōng)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mù)(lián)(rú)(xí)(huàn)(ài)(yú)(róng)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xiàng)(gǔ)(yì)(shèn)(gē)(liào)(yǔ)(zhōng)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jì)(jū)(héng)(bù)(dū)(gěng)(mǎn)(hóng)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kuāng)(guó)(wén)(kòu)(guǎng)(lù)(quē)(dōng)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ōu)(shū)(wò)(lì)(wèi)(yuè)(kuí)(lóng)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shī)(gǒng)(shè)(niè)(cháo)(gōu)(áo)(róng)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lěng)(zǐ)(xīn)(kàn)(nā)(jiǎn)(ráo)(kōng)
曾母沙乜 養鞠須豐(zēng)(mǔ)(shā)(niè)(yǎng)(jū)(xū)(fēng)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cháo)(guān)(kuǎi)(xiàng)(zhā)(hòu)(jīng)(hóng)
游竺權逯 蓋益桓公(yóu)(zhú)(quán)(lù)(gài)(yì)(huán)(gōng)
復姓:
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mò)(qí)(sī)(mǎ) (shàng)(guān)(ōu)(yáng)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xià)(hóu)(zhū)(gě)(wén)(rén)(dōng)(fāng)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hè)(lián)(huáng)(fǔ)(yù)(chí)(gōng)(yáng)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tán)(tái)(gōng)(yě)(zōng)(zhèng)(pú)(yáng)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chún)(yú)(chán)(yú)(tài)(shū)(shēn)(tú)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gōng)(sūn)(zhòng)(sūn)(xuān)(yuán)(líng)(hú)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zhōng)(lí)(yǔ)(wén)(zhǎng)(sūn)(mù)(róng)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xiān)(yú)(lǘ)(qiū)(sī)(tú)(sī)(kōng)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略釋]:
《三字經》,專修性命。性命修為有差,賢不肖、智愚、貴賤、善惡……均因之而產生分別。《百家姓》排諸《三字經》後者,以其於性命修為之後,以性命修為差異而定也。
始者『本善』性相,近也。終者者,『至善』習相,遠矣。以近與遠之間的路程為總尺度,定數分割之,即得遠近不等之里程數,是為各家姓所出因由矣。性命達者,其修則遠;性命不達者,其修自近;依此分之,百家興矣哉。
分等所出之性命修為是謂『姓』,此者定數,是謂天命之定也。然非謂其姓定,其性命即定,乃謂各家族起修點大致狀況。能因之延而伸之者,自得止於至善之道也。
人生有定數,百年之期也。蓋棺定論,是百年後;如此,性命之所定者,言於百年後也;以定數衍而得定理,故先儒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反推其道以明也。推命算理得事象,亦當基於此定數,故謂『姓』來自先天。另,上古,以百工,定百姓,此亦為定性因由也。————綜上所述,百家姓,乃言於天下人命理之定數也。明其祖先,繼其姓者,深明此數而正成之。
以百家姓,得天下之定理,發而馭之,興百家,故此訓『姓』為『興』。
百家相處之道:性相近,近者,遠斧斤,禁刀兵也,道《中庸》以成之。習相遠,遠者,遠淵源,原本元也,修之以《大學》。行此平天下,則謂睦鄰友好。
百家姓編次,當有本自於道義處,依其遠近,抑揚相發,此留與算命者考訂,吾所不及,諒之。
[原文]:
趙錢孫李
[略釋、趙]:
走俏(肖)為趙,乃言其興之健也。不肖貶義,肖則謂為善行,賢者也。
肖,文字象形,如一『蘿卜』形。蘿卜,其本臃腫(庸中,中庸),枝葉為次。故肖,當義固其本元,本立而道生也。走俏,乃行務本也而達也。一個蘿卜一個窟窿,給後來者留個棲息的空檔位置耶,本自造化。故而,此處不妨以訓謂『造』。
下略引前人附會:
1、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2、天水郡。據《姓纂》,「帝顓頊伯益嬴姓之後,益十三代至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趙城,因以為氏。」
是有造父,後有趙姓也。
[略釋、錢]:
錢,金戈鐵馬,爭名奪利,錢權、權錢,險矣,故訓謂『潛』,取意『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潛者,厚積而溥發,喜笑不形於色,淡定自處,可矣。
有似於此者,漁翁。
有所造化雲為,則有錢,故錢居二。
下略引前人附會:
1、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時錢俶據浙,錢氏奉正朔。2、彭城郡。系山篯氏。彭祖姓篯名鏗。支子去竹而為錢氏。○篯,音尖。鏗,音坑。
[略釋、孫]:
孫乃子系也,如於嬰兒。自父而子,子而孫,三代同堂,可樂矣。以孫置居三,是以明於後有子孫,造福子孫之德當存焉。(此以全文言)
以《老子》道要:『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與『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故此處孫,可訓於『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於父母,謂不以已知妨新生人;於子孫,謂漸離於與父母之依賴。
「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易、序卦》」、「《損》、《益》盛衰之始也。——《易、雜卦》」知之正之,不失矣。
有造化,則有錢,有潛,得遺子孫,故以孫居三。
下略引前人附會:
1、孫乃忠懿(錢)之正妃。2、樂安郡。系出姬姓。衛武公子惠孫之孫,以祖字為氏,世為衛卿。又楚有孫氏。蒍姓之後。孫叔敖為楚相。又齊有孫氏,陳姓之後,陳無宇子,子佔有功,賜姓孫氏。其後有孫武子。為吳將。武子之裔,世居富春。漢末有孫權,為吳帝,武子之裔也。○蒍,音委。
[略釋、李]:
木子李,四世同堂,古人稀貴。故,其第四世與第一世,人天之別,若無其親情矣,故曰『木』,是謂『世歷三古』。心酸者今人,吃者酸李。
北山有李。――《詩經小雅南山有台》(利)
華如桃李。――《詩經召南何彼禯矣》(履)
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禮)
丘中有李。――《詩經王風丘中有麻》(里)
皋陶為李。――《管子法法》(理)
先聖制『禮』以備衰。蓋取諸遠而無可及也,故制禮以傳規焉。然於李姓,則主履禮以至於窮理也。
有造,得錢,有潛,遺孫,當損,若李,益禮也。故以禮樂教化遺世者,及四世後焉,故李姓,居四。
下略引前人附會:
1、李謂江南南唐李後主也。2、隴西郡。系出理氏。皋陶之後,代為理官,子孫以官為氏。有理利貞避紂居李樹下,改為李氏,老子之祖也。其後李牧仕趙,李廣仕漢。唐祖李淵,廣之裔也。又晉有里克,衛有禮至,皆理氏之後,與李同源。
故趙錢孫李者,造潛損禮也。
[原文]:
周吳鄭王
[略釋、周]:
今之禮樂,乃從於周。故,言禮樂,必當首提於周,依周而行,故以周居五。
有造,得錢,有潛,遺孫,當損,若李,益禮,禮樂,貴周全,故周居五。
詳細釋字,可觀於吾釋莊周與釋周易處。
下略引前人附會:
1、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後妃。2、汝南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烈之後,以國為氏。周有周任,
戰國有周霄。
[略釋、吳]:
口天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啥咧?無,起『務』。故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乃能自個創造,無中生有,是『務』於無之創造也,路在腳下,不得仰賴先人。
走俏,有造,得錢,有潛,遺孫,當損,若李,益禮,禮樂,貴周,全極,復吳,有生於無。以吳居六,意謂『物壯則老,物極必反,萬物歸根復命也』。
成語有:吳越,指仇人。吳歈,吳樂。吳牛喘月,日月渾一。吳越氣脈,一氣呵成。吳頭楚尾,一地也。
下略引前人附會:
1、延陵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太伯弟仲雍曾孫於吳,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有吳起;漢有吳芮,世為長沙王。
[原文]:
司徒司空 百家姓終
[略釋、司徒、司空]:
司,同字去『依』,是『司』也,自司自運,大同之道也。
司徒,善行與天下同行也,故徒子徒孫遍天下,司掌之,自成大道矣。然猶有聚眾徒之跡在,是依止法,非至善所在。
司空,善道周流六虛,游戲五通者,司空也。《莊子、逍遙游》謂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是誠無所執,空中獨翱翔也。
下略引前人附會:
〔司徒〕徵音。趙郡。契為司徒,支子以官為氏。
〔司空〕徵音。頓丘郡。禹為司空,平水土,治山川,支子以官為氏。唐有司空曙。
[略釋、百家姓終]:
百家者,四百至五百餘家者即是矣。
姓終者,非謂實有終也,原始邀終,是止於至善之謂也。
[編輯本段]【中國姓氏前一百位排名】
2009年一月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根據各姓氏在全國擁有人口量的多少,以社會流行的《百家姓》中擇出100個姓氏,對其重新排定座次,其順序是: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❺ 中國姓氏有那些
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參考資料: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❻ 中國都有哪些姓氏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參考資料: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此次由袁義達主持的研究課題調查人群數量將近3億,覆蓋幾十個縣市,基本上涵蓋全國。課題小組總共花了兩年時間,找到了4100個姓,並對人數進行了統計。
首次發現「難」姓村
在這次調查中,很多生僻的怪姓也被發現,這些姓氏從來沒有被記載過,過去看到時,還以為這些怪姓是因為筆誤產生的,但經過這次調查後發現,這些怪姓有其深遠的根源。
袁義達舉例說,在河南,研究組發現四個姓「難」的小村,裡面的男女老少全姓「難」,當時研究組曾認為這個姓是筆誤造成,不具有統計意義,但韓國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
原來,「難」姓在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根源,「他們告訴我,河南曾出土過一塊南北朝時期的石碑,記載一個鮮卑族官員的事跡,他的名字就叫『難樓』,『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隨後,這些姓『難』的鮮卑族才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因此,河南這些姓『難』的村民就被韓國人認為是自己的祖先。」(李寧源)
相關鏈接
千年「百家姓」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我國姓氏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比如伏羲氏姓風。遠古時代,除黃帝賜給其兒子12個姓之外,還有許、鄧、周、丁、常、董等姓氏,都有四五千年歷史。
中華姓氏的形成源遠流長,成因多種多樣。但從100個大姓來看,絕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原來是某國某王,國亡以後,居民以國為氏。這種情形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為多,一般都有兩三千年歷史。歷史最短的要算邱姓,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雍正皇帝為避孔丘之諱,下詔將丘姓加「阝」部變為邱姓,距今只200多年。
中華姓氏成因的多元性,決定了姓氏的多源性。成因原因之多,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有以國為氏、以邑為氏、以職業為氏、以官為氏、以居處為氏、以上祖名字為氏、還有皇帝賜姓、外族改姓等等。然而,較大多數是以國為氏或以邑為氏。
是誰創造了《百家姓》?它何時初具規模?又何時出版?這些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個謎。根據明清朝代有文字記載的學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另有一種說法是,《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於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14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不僅只在漢族中廣為流傳,其譯本也在與漢族有著友好往來的少數民族中傳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深遠影響程度。
中國新「百家姓」排序出爐
最大三個姓氏是李王張
據新華網報道,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的「百家姓」順序已經新鮮出爐。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梁,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這項調查和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袁義達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歷時兩年。調查涉及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數據,共獲得姓氏4100個。
舊版「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卡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和穆蕭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粱,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梅盛林刁,鍾徐邱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咎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魏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寧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翟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毆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後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拔夾谷,宰父谷粱,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❼ 知是公務員姓氏不知名大概工作怎麼檢舉
你要是想檢具公務員必須有真實的證據證明。你連姓名都不知道,別說檢舉了,投訴人家都不可能受理。
❽ 為什麼百家姓沒有姓強的
所謂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處吳、越地區(現今浙江回省杭答州市)不知名的儒家 學者將其編輯、裝訂成冊。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最早在他的詩--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詩人在注釋中指明他的靈感源自兩本書,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開始流傳了。但是百家姓並沒有把所有的姓氏都收集完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姓氏有一萬多個,所以百家姓沒有姓強的很正常
❾ 中國有哪些少見的姓氏
1、「別」姓
經常有這種對話:請問先生貴姓?
別!
別鬧,問你姓什麼呢?
我真的是姓」別「啊!
別姓在《百家姓》中列322位。起源於西周時期的別子,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按照別義,古諸侯卿大夫長子世為宗子,宗子之次子世為小宗,小宗之次子為別子,不敢姓祖父之姓,而別為一族之宜,以祖父之官爵字謚別為姓氏。
2、「虎」(māo)姓
你沒看錯,這么霸氣的虎姓,竟然不讀"hu",而是讀」mao"。
想想也沒毛病,畢竟老虎也稱為大貓嘛,有沒有被這種讀法萌到的?
此種姓氏十分稀少,源於姬姓,出自遠古「八元」之一伯虎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現在這種姓氏大多出自回族,出自唐朝時期回族虎巍將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
3、「操」姓
操姓曾是古代的望族。史書中最早有記載的的操氏歷史人物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操師乞。其來源並不是曹操後代改姓,而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後代,可不要弄混淆了。該姓起名字倒是挺麻煩的,但人數還不算少,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操姓居民12萬餘人!
4、「毒」姓
這姓氏可真「毒」啊,不但百家姓里找不到,很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目前中國姓「毒」的僅剩三戶,都在寶島台灣。據香港媒體報道,台灣嘉義縣、新化鎮、南化鄉各有一戶「毒」姓人家。其中嘉義縣名叫毒錦坤的這一代,已繁衍男丁六人,也算是開枝散葉了。
5、「神」姓
這姓氏真是有一股仙氣......據說此姓乃神農氏之後,據《丹徒縣志》記載:「神農氏裔榆罔失帝位,子孫遂以神為氏。」天生的一股王者范兒!歷史上有許多姓「神」的名人,如漢代騎都尉神曜、漢代中郎將神通等。在中國雖然人口不多,但分布廣泛,在谷陽鎮東溝村,神家後裔繁衍600餘年,已在定居的東溝村有了30代族史。
6、「帥」姓
姓「帥」姓的人真是一出生就自帶「帥哥」屬性...此姓出自三國時期的兵曹尚書師昺,因避諱晉景帝的名諱,就將自己的姓改少一橫,變成了帥氏,從此開創了」帥「氏家族。
7、「第五」姓
曾經在歷史上,從「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都有人姓,如今只剩下「第五」姓了。「第五」是漢高祖劉邦強遷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所封,屬於帝王賜姓。此姓最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陝西涇陽和旬邑。
8、"上、下、左、右"姓
國家地理曾經做過一期關於姓氏的節目,找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姓氏。姓」上「的和姓」下「的在中國都有,比較稀少。」左「姓比較常見,而」右「姓出自《後漢書·郭伋傳》:「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莫肯先附。」如今已經基本上沒有了!
9、"東、南、西、北"姓
既然有「上、下、左、右」了,那怎麼能少的了"東、南、西、北"幾個姓。上圖出自某教材的四個孩子,就是姓這四種姓氏的。這4個姓的來歷有多種說法。有一種是這樣的:明孝宗皇帝的張皇後聰明精幹,但因宮廷斗爭,被滿門抄斬。其家族子孫就逃到了各地,改姓四個方位,在歷史上,此四姓本是一家。
10、復姓
復姓是影視劇和小說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姓氏,兩個字加在一起顯得很有意境,很唯美。而我國現在僅存的復姓還剩81個,生活中都比較少見,它們分別是: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穀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吳銘。
❿ 百家姓有 姓無的嗎
百家姓里沒來有無姓。源
無姓,出自《郡國志》記載:「古無國,在潁川。」意為」以國為氏「。出自姬姓。《姓考》記載:「鄭公子後。或雲:無氏出堯臣之後。」 《鄭世家》記載:「有無公,出於許。」為鄭國吞並許國舊地後,鄭公子以封地許姓無。
源自任姓。《山海經》:「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有繼無民,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又有無腸國,是任姓,無繼子,食魚。」帝俊-禺號-儋耳-無骨-無繼-無腸。帝俊生任姓的禺號,禺號生儋耳,儋耳生無骨,無骨生無繼,無繼生無腸。無骨是無姓祖先,始自稱無姓。
(10)不知名姓氏擴展閱讀
無姓名人:
1,無且: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後,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發長樂宮衛卒。長樂宮衛告令百官曰:「江充反。」乃斬充以徇。(《漢書·戾太子傳》)
2,無光胄:淳化年間判南康軍。(《萬姓統譜》)
3,無能:陽曲人,洪熙年間任淳化縣丞。(《萬姓統譜》)
4,無畏:國內知名簽派員。(《簽派員圖鑒》)
5,無姓是中華民族姓氏中少數人口之一,是古國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