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國外著名版畫

國外著名版畫

發布時間: 2021-02-23 02:59:02

⑴ 外國著名的插畫師有哪些

1. 加賀谷穰

日本CG大師,天文插畫家。年進入東京設計學院繪圖設計系學習,正式開始專業作圖生涯。他筆下的少女美麗純潔,像水晶般散發著清澈光輝,畫面十分精細,極富裝飾性。

他那帶有透明感的獨特畫風,吸引了眾多海內外FANS。為了紀念KAGAYA先生在天文普及方面的貢獻以及作為藝術家的功績,小行星11949被命名為KAGAYAYUTAKA。

2.加藤彩

日本插畫設計師加藤彩(Aya Kato) 以其獨特的詭異華麗古典的畫風聞名於國際畫壇。加藤彩(Aya Kato) 年紀輕輕就已揚名海外,為日本、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知名雜志繪制插圖,並參與電視廣告的製作。在西方國家有一定知名度。

3.諾曼·洛克威爾

諾曼·洛克威爾是美國在20世紀早期的重要畫家及插畫家,作品橫跨商業宣傳與愛國宣傳領域。他一生中的繪畫作品大都經由《周六晚報》刊出,其中最知名的系列作品是在1940和50年代出現的,如《四大自由》與《女子鉚釘工》。

4.皇名月

皇名月是一名日本漫畫家、插畫家,1990年曾在月刊《Asuka》增刊上發表她的首部作品《蛇姬御殿》。另有代表作《花情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燕京伶人抄》、《始皇帝暗殺》等。

5.Cyril Rolando

插畫藝術家Cyril Rolando來自法國東南部的港灣城市土倫,生長於地中海沿岸的Cyril自幼身受藝術的熏陶,對繪畫藝術極為敏感,通過學習最終成為了法國重量級的插畫藝術家。

⑵ 國外有哪些著名的畫家

梵高,達芬奇,畢加索
可以說是最出名的了。
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康斯泰博爾、謝爾巴闊夫、列坦維、梵高、高更、莫奈………

還有以下這些自己去慢慢參考吧!
印象派畫家與作品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創始人之一。最初從師布丹學習,後轉向外光的描寫。馬奈和透納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在色彩運用上很有建樹。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蓮》,《魯昂大教堂》等。
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革新技法,善於運用鮮明響亮的色彩,簡潔准確的筆觸,以及減少中間色調,加強明暗對比等方法來作畫。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現外光方面和肖像畫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奧林匹亞》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於從不尋常的角度描繪對象瞬間的動態,描繪在燈光下、日光下人物與物體的溫和色彩。題材多取自於芭蕾舞劇院、咖啡館和賽馬場等。他除了用油畫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後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課》,《巴黎歌劇院樂隊席》,《洗衣婦》,《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曾從師於格萊爾,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派方法相結合。以絢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與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作品有《包廂》,《陽光下的裸婦》,《加萊特磨坊的舞會》等。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學畫,以後成為印象派畫家,善於畫風景,多寫生農村及城市景色,也畫一些農民的勞動生活。繪畫有詩意,畫風朴實,用色鮮麗。曾一度受修拉影響作點彩技法嘗試。作品有《紅屋頂》,《蒙特馬爾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萊:(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國人,生於巴黎。早期作品細致,受透納和康斯太布爾的影響。後來著重光和色的表現,喜歡畫陽光中的河流和樹林。作品有《魯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馬爾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點彩派)
為了充分發揮色調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點並列地構成畫面,畫法機械呆板、單純追求形式。畫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作品有《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兩個做帽子的女人》等。
後印象派:繪畫開始從客觀感受向主觀表現轉移。畫家塞尚(Paul Cezame 1839-1906),現代繪畫之父之稱,認為繪畫的目的是形、色、節奏、空間的探索,企圖藉助於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賴明暗效果表現體積。作品有《玩紙牌者》。畫家高更(Panl Cauguiu 1848-1908)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他善於用線條和強烈的色塊組成的畫幅,具有裝飾風味和東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鬥》等。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以躍動的線條,凸起的色彩表達主觀感受和激動情緒。作品有《向日葵》等。

⑶ 國外都有哪些 木版畫家

最早的木版畫起源於中國;現存年代最久的木版畫創作於公元9世紀;然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還要長得多。木刻的前身是用石料·金屬和木料刻制的官方和私人印章,即圖章。歐洲木版畫的前身是所謂的織物印花,即把刻好的圖形(也叫「模板」)印在織物上;這種方法古埃及早已有之。在德國這種織物印花是從13世紀開始興起的,首先它可取代昂貴的東方紡織品。

以前在織物或紙張上進行拓印的方法都是彩凸版印刷的原理,即在木板上凸刻出圖樣,將無用部分去掉,然後(通常用油墨滾筒)在留下的凸出部分上著色。這種原理的印刷術統稱為凸版印刷術(如麻膠版畫也是如此)。後來發明的用於銅版畫和蝕刻畫的凹版印刷與此正相反。

如果沒有造紙的發明和傳播,木版畫(以大約1400年起)的發明和傳播是不可想像的。從此紙張和印畫以及由谷登堡在1450年前後發明的活字印刷開始取代昂貴的獸皮紙以及手工插圖和手抄藝術。這個過程標志著文化史上從中世紀向近代的邁進過程,並且由於版畫新技法的產生也標志著民主的藝術鑒賞的開端。隨著木版畫的出現,也就開始了印畫技術,就是把圖畫復制數份。首先用於宗教方面繪畫的復制(如聖像和朝聖畫),也包括游戲牌。最初的木版畫作者都是一些無名的手藝人。第一個出了名的,同時也是最著名的木版畫作家是阿爾布雷希特·丟勒。他在木版畫藝術上獨樹一幟,創立和完善了無與倫比的藝術風格。和他同時代的重要人物有盧卡斯·克拉納赫和漢斯·布格邁爾,他們發明了套色木刻,並很快創立並保持了自己的特有風格。

16世紀初是德國藝術天才輩出的階段。此後版畫開始普及。它不僅被應用在書籍插圖上,而且還以迅速有效的傳單形式被宗教改革者和反改革者們用作宣傳工具。因此,木刻的藝術質量受到了損害,並在17世紀和18世紀受到了銅版畫腐蝕技術的沖擊。

在19世紀初,木版畫因採用了新的技法而重新復甦,並為人喜愛。這種創新是由英國人托馬斯·畢維克(1753-1840)開始的;他一反以往用小刀在縱剖木板上刻畫的傳統作法,而是使用能夠刻出最精細條紋的專門刻刀在硬質橫斷板面上刻畫。這種新技法叫木口木刻。由於它色調層次多,亦稱「色調木刻」。它也可用於書籍和報插圖的復印。首先採用這種更加完美的新技術法的人當中有卡斯帕爾·達維德·弗里德里希(1774-1840)。他的兄弟是格賴夫斯瓦爾德的一位木匠,在他幫助下卡斯帕爾掌握了這一技法。路德維希·里希特(1803-1884)和阿道夫·馮·門采爾(1815-1905)則是先把他們設計的書籍插圖反貼或描繪在刻版上(後來採用照相術復制在刻版上)然後交給專職雕刻師雕刻。這種分工從丟勒時代起就已十分普遍。但是,隨著工藝程序機械化的提高,它影響著線條的直接性及其原有的表現力。

--------------------------------------------------------------------------

20世紀德國木版畫的發展趨向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任何其它版畫藝術都沒有經歷木版畫這樣全面的變革,這無疑要歸功於木版畫摒棄了學院式的藝術理想,而著眼於藝術和生活的源泉。率先進行全面變革的是三位外國人:法國的保羅·高更(1848-1903),他說:「原始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挪威的愛德華·蒙克(1863-1944),其現存的作品最先在德國被接受;瑞士畫家費利克斯·瓦洛頓(1865-1925),其誇張的藝術風格已超出了「青春藝術風格」的影響。許多志趣相同的藝術家深受他們的影響。在德國,受到他們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日本浮世繪畫派影響的三位各有特點的人物是:埃米爾·奧爾利克,威廉·拉格,瓦西里·康定斯。斯青春藝術風格的流行波及到整個工藝美術行業,包括建築師。如彼得·貝倫斯,埃克曼,瓦爾特·克勒姆,卡爾·蒂曼,E·R·韋斯等,他們都創作出了涉及面廣泛的套色木刻。但是,那些新思想最終促成變革還是由於德累斯頓藝術家協會「橋社」的幾個出生於1881年至1884年之間的大學生:凱爾希納,海格爾,施米特—魯特勒夫,佩許斯坦因。確切
說,他們是「表現主義藝術家」,但他們的「表現主義」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其中包括慕尼黑藝術家聯盟「藍色騎兵社」的成員(馬爾克,康定斯基,坎彭頓克等)和一些獨立的藝術家,如諾爾德,羅爾夫斯,民拉赫,貝克曼以及偉大的凱綏·珂勒惠支女士,身為成熟的女藝術家她還受到了「那些獨辟蹊徑的青年人」之影響。表現主義通過格里斯哈貝爾傳到我們今天。當然,在木版畫妝中還出現了一些完全不同的其它藝術風格,它們都進一步堆動了木版畫的發展。但據我們所知,這些東西迄今還未受重視,或者說未得到充分的估價。

--------------------------------------------------------------------------

研究現狀

通過圖文來了解所謂典型現代派的木版畫,在今天來說是不成問題的,人們普遍認為,木版畫是本世紀頭十年德國藝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是說,表現主義的木版畫當時已形成了一種風格,並常常走在其它繪畫的前面。相反,傳統的觀念鄧認為版畫只是或多或少地把畫家們創作出來的東西復制一下。20世紀德國偉大藝術家們的版畫傷口在題材內容和思想上比以往任何人的傷口都有豐富得多,廣泛得多。他們具有獨創性,而不效仿別人即使是為那些風格近似的作家們的著作繪制插圖也是如此。目前,人們正在廣泛深入地研究這些作品並出版了畫集與目錄。

但是,如果有人對表現主義的范圍以及它在藝術上所達到的光輝頂點視而有見的話,那麼藝術史的參考文獻對他們來說就無任何價值。現在就存在著這種印象,好象木版式畫隨表現主義一道壽終正寢了。擺在您面前的這本展覽目錄則是第一次指出並證明,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它會告訴您(盡管只能一步一步地來)木版畫直到今天始終在包括其它流派的新老藝術家當中生存市面上。從1924年至1984年這段時間的發展會使您對相應的分類和年代得出清楚的概念。如前所述,這是介紹近60年來德國自動畫發展的首次嘗試,因此不可能沒有錯誤和缺陷,但它畢竟會對版畫研究起到推動作用。

--------------------------------------------------------------------------

表現主義以後的德國木版畫(1924-1984)

20年代中期,諾爾德,羅爾夫斯和施米特—魯特勒夫等藝術家們根據自己進行版畫創作的切身體驗一致認為,木版畫因其形體誇張是最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其它一些藝術家在木版畫創作上則是「鍥而不舍」,如凱爾希納(卒於1970年),他即使在職自願到瑞士達沃斯流放期間都不願放棄自己在「橋社」的領導權。還有海格爾(卒於1970年),他由於政治原因被迫於1933年至1945年中斷了木版畫的創作而到了50年代他又重操舊業。所有這些「早期的」表現主義藝術家都得面臨這種情況:人們要把他們晚期的作品同早期的相比較,但他們的晚期作品卻已失去了表現主義的特色。

另外,有一大批獨立的藝術家只是在巨烈動盪的20年代初這段時間——同樣是由於受到感染——才採用了木版畫這一最有力的版畫形式,但隨著表現主義的終結,他們又停止了木版畫的創作。如珂勒惠支女士、巴拉赫、貝克曼、法寧格、艾伯茨、莫爾察恩、米切克—科蘭德、迪克斯等。

那麼,是哪些畫家使青春派和表現主義藝術得到繼承與發展呢?首先是一些後起之秀,如奧托·潘科克(生於1893年)、沙爾(生於1896年)、費利克斯米勒(生於1897年),此外還有一位木口木刻大師卡爾·勒辛(生於1897年);其次是一些雕塑家,如馬塔雷(生於1887年)和馬爾克斯(生於1889年),他們出於對木頭的特殊感情,不僅從事雕塑,而且直到晚年還創作了相當水平的版畫;再其次是一些被忽視的構成主義畫家和木版畫抽象派藝術家,如康定斯基(不僅是他的早斯作品,而且也包括其晚期作品)、莫奧利—納吉、約瑟夫·阿爾貝斯和瓦爾特·德克賽爾以及漢斯·阿爾普和阿道夫·弗萊施曼;另外也不能忘記社會主義的「科隆進步藝術家小組」的成員:塞韋特、霍爾樂、阿恩茨。他們在藝術史上荒廢的那十年(1924—1934)中,並且在此之後也經常不顧納粹政權文化政策的嚴重干擾創作了許多木版畫。人們記得,對木版畫傳統影響最大的H·A·P·格里斯哈貝爾(1909—1934)從1935年至1939年創作了多幅組畫「羅伊特林根的印刷品」,而且從1946年起處於領先地位的畫家E·W·奈在1934年和1938年兩度創作了木刻組畫。最後提到的這些藝術家的所有作品在今天都是極為珍貴的。因此,他們的部分作品不能在這次展覽會上展出(除非是租借)。這些作品的印張——包括製版——非常少,因此傳播的范圍也很小。盡管如此,它們對於德國木版畫的歷史仍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在有關的文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1945年希特勒垮台使文化生活重新獲得解放,並加速了它的發展。此後,倖存下來而未流亡國外的「老人們」又重新登場了:阿爾普以及隨他之後揭開新的一頁的尤利烏斯·比西爾、韋爾納·霍爾、海格爾、馬爾克斯、馬塔雷等等。這時,格里斯哈貝爾也可以放開大幹了。當然,年青的一代也繼承了木版畫的傳統:在柏林的施米特—魯特勒夫的學生克利曼,在漢堡的馬勞的學生揚森、在杜塞爾多夫的馬塔雷的學生博伊於斯和在斯圖加特的受施萊默影響的沃恩以及同樣在斯圖加特的勒辛的學生富爾希。從興旺的格里斯哈貝爾美術學校中也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約祖亞·賴歇特木刻美術字(抄錄了一首具體的詩歌)和克勞斯·策的宇宙的風光。「新野獸派」的創始人巴塞利茨、彭克、基費(他沒有單獨創作版畫,而是在他的繪畫中加入木刻和為書籍做插圖,如「萊因河」)為木版畫帶來了新鮮的氣息,當然也有那些最年青一代的功勞:博伊於斯的學生伊門多爾夫、呂佩爾茨的學生馬蒂亞斯·曼森以及費利克斯·德呂澤和馬爾庫斯·厄倫等人。

木版畫東山再起,而原先佔主導地位的完美的絹網印花工藝卻同時衰敗,這並不是版畫方面特有的現象,而是藝術上的一種普遍現象:人們到處都在重新採用原始的自然材料。木刻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同生態學方面的情況一樣,藝術家們都避免使用人造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缺少自然魅力。上面最後提到的幾位藝術家幾乎都搞木雕,而且更愛原木。巴塞利茨首次於1980年在兩年一度的威尼斯國際藝術博覽會上一鳴驚人。1982年彭克用原木創作了「德國的偶象」;他們倆和呂佩爾茨組成了一個最新的「畫家雕塑家」小組,並於1984年一同參加了巴塞爾「20世紀的雕塑」展覽。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外的概況

如果有人斷言,木刻不僅在其開始階段,而且在今天基本上是一種德國的藝術表現形式,那麼他就不要怕冒著忽略許多情況的危險看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外的情況。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木版畫的家鄉更應該說是在東歐,而不是在西歐。而兩部分德國位於這兩者中間。最近幾十年內,一些最重要的版畫國際博覽會是在波蘭(克拉科夫)和南斯拉夫(盧布爾雅娜)舉辦的。與西歐的歷次展覽不同,木版畫在這些展覽中佔了主導地位。隨著宗教改革時期的傳單而普及的木版畫在社會主義國家裡成為人們最歡迎的表現形式,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如此。1984年北京舉辦了四川(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美術學院美術作品展覽,其中主要的、在藝術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木版畫。用材方面的問題恐怕在這當中起了重要作用:木料比銅料或石料更容易得到。至於傳統和政策對木版畫的生存起了什麼作用,華沙銅版畫陳列館女館長葉連娜·雅基摩維茨女士在她的著作《1945年以來的波蘭版畫》(維也納圖什出版社1976年版)中說得很清楚:「木版畫傳統對那個時代波蘭版畫風格起了決定性作用,而華沙一直到1939年都是木版畫傳統的中心。那裡的「里特(RYT)」版畫藝術家協會聯合的首先是木版畫作家······1947年在克拉科夫成立的『版畫家9人』小組所提出的綱領真正繼承了這種木版畫的傳統。如果以版畫的民主性為前提,就會首先把在廣大群眾中傳播文化和藝術視為版畫的社會任務。」

民主德國的情況與此類似。沃爾夫岡·許特的內容廣泛的著作《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版畫》(德累斯頓出版1979年版),可以說明這一點。另外,沃爾夫岡·羅特在《法蘭克福總匯報》1980年6月26日的評論中也寫道:「到處都可以看到德國的表現主義,不僅僅是在木版畫方面。那裡的木版畫是長盛不衰的;而在我們這里,木版畫幾乎只剩下格里斯哈貝爾的一種風格了。」盡管羅特的說法並不全對,但正象這本展覽說明所證實的,聯邦德國木版畫創作的普遍繁榮確實是最近才開始的——由於兩位德國東半部藝術家巴塞利茨和彭克的到來,在這里他們的藝術才能不受束縛。在那裡直接繼承表現主義的較老的藝術大師中值得一提的有:威廉·魯道夫(1889—1982)、漢斯·於赫澤(1894—1977)和奧托·尼邁耶—霍爾斯坦(生於1896年)。木版畫在蘇聯尤其在書籍插圖方面佔有特殊位置,在那裡木面木刻至仿還少於木口木刻。蘇聯版畫的繁榮要歸功於建立風格的藝術大師W·A·法沃爾斯基(1886—1964)。他1950年至1908年在慕尼黑學習,並於1908年在版畫創作上做了首次嘗試(見:韋爾納·施密特著《俄國木刻150年(1813—1963)》——德累斯頓銅版畫陳列館1964年展覽目錄,以及耶夫根尼·利維丁著《蘇聯版畫》——斯圖加特國家美術館1971年展覽目錄)。

除德國以外,在西歐有名望的木版畫作家,比較突出的有三位:道德是尤其在德國受歡迎的比利時人弗朗斯·馬塞雷爾(1889—1972),其表現主義的「繪畫小說」反映了20年代初的各種社會弊病;其次是1889年生於荷蘭呂伐登的荷蘭人M·C·埃舍爾,他直到去世(1972年)都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幻想,並開創了版畫藝術的新天地;第三位是1914年出生的丹麥人阿斯格爾·約爾恩,他是哥本哈根—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先鋒派畫家小組(1948年成立)的成員,創作了許多具有所謂抽象表現主義效果的套色木刻。1917年以後生活在瑞士(達沃斯)的E·L·凱爾希納(卒於1938年)從1925年起作為木版畫家在藝術家協會「紅藍社」繼續從事木版畫創作。1920年生在蘇黎士的金屬雕塑家羅伯特·米勒在漢斯·阿爾普的影響下於1964年創作了結構奇特的「十幅木版畫」集。義大利的瑪利亞·波諾米女士(生於1935年,曾在紐約學習過)擅長利用木料的特點創作象徵派的套色木刻。除此以外,木版畫創作在地中海地區的藝術家那裡似乎不是特別活躍——然而德蘭、杜飛、馬伊洛爾、布拉克、米勒等人創作的書籍插圖則屬例外。年青的畢加索創作的唯一的一幅木版畫和馬蒂斯1906年創作的三幅木版畫,達到了野獸派的頂峰。我們對於今天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的木版畫發展情況不太了解(約爾恩除外)。威廉·莫里斯(1834—1896)通過1890年成立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首先在書籍插圖方面重新振興了英國木版畫,但它的壽命似乎並不比青春藝術風格派更長,盡管有象伯恩—瓊斯、比爾茲利、克蘭、尼科爾森和布蘭溫這樣一批有影響的藝術家。

在美國,有一位對木版畫著迷的卓越的藝術家倫納德·巴斯金(生於1922年)。他創作了最小和最大規格的純黑白色木版畫。生於1928年的海倫·弗蘭肯特勒女士(從1958年與羅伯特·馬瑟韋爾結婚)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她擅長印製多層次的色彩明快的木版畫·

⑷ 中外版畫大師有哪些

我國著名版畫藝術家有:李樺、修軍、荒新波、力群、劉峴、古元、彥涵、王琦、黃永玉等
外國外國版畫家有:丟勒 、荷爾拜因 、倫勃朗 、荷加斯 、戈雅 、杜米埃 、珂勒惠支 、高更 、奧斯丁 、康定斯基 、鈴木賢二 保羅·克里 、奧力克 、門采爾 、楊伯爾斯基、大衛·巴克 、巴格黑爾 、巴拉赫 、勒辛 等

⑸ 外國著名畫家名字

1、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

2、達·芬奇是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 (義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3、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4、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5、拉斐爾·桑西(1483 —1520),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常稱為拉斐爾(Raphael),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

⑹ 版畫出名的畫家有哪些

古 元——中國著名版畫藝術家

珠海香洲唐家灣鎮那洲村人。1938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入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學習,畢業後從事美術創作和教學,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作品主要有版畫和水彩,版畫多反映解放區火熱的戰斗生活,曾獲徐悲鴻高度評價。出版有《古元木刻選集》、《古元水彩畫選集》等。

廣東中山人。擅長木刻、水彩畫。1938年赴延安,先後在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後到農村參加基層工作,業余進行反映當時、當地的新人新事木刻創作作品參加1942年重慶舉辦《全國木刻展覽會》,在這期間創作了不少反映陝北人民生活的作品,為此被選為陝甘寧邊區文教代表,並授以甲等獎。1951年創作新年畫《毛主席和農民談話》,獲中央文化部頒發的新年畫二等獎。曾參加革命博物館的歷史畫創作。1961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亞舉辦個人畫展,1980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古元畫展》,隨後在新疆、廣東、福建、澳門、香港等地展出。作品多發表在國內外刊物上。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水彩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出版有《古元木刻選》、《古元水彩畫選》等。

中國近代著名版畫家羅清楨

(1905-1942)近代版畫家。廣東興寧人。1930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1932年開始從事木刻,所作《韓江舟子》、《爸爸還在工廠里》等,曾為魯迅編入《 木刻紀程 》。1936年在大埔縣百候中學任教時,組織百候美術研究會。1940年在赴江西贛南地區,創辦《戰地真容》木刻半月刊。創作勤奮,風格嚴謹。195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羅清楨木刻作品選集》。

中國著名版畫藝術家 伍必端,男,1926年出生於上海。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伍必端出生於城市的一個貧苦家庭,童年是在孤苦顛沛中度過的。抗日戰爭年代他從南京流浪到武漢,被收留到難童收容所,隨著戰火的蔓延又隨收容所轉移到重慶,有幸進入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學校。育才學校設有各種藝術小組,伍必端的藝術天賦就在這所學校的繪畫組里得到了發展的機會,他開始練習繪畫。
抗日戰爭結束後,伍必端來到了嚮往已久的解放區,進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學習美術,不久,他成為戰地宣傳隊的成員隨同人民解放軍馳騁於華北戰場,他以畫筆和刻刀為武器協同戰斗部隊作戰,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他才脫掉征衣來到中央美術學院任教。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被派往蘇聯學習版畫的第一批留學生,伍必端把國外學習的各種版畫技術和藝術表現語言帶回國內,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崗位和藝術園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成果。伍必端先生不但在版畫創作上成就斐然,同時對水墨、水彩、水粉等均有一定造詣。
他的版畫作品內容廣泛,有歷史題材,而更多的是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生活,他的藝術始終深深植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現出他對人民的赤誠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他的作品形式多樣:黑白版畫樸素自然,追求對生活的真情體驗和優美意境的表現;彩色版畫清新明麗,充滿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他又是一位出色的銅版畫家,作品體現出扎實深厚的造型功力,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多樣、多產、創新,深植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走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構成了伍必端藝術人生的主線。他創作的繪畫門類是多種多樣的。諸如:木刻、石版、銅版、絲網版、紙版、素描、水彩、水粉、國畫等,有小巧作品,也有大幅歷史畫,堪稱豐富多姿。他的畫風清麗明快朴實,既有中國繪畫的傳統技巧,又融合西畫的表現手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伍必端是我國著名的版畫家,也是一名戰地畫家。在他充滿傳奇的一生中,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重要時期,創作了許多生動而又警世的優秀作品。15歲他就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木刻畫《血的仇恨》,激發人們的抗日熱情,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他創作的《列寧與中國志願戰士》等版畫 精品,曾獲得中國版畫藝術最高獎--魯迅獎。他還為陳毅、賀龍等老帥們畫過像。

中國版畫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但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版畫仍然是復製版畫,自1931年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才開始了我國有創作版畫的史頁,到現在已經度過了70年的歲月。新興版畫和古代復製版畫不僅在製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在作為藝術的功能與現實意義上也有質的區別。新興版畫從它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它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版畫家是以藝術家和革命戰士的雙重身分出現在歷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藝術作為戰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70年來,新興版畫都是在人民大眾火熱的斗爭中成長、發展和仕大的。
80年代與90年代是中國版畫多向發展的繁榮階段。大體經歷了三個時期:一是群體蜂起的活躍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老版畫家仍放射著夕陽的余暉,中年版畫家進入創作盛期,各地版畫組織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各種類型的版畫展覽激增,難以計數,新版材新技法的大量開發利用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局面,形成版畫史上新高峰。二是視覺革命、語境變易的轉型期(80年代後半期至90年代初)。此期崛起的一批青年版畫家觀念新、勇於變革,他們對以往版畫的表現生活、開掘主題已無興趣,更重生命體驗、理性追求與技藝探索,力圖突破以往版畫的視覺方式與圖式結構,從傳統的造型體系與色彩模式中脫出,而實現跨文化跨語系的整合、創造。雖然有些作品留有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痕跡,但在整體上使中國版畫實現了由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化。三是90年代中期以來,著力本體建設的穩步發展期。由於對傳統與現代藝術的反思,對歷史與現狀的省察,使畫家躁動的激情趨子冷靜,創作思路與藝術取向逐漸明晰。一些有代表性的畫家,創作中既注重精神文化品格,又追求技藝的精良,從而使中國版畫在世紀之交以穩步發展的態勢步入了一個新的境地。

版畫起源

中國版畫的起源,有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至隋朝說。現存我國最早的版畫,有款刻年月的,是舉世聞名的「咸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卷首圖,根據題記,作於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畫,據估計比「咸通」本早約百年。 唐、五代時期的版畫,在我國西北和吳越等地都有發現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樸俊秀,奏刀有神。內容題材以宗教經卷為主。

宋元時期的佛教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刻本章法完善,體韻遒勁。同時,在經卷中也開始出現山水景物圖形。其他題材的版畫,如科技知識與文藝門類的書籍、圖冊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臨安、紹興、湖州、婺州、蘇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時期的遼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無釋迦牟尼佛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畫,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實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現了銅版印刷,主要用於印製紙幣和廣告。元代的「平話」 刻本是我國連環版畫的前身。

明清兩朝是我國版畫的高峰時期,在許許多多文人、書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現了各種流派,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宗教版畫在明代達到頂點,欣賞性的版畫也在明代大大興起。畫譜、小說、戲曲、傳記、詩詞等,一時佳作如雪,不勝枚舉。尤其是文學名著的刻本插圖,版本眾多,流行廣泛,影響深遠。

這一時期也是版畫各個藝術流派的興盛期。以福建建陽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於民間工匠,鐫刻質朴。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戲曲小說為主。或粗獷豪放,或工雅秀麗,風采迥異。以杭州為中心的武陵派,題材開闊,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為中心的徽派在中國文化史上更具有源遠流長的影響和舉足輕重的地位。

版畫的發展始終與刻書業密切相關,宋元時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時候則轉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畫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的是徽派版畫的興起。自15世紀以來,徽派版畫即以刻制聞名於時,高手如林,尤其以黃、汪兩個家族最為突出。明清兩代新安黃氏一族所刻書達200餘部,能圖者有100多人,成為一支陣容龐大的隊伍。代表作品有《養正圖解》、《古列女傳》等。在徽派版畫以典雅、精巧的風格暢行於世的時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蘇州等地的版畫插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畫不僅用作書籍插圖,而且也用於畫家傳授畫法的「畫譜」、文人雅士的「箋紙」、制墨名家的「墨譜」,以及民間娛樂用的「酒牌」。畫譜中的較早者是1603年杭州雙桂堂所刊的《顧氏畫譜》;墨譜的代表則為萬曆年間出版的丁雲鵬參與繪制的《程氏墨苑》;熱心酒牌版畫創作的是著名畫家陳洪綬,他和徽州黃氏高手合作的《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成為傳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畫的出現,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蘿軒變古箋譜》,但影響最大的卻是刊刻於1633年的《十竹齋畫譜》和刊刻於1644年的《十竹齋箋譜》,它們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書畫家胡正言。
清代版畫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貞的《耕織圖》、1717年所刻冷枚畫的《萬壽盛典圖》等。而1679年運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製的《芥子園畫傳》初集,是由金陵畫家根據李流芳的稿本繒輯而成的,其後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廣為流傳,成為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部繪畫教科書。

在欣賞版畫近千年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時,有以下一些藝術特點值得注意:

1 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 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 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鄭振鐸先生曾說:「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這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恰當評價。

製作方法

用刀子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膠版、銅版、鋅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在西方,版畫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指架上油畫和壁畫等大幅繪畫以外的一切繪畫,如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素描、速寫、插圖、宣傳畫、連環畫等;狹義專指經過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圖畫。中國通用的版畫一詞多屬狹義。

沿革

版畫經歷了由復制到創作這兩個發展階段。早期的版畫是為印刷與出版而製作,畫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畫者的畫稿刻版,稱作復製版畫。後來版畫在藝術上贏得了獨立的地位,畫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畫家一人自任,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作創作版畫。

中國復制木刻版畫約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可能發生於隋唐之際。現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剛經》木刻卷首畫,說明在9世紀中葉,中國的木刻復製版畫已經達到相當熟練的水平。創作版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創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歐洲,16世紀的A.丟勒以銅版畫和木刻版畫復制鋼筆畫。到17世紀的倫勃朗,銅版畫已從鏤刻發展到腐蝕,進入創作版畫階段。木刻版畫則由19世紀的比維克創造以白線為主的陰刻法,而擺脫了復制的羈絆,進入創作版畫的領域。中國的創作版畫自20世紀30年代經魯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種類與技法 從類型上分,版畫有4種: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畫。從材料上分,凸版版畫中有木刻、麻膠刻、石刻、磚刻、紙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畫中有金屬(主要是銅和鋅)版畫、賽璐珞版畫、紙版畫等。在平版版畫中有石版畫、獨幅版畫等。在孔版版畫中有絲網版畫、紙孔版畫等。由於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異,遂產生各種類型版畫的特色;更由於各個版畫家發揮其創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畫藝術的形式更是豐富多彩的。

凸版版畫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畫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稱凸版。凸版版畫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稱凸版版畫。可作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磚、麻膠(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異,一般以軟硬適度,紋理細致者為宜。中國古今的木刻版畫都刻木材的縱切面,稱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細,則用質堅木材的橫斷面,稱作木口木刻。麻膠版原是鋪地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版畫家較少採用麻膠版畫。

創作版畫

(中國)譚權書《蒙根其其格》刻凸版版畫時所用的刻刀有各種大組的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圓口刀和平口刀則稱鑿,鑿是在刀柄後加力敲擊用的工具。至於刻木口木刻,則要用一種特製的實心鋼條,造成各種不同形的刀鋒。刻木口木刻多須藉助放大鏡進行。創作木刻以刀代筆,不似復制木刻那樣照刻筆畫的畫稿,所以要講究刀法,恰如書畫講究筆法一樣。刻畫和畫畫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線(或塊),版畫家應掌握這個特點來產生與筆畫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鋒利的刀刻在質硬的木上,自然產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則稱作刀味與木味。木刻家善於運用和發揮木刻的特色,才能稱得上是創作木刻版畫。至於版畫還必須經過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畫又有多種印刷技巧,成為版畫家藝術創造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說來木刻的印刷有油印與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後者用水性顏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難。套色木刻亦然。

傳統的中國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餘年的歷史。明末胡正言發明□版,是傳統水印套色法的開端。現代創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與傳統不同,不再用□版,而將各種色版刻在幾個同樣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個相同的套色標記,然後對標記逐版套印。這種作法可使版畫家心中有掌握全局(整個畫面),布置色版和創造套印最後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畫家設計套版時需要考慮到套印的一切條件,而不能分別只看到一塊塊的版。印刷時須選用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紙。先將紙用水潮濕,這要由版畫家靠自己的經驗去掌握,水分過多與過干都不好。紙潮濕至何種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印出的效果。顏色可用透明的與不透明的,又可由於用色的厚薄而加減其透明度。至於一色可在一個版上印成濃淡的變化,又可兩色疊印產生第3種色,變化十分豐富。

水印木刻

(中國)羅劍釗《山巔風雲》採用其他材料作版來刻成凸版版畫,其基本方法與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磚時,多用鑿作輔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畫

凹版與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線,滾上油墨時,即可印出黑地白線的圖像。磨光的金屬版面不吸收油墨。銅版版畫的油墨可用布輕輕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跡,油墨便會留在那裡。現代凹版版畫的版材,主要是銅和鋅,亦有時用鐵或鋼,其刻制方法有:

①線刻法,一種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實心尖刀,在銅版面上刻線。刻出的線明快而鋒銳。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緻。以前的鈔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現在的郵票仍有少數採用此法刻制。

②干刻法,用針直接刻銅版面,刻出的線與線刻法不同。針尖只刻破版面,線條旁邊留有銅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時,銅屑內亦含有墨,印出後線沿帶有茸毛似的淡墨,視覺效果柔和美觀。

③腐蝕法,在銅、鋅、鋼等可以被酸素腐蝕的材料版面上塗滿防腐劑,防腐劑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松香和蜂蠟。然後用針在上面刻圖像,針到之處,防腐劑被颳去,露出版面,最後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蝕。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腐蝕出來的線條有深淺粗細之別。腐蝕版畫一般都是多次分層腐蝕的,故色調非常豐富,層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畫最常用的製版法。

④美柔丁,製造美柔丁的版式須用搖鑿。這是一種有鋒銳密齒的圓口鋼鑿,用手握住搖動它,把版面全面刺傷,滿布斑痕。滾墨印出是一片天鵝絨似的黑色。然後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傷的(即滿布銅刺的)版面,輕颳得深灰色,重颳得淺灰色,不颳得全黑色,反復刮光則成白色。

⑤浮雕法,讓一部分版面深腐蝕,而且腐蝕的面積要大些,卻不在上面滾墨直接放到凹版機上壓印,紙面就顯出浮雕式的無色花紋。這種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飛塵法,飛塵腐蝕用來造成各種深淺的灰色表面。先須造好一個飛塵箱,箱內裝有一把手搖風扇,然後將磨光的銅版放在箱內。箱內貯有大量松香粉,當關閉箱口搖動風扇時,松香粉便在箱內飛揚,並慢慢均勻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認為適當的時候,將灑滿松香粉的銅版取出,放在電爐上烤。經熱,松香粉溶化,聚結成無數小點,冷卻而凝結成一層薄膜。將此帶有松香薄膜的銅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蝕後,印出便是一片由斑點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淺,看松香粉的粗細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蝕時間的長短。作者便按其藝術構思處理飛塵法而獲得所需的效果。

⑦軟地法,把用瀝青、松香、蜂蠟製成的防腐劑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層硬質的薄膜,在防腐劑內加入適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軟化。在版面滾上軟地子後,上面覆上一張紙,用鉛筆在紙背畫畫,畫畢,揭開紙,有筆道的地方吸上軟地子,版上便露出銅面來,其線條的性質完全與鉛筆畫的一樣。亦可用一些實物如紡織物、網紋、葉子、紙團、線等壓印在軟地子上面,經腐蝕便可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⑧照相法,先將感光液溶入防腐劑內,塗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膠卷正片,緊貼在版面上,然後讓它在強光燈下曝光,之後在特製的溶液中沖洗。這時地子上被膠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漸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卻被加固而描在版畫上,然後即可進行正常的腐蝕。硝酸溶液只能腐蝕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淺的黑色,留著地子的地方腐蝕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顯現出來。

⑨套色法,在幾塊大小相同的銅版上面,用飛塵腐蝕法製成幾塊分色版。版畫家按計劃選定先印那塊色版,後印那塊色版。把版放在機上壓印時,先將一張厚紙墊在銅版下面,並把這紙粘在機台上,印好後,小心取出銅版,墊紙仍留在機台上不動。這時在墊紙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壓印時留下的痕跡,然後小心地將上好色的第2塊版,嵌放在這個痕跡當中。這時第1次印上畫的紙的邊緣仍壓在印刷機的上滾筒下面,只能揭開其離開滾筒的部分。然後將印上第1版的紙小心放下,覆在第2塊版上,搖動滾筒,便能准確地套印上第2版。其餘各版同。

平版版畫

主要是石版畫。石印術在19世紀中葉傳入中國,那時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書之用。石版畫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所用的石版是一種質純而細的石灰石,有無數毛細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與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質的蠟筆在石版面上作畫,畫固定後,用抹布水濕版面,畫上有蠟筆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滾上,使有畫處飽含墨色,便能在紙上印出畫來。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鏡,稱鏡面版。一種加入金剛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圖畫紙,稱粗面版。由於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選用粗細不同的金剛砂磨出粗細不同的版面應用。一般通用的320號金剛砂是最細的,80號的是最粗的。製版法有3種:

①葯墨棒畫法,葯墨棒適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畫,亦可用在玻璃、金屬、陶瓷上畫紙的特種鋁筆來代替葯墨棒。用時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②毛筆畫法,將葯墨棒改變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筆蘸著在鏡面版上作畫,也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③復寫法,准備一種特製的復寫紙,用葯墨棒或毛筆蘸葯墨汁在上面作畫,然後反貼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復寫紙上的粘膜,使畫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畫的各種製做法,在畫完後都要經過稀硝酸的腐蝕和塗膠封版,使葯墨固著在版面上。印時先抹濕版面,再滾上油墨,然後覆上紙,通過石印機印出。套色石版畫在版面上作好標記逐版分別套印。

獨幅版畫

亦屬平版版畫。製作方法簡單。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畫,未乾時即覆上紙,用手掌在紙背壓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張,故稱獨幅版畫。

孔版版畫

在紙版或鐵皮上將一個號碼刻透,壓在貨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顏色,號碼即能被印上去。這便是孔版。現在通用的謄寫版印刷機也是孔版。版畫上的孔版主要是絲網版畫。絲網版畫的材料主要是尼龍網紗。最初採用絲絹,故稱絲網。有3種製作法:

①切刻法,先以紙或塑料作載體,然後在上面塗蟲膠,反復塗4~5層,干後用力照畫稿切刻這層膠膜,完成後,緊貼在網紗的承印面上,用電熨斗墊布在網紗的刮印面上烙燙一下,使膠膜軟化而粘附在網紗上,揭開作好載體的紙或塑料,一個孔版便 留在網紗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細,但有剪紙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畫家所用。

②描畫法,用阿拉伯膠液在網紗將刮印面上作畫,待干,塗上蟲膠,然後用溫水洗網紗。阿拉伯膠被溶化,那裡的網紗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葯墨棒代替阿拉伯膠液作畫,塗上蟲膠後,用汽油洗網紗。

③感光法,把感光液塗在網紗上,在暗房中干透後,把畫好的畫稿緊貼於網紗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後經過沖洗即成。

絲網版畫

絲網版畫的印刷法是將制好孔版的網紗承印面(即網紗朝下的面)與紙貼近,然後在其刮印面(即網紗向上的面)上傾倒液態顏料,再用刮板將顏料刮過去,顏料透過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紙上成畫。刮板是用一條方平橡膠鑲上木把手。印絲網版畫的顏料有專制的油質與水性兩類,看印在什麼物質上而選用。絲網技術在輕工業部門應用甚廣,紡織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紋,許多都是用絲網印的。用於印絲網版畫的顏料,為了方便,油質的可用松節油調稀油畫顏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顏料、丙烯顏料均可。印完的尼龍網可用苛性鈉將上面的膠膜洗凈再用。版畫家用的尼龍網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為宜。太細,網目易被堵塞;太粗,圖像不夠精緻。現代的版畫家為了探索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有時在一幅版畫內,按內容需要,同時混用各種類型的版畫方法,這種版畫稱作綜合版畫。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銅版畫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絲網版印等。現代創作版畫的形式豐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類作為框框來限制它的發展。

綜合版版畫

綜合版畫的製作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各種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組合在-個版面上,圖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後在版面上塗布-層漆膜,經過塗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來印畫了,只要在其上塗上油墨並用軟布將凸起處的油墨擦去,而凹陷處則留有油墨,然後將浸過水的紙放到版面上,用蝕刻印刷機印刷,印出來的作品就是綜合版畫作品.英文名稱為:"Collagraph".
另-種方式是將銅版.木版.石版.絲網版的不同技法綜合運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稱之為綜合版.

⑺ 影響了中國版畫的國外藝術家是誰

影響了中國版畫的國外藝術家其實有很多的,因為那些國外的藝術家,比如說防高啊之類的,他們的藝術對中國都是有影響的。

⑻ 求高手列舉幾位國內外搞木刻畫、版畫、浮雕的藝術家

阿鴿(-)彝族196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入選第二(獲銅獎)、六、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八(獲優秀獎)、十四屆(獲銀獎)全國版畫展。
阿興(1944-)漢族現任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第五、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六、七、九屆全國版畫展。
陳九如,1955年生於天津。198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系,獲學士學位。1982--1987年在天津新蕾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任美編室副主任。198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讀研究生,1990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現任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畫作曾參加國際性、全國性各類畫展,曾獲"中國版畫版種大展"和"全國第五屆三版展"兩展金獎,"全國第十二屆版畫展"銀獎。出版個人畫集《陳九如水彩人體畫選》。
陳海燕(1955-)漢族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任教。作品曾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獲銅獎)、1985年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獲三等獎)。
代大權,男,1954年生於北京。1982年西安美術學院版畫專業本科畢業。1989年碩士研究生畢業。1982--1997年任教於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專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全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及國內展覽並收藏。曾獲全國版畫展覽金牌獎、銅牌獎、中國藝術大展銀牌獎等多項國家一級獎項。設計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徽及吉祥物,組織全國三版展、中國厚土版畫院等大型活動。擔任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版畫年會展、全國銅版畫、石版畫、絲網版畫評委。
顧志軍(1961-)漢族1979年入蘇州市桃花塢木刻年畫社,1995年到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現任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版畫家協會理事、蘇州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版畫院畫師。作品曾入選第十三屆(獲銀獎)、十四(獲銅獎)屆全國版畫展,第四、六屆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展
姜陸,男,1951年生於天津。197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1981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1992年至1993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學習。現為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版畫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展覽並獲獎。多幅作品曾在日本、美國、義大利、比利時、韓國及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並被收藏。
雷務武(1953-)漢族1982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版畫專業。現任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副教授,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作品曾入選第十至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李帆,男,1966年生於北京。199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並留校任教,199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當選為中國版畫家協會副秘書長、理事。1993年作品《蓋新窯》參加日本高知第二回國際版畫展。1995年作品參加美國波特蘭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中國現代版畫展。1997年在法國夏瑪利爾市現代藝術博物館及聖布里厄美術館舉辦個人版畫作品展。1995年作品獲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銀獎,1996年作品獲廖修平版畫基金獎。作品分別被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炎黃藝術館、深圳美術館、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法國夏瑪利爾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李曉林,男,1961年出生。1984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班。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97級碩士生班學習。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山西版畫學會會長。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及國外展覽,並為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黃河博物館、深圳美術館、魯迅博物館、中國展覽交流中心、江蘇美術館、北京美協收藏。作品曾獲第六、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全國第八屆版畫展優秀獎、全國第十屆至第十三屆版畫展覽銅獎和銀獎,全國青年版畫大展創作獎,台灣第七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銅獎,全國第六屆三版畫展"廖修平獎"。
李彥鵬,男,1958年生於河北。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在河北省群眾藝術館美術室工作,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展及國外展,曾獲第九屆、十三屆全國版畫展覽優秀創作獎、銀牌獎,第八屆全國美術大展獎等。有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李成忠(1945年~)現為雲南曲靖畫院院長,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李一凡(1953-)回族1978年就讀於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1983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進修班。現任吉林藝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作品曾入選第七、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七、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梁越(1962-)漢族1986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現任河南省書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作品曾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一至十三屆全國版畫展,第三至六屆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版畫展。
劉春傑(1965-)漢族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1989-1991年進修於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現任黑龍江《農墾日報》美術部副主任、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畫院特聘畫家、北大荒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曾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劉曉華(1956-)漢族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大專班。現任寧夏書畫院專業創作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第六、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版畫展。
隆超,浙江樂清人。畢業於上海美專西畫系。1947年參加浙南遊擊縱隊,從事宣傳工作。1950年調入浙江美院,在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兩個時期內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和教務處長等職。為中國版協理事、浙江文聯委員。三十年代末從事木刻運動。他的版畫以江南生活為基調,以革命現實主義走向,以強烈的黑白為語言,五十年代初已形成個人獨特風格。晚年以來,作品在思想內涵、藝術技巧、形式語言諸方面益見深刻、多樣和新穎。創作態度嚴肅,勤奮執著,即使遭到癌症的折磨,也從未擱筆。一生有黑白木刻創作400餘幅。有《張懷江畫集》問世。
納日松(1942-)蒙古族1963年畢業於內蒙古師范學院藝術系。現任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系主任、教授,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
潘文斌(1948-)漢族現任山東省美術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版畫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曾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七、十三屆全國版畫展。
其加達瓦(1946-)藏族1959-1964年在四川美術學院民族班學習,1965-1966年在四川美術學院進修版畫。現任四川省美術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作品曾入選第五、六、七、八屆(獲優秀獎)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屆全國版畫展。
宋光智,男,1970年出生。1988年畢業於廣州美院附中。1992年畢業於廣州美院版畫系,並獲學士學位,同時留校任教。現為廣州美院版畫系教師,石版畫教研室主任。作品曾參加第十、十三屆全國版畫展,第四、五、六屆全國三版展,北京--台北當代版畫展,作品《蛋》參加第三屆全國高校版畫年會展,並獲年會獎。素描作品曾獲廣州美院第一、第四屆素描大展優秀作品獎,素描作品兩次參加中國當代素描藝術展。作品曾在多種專業報紙、雜志發表。
萬騰卿(1942-)漢族畢業於安徽師范大學。現任安徽師范大學副教授。作品曾入選第六、七屆(獲銅獎)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八、九(獲優秀獎)、十、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萬興泉(1957-)漢族1985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並留校任教。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入選第九、十一屆全國版畫展,第三、五、六屆(獲優秀獎)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展。
王公懿,女,1946年生於中國天津。1980年畢業於杭州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1992年受法國埃克斯美元及里昂ALMA版畫工作室邀請赴法進修並享受法國外交部獎學金。曾在法國ALMA畫廊、L'ENPARGATER藝術中心、埃克斯市左拉畫廊、摩洛哥法國文化中心、巴黎"中國之家"、美國尤金市白蓮畫廊舉辦個人展覽。1980年作品獲中國第二屆青年美展大獎,浙江省第二屆青年美展大獎。1991年作品獲第四屆三版展大獎。
王成城(1947-)漢族畢業於上海輕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現任上海捷星廣告藝術裝潢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版畫會副秘書長、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第六、七(獲銅獎)、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七、十(獲銅獎)、十一(獲銅獎)、十二、十三屆全國版畫展。
王瓊,1940年2月生於長沙市,祖籍江西。1959年考入湖南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1980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深造,師從版畫大師李樺先生。其間軍旅生涯十多個春秋,任部隊美術創作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湖南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沙大學藝術工程系客座教授,現任湖南書畫研究院專業畫家、二級美術師。
魏玉新,陝西省西鄉縣人,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協會員、中國"神劍"藝術學會西北地區美協副會長。漢中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漢中航空報》美編。專注於絲網版畫創作,以大自然為審美主體。認為"萬物有靈"。在畫中追尋人與自然的和諧。近年來有十餘幅作品參加國內外畫展,多次在全國、省級畫展中獲獎,作品被《神州版畫博物館》等眾多國家博物館收藏。近年來在《中國版畫》、《中國美術報》、《美術界》、《美術大觀》等專業報刊頻頻發表作品,《新聞出版報》、《中國航空報》、《陝西工人報》等均有專文介紹。作品《向日葵》、《朱䴉》入選中國第一張專業美術光碟《當代中國美術家》。
烏恩琪(1953-)蒙古族1975年畢業於哲里木盟師范學校、1982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現任《哲里木報》社美術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哲里木盟美術家協會主席。作品曾入選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吳地林(1949-)漢族1989年畢業於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現任海口畫院畫師、海南農墾報主任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海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入選第七、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十一、十四屆全國版畫展。
向思樓(1956-)漢族1976-1979年在西南師范學院美術系專科班學習,1988-198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1992-1994年在西南師范美術系本科班學習。現任四川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美術系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選第十、十一(獲銅獎)、十三、十四屆(獲銅獎)全國版畫展,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
許欽松,男,1952年生,廣東澄海縣人197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1979年調入廣東畫院任專業畫家至今1992年起被評聘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和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畫院副院長大量作品參加全國美展、全國版畫展、國際版畫展省美展及各種類型全國性大展連續參加第六屆至第十四全國版畫展曾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牌獎1992年日本·中國版畫獎勵會金獎'91中國西湖美術節銀獎(版畫最高獎)第十屆全國版畫展銅獎廣東省第四屆魯迅文藝獎等十多項大獎作品由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美術館、廣州美術館、深圳美術館中國版協、美國駐華大使館、澳大利亞佩斯藝術博物館、日本國際版畫藝術博物館、泰國欽賜淡浮院等機構所收藏先後在香港、澳門、廣州、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1998年12月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聯等單位主辦的《跨世紀之星--許欽松版畫展》已出版《許欽松山水畫集》、《許欽松自傳體文集》、《許欽松版畫集》等多種畫集和著作
應天齊:1949年出生於江蘇鎮江,當代著名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第十屆全國版畫展"評委,現供職於安徽蕪湖書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曾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多年致力於版畫創作和理論研究,獨創"應氏水印版畫技法"將西方銅版、石版和拼版綜合版畫技法結合到中國傳統水印版畫技法中,從而形成新的水印版畫藝術風格。其代表作大型水印版畫"西遞村系列"獲中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頒發的六項大獎,以及日本-中國版畫獎勵會金牌獎。並以此為專題在海內外舉辦九次個人畫展,中央電視台播出專題記錄片《告別西遞》。出版有《應天齊水印版畫技法》、《應天齊西遞村系列藝術作品》,安徽黔縣於1995年建成"應天齊西遞村藝術館"將"西遞村系列"全部作品在西遞村永久陳列。
張桂林,男,1951年生於北京,197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絲網版畫工作室主任。作品曾入選台北、摩納哥、義大利、加拿大、美國、保加利亞、英國、法國、印度等地國際美展。曾獲全國十二屆版畫銅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五周年美展二等獎和北京版畫雙年展優秀作品獎。曾於1990年在北京舉辦個展;1992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個展;1996年在北京和廣西桂林舉辦個展;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收藏。
張國士,四川成都人。畢業於四川美專西畫系。歷任教員、記者、編輯,並從事木刻運動,成績卓著。1949年到國立藝專任副教授。1954年負責創辦版畫系,任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國美協理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等職。為人正直、謙遜,嚴於律己,寬厚待人,工作極端熱情負責,教育循循善誘,受到師生的贊頌。擅長木刻,最初學習蘇聯木刻,後受珂羅惠支影響,最後又強調向傳統藝術學習。他的作品早期多反映勞苦大眾的生活,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對舊社會的抨擊;建國以後,多反映新社會的氣象和勞動人民的喜悅感情。代表作品有《人市》、《槍米》、《擦皮鞋的孩子》、《送飯到田間》、《西泠橋》等。畫集有《張漾兮木刻選集》。
周勝華,男,1949年生,祖籍河北。1991年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1983年曾進修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現任黑龍江省級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及國外展覽。並為中國美術館、魯迅紀念館、深圳美術館、北京美協、中央美院陳列館及許多省級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國外一些博物館及收藏家曾多次收藏。曾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銀牌獎,第八屆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優秀獎,第十屆全國版畫作品展金牌獎,第十二、十三屆全國版畫作品展銅牌獎。是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
周至禹,男,1957年生於山西,1982年中央美院畢業獲學士學位。1988年中央美院研究生班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設計系副教授,平面教研室主任。作品參加多次全國性美展、版畫展及國外展覽,並為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日本神奈川縣美術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藝術學院等藝術機構、學院以及國內外收藏家收藏。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

⑼ 列舉國外著名木版畫家,時代不限,最好是德國表現主義之後的!!~

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 ,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少年時曾追隨父親習藝,他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歲時就能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19歲時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與達·芬奇遙相呼應。後來在畫家沃格穆特(Michaaeel Wolgemut)處工作三年。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為丟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東·柯貝爾格(Anton Koberger)製作木刻插畫。在當時,這家最大的廠子,對丟勒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在兒童時代初次接觸到銅技巧,這個經久不滅的印象,對他後來在版畫藝術方面創造性地發揮起了決定作用。師滿後,年輕的畫家走出畫室沿著萊茵河游歷德國主要工業城市,到過法蘭克福,訪問過科隆和巴賽爾。4年間的旅行學習考察對畫家的世界觀形成和藝術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23歲的丟勒已是一位有影響的藝術家,在這一年裡,他與故鄉的一位音樂家的女兒阿格列薩·弗湟伊結了婚,此後丟勒作為首飾匠和畫家開始了獨立工作。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