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李鴻章的著名奏摺

李鴻章的著名奏摺

發布時間: 2021-02-22 15:47:46

『壹』 翻譯李鴻章奏摺"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由印度而南洋

臣私下裡希望歐洲各國花費數百年從印度到南洋

『貳』 李鴻章的詩詞最著名的是哪一篇

李鴻章十律

李文忠公鴻章,初以明經入都就試,途中有感,乃成十律。一生事業,已於詩中兆之矣。句雲: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 八千里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頻年伏櫪困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為抑鬱老吾身!

黃河泰岱勢連天,俯看中流一點煙;此地盡能開眼界,遠行不為好山川。
陸機入洛才名振,蘇軾來游壯志堅;多謝咿唔窮達士,殘年兀坐守遺編。

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夢,青山淪落十年人。
窮通有命無須卜,富貴何時乃濟貧;角逐名場今已久,依然一幅舊儒巾。

局促真如虱處褌,思乘春浪到龍門;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
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

桑於河上白雲橫,惟冀雙親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課讀,負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節,千里家書促遠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間烏鳥慰私情。

一枕邯鄲夢醒遲,蓬瀛雖遠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詩酒未除名士習,公卿須稱少年時;碧雞金馬尋常事,總要生來福命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檢點詩書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馬蹄草色薊門霜。
故人共贈王祥劍,荊女同持陸賈裝;自愧長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驪歌緩緩度離筵,正與親朋話別天;此去但教磨鐵硯,再來唯望插金蓮。
即今館閣需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覽鏡蒼蒼猶未改,不應身世久迍邅。

一入都門便到家,徵人北上日西斜;槐廳謬赴明經選,桂苑猶虛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劍,人情冷暖驗籠紗;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

——李伯元《庄諧詩話》卷二

李鴻章詩

合肥故相謀國之忠,頗有議者。金匱廉惠清部郎,錄公遺詩見示,清時文酒之娛,亂後江山之助,雖慚少
作,實寓至情,似非蟬貂官體也。如《舟夜苦雨》雲:
一月天何醉,四山雲若痴;潮添積雨後,春到寒江遲。
夢覺客衾薄,燈昏鄰笛悲;流年孤艇送,不覺鬢絲絲。
——李伯元《庄諧詩話》卷一

『叄』 求《李文忠公全集》,還有李鴻章的奏摺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28/14583653-2.html.........43]《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版12,第29頁。權

『肆』 李鴻章奏摺反應了什麼思想

第一種主張「海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主張舍棄西北,專注東南。
第二種主張:「塞防」湖南巡撫王文韶主張:「目前之計,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
第三種主張:「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陝甘總督左宗棠主張:「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他指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收復新疆。」左宗棠的意見令「中朝動色」。
海防與塞防之爭
既然有左宗棠在甘肅,朝廷覺得,可以商議討伐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問題了。可是,就在左宗棠緊鑼密鼓准備西征時,北京傳來了反對進軍新疆的聲音,原因是東南沿海又出事了。
1874年5月,日本借口所謂的「琉球漂民」事件,出兵台灣。10月,清政府做出讓步,與日本簽訂了《北京專約》,承認日本入侵台灣是「保民義舉」,賠償白銀50萬兩。盡管此前清政府不乏割更多地、賠更多款的經歷,但是向一個自己從未放在眼裡的鄰國服軟,再懦弱的大臣貴戚也會受到刺激。一時間,加強海防的呼聲高漲。《北京專約》簽訂後的第五天,總理衙門上奏朝廷,提出加強海防的6條措施。清政府希望在更大范圍內聽取意見,就將總理衙門的奏章,連同前江蘇巡撫丁日昌草擬的《海洋水師六條》,發往各省督撫大臣。
接到朝廷的咨詢信後,直隸總督李鴻章、辦理台灣海防的沈葆楨等17人先後發表意見,支持加強海防。左宗棠也在這17人中。左宗棠此前曾創立福州船政局,深知海防的重要。但此時李鴻章卻節外生枝,打起了小算盤。
李鴻章認為,加強海防急需用錢,現在用兵西北花費巨大,新疆不過是一塊貧瘠無用的土地,當年乾隆皇帝傾全國之力,只是得到「千里曠地」,得不償失。而且,新疆靠近俄國和英屬印度,兩國對新疆覬覦已久,阿古柏又得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冊封,即使勉強收復,將來也無法長久固守。因此,最好停撥西北塞防的經費,投入東南海防,同時撤回西征部隊,放棄新疆。
李鴻章的小算盤激起了一場海防與塞防的大爭論。支持李鴻章的大有人在,有為自己利益考慮的沿海地區督撫,有不願給西征部隊供應軍餉的中央大員,還有很多李鴻章的門生故吏。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能不能力爭,就十分重要。
左宗棠也深感壓力。而且,面對咄咄逼人的李鴻章,他多少有點心虛。他畢竟是個舉人出身,套用現在的學位,如果說名列殿試三甲的曾國藩和李鴻章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話,那麼左宗棠最多也就是個專科畢業生。以前,有曾國藩在,湘軍出身的人腰桿都硬。可兩年前,曾國藩去世了,湘軍集團的勢力日漸衰落,李鴻章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幸好,以軍機大臣文祥為首的一批人認為新疆不能丟,力挺左宗棠西征。朝廷便發了一封密諭給左宗棠,咨詢他的意見。他知道,這是一次可能決定新疆能否留在中國的奏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寫下了《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也就是著名的萬言書。左宗棠在奏摺中指出,對於國家的安危,「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
後來,左宗棠又在《遵旨統籌全局折》中駁斥了放棄新疆的言論,指出「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西北臂指相聯,形勢完整,自無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非特陝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一句話,新疆不穩固,北方安全就無著落,整個國家安全也將隨之崩塌。左宗棠還駁斥了李鴻章的論調,指出新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絕非「千里曠地」。另外,當時海防的艦船、炮台都已經有了規模,後面的主要任務是軍事操練,「停兵節餉,於海防未必有益,於邊塞則大有所妨」。
清廷收到左宗棠的回奏之後,立即召開會議,決定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新疆軍務,准備西徵收復新疆。
面對如日中天的李鴻章,左宗棠之所以能頂住壓力,一方面是由於新疆對國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倔強的性格。1854年,湖南官員王珍在一場小戰斗中擊斃太平軍30人,卻上報為大捷,曾國藩看後未加查證,也簽上自己的名字。但在送給朝廷的最後文件上,左宗棠自作主張,刪掉了這場虛假的勝利。雖使曾國藩勃然大怒,左宗棠卻不為所動,不惜與曾國藩失和好幾年。
清政府選擇了這樣一位將領帶兵西征。
西征之際,謀定而後動
左宗棠對面臨的困難心知肚明。兩江總督劉坤一在給左宗棠的信中直言,收復新疆是「任天下之至重,處天下之至難」。別的不說,光是朝廷那幫大臣,每當左宗棠遇到實際困難,進軍稍慢,就會出現各種非議,「按兵不動」「擁兵自重」的帽子紛紛飛來。
左宗棠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打仗實際打的就是糧餉,邊塞作戰更是如此,左宗棠曾在海防、塞防的大辯論中明確提出,充足的軍餉是收復新疆的基本保證,並要求其他省份努力保證西征軍餉。西征軍的軍費開支巨大,預計每年要支出800萬兩白銀,但實際到賬的各省協餉只有500萬兩。後來,許多省份又拿出海防重於塞防、要協助海防的借口,拖延供給西征軍的餉銀,西征軍陷入每年只能完整發下一個月餉銀的窘境。左宗棠在多次上奏催促餉銀未果的情況下,提出了向洋商借一部分款的建議。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嘆息說:「借餉而議及洋款,仰鼻息於外人,其不兢也,其無恥也,臣之罪也。」
好在朝廷同情左宗棠的處境,下令沈葆楨籌款。可是沈葆楨本來就反對西征,便上奏朝廷說,新疆土地廣闊,短期無法收復,即使收復,守衛新疆的花費也是無底洞。左宗棠據理力爭,算了一筆細賬,表明錢花在新疆絕不是虧本的。他最終說服了朝廷,籌到了足夠的軍餉。據統計,從1876年到1880年,收復新疆共耗費5000萬兩白銀,年均1250萬兩,占清政府年財政總收入的15.6%。清政府能下定決心如此大手筆地投入,很大程度上來自左宗棠的堅持。
在籌餉的同時,左宗棠還專門在西安設立西征糧台,統籌軍糧。此外,他還在歸化(今呼和浩特)和肅州(今酒泉)設立專門機構,保證南北兩路的軍糧供給。後來,西征軍陸續進入新疆,左宗棠又命令各軍在哈密等地采購糧食,就地屯墾,為軍隊提供了充足的糧食。
武器更是打仗的關鍵。左宗棠費盡心思,給西征軍裝備了最新式的武器。僅僅是1875年10月18日,神機營和工部火葯局就向駐扎在哈密的文麟撥發了帶刺刀洋槍200桿,洋帽10萬個,七響後膛洋炮200尊,隨帶炮子10萬發,各種火葯3.2萬斤,火繩4000根。此外,還有架劈山炮、德國造後膛來福線大炮、來福前膛馬洋炮、開花後膛炮、七響後膛洋馬槍……應有盡有。英國歷史學家包羅傑說,「這支中國軍隊完全不同於所有以前在中亞的中國軍隊,它基本上近似一個歐洲強國的軍隊。」
至於怎麼打,左宗棠成竹在胸。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早已說明先殲滅阿古柏、後索還伊犁的構想。殲滅阿古柏又分兩步:先北後南。憑借早年對新疆地形的研究,再加上林則徐送給他的新疆地圖,他認為,新疆被天山分為南疆和北疆,「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在召集各軍商討具體作戰問題時,他又給部將劉錦棠定下「緩進速戰」的策略,出關後先在北疆猛打幾仗,挫敗敵人銳氣,等收復烏魯木齊,再南下與阿古柏決戰。
經過一年的積極備戰, 1876年3月16日,左宗棠離開蘭州揮師西進。部隊主力是劉錦棠帶領的老牌湘軍,其中絕大多數是南方人。他們跋山涉水來到西北,本已水土不服,又聽說要去條件更苦的新疆,很多官兵出現畏戰情緒,不敢打先鋒。敢做先鋒的只有在陝北招降的董福祥部隊。但湘軍畢竟是主力,董福祥也在觀望湘軍的反應。
左宗棠和劉錦棠秘密商議之後,定下了一條計策。左宗棠在前往肅州的途中,路過董福祥部隊駐地。突然,一名老兵從隊伍中跑到左宗棠轎前,大聲呼喊,誰也拉不走。左宗棠當這人是瘋子,毫不理會,但官兵們聽到老兵的話,無不驚駭。老兵喊的是:「我是老統領派來的,老統領要出關打先鋒!大家吃飽了,隨老統領去打新疆!」
「老統領」說的是劉松山。劉錦棠率領的湘軍本是劉松山的部下,劉松山戰死後,劉錦棠接任,被稱為「少統領」。湘軍老兵們突然聽到老統領英靈下凡,還要帶隊去打新疆,原本畏戰的士兵都變得熱血沸騰。劉錦棠故意找到那個老兵的長官,問是怎麼回事,對方說:「這人平時好好的,在營里五年了,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劉錦棠又故意問那老兵,老兵說:「那陣子忽然感到一陣冷風,老統領就來了,讓我說那些話,後來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消息就此在西征軍中傳開:老統領知道左帥要西征新疆,就先來了肅州,讓少統領率兵出關殺敵。左宗棠當即命令全軍設祭,祭奠劉松山,還寫信給留守蘭州的人,若有其事地說:「忠壯(劉松山謚號)歿後,遇有大戰,必先示夢其部曲。忠義之靈,固常在也。」
這出老統領顯靈的大戲,正是左宗棠和劉錦棠為激勵士氣刻意安排的。當時,上至貴族、將帥,下至士兵、百姓,都有濃重的迷信思想。借士兵們對老統領的崇敬,激勵他們的士氣,是左宗棠無奈中想出的妙招。
全殲敵人,安撫同胞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抵達肅州,指揮各軍入疆。西征軍先到哈密,隨後翻過天山,穿過戈壁,逼近烏魯木齊。
天山北路被阿古柏侵佔後,原來陝西回軍的首領白彥虎逃至新疆,投靠阿古柏,背叛了國家和民族。此時,他正代阿古柏占據烏魯木齊。1876年8月,劉錦棠部從阜康出發,進逼烏魯木齊東北的古牧地。阜康到古牧地的路程一百餘里,有兩條道路可選:大道平坦,卻要經過50里荒無人煙的戈壁;小路途徑黃田,水源充足。白彥虎故意放出黃田有重兵把守的消息,希望西征軍走大道進戈壁,自己好偷襲。
劉錦棠將計就計,派人佯裝走大道,實際上悄然走黃田。白彥虎正准備偷襲,卻被突然殺來的西征軍反偷襲。黃田叛軍一觸即潰,西征軍乘勢追擊,1876年8月17日,歷時5晝夜的狂攻,西征軍用德制的後膛炮攻破古牧地城池,以傷亡600人的代價殲敵6000餘人。
第二天,劉錦棠率兵長驅大進,直搗烏魯木齊。阿古柏聽到烏魯木齊危急,急忙派兵增援,但還沒到烏魯木齊,就聽說城池失守,白彥虎倉惶逃往南疆。西征軍3個月就收復了北疆。
丟失北疆之後,阿古柏企圖借天山天險,靠著英國的支持死守南疆。1877年4月,休整了一冬天的西征軍主力悄然從烏魯木齊出發,直奔達坂城。南下之前,左宗棠再次申明紀律,嚴禁殺掠,對於依附敵人的各族同胞,只要真心反正,一律寬待。
達坂城是通往南疆必經之路,其得失關乎全局。4月17日,西征軍包圍達坂城,卻苦攻不下。就在這時,城內的維吾爾族群眾冒死送出情報,說城內守軍准備棄城而逃。西征軍得到情報,堅定了攻城決心。19日夜,西征軍攻下達坂城,阿古柏心腹愛伊德爾胡里等1200餘人被活捉。劉錦棠把俘獲的敵人押赴肅州大營,但對被脅迫附敵的各族同胞一律發放衣物糧食,送回原籍。幾天後,劉錦棠進抵托克遜。托克遜城中的維吾爾族同胞冒險出城報信:「敵人聽到達坂城失守,惶恐至極,正在各處燒殺劫掠,准備逃跑。希望官軍速進,解救百姓。」劉錦棠當即下令西征軍進攻托克遜,敵人望風而逃。
托克遜之戰後,南疆門戶大開,阿古柏精銳部隊折損大半,他感到十分驚恐。維吾爾族同胞對阿古柏的殘暴統治早已深惡痛絕,聽說西征軍要來了,相互轉告,准備配合。阿古柏知道大勢已去,日夜哭泣,最終服毒自殺。阿古柏死後,他的兒子相互爭斗,西征軍則繼續掃盪殘敵。
1877年10月,劉錦棠大軍進攻庫爾勒,白彥虎掘開開都河,妄圖阻止大軍前行。當地蒙古族老百姓主動給西征軍當向導,找到開都河的淺灘處,西征軍順利渡河。劉錦棠大軍進入庫爾勒城後,發現已是一座空城,糧草供給斷絕,又是當地維吾爾老百姓帶西征軍找到了白彥虎藏糧的地點。白彥虎向阿克蘇逃亡,結果城內百姓緊閉城門,不許其入城。但等到劉錦棠大軍一到,百姓立即夾道歡迎。1878年1月,西征軍收復和闐,盤踞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匪幫終於被全殲,新疆回到了祖國懷抱。
抬棺出征,收回伊犁
收復天山南北兩路後,只剩下伊犁仍被俄國占據。俄國原本聲稱「代清朝佔領伊犁」,一旦清軍收復北疆就立即歸還。但在西征軍平定南疆後,俄國仍拒絕交還伊犁。1878年10月,清政府派吏部侍郎崇厚為全權大使,赴俄國交涉,索還伊犁。
盡管左宗棠對清政府靠外交談判索還伊犁有些看法,但也無力改變朝廷的主意。崇厚是個膽小平庸的人,在俄國的恐嚇下,他竟然擅自和俄國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按照條約,俄國雖然交還伊犁,但割去霍爾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等戰略要地,使得伊犁以西、以南險要盡失。
消息傳來,全國嘩然,紛紛要求處斬崇厚,廢除條約。西北前線的將士們群情激奮,劉錦棠認為:「非決戰陣,別無善策。」左宗棠在奏章中憤怒地說:「武事不竟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由於左宗棠和前線將士的決心,也因為全國上下的堅決反對,朝廷在崇厚回國後,將他交刑部治罪,定為「斬監候」。1880年2月,清廷派曾國藩的兒子、駐英法大使曾紀澤前往俄國重新訂約,同時命左宗棠統籌新疆南北的戰守事宜。左宗棠調兵遣將,定下了兵分三路,武力收復伊犁的策略。
此時,左宗棠已是68歲高齡,經略西北已經10多年。雖然他精力旺盛,但多年戎馬,身體畢竟不堪重負。由於水土不服,他全身長滿風濕疹子,奇癢不止,夜裡難以入睡。左宗棠本來就有咳血的毛病,在西北越來越重,有時候早上起床時,吐血不止。他甚至擔心自己的身體出不了玉門關。但他很明白,要索回伊犁,自己必須出關遠征。一旦談判破裂,和俄國的戰事恐怕一兩年內難以結束,自己即便出了玉門關,能否活著回來就不好說了。
1880年5月26日,左宗棠率領親兵1000餘人離開了肅州大本營,向新疆哈密進發。抱病出征的左宗棠命人抬了一口空棺材,跟在自己身後,表明戰死疆場的決心。這位年近古稀的老將為收復國土抬棺出征的壯舉,不但極大地激勵了將士們的士氣,更令無數後人感動落淚。
3天後,左宗棠到達玉門關。他不僅不覺得寒苦,反而興致很高地說,自己雖然比不了年輕人,但這次為國效命,「孤憤填膺,誠不知老之將至!」
與此同時,曾紀澤也抵達聖彼得堡,開始與俄國談判。俄國在談判中雖然蠻橫無理,幾次恐嚇曾紀澤要開戰。但是得知清軍在前線調動頻繁,左宗棠又抬著棺材到了新疆,俄國也不敢貿然動武,伊犁前線一時處於相持狀態。
然而左宗棠沒有想到的是,正當自己決意一戰時,朝廷卻動搖了。俄國在中國西北和東北增兵,使得清政府慌了手腳。加上李鴻章請來英國人游說,清政府連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伊犁問題。當時,力主收復新疆的文祥去世,李鴻章的意見佔了上風,同時英、法、美等西方國家又對清政府嚴懲崇厚一事提出抗議,清政府動搖了。
1880年8月,朝廷的詔書送到了左宗棠手中,調他赴京任職。而當時,左宗棠掌握的情報顯示,俄國前一年遇到災荒,又剛剛結束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國內很困難,不可能全力對付中國,增兵只是虛張聲勢。左宗棠氣憤至極,因為收復伊犁的理想可謂功虧一簣!但他又無可奈何,在給兒子的信里,他感嘆說,朝廷里的人不了解情況,卻混淆國事,「為之奈何」。
雖然不能不走,但左宗棠推薦劉錦棠督辦新疆軍務,堅持以武力作為談判的後盾,「先之以議論,決之以戰陣」。左宗棠即使回京,也把不明就裡的俄國人嚇出了一身冷汗。在得知清政府召左宗棠回京後,俄國代理外交大臣格爾斯急忙找到曾紀澤,問道:「聽說左宗棠現已進京,可能會挑起全面戰爭,是不是這樣?」曾紀澤模稜兩可地表示,自己還不知道這個消息。格爾斯趕緊說:「中俄兩國要是為小事打起來,實在不合情理。」
1881年2月24日,以左宗棠在新疆的布防為後盾,經過曾紀澤據理力爭,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這一條約雖然依舊是不平等條約,但相比崇厚所簽的條約,中國爭取回部分主權和領土。曾紀澤與俄國簽約的當天,左宗棠正好抵達北京。雖然左宗棠全復疆土的願望沒有實現,但他確實為收回伊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治理新疆,「為政先求利民」
左宗棠能夠迅速收復新疆,得益於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他們傳遞情報、捐送糧食,給西征軍的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新疆人民支持西征軍,一個重要原因是阿古柏政權橫征暴斂,致使民不聊生。
在南疆,阿古柏採取極端野蠻和殘酷的手段,實施民族壓迫、經濟剝削。所有地方和軍隊的官員都由自己部族的人擔任,他們可以隨意搶奪居民的財物,甚至搶奪他們的妻女。據《新疆圖志》記載,維吾爾幼女自8歲以上都被姦淫,維吾爾家長死後,家產都被奪走。阿古柏也在北疆「大殺回漢居民」,各族同胞無不痛恨萬分。
左宗棠治理新疆,第一條就是強調漢族和少數民族要平等對待。他在率部進駐陝甘期間,曾上奏朝廷,特別聲明「只分良匪,不分漢回,為久遠之規、制賊之本」。對於少數民族的利益,左宗棠十分照顧。1874年,正是在他的大力斡旋下,清政府才同意甘肅單獨設立科舉鄉試考場,而且允許甘肅鄉試的一科是漢回合試,另設一科用「良」字編號,專取回族士子。
為了恢復被阿古柏破壞的百姓生計,左宗棠主張「為政先求利民」,在惠及百姓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首先是推出屯田政策。由於英國、俄國的虎視,新疆必須維持足夠的軍隊,但軍隊的供養不能轉嫁給當地百姓。因此,左宗棠實行屯田,讓軍隊自己生產,養活自己。對屯田所種的糧食,左宗棠採取照價收購的辦法,調動了士兵屯田的積極性。收購所剩下的糧食,官兵可以自由與民眾買賣。新疆廣闊的天地和士兵充足的人力資本,使得軍隊生產有著極大的優勢,軍隊不用靠吃皇糧過日子,也減輕了新疆民眾的負擔。
要想百姓吃飽喝足,最關鍵的是讓百姓地里的糧食不被地主和官吏奪走。新疆原來的農業賦稅管理,用的是徭役制,如同農奴制一樣,農民無償耕種土地,還要服各種勞役。左宗棠參照內地的做法,實行按畝征賦。他規定每畝地收糧1石以上,則交稅1斗(1石為10斗,1斗為10升)。後來,他又將不同的地畝進行分別對待,再次減少稅賦。比如,新疆土地寬廣,2畝可算作1畝,上等地徵收8升,中等地徵收5.5升,下等地徵收3升。
新疆多年戰亂,民眾流失較多,為鼓勵移民興疆,左宗棠又制定特別的激勵制度,新來的移民可以緩交糧稅,先交六成,以後再續交。考慮維吾爾族百姓不識漢字,左宗棠又頒布律條,要求所有糧稅清單,都同時使用漢維兩種文體,讓維吾爾族百姓一目瞭然。這一改革,極大激發了維吾爾族民眾的生產熱情。1879年,新疆共征糧稅26萬余石,較之原來增長了10萬余石。
農業生產的發展需要興建水利設施,在新疆尤為如此。左宗棠將修浚河渠作為建設新疆的頭等大事。根據當地實情,渠道修建時,「先乾渠,後支渠」;官府負責乾渠,各地民眾負責支渠。考慮當地民窮地薄,左宗棠讓軍隊支援農業。哈密地區的石城子渠、鎮西廳的大泉東渠……這些大型乾渠都是當地駐軍修建的。
為了發動各族群眾參與水利建設,左宗棠還引進了內地「以工代賑」的辦法,由地方官招募民眾,修築渠道,秋收後向民眾發放糧食作為補償。到清朝末年,新疆共修建或疏浚乾渠944條,支渠2330條。水利建設的開展,為保障農民收入和農業發展,特別是抵禦自然災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是促進民族發展的重要事業。左宗棠對新疆的教育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尤其是回民教育。收復前的新疆,舊有的回官往往欺負普通回民不識漢字,任意勒索。少數民族的民眾每年都交很重的糧稅,其中大部分都塞到回官的口袋裡。由於語言不通,民族交流困難,很多百姓都認為是國家剝削他們,而不知是回官作怪。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左宗棠下令興建義學,讓各族百姓讀書識字。他還下令刊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等啟蒙書籍,傳播中原儒家文化。
建立新疆省,把商業帶進邊陲
推動建省設縣,讓新疆地區的行政管理第一次真正接近內地的模式,是左宗棠治理新疆的一大功勛。早在收復南疆之前,左宗棠就上奏朝廷,「為新疆劃久安長治之策」,必須「設行省,改郡縣」。朝廷同意這個建議,但當時南疆和伊犁還沒有收復,建省的事就擱置了下來。
自從乾隆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新疆一直由甘肅省統轄。清政府在新疆所設的官職,無論是伊犁將軍,還是烏魯木齊都統,都是軍職,而不是民職。乾隆設立的這種體制,有點類似軍事基地的性質,軍事戰略意義第一,民生和社會發展並不是重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套辦法越來越不適合新疆的情況。用左宗棠的話說,就是「治兵之官多,而治民之官少」,政令和軍令不能協調。
當時,內地各省只有一個巡撫,相鄰幾省共設一個總督。左宗棠規劃的新疆省,規格比內地各省高,設新疆總督,烏魯木齊為首府;同時設新疆巡撫,駐地為阿克蘇。左宗棠還提議在伊犁設將軍,統轄駐軍;在北疆悉數按照舊制,不添不舍;在吐魯番則增設道員等。
這一設計成為新疆建省的藍本。1884年11月,清政府正式設立新疆省,除了不設總督,其他基本按照左宗棠的提議辦。此時,左宗棠已在北京擔任軍機大臣,他的得力助手劉錦棠成為首任新疆巡撫。後來,劉錦棠治理新疆的諸多措施,都是參照左宗棠的建議。
新疆設省,是左宗棠治疆的一大亮點。這使得新疆從一個單純的軍事據點,變成祖國西北的大後方,極大促進了其與內地的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關系。新疆從此與內地行政相統一,政令與軍令相和諧,行政效率有了迅速提升,迎來了一個管理順暢的發展時機。
左宗棠在新疆時,對各級官吏的管理也頗有獨到之處。他對舊有的官吏,特別是一些魚肉百姓的官吏進行了大清洗。對新任的官吏,他強調除了監督和檢查,更要懂得培訓和愛護。「欲知民事,必先親民;欲知吏事,亦須親吏。」他給下屬分發汪輝祖的《佐治葯言》、陳宏謀的《在官法戒錄》等官箴書,還自己動手編寫了《學治要言》,訓練官員的處事能力。在新疆各地官員遞交的公文上,他屢屢批示「做官要認真,遇事耐煩」等話。
左宗棠也十分注意關心下屬官吏。收復新疆後,他提高了南北各路州縣官員的薪俸,辦事效率和官場風氣明顯好轉。林發深在新疆多個地方當過知府,為官清廉,家計窘迫,當他回鄉治病時,左宗棠特別贈送500兩白銀,作為路費。此外,拒絕奢侈,禁絕陋規等,都是左宗棠個人嚴守的規矩,在新疆官場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新疆的經濟基礎也需要夯實。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之一,左宗棠有過興辦福州船政局、蘭州機器局的豐富經驗。從桑蠶種植到畜牧業發展,從礦產開發到經商辦廠,他力促新疆與內地互動,帶來了新疆經濟的發展。1877年,他讓紅頂商人胡雪岩從浙江湖州招收了60名熟悉蠶桑業的人,趕赴哈密、吐魯番、阿克蘇等地,開辦制絲局,教新疆各族人採桑制絲。後來,他又讓人兩次從湖州運桑樹秧苗過來,改良新疆的桑樹品種。在興辦這些手工業和商業時,左宗棠特別注意「民力可用,商力可用」,主張商人自己運作,自己管理,官吏不插手,以免從中牟利。
在植樹造林、改造環境方面,左宗棠也貢獻甚多。他根據西北土壤環境,栽種了大量柳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左公柳」,聞名天山南北。
左宗棠的另一項重要舉措是重建貨幣制度。任何政權都會盯緊貨幣的製造,阿古柏政權盤踞南疆時,為了掠奪民眾財富,發行了一種新的銀錢——天罡。由於阿古柏等人在天罡鑄造中摻假,市場交易混亂不堪。收復新疆後,左宗棠決定鑄造新的銀錢,每枚重1錢,價值10文銅錢。這種銀錢的成色很好,兩面都印有維文,深受老百姓喜愛。左宗棠又讓部將張曜在阿克蘇鑄幣局仿照乾隆舊版,製成新的銅錢,銅錢的正面依然印著漢文「乾隆通寶」,以便老百姓認同;背面增加滿文和維文,方便老百姓識別。
傾聽新疆大地的聲音
歷史的可貴,在於它總是打破常規的邏輯,告訴你曲折的現實;人性的可貴,在於它總是突破歲月的沉澱,留給人們無盡的思考。左宗棠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無論是收復新疆,還是治理新疆,其心胸之寬闊,見識之卓遠,意志之堅定,舉措之周密,愛國之熱忱,無不令後人敬仰推崇。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左宗棠,當年的新疆將會遭遇怎樣坎坷的命運。
左宗棠對新疆的巨大貢獻,源於一個中國人對國家命運深沉的思考,源於一個主政者對來自新疆大地的聲音用心傾聽。

『伍』 1871年9月3日,曾國藩、李鴻章聯名上疏的奏章的內容是什麼

1871年9月3日,曾國抄藩、李鴻章聯名襲上疏,奏請選派幼童赴美肄業,並附留學章程12條,奏章除闡述留學教育的諸多重要性之外,還援引《蒲安臣條約》中有關中國人慾入美國大小學校學習各等文藝,享有同最優國同等待遇的第七條款,作為留美學習的法律依據。1872年2月27日曾國藩、李鴻章再次聯名上疏,奏請委派刑部主事陳蘭彬及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主持留學教育的一切事宜。

『陸』 李鴻章主要事跡有哪些

李鴻章主要的事跡有太平軍作戰、鎮壓太平天國、創辦洋務事業等。

『柒』 李鴻章是如何用600字的奏摺扳倒晚清重臣的

在晚清歷史上,李鴻章這個人是個不可忽略的存在,他興水師、辦洋務,還要代表清政府與外國列強進行周旋,可謂是竭盡心力,此外,李鴻章還要面對帝師翁同龢的鉗制,其實他和翁同龢的恩怨由來已久,這件事還得從一份六百字的奏摺說起。



奏摺呈遞上去沒多久,翁同書便被判為了死罪,後又改判為流放邊疆,翁心存也因此事遭受到了精神上的打擊,再加上他的身體原本就不好,所以很快便離開了人世。

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李鴻章所寫的那份六百字奏摺字字包含殺機,絕對堪稱為「晚晴第一奏摺」。

『捌』 李鴻章的事跡

歷史上的李鴻章

林治波 [2006-10-17]

歷史上的李鴻章,絕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樣忍辱負重、功勛卓著,而是一個沒有操守、乏善可陳的歷史丑角。

這幾年,有些電視劇拍得很好看,劇情起伏跌宕,表演功夫到家,觀眾不但愛看,看過之後還街談巷議,贊不絕口,譽之為突破性的力作,如《雍正皇帝》、《走向共和》等等。但是,被精彩劇情所掩蓋的歷史觀與思想傾向上的嚴重問題卻被人們忽略了。比如,一個開歷史倒車、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的專制暴君,卻被《雍正皇帝》吹捧為勤政為民的賢君,一個妥協賣國、劣跡斑斑的李鴻章卻被《走向共和》美化為忍辱負重、功勛卓著的功臣。

對李鴻章的肉麻吹捧,筆者開始不知其意,後來看了《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並得知作者正是《走向共和》的策劃人之一,方才明白了他們的思想傾向和用意所在:凡是辦洋務尤其是對外妥協的買辦人物,他們都要加以美化,反之則加以醜化,為此不惜歪曲歷史。

其實,歷史上的李鴻章,絕非《走向共和》中美化的那樣忍辱負重、功勛卓著,而是一個沒有操守、乏善可陳的歷史丑角。

北洋艦隊喪師黃海

李一生最大的「功業」就是辦洋務,而最大的洋務就是購買洋艦,組建北洋水師。為了這支北洋水師,清政府總計花費了上億兩白銀,裝備了當時亞洲最大的鐵甲艦,而結果卻一敗塗地。李誇耀北洋水師「攻守多方,備極奇奧」、「發十六炮,中至十五」,而在實戰中命中率卻極低。據統計,黃海海戰中日艦平均中彈11.17發,而北洋各艦平均中彈107.71發,北洋艦隊火炮命中率不及日本聯合艦隊1/9。北洋水師之敗,除了訓練無素,還歸咎於李鴻章的「棄戰保船」戰術,而這一戰術的本質是李將艦隊視為自己的私人武裝,愚蠢自私的「棄戰保船」非但未能保住船,反而使艦隊在威海港內束手待斃,被日軍全殲。如不是李鴻章的愚蠢和自私,甲午之敗絕不至於如此之慘、如此丟人。清臣文廷式氣憤地慨嘆:北洋水師「糜費千萬卻不能一戰。」

甲午戰爭失敗以後,倘李鴻章等人有膽有識、意志堅定,不向日方求和,而將首都遷至西安,與日本作持久戰,也不至於簽訂《馬關條約》那樣至為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因為,經過甲午戰爭的消耗,以當時日本的國力是無法與中國作持久戰的,西方列強也不會坐視日本深入並獨佔中國腹地。總之,中國的甲午之敗雖有其必然性,但敗得如此之慘,進而給中國造成如此之深重的傷害,李鴻章難辭其罪。有人以清廷腐敗、國力衰弱為李辯護,但即便在那樣的時代,也有左宗棠力挽狂瀾、平定新疆的佳績,故而李的妥協誤國並不是時代局限和客觀條件所能完全解釋得了的。

再說說李的用人。在官場上,李著重培植的人是自己的兒子李經方和干兒子盛宣懷,其任人唯親幾乎不加遮掩。甲午戰爭中,李用了兩個同鄉,一個是陸軍統帥葉志超,一個是水師提督丁汝昌。這兩個人,一個貪生怕死,臨陣脫逃,致使入朝清軍陷入群龍無首的亂局;一個不懂海軍,平庸無能,致使北洋艦隊喪師黃海,一敗塗地。

「宰相合肥天下瘦」

那麼,李的品德如何呢?許多材料證明,李從辦洋務中發足了洋財,成為「富甲海內」的大官僚大買辦。留美的洋務要員容閎說李「絕命時有私產四千萬兩以遺子孫」,時人風傳「宰相合肥天下瘦」,可見李在民眾中的口碑之差。1895年,翰林院張謇等聯名向朝廷奏參李鴻章,揭露說:「……倭來船則放之,倭運開平煤則聽之,倭諜被獲,非明縱則私放……軍械所歷年所儲槍炮多被監守盜賣。……有銀數百萬,寄存日本茶山煤礦公司,伊子又在日各島開設洋行之所……」李鴻章作為朝廷大員,對於日本的侵略聽之任之,只顧自己發財致富,李氏父子既然是這樣的人,難怪日本在甲午戰後與中方談判賠款條約時,點名要和李氏父子談,而拒絕清廷派遣的其他人選。

最能說明李鴻章品行的事情,是其1896年作為祝賀俄皇加冕的中國專使赴沙俄時,與俄方簽署出賣中國東北利益的《中俄密約》並接受巨額賄賂。美化李鴻章的人一再否認此事,而證據只是沙俄財政部長維特回憶錄中的一句話:「說李鴻章受了俄國政府的賄賂,我必須說明這個謠言是毫無根據的。」但沙皇東宮檔案資料卻證明,維特沒有說實話,李鴻章與俄方簽訂《中俄密約》並受賄確有其事。密約簽訂後,維特和李鴻章訂下私人協議,只要《密約》能夠順利執行,李某便能得到300萬盧布(約合190萬美元)的酬謝。

國內有人對李鴻章在當時寄給總理府的電報中數次替俄國恫嚇清朝感到迷惑不解,其實一點也不難理解,李受了賄,怎能不吃裡爬外?據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德米特里·烏赫托姆斯基回憶錄《對清國戰略上的勝利》記載:「《中俄密約》簽字後的第二天,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羅曼諾夫與烏赫托姆斯基、總辦羅啟泰在一份向李鴻章付款的協定書上簽字。協定書規定,頭一個100萬盧布在清帝降旨允准修築中東鐵路後付給,第二個100萬盧布在簽訂鐵路合同和確定鐵路路線後交付,第三個100萬盧布則等到鐵路工程全部竣工後才支付。這份議定書並沒有交給李鴻章本人,而是作為絕密文件由俄國財政部收藏起來。」這筆錢作為一個專項基金存在華俄道盛銀行,歸財政部總務廳管理支配,名字就叫「李鴻章基金」。據記載,俄方先後三次給李鴻章、李經方父子支付款項,其中一筆是俄國專使吳克托穆親王到北京交給李鴻章的。據《沙俄財政部檔案匯編》記載,李鴻章一共接受了沙皇俄國170.25萬盧布的賄賂(有李鴻章派人提取款項存條和當日提款的記錄)。據《我所知道的李經方——北洋雜聞錄》記載,由於沒有得到俄方許諾的全額款項,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曾抱怨說:「俄國人花小錢辦大事,最不講信義,老爺子為了他們挨了多少罵,最後跟打發要飯的差不多」。

其實,在此之外,李鴻章還接受過俄方另一筆賄賂:1898年3月22日,沙俄給李和總理衙門張蔭桓各50萬元賄賂(張蔭桓實得25萬),旨在催促中方盡快簽署《旅大租地條約》和稍後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李鴻章在俄國人指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了「任務」,使遼東半島實際成為俄國獨占的殖民地。可見,李鴻章受賄賣國有多方鐵證。維特的否認是為了掩飾沙俄政府行賄的不光彩行為,並不足信。

撇開其他的事情不論,單此受賄賣國一項,即足以證明李鴻章品質之敗壞。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當時的另一位官員許景澄在負責中東鐵路交涉過程中,俄國人曾許以1.5萬兩銀子作為每月的辦公費,可以由許隨意支取,以便在中東鐵路上攫取利益,被許嚴拒,許且把已到賬的1萬兩銀子上交總理衙門。這件事情說明兩點:一是沙俄慣於行賄伎倆,許當時不過是三品頂戴,俄方尚加以賄賂,對重臣李鴻章行賄以謀取在華利權是毫不奇怪的事情;二是許、李相比,形同冰炭,如隔雲泥,三品頂戴尚知愛國拒賄,保全人格,而李身居首輔大臣之尊居然為錢財而出賣祖國利益,真是無恥之尤。了解李人品的清廷官員在其使俄之前即有所擔憂,如張百熙在給慈禧太後的奏摺中說道:「李鴻章決無禦侮於樽俎之心……李鴻章此行,必陰托於俄矣。」事情的發展果被張氏不幸言中。

至於生活上,有人吹捧李鴻章簡朴,也是站不住腳的假話。事實恰恰相反,李熱衷於享用洋酒、咖啡和高檔洋貨。據梁啟超的《李鴻章傳》記載:李「每膳供雙雞之精汁,朝朝經侍醫診驗,常上電氣。」連《走向共和》的導演都承認李鴻章生活奢侈,喝的水都是從荷蘭進口的。

某些人對李鴻章的吹捧,說句不好聽的,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拿著王八當聖賢,這是對歷史的歪曲,對觀眾的欺騙,也暴露了一些人的思想本質。

《人民論壇》 ( 2006年第20期 )

『玖』 李鴻章非常有名的兩句詩出自哪一首

《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鴻章的組詩作品,共十首。這十首詩是作者奉父命入京應試時所作的藉以立志抒懷的作品,充分顯示了李鴻章的胸魄氣略。
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其二】
頻年伏櫪困紅塵,悔煞駒光二十春;馬足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
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為抑鬱老吾身!
【其三】
黃河泰岱勢連天,俯看中流一點煙;此地盡能開眼界,遠行不為好山川。
陸機入洛才名振,蘇軾來游壯志堅;多謝咿唔窮達士,殘年兀坐守遺編。
【其四】
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夢,青衫淪落十年人。
窮通有命無須卜,富貴何時乃濟貧;角逐名場今已久,依然一幅舊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處褌,思乘春浪到龍門;許多同輩矜科第,已過年華付水源。
兩字功名添熱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壯懷棖觸聞雞夜,記取秋風拭淚痕。
【其六】
桑乾河上白雲橫,惟冀雙親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課讀,負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節,千里家書促遠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間烏鳥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鄲夢醒遲,蓬瀛雖遠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鰲頂,何日身才入鳳池?
詩酒未除名士習,公卿須稱少年時;碧雞金馬尋常事,總要生來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檢點詩書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馬蹄草色薊門霜。
故人共贈王祥劍,荊女同持陸賈裝;自愧長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其九】
驪歌緩緩度離筵,正與親朋話別天;此去但教磨鐵硯,再來唯望插金蓮。
即今館閣需才日,是我文章報國年;覽鏡蒼蒼猶未改,不應身世久迍邅。
【其十】
一入都門便到家,徵人北上日西斜;槐廳謬赴明經選,桂苑猶虛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劍,人情冷暖驗籠紗;倘無駟馬高車日,誓不重回故里車。

『拾』 如果把李鴻章寫的奏摺給唐太宗看,唐太宗能看懂嗎(不考慮字形和專業術語)就是語法。如果我去宋朝農村對

李鴻章給李世民能看懂的,首先都是文言文。但是如果給先秦這個就有點問題了

宋朝說老丈,到有一點我不敢確定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爺(ya)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