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僑鄉
『壹』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僑鄉
中國第一僑鄉」是指廣東省江門轄下的新會區(市)、開平市、台山市、恩平市、鶴山市俗稱「五邑」,是聞名世界的華僑之鄉,其中台山華僑在國內眾多華僑之中對世界的影響力最大。加拿大最高領導人是台山華僑,美國州長和商務部長是台山華僑,美國眾多華人政府高官是台山華僑。香港有四分之一市民原藉江門五邑,澳門三分之二市民原藉江門五邑。江門市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包括 開平、恩平、新會、鶴山、台山。江門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中國最著名的僑鄉有四個:台山、潮汕地區、梅州和泉州。前三個僑鄉的華僑大部分分布在東南亞,只有五邑的華僑主要分布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東南亞屬於中華文化圈,而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則是新興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西方文化圈,因此不難看出,泉州、潮汕地區和梅州的華僑為當地所引進的文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唯獨五邑僑鄉能夠看到中外文化的交流,這一特點在中國的僑鄉中是最顯著的。 江門是廣東省中南部的一個地級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江門地區又稱「四邑」、「五邑」。江門全市由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鶴山六個縣級市組成,面積9541平方公里,江門約占珠三角地區的1/4,人口412.64萬,其中市區人口達133萬。江門五邑是全國著名僑鄉,僑鄉文化獨具魅力,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萬,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五邑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亞洲地區的約佔20%,美洲地區的約佔70%。 新會新會,古稱岡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現為廣東省江門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中國大陸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銀洲湖畔,扼粵西南之咽喉,據珠三角之要沖,瀕臨南海,毗鄰港澳,陸地面積1387.02平方公里,人口78.9萬。 新會是全國著名僑鄉,旅外鄉親和港澳台同胞7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港澳、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以來,海外僑胞累計捐資贈物總值13億港元。
編輯本段台山市
台山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南臨南海,幅員遼闊,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市內人口93萬,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個國家和地區的台山籍鄉親130多萬,主要是旅居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萬多人、旅加18萬多人。「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 之美譽。
編輯本段開平市
開平地處五邑僑鄉中部,總面積約1659平方公里,人口約68萬(2004年統計數字),轄2個街道和13個鎮。共有2個市區,分別為三埠及長沙兩條街道,面積約108平方公里,人口約21萬。因原開平縣縣城三埠鎮被潭江分割為長沙、新昌和荻海三個區域,與武漢三鎮有相似之處,故有「小武漢」之稱。開平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華僑主要分布於美國、加拿大、香港,約有75萬人,均分布在68個國家和地區。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恩平 恩平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邊緣,東連開平、台山,南鄰陽江,西接陽春,北達新興,距廣州180公里。全市總面積1689平方公里,2002年總人口47萬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萬人,海外華僑42萬多人(分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著名僑鄉)。委內瑞拉共和國(委國)的華人有九成以上都是恩平人。恩平號稱「委國華僑之鄉」。 鶴山 鶴山是全國著名僑鄉之一,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佛山市高明區;南與江門市蓬江區、新會區;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325國道、江鶴和佛開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縱橫貫穿全市。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編輯本段人數第一的僑鄉:泉州
泉州: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5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經濟中心。 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總人口774萬人(不含金門縣), 泉州籍華僑華人總數達750.93萬人,分布在130多個國家、地區,90%分布在東南亞。泉籍華僑、華人在100萬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在10萬人以上 中國第一僑鄉
的有新加坡、泰國、緬甸、越南、美國、加拿大。旅居港澳地區的泉籍鄉親有77萬多人,其中香港69.42萬人、澳門5.85萬人。 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晉江】 本土人口104.45萬人 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110多萬人、祖籍晉江的台灣同胞100多萬人。 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 【石獅】本土人口30.31萬人 現有旅外華人、華僑21.27萬人,台灣同胞達30萬人 分布在世界33個國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東南亞,特別是菲律賓;有新華人華僑1.62萬人,其中香港同胞5.37萬人、澳門同胞0.86萬人 【惠安】本土人口92.18萬人 旅居海外僑胞90多萬人,台灣漢族同胞中約有90多萬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一帶為主 【南安】本土人口148萬餘人 旅居海外的南安籍華僑華人150萬人、港澳同胞20萬人、台灣同胞達150萬人。華人華僑遍布於東南亞和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西歐等36個國家和地區。 【安溪】本土人口108萬 旅居海外的安溪籍華僑華人100多萬,港澳同胞1萬多人,台灣同胞達28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29個國家和港澳地區。 【永春】本土人口54萬人 現有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120萬人,其中華僑華人116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47個國家和地區。台同胞有4萬多人 【德化】30.50萬人 籍華僑華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港澳地區,海外華僑華人12.33萬、港澳同胞0.34萬 【鯉城區】26.74萬人 海外華僑華人24萬多人、港澳台同胞6萬人多人。 【洛江區】17.10萬人 共有華僑華人14.3萬人,港澳同胞2.01萬人, 【泉港區】數據暫無 【豐澤區】數據暫無 新生代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大幅增加,華人、華僑的僑居國、僑居地區的范圍更廣了,特別是歐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其中有投資移民,也有留學出國人員;在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中,學歷普遍較高,其中有一大批高學歷的階層,如碩士、博士、博士後等,並開始出現了「旅美校友會」。
『貳』 廣東省僑鄉最多的和最著名的僑鄉是哪個城市
中國第一僑鄉:廣東省江門市轄下的五邑地區
「中國第一僑鄉」是指廣專東省江門轄下的屬新會區(市)、開平市、台山市、恩平市、鶴山市,俗稱「五邑」,是聞名世界的華僑之鄉。
香港有四分之一市民原藉江門五邑,澳門三分之二市民原藉江門五邑。
江門市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包括 開平、恩平、新會、鶴山、台山。
中國最著名的僑鄉有四個:泉州、潮汕地區、梅州和台山。前三個僑鄉的華僑大部分分布在東南亞,只有五邑的華僑主要分布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東南亞屬於中華文化圈,而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則是新興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西方文化圈,因此不難看出,泉州、潮汕地區和梅州的華僑為當地所引進的文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唯獨五邑僑鄉能夠看到中外文化的交流,這一特點在中國的僑鄉中是最顯著的。
『叄』 我國著名的兩大僑鄉分別是
我國兩大僑復鄉:制廣東省和福建省。
僑鄉,主要是指國內某些華僑較多而僑眷較集中的地方。一般沒有以省級地區來劃「僑鄉」的。廣東、福建及海南島有很多縣歷史上旅居海外的華僑較多被稱為三大僑鄉 。
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曾經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僑鄉」「僑光」,就是與華僑有關的。華僑多的地方,常常被稱為「僑鄉」;華僑辦的企業、學校、醫院,常常加上「僑光」二字。
『肆』 請問廣州僑鄉著名嗎
還算可以 不過中國還有很多地方的僑鄉都很著名 其中新會區(市)、開平市、台山市、恩平市、鶴山市 是聞名世界的華僑之鄉 台山市更是中國第一僑鄉
『伍』 圍頭灣的著名僑鄉
究竟誰是第一個從圍頭出走的番客,已無法探尋,也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由於走出去的人太多了,圍頭半島成了著名的僑鄉。
僑鄉的歌謠中,唱不盡的是離愁。「雨仔雨蒙蒙,送君去出門。送到圍頭街,目滓流挨挨。舉起為君遮雨傘,俯落為君穿草鞋,不知我君此去幾時回?」出外的人,要麼衣錦還鄉、榮歸故里,要麼飄零異地、葉落他邦,很少有第三種抉擇。所以,一旦離開,番客對於故鄉的妻子而言,便如斷線的風箏,遙遙不知歸期。「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曠達如陸放翁也難免兒女情長,寄無限傷感於春波,何況不識字的「唐山番客嬸」?她們無法用文字表達情懷,只有將一生的牽掛化為臨別時的萬千柔情——「舉起為君遮雨傘,俯落為君穿草鞋」,那動作一定相當輕柔,如水的眼眸一定傾滿哀愁,心裡百轉千回卻始終不能出口的該是「不知我君此去幾時回」。
很久以來,圍頭作為晉江華僑出外謀生的起點,一定演繹著很多動人的悲歡離合。一邊是痴痴而無期的守候,一邊是天涯飄零的牽掛,它一定積聚著太多的柔情與淚水,不然這里的空氣怎麼總會充斥著感傷的濕味? 今日的圍頭灣依舊是漁村,只不過平添了幾分熱鬧;今日的圍頭灣依舊是港口,只不過人、物的進出更顯忙碌了。今日的圍頭灣已擁有現代化的萬噸級碼頭,長長的引堤伸向遼闊的海域,每年讓近50萬噸的貨物在它的懷抱自由吞吐。
今日的圍頭灣,戰爭的硝煙已然褪盡,5.6海里的距離一下子變得近在在咫尺,甚至一根細細的紅線也能將之穿越。
陽光下,成群的鷗鳥掠起,奮起的飛翼煽動的是日益融洽日益活躍的台海兩岸潮
『陸』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僑鄉
廣東、福建及海南島有很多縣歷史上旅居海外的華僑較多被稱為三大僑鄉 。
僑鄉,主要是指國內某些華僑較多而僑眷較集中的地方。一般沒有以省級地區來劃「僑鄉」的。
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曾經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1、廣東:
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
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2個副省級城市),119個縣級行政區(6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
2、福建:
福建,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面、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面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南北最長為530千米,東西最寬為480千米。
福建省現轄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岩、三明、南平、寧德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縣)。省會為福州。
3、海南島:
海南島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島上熱帶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藍,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6)知名僑鄉擴展閱讀
按華僑華人的祖籍劃分,廣東籍佔54%,福建籍佔25%,海南籍佔6%,其他省、市、自治區共佔15%(其中以台灣、廣西、山東、新疆、雲南為主)。
在東南亞,粵籍、閩籍和其他省市之比為5:3:2;而在亞洲以外,粵籍占絕大多數。若以方言劃分,使用閩南(泉州)、廣府(廣州)、潮州、閩東(福州)、客家五種方言的人。
占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80%左右。使用前三種方言的,每一種都超過500萬人,後兩種則約300萬人。
根據廣東省政府網數據,廣東籍的華人華僑有2000多萬,廣府籍800多萬,潮汕籍700多萬,客家籍500多萬。另有福建數據,福州籍華人華僑有300多萬,閩籍客家華僑近200萬。故各省客家華僑共約700萬左右。
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有: 閩南籍的陳嘉庚、李清泉、鄭周敏、黃奕住、李光前等,廣府籍的駱家輝、容閎、陳宜禧、陳啟沅、陳芳等;
福州籍的黃乃裳、林文鏡、曹德旺,陳清泉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張弼士、葉亞來、李光耀、羅芳伯等,潮汕籍的陳慈黌等;
廣西籍封奕敏等。他們都是華人華僑中的傑出代表。體現了海外華人華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愛國的精神。
『柒』 珠江三角洲的著名僑鄉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平原廣闊,水網密布,自然條件優越。長期以來,這里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如廣州就是中國南方歷史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歷史上該地區還有一部分人外出尋求發展,足跡遍及港澳、東南亞甚至太平洋彼岸。這個地區已經成為全國的重點僑鄉之一,僑居海外的華僑、外籍華人達700萬人,港澳同胞500多萬人。每個市縣都有十幾萬至近百萬人旅居海外,他們與家鄉的人民同根同祖,習俗相同,語言相通。
30年改革發展的成就。
改革開放30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9個城市充分發揮改革「試驗田」的作用,率先在全國推行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較早地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成為全國市場化程度最高、市場體系最完備的地區;依託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要素重組的歷史機遇,率先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成為中國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帶動廣東省由落後的農業大省轉變為中國位列第一的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先後超過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和台灣,奠定了建立世界製造業基地的雄厚基礎,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人口和經濟要素高度聚集,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形成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又具嶺南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成為中國三大城鎮密集地區之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迅速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雄辯地證明,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捌』 廣東汕頭是什麼時候被評為全國著名僑鄉的``
汕頭市是抄全國著名僑鄉襲 清中葉以後,汕頭出國人數居各口岸之最。全市現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216 萬人,台港澳同胞近80萬人。潮汕華僑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汕頭與世界有著密切的聯系交往,具有較強的對外開放意識和市場經濟觀念。豐富的僑資、外資、民資在汕頭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沒有參與評選
『玖』 琯頭鎮的著名僑鄉
連江縣琯頭鎮位於閩江口北岸。總面積64平公里,轄28個村(居)(其中2002年相福居專委會剛成立屬),人口6.1萬人。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達三萬餘人,分布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歸僑、僑眷占琯頭鎮人口百分之八十多,是福州市一個重點僑鄉。
1946年,琯頭鎮曾建立歸國華僑協會。1956年,琯頭鎮設立了華僑辦事處。1981年,論頭鎮正式成立連江縣歸國華僑聯合會琯頭分會,2002年改名琯頭鎮歸國華僑聯合會。琯頭鎮僑聯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僑務工作先進集體,福州市僑聯先進單位,福建省人事廳、福建省僑聯先進集體,福建省人民政府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2001年,連江縣琯頭鎮陽岐、竹岐、塘頭、秦川、拱嶼、蘭田、下塘、東升、東邊、門邊、上坪、山兜、琯頭街道、長門、官岐、寨洋、下岐、定安、蓬岐、後一、後二、東岸、定岐、塘下、龍沙、川石、壺江等27個村僑聯小組相繼成立,實現了琯頭鎮村(居)僑聯組織的「滿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