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啞劇家
❶ 默片時期的著名電影藝術家要五名
阮玲玉、樂蒂、夏夢、藍蘋、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戲。
化妝間,一個人對著鏡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畫眉。
從後台一路奔波,在幕後悄悄凝望等待開場,再走過連接幕後和舞台的虎度門,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經成了戲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戲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閘路沁園村9號,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裡,也徘徊在生死的邊緣,在接下來的幾分鍾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歡吃的八寶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葯,她選擇的是永遠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寧。
阮玲玉是整個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超級明星,她的一顰一笑中散發了當時上海的優雅氣息,從處女作《掛名夫妻》開始,先後拍攝了《自殺合同》、《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戲雜志》舉辦「電影明星選舉」中,阮玲玉以6179票當選第一名,這個時候的巨星胡蝶也僅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這些沒有給阮玲玉帶來所謂的幸福。
25歲的阮玲玉最終死在舞台上,沒有能從虎度門退回來。「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好快樂。」,她把遺書留給了下來。她活在公眾的目光中,活在媒體的報道里,活在街頭巷尾的流言蜚語,唯獨沒有活在屬於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認識這些人么?你見過這些電影畫報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過80,並且曾經做過追隨時尚的年輕人,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們都是解放前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樂蒂、藍蘋……一代名伶,估計不少都已經香消玉殞,這里留下的是她們人生最美的時刻。
樂蒂
「古典美人」樂蒂小姐(1937-1968)以31歲的芳華離世,她從影的15年間,共計參演過44部電影。雖然短暫了些,但憑借著她獨一無二的古典韻味及精湛演技,影壇至今仍無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與世長辭幾十年後,仍能令無數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魅力,可謂永不停格的一則傳奇。
夏夢
有「上帝傑作」之美譽的夏夢,曾經是長城電影公司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與石慧及陳思思合稱「長城三公主」。在中國內地觀眾最早看到的香港電影中,夏夢主演的《搶新郎》《董小婉》和《故園春夢》無疑成為了代表作。而與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麗高貴且多才多藝的夏夢至今無人能敵。
藍蘋
在三十年代,一個年輕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嶄露頭角,她先後主演了幾部進步電影,但她自己卻經歷了被捕和婚變等戲劇性的變故,1937年7月,七七事變爆發後,她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也改變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決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員的時候叫藍蘋,她去了延安後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緩時,估計許多現在讀到這篇文章的小朋友們,都還沒有出生。
藍蘋給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風光》、《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王老五》五部電影,在過去幾十年裡的中國,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看到這些電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黃梅調歌唱電影的代表人物。十四歲以「小娟」的藝名開始演出廈語(即閩南語)電影,外銷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凌波於1962年開始演出國語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裝演出的黃梅調電影,她亦因此成為此類電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蘭》(1964)、《宋宮秘史》(1965)、《西廂記》(1965)、《魚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與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映數月不輟,凌波因此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演技特別獎」。據說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裝演出,不便領取「最佳男主角獎」,於是評審當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別獎」名目以贈。時至今日,台灣傳媒提到凌波,無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見《梁山伯與祝英台》餘威猶在。
凌波也拍過不少非黃梅調電影,著名的有:《萬古流芳》(1965)、《烽火萬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啞巴與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蘭》及《烽火萬里情》兩部電影榮登金馬獎影後寶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壇,1989年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麗華
河北省人,香港國語影壇的中流柢柱,有「影壇長青樹」的美譽。父母均為京劇名伶,李麗華因而深受薰陶,曾隨名伶章遏雲學藝。1940年從影,拍過一百二十多部電影,其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假鳳虛凰》(1946)、《誤佳期》(1951)、《小鳳仙》(1953)、《雪裡紅》(1956)、《楊貴妃》(1962)、《武則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憑《故都春夢》(1966)及《揚子江風雲》(1969)兩部電影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李麗華多部作品中,以《小鳳仙》最為人熟悉。據說李麗華為其角色小鳳仙設計了多套戲服,該批戲服在電影上映後竟然廣受觀眾歡迎,競相仿造,一度成為東南亞的流行服飾,號稱「小鳳仙裝」,傳為影壇佳話。
李麗華1973年退出影壇,移居美國。夫婿嚴俊也是國語片的著名演員兼導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從二十年代末延續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輝煌的時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她把一個忍受丈夫虐待與壓榨而毫無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幾分愚昧的女性刻畫得相當成功。在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受到好評。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藝術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飾演有著不同生活道路的雙胞胎姐妹大寶、二寶,把兩個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女性刻畫得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國內打破國產影片有史以來上座率的最高紀錄,後來到東南亞、日本、西歐諸國演出,也大獲好評。胡蝶飾演過娘姨、慈母、女教師、女演員、娼妓、舞女、闊小姐、勞動婦女、工廠女工等多種角色,她的氣質富麗華貴、雅緻脫俗,表演上溫良敦厚、嬌美風雅,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胡蝶橫跨默片和有聲片兩個時代,成為三、四十年代我國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歷史上最著名的國語片女演員。1934年出生於桂林,原籍廣西賓陽,1949年隨母來港定居,翌年被星探發掘,加入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成為基本演員。1951年,轉投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紅,成為當時兩大電影公司電懋和邵氏的爭奪對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風格、形式截然不同的電影。其中《金蓮花》、《貂蟬》、《千嬌百媚》及《不了情》幾部電影更令她四度成為亞洲影後。林黛曾與多位圈中人戀愛,1961年與曾任雲南省長龍雲的兒子龍繩勛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但後來林黛與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過量安眠葯兼吸入煤氣自殺,失救而死,年僅三十歲。當時她尚有兩部電影《寶蓮燈》(1965)及《藍與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這兩部電影也成為林黛的最後遺作。
主要作品:
《金蓮花》(1957)
《情場如戰場》(1957)
《貂蟬》(1958)
《雲裳艷後》(1959)
白虹
尤敏
❷ 有什麼好的啞劇嗎
暗戀是一部最好的啞劇
劇情:
你暗戀過別人嗎?那又有人暗戀過你?
你正在默默的愛著你身邊的某個人嗎?
那你身邊有某個人在默默的守護著你嗎?
暗戀一個人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感受過,體驗過嗎?
或許,你身邊會有某個人暗戀著誰,你會認為他們的行為有點傻,為什麼不去捅破那層紙呢?
如果你暗戀過某個人或正在暗戀某個人,你就不會再認為那種「行為」很傻了。
世界上沒有多少愛情能夠天長地久,也沒有多少戀情能夠兩情相悅。不能夠「兩情相悅」的便被人叫成了「單戀」,如果對方不知道你的愛意,又被稱做「暗戀」。
單戀和暗戀都有它的香甜、火辣、辛酸與苦澀。
有時,只是單單的看著你單戀或暗戀的對象,你的心比吃了德芙巧克力還甜蜜。那種幸福感會一直在你心頭縈繞,甚至會沖昏你那突然單純的頭腦。
有時,只是與他(她)擦肩而過,或著偶然邂逅時四目相對的那一瞬間,你的心跳可能超過了每秒120下,臉比猴子的某個部們還要紅,臉蛋或許已經可以 紙鍋燒水了……那種刺激讓你心曠神怡、意猶未盡。
慢慢的,那最初的香甜與火辣出現的次數將漸漸減少,在某些人身上會完全消失。每天在眼前不停轉的只有辛酸和苦澀,它們像催眠的懷表一樣,不停的、令人心煩的晃來晃去。這種酸與苦,不會像檸檬的天然酸味一樣吸引人,也不會像巴西咖啡一樣苦中略帶點香,令人上癮。那種感覺會是痛中帶酸,酸中有苦,苦中再夾雜著痛。
你的心情也會因他(她)而改變。正所謂「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或許你自己也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怎麼自己的心情不能由自己控制,一定要『隨波逐流』?」難道你真的不明白你的這種感覺完全是受自己的大腦控制嗎?當你看到他(她)笑容滿面的時候,你會因為知道他(她)沒有任何煩心事而放心,順便會被對方的情緒而感染;當你看到他(她)愁眉不展或怒氣沖沖時,你會頓生憐憫之心,你不知道他(她)為何而苦惱,為何而發怒,你會為想了解他(她)發生了什麼事而苦惱,甚至和他(她)一樣愁眉不展。
偶然間,你知道了他(她)心有所屬,你的心會有一種莫明其妙的疼痛,或許心如刀割都無法來形容這種痛,或許這種痛比在傷口上撒鹽還要痛上百倍、千倍、萬倍。這個消息對你來說,明顯是個晴天霹靂。但當你看到他(她)為「心有所屬」而苦惱、傷心時,你的心會更加痛。這時,你的腦中或許會出現幾個問號,「要不要幫幫他(她)呢?」「如果他們在一起了,我怎麼辦呢?」「那他(她)會不會為我沒有幫助他(她)而憎恨我呢?」你有幫助他(她)的想法,卻又擔心自己會傷心。最後,或許,你會為了一己私利而沒有幫助他(她);也或許,你能夠把他(她)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上。
如果你真的在暗戀一個人,你會幫他(她)除理很多在他(她)無意間發生的事。或許,他(她)並不知道你幫他(她)做過些什麼,但你卻有了一定的滿足感,因為你會高興的告訴自己「我為他(她)做了什麼什麼……」
如果你身邊有某個人在暗戀你,你身邊有許多事都會在不經意被擺平。你丟了一塊橡皮,而明天一早就會有一塊橡皮出現在你的課桌上,或許它並不是你剛剛丟失的那塊橡皮。
你在偷偷的喜歡著某個人,你應該繼續守護著這份感情,不必理會別人能不能理解你的所作所為,不。也不要為他(她)對你的否認而傷心欲絕,請你堅強的看清他(她),重新選擇是否要繼續下去。
如果你身邊有某個人在偷偷的守護著你,請你不要將他(她)的美夢打破,你無法體會他(她)所經受過的酸甜苦辣。請你不要傷害他(她),或許沒有他(她),你就不會得到今天的快樂。他(她)將是你最忠誠的朋友。
這便是你曾體會或從未了解過的 暗戀的滋味
❸ 羅馬啞劇舞蹈的著名演員有哪些
在羅馬表演啞劇舞蹈的演員多是出身低微的奴隸,其中有兩位最有名的啞劇表演者,巴奇路斯和皮拉德斯。他們倆最初是卑微低賤的奴隸,演了啞劇之後,一舉成名為百萬富翁。
❹ 如何評價中國第一位啞劇表演藝術家王景愚
王景愚老師是一個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他在77年的時候就排演了一個諷刺喜劇《楓葉紅了的時候》,裡面表達了自己的諷刺故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演出了上百場,也是他藝術生涯的高峰,這個作品到現在依然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要是你感興趣的話,還是可以看看這個情景喜劇的。
王老師,不僅僅是一個表演藝術家,也是一個春晚的策劃人,在春晚上表演的《吃雞》也是反響強烈。雖然王老師現在已經離開舞台了,但是,他為中國啞劇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你喜歡王老師的哪部作品?
❺ 啞劇的起源
啞劇小史
啞劇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盡管啞劇在英國有自己的傳統,但究其起源畢竟還是版國際的,它權的許多故事情節都來自於世界各地。
「啞劇」一詞源出於希臘語,意思是「模仿者」。顯然,其最初之意是指表演者,而不是指劇種本身。事實上,這種表演方式遠在古代的中國、波斯及埃及就有了。在羅馬時代,啞劇最受歡迎。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啞劇也銷聲配跡。到了十五世紀,一個與啞劇類似的新劇種又開始問世於義大利。在這些劇中,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頭戴面具、身穿五顏六色服裝的滑稽角色(或叫丑角),不久這一角色又從法國傳到英國——開始是作為啞劇演員,然後又作為說話的演員出現於英國舞台。
大約是在一百年以前,人們才首次根據童話題材來作為啞劇的故事情節。那時劇中仍然有一個滑稽角色,不過,這種劇當時被稱為「以丑角表演為主的戲」。到了十九世紀末葉,演出變得更為復雜化——開始出現了有新式的舞台燈光和機械操縱的舞檯布景。到這個時候,更多的雜劇演員也投入了啞劇演出的行列之中。
今天,啞劇仍然在變化發展著,許多演出中已出現歌』曲、笑話或來自影視中的人物。
❻ 可不可以介紹一下啞劇
啞劇是以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啞劇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啞劇」一詞源出於希臘語,意思是「模仿者」。啞劇不用台詞而憑借形體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形式。形體動作是啞劇的基本手段,它的准確性和節奏性不僅具有模仿性,還應具有內心的表現力和詩的意蘊。公元前3世紀,羅馬已有啞劇演出。在英國和法國,古代丑角的無聲表演多在大型戲劇演出之前進行。
啞劇簡介
啞劇 Pantomimeyǎjù [pantomime;mummery;mb show] 不用對話或歌唱而只以動作和表情表達劇情的戲劇。啞劇藝術被稱為「無言的詩人」,它不僅需要有話劇表演的基礎、舞蹈的功底,還需要較高的文學修養。一些曾涉足啞劇藝術的人士紛紛退出。最後就剩下王景愚、游本昌、王德順和陳健秋等幾人仍在啞劇圈裡苦苦掙扎。啞劇作為一個獨立的劇種出現了停滯和斷代的局面。游本昌指出,啞劇斷層還與當今有些演員的思想觀念有很大關系。
啞劇起源
公元前3世紀,羅馬已有啞劇演出。在英國和法國,古代丑角的無聲表演多在大型戲劇演出之前進行。現代啞劇源於法國啞劇表演大師德布洛(1796~1846) ,他創造了一個人物形象比埃羅,圍繞他編演了一系列啞劇作品。當代啞劇有獨角戲,也有集體啞劇,演員表演時大都勾畫出白色臉譜。中國已有啞劇表演的片斷,但作為一種獨立的戲劇形式,20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出現,是從西方借鑒而來的。
啞劇歷史啞劇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盡管啞劇在英國有自己的傳統,但究其起源畢竟還是國際的,它的許多故事情節都來自於世界各地。
啞劇大師菲利普:
「啞劇」一詞源出於希臘語,意思是「模仿者」。顯然,其最初之意是指表演者,而不是指劇種本身。事實上,這種表演方式遠在古代的中國、波斯及埃及就有了。在羅馬時代,啞劇最受歡迎。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啞劇也銷聲配跡。到了十五世紀,一個與啞劇類似的新劇種又開始問世於義大利。在這些劇中,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頭戴面具、身穿五顏六色服裝的滑稽角色(或叫丑角),不久這一角色又從法國傳到英國——開始是作為啞劇演員,然後又作為說話的演員出現於英國舞台。
大約是在一百年以前,人們才首次根據童話題材來作為啞劇的故事情節。那時劇中仍然有一個滑稽角色,不過,這種劇當時被稱為「以丑角表演為主的戲」。到了十九世紀末葉,演出變得更為復雜化——開始出現了有新式的舞台燈光和機械操縱的舞檯布景。到這個時候,更多的雜劇演員也投入了啞劇演出的行列之中。 今天,啞劇仍然在變化發展著,許多演出中已出現歌』曲、笑話或來自影視中的人物。
啞劇語言
基本上所謂的啞劇都是一些由身體姿勢與手勢的組合。雖然啞劇可以是一種想像的、情感的、故事性的溝通方式,但是啞劇的傳達不會超出文字可以傳達的范圍。啞劇並不是用語言上的傳達,而是用身體的傳達。
譬如:如果一個人指著另一個人 ( 這個意思是指 " 你 ") ,然後對他招手 ( 這意思則是 " 來 ") ,後來又指著自己面前的地板 ( 這是指 " 這里 ") ,說到這里,您一定可以了解到他運用的是肢體語言,而這位仁兄他所表演的"你來這里″一切的動作都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逐字表演的。對他而言,他是用肢體去傳達訊息,其實在啞劇中他所需要的動作只是"來″這個手勢而已,就 " 你來這里 " 這句話的動作而言是來的經濟許多。如果一個男演員要傳達"我愛你″的訊息給一位女演員,他倒是不必開口說這三個字, 他只需要指向他自己 (" 我 ") ,指向她的心或比一個心型 (" 愛 ") ,而後指向她 (" 你 ") 。他用眼睛看著她、用一些指示性的手勢傳達他的愛,而非藉由抽象的文字語言傳達,這就是啞劇。
所以啞劇的語言必須是要世界化的、要讓每一個在地球上的人都能了解他要訴說的故事。 " 我愛你 " 這三個字若是用芬蘭語說,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懂,而且要花上一段時間查字典,但是這個"愛″這個字若是用眼睛看再加上一些身體行為的傳達,即一目瞭然,因為肢體語言是屬於全球性的一種語言。
啞劇演員
著名啞劇表演藝術家有C.卓別林(英)、M.馬爾索(法)、莫爾肖(奧地利)等。
中國現狀
啞劇是西方戲劇樣式,好逗人發笑,歷史悠久。歐洲啞劇發展越來越結合現實生活,家喻戶曉。兩次登陸上海的西班牙《三輪車》形體喜劇《凳子·椅子·沙發》,就是用幽默展示現代文明的傳統創新啞劇。
大多數觀眾還把啞劇劃入喜劇小品的范疇,這是不準確的。啞劇並不是一種逗樂開心的喜劇小品,啞劇不是只有喜劇,還有悲劇、悲喜劇。還有些人認為啞劇只是一種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俗、淺薄的藝術,這大大降低了啞劇的藝術價值和藝術地位。
80年代以來,一些話劇演員運用啞劇這種藝術形式表現現實生活,使之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劇種。湖南省話團組成的啞劇組,自編自導演出了組合啞劇《眾生相》,先後在省內城鄉上演近百場。1986年參加全省歌劇、話劇觀摩演出,獲編導獎和全體演員獎。1987年1月赴香港參加葵青首屆藝術節,獲得好評。以後,又應邀赴鄭州、北京等地演出。同年6月12日,在中國戲劇家協會舉行的座談會上,被認為該劇組走了一條既不同於外國,也不同於本國其它啞劇的獨特的道路,建立了「中國式啞劇的湖南模式」。該劇組演出的《樹下》、《噪音與旋律》、《雕塑家》等劇也倍受贊揚。
我國藝術院校歷來沒有啞劇專業,中國也沒有啞劇團。可是,中國有一夜全國成名的啞劇表演藝術家。他就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話劇演員,1983年首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啞劇小品《吃雞》的王景愚。他的表演沒有一句台詞,沒半點訓人腔調,只用形體動作突出一個「吃」字,讓全國人民在歡度春節,吃團圓飯時,笑翻天,樂開懷。為此王景愚在全國家喻戶曉,大家乾脆叫他「吃雞的」。
王景愚,專攻「心理形體行動」表演。喜劇神經發達,身材矮小,結實靈巧,有一張特有個性的大嘴,有一雙富有表現力的大手,文思敏捷,好觀察生活。
1962年王景愚到廣東采風,吃罐悶雞,來了靈感。憑視覺、嗅覺、味覺和手感描寫一個人吃雞的過程。他吃的這只雞,色、香、味俱全,就是沒煮爛。雞筋比橡皮筋還結實,彈性十足,很難對付。他用渾身解數制服它,拳打腳踢,大汗淋漓,吃雞吃得天翻地覆慨而慷。1963年在北京飯店元旦文藝晚會上,王景愚首演啞劇小品《吃雞》,觀眾笑得前仰後翻。在座的周總理陳毅副總理與民同樂,也笑得眼淚直流。就此,啞劇一炮打響,傳遍整個北京城。話劇演員游本昌,即刻加盟啞劇創演,他的《幽默芭蕾》和王景愚的《走鋼絲》比翼齊飛。一個模仿舞蹈演員動作,一個模仿雜技演員動作,誇張詼諧的表演,讓觀眾在笑聲中領略以形體表演的啞劇演員不單是模仿動作的工具,而是形體藝術的創造者。之後,他們創演了大批「以人為本」的啞劇小品。如王景愚《序曲》塑造的心不在焉、左顧右盼的樂隊指揮,游本昌《教與練》里塑造的那個虛張聲勢,不學無術的教練等等,成了當時北京舞台的「新寵」,觀眾心儀的「開心果」。北京啞劇影響了全國,這便促成了首屆「春晚」特邀王景愚重演《吃雞》。此舉帶動了全國的啞劇創作,又出了上海的「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魏宗萬啞劇專場,西安王德順的白丑表演等。風格各異的中國啞劇,觀眾既不知道舞台人物姓名,也不了解劇情發生的准確時間地點,甚至他們的年齡、民族、相貌、特徵,都可以被忽略,這種舞台人物帶有一定程度抽象性類型化的啞劇成了中國的啞劇特色。
中國啞劇熱迎來了1994年國際啞劇盛會。來自世界各國的啞劇團包括法國、英國、德國、俄國、波蘭、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的表演藝術家和中國的王景愚、游本昌、魏宗萬、王德順在「中國上海首屆國際啞劇節」歡聚一堂,進行一個多星期的演出交流,和啞劇專題研討。從而增進了國際笑的藝術家之間的友誼,傾倒了廣大熱愛啞劇藝術的中外觀眾,從此中國啞劇在國際劇壇就有了應有的地位。
1990年啞劇被搬上了央視春節聯會的舞台,節目為王景愚表演的啞劇小品《舉重》
❼ 啞劇表演藝術家王景愚自我介紹特點
王景愚:喜劇、啞劇表演藝術家,喜劇作家。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國家一回級演員、編劇。中國作家協答會、戲劇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
1936年生於天津,1948年參加天津兒童廣播劇團,後入南開中學學習,加入南開劇社。
1954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195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演員、編劇。1977年初,創作諷刺喜劇《楓葉紅了的時候》,對「十年浩劫」進行了辛辣的諷喻和抨擊。該劇上演後,全國近三百個文藝團體相繼上演。1980年,因扮演《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而榮獲文化部表演一等獎。1982年創作諷刺喜劇《可口可笑》,並擔任主角。《可》劇被譯成日文,由日本劇團上演。1984年,王景愚開始探索中國民族啞劇 藝術,創作並領銜主演了《諷刺與幽默》啞劇晚會,開始啞劇表演藝術活,並到各國進行文化交流。近年來,潛心於書畫藝術和文學創作。
❽ 請給我推薦一部比較經典的啞劇動畫片!
《鼴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StudioBratrivtriku」出品公司製作,是非常著名的動畫內片,其原作者是茲德涅克·米勒容。電視台播放的《鼴鼠》系列大都是20世紀70年代的作品,有兩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這是一部深具自由靈動的生命氣息、散發著快樂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經典作品。圓頭圓腦的小鼴鼠所演繹的既搞笑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思想內容輕松,情節生動風趣,這只可愛的小鼴鼠和它的小夥伴們雖然不說話,但是動作神情那麼生動,讓人一看就明白了,曾讓許多孩子和成人享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溫暖。
❾ 一個英國著名啞劇演員名字 個子矮,留著八字鬍 演的都是黑白的電視喜劇,特別搞笑,跪求。。。。
卓別林
❿ 中國史上有名的啞劇演員都有哪些
王景愚,王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