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的著名
⑴ 羅貫中的作品有什麼
1、作品
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版哭蜚虎子》。
小說:《權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施耐庵合著《水滸傳》、《三國演義》 、《隋唐兩朝志傳》
2、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3、評價
「羅氏生不逢時,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9]
「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大英網路全書》
⑵ 羅貫中的代表作是什麼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一說錢塘)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他的傑作《三國志通俗演義》(即《三國演義》)是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
羅貫中生活的元代中後期,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更加尖銳的時代。羅貫中抱著不與元朝統治者苟合的態度,置身於下層人民之中,從群眾文化里汲取營養。
羅貫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杭州度過的。在杭州定居,對他後來成為小說家、戲劇家有重要的影響。
元朝時的杭州是南方的貿易港口、經濟中心,這里的市民文化相當發達。元代後期,雜劇作家大多集中在杭州。在這樣一個環境里,羅貫中細心觀察和揣摩著,其卓越的文學才華在民間藝術園地里得到錘煉、升華。
《隨唐五代史演義傳》是羅貫中的早期著作之一,它的藝術成就不能同他後來的作品所達到的高度相比,但它由逐年敘述歷史事件向著重塑造人物形象的轉變,是我國長篇敘事作品逐步成熟的表現,這也是羅貫中對我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藝術發展的貢獻。
在元末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一直關注現實社會問題的羅貫中作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決定:投身起義軍,擔任了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謀士。
羅貫中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傳統知識分子,據史書記載,他曾經「有志圖王」。從羅貫中加入張士誠的義軍來看,他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雄心的。直接投身於武裝斗爭的洪流,使羅貫中強烈地感觸到時代的脈搏。
通過羅貫中的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這部著名作品,我們可以窺見他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在《風雲會》一書中,作者塑造了一個文武雙全、智勇兼備、胸懷天下、心念萬民的聖君形象——趙匡胤。由此可見,他理想中的明君應該是這樣的。也正是基於此,當他發現現實中的張士誠不是這樣一個聖主時,羅貫中離開了張士誠,結束了他短暫的政治活動。
結束了農民軍生活的羅貫中把滿腔的熱切傾注到文學中,通過小說創作出豐富的文學形象表達他對人生、對社會的見解。
據傳,羅貫中曾寫過《十七史演義》,但可惜的是,流傳至今的僅剩下《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等數種。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在長期流傳的三國故事的基礎上創作的。但是,他不是簡單地將原有的三國故事連綴成篇,而是以自己的思想為指導,構建出全新的三國世界。
羅貫中從民間故事中汲取養分,注重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在這部小說中,他成功地處理了歷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關系,藉助藝術表現,賦予歷史人物以血肉,因此前人稱這部小說是「七分實事,三分虛構」,應當是很恰當的。
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羅貫中以其宏大的手筆、驚人的藝術表現力,為我們描繪了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以及形象鮮明的各色人物。《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問世,標志著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新的里程,把我國的長篇小說藝術推向了成熟。
羅貫中在明初生活了十多年後於75歲時逝世。在中國文學史上,他是一位佔有顯著地位的文學家,他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與《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經久不衰,有著永恆的藝術魅力。
《三國演義》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作品,它是由我國宋代和元代的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講史話本是一種通俗文學,是說書人講書的底本。每次開講之前,說書人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故事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明代以後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
到了元末明初,城市經濟的高度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為明代文學創作的繁榮提供了新的因素和有利條件。適應市民文化娛樂需要的通俗文學特別昌盛,從而孕育了章回小說的誕生。
《三國演義》同其他稍後一些的章回小說一樣,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經說書人或戲曲藝人補充,內容逐漸豐富,最後由作家加工改寫而成的。它們的篇幅比講史更長,主要是供讀者案頭閱讀的。
初期,一部作品分為若干卷,每卷又分若干節;到了明代中期以後、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版本的古代章回小說:每部小說明確地分為多少回,回目也由單句最後發展成為工整的對句。
《三國演義》的故事很早以前就已經在民間流傳了。宋元時代通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元代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小說《全相三國志平話》中「擁劉反曹」的傾向已很鮮明,劉、關、張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氣息。可見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內容愈來愈豐富,為以後《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歷史條件。
羅貫中在雜記、遺聞佚事、野史小說、民間傳說及民間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正史陳壽的《三國志》及其注釋材料,結合他在創作上的才華,融會貫通,重新創造,寫成了這部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古典歷史名著《三國演義》。
演義是以一定的歷史事件為背景,以史書及傳說的材料為基礎,增添一些細節,用章回體寫成的小說。它要求所寫的故事和人物要生動形象,細節可有所虛構,但基本情節不能違背史實。
有關三國的故事很早就流傳於民間。據杜寶《大業拾遺錄》記載,曹操譙水擊蛟、劉備檀溪躍馬等故事,在隋煬帝時期的水上雜戲中就有。劉知幾《史通·采撰》記載,唐初時有些三國故事已「得之於道路,傳之於眾口」。李商隱《驕兒》詩說:「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痴」。晚唐時,三國故事已經到了童叟皆知的程度。
宋代通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根據《東京夢華錄》載,北宋時已出現了「說三分」的專家霍四究,同時皮影戲、傀儡戲、南戲、院本也有搬演三國故事的。這時的三國故事已有明顯的尊劉貶曹傾向。
蘇軾《東坡志林》記載:「王彭嘗雲: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宋元時代三國故事更是經常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有《三戰呂布》、《赤壁鏖兵》、《隔江鬥智》等三十多種,在這些劇本中,繼續表現出「尊劉貶曹」的傾向。由此可見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白話小說,可能很早就產生了。
現存早期的三國講史話本,有元至治年間所刊《三國志評話》,不僅擁劉反曹的傾向十分鮮明,而且劉、關、張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氣息,張飛的形象最為生動,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寫得很突出,但情節與史實相違,民間傳說色彩較濃;敘事簡略,文筆粗糙,人名地名多有謬誤,顯然沒有經過文人的修飾。
與此同時,現存三國故事的戲劇目即有四十多種: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單刀會、白帝城託孤等重要情節。此後羅貫中「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創作出傑出的歷史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
它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加入了文人心願。充分運用《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等史籍所提供的材料,重要歷史事件都與史實相符;又大量采錄話本、戲劇、民間傳說的內容,在細節處多有虛構,形成「七分實事,三分虛假」的面目。
《三國演義》洋洋七十餘萬字,結構宏偉,人物眾多,情節錯綜復雜,生動地反映了從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九十多年中,各封建統治集團間的政治、軍事斗爭,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面貌。
但《三國演義》不是歷史書,而是一部文學巨著。作品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像桃園結義、古城會、三顧茅廬、借東風、群英會、空城計等幾乎是家喻戶曉的;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周瑜等,幾乎是老幼皆知的。
在中華文學史上,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長篇巨著,都是長期深受讀者喜愛的優秀作品。
《三國演義》描寫戰爭的藝術非常高超。
全書描寫上百次各種類型的戰爭,但都不重復。從單刀匹馬的廝殺到千軍萬馬的混戰;從戰場上的鬥智斗勇到營帳里的用計設謀,寫得有虛有實,各具特色。小說在金戈鐵馬的爭斗中,又不時穿插描寫大江明月、飲酒賦詩、山林賢士等抒情場景,從而使故事有張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能夠把戰爭寫得如此有聲有色,千變萬化,這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也是不多見的。
作品構思之雄偉、活動場面之廣闊、人物形象之鮮明、藝術水準之高超,在世界古典小說中均無與倫比。
統治者因該書「擁劉抑曹」的正統傾向而大加推崇,並從中汲取統治之術;布衣百姓則從中領略軍事智慧,並對故事情節津津樂道;農民起義領袖卻奉該書為軍事寶典,從中學習戰略戰術;飽經世故之人又視該書為謀略寶庫,潛心鑽研保家安身之道。該書中的故事和人物深入人心,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同時,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三國演義》也遠播於海外,被譯成朝、越、日、英、法、德、俄等幾十種文字傳遍世界各大洲。俄國漢學家稱贊該書是「一部真正豐富人性的傑作」;法國學者認為「在歷史小說中,《三國演義》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國社會,人們誇獎「《三國演義》是描寫英雄業績的一部早期的傑作」;英國學術界一致推薦《三國演義》為「史詩般的作品」;在日本,《三國演義》擁有最廣泛的讀者群,甚至超過日本原創小說。
⑶ 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哪本書的作者,他的生平經歷如何
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
⑷ 羅貫中的簡介。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 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但是,近年來由於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故基本可以確定其籍貫為太原府祁縣。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為他寫經作傳。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無名氏編著的一本小冊子《錄鬼簿續編》,上寫:「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但從羅貫中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中,體現出羅貫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經天緯地之氣。他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如果沒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實踐,執著的追求,何以能成為這般全才?他主張國家統一,熱愛中華民族,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痛恨奸詐邪惡。
⑸ 羅貫中的簡介
羅貫中(1320年-年),名本,字彥直,另一字貫中,以字行,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說家,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
但他的籍貫在文學界和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一說是東原(今山東東平),一說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說是廬陵(江西吉安),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後兩者不可確考。
近年雖由於在山西省祁縣河灣村發現了羅貫中之家譜,以及個人使用的印章,但並未說明其人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據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確有羅貫中,卻是另一個雜劇家羅貫中(約1323年-約1397年),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最為可能是山東東平人。
關於羅貫中太原說,主要見於明朝賈仲明的《錄鬼簿續編》,其他史書不見記載。有研究說《錄鬼簿續編》不是賈仲明所寫;也有研究說《錄鬼簿續編》存在抄寫錯誤,將"東原"抄成"太原",而且歷史上有一段時間今濟南長清為中心毗連東平的一帶正叫做「東太原」。
有關他的許多事跡多為民間傳說,因而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對於太原說實有一個致命缺陷,如果羅貫中是山西人,在《三國演義》中為何對山東境內的瑣屑歷史人物如此熟悉和感興趣。
一般認為,《水滸傳》也是由羅貫中幫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種說法是,《水滸傳》的後半部是他寫的。《水滸傳》的後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契丹和征方臘,在一百二十回版本還包括征田虎、征王慶。《水滸傳》的後半部有時也稱之為《征四寇》,比較吻合羅貫中的「忠君」思想。
(5)羅貫中的著名擴展閱讀:
生平
羅貫中8歲開始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到張士誠幕府作賓。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
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蒙古人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
路上他遇到同鄉賈仲明,得知父親已經逝世,繼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陽山(今日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他遇到了正在撰寫《水滸傳》的施耐庵。
羅貫中非常贊同他寫書勸世的主張,於是拜施耐庵為師。此後,羅貫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邊,幫助抄寫書稿。隨後自己也開始撰寫《三國演義》,並得到了施耐庵的許多指點。
另說:羅貫中也在張士誠處任職,士誠敗歿,奉朱元璋令,遂專心著作出三國演義,感化風俗人心。
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春(1366年),羅貫中的老師趙寶豐去世。羅貫中趕往慈溪祭奠。幾個月後,施耐庵為躲避兵亂全家遷往了興化。羅貫中找不到施耐庵,就在河陽山繼續寫《三國演義》。
當羅貫中打聽到施耐庵下落,准備投奔時,正巧趕上施耐庵因《水滸傳》而被朱元璋禁錮。於是羅貫中趕往金陵,找到了施耐庵的好友劉伯溫幫忙營救。
經過一年多後,施耐庵終於出獄。羅貫中雇船送他回興化。但是由於施耐庵途中染病,羅貫中陪伴他在淮安養病。不久施耐庵去世,羅貫中幫忙料理了喪事,然後帶著《水滸傳》書稿去福建建陽找人刻印。
但是在建陽無人敢承印《水滸傳》。他沒有辦法,只好到杭州暫時住下。在這里他整理修改了《水滸傳》,也有人說《水滸傳》後三十回就是這時完成的。同時他還改定了自己的《三國演義》,又寫了《三遂平妖傳》二十回,病逝在杭州。
部分著作: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
《隋唐兩朝志傳》;
《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據《錄鬼簿續編》。
⑹ 羅貫中有什麼作品
【羅貫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關於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匯編》說羅貫中是「有志圖王者」,後來朱元璋這樣的「真主」一統天下,他的政治抱負落空,而致力於小說創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繪《水滸一百單八將圖題跋》說他曾入張士誠幕。
羅貫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於他的小說,《西湖游覽志餘》稱他「編撰小說數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遂平妖傳》。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作品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丑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嚮往,體現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為嘉靖本,最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說創作外,賈仲名《錄鬼簿續編》說他「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現存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雜劇。雜劇的基本思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類似,描寫君臣之間的親密關系,並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常」來結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
⑺ 羅貫中的代表著作
代表著作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宋太祖龍虎風雲會》、《三國演義》。
1、《隋唐兩朝志傳》
《隋唐兩朝志傳》作者為羅貫中,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訂,稱為《隋唐志傳通俗演義》,有瓦崗寨群雄聚義、翟讓李密據洛倉、李密移檄數帝罪等章節,十二卷一百二十回。
題為「東原羅貫中羅本編輯」、「西蜀升庵楊慎批評」,此書從隋末寫到唐僖宗年代,前面九十一回寫隋亡唐興的歷史,後面二十多回,概述了貞觀以後二百多年歷史。
小說在創作上仿效《三國演義》,成就卻遜色得多。個別章節寫的比較生動。但全書平直粗陋,沒有什麼特色。《隋唐志傳》及其續書《殘唐五代史演義》在民間流傳較廣,對後世小說、戲劇創作有一定影響。
2、《殘唐五代史演義》
《殘唐五代史演義》又名《五代殘唐》,為《隋唐志傳》續書,明朝李卓吾批點本,八卷六十回。題「羅貫中編輯」,但實為明代後期無名氏作品,羅貫中原版僅存一些孤本。以編年體例,描述自黃巢起義至陳橋兵變止,這段時期的動盪興衰歷史。
主要寫唐末和五代時期重大的政治、軍事斗爭。據新、舊《唐書》、《五代史》和民間傳說中的有關故 事寫成。小說在創作上仿效《三國演義》,成就卻遜色得多。
個別章節寫的比較生動。如李存孝和鐵槍王彥章的故事,都寫得虎虎有生氣。但全書平直粗陋,沒有什麼特色。《殘唐五代史演義》在民間流傳較廣,對後世小說、戲劇創作有一定影響。
3、《三遂平妖傳》
《三遂平妖傳》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之一,屬於神魔小說,作者為羅貫中,後有馮夢龍增補版本。
《三遂平妖傳》多寫人間妖異事件,少談方外神仙鬼怪。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天宮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會,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許多宋代的風俗人情。
小說中的人物不是冰冷無趣的神仙鬼怪,而血肉豐滿、充滿人情味的活人,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常人並無不同,只不過在必要的時候才施展一下法術。
小說繼承了宋元以來說話人的敘事技巧,行文跳脫活潑,揮灑自如,具有濃郁的市井氣息,極富表現力。
這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演述北宋仁宗時鎮壓胡永兒、王則夫婦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的小說。原本共二十回。其中不少民間故事傳說,語言質朴,風格與宋元話本相近。他與流行的馮夢龍增改的四十回本有很大不同,是海內孤本。
4、《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宋太祖龍虎風雲會》是羅貫中僅存的一部雜劇,寫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與石守信、趙普等大臣風雲聚會、齊心協力,削平群雄,統一天下的過程,刻畫了趙匡胤雄韜偉略,一代天驕的英雄形象。
該劇的藝術特色,有如下三點:一、戲曲情節環環緊扣,凸現主人公英雄形象, 二、在演唱寫作方面,別出心裁,自有新意, 三、情景交融,為我們展現出了遼闊的境界。
5、《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⑻ 羅貫中簡介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專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屬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⑼ 羅貫中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什麼
三國演義是他寫的,他是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