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撫州著名人士

撫州著名人士

發布時間: 2021-02-17 15:37:57

⑴ 江西古代有那些有名的文人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號五柳先生,潯陽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綦毋潛(691年-756年,綦音qi齊),字孝通,江西南康人。15歲游學京都長安,與當時詩壇名家多有交往,漸有詩名。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

林士弘(?-622) 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領袖。江西鄱陽人。占據虔州(今江西贛州),起初稱「南越王」,後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一度據有北起九江南達番禺(今廣州)的廣大地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陽村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

晏幾道(1030~1106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北宋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屬南昌進賢)人 。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楊萬里(1127-1206年),漢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傑出的詩人。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

文天祥(1236—1283) 漢族,吉州吉水(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解縉(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

宋應星(1587-1661),漢族,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人。明朝科學家。在擔任江西分宜縣教諭(1654~1638)年間寫成了《天工開物》。

湯顯祖(1550~1616) 明代戲曲作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臨川(今屬江西)人。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朱耷,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約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人,為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江西南昌人,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⑵ 撫州市中國近現代史上比較有名的正面歷史人物

帶的中國蘇州應該是一個比較有名的人物,地點最為出名,而且更非常多的。

⑶ 撫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十一世紀改革家)、曾鞏
宋詞四開祖:晏殊版(宋詞大家)、晏幾道權
心學名家:陸九淵(開創心學)、李覯(gòu)、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戲聖)
抗倭名將:譚綸
醫學家:陳自明(婦科專家)
近現代:饒毓泰(物理學家)、李瑞清(畫家)、盛中國(音樂學家)

⑷ 歷史上江西撫州出過哪些官員

王安禮(1034年--1095年),字和甫,北宋政治家、詩人。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回 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答。生於宋仁宗景佑元年,卒於哲宗紹聖二年,年六十二歲,官至尚書左丞。世稱王安禮、王安國、王雱為「臨川三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

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澤,漢族江右民系,王安石之子。北宋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學者。

陳希曾(1766~1816),字集正,亦字雪香,號鍾溪。新城(今江西黎川)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潘世恩榜進士第三人。

曾致堯(947-1012),字正臣,江西南豐人,北宋散文家、詩人。官至尚書戶部郎中。是曾鞏、曾布之祖父。 其祖本是山東人,為孔門弟子曾參之後裔。

⑸ 江西臨川的歷史名人

1、湯顯祖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

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2、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3、謝逸

謝逸(1068-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與其從弟謝薖並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並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

4、謝薖

謝薖(kē)(1074~1116),字幼盤,自號竹友居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東館鎮)人。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

謝逸從弟,與兄齊名,同學於呂希哲,並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逸並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5、揭重熙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萬、又字萬年,號蒿庵,江西臨川湖南鄉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詩人。

揭重熙自幼聰明好學。崇禎九年(1636年)鄉試及次年會試均以五經中試,時稱異才。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初任福寧(今福建霞浦)知州,有「一清如水愛如春」之譽。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下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敗走。滿清鐵騎揮戈南下,迅速佔領了大半個中國。

揭重熙決心以身許國,與福寧州副總兵洪日升起兵勤王。當年八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達南都,輔助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個月後,因父喪回撫州守孝。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六月,進占江西,正在撫州為父守孝的揭重熙,與艾南英、傅鼎銓、曾亨應等招募鄉人,組織抗清隊伍。

不久,撫州亦被佔領,揭重熙往福建投奔隆武帝朱聿鍵。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揭重熙任右僉都御史,取代劉廣允巡撫河東。八月,隆武帝朱聿鍵在汀州被俘,揭重熙率部進入深山。

永曆元年(1647年),揭重熙得知南昌總兵金聲桓、副總兵王得仁及邵武守將郭天才等欲舉兵反清。他克服重重困難,多方聯絡,共圖復明大業,促成金聲桓等舉兵。

永曆五年(1651年),向邵武進軍,在崇安百丈石被清軍包圍,揭重熙奮勇殺敵,頸部中箭,斃敵數十,力竭被俘。永曆五年(1651年)十一月初三日(12月15日),揭重熙在建寧南街市口遇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湯顯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安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揭重熙

⑹ 古代有哪些文人是江西人

王安石、曾鞏、黃庭堅、陶淵明、湯顯祖等。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2、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

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寧五年(1072)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

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3、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盪,境界一新」。

4、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5、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江西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

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

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

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安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曾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淵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庭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湯顯祖

⑺ 江西省撫州市都有哪些古代人物

在外地,聽到很多撫州老鄉用驕傲地語言說出:「我是來自才子之鄉的臨川」時,我卻自感心虛,如今撫州臨川的才子有多少,我不敢恭維,現在也只能沾下祖先的光。 在很多人的眼中,一說起才子之鄉,就想起王安石,湯顯祖臨川四夢,臨川給人感覺就文學人才多。其實不然。 在古代撫州除了文學在歷史上有輝煌的一筆外,還曾經是全國商品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論及當時的商業之盛,出生於富庶之地浙江且見多識廣的王士性曾經感慨:「作客(外出經商)莫如江右,江右莫如撫州。」 撫州,王安石的故鄉,素享「才子之鄉」的美譽。晏殊、晏幾道、王安石、曾鞏、陸九淵、李覯、危素、羅汝芳、湯顯祖、譚綸,一個個光耀華夏的名字,都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宋明時期,這里不但是全國著名的文化昌盛之地,也是商業繁榮之所。 撫州商人是江右商幫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記載:「余備兵瀾滄,視雲南全省,撫人佔十之五六,初猶以為商販,至城市止。既而察之土府、土州,不能自致有司者,鄉村征輸里役,無非撫人為之。」明朝撫州人艾南英曾自豪地說:追隨太陽的雁尚且不能到達的地方,我家鄉的人卻在那裡形成聚落(隨陽之雁猶不能至,而吾鄉之人都成聚於其所)。 王士性的記載絕非虛言。在雲南普洱的茶馬古道上,至今仍矗立著十幾座商幫的會館,萬壽宮即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在這座萬壽宮中,除了供江西籍商人共用的主樓外,還單獨興建了一座供撫州商人用的輔樓,名字就叫「撫州閣」。彷彿這樣還不能完全顯示撫州商人的特殊地位,就在萬壽宮旁五十米處,還另外建有一座「撫州會館」。 在撫州樂安縣,有一個被譽為「千古一村」的流坑村。在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村落里,僅兩宋時期就出了24名進士,其中有兩個是狀元,更有一門同科五進士的「五子登科」佳話。而真正成就流坑村輝煌的,則是竹木商貿。 自明代中期以後,流坑村的科舉逐漸式微,但以竹木貿易為主的商業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流坑人從周邊販運竹木至贛江沿岸及長江下游的南京、揚州、常州等地銷售。竹木貿易帶來的巨額財富,讓流坑村再一次繁榮興盛起來。 流坑村是一個縮影,在古代的撫州,儒與商,就這樣矛盾而協調地對立統一著。 從小在撫州生長的王安石,家鄉的商業繁榮,對其變法思想的形成,不可能沒有影響。事實上,王安石與江右商幫並非完全沒有聯系。與王安石同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曾鞏,曾在其家鄉撫州南豐縣重修萬壽宮,為此,王安石還特意撰寫了《重修許旌陽祠記》。 關於新法,王安石與司馬光曾經進行過激烈的辯論。王安石認為,啟用新法,善於理財,可以在不增加百姓捐稅的基礎上使國庫充盈。司馬光則不相信這一點,認為天下不可能這么好的事情,王安石變法,是要將財富從老百姓手上巧取豪奪充入國庫。 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早已證明,不增加稅賦而增加財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改進生產條件等。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中,也有很多類似的高明之法。在經濟思想方面,王安石比司馬光要高明和超前得太多了。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日後,就在司馬光的家鄉山西,晉商們正是以金融業壟斷而揚名的。不知道司馬光泉下有知,該作何感想? 從王安石變法的商業思想啟蒙地到淪落為今天的「老區」,從國內興起的第一個商幫到今天江西商人在國內大都藉藉無名,從明朝中葉至今,江西經歷了怎樣的一個蛻變過程? 鐵路興起後改變了過去水運為主的交通格局,江西不再是重要的物流通道;口岸通商,商業貿易的重點逐漸由內陸轉到沿海。無可否認,這些客觀因素都是導致江西經濟逐漸變得落後的重要原因。但這些外部條件的變化,並不致於使當地人的商業精神喪失。 當今商業思維最為活躍的潮汕、溫州,都不是什麼交通要地,其交通便利程度,比之今日江西的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如。這兩個地方雖然都是沿海,但均不是重要的外貿口岸。可以說,潮汕、溫州人的唯一所長,就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商業精神。而驅動他們這種商業精神的根本動力,還是前面提到的「人稠地狹」,「故身不有技則口不糊,足不出外則技不售。」 江右商幫從明朝中後期逐漸開始走下坡路,並最終式微,關鍵也在於此。從北宋至元,江西一直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地少人多的自然環境,逼迫著江西人走上了商賈之路。但就在元末至明朝中期,江西卻發生了近千萬的人口流失。

記得採納啊

⑻ 撫州市被稱為當代著名書法家是誰

東鄉的舒同。將軍書法家,因看蛇的運動而悟出並自創舒體,是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⑼ 歷史上,撫州文壇上有名人物

撫州自古就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經千年歲月孕育生成的「臨川迴文化」答,是江西歷史上兩大支柱文化之一。王安石、曾鞏、湯顯祖、陸象山、晏殊、晏幾道等名儒巨公,是撫州歷史上輩出的賢才。新中國成立後,撫州秉承光大「臨川文化」崇文好學的優良傳統,成為教書育人的一塊沃土,基礎教育水平長期居於江西省前列,其中少年大學生當中有19%當屬撫州。

⑽ 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知名校友

胡連榮,男,漢族,1967年4月出生,籍貫江西撫州,畢業於我院藝術系,大專文化,石獅市政協常委、福建省江西商會執行會長、福建省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青年商會副會長、福建省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會長、福建省石獅市旅遊協會常務副會長;現任榮譽酒店集團董事長。
鄒麗君是2002屆畢業生,曾出演過《御前四寶》、《唐山大地震》等影視劇,是雅倩佳雪防曬霜、黑妹牙膏、李寧運動服飾、可眉時裝等產品形象代言人。
李泰,曾在中央電視台《軍中紅舞鞋》中飾男一號「寧小霜」,在電視劇《青天衙門》中飾方之棟。
曾勛芳,廣州市電視台節目著名主持人,曾經主持過的節目有《花兒與少年》、《網路空間站》、《卡通夥伴》等,並榮獲第七屆「美在花城」最具青春活動獎。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