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著名之地
⑴ 泰興黃橋有哪些著名的特產
泰興白果 泰興元麥 泰興香荷芋 泰興花生 泰興蕎麥 古仁和樓蟹黃湯包 大佛指白果
⑵ 黃橋在哪裡
黃橋鎮,隸屬於江蘇省泰興市,地處長江北岸的蘇中平原,處於長江三角洲北翼,素版有「北分淮委,權南接江潮」的水上樞紐之稱,其南瀕長江,東連如皋,北接姜堰,是蘇中、蘇北地區通往蘇南的重要門戶。
境內鹽靖高速、新長鐵路、334省道、229省道穿境而過,距南京、上海僅2小時車程。黃橋鎮共轄55個行政村,10個社區,截止2015年,總人口19.12萬人,轄區面積176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0萬人。
(2)黃橋著名之地擴展閱讀:
黃橋的歷史文化
黃橋鎮區內現有東、南、西3片傳統風貌古街區,總面積達28萬平方米,共有24條古街巷。特別是珠巷、羅家巷、王家巷、米巷等街巷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明清以來的歷史原貌。
這些街巷沿街多以店面房為主,前店後作。巷道較寬,兩旁建築屋檐低矮,青磚小瓦,硬山屋面,用材粗大,舉折平緩,矮撻子門,完整地反映了黃橋原有的城鎮風貌、適當的街區尺度和地方特色。
黃橋鎮境內有福慧寺、宗鏡庵、真武廟等古寺廟3座;以及何氏、韓氏、王氏、錢氏、張氏、閭氏、沈氏7個宗祠;有文明橋、致富橋古橋2座;鎮內還保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
⑶ 黃橋古鎮旅遊景點
黃橋古鎮旅遊景點:祁巷村生態園、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宋顧孝子亭、御史府
1、祁巷村生態園
景觀觀賞區已建成人工湖、景觀河、人造南山、亭台樓閣、大型垂釣中心、休閑茶莊、遊船娛樂中心。培訓體驗區已建成400米跑道的跑馬場、卡丁車、碰碰船等十餘種游樂設施;僅跑馬場就現有6匹蒙古馬由蒙古人專職馴養。
祁巷村有觀光車8輛,警車一輛,停車場可容納至少800輛汽車。
2、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在古樸而幽深的黃橋米巷東首,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清代園林建築——丁家花園。這里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先生的故居。
民國29年(1940年),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橫渡長江,東進黃橋,設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成立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指揮了名震中外的黃橋決戰,開辟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950年),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首尾兩戰均在黃橋地區發生,其中就包括甚為著名以少勝多的「黃橋戰役」。
3、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
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黃橋公園內北側,園內松青柏翠,庄嚴肅穆。數百名革命先烈安卧其中。
紀念碑上鐫刻著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同志的題詞:「黃橋戰役革命烈士永垂千古。」許多當年參加過黃橋地區革命和黃橋戰役的老同志以及他們的後代,經常來此悼念他們的戰友和先輩,寄託他們的衰思。這里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4、宋顧孝子亭
宋顧孝子亭顧昕,宋代永豐里(今黃橋)人。其事母至孝,每起必問母所欲,歷50年來未嘗稍懈。母病,晝夜侍奉,衣不解帶。母目失明,他晝夜號泣,直至痊癒方休。明成祖文皇帝聞其孝行後,作詩兩首,並附以序,以示表彰。
後人為紀念其孝行,就其葬地建造了「顧孝子亭」。明萬曆十九年(1620年)泰興知縣段尚綉又在亭中立石碑,上刻「宋顧孝子墓」5字,兩側石柱刻對聯一副:「孝列史書,五十載晨昏不改;墓憑碑石,二百年風雨無傷」。後由於年久,碑亭圮廢。
5、御史府
御史府建造於明正德年間,距今已近500年歷史。前後六進,第一進為三開間,第二、三、四、五進均為五開間,第六進系樓房,亦為五開間,兩側各有耳樓兩間,計間平房18間樓房,樓板全部楠木鋪就,至今沒有一點銹痕。整個建築為民居風格,磚木結構,磚雕門牆。
⑷ 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的人文歷史
1940年秋,由陳毅、粟裕擔任正副指揮的蘇北指揮部在黃橋指揮了著名的黃橋戰專役。新四軍7000多人屬與3萬多日寇鏖戰5日,一舉殲敵1.1萬多人。黃橋戰役創造了我軍以少勝多的光輝範例,實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的勝利會師,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⑸ 黃橋的基本概況
黃橋原名黃土橋,因跨鎮河的黃土橋而得名。《吳門表隱》有「朔州知州蔣深」和「職監周淦」墓「在黃土橋」的記載,蔣深和周淦都是清前期人,這時黃土橋屬長洲。
位於虎丘之北、312國道和滬寧高速公路沿線的相城區黃橋鎮是個著名魚鄉,是蘇州有名的集中養魚區和魚苗魚種基地。早在明末清初,黃橋的北庄基(今稱河東)就培育魚苗了。乾隆《蘇州府志》稱:「長洲北庄基、南庄基育苗之魚盪尤多」,並指明是育「細如針縷」的魚秧。黃橋的青魚久負盛名,建國前就暢銷滬、蘇等地,今又北銷北京、南銷香港。北庄基出產的「黃橋粉青」更是青魚中的上品,深受市場歡迎。
黃橋又有革命老區之稱。這里水域寬廣,河港湖泊縱橫交錯,在對敵斗爭中是開展游擊戰的好地方。當年蘇錫地區中共地下工作者和新四軍游擊隊都曾在此活動,借這片水上戰場抗擊日偽,取得了一次次勝利。
如今,具有三百年歷史的魚鄉變了。該街道涌現了上千個私營企業老闆,上千家私營企業撐起了黃橋經濟大廈,成了遠近聞名的「老闆鎮」。現在,它的頭銜是「蘇州市新型示範小城鎮」,有「民企之鄉」的稱譽。往昔黃橋是「街長不足百米,居民不足百戶」的小鄉鎮,如今已變成有工商貿實體、文教衛設施和新建生活區齊全的現代化小城鎮。
⑹ 黃橋的 特產有哪些···
在江蘇來。特產是燒餅。源貌似只有燒餅。。。
黃橋燒餅
黃橋燒餅產之所以出名,與著名的黃橋戰役是緊密相連的。在陳毅、粟裕等直接指揮下的黃橋戰役打響後,黃橋鎮12農磨坊,60隻燒餅爐,日夜趕做燒餅。鎮外戰火紛飛,鎮內爐火通紅,當地群眾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時隔30餘年之後,即1975年5月,粟裕將軍重返黃橋,黃橋人民仍用黃橋燒餅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燒餅,激動地勉勵大家說:「從黃橋燒餅我們看到了軍民的魚水深情,我們要繼續發揮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
古代燒餅,制用精細。據《隨國食單》載稱,燒餅的製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黃橋燒餅吸取了古代燒餅製作法,保持了香甜兩面黃,外撒芝麻內擦酥這一傳統特色,已從一般的「擦酥餅」、「麻餅」、「脆燒餅」等大路品種,發展到蔥油、肉鬆、雞丁、香腸、白糖、桔餅、桂花、細沙等十多個不同餡的精美品種。黃橋燒餅,或咸或甜,鹹的以肉丁、肉鬆、火腿、蝦米、香料等作餡心。燒餅出爐,色呈蟹殼紅,不焦不糊不生。1983年被評為「江蘇省名特食品」。
來源:中國特產城
⑺ 黃橋鎮的歷史名人
姓名身份顧昕宋孝子何棐明太僕寺少卿何棠明禮部郎中何內萱容清音韻學家朱履先辛亥元老丁文江中國現代地質學之父丁西林喜劇大師、文化部副部長王德寶中科院院士、著名生命科學家(以上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⑻ 著名的黃橋戰役是誰領導的黃橋燒餅歌的作者是誰
黃橋戰役新四軍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1940年9月30日,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調集部隊,對江蘇省泰興縣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再次發動進攻。其部署是:以第89軍李守維部和獨立第6旅翁達部為主力,組成中路軍,經營溪、古溪和祖師廟、加力,進攻黃橋北面和東面地區;以魯蘇皖邊區游擊軍李明揚部、蘇北游擊第8軍陳泰運部組成右路軍,以保安第1、第5、第6、第9、第10旅組成左路軍,掩護主力之兩翼,攻擊黃橋以西及東南地區。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成功地爭取了李明揚部和陳泰運部保持中立,同時採取集中兵力、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戰法,在黃橋地區進行自衛還擊。10月1日、2日國民黨軍受阻於暴雨,3日雨過天晴,即分幾路撲向黃橋。4日下午3時許,獨立第6旅3000餘人進抵黃橋附近。擔任伏擊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分四路猛插,將獨立第6旅分成數段。經3小時激戰,全殲該旅,中將旅長翁達自殺。國民黨軍為扭轉被動局面,猛攻黃橋,一部突入東門。守衛黃橋的第3縱隊頑強反擊。第2縱隊從八字橋插至分界,第1縱隊揮師南下,完成了對第89軍的合圍。經一夜激戰,至6日清晨將該軍全殲,中將軍長李守維逃跑時失足落水溺斃。黃橋戰役進行時,八路軍第5縱隊從淮陰地區南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部隊東進至運河,在戰略上起了策應作用。此役歷時4天,共殲國民黨頑固派軍隊1.1萬餘人,俘師、旅、團軍官10餘名、下級軍官600餘名、士兵3200餘名,繳獲步馬槍3103支、駁殼槍229支、重機槍24挺、輕機槍135挺、山炮兩門、迫擊炮6門、子彈、手榴彈、電台等軍用品甚多。新四軍傷亡900餘名。此次戰役,為創建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新局面。
黃橋燒餅歌,是由李增援作詞,著名抗戰作曲家章枚作曲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⑼ 黃橋古鎮怎麼樣
黃橋古鎮介紹及其推薦景點如下:
黃橋鎮地處長江北岸的蘇中平原,處於長江三角洲北翼,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樞紐之稱,其南瀕長江,東連如皋,北接姜堰,是蘇中、蘇北地區通往蘇南的重要門戶, 境內鹽靖高速、新長鐵路、334省道、229省道穿境而過,距南京、上海僅2小時車程。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在古樸而幽深的黃橋米巷東首,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清代園林建築——丁家花園。這里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先生的故居。
民國29年(1940年),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橫渡長江,東進黃橋,設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成立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指揮了名震中外的黃橋決戰,開辟了以黃橋為中心的蘇北抗日根據地。
工字樓
工字樓,原為黃橋中學教學樓,磚木結構。1940年,新四軍東進黃橋後,蘇中、蘇北軍事指揮部就設在這里。陳、粟二將軍曾在此制訂了「以黃橋為中心,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在這里指揮了「營溪反擊戰」、「黃橋決戰」、「攻打姜堰」等戰斗。
工字樓是我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正義戰勝邪惡的歷史見證。1980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工字樓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
黃橋戰役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黃橋公園內北側,園內松青柏翠,庄嚴肅穆。數百名革命先烈安卧其中。紀念碑上鐫刻著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同志的題詞:「黃橋戰役革命烈士永垂千古。」許多當年參加過黃橋地區革命和黃橋戰役的老同志以及他們的後代,經常來此悼念他們的戰友和先輩,寄託他們的衰思。這里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⑽ 請問有誰能提供一下關於黃橋戰役的起因經過結果,及其歷史地位,謝謝
一九四O年六月中旬,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粟裕率 領第二團,新六團等部經溧(陽)、武(進)路向長江邊進 發。國民黨三戰區顧祝同、冷欣以其第四十師主力一部及 「挺進軍」第五團等部對新四軍北移部隊突然襲擊。粟裕指揮部隊奮起還擊,於西塔山地區殲其一部分,余部潰逃。粟部隨即越過公路、運河、鐵路、長江等日軍的幾道封鎖線,於七月八日勝利到達蘇北塘頭,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
七月下旬,遵照中央指示,組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分別任正副指揮,劉炎、鍾期光分別任政治部正副主任。蘇北指揮部所屬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九個團,約七千餘人。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轄第一、第四,第五團,第二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治委員劉培善,轄第二、第六、第九團,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政治委員劉先勝,轄第三、第七、第八團。通過整編,統一了指揮,統一 了建制,部隊軍政素質有所提高,面貌為之一新。
這時,中共中央東南局青年部長陳丕顯率領一批幹部從江南來到蘇北,協助陳毅領導地方黨的工作。從此,蘇北形勢開始發生了質的變化,與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的斗爭由爭奪中間力量進入正面交鋒的階段。
蘇北部隊整編後,首要的問題是在何處建立根據地,當時曾有三種設想:一是北進興化,二是扼守原地,三是東進黃橋。蘇北指揮部權衡利弊,比較得失,認為:興化是韓德勤統治的中心,北進興化違反自衛原則,扼守原地,地區狹窄,糧食給養大成問題,向外發展,必然要與兩李發生沖突,不利於聯李孤韓,黃橋處於靖江、如皋、泰縣,泰興等縣的中心,東可以向通、如、海、啟地區發展,南可以控制長江通道,並且黃橋地區有中國共產黨的工作基礎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影響,群眾條件較好。盤踞黃橋地區的保安第四旅何克謙部,勾結日偽,積極反共,攤捐派稅,敲詐勒索,無惡不作,久失人心。所以,第三種設想東進黃橋,政治上有理,軍事上有利。
於是,蘇北指揮部迅即部署東進,首先發布了政治動員令,提出團結、抗戰,反頑口號,要求全體指戰員做好運動戰、殲滅戰的充分准備。陳毅在連以上幹部大會上說:我們這次東進,只能勝利,不能失敗。我們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決不西返。他號召全體指戰員下定決心去爭取勝利。
七月二十五日,蘇北指揮部率部東進,二十六、二十七日通過兩李防區,兩李遵約讓路,部隊對空鳴槍,以掩韓德勤耳目,新四軍則佯作奪路而過。韓德勤發覺新四軍東進,即令何克謙率保安第四旅由黃橋及其以南地區向北攻擊,命令陳泰運稅警總團由曲塘南下至北新街一帶,南北夾擊,妄圖消滅東進的新四軍部隊於運動之中。
蘇北指揮部根據何克謙、陳泰運兩部的不同情況,分別採取對策,對陳泰運部,在擊潰其兩個團、殲其一個多營後,便如數遣還俘虜,送還槍支,以示團結抗日。陳泰運表示願意與新四軍合作抗戰。對何部則堅決打擊,蘇北指揮部部署第二縱隊佔領黃橋東北的蔣垛、古溪、營溪,第一縱隊佔領搬經,截斷何克謙的退路,第三縱隊攻佔黃橋及其以南地區。二十八日經一夜激戰,一、二、三縱隊都勝利完成任務,殲滅何部主力近兩千人,並爭取何部特務團陳宗寶部起義。二十九日新四軍佔領黃橋。東進部隊乘勝攻克靖江東北之孤山、西來鎮等日偽據點,殲俘偽軍四十多人,並粉碎日偽軍兩次報復性掃盪。
根據中央「穩步發展」蘇北的指示,新四軍進駐黃橋後,即派出幹部、民運工作隊和服務團,協同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積極建設抗日民主根據地。八月初,成立了黃橋軍民聯合辦事處,由蘇北指揮部一,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同生兼任辦事處主任,主持地方行政工
作和戰勤工作,先後恢復了黃橋周圍四個區的行政工作。八月下旬,成立了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管文蔚、陳同生分別任正副主任,朱毅、韋一平、薛漢陽為委員,下設秘書處、行政處、財政處、文教處、軍事處、司法處及民運科。
同時,成立了泰縣,泰興、如皋,靖江四個縣政府,委派惠浴宇、陳同生、梁靈光、劉萬里為四個縣的縣長。
九月中旬,根據中原局指示,成立了中共蘇中地區委員會,委員:陳毅、粟裕、劉炎、陳丕顯、劉先勝、葉飛、韋一平、吳仲超、陳光,以陳毅、陳丕顯為正副書記。同時撤銷蘇北特委和江北特委。①成立了泰興、如皋兩個中心縣委,泰興中心縣委書記韋一平,領導江都、泰興、泰縣、靖江四個縣的工作;如皋中心縣委書記鍾民,領導如皋、南通、啟東、海門、崇明五個縣的工作。
為加速根據地建設,准備還擊韓德勤的進攻,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軍分會於八月二十日下達了《對於創建黃橋大根據地的指示》,著重指出:「目前的工作任務是:積極充實主力,嚴格整訓部隊,努力民眾運動,建立民主政權工作的基礎,隨時准備迎接反掃盪、反磨擦的勝利。」並對部隊的整訓與擴大、群眾運動、行政工作、黨的工作等都提出了具體的方針和任務。從此,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建設逐步開展起來。
行政委員會頒布了抗日民主施政綱領, 「二五減租」法令和群眾團體組織法。當「二五減租」的口號提出後,引起了蘇北社會的反響。地主階級聽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污衊宣傳,害怕「變相共產」、 「慢性共產」;廣大農民希望實行當年紅十四軍時的土地政策,擔心二五減租不是真正共產黨的政策。黨政軍領導針對這些情況,一面以多種方式向農民、向地主士紳解釋減租法令,一面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運動。①一大批農民得到了減租利益。為開辟財源,保障供給,成立了黃橋、周家橋、丁家昕、高家灣、廣陵鎮、,分界√蝦蟆圩等七個稅所,實行一道稅制的政策,減低了稅率。八月中下旬收稅十一萬元,九月份增加到二十一萬元,最高的月份達八十萬元。
為培養軍政幹部,成立了蘇北軍政幹校,吸收了大批知識青年。開辦了黨員訓練班,訓練提高新黨員。出版《抗敵報》 (蘇北版)。成立農抗會、婦抗會、青抗會等抗日群眾團體。新四軍抓緊整訓、擴軍,八月份擴充新兵一千二百名以上。建立的地方武裝組織有;通如靖泰行政委員會二百多人,如皋縣二百多人,靖江縣一百多人,泰興縣五六十人,一些區也建立了二三十人的地方武裝組織。這樣,以黃橋為中心的根據地建設已經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