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著名
『壹』 唐朝時的著名治世有哪些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內。
唐太宗容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貳』 貞觀之治的大致意思
唐太宗登位以後,從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以隋亡為鑒,密切地注視著民心、民情和民意,緊緊地團結周圍的文武大臣,先後實行了一系列比較開明的政策:減少苛捐雜稅,不過分奴役和壓迫農民;嚴懲貪官污吏,獎勵功臣良將;重視科舉取士,選拔統治人才;革除弊政,勵精圖治;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不斷改進統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經濟和文化也隨之得到較好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所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史學家們把這一段歷史時期譽之為「貞觀之治」。
虛心納諫,聆聽忠告,樂於規勸,這是「貞觀之治」在政治上的一個突出特徵。唐太宗求諫時態度誠懇,方法多樣。對的,則加以褒獎;錯的,也不以委罪。對於來自四面八方紛紜復雜的各種意見,他判明是非,分清曲直,擇其善者而從之,令其不善者而改之。平時,魏徵對唐太宗的謬誤,常常能當面批駁,毫不示弱。有時激怒了唐太宗,弄得唐太宗面紅耳赤,非常難堪。但魏徵仍據理力爭,繼續規勸,直至皇帝口服心服,方才罷休。魏徵逝世以後,唐太宗悲痛欲絕,說「我喪失一面鏡子了!」
知人以心,信人以賢,用人以才,待人以禮,廣羅天下各種人才,這就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又一個鮮明的特徵,同時也是唐太宗被後人界定為賢明君主的重要標志。唐太宗堅決反對以人際關系和血緣親情為標尺來選拔人才。他注意從新人、疏人,甚至敵對營壘中選用許多傑出的文官武將。著名的政治家,忠於職守的當朝重臣魏徵,就是他從敵對的政治集團中選拔出來以後加以重用的。
「貞觀之治」的第三個特徵是唐太宗和他統治集團里的重要成員,一般都能節制開銷,收斂私慾,精簡機構,減少賦役,反對奢侈,杜絕賄賂,盡一切可能減輕人民負擔。
正是因為擁有了這樣的年代才有了玄奘的西行基礎!
『叄』 列表概括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1)開明的治國思想:
①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
②具體內容:唐太宗勤於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③具體表現:敢於直言,前後進諫200多次的魏徵死後,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善於謀略的房玄齡和敢於決斷的杜如晦都是貞觀時期的名相。
(2)開明的治國措施:
①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和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②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③軍事上:先後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3)貞觀之治著名擴展閱讀
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農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治穩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
吸取隋亡教訓,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唐太宗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
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肆』 唐朝的貞觀之治還有什麼之治
文景之治、明章之治、太康之治、開皇之治、永徽之治等。
1、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是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大治"景象,此間把東漢推向了鼎盛,同時明章二帝時期的一些作法,對整個東漢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明章二帝繼承並發揚了光武帝的中興大業,繼續執行寬松治國和與民休息的開明政策,在政治上以刑理治國,推行德政,法令分明,整肅吏治、嚴懲不法官吏,對外戚勛臣嚴加防範,並堅持後妃外戚不準參政的政策。
社會經濟上則減輕賦稅,鼓勵農桑,興修水利,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前後凡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漢平帝以來河汴決壞。
公元69年派水利專家王景治理黃河,從此使黃河900多年未發生重大改道。經營西域,再斷匈奴右臂,復置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
明章二帝大興學校,以儒術治國,並從西域引進佛教,以致風俗醇厚,天下太平。尤其是允許人民有說話的自由,也有不說話的自由;有從政做官的自由,也有不臣、不仕的自由。
獨立人格和高尚氣節,其影響所及,東漢二百年間特立獨行、重節義輕生死之士,不絕於書,直到漢末「黨錮之禍」中,富有獨立人格和殉道精神的知識分子數以千計。
明章二帝共統治三十一年(57—88 ),兩代帝王承繼了光武帝的施政方針,勵精圖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時期。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成為漢朝歷史上黃金時期之一, 故史稱「明章之治」
3、太康之治
太康之治,又稱「太康盛世」,是指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後出現的經濟繁榮的一個時期。
晉武帝在位的二十五年,是西晉皇朝相對安定時期。這期間,從太康元年(280)到十年(289),是西晉比較繁榮的時期,保持了一個小康的局面。
西晉立國之初,年富力強的司馬炎意欲有所作為。泰始元年、二年他先後頒布過一些旨在移風易俗、革除前朝弊政的措施:如撤銷對曹魏宗室和漢朝宗室的督軍,宣布解除對他們的禁錮。
罷除曹魏政府對出鎮、出征將士留取人質的法令;恢復被曹魏廢止的諫官制度,並把像傅玄、皇甫陶這樣清正敢言、有才能的官吏委任為諫官,以廣聞博見,開直言之路。
晉武帝注重招撫流民,興修水利。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經濟上實施占田制,使農民依法佔有一定的土地,調動了農民闢田開荒、從事生產的熱情。
西晉初年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
因為晉武帝此時的年號叫「太康」,所以史稱這個時期為「太康之治」。
4、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局面。隋朝建立以後,隋文帝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又攻滅了陳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全國統一。
同時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建了一個政治穩固、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榮的盛世,所以封建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隋朝開皇時期,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
另外,隋朝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
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
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5、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的一段治世。永徽是唐高宗在位的第一個年號(649—655)。
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記唐太宗的遺訓遺囑,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經濟,提倡文教,由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當時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唐高宗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300萬戶,增加到380萬戶),使得天下大治,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景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章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康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皇之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永徽之治
『伍』 貞觀之治的著名宰相是誰 開元時期的著名宰相是誰
貞觀: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
開元:姚崇、宋景、張九齡
『陸』 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貞觀之治"的重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第一,唐太宗君臣論治。唐太宗與大臣們經常議論歷代王朝回興衰成敗答的原因,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對人民的剝削壓迫要有所節制。
第二,選賢任能,兼聽納諫。唐太宗堅持任人唯賢,不因血緣、地域甚至是政敵而舍賢才。因此能夠從各階層搜羅許多傑出人才。並注意對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夠兼聽眾議,注意納諫。其臣下敢於犯顏直諫,形成了封建社會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風氣。
第三,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力役征發,比較有節制,注意不奪農時。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並通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農耕。
第四,布德懷柔,民族關系密切。對於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變其生活方式,社會制度尊重其習俗,任命各族首領以統轄本部。還通過"和親"進一步發展民族關系。唐太宗被少數民族尊奉為"天可汗"。
『柒』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之間的著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則天D糖玄宗
答案選C。
在唐太宗與唐玄宗之兩個皇帝開拓盛世之間的皇帝有四個:武則天是四人中最有名,而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其著名不差於唐玄宗,唐太宗。
『捌』 為什麼唐太宗能開創著名的「貞觀之治」
秦王李世民有雄才大略,在隋末隨父李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玄武門兵回變助其奪答得皇位,其實是實至名歸。李世民看到隋朝有繁盛走向衰落的過程,深深地領悟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他開始廣開言路,勵精圖治,吝惜民力,減免賦稅,才有唐初的繁榮富強。英主常伴能臣,唐太宗一世能臣良將輩出,文有:房玄齡,魏徵 長孫無忌、杜如晦、岑文本 褚遂良;武有:李靖、薛仁貴、秦瓊、尉遲恭。再者說來,天下一統,人民安定,廣泛的從事於生產勞作當中,從而才能迅速的恢復社會經濟,這才是貞觀之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