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著名論文
❶ 一篇歷史論文
首先,您應當了解學術論文的相關寫作知識,所謂「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網上有一篇很詳細地介紹如何寫作與發表論文的文章:http://www.csscipaper.com/how-to-write-papers.html。
其次,網上論文網站多如牛毛,面對這些網站,我們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受限制太多,要麼是收費,要麼是一篇好端端的論文被分成數十頁,相當地破壞了閱讀的心情。
最後,當然,最重要的是,無論哪個領域的學術論文,我們應當參閱那些在該領域的著名學者、教授、研究員寫作的或者已經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的論文。閱讀他們的文章,一個最大的便利之處就是能跟蹤學術前沿研究成果,何況它們本身就相當於一篇很不錯的學術論文範文。
綜合上述幾點,我要向您推薦「CSSCI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我覺得這個網站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論文網站,除了完全符合以上幾點想法之外,他們還專門開辟了一個「免費找論文網」(http://freepapers.csscipaper.com/),如果您在網上沒有找到特定論文,您可以去那裡發布尋找論文的文章,他們可以免費為您找到,不論學術論文,還是碩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學位論文,只要是被中國知網或者萬網收錄了的。
至於歷史方面的論文,cssci學術論文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論文,我這里給您稍微列舉一些欄目,剩下的就是您自己去查看啦:
歷史地理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
歷史學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lishixue/
1、歷史學研究論文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study/
2、歷史學理論論文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theory/
3、歷史學動態論文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trend/
4、歷史學概論論文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introction-to-history/
5、歷史學前沿論文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frontier-history/
6、古代文明史研究
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ancient-civilization/
❷ 歷史名著(中國)論文600字!!!!!!!!!!!!!!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裡面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諸葛亮無疑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歷史上,諸葛亮憑借隆中對博得劉備賞識,又在曹兵南下,劉備大敗的時候,請出了吳兵幫助劉備打敗了曹操。進而奪取四郡,又進入西川,打敗了劉璋。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把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並多次出兵攻打魏國,最後死而後已。被封為武鄉侯、丞相、錄事尚書和司隸校尉等職。謚號「忠武侯」。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被進一步美化,成為一個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他的出場就頗具神秘色彩。劉備策馬越潭溪,偶遇水鏡先生司馬德操。經過司馬徽和後來的徐庶的推薦,劉備才知道卧龍先生諸葛亮,然後就三顧茅廬。三國演義這點十分精彩,連帶著介紹了諸葛亮的幾乎所有親戚朋友,只是留了龐統一家,為後文做伏筆。而神仙一般的諸葛亮,一出世就幫助劉備分析了天下大事,奠定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後,更是出神入化。在曹兵未來以前,便提前徵兵御敵。曹兵來以後,諸葛亮用一套神秘莫測的辦法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兩把火燒得曹軍聞風喪膽。當陽一戰,劉備九死一生,這個時候,諸葛亮挺身而出,隨魯肅來到東吳,請求援兵。東吳諸雄,在諸葛亮的面前黯然失色。雄才大略的孫權、機智的周瑜、老辣的張昭、朴實的魯肅等等,都被諸葛亮刷的團團轉。之後,諸葛亮更是一葉扁舟離開東吳。
孫劉失和後,諸葛亮幫助劉備粉碎了東吳的種種陰謀。並且開始籌劃幫助劉備入川。從接納張松,到警示龐統,最後自己入川,扭轉乾坤,終於收降馬超,進而得到西川。然後,幫助劉備守住漢中。
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蜀漢的頂樑柱。當時,蜀漢內外交困。諸葛亮先聯合東吳,再南征孟獲。萬事具備,開始北伐。在北伐以前,還寫了那篇膾炙人口的《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請再讀讀這篇文章,陳壽、羅貫中以及毛氏父子都知道,沒有任何文章能比這篇文章更能體現出武侯的性格志向,所以都收錄了這篇文章。我才華不及他們,更必須在寫武侯的文章里,收錄這篇感人肺腑的文字。
諸葛亮在歷次北伐當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謀,高瞻遠矚。但因為種種原因,北伐並沒有成功。比如馬謖失街亭、孟達大意被司馬懿打敗、糧草不支、李嚴撒謊、苟安流言等等。最終諸葛亮因為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死的時候,還任命了兩朝丞相,即蔣琬和費禕。所以在這兩個人還活著的時候,蜀漢還威而不亂。這兩個人死後,董厥樊建就差遠了。諸葛亮死後,還計斬魏延,死諸葛嚇退活司馬。
這就是羅貫中,或者說毛氏父子為諸葛亮杜撰的一生。看來是很完美了,但是許多看三國演義的人都是一上來特別喜歡諸葛亮,後來漸漸的就不喜歡諸葛亮了。或者說對演義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太喜歡諸葛亮這個角色了。這可能是演義作者始料未及的。
作為諸葛亮,我們可以看一看杜工部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對於諸葛亮的定位比演義作者好的多。諸葛亮本來就是一個悲情英雄,這樣的人必定不是完美的。比如項羽,這個人就是優點缺點同樣明顯,這樣的悲情人物,能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同,而三國演義所設計出的完美悲情人物,就顯得漏洞頗多。
第一,諸葛亮既然料事如神,那麼為什麼在街亭這么重要的位置派出馬謖呢?譬如王平、吳懿就能勝任這個位置,還即忠又勇。反過來講,演義美化的神一樣的諸葛亮,在知人善任上,頗有問題。
第二,演義描寫的諸葛亮過於神話,這反倒不像是一個人。小說能吸引觀眾,一般都是讓觀眾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鳴,而諸葛亮這位主人公,顯然不是能讓人共鳴的主人公。
第三,諸葛亮本來是個很忠厚老實的,至少是個好人,不會去害人。三氣周瑜雖然寫的精彩,但在全局的角度看,絕對是敗筆。還有諸葛亮和諸葛瑾本來是一對關系很好的兄弟,各為其主卻不互相干涉,但是演義里卻也被迫勾心鬥角。諸葛亮如果連對自己的兄弟都不好,怎麼可能對劉備這么好?
第四,人都是挑剔的,再完美的人物也會被挑出毛病。所以,在演義的角度說,捧諸葛亮的越多,打擊諸葛亮的人就越多,這也就是演義能夠流傳下來的原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諸葛亮智而近妖,劉備忠而近偽。」這句評論十分到位。也就是說,三國演義雖然完美的創造了諸葛亮,但是卻真的不如一個實實在在的諸葛亮讓人敬佩。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以諸葛亮為核心和紐帶,把三個國家的人物描寫的淋漓盡致。尤其是諸葛亮,三國演義把他的忠、智、義、情寫的相當到位,讓一個全新的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作者筆下栩栩如生。提到諸葛亮,人們就會想到足智多謀、鞠躬盡瘁這兩個詞語,三國演義的功勞毋庸置疑。戲劇舞台上也多借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形象,把活生生的諸葛亮展現在我們眼前,比如失空斬。所以,在文學角度上講,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繪相當成功,不僅僅創造了一個完美的諸葛亮,也創造了一個爭議的諸葛亮,使諸葛武侯不僅僅是一個偉人,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名人,這就是雅俗共賞。三國演義不僅僅使自己流傳千古,也令諸葛亮萬世流芳。
❸ 歷史論文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 - 1821年5月5日)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
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
埃及之戰與奪取權力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❹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論文
過秦論,美芹十論,九議,
❺ 急求有關歷史名著的論文 1000字左右
歷史上的科學名著 在人類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中,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名著有著不可磨滅的光彩。 就自然科學的名著而言,毋庸置疑,許多名著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推動甚至加速了歷史的進程;許多名著曾經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熱愛科學,追求真知,探索奧秘,奉獻終生。 歷史上的科學名著,猶如一座座豐碑,所銘刻的深邃思想,精妙實驗,睿智論證是今人獲取智慧的不竭源泉,是激勵探索發現的永久動力。歷史上的科學名著,值得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去拜讀。 名著為先輩科學大師寫就。今天我們處在新的時代,科學知識不斷創新,新出版的科學論文、著作目不暇接,難免會有人問:過去的知識多被更新,舊體系或被新體系包容,再去讀這些科學名著有意義嗎?對這樣的問題,不妨聽聽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George Sarton)的回答:「現在閱讀亞里斯多德、狄奧方塔斯、惠更斯和牛頓的著作仍然獲益匪淺。這些著作中充滿秘密財富。如果認為在這類著作里除了已被肯定被條理化的事實和思想之外一無所有,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些原著就沒有參考意義,只消宣布那些事實和思想就足夠了。但實際並非如此,我建議對此有所懷疑的人試試看。他們將會發現,回到這些原始資料所受的精神鼓舞是什麼也比不上的。歷史學家的責任就是向科學家指出那些最能振奮精神使人開始新的沖刺的原著。」(見薩頓:《科學的生命》)薩頓的話出自上世紀50年代,但今天重溫仍值得體味。 我們有閱讀科學名著的理由,但不可否認,讀科學名著並不同於讀文史名著,如果缺乏自然科學知識的背景,想必是困難多多。即便是有自然科學背景,由於知識門類的劃分,也不見得就能通讀順暢。事實上,對從事科學史、科學文化或某些科學專業的人來說,盡可能多讀一些科學名著理所當然,而對大部分專業相去甚遠的人來說則視需要選擇。 由於專業分化的原因,許多人確實不必細讀深究科學名著,但是為了了解人類文明的成果,擴展自己的視野,卻有必要了解迄今世界上有過什麼科學名著。這個道理就如同沒讀過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卻知道莎士比亞,知道其原著的精華一樣。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試圖通過目前這本書,對古今中外的重要科學名著、相關作者的生平、學術貢獻和思想精髓做出基本的介紹和評價。 說到名著,易使人聯想到厚重的書本,精美的裝幀,燙金的書名等等。而本書論及的科學名著在當時並非都是如此,其中有小冊子,有論文集,甚至還有散亂的手稿(只是後來整理成筆記形式)。因為歷史條件不同,當時的科學家並非都有發表專著傳世或以多少字算計稿酬的意識,事實上,以追求真知為人生目的的科學家,也從不把出版多少部專著置於首位。以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的《關於真空的新實驗》為例,這本書包括致讀者,實驗,原則,命題,反駁等內容,加在一起總共不過20頁,僅僅稱得上是一部小冊子。然而,就是這樣的一部小冊子,在當時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是因為書中實驗所提出的問題觸及了千百年來人們思想深處的一個深信不疑的觀念,「自然界畏懼真空並且厭惡真空」。帕斯卡在他的小冊子中,卻用巧妙的實驗論證了真空的存在,並且明確地闡明了產生真空的方法。面對這樣一本小冊子,你能說它不是名著嗎? 名著一般都有明確的主題,而有的卻難以命名。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達·芬奇,留傳至今有5000多頁的手稿(實際原稿多達13000頁),後人整理成《列奧那多·達·芬奇的筆記》,就是從傳世的手稿中挑選出來的。這些文字涉及了文學、繪畫、生理解剖、數學、力學、天文學和建築學等廣闊的領域,因而很難概括名之。過去我們多是從藝術家的角度來認識達·芬奇,而隨著近幾十年來研究的深入,在達·芬奇身上,我們看到人類知識極致的結合,這就是藝術與科學互補,諧和共存。這甚至超越了我們用科學名著來評價的范圍。
❻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議論文
有很多。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是一組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文章。
《六國論》是蘇洵政論文代表作品。《六國論》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遼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論貴粟疏》出自《漢書·食貨志》,作者晁錯,是當時給漢文帝的奏疏,文章全面論述了「貴粟」(重視糧食)的重要性,提出重農抑商、入粟於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張,擺事實,講道理,前後相承,步步深入,明允篤誠,強志成務。
❼ 歷史小論文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❽ 我要歷史上著名的政論文
《過秦論》賈誼
《治安策》賈誼
《上書諫獵》司馬相如
《出師表》諸葛亮
《爭臣論》韓愈
《伶官傳序》歐陽修
《六國論》蘇洵
《管仲論》蘇洵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豫讓輪》方孝孺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王世貞
❾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及思想的論文
一、沈括
(1031—1095)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進士。神宗時參加王安石變法運動。晚年居潤州,築夢溪園(在今江蘇鎮江東郊),舉平生見聞,撰《夢溪筆談》。
二、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貢獻。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程顥、程頤)關於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世稱程朱學派。認為理和氣不能相離,「天下未有無理之氣。」強調「天理」和「人慾」的對立,要求人們放棄「私慾」,服從「天理」。他從事教育五十餘年,認為「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朱文公文集》卷十四《甲寅行宮便殿奏札二》)。他的理學一直成為後來封建地主階級統治人民的理論工具,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覽和精密分析的學風對後世學者很有影響。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後人編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語類》等多種。
三、王守仁
(1472—1528)
明哲學家、教育家。字伯安,餘姚(今屬浙江)人。嘗築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早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為貴州龍場(修文縣治)驛丞。後以鎮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宸濠之亂」,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卒謚文成。他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朱學派。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心明便是天理」。提出「致良知」的學說,他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陽明學派影響很大,還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四、李贄
(1527—1602)
明思想家、文學家。號卓吾,又號宏甫,別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做過雲南姚安知府。哲學觀點沒有自擺脫王守仁和禪學的影響。但公開以「異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見解,主張重視功利。認為「天下萬物皆生於兩,不生於一」(《夫婦論》)。對封建傳統教條和假道學講行了大膽的揭露。曾評點《水滸傳》,著作有《李氏焚書》、《續焚書》、《藏書》、《李溫陵集》等。
五、黃宗羲
(1610—1695)
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學問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以及釋道之書,無不研究。史學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學案》,開浙東史學研究的風氣。在哲學上,反對宋儒「理在氣先」之說,認為「理」不是實體,只是「氣」中的條理和秩序。作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膽結論,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主張改革土地,賦稅制度。反對傳統的農本工商末的觀點,強調工商皆本。這種政治歷史觀在當時有進步意義。著作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案》等。
六、顧炎武
(1613—1682)
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初名絳,字寧人,曾自署蔣山亻庸,江蘇崑山人。學者稱亭林先生。少年時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斗爭。晚歲卜居華陰,卒於曲沃。學問很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亭林詩文集》等。
七、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之際思想家。字而農,號齋,衡陽(今屬湖南)人。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界稱船山先生。明亡,在衡山舉兵起義,阻擊清軍南下,幾陷大獄。到桂林依瞿式耜,旋桂林復陷,式耜殉難,乃決心隱遁。輾轉湘西以及郴、永、漣、邵間,竄身瑤洞,伏處深山,而刻苦研究,勤懇著述者垂四十年,得「完發以終」(始終未剃發)。學術成就很大,對天文、歷法、數學、地理學都有所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主要貢獻是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著作經後人編為《船山遺書》,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內外篇》、《黃書》、《噩夢》等。
八、魯迅
(1881—1936)
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並同早期共產主義者李大釗等採取一致步調,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妥協、投降傾向,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沉》、《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1938年《魯迅全集》(二十卷)出版,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56年,黨和人民政府在上海遷移並重建了魯迅墓。毛澤東為魯迅墓題字。北京、上海、紹興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九、毛澤東 (見「千年十大政治人物」)
十、鄧小平 (見「千年十大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