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解放戰爭著名戰役

解放戰爭著名戰役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10:36

⑴ 在我國解放戰爭時期,有哪三大著名戰役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

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至1949年1月31日,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科學地分析了戰爭形勢,及時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連續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同蔣介石集團進行了空前的戰略大決戰,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東北解放軍集中主力70萬人,發動了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中國革命形勢由此進入新的轉折點;1948年11月6日,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以及部分地方武裝共60萬人,發起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共100萬人,聯合發動了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事主要力量,為全國解放奠定了基礎。

⑵ 解放戰爭最重要的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⑶ 中國解放戰爭中的三大著名戰役是什麼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庄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 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
平津戰役(中國大陸稱作平津戰役,台灣稱作平津會戰)是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進攻,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3個兵團,13個軍50個師52.1萬人,控制北平、天津及華北大片地區。

⑷ 在解放戰爭時期,三大著名戰役是什麼

1)遼沈2)淮海3)平津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指揮三大戰役的統帥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兼總司令朱德,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周恩來),國民黨方面是在南京的國防部(部長何應欽)和參謀本部(總長顧祝同),由於解放戰爭時期取消了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軍委會,蔣介石以總統名義親自指揮國防部和參謀本部,甚至多次坐飛機到東北、華北前線指揮,但沒有到淮海前線指揮。國民政府在前線指揮的將領是: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另外杜聿明作為前敵總指揮負責了東北國軍的撤退和徐州戰場的現地指揮(劉峙的指揮部撤退到蚌埠)。中共方面的前線指揮系統是: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負責遼沈戰役,東北軍區提供支援;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譚震林和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負責淮海戰役,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提供支援;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和華北野戰軍聶榮臻負責平津戰役,華北軍區和東北軍區提供支援。各軍區系統主要提供的是軍區地方武裝和後勤支援。

⑸ 我國解放戰爭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

我國解放戰爭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版
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權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河、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河、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變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三大戰役後,蔣介石國民黨集團賴以維護其反動統治的主要精銳部隊被消滅殆盡,中國革命已處於勝利的前夜。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三大戰役的意義:
從戰爭規模和取得成果來看,三大戰役在中國戰爭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的主力基本被消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⑹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著名戰役是什麼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指揮三大戰役的統帥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兼總司令朱德,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周恩來),國民黨方面是在南京的國防部(部長何應欽)和參謀本部(總長顧祝同),由於解放戰爭時期取消了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軍委會,蔣介石以總統名義親自指揮國防部和參謀本部,甚至多次坐飛機到東北、華北前線指揮,但沒有到淮海前線指揮。國民政府在前線指揮的將領是: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另外杜聿明作為前敵總指揮負責了東北國軍的撤退和徐州戰場的現地指揮(劉峙的指揮部撤退到蚌埠)。中共方面的前線指揮系統是: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負責遼沈戰役,東北軍區提供支援;華東野戰軍陳毅、粟裕、譚震林和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負責淮海戰役,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提供支援;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和華北野戰軍聶榮臻負責平津戰役,華北軍區和東北軍區提供支援。各軍區系統主要提供的是軍區地方武裝和後勤支援。

⑺ 解放戰爭,除了三大戰役還有哪些著名的戰役

【戰役】是戰爭的一個局部,直接服務和受制於戰爭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它直接運用戰斗,也為戰斗的成敗所直接影響。
——戰役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大小戰斗的總和。是政治集團運用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或全局性目的,按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在統一指揮下實施的。屬於戰爭與戰斗間的作戰行動。
——解放戰爭中除了三大戰役外,還有以下著名戰役:
——01、上黨戰役1945年9月10日~1945年10月12日
戰役目的:反擊重慶談判期間國民黨閻錫山部對我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進犯,鞏固了我黨的實力基礎。
——02、四平保衛戰1946年4月18日~1945年5月19日
戰役目的: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防禦作戰。
——03、中原突圍1946年6月26日~1945年8月29日
戰役目的:中原軍區部隊為保存有生力量、突破國民黨軍重兵包圍,在湖北、河南、安徽3省邊界地區進行戰略轉移的作戰行動。
——04、蘇中七戰七捷1946年7月13日~1946年8月31日
戰役目的:解放戰爭初期華東野戰軍在江蘇蘇中地區取得的連續7次大勝,粉碎了國民黨政府佔領蘇中解放區的戰略企圖,激勵了解放區軍民的士氣,分化了敵人。
——05、定陶戰役1946年8月22日~1946年9月8日
戰役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對進攻山東省定陶、曹縣等地的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定陶戰役歷時5天,晉冀魯豫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1個整編師師部、4個旅共1.7萬餘人,其中俘1.2萬餘人,繳獲坦克6輛及大批軍用物資。這一勝利,連同中原軍區部隊突圍的勝利和蘇中大捷,對整個解放區的南部戰線起了扭轉局面的重要作用。
——06、萊蕪戰役1947年2月20日~1947年2月23日
戰役目的: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萊蕪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此役,華東野戰軍傷亡8000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靖」區指揮所、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縣城,使渤海、魯中、膠東解放區連成一片,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魯南會戰」計劃,取得了打大規模運動戰的經驗。
——07、陝北三戰三捷1947年3月25日~1947年5月14日
戰役目的:西北人民解放軍於主動撤出延安後的四十多天中,在十倍於己的強敵面前,連續在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地區進行的三次成功的殲滅戰。它沉重地打擊了胡宗南集團,增強了陝甘寧邊區軍民的勝利信心,為徹底粉碎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進攻奠定了基礎。
——08、孟良崮戰役1947年5月13日~1947年5月16日
戰役目的: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省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進攻作戰。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 師,沉重打擊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解放軍的士氣,使我軍由弱轉強,使全國的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奠定了基礎。奠定了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敗局的基礎。
——09、豫東戰役1948年6月至7月
戰役目的:華東、中原野戰軍共同在中原地區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兵團作戰,連續作戰20天,攻克河南省首府開封,殲滅國民黨軍1個兵團部、2個整編師師部、4個正規旅、2個保安旅,連同阻擊戰共殲滅國民黨軍9萬餘人。削弱了中原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動搖了其據守戰略要地和遠程機動增援的信心,同時也鍛煉丁人民解放軍進行城市攻堅戰、運動戰和平原地區阻擊戰的能力,為進一步開展中原、華東戰局創造了有利條件。
——10、遼沈戰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戰役目的: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徹底解放東北。
——11、濟南戰役1948年9月16日~1948年9月24日
戰役目的:華東野戰軍對國民黨軍重兵守備的濟南進行的大規模攻堅戰。攻克濟南表明,人民解放軍山東兵團從膠東保衛戰中掖縣戰役開始的攻堅戰,開始轉向對堅固設防的中心城市進行決戰性攻堅戰,從此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12、太原戰役1948年10月5日~1949年4月24日
戰役目的:華北軍區主力部隊在黨中央指揮下進行的城市攻堅戰。太原戰役,人民解放軍傷亡4.5萬人,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靖」公署、2個兵團部、6個軍部、20個師,共斃傷俘13.5萬餘人。[7] 太原解放後,大同國民黨守軍萬餘人見大勢已去,也於4月29日接受改編,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省解放,結束了閻錫山對山西省人民長達38年的統治。
——13、塔山阻擊戰1948年10月10日 - 1948年10月15日
戰役目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遼沈戰役中,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於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防禦作戰。
——14、黑山狙擊戰1948年10月23日~1948年10月26日
戰役目的:為保證東北野戰軍在攻佔錦州後迅速東進圍殲國軍第9兵團的意圖得以實現,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在黑山、大虎山一線建立防線,阻擊並拖延了國軍第9兵團向營口撤退。為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第二階段遼西之戰中殲滅了國軍第9兵團創造了有利條件。
——15、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戰役目的:戰役中共消滅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及其所指揮的五個兵團部,二十二個軍部,五十六個師、一個綏靖區,正規軍連同其他部隊共555099人。此役消滅了國民黨絕大部分軍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國土,亦為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基礎。
——16、平津戰役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
戰役目的:共計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及3個兵團部、1個警備司令部、13個軍部、51個師(包括戰役中新建和重建的軍、師),連同非正規軍總計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平津戰役的勝利,連同遼沈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關於戰略決戰思想的偉大實踐,使國民黨喪失了3大精銳戰略集團,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發生了根本動搖,為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
——17、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1949年6月2日
戰役目的: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扛防線,並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台圍並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餘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為爾後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18、蘭州攻堅戰1949年8月12日~1949年8月26日
戰役目的:第一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採取鉗胡打馬,先青馬後寧馬的方針,於1949年8月12日分三路由隴東地區向蘭州和西寧地區攻擊前進。20日,一野第2、第19兵團進抵蘭州地區。次日展開進攻,激戰竟日,未能突破國民黨守敵防禦。25日,解放軍再次向蘭州發起猛烈進攻,當晚佔領城外各制高點和要點,殲滅國民黨軍大部。解放軍連夜突入城區,激戰至26日中午,全殲國民黨守敵27,160人,佔領了蘭州全城。
——19、衡寶圍殲戰1949年9月13日~1949年10月16日
戰役目的:此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白崇禧集團47490人,其中俘敵38290人,斃傷7010人,投誠2190人,解放了湘南、湘西大部地區。衡寶戰役,我軍雖一度受白崇禧以進為退的臨時部署所迷惑,延誤了追擊時間,但由於第135師在敵縱深奮勇抗擊,有效地遲滯了敵人的撤退行動,又由於我軍發現敵人撤退時,當機立斷,立即迅猛追擊,因而最後仍然消滅了白崇禧的精銳部隊近4個師,沉重地打擊了白崇禧集團,為爾後進軍廣西全殲桂系主力,以及第二野戰軍經湘西進軍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20、成都殲滅戰1949年12月3日~1949年12月30日
戰役目的:通過成都戰役,解放軍基本殲滅了退往西南地區的國軍主力,國軍在成都戰役後不久最終退出大陸,蔣介石自成都飛往台北後,終生沒有再回到大陸。
——21、海南登陸戰1950年 3月5日~1950年 5月1日
戰役目的:四野第15兵團按照「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方針,於1950年3月組織了兩批4次約1個師的兵力偷渡海南島成功。增強了島上人民解放軍的力量。4月16日人民解放軍主力實施強渡。經徹夜強渡,在島上部隊的接應下,勝利登島,並迅速向縱深發展。
國民黨軍守敵見人民解放軍已大批登島,一無心戀戰,四散逃竄,人民解放軍發起全線追擊,國民黨軍大部乘艦逃往台灣。至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

⑻ 解放戰爭著名戰役

淮海戰役
理由: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殲敵最多、戰況最激烈的一次大決戰。我軍在兵力裝備上都處於劣勢的情形下,以60萬對國民黨軍80萬,以少勝多,殲敵數量超過二戰中蘇聯軍隊進行的莫斯科會戰和庫爾斯特會戰,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 遼沈戰役
理由: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敵我雙方進行的第一次戰略大決戰,也是自1945年8月我軍抽調主力欲控制東北與敵作戰三年以來的一次總決算。是役林彪大軍一舉殲滅了國民黨在關外的全部主力隊伍,解放了東北全境。戰役規模之大,殲敵數量之眾,都可謂前無所有、盛況空前。東北也成為我各大戰區中率先取得全面勝利的戰區。 豫東戰役
理由:豫東戰役是解放戰爭以來,我軍首次在中原地區集中兵力與敵主力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兵團作戰,也是華東野戰軍兩年來作戰中最大的一次殲滅戰。交戰雙方都盡可能多地集中了大量兵力,我軍約20萬人,敵軍約25萬人,可謂規模空前,異常激烈。是役粟裕軍事指揮的特點和能量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駕馭戰局、機斷專行,用兵之奇、之險、之膽大,既讓人目瞪口呆、又令人拍案叫絕。 蘇中戰役
理由:華中野戰軍以3萬多人的兵力對付國民黨軍12萬餘人,七戰七捷,殲敵數量達到我軍參戰兵力總數的1.76倍,首創解放戰爭以來一次戰役殲敵之多的記錄,也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蘇中戰役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被動不利的情況下,具有戰略試探性質,在實踐中形成和確立了我軍內線作戰的戰略方針,並總結出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作戰經驗。 萊蕪戰役
理由:萊蕪戰役是解放戰爭內線防禦作戰時期一次戰役殲敵數量最多的戰例,僅用3天時間,以臨沂一座空城、傷亡8000多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近6萬人的光輝勝利。速度之快、殲敵之多、代價之小,創造了解放戰爭以來我軍作戰的空前記錄。「示形於魯南,決勝於魯中」,舍南取北、避強擊弱,粟裕戰役指揮之巧妙之精準令人稱奇。 晉中戰役
理由:晉中戰役是解放戰爭中一場大規模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的典範之作,徐向前僅用6萬餘人的兵力,在40天的時間里殲滅閻錫山部10萬之眾,戰術運用靈活機動,是我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

濟南戰役
理由:濟南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攻城打援戰例,華東野戰軍從「七月分兵」後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結,參戰兵力達32萬人,超過了敵濟南守軍和可能增援敵之總數(約28萬人),第一次實現了華東戰場我軍兵力較之敵軍占優勢。粟裕以56%的兵力打援,只用44%的兵力攻城的獨特部署也讓援敵望而卻步。
平津戰役
理由: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震撼世界的三大決戰之一,殲敵數量排名第二,我軍傷亡人數卻是最少,並在實踐中創造出「天津」、「北平」、「綏遠」三種解決敵人的範例,改編(起義)的敵人數量之巨甚至超過了殲敵數量,實屬罕見。武力解決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談判的方式也處理得非常圓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意義重大。
魯西南戰役
理由:魯西南戰役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奠基之戰,對手是國民黨主力四個半整編師,雙方兵力相當。此役也是晉冀魯豫我軍自解放戰爭開始以來,在一次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的戰役。戰役結束後迫使國民黨從山東、陝西等地抽調七個整編師向魯西南增援,有力地配合了華東、西北我軍,為躍進大別山創造了有利條件。
宜川戰役
理由:宜川戰役是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經過近一年的艱苦防禦作戰,而轉入外線作戰後的一次「圍城打援」的成功戰例。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打援、而後攻城。殲敵援軍數量遠多於守敵數量,也是彭德懷解放戰爭以來對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並一舉扭轉了西北戰場的局勢。
「十大候補經典戰役」名單:
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繼「三大戰役」之後又一大規模的渡江和攻城作戰。渡江後我軍迅速切斷京滬杭公路,在郎溪、廣德山區一舉圍殲敵主力10萬之眾;上海戰役以吳淞口為攻擊重點,既盡可能多地消滅了敵主力15.5萬餘人,又盡可能少地使上海免受破壞。
太原戰役:第一階段外圍戰斗就殲敵5萬餘人,後為配合平津戰役而緩攻太原、圍城休整。第二階段加入我華北第19、20兵團和四野炮兵部隊,四天即攻克了太原城並全殲守敵12.4萬餘人,結束了閻錫山長達38年的山西統治。
孟良崮戰役:運用「猛虎掏心」戰術,以中央突破對付敵人的中央突破,「於百萬軍中取敵上將首級」,從敵人重兵集團中分割出對我威脅最大、實力最強的王牌軍先鋒,將它全部干凈地殲滅。雖然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堪稱粟裕「用兵無常、出奇制勝」的代表作。
宿北戰役:是山東和華中野戰軍會合後的第一次對敵作戰,創造解放戰爭以來華東我軍一次作戰殲敵一個整編師的記錄。但其中的漣水阻擊戰應該算個敗筆。
魯南戰役:繼宿北大捷後再創一次作戰全殲敵兩個整編師的記錄,實現了我華東戰局的第一個轉折。
上黨戰役:首創解放戰爭我軍與敵正面交手獲得勝利的記錄,有力地配合了國共談判。
衡寶戰役:「戰神」對陣「小諸葛」,但已是「此一時、彼一時」。經歷宜沙、湘贛戰役的尷尬後林彪終於用此戰役挽回了顏面,殲滅了白崇禧桂系主力第7軍。「四野第135師不是當年敵整編第74師」。
定陶戰役:全面內戰爆發以來,繼蘇中大捷之後晉冀魯豫我軍創造的第二個大勝利。
清風店戰役:解放戰爭以來晉察冀我軍打出的難得一見的經典戰役,乘敵空虛、靈活機動地在運動中殲敵,而後又攻克了石家莊,徹底扭轉了華北戰局。
沙土集戰役和新開嶺戰役:這兩個戰役相對於粟裕和林彪分別創造的諸多輝煌戰例來說,似乎並不突出,殲敵數量都是敵一個整編師不足1萬人(都只用了不到3天的時間),但卻被兩人非常看重。沙土集戰役是華野自「七月分兵」以來在被動不利的局面下,歷經南麻、臨胊等消耗戰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實現了我華東戰局的第二個轉折。新開嶺戰役是東北民主聯軍自四平保衛戰失利後暫時停戰四個月來,在南滿與敵進行的第一次較量,首創東北我軍??制南滿的野心。

⑼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有什麼著名戰役和什麼著名將軍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編輯本段]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編輯本段]平津戰役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戰役自1949年4月21日開始,至1949年6月2日結束.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解放戰爭中具有關鍵意義的戰役。
國民黨軍以70萬兵力組織長江防禦,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及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其他戰役,國民黨軍大部主力已被殲滅,人民解放軍已解放東北全境、華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已發展到400萬人,士氣高昂,裝備得到進一步改善,大兵團作戰的經驗更加豐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國范圍內戰勝國民黨軍。

⑽ 解放戰爭時的著名戰役都有哪些

三大戰役除外的話,就剩渡長江戰役、【解放瓊崖(現在的海南)和攻打金門(解放軍9000人全軍覆沒)】(【】里的有點中國諾曼第的味道)這幾個比較大點了。剩下的都是錦上添花的小仗。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