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三賦
A. 俗賦中比較著名的作品都有哪些
俗賦是收集在《敦煌變文體》中不屬於變文的一類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版韓朋賦》、《權晏子賦》、《燕子賦》等。《韓朋賦》寫韓朋夫婦為宋王迫害,終至雙雙殉情,具有較高的思想意義。《韓朋賦》的故事最早見於《搜神記》,全篇文字古樸,又多用古韻,可能是隋唐以前流傳下來的。《晏子賦》寫晏子使梁時,梁王因他短小醜陋,設辭譏笑,反為晏子所諷刺。《燕子賦》寫黃雀強奪燕巢,燕子向鳳凰控訴,被鳳凰判罪。它們是上承魏晉南北朝的雜賦與俳諧文,如偽托宋玉的《諷賦》、曹植的《鷂雀賦》,及見於袁淑《俳諧文》的《雞九錫文》等,下啟後來的《大口賦》、《風魔賦》、《雞鴨論》等通俗詼諧之作的。
B. 古時候,最著名的詩詞歌賦。
晏殊 清平樂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柳永 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摧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佇倚危樓風細細, 望極春愁, 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 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 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綠減, 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 歸思難收。 嘆來年蹤跡,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 誤幾回, 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
C. 漢賦三大家是哪三個
司馬相如,王褒,揚雄。
生平簡介:
1;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27年),字長內卿,漢族,巴郡安漢容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大辭賦家。
2;王褒,字子淵,西漢人,文學家,生卒年不詳。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墨池壩)人。他的生卒年失載,只知他的文學創作活動主要在漢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時期。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辭賦家,寫有《洞簫賦》等賦十六篇,與揚雄並稱「淵雲」。
3;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雲,漢族。西漢官吏、學者。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少好學,為人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即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
祝你學習快樂。
D. 中國古代十大名賦是哪些
1、宋玉的《高唐賦》
《高唐賦》是戰國末期辭賦家宋玉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在序中通過對話寫了楚頃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與神女巫山歡會的故事。
正文分六段,第一段寫雨後新晴而百川匯集時水勢奔騰澎湃之狀;第二段寫山中草木繁茂興旺,風吹枝條發出悲鳴聲宛如音樂,打動了各種人的心弦;第三段寫登山遠望,所見山勢高峻險惡,岩石崎嶇參差,山高穴深,怪石嶙岣,動人心魄。
第四段寫登上高唐觀之側可見迥然不同的景象:芳草叢生,眾鳥和鳴,一些術士仙人正在聚會祈禱;第五段寫楚王奏樂畋獵的盛況;最後一段指出楚王如能進用賢才,就會精神通暢,延年益壽,不必去與神女相會。
全賦辭釆瑰麗,鋪陳排比,刻意形容,句法多變化,行文氣勢貫通,通過誇張描寫給人一種壯美感,讀起來琅琅上口。
2、司馬相如《長門賦》
《長門賦》最早見於南朝梁蕭統編著的《昭明文選》,據其序言,這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受漢武帝失寵皇後陳阿嬌的百金重託而作的一篇騷體賦。
作品以一個受到冷遇的嬪妃口吻寫成:君主許諾朝往而暮來,可是天色將晚,還不見幸臨。她獨自徘徊,對愛的期盼與失落充滿心中。
她登上蘭台遙望其行蹤,唯見浮雲四塞,天日窈冥。雷聲震響,她以為是君主的車輦,卻只見風卷帷幄。此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表現陳皇後被遺棄後苦悶和抑鬱的心情,藝術表現上反復重疊,表達女性感情極其細膩,是一篇優秀的騷體賦。
3、張衡《二京賦》
《二京賦》是東漢辭賦,為張衡的代表作。《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二京賦》由於其結構的嚴謹精密,被多數人認為是漢賦中的精品。
4、曹植《洛神賦》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在恍惚之際看到洛神佇立山崖;第二段寫洛神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作者愛慕洛神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相互贈答,但擔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後將來而未至的情狀和舉動。
第五段寫洛神來臨扈從之多,終以人神道殊,含恨離去;第六段寫洛神去後作者對顧望思慕不忍離去的深情。全賦辭采華美,描寫細膩,想像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託。
5、杜牧《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6、蘇軾《赤壁賦》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
7、袁枚《秋蘭賦》
《秋蘭賦》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篇詠物抒情小賦。文章先寫發現蘭花的經過,然後代蘭花擬言,寫蘭花之情操;接著寫作者移蘭入室、倍加珍愛,襯托蘭花品格的高潔;再接著正面謳歌蘭花的「晚景後凋,含章貞吉」的品質;最後,以四言詩作結,寄寓作者的感慨。
這篇小賦作者通過對蘭花的描寫和歌頌,表達了他不同流俗、清高自持的處世思想。此賦以四六言為主,有駢賦之風,但還是文賦的筆法,靈動流暢。
8、陸機《文賦》
《文賦》是晉代陸機的文藝理論作品。
該賦序言說明創作緣由和意圖,指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困惑,認為對寫作的認識,雖然可以借覽前人的經驗,但主要靠個人在實踐中摸索。「意物文」與「知能」的各自關系,是寫作應處理的兩大難題。
接著敘述創作前的准備以及寫進入寫作過程後,要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排除任何雜擾,全心投入構思,充分運用想像和聯想,而獲得形象准確的語言,極為艱難,要發掘昔日積累,尋求充分表達情志的新穎文辭。
然後論創作立意,並從思想、語辭兩方面,說明寫作的樂趣,又論述文體多樣性的成因,分析十種文種特徵,論作文時注意處理的四個問題,說明創作的艱難,最後論藝術靈感及文章的作用。
9、歐陽修《秋聲賦》
《秋聲賦》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辭賦作品。此賦作於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歐陽修時年五十三歲,雖身居高位,然有感於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艱難,故心情苦悶,乃以「悲秋」為主題,抒發人生的苦悶與感嘆。
全文以「秋聲」為引子,抒發草木被風摧折的悲涼,延及更容易被憂愁困思所侵襲的人,感嘆「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對人生不易的體悟。全文立意新穎,語言清麗,章法多變,熔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為一爐,顯示出文賦自由揮灑的韻致。
10、宋辭《月賦》
《月賦》是南朝宋辭賦家謝庄所寫的一篇文章,它通過假設曹植與王粲月夜吟遊的故事,描寫了月夜清麗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當中的人們的種種情思,在敘事中透出怨遙傷遠之意,從而使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起來。
在寫作上多用側面渲染、烘托的手法,中間又穿插神話、典故以及歷史傳說,更深化了月的歷史背景的文化意義。句式以駢偶為主,又雜以散句,顯得整齊而富有變化。全賦寫月神采飛動,用筆柔和細膩,風格清雅秀美,讀來詩意盎然。
特別是篇末所系兩詩,一詠明月,一詠落月,感嘆歲月流逝,再致怨遙傷遠之意,情思綿邈,韻味悠長,既總結全篇,又與篇首「沉吟齊章,殷勤陳篇」相呼應,反映了此賦結構的精巧完整,並昭示南朝賦在總體上走向詩化的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長門賦
網路-高唐賦
網路-二京賦
E. 歷史上寫賦成就最高的是誰可以排一下名次嗎
中國古代十大名賦
宋玉 高唐賦
司馬相如 長門賦
張衡·二京賦
曹植 洛神賦
陸機·文賦
謝庄 月賦版
杜牧 阿房宮賦
歐陽權修·秋聲賦
蘇軾 前赤壁賦
袁枚 秋蘭賦
這幾篇才是賦的最高成就,而不是誰寫的多就算誰。至於座次,你大致都學過以上的文章,你心中應該有個標尺
F. 古代有什麼著名的詩詞歌賦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題都城南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辛棄疾《青玉案》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翦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朱淑真《生查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元好問《摸魚兒》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秋)《詩經·周南·關雎》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宋)陸游《釵頭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 《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G. 中國古代著名的辭賦有哪些
很多。宋玉《風賦》《九辯》《高唐賦》等,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版《長門賦》等,楊雄《甘泉權賦》等,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曹植《白馬篇》《洛神賦》等,王粲《登樓賦》,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等,江淹《別賦》《恨賦》,杜牧《阿房宮賦》,……
H. 歷史上有名的賦有哪些,給出原文,謝謝。
1、《前赤壁賦》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馮 通:憑)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共適 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話譯文: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餘音在江上回盪,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裡呢?
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2、《阿房宮賦》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 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白話譯文:
六國統治結束,四海合而為一;蜀地的山變得光禿禿了,阿房宮建造出來了。覆蓋三百多里地面,遮天蔽日。沿驪山向北建築再往西轉彎,直到咸陽。渭水、樊川浩浩盪盪,流進了宮牆。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飛檐像鳥嘴般高啄。
各自依著地形,四方向核心輻輳,又互相爭雄斗勢。樓閣盤結交錯,曲折迴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長橋橫卧水波上,天空沒有起雲,何處飛來了蒼龍?復道飛跨天空中,不是雨後剛晴,怎麼出現了彩虹?
房屋高高低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樓台上由於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於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凄冷。一天之中,一宮之內,而氣候不相同。
六國的妃嬪侍妾、王子皇孫,離開自己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早上唱歌,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
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那是宮女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雲朵紛紛擾擾,那是宮女們在梳理晨妝的發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那是宮女們潑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升雲霧橫繞,那是宮女們燃起了椒蘭在熏香;雷霆突然震響,那是皇帝乘坐的宮車駛過;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也不知道要去什麼地方。
她們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久久站立,倚門遠眺,盼望著皇帝來臨。有些人竟這樣等了三十六年,都沒能見到皇帝。燕國趙國收藏的金銀,韓國魏國聚斂的珠玉,齊國楚國挑選的珍寶,是諸侯年深日久,從他們的老百姓那裡掠奪來是,堆積如山。
一旦國破家亡,這些再也不能佔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砂礫,隨便丟棄,遍地都是,秦人看見這些,也並不覺得可惜。唉,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呀。
為什麼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密集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全國的城郭還多;管弦奏出的嘈雜聲音,比集市上的人聲還多。
看著這些天下的人民,口裡不敢說,心裡卻敢憤怒。可是獨夫民賊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橫頑固。結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關被一舉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啊,消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啊,而不是秦國;消滅秦國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嘆呀!要是六國都能愛護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夠抵擋住秦國了。要是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
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後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後人哀悼他們卻不把他們作為鑒戒,只怕又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呢!
(8)最著名的三賦擴展閱讀:
「賦」字用為文體的第一人應推司馬遷。在漢文帝時「詩」已設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稱屈原的作品為詩是極不合適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誦讀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稱也名不正言不順。
於是,司馬遷就選擇「辭」與「賦」這兩個名稱。不過,他還是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這是由於屈原的作品富於文采之故。
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稱為「賦」。真 正把自己作品稱為賦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馬相如。而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們就常以「賦」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賦」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荀況的《賦篇》。最初的詩詞曲都能歌唱,而賦卻不能歌唱,只能朗誦。它外形似散文,內部又有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
賦是介於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於詩體。從漢至唐初這段時期,賦近於詩而遠於文,從主題上看,楚辭體作品主題較為單一,多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體式,像屈原那樣書寫自己的不幸與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鋪張誇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便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就是受楚辭影響極深的原因。騷體賦,多採用楚辭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也常繼用了楚辭的「引類譬喻」 手法。
賦與詩的盤根錯節,互相影響從「賦」字的形成就已開始。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更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詩與賦畢竟是兩種文體,一般來說,詩大多為情而造文,而賦卻常常為文而造情。
詩以抒發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清人劉熙載說:「賦別於詩者,詩辭情少而聲情多,賦聲情少而辭情多。」
I. 有名的賦詞有哪些
(一)《採桑子來 書博山道中自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二)《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三)《清平樂》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四)《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J. 司馬相如最有名的三賦
《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