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知名校友
『壹』 牛津大學一共培養出了多少位國家的多少位總統,多少傑出科學家,多少首相等
牛津大學同樣輝煌,同樣驚人,它除了培養出27位諾貝爾獎得主、90位皇家學會會專員和大約130位英國科學院屬院士外,特別以培養了一大批政治領袖而著稱。在牛津大學的校友中,有5位國王、24位英國首相。僅基督堂學院就培養出13位英國首相和大約27位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據稱,聖約翰學院(St.Johns College)也培養出了12位英國首相和許多其他國家的領袖。美國總統柯林頓和印度首相甘地夫人都以自己是牛津大學的畢業生而感到自豪。
『貳』 牛津大學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社會各界著名人士:從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英裔南非商人塞西爾·羅德斯,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LinkedIn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現任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格列佛游記》作者強納森·史威夫特,唯美主義藝術家奧斯卡·王爾德,著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歌劇魅影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著名男演員休·葛蘭,著名女演員凱特·貝琴薩,原子序數發現者亨利·莫塞萊,英國戰爭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到「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美國《瑞秋·梅道秀》主持人瑞秋·梅道,冒險家的沃爾特·雷利 和澳洲新聞媒體大亨魯珀特·梅鐸。 這些牛津校友獲稱之為「牛津人」(Oxonians)。另外,有65名諾貝爾得獎者現在或曾經於牛津工作或學習。
政界
比爾·柯林頓及納爾遜·曼德拉(前者以羅德學者身份加入牛津,而後者則為牛津榮譽博士生)。
此校培養了26位英國首相,其中幾乎所有二戰後當選的首相均畢業於牛津。[當中包括:威廉·格萊斯頓、赫伯特·阿斯奎斯、克萊門特·艾德禮、哈羅德·麥克米倫、希思、哈羅德·威爾遜、撒切爾夫人、托尼·布萊爾、前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及現任首相特蕾莎·梅。
截至2010年,逾100位牛津人獲選入下議院。當中有最新的反對黨領袖(愛德華·米利班德)及多名影子內閣成員。亦有140名牛津校友獲選入上議院。
牛津同時也是30位他國首領的母校。 著名人士有:挪威國王哈拉德五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四位澳洲總理(約翰·戈頓、馬爾科姆·弗雷澤、鮑勃·霍克和東尼·艾博特)、現任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兩位加拿大總理(萊斯特·皮爾遜和約翰·內皮爾·特納)、兩位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及未取得學位便離開的英迪拉·甘地)、五位巴基斯坦總理、前錫蘭總理所羅門·班達拉納克、牙買加發言人諾曼·曼利、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總理埃里克·威廉姆斯、前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前泰國首相阿披實·威差奇瓦、首位牛津出身的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其同時為羅德學者)、辛巴威共和國副總理兼羅德學者阿瑟·穆坦巴拉、前波札那主席費斯圖斯·莫加埃,及緬甸民主政治家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除此,彭定康、衛奕信、麥理浩、羅富國、郝德傑、金文泰、司徒拔、德輔、寶雲及戴維斯等數名港督均為牛津人。
文學與藝術
奧斯卡·王爾德曾在1874-1878年期間,於牛津大學攻讀古典學。
眾多著名文學家均為牛津出身。當中的作家包括:錢鍾書、楊絳、約翰·福爾斯、蘇斯博士、托馬斯·米德爾頓、塞繆爾·約翰遜、克里斯托弗·希欽斯、羅伯特·格雷夫斯、伊夫林·沃、劉易斯·卡羅爾、赫胥黎、王爾德、C·S·路易斯、J·R·R·托爾金、格雷厄姆·格林、V·S·奈波爾、菲利普·普爾曼、約瑟夫·海勒、維克拉姆·塞斯;詩人有:雪萊、約翰·多恩、A·E·豪斯曼、W·H·奧登、T·S·艾略特和菲利普·拉金;另也有七名桂冠詩人:托馬斯·沃頓、亨利·詹姆斯野良、羅伯特·騷塞、羅伯特·西摩·布里奇斯、塞西爾·戴·劉易斯、約翰‧貝傑曼和安特迅。
作曲家休伯特·帕里、喬治·巴特沃思、約翰·塔弗納、威廉·沃爾頓和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均有與大學聯系。
休·格蘭特、凱特·貝金賽爾、達德利·摩爾、邁克爾·佩林和特里·瓊斯等演員均為牛津本科生,另包括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編劇肯·洛區及李察·寇蒂斯。
數理界
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數學界名人。邁克爾·阿蒂亞、丹尼爾·奎倫和西蒙·唐納森三位牛津數學家曾贏得菲爾茲獎,而成功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亦曾為牛津的學生,他現為牛津皇家學會研究社的教授。馬庫斯·杜·索托伊及羅傑·潘洛斯則為大學數學系的教授。Mathematica及Wolfram Alpha軟體的設計主力史蒂芬·沃爾夫勒姆、萬維網的建立者蒂姆·伯納斯-李、關系型資料庫理論的奠基者埃德加·科德,及對程式設計貢獻良多的東尼·霍爾均曾赴牛津學習。
至於科學界的名人則包括了數名諾貝爾化學、物理學及生理或醫學獎的得主。促進了X射線晶體學發展的桃樂絲·霍奇金,約翰·沃克曾於牛津進行研究,而曾為牛津學生的理查德·道金斯及弗雷德里克·索迪 於畢業後均因研究項目而返回大學工作。羅伯特·虎克、愛德文·哈勃及史蒂芬·霍金都有在牛津學習進修。除此,有「現代化學之父」之稱的羅伯特·波義耳,雖沒有正式在大學念書,但亦有獲得牛津所頒發的榮譽學位。相對論及光子理論的先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曾到訪牛津。
宗教
共有12名聖人及20位坎特伯里大主教(包括最近當選的羅雲·威廉斯)誕生於此校。宗教改革的先驅威克里夫曾為牛津的學者,循道宗的創辦者約翰·衛斯理曾在基督堂學習,並獲選為林肯書院的學者。 其他重要成員還有阿赫邁底亞的米爾扎·艾哈邁德·納西爾、身為巴哈伊信仰專任領袖之一的守基·阿芬第及唯一的巴基斯坦天主教樞機主教約瑟夫·科代羅。
哲學
牛津的哲學傳統始於中世紀。早期的成員包括以羅吉爾·培根、「奧卡姆剃刀論」著名的奧卡姆的威廉及羅伯特·格羅斯泰斯特。湯瑪斯·霍布斯、傑里米·邊沁及約翰·洛克則取得過牛津的學位證明,雖說後者的功績在他離開大學後才獲記載(而這12年在校生活亦對其有很大的影響)。著作《心的概念》的作者吉爾伯特·賴爾將其一生的精力都投放在大學的哲學事業上。其他曾赴牛津學習的著名近代哲學家包括了艾爾弗雷德·朱爾斯·艾耶爾、保羅·格萊斯、以其論文《成為一隻蝙蝠可能是什麼樣子》聞名的湯瑪斯·內格爾、羅伯特·諾齊克及中文房間的提倡者約翰·羅傑斯·希爾勒。
體育界
大約有50餘名的奧林匹克獎牌得主與大學有學術上的聯系。美國籃球運動員比爾·布萊德利、兵工廠足球俱樂部執行長伊萬·加齊迪斯、巴基斯坦板球國家隊隊長伊姆蘭·罕及劃船四金得主馬修·平森特為兩例。
『叄』 牛津大學創始人是誰
牛津大來學創始人是亨利二源世。
牛津大學向來都以高質量的研究和教育聞名於世,是整個歐洲培養出最多獨角獸企業家的高校。對企業家的培養也是牛津大學賽徳商學院的一大優勢,在今年《金融時報》創業教育這一指標的排名中,賽德商學院高居歐洲第一全球第九。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牛津校友從學子成長為舉世矚目的企業家的歷程。
『肆』 牛津大學在哪個國家
牛津大學在英國牛津郡。
牛津大學更多信息:
中文名:牛津大學
外文名:University of Oxford
簡稱:牛津
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上主乃吾光)
創辦時間:建校於1167年
類別:公立綜合研究型大學
知名校友:雪萊,霍金,王爾德,培根,邊沁,柯林頓,凱特·貝金賽爾
所屬地區:英國牛津郡
主要院系:三一學院、基督學院、聖約翰學院等
主要獎項:英語世界第一所大學 ,69位諾貝爾獎,3位菲爾茲獎,6點陣圖靈獎
所屬聯盟:羅素集團、科英布拉集團等
(4)牛津知名校友擴展閱讀:
牛津大學文化傳統:
校訓:
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
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亮光」(The Lord is my light),出自《聖經》中的詩篇第27篇。
「我認為大學精神的核心有兩點,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對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開的辯論」——英國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說,牛津大學所體現出來的大學精神就是,首先對卓越有絕對的追求,無論是在教學還是科研上,都永遠不會安於現狀,持續地追求做得更好。
活動:
牛津大學的學生用他們獨特的方式慶祝期末考試結束——朋友們用泡沫和手噴綵帶「襲擊」手拿香檳准備慶祝的學生。對於牛津大學畢業季的同學來說,走出考場就意味著一年一度學期末狂歡的開始。
在牛津大學,有一個叫做「搞破壞(trashing)」的傳統活動,牛津大學的學生們一走出考試院,在外面等候已久的朋友們,手拿麵粉、手噴綵帶朝他們「攻擊」,攻勢之猛,慶祝的香檳酒也完全沒辦法飲用。
不過牛津大學的學生還有一個傳統,也就是按照規定,在期末考試期間,都要身穿黑色袍子,第一場考試佩戴白色的康乃馨,最後一場考試佩戴紅色康乃馨,而這之間的考試佩戴粉色康乃馨 。
參考資料:網路---牛津大學
『伍』 牛津大學的詳細介紹
★所屬國家:英國
★建校時間:1168年
【簡介】
牛津大學有歷史、有世界聲譽。盡管由於國家和資源的優勢相對衰落,牛津和劍橋高居於世界大學之冠的日子早已不再。但它仍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仍然有著世界性的影響。英國甚至全世界教育界,言必稱牛津;英國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們都以進牛津為理想.
19世紀以前的英國,僅有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而劍橋大學也是13世紀初由牛津的部分師生創辦的。在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物曾就讀於牛津,其中包括:13世紀的著名學者馬傑培根,14世紀曾任貝利奧爾學院院長,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譯本《聖經》的組織者、開英國宗教改革先聲的約翰威克利夫,16世紀的文學家沃爾特雷利和約翰多恩,18世紀發起宗教復興運動,創立衛理公會的約翰韋斯利和查爾斯韋斯利,文學翻譯家塞繆爾約翰遜,19世紀的兒童文學家查爾斯道奇森等。在英國歷史上40個首相中,就有29個是牛津畢業生,包括當代英國最著名的政治家哈馬德-威爾遜、愛德華-希思、瑪格麗特-撒徹爾,還有現在的首相湯尼-布萊爾。牛津大學的畢業生中還有一位歐洲國家的總統、一位挪威國王、5位美國參議員,澳大利亞內閣1/3的成員。現代文學家格林、奧登等人也畢業於牛津。近代科學聞人如寫時間簡史的史蒂芬-霍金和證明費馬大定理的安德魯-懷爾斯就都是在牛津讀學士後在劍橋做博士的。牛津大學畢業生中還有21位獲諾貝爾獎。
目前,牛津共有29個學院,它們和學校的關系就象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那樣採用聯邦制形式。每一所學院都由Head of House和幾個Fellows管理,他們都是各種學術領域的專家,其中大多數在學校都有職位。6個准學院(稱為「永久性私人學堂」-Permanent Private Halls、為各宗教教派所辦),至今還保留著它們的宗教特許狀。此外還有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在35個學院中,眾靈學院目前沒有學生,只有院士(包括訪問院士)。各學院規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學生、教師(院士)來自不同的專業學科。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尤其是後者)主要由學部來組織,學部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牛津現有16個學部:人類學和地理學學部,生物科學學部,臨床醫學學部,英語和文學學部,法學學部,經典、哲學和古代歷史學部,數學學部,中世紀和現代語言學部,現代歷史學部,音樂學部,東方學學部,物理科學學部,生理科學學部,心理學學部,社會學學部,神學學部,文科學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學部下又分成30多個系,有的學部還設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隸屬於上述各學部,而直屬於大學。
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師隊伍中,就有83位皇家學會會員,125位英國科學院院士。在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生物學、醫學等領域,它都名列英國乃至世界前茅。近些年來,牛津不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僅在基礎科學而且在應用科學研究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生物醫學領域,自從弗雷明在倫敦發現青黴素後,本世紀40年代牛津的科學家弗羅里和蔡恩就將它投入臨床應用,結果3人共享諾貝爾獎。今天用得最廣的抗生素1955年為牛津的愛德華·阿布拉罕發現。牛津也致力於將分子生物學應用於臨床,將核磁共振原理應用於醫療診斷,在發現人體的免疫瓜系統和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於臨床問題方面,牛津亦起領導作用。該校在艾滋病毒、移植手術和遺傳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潛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贈予該校葯學系2,000萬英鎊,以支持他們的研究工作。
在環境科學領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氣候變化、遙感、土地利用、野生動物保護、家畜管理、污染、腐蝕、沙漠侵犯等眾多課題。
牛津的固體物理、高磁學、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氣物理學等均在世界上佔領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倫登實驗室在世界核研究領域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基礎研究還導向重要的工業開發,包括建立了如牛津儀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類的企業。
僅在化學系,牛津目前就擁有4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在蛋白質、新型無機材料合成、分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問世,並在化工、醫葯、微電子工業等領域推廣應用。
牛津在地球內部動力學、陸界變形研究、低溫處理和古生物學等領域也很有成就。牛津數學研究所在許多數學分支學科中居於世界前列,計算機科學研究在國內外亦有一定地位。牛津被國際上公認為英國的經濟學中心。不僅金融、管理學科專家、而且法學、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的專家也參加到經濟學研究中來。1987年,進入工商界的牛津畢業生已超過在其他行業就業的人數。
牛津的發展經濟學和國際關系研究亦很活躍進, 還被譽為研究當代中國最活躍的中心之一。
牛津大學有許多傑出的神學家、哲學家、法學家、歷史學家、音樂家、文學家和文藝評論家,它的政治學、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力量都相當強。
牛津的博德利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僅次於大不列顛圖書館),藏書600萬冊。
牛津出版社舉世聞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語詞典》,享譽全球。
對青年學生來說,進牛津讀書,應該說是佼佼者的機會,是既痛苦又誘惑無限的事情,是光榮之路。然而,對英國社會來說,光榮之外另有深意。牛津、劍橋是通向最高權力的重要而又充滿希望的途徑。他們每年為英國培養出一批知識權貴,其中的一些人將登上權力的高峰。隨便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這種誘惑的分量。1979年那一屆議會,339名保守黨議員中,有94名來自牛津、75名來自劍橋。這些校友們又組成俱樂部、校友會,互相提攜,同甘共苦,而且,由父一輩到子一輩,形成一個關系網,試想想,這該是一種什麼局面?
1963年,英國《金融時報》社長、倫敦經濟學院院長羅賓斯提出了《羅賓斯報告》。指責牛津、劍橋的壟斷地位和所帶來的墨守成規、保守難變的嚴重影響。當時的英國政府深以為然,在48小時內就批准了這份報告。政府決定創辦更多的大學以沖淡牛津、劍橋的影響。很快,8所大學就開工了。但是人們驚詫地發現,8所大學幾乎和牛津、劍橋沒有什麼兩樣,校舍的建築風格,校園的氣派和格局,彷彿從牛津、劍橋描過來的,更有意思的是,這8所大學,都分別由一位來自牛津或劍橋的副校長擔任校長。
『陸』 牛津大學5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有哪些人
牛津大學(簡稱Oxon)位於英國牛津市。牛津大學的歷史可大約追溯到十二世紀末,迄今已有9個世紀。9個世紀以來,牛津大學一直是全英國乃至於世界級的頂尖學府。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時常被合稱為「牛劍」,它們兩所是英格蘭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
截止到2012年,如果按畢業生算得話,劍橋61個,牛津25個.如果按所有在學校呆過的人算(包括畢業生,老師,研究員等等),劍橋90個,牛津57個.無論是按什麼算,劍橋拿的諾貝爾獎數量都是世界第一.
英國·牛津大學 57位諾獎得主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建校於1167年,是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位於英格蘭牛津市,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世界聲譽,系全球學府十強之一。
在牛津,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街道就從校園穿過。不僅沒有校門和圍牆,而且連正式招牌也沒有。樓房的尖塔在煙雨蒙蒙中若隱若現,高高的石牆上爬滿老藤,稀疏的綠葉中綻放著紅紅的花朵,小城顯得古樸素雅。建築古色古香,分屬於不同歷史年代的不同建築流派。在牛津街上散步,就像回到了歷史當中。(當然,劍橋的彎彎小河、各式橋梁,亦自有其特色。)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每年在世界各國選取80名最優秀的大四本科生到牛津攻讀碩士或博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曾獲得)。
目前牛津共有39個學院、16個學部、7個永久私人公寓,其主要院系: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生物學、醫學院等。牛津共有104個圖書館,其中博德利圖書館是英國第二大圖書館,藏書600萬冊。牛津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語詞典》享譽全球。
牛津雖然諾獎得主比劍橋少一些,但其培養了12位國王、53位總統和首相,在全世界名校之林中首屈一指、遙遙領先。在生物醫學領域,40年代弗羅里和蔡恩將青黴素投入臨床應用,獲得諾獎。今天用得最廣的抗生素,1955年為愛德華·阿布拉罕發現。化學系在蛋白質、新型無機材料合成、分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問世,目前擁有4位諾獎得主。牛津教學最大特點是「導師制」。
主要校友有:羅伯特·胡克、撒切爾夫人、布萊爾、卡梅隆、柯林頓、英·甘地、弗雷澤、皮爾遜、貝·布托、亞當·斯密、培根、雪萊、格林、羅伯特·玻意耳、哈雷、約翰·洛克、奈保爾、史提芬·霍金、昂山素季、羅溫·阿特金森、理查德·道金斯、阿諾爾德·約瑟、奧斯卡·王爾德、蒂芬·沃爾夫勒姆、托爾金、泰勒、湯因比等。
最「牛」學院制高校
牛津由一個中央學校(包括校和系圖書館,以及科學實驗室),38個學院以及7個永久私人公寓(Permanent Private Halls,PPHs)。這些學院並不只是宿舍,而是實質上負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有些學院只接受研究生,這些通常都是近一個世紀建立的新學院,例如Wolfson College。而有一個學院根本就不招收學生,那就是All Souls College。
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曾說:「如果要定義牛津,學院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 牛津的學院不是按專業分割的,每個學院中都有來自多個不同系的學生,比如學文學和學機械的兩個學生可能是宿舍緊挨的鄰居,這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自然地進行著跨學科的交流。
學院制的另一個好處是更易在小規模社區中形成歸屬感,牛津是擁有2萬多名學生的大學校,而每個學院只有幾百名學生。他們雖然來自不同專業,但總體來看一個學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強調學術,有的重視應用,有的積極活躍,有的安寧靜謐……學生可以選擇一個與自己氣質相契合的學院,也往往更易與學院間建立感情。
有人說,牛津大學是世界上最「牛」的高等學府,然而,它「牛」的莫過於培養出的人才。據英國外交部導游介紹,牛津培養出了至少6個國家的10位國王(其中6位英國國王),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包括25位英國首相(其中13位來自基督教堂學院)、7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
《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學校
牛津的眾多學院各有特色,不少學院前身是修道院,因此參觀學院時,常會覺得好像在參觀歷史建築古跡、名勝。例如ChristChurch學院在13世紀原是修道院,16世紀時英王亨利八世設立現今的學院,並將此處教區的主教堂設於此,成為ChristChurch獨具特色之一,所以學院中的大教堂也是一個重要的景點。
ChristChurch學院之外,歷史年代最悠久的MertonCollege學院、有著都鐸王朝樣式美麗鍾樓的MagdalenCollege學院等,亦是甚具人氣的學院。
學院外,牛津的圖書館、博物館也不少,最知名的就是《哈利·波特》借鏡拍攝的Bodleian圖書館,電影里哈利·波特穿著隱形斗篷進入圖書館找書的場景就在此。進入由主建築、Radcliffe劇院、Clar-endon大樓等多棟建築合並的Bodleian圖書館,只覺自己像是要被書冊淹沒。據悉館內藏書數百萬冊,僅次於大英博物館,要找書可得花點時間。
『柒』 邁阿密大學牛津分校的知名校友
作為一所超過歷經兩百餘年美國名校,該校的畢業生中不乏傑出名人,並且滲透到藝術,新聞,體育,科研等多個層面,是四所」文能誕生美國總統,武能培育超級碗最佳四分衛「的高等學府之一。邁阿密大學MU更有」明星教練搖籃「的美稱,這得益於該校學生在職業運動領域的突出表現。
本傑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 第23任美國總統1852年獲得該校學士學位;
查理斯安德森 Charles Anderson 第27任俄亥俄州州長 1833年獲得該校學士學位;
布蘭德利·阿爾福德 Bradley Alford 時任雀巢美國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
亞當·貝恩 Adam BainTwitter全球營收總裁 Adweek評選2012年傳媒領域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才排名第一;
鄭雲燦韓國前總理1972年獲得該校經濟學碩士學位;
麗塔·德芙 Rita Dove 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桂冠詩人普利策獎(詩歌)獲得者 以拉丁文榮譽學士身份畢業於邁阿密大學MU ;
瑪利亞·康特威爾 Maria Cantwell 美國華盛頓州參議員;
保羅·瑞恩 Paul Ryan 美國眾議院議員;2012年美國副總統候選人;
懷特勞·里德 Whitelaw Reid 美國政治家,外交家,曾任第28任美國駐法大使和第35任美國駐英大使;
約翰·維爾羅格 John Willock Noble 曾任美國司法部部長 第18屆美國內務部長 本科畢業於邁阿密大學MU,並在185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耶魯大學碩士學位;
大衛·斯文 David Swing 19世紀美國著名神學學家,亞伯拉罕·林肯與瑪麗·托德的至交。
約翰·哈伯格 John Harbaugh巴爾的摩烏鴉隊的現任教練;
保羅布朗 Paul Brown(1908-1991)美國橄欖球界傳奇人物,克利夫蘭布朗隊和辛辛那提猛虎隊創始人和首席教練,1930年畢業於邁阿密大學MU
本·羅斯利斯伯格 Ben RoethlisbergerNFL最佳四分衛 聯盟史上最佳戰績球員
林國宇 Timothy Lin 《北美留學生日報》創始人和CEO
『捌』 牛津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牛津產生了至少來自7個國家的11位國王,6位英國國王,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內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包容括25位英國首相(其中13位來自基督堂學院),12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其中在國人中知名度較高的有英國現任首相大衛·卡梅倫,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瑪格利特·撒切爾,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勛爵;物理學家史提芬·霍金,羅伯特胡克;詩人雪萊,托爾金,王爾德,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等。
『玖』 歷代牛津大學教授有哪個
牛津大學培養了不少社會各界著名人士:從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英裔南非商人塞西爾專·羅德斯,屬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LinkedIn創始人里德·霍夫曼,現任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路易斯·卡羅,《格列佛游記》作者強納森·史威夫特,唯美主義藝術家奧斯卡·王爾德,著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歌劇魅影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著名男演員休·葛蘭,著名女演員凱特·貝琴薩,原子序數發現者亨利·莫塞萊,英國戰爭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到「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美國《瑞秋·梅道秀》主持人瑞秋·梅道,冒險家的沃爾特·雷利和澳洲新聞媒體大亨魯珀特·梅鐸。這些牛津校友獲稱之為「牛津人」(Oxonians)。另外,有65名諾貝爾得獎者現在或曾經於牛津工作或學習。政界比爾·柯林頓及納爾遜·曼德拉(前者以羅德學者身份加入牛津,而後者則為牛津榮譽博士生)。
『拾』 牛津大學新學院的著名校友
約翰·復阿斯特(John Astor)
凱特製·貝金賽爾(Kate Beckinsale),女影星
曉.格蘭特(Hugh Grant) , 男影星
托尼·本(Tony Benn),工黨左翼領袖
威廉·瓦哈姆(William Warham),英國聖公會大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