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橋梁學家
Ⅰ 茅以升是我國的著名的橋梁專家還有哪些有名的人物
同濟大學的 范立礎 院士 主要研究橋梁抗震
李國豪(已故) 院士版
向海帆 院士 主要研究橋梁抗風權
林元培 院士 上海市政院
曾慶元 院士 鐵路橋梁
方秦漢 院士 中鐵大橋設計院
陳新 院士 南京長江大橋設計者之一。
Ⅱ 中國著名橋梁及簡介
1、趙州橋
趙州橋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河北民間將趙州橋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華北四寶"。
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2、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建築選用了南京工學院建築系鍾訓正等設計的設計方案,橋的南北各有一對復合式橋頭堡,大橋頭堡一對、小橋頭堡一對。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奠基碑是中國第一座青銅奠基碑,其高100厘米,厚25厘米,重500公斤,由鑄、鍛、刻等多種工藝製作而成,是傳統藝術和現代技術融合的結晶,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創意製作。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一座縱跨中國杭州灣的跨海特大橋。橋梁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市慈溪水路灣,杭州灣跨海大橋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第四長的跨海大橋。
4、北盤江大橋
北盤江大橋是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大橋,大橋東、西兩岸的主橋墩高度分別為269米和247米,720米的主跨,在同類型橋梁主跨的跨徑中排名世界第二。
從橋面到河谷,垂直距離565米。雲、貴兩地的高山峻嶺通過北盤江大橋連接在了一起。2018年9月,北盤江大橋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5、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梁建造的輝煌成就。1961年安平橋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Ⅲ 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橋梁家,中國著名的橋梁有哪些
1、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伊始即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築。
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全長約1670米,上層為公路橋(107國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京廣鐵路),橋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8個橋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中國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漢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橋將被長江分隔的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廣鐵路,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橋北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和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為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新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
下層為雙軌復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干線,是國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凈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凈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3、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Sea Cross Bridge)是一座縱跨中國杭州灣的跨海特大橋。橋梁北起浙江省嘉興市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共36千米。
杭州灣跨海大橋於2003年6月8日奠基開始建設,2007年6月26日,杭州灣跨海大橋全線貫通。杭州灣跨海大橋於2008年5月1日通車運營。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是G15瀋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杭州灣跨海大橋曾保持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紀錄。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繼港珠澳大橋、美國龐恰特雷恩湖橋和中國青島膠州灣大橋之後,世界第四長的跨海大橋。
4、青島膠州灣大橋
青島膠州灣大橋是一座橫跨膠州灣的特大跨海大橋,橋梁東起青島市嶗山區海爾路,途經紅島,西至青島市黃島區。橋梁全長36.48千米,投資近100億元人民幣,於2011年6月正式運營通車。
青島膠州灣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2青蘭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上框架的組成部分,是青島市膠州灣東西兩岸跨海通道中的橋梁。
青島膠州灣大橋於2011年9月被美國《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橋梁」。2013年6月4日,美國匹斯堡第30屆國際橋梁大會(IBC)向青島膠州灣大橋頒發喬治·理查德森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獎項
5、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Jiujiang Yangtze River Bridge),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和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之間的寬闊的長江水面上,由1973年12月由國家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察設計,於1993年1月16日建成通車。
九江長江大橋是中國90年代中期長江上規模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梁,是中國鐵路南北通道京九線、合九線和中國公路南北干線G105國道跨越長江的重要橋梁。
九江長江大橋的建成,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大橋之後,中國建橋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大橋全長7675米。
九江長江大橋是中國在長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橋,在蕪湖長江大橋2000年通車前,九江長江大橋一直是中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九江長江大橋於1993年1月16日建成,是105國道、京九鐵路、合九鐵路的「天塹通途」,為雙層雙線鐵路、公路兩用橋。
九江長江大橋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鋼桁梁大橋,既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又是九江市的最引人注目的著名旅遊景點 。
Ⅳ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橋梁學家
李春
李春是我國隋代抄著名的橋梁工匠襲,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為我國橋梁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於史書缺乏記載,他的生平、籍貫及生卒年月已無法得知。我們僅能根據唐代中書令張嘉貞為趙州橋所寫的「銘文」中有:「趙郡**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我們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這座有名的大石橋。
關於趙州橋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這座大橋建成後,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帶著柴榮,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他們來到橋頭,正巧碰上魯班,於是他們便問道: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魯班心想:這座橋,騾馬大車都能過,兩個人算什麼,於是就請他倆上橋。誰知,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月亮的褡褳,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小車,所以他們上橋後,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進水中,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因為魯班使勁太大,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橋上也因此留下了驢蹄印、車道溝、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當然這只是人們編造的一個神話故事,以紀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Ⅳ 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自古有之( )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具有最特殊的
建築物」
Ⅵ 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
茅以升(1896-1989) 中國橋梁學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唐山交通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會員。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1959年參與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工作。
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作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他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10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9年11月12日病逝。
關於《中國石拱橋》的創作(茅以升)
《中國石拱橋》一文,是1962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散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幾年來,有不少中學教師來信或來訪,向我反映課堂講授中的一些情況。教育家葉蒼岑教授也曾為本課備課的問題和我四次通信征詢意見。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轉載於有關語文教學的刊物中。現行語文課本,採集了各個方面的文章,知識面無比廣闊。從我接觸到的中青年教師中,深深感到他們對講授中的每一篇範文,是那樣字斟句酌地認真研究,一絲不苟。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最近,鄭州《教學通訊》編輯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談中學語文課文》,要我談談創作經過。作家這個稱號,我不敢當,但由於上述情況,藉此機會,回憶一下撰寫此文時的構思活動,如果對廣大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有所幫助,自是有益之舉。
首先,本文寫的是中國的石拱橋。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百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跡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跡。當然,還應歸功於歷代的辛勤修繕,這類修繕活動又往往是出自民間的愛橋護橋,這一社會風尚,在我國橋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傳頌的。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觀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梁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它一經出現,便得到迅猛發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後,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一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台,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嘆,因為經過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所雲:「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一評價,幾乎和20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梁以及任何建築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標,在6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許有一處敗筆。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取的傳統,對於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Ⅶ 隨代的誰是著名的橋梁學家
李春是我國隋代著抄名的橋襲梁工匠,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為我國橋梁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於史書缺乏記載,他的生平、籍貫及生卒年月已無法得知。我們僅能根據唐代中書令張嘉貞為趙州橋所寫的「銘文」中有:「趙郡**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我們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這座有名的大石橋。
Ⅷ 誰是中國最著名的橋梁專家
茅以升,他曾主持錢塘江大橋的建設,錢塘江大橋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參與了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中國第一座橋梁的建設——錢塘江大橋,一座現代化的公路和鐵路橋梁。他採用「噴水法」、「沉箱法」和「浮遠法」解決橋梁施工中的各種技術問題。
(8)著名橋梁學家擴展閱讀;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被任命為武漢長江大橋技術咨詢委員會主席,接受了建設中國第一座跨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於1957年9月25日正式開工竣工,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零三個月。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式通車。武漢長江大橋是一座鐵路、公路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橋寬22.5m,其中行車道18m;下層為鐵路橋,橋寬18m,主橋長1155.5m,橋長1670.4m,兩端有引道。
該橋連接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成為貫穿中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將武漢三鎮融為一體,確保了中國南北鐵路網和路網的一體化。
茅以升一生都在學習、建造和書寫橋梁。他在中外報紙上發表了200多篇文章。主持編寫了《中國古代橋梁技術史》和《中國橋梁古今》(日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五種文本)。
他的作品包括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作品、中國古橋新橋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