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知名典故
A. 國外還有哪些比較有名的神話典故
達摩克利斯之劍 阿拉貢 西西弗斯式悲劇 伊甸園 諾亞方舟 海妖之歌 繆斯 等等
B. 外國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國外現存於世有四大神話體系。
神話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具有集體性、具象性、幻想性等特點。神話的核心是信仰,即相信神話中說的都是真實的。在產生神話的那個時代,神話具有強大的權威性和功能性。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神話既是知識的網路全書,又是現實生活的行為准則。有人說神話是原始社會的《聖經》。
神話,就其外顯形式來說,是原始時代人類最早的綜合性的文化創造;就其內顯形式來說,則是原始人類的意識形態;就其功能來說,是原始人類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和維系人際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人類創造的最早的一個文化綜合體。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神話則是一種象徵(符號)系統,就是說它的外顯形態和它背後的意義是不一致的,它的「意義大於形式」,因此對神話有一個「破譯」的問題,這是神話與歷史的明顯不同。但在神話中又的確有歷史因素,因為神話都是它那個時代的反映。
因為神話是最古老的一種文化創造,所以,各個原始族群都曾創造出屬於自己族群的神話。概括起來說,神話從出現到成熟,一般都經過這樣三個階段。即從物活論神話到精靈神話,再到高度人格化的英雄神話。當然,不同國家和民族由於生存條件不同,歷史發展的差異,這三個階段表現的具體形式是有差異的,但大的框架則大致相同。有些後進的民族,如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他們的神話仍處於第一個階段,為我們提供了活化石樣本。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很多原始族群消亡了,他們創造的神話也隨之消失了,現存於世並且具有完整體系的神話,一般認為,有五大體系:
一、古印度神話
印度神話的形成與其本身的歷史關系密切。大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遷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經過無數次戰爭後,他們的勢力從印度河流域進入恆河流域,並大肆奴役當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壞以及改變。古印度神話 主要保存在《吠陀經》、《梵天往世書》、《毗濕奴往世書》、《濕婆往世書》、《大鵬往世書》、《羅摩衍那》、《摩呵婆羅多》等書籍里。
我國神話雖有自己的特點,如過早的歷史化和道德化,但總的走勢還是相同的。《山海經》中的神話可以代表第一個階段。而到了黃帝一代,如果剔除它的歷史化和道德化成分,應當屬於英雄神話。黃帝是一位集最高神、雷電之神、英雄祖先、文化英雄於一身的綜合體。在這一綜合體中包含了從父系公社出現,經過部落之間斗爭,到華夏民族逐步形成的漫長過程,在黃帝身上凝聚了人民的創造和人民的信仰。
C. 求一些西方或外國的 著名神話故事 或 傳說 中的 典故 !!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塵世女子。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後,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個年輕美貌、虛偽狡詐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並給了她一個禮盒,然後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為「後知」)。埃庇米修斯不顧禁忌地接過禮盒,潘多拉趁機打開它,於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裡面飛出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就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
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以隱謎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怪獸就是他。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個孩子,用兩條腿和兩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變成壯年,只用兩條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體衰,必須藉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稱為三隻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謎」常被用來比喻復雜、神秘、難以理解的問題。
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他憎恨女性,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女像,並愛上了她。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後來被用在教育心理學上,也稱「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比喻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對他們施加的方法不同,學生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猶大的親吻
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諾亞方舟
出自《聖經》。上帝對人類所犯下的罪孽非常憂傷,決定用洪水消滅人類。諾亞是個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災。經過40個晝夜的洪水,除諾亞一家和部分動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沒。後被用來比喻災難中的避難所或救星。
伊甸園
出自《聖經》。上帝在東方的一片富饒的平原上開辟了
一個園子,裡面有果樹和各種飛禽走獸。上帝讓亞當看守園子。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從亞當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來陪伴他。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人們用伊甸園比喻人間的樂園。
禁果
出自《聖經》。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上帝允許他們食用園中的果實,唯獨「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從此他們懂得了善惡,辨別出真假,而且產生了羞恥之心。上帝因此將他們逐出伊甸園。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東西。
D. 國外神話故事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諾亞方舟的故事諾亞方舟中的諾亞是一個人名。在諾亞方舟這個故事之中,上帝感覺人類犯下的罪孽太過深重,決定用一場大洪水來毀滅人類。而上帝認為諾亞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於是他告訴諾亞趕快造一艘船來躲避大洪水吧。
而在諾亞的船造好之後,持續40個晝夜的大風水及襲警而來,除了諾亞一家和他們帶上船的一些生物之外,地球上所有的動物都被毀滅了。
其實這則故事對於人類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不管其中的上帝存在不存在,但是如果說人類對於自然肆意破壞的話,那麼自然的生態系統崩潰肯定會產生一些惡劣的影響,比如說洪水也可能是地震。
E. 外國名人的勵志故事
1、英國化學家戴維,是一位木器雕刻匠的兒子。雖然他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但他卻貧窮不改凌雲志,堅持刻苦學習,二十歲時就發現了一種能使人發笑不已的氣體--笑廣七(一氧化二氮),從此聞名於世。在進行這次實驗時,他差點因吸進過多的笑氣而喪命。二十九歲時,他又用電解法製得了金屬仰和鈉,翌年製得金屬鎂、鈣、鍶、鋇,於是聲名顯赫。
當戴維發表演講時,由於他口若懸河,廣征博引,許多文學家、科學家、時髦女士、達官闊佬都恭維他,有的送他禮物,有的以認識他為榮幸。然而,戴維卻依舊埋頭於科學實驗,甚至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劇毒和爆炸性實驗。有人勸他道,如今功業成就,該安富尊榮,坐享清福了。戴維卻說: "我以科學為職業,以造福人類為本分。
一息尚存,就兢兢業業去做。人當有榮耀之實,不當有榮耀之名。有貢獻而沒有榮譽,比有榮譽而沒有貢獻好些!"
2、貝多芬在維也納居住時,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夫婦多方照顧,貝多芬從內心十分感謝。可是過了不多久,貝多芬發現他並不把自己當作真正的朋友,而是作為一件家寶看待,覺得人格上遭受了莫大污辱。
一次,公爵庄園里來了客人,客人是當時佔領維也納的拿破崙軍隊的軍官。公爵想在客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家寶",便叫人去請貝多芬來為他們演奏,被貝多芬拒絕了。公爵覺得下不了台,便親自來請,並說了很多話,表白自己往日對貝多芬的恩典。貝多芬聽了,一句話也不說,就冒著大雨走了。一回到家,他把公爵送給他的胸像摔得稀爛,並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公爵,你之為你,是由於偶然的出身,我之為我,是靠自己。公爵現在有,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 個。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過: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的確,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並為之奮斗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要經過艱苦奮斗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說吧,他差不多花了兩年時間,每天工作二十小時,有時甚至連續二十六小時地工作,累了便在實驗室里略躺一會兒。製造電燈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適合的材料,愛迪生先後試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最後才選定用竹子燒成的炭絲作燈絲。
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他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的義務是為人類造福,可謂真正履行到家了。
3、英國人辛柏孫(1811-1870)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葯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4、諾貝爾,一次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葯,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里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5、世界著名大音樂家、波蘭人費列德利克'肖邦,由於受到波蘭反動政府的殘酷迫害,先後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時間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他的許多貴重東西都散失了,唯獨將出國時帶出來的一個裝滿家鄉泥土的銀杯,朝夕不離一直帶在身邊。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盡頭了。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視的妹妹說: "波蘭反動政府是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銀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遺願解剖了屍體,把肖邦的心臟帶回了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顆永遠向著祖國的心,是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在這顆心臟里,蘊含著對祖國深情的眷戀,回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旋律。
6、著名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是把行星運動詳情記錄下來的第一位天文學家。他發現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1571-1630)是個人才,便約他共同觀測、研究。學生學得了老師的一身真本領,對天文研究有很高的造詣。後來有人挑撥他和老師的關系,開普勒相信讒言,憤而出走了。
7、布拉赫心中十分難過,但他並沒有遷怒於學生,而是胸懷坦盪,不記舊怨。當他快要辭世時,將開普勒喚至床前,把珍藏多年的觀測研究的大量稀世資料,悉數交給了開普勒,囑開普勒完成其未竟之業。開普勒為老師的高尚品德所感動,在視力極差的艱難條件下,在布拉赫大量觀測所得數據的基礎上,經長期觀測,計算,歸納,證明,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被譽為"天空立法者"。
8、普希金雖然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他的數學學得不好,當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時,他發現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四則運算的例題時,最終的結果總是零。
所以,從那以後,無論他解答哪一道數學試題,他甚至連試題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號後面寫上「0」。他的數學老師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孩子沒有絲毫的辦法。
「去寫你的詩吧,」老師對小普希金說,「對你來說,數學就只意味著是個零。」當普希金成名以後,一次他坐著四輪馬車去奎夫城。在路上四輪馬車翻了。
普希金跳出來走進了路旁的一家小旅店。當旅店的老闆知道了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本人時,興奮異常,便趕忙跑到地窖里,取了一瓶最好的酒,跑回來款待這位受人尊敬的客人。老闆娘取出了一本很大的旅客登記簿,要求普希金在上面簽名。
當普希金在登記薄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後,看到老闆的小兒子正尊敬地用雙手棒著一本練習本站在他的面前,這名小男孩也希望詩人給他簽名。但是因為在練習本的那頁上有一道四則運算試題,普希金以為小男孩是要求自己給他解答這道題目。
於是,他像過去一樣,用筆在算式的等號後面寫上了「0」。並對小男孩說:「小傢伙,試試你的運氣如何?」
第二天,這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答案上被打了一個鮮紅的「×」。小男孩簡直不能相信他的老師。「它怎麼會錯呢?」他眼中噙著淚說:「它是由普希金本人做出來的!」
這件事被名譽校長謝連科夫將軍——一位又老又瞎的貴族知道了。「好啦,」這位老人說,「我根本就不懂教育,但被邀請做你們的榮譽校長。普希金也不懂數學,所以就讓這個零作為這道題的榮譽答案吧。」
就像崇拜導致模仿,崇拜也會導致盲從,在我們對一件事做出判斷時,最好想想,我們的判斷是否被某些人所左右,這種左右是否會干擾我們判斷的准確性。
F. 30個最經典的外國文學典故有哪些
海妖之歌:出自希臘神話。傳說在一個島上住著一些以美妙歌聲迷人害人的海妖,內名叫塞王。後奧德賽路經該島,容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蠟封住同伴們的耳朵,又把自己綁在桅桿上,同伴們奮力劃槳,終於戰勝了迷人的歌聲。比喻那種騙人的甜言蜜語。
G. 我想知道更多國外的典故!!!!!!!!!!!
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以隱謎害人的怪物,埃及胡夫金字塔前回的獅身人面怪獸就是他答。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出是人。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謎」常被用來比喻復雜、神秘、難於理解的問題。
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他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女像,並愛上了她。他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後來被用在教育心理學上,也稱「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比喻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對他們施加的方法不同,學生受到的影響也不同。
諾亞方舟 出自《聖經》。上帝對人類所犯下的罪孽非常憂傷,決定用洪水消滅人類。諾亞是個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災。經過40個晝夜的洪水,除諾亞一家和部分動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沒。諾亞方舟後被用來比喻災難中的避難所或救星。
H. 求幾個外國神話歷史方面的典故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神話在開始時只是以故事的形式在人民口頭上流傳,經過相當長的時期,其中一部分才被用文字記錄、保存下來。因此,歸納起來說,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們口頭創作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形態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每個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神話,影響力比較大的有希伯來、印度、巴比倫、古希臘羅馬等古文明比較發達地域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一般可以分為開辟神話、自然神話和英雄神話三種類型。《希臘神話》.希臘文化源於古老的愛琴文明,他們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時代,他們對自然現象,對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難解,於是他們不斷地幻想、不斷地沉思。在他們想像中,宇宙萬物都擁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亞人入侵愛琴文明後,因為所生活的希臘半島人口過剩,他們不得不向外尋拓生活空間。這時候他們崇拜英雄豪傑,因而產生了許多人神交織的民族英雄故事。這些眾人所創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淬鏈,就被史家統稱為「希臘神話」,西元前十一二世紀到七、八世紀間則被稱為「神話時代」。神話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傳,直至西元前七世紀才由大詩人荷馬統整記錄於「史詩」中。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眾神之主,赫拉——天後,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阿波羅——射術、藝術即光明神,阿爾忒彌斯——助產、狩獵與月亮女神,阿佛洛狄忒——美與愛女神,阿瑞斯——戰神,赫菲斯托斯——火與工匠之神,赫爾墨斯——諸神的傳令官,德墨忒爾——農事和豐產女神,狄俄尼索斯——酒神(經爐灶女神赫斯提讓位)。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體系。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自然界斗爭的一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志,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慾,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慾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因此,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文學的土壤,而且對後來的歐洲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