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鍛刀
① 能否介紹一下日本古代著名的刀比如菊一什麼的
1.名物大典太光世:刃長66.1CM,刀的彎度大,外形很有氣魄。平安後期築後國刀匠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
刀銘:三池光世
2.數珠丸恆次:找遍所有相關資料都是一句話「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從刀的名字上分析,「數珠丸」表示和尚用的刀就像平常掛在脖子上的念珠一樣,類似中國的戒刀。至於「恆次」就不好分析了,日本刀的名字很亂套,有正式名稱,有別號,刀工的名字,執刀者的名字,甚至不少名刀都是因為被殺者而知名。日蓮上人是日本鐮倉幕府時代最後一位宗教改革家,而且也是一位最富於戰斗精神的宗教實踐者,創有日蓮宗。
3.童子切安綱:太刀,刀身長80厘米,形狀似古刀,直刃,刀幅、刀鍔2.9厘米,刀尖1.9厘米。由伯耆國的刀匠安綱打造。源賴光用此刀斬殺大江山中名叫酒吞童子的鬼神之後,由此而得此名。這柄刀在室町的將軍家流傳,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家忠相繼使用過,現在也作為國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4.三日月宗近:相傳是山城國刀工三條宗近所作的刀。沿刀紋排列有半月形模樣花紋,因此而得此名。關於此刀的其它事跡也如「數珠丸恆次」一般,相關資料皆語焉不詳。
5.鬼丸國綱:鍛冶匠國綱齋戒三年打造的名刀。相傳鐮倉幕府的第一個將軍北條時政在夢中以此刀砍下鬼首而得名「鬼丸」,成了北條家的傳家寶。北條家滅亡後,被新田義貞和足利將軍家、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當時的當權者所擁有,且被他們視為天下的名刀,明治時代被天皇收藏,流傳至今。
◆ 傳說中的靈劍
1.天業雲劍:此劍就是超級聞名的草剃劍。劍身通體白色,長二尺七、八寸,劍刃的樣子象菖蒲葉,和中國劍的類型相似,劍身很厚,劍柄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此劍和八尺瓊曲玉、八尺鏡並為日本三寶。傳說為須佐之男殺死八岐大蛇時,從大蛇尾巴內發現的神劍,就連日本諸神使用的十握劍都有所不如。因為八岐大蛇的頭上經常有雲覆蓋,所以這柄劍被稱做業雲劍(天是尊稱),又因為這柄劍能自己出鞘砍草,所以得到「草雉劍」的別名。據說天業雲劍有實物,但在源平合戰時,安德天皇溺水身亡,天從雲劍隨之沉入海底。
2.十握劍:相傳是日本創世神依邪那崎的配劍,據說得名的原因是劍身有十拳長。須佐之男用來斬斷八岐大蛇的就是這柄十握劍,因此十握劍又被叫做天羽羽斬。天是尊稱,羽羽是大蛇的意思,也就是說天羽羽斬就是斬斷大蛇的聖劍的意思。在《日本書記》中還有另一個稱呼是天蠅斫斬,起因是蒼蠅飛到劍刃會被劍氣所傷的傳言。這柄劍在砍碎八岐大蛇時與天從雲劍相擊而損毀。
3.布都御魂:是建御雷神的配劍,在《古事記》中是被叫做布都御魂,或者佐土布都神,在《日本書記》中叫做師魂,《源平盛衰記》中叫做布流劍。明治時代的大宮司菅政友挖掘禁地石上神宮,確認了這把傳說靈劍的存在,此劍現在還在石上神宮作為主祭品供奉著。但是,據說在鹿島神宮還供奉著另外一柄布都御魂,是一柄很長的單刃直刀,刃的長度達到七尺四寸(224厘米,含劍柄達到270厘米)。具有區別於普通長劍的威嚴感覺,而且劍身比較細長,劍鍔也只有4.2厘米寬,劍刃前端2.8厘米。這柄劍現在被定為國寶,公開讓人們參觀。
4.鬼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原名髭切,與另一把名刀膝切配為一對。據說手持兩刀攻擊的時候一刀攻擊面門,一刀攻擊膝蓋,因而得名。後來兩把刀傳到源賴光手裡,他將其中的髭切交給渡邊綱。傳說渡邊綱用髭切在五條渡口切下鬼神茨木童子的手腕,因此髭切有了「鬼切」的稱呼,後來木曾義仲又用鬼切在戶隱山殺鬼。再後來此刀又傳到源賴朝手中,成為日本當權者才能使用的寶刀
5.蜘蛛切:原名膝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以後,得了瘧疾而躺在病床上,用膝切斬殺了趁他得病而化身為妖僧法師,前來暗害他的蜘蛛精。於是斬殺蜘蛛精的膝切就又有了「蜘蛛切」這一別稱。
6.七支刀: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刀身的兩邊分別有三個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刀身長65.5厘米,插入鞘中的長度是74.9厘米,刃身稍薄。作為武器來說,基本沒有實戰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發揮劍的劈砍作用,不僅如此,在劍柄上也沒有裝固定用的釘子,所以如果用這樣的劍去戰場的話,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劍身飛出去。此刀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也不是因為它作為刀劍的價值,而是在考古學上的價值。
7.村雨丸:又是一件游戲玩家皆知的武器,此刀拔出殺人的時候,帶著殺氣的刀鋒會有露水。斬殺人以後,從刀鋒會有水流出清洗血跡。這種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葉子一樣,因此被稱做村雨丸。
◆村正妖刀與正宗
1.村正:也是在游戲玩家中超級聞名的刀。「村正」並不是某一個刀工的名字,是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居住在伊勢(今愛知縣)桑名的一群著名鍛刀工匠。前後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有3、4人同時使用村正為刀銘。以初代村正最為有名,初代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煉鍛造工匠的後人弟子在民間的流傳分支,他的繼承者也是非常優秀的鍛造匠。他們的作品上都有華麗的花紋裝飾,而且都鋒利無比。村正屬於美濃伝。這一派的顯著特點是鑄成的刀刃中夾雜著尖刃紋。
村正作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場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戶時期才有了「邪劍」、「妖刀」的稱號。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是由於德川家康禁刀所致。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與織田家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劈了——從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腸流,死狀極慘
(爽!!)。接著,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斬傷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後來,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織田信長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殺,用的又是村正!再後來,關原合戰中輪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槍斬傷了手指。所以,家康對村正極其痛恨,斥之為「不吉」的象徵,下令廢止村正,不許使用,持刀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被處極刑。
德川家康禁刀後,妖刀的說法就泛化了,幾乎所有村正都稱為妖刀。但是當時有不少武士感嘆於村正的鋒利,不忍心將自己的愛刀損毀,就將勢州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或者正宏,也或將村正的名字消去,繼續佩帶使用。這也是現在經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帶有村正特徵的原因。幕府對村正的反應也使妖刀在民眾中有了廣泛而且離奇的傳言,與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的村正怪談也越來越多,以村正為惡源的事件在江戶時代有很多的書籍記錄。德川幕府末期,「妖刀村正」在倒幕派人士中人氣極高,不少長州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銘,以示堅決倒幕,也有取個吉利之意,希望自己親手斬了幕府將軍。
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最為有名。此刀在刀身上刻有龍,插入鞘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蓮華經」文字,由此可以推斷村正和日蓮宗有著很深的淵源。這是在永正十年(1513)鍛造的刀,應該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勢州村正:打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匠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
刀銘:村正
2.正宗:正宗屬於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點更加突出,主要是燒刃的亂刃(非直線條的刃文)中可見細小粒子。「正宗」銘文者也有好幾位,但最為有名氣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勢州村正一樣,即岡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謂「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歷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的「嘉歷」,鐮倉末期。其人製做之刀在銘者少而稀,有銘文者多為二字銘;刃文為互之目亂又小亂,地肌錵崩又湯走金線,與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創正宗門,其後弟子人才輩出,以至有後來的所謂「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傳世不多,其中以「皆燒」刃文者更為稀少,刀刃地基紋屬於「米糠肌」,即由灰白色相間的小點構成。正宗地基紋形式至今無人能仿,這也是正宗技絕於世的地方。而且德川家康禁刀後,不少武士又將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所以現在傳世的正宗有一些實際上是村正。這兩派的名刀傳至現代都屬於****國寶級的東東,極其稀有,正品幾乎不傳於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偽作,更是不好鑒別。
觀世正宗:打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匠五郎入道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後來三成將之贈送給結城秀康,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
刀銘:(無銘)
◆浸滿了鮮血的砍人刀
1.菊一文字則宗:太刀,刃長78.48CM,鋒刃極長,刀身細且薄,刀柄上刻有16瓣菊花。16瓣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匠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號稱一文字派的第一名刀,因為刀柄上的菊花,被命名為「菊一文字」。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
刀銘:菊一文字則宗
2.長曾彌虎徹: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匠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所有,明治政府處斬近藤勇時用的也是此刀
刀銘:長曾袮虎徹入道興里
3.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匠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刀銘:和泉守藤原兼定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闘者皆陣烈在前。這句話被稱為密宗九字印,每一個字都代表一個手印,形狀奇特。原出《抱朴子》的話,原文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鼓舞士氣的作用。
刀銘:和泉守兼定
4.堀川國廣:刀,刃長70.6CM。著名刀匠九州日向住國廣所作,傳說是國廣作品裡的第一傑作。後為新撰組土方歲三所有。
刀銘:堀川國廣
5.葵紋越前康繼:脅差,刃長35.3CM。江戶時代著名刀匠越前康繼所作,作為御神刀供奉在尾張熱田神宮(御神刀:放在神宮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於戰斗)。刀的兩側分別鑄有梅紋和竹紋。而之所以名為葵紋越前康繼,據說是由於是受家康賜予德川家葵紋之名,因而改銘。成刀於慶長十一年左右。
刀銘:葵紋越前康繼
6.肥前國忠吉:刀,刃長67.3CM。江戶刀匠肥前忠吉所作,後來為岡田以藏所有。
刀銘:肥前國忠吉
7.長船:太刀,刃長73.63CM。又稱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匠備前長船長光的作品。長船派視光忠為鼻祖,在長船一帶很興盛,南北朝、室町時代最為繁榮。此刀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
刀銘:長船
8.備前長船長光:野太刀,又稱物干焯,刃長三尺二寸(約98.45CM),刀柄奇長,名刀匠備前長船長光鍛造,為劍豪佐佐木小次郎所有。因刀整體太長(三尺九寸),所以無法挎在腰間,所以只好背負在肩上。此刀作為一對一戰斗的劍客使用來說,則是十分少見的特例。
刀銘:備前長光
9.備前長船兼光:太刀,其長度超過三尺,豪華壯麗。是由備前長船派的刀匠兼光打造的。
刀銘:備前兼光
10.長船小太刀:小太刀,是備前長船派打造出的短刀。
刀銘:長船
11.影秀:太刀,是伊達政宗所喜歡用的刀。在朝鮮壬辰戰爭中將對方武將甚至連馬鞍子都被其以此刀砍下,因此也稱其『斬鞍』。此刀與我天朝有深仇大恨!
刀銘:影秀
12.雷切:刀,名將立花道雪的配刀。道雪被稱為雷的化身,因此他愛用的寶刀也被稱為雷切。傳說道立花雪曾用其斬殺雷神。
刀銘:雷切
13.國光:短刀,刀身筆直而沒有彎度,是由刀匠新藤五國光打造的,國光是做短刀的高手。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蒲生氏鄉蒲生氏鄉喜用此刀。
刀銘:國光
14.紅雪左文字:短刀,相模國刀匠左文字所作,僅有一點彎度,裝飾華麗。是猴關白豐臣秀吉的愛刀。
刀銘:紅雪左文字
15.小龍景光:太刀,備前刀工景光所作。南北朝時期武將楠正茂的佩刀,因為劍身上有細小的龍形浮雕,因此得名。
刀銘:小龍景光
16.天國:太刀,平安時代起就流傳於世的名劍,平氏討伐藤原純友立功後從朝廷處拜領,是平氏家傳寶刀,以的雙刃形狀聞名,刀的彎度大,雙刃占刀的大半部分,其形狀怪異。
刀銘:天國
17.戒杖刀:野太刀,刀身筆直,備前刀匠國宗所作。上杉謙信喜用的刀,刀柄、刀鞘是以5尺長的自然原木製成,因此得名,後來成為了上杉家代代相傳的佩刀。
刀銘:(無銘)
18.貞宗:刀,是由相模國的刀匠貞宗打造的。貞宗是初代相州「正宗」岡崎五郎正宗的義子,且完全繼承了其製造風格。
刀銘:(無銘)
19.吉光骨食:太刀,由京都名刀匠栗田口吉光打造。由大友家獻至足利將軍,後來又經由松永久秀重回到大友家,但九州征伐後又被獻給豐臣秀吉。
刀銘:吉光骨食
20.壓切:刀,是織田信長所喜歡用的刀。逃到架子下的服仕茶室的小和尚,連同架子一起被織田信長用此刀給砍了,由此而得其名。
刀銘:壓切
21.真恆:太刀,由備前國的刀匠真恆打造。後來,此刀被將軍德川秀忠供奉於久能山東照宮。
刀銘:真恆
22.定利:太刀,是由山城國刀匠定利打造的,外形典雅,十分優美。
刀銘:定利
23.福岡一文字:太刀,此刀鋒刃由寬漸狹,上有波紋,略帶彎弧,由一文字派的名刀匠鐮倉一文字助真打造。以前以菊一文字聞名的有則宗。
刀銘:福岡一文字助真
24.吉岡一文字:太刀,由備前國的一文字派中的吉岡一文字派的刀匠吉房打造。
刀銘:吉岡一文字吉房
25.半太刀古脅差:總長66公分,刃長44公分,板目肌理鍛紋,互之目刃紋,外裝典雅華麗,刀姿彎弧較大,刀鞘附有魚子地鎦金花卉小柄。
刀銘:國友
日本刀的發展從年代來看,可分5代:
1. 上古刀,經過中國唐朝學到高超的鍛打技術,從公元238年~707年,這個時期的刀都是直的。現在日本奈良市某座古寺里仍然供奉著一把那個時代的名刃,從內到外與唐大刀無異。
2.古刀期,是從平安時代歷經鐮倉、南北朝到室町時代所造的刀,大約公元806年~1595年。這時候的日本刀在工藝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刀開始彎了,跟我們現在所見的日本刀已沒兩樣了。村正和正宗都是那時候的作品,因此算作古刀。
3.新刀期,1596年~1803年即慶長元年至享和三年,中間經歷日本歷史上最多傳說的戰國時期,是一個名刀倍出的年代。 著名的近藤勇(新撰組組長)所佩愛刀「虎徹」的作者正是新刀第一名家:長曾彌虎徹。
4.新新刀,江戶、幕末時期,1803~1876年,正好結束於明治9年的禁刀令。這一時期正是電影里武士、浪人別著刀子到處溜達,動輒拔刀就砍的年代,沒有戰爭亂世,刀劍追求像古刀的實用風格,最有名的刀往往都是飲滿鮮血,甚至是自己主人的血,剖腹的人極多... (也便宜了介錯的人:平白又多斬一個~ )
5.從明治9年到今天所鍛造的刀劍均稱為現代刀,包括抗戰時期罪行累累的軍刀... 至日本戰敗,盟軍大規模收繳日全國刀劍,以期徹底瓦解武士道精神,許多歷代名刀因而流入歐美。1948年由民間發起日本刀保護運動,重揚傳統鍛造工藝,也奠定了現代將日本刀列入美術刀劍的做法。於1953年制訂做刀許可制度,日本刀作為世界三大名刃之一,終於度過磨難再度得到發展。
再從外形和功能來看,日本刀可分為:
1.太刀,具有較大彎曲度,刀身長2尺(66cm)以上、3尺(約1m)以下。除了較長和彎之外,另兩個重要特徵就是,太刀刀裝非常華麗,攜帶時是刀刃方向朝下懸掛於腰上,而不是像打刀那樣刀刃朝上插在腰間。太刀的刀柄和刀身都比較長,利於發揮砍劈的威力,是由於戰爭的需要。在和平時期則在重要場合由大名或功勛武將佩戴,所以刀裝相當華貴。而普通武士是不夠身份擁有太刀的。在古刀期由於戰亂頻繁,因此造刀大多數都是太刀。
下面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天下五劍之一「鬼丸國綱」,鐮倉幕府掌權將軍北條家歷代傳刀,又被後來的各任當權者佔有,從明治時代開始被天皇家收藏。
2.打刀,日本直稱「刀」,大家心目中的日本刀形象大部分是來源於打刀。主要為武士日常佩帶使用(浪人也是失去主子的武士),刀身長也在2尺到3尺之間,大部分在2尺5寸以下。外形與太刀相差不大,刀型彎曲度沒那麼大,且刀裝不追求華麗。打刀比太刀多出兩樣東西插在刀鞘口兩側:「小柄」與「笄」。小柄就是一把裝在6寸長刀鞘里的小刀,平時用來削削水果啦割個線頭啥的...
至於「笄」,就有點BT了。先上張照片大家猜猜它是幹嘛的~~ (這張照片找的我快吐血... )
日本古代官府曾經多次發布命令,對攜帶刀劍的長度做出限制,於是有很多太刀被改短,換上打刀裝而變成打刀,這也是很多打刀具有太刀特徵的原因。單就分類而言,從太刀與打刀的放置、攜帶上就可以輕易區分出來。打刀必須刃朝上橫置於架子,攜帶則也是刃朝上。這個並非死拘泥於形式,而是有實戰講究的,因為這樣最容易拔出刀進行斬擊,從開始拔刀到斬出都是在加速中,更利於達成最佳的斬擊效果。日本也因此產生了將拔刀與攻擊一體化的拔刀術,後來更在此之上發展出居合術,一對一突然動手時有驚人的攻擊效果。
除了太刀和打刀之外,日本刀還有另一種非常重要的刀型:
3.協差,也叫「脇指」。外形長的跟打刀差不多,刀長在1-2尺間。電影里武士們腰間都是插兩把刀的,其中一把就是脇指。這個東西偶爾會用於近身自衛,但它最主要的用途是: 剖腹。
呵呵,日本人會專門帶把刀用來自殺,皆因剖腹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環節,簡而言之:賴活不如好死~~
類似於將太刀改為打刀,很多協差也是由長刀改成。德川幕府中後期那麼多剖腹的,協差可是立了不少功勞,中間也有赫赫有名的「人斬」之刀呢!前面說到的那位風雲人物近藤勇,就是被他自己的愛刀「虎徹」斬首的。
看看只飲自己主人鮮血的協差到底啥樣:
4.短刀。有人說日本武士是用短刀剖腹的,其實只有日本婦女才是用短刀自殺(刺咽喉)。一般階級的武士是不夠資格佩短刀的,只有大名或一些功勛武將才能佩短刀,主要用於日常防身。當然偶爾也會有人用短刀自殺,但那是不夠正式的。由於貴族和高層武士才能佩帶短刀,所以短刀也遠比協差更注重裝飾,刀裝上的工筆彩繪、鑲嵌寶石等等不一而足,刀條往往也是由名家鍛造。下面這把「紅雪左文字」就是「猴子」豐臣秀吉所佩愛刀。
5.忍者刀。與一般人的想像大相徑庭,忍者刀可以說是又丑又不起眼。它是直刀,基本無鋒刃,只能拿來刺。加長加固了刀柄,柄上有拴長繩,可以靠在牆角踩著它翻牆頭(一拉繩子就收回來),也可以躲在水裡用刀鞘當呼吸管... 在日本刀收藏中基本是不包括忍者刀的,但它也是日本刀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傳奇故事和漫畫中的常見道具。
6. 毛拔型太刀、大太刀、野太刀、小太刀,這些相對比較少見的刀劍,這里也提一下吧。
毛拔型太刀是平安時代中期出現的一種刀柄與刀身一體化的刀劍,刀柄上有雕刻。而刀鞘上粘了很多獸毛,看起來就像個掃把~~ 後來就逐漸退化到神廟里去了。
大太刀又叫野太刀,太刀長過3尺都算這些,它是戰爭的產物,取其在馬上揮舞的優勢,又可作為武士們炫耀腕力與豪邁的資本,結果越玩越長。戰國著名劍客佐佐木小次郎用的"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二寸的大太刀,可他的對手宮本武藏更誇張,用了把4尺2寸的木刀斬了他而揚名史冊。 戰國時出現過許多超過5尺長的大太刀,而在文獻上記錄的最長的太刀刀長為9尺3寸。另外,現今尚存的最長野太刀,全長7尺4寸2分(約225cm),現存於新嶼縣彌彥神社中,為日本的國寶之一。 小日本個頭不大卻愛耍巨人的道具,要是一刀下去沒劈著,那不就是要等死了么,赫赫~~
小太刀是刀身2尺以下的太刀,歷史上曾經有人專用這種小太刀砍人,估計是想印證那句中國古話「一寸短一寸險」... 而那位宮本武藏所創的「二天一流」,則是用一把大太刀和一把小太刀配合在實戰中致敵取勝,在日本武術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最後再順便扯一扯日本其他的兩種長兵器,槍與剃刀
在戰爭中所用的槍主要就是這種:
槍頭長度不一,截面扁平或3角,有鋒利的刃,平時有套罩住槍頭以起保護作用。漫畫《花之慶次》里那位風流不羈的游俠(浪人)前田慶次,就是以使一桿朱槍而聞名。 另一位漫畫中的著名人物本多平八郎忠勝的愛槍「蜻蛉切」則更加有名,傳說槍完成時,有蜻蜓飛來停足於槍刃,卻無法站穩而被鋒利的刃口切稱兩半,故此得名... 傳說而已,看看就好了。
另一種槍:十字槍
寶藏院大和尚創的新月十字槍沒找到圖片,有機會補上吧,不過那已經不屬於戰爭兵器了。
剃刀就是兩頭加長的刀,類似於中國宋代的朴刀,主要用於實戰中。
再加上《The Last Samurai》中的那種長弓和稀少的弩,日本的冷兵器基本就是這些了。要是中國的兵器估計我得寫到吐血為止,可惜神州利器今已無處可覓......
新刀第一名家:長曾彌虎徹的作品
現在只要說到長曾彌虎徹,就不得不提一下近藤勇,他是歷史上虎徹的擁有者中最有名的一位了。其實近藤勇的虎徹其實是把西貝貨~~ 咔咔,沒想到吧? 長曾彌虎徹原是位甲胄師,40歲上才開始改行打刀,他在世的時候訂刀的大名們就要排長隊了,動輒以天價交易,近藤勇當年還沒發跡的時候是沒可能買得起的,所以就被刀具店老闆騙了一道。不過他成名之後還專門去那家店感謝老闆賣給他一把夠鋒利的虎徹呢。
戰刀
忍刀
銘刀
龍刀
太刀
皇刀
長曾彌虎徹
長曾彌虎徹2
長曾彌虎徹3
短刀
槍
大馬士革鋼
關於村正妖刀的由來:
初代村正和他的傳人都是居於伊勢的刀匠,作品都擁有華麗的刃紋,同時又鋒銳無比。一直到戰國時代,傳世村正的數量都還比較多,被相當多的武士攜帶作戰。而「妖刀」的傳聞,則開始於德川家康。 這傢伙的祖父、父親,都是被身邊的家臣所斬殺,所用刀居然都是「村正」;而令家康最受打擊的,是他出色的嫡子信康,因被織田信長懷疑通敵而下令切腹。信康倒是從容切了下去,但原本擔任「介錯」(斬首者)的服部半藏卻哭倒在地動不了手,另一家臣不忍信康繼續受痛苦折磨,跳出來拔刀將信康的頭斬下。到回去向德川家康復命的時候,家康突然問了一句「介錯用的什麼刀」,答曰「勢州村正」,家康臉色大變... 到後來關原合戰時,家康的手指竟然又被村正的槍所斬傷。於是這老小子平定天下之後,立刻宣布村正是妖刀,下令毀損所有村正刀、槍,藏匿村正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處於極刑...
有些武士不忍愛刀被毀,於是將「村正」刀銘磨去,或改為另一把號稱「王道」的名刃刀銘:「正宗」。在整個德川幕府時期,村正被傳為德川將軍家的剋星,各種詭異的「妖刀」傳說也層出不窮... 到了幕末時期,不少倒幕派武士將自己的佩刀刻上「村正」的刀銘,希望藉此討個好彩頭,來斬下幕府將軍的腦袋,一時各種「偽村正」泛濫,連許多「正宗」都遭了殃~~ 到明治天皇實行「禁刀令」,武士刀從此失去了實戰價值,而基本淪為藝術品,歷經坎坷的「村正」也隨著不斷流傳的妖刀傳說,身價水漲船高。
以「村正」為刀銘的刀工大約有3、4個,這一把是二代村正的作品,而所有的「村正妖刀」中最出名的是初代作的「千子村正」和三代的「妙法蓮華經」(又稱妙法村正)。目前真正的「村正」刀在日本屬於國寶級的文物,價值動輒千萬以上。村正中最著名的「妙法蓮華經」,我只找到它的拓片,不知道是不是給近藤靜也弄去了~~~
日本刀的製造技術最初源自中國,最早的日本刀跟唐刀是完全一樣的。但中國自宋之後輕視武功,以科舉選仕,以文制武,民間尚武精神日益衰退,至今剩下的精華有多少,各人心裡應該都有點數。而日本在中國的鍛刀工藝基礎上不斷發展推陳出新,在復合折疊鍛打和熱處理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進展,彎曲的刀型自一千二百年前出現至今基本沒有改變,而品質日趨完善。至明治9年頒布禁刀令,武士刀逐漸淪為工藝品後,鍛刀技術仍然在政府的庇護下進步和發揚,甚至舉行全國性的刀匠作品選拔賽來發掘優異,褒揚傳統。 至今在日本做傳統武士刀的刀匠,是要在政府注冊的,由政府提供鍛冶原料,依傳統方式打造,每月限造長刀兩把,以避免出現粗製濫造的產品,傷害傳統技藝。反觀鑄劍聖地龍泉,數千刀工里,真正懂得傳統鍛造技藝的又有幾人? 絕大部分都是在倒騰半成品的鋼條,做做冠以各種美名的「湛盧劍」、「村正刀」...
若要削斷槍管,限定日本刀的前提下,關鍵是看用刀的人。傳統打造的真正日本刀,刃口硬度在HRC60以上,刀身韌度又極好,在斬道高手的手裡,應該能斷槍管,只是不見得一定能「毫發無傷」。其實斬鋼管之類,最合適的是無鋒重劍,日本刀最出色的性能是體現在斬切人體上。。。 以至現在的居合道與拔刀術中非常重要的「試斬」,即是以8張草席緊緊卷扎於直徑約5cm的毛竹竿上,草席需泡水一夜,以此模擬人體肌肉骨骼的狀態,試斬者干凈利落地一刀切過,草席毛竹應聲而落,切口無絲毫毛邊。不過這種「死刑刀法」為劍道與古流居合練習者所不取,此乃題外話...
殺死比爾里的情節都是經過藝術加工和誇張的,試問誰能公然帶武士刀上飛機而且豎在自己座位旁? 何況裡面的都是現代刀,村正則是一把古刀。還有那位大師叫什麼不好偏要叫服部半藏... 要是叫XX代村正說不定還可以寒一下~~
日本刀的鍛造:
前面說過日本刀屬於復合折疊鍛打,它的最基本
② 日本有哪些名刀,歷史上存在的,神話中的(越多越好)
天下五劍日本國寶。在SFC游戲《幕末降臨傳ONI》中出現過,游戲中的名字分別叫大典太、數珠丸、童子切、三日月和鬼丸
1.名物大典太光世:刃長66.1CM,刀的彎度大,外形很有氣魄。平安後期築後國刀匠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
刀銘:三池光世
2.數珠丸恆次:找遍所有相關資料都是一句話「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從刀的名字上分析,「數珠丸」表示和尚用的刀就像平常掛在脖子上的念珠一樣,類似中國的戒刀。至於「恆次」就不好分析了,日本刀的名字很亂套,有正式名稱,有別號,刀工的名字,執刀者的名字,甚至不少名刀都是因為被殺者而知名。日蓮上人是日本鐮倉幕府時代最後一位宗教改革家,而且也是一位最富於戰斗精神的宗教實踐者,創有日蓮宗。
3.童子切安綱:太刀,刀身長80厘米,形狀似古刀,直刃,刀幅、刀鍔2.9厘米,刀尖1.9厘米。由伯耆國的刀匠安綱打造。源賴光用此刀斬殺大江山中名叫酒吞童子的鬼神之後,由此而得此名。這柄刀在室町的將軍家流傳,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家忠相繼使用過,現在也作為國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4.三日月宗近:相傳是山城國刀工三條宗近所作的刀。沿刀紋排列有半月形模樣花紋,因此而得此名。關於此刀的其它事跡也如「數珠丸恆次」一般,相關資料皆語焉不詳。
5.鬼丸國綱:鍛冶匠國綱齋戒三年打造的名刀。相傳鐮倉幕府的第一個將軍北條時政在夢中以此刀砍下鬼首而得名「鬼丸」,成了北條家的傳家寶。北條家滅亡後,被新田義貞和足利將軍家、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當時的當權者所擁有,且被他們視為天下的名刀,明治時代被天皇收藏,流傳至今。
另說:
鬼丸神話源於酒吞童子傳說。
在平安時代中期,在大江山有個叫做酒吞童子的鬼帶領著一群鬼居住在那裡。吃人肉的酒吞童子令人害怕,這樣的事情也傳到了都城中。這時,池田中納言的女兒失蹤了。陰陽師占卜的結果是被大江山的鬼捉去了。
對事態發展十分憂慮的一條天皇命令當時十分有名的豪傑源賴光去征討酒吞童子。去捉鬼王的人中除了源賴光和四天王(渡邊綱、坂田金時、卜部季武和錐井貞光)以外還有藤原保昌,共六人。在出發與惡魔作戰之前,他們去了清水八幡、住吉和熊野三處神社請求神的保護。
在途中有上千名的武者趕來相助,於是六個人說:「對手是魔物。如果去這么多人的話只會把它嚇跑去別的國家,還是用計策取勝比較好。」
於是一行人繼續前進,一直來到一個開滿了櫻花的山腳,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三個老人。
「你們是去征討酒吞童子的人吧?請帶上這個神便鬼毒酒和星兜。但凡是鬼,都喜歡酒。它對人來說是妙葯,而對鬼來說就是猛毒了。祝你們好運!」
三個老人指點他們去鬼所在的石屋後就消失了,原來他們就是清水八幡、住吉和熊野三處神社的神。這件事使大家十分振奮,於是繼續進發,終於到達了鬼所在的石屋。
當然鬼對他們的到來十分的懷疑,但是在賴光的巧舌和美酒的濃香下漸漸解除了戒備。(也有的故事中說他們為了解除鬼的疑心去吃姑娘的肉)賴光等一行人受到了盛大酒宴的招待,鬼們也在酒力下不知不覺睡著了。
看到時機已到,賴光眾人潛入酒吞童子的房間。在酒宴上化身做童子的酒吞童子此時現了原形,3米多長的身子,火紅的頭發,頭上生有兩支角,沉沉的睡著。不過它確實是鬼中的能者,在賴光拔刀的瞬間突然醒來,無奈在神酒的葯力下無法動彈。
「我就是賴光,你納命來吧!」
隨著叫喊刀光一閃,酒吞童子的頭顱被太刀斬斷。但是鬼的頭顱依然不死,飛舞在空中向賴光襲來。賴光利用星兜才逃脫大難。
頭領被殺的眾鬼們想要攻擊賴光一行,但是身體被神酒約束無法行動,最後也被一一解決了。
漂亮地殺死了眾鬼後,賴光他們將被掠奪來的姑娘救了出來,受到了天皇的豐厚獎賞。
在這個故事中登場的源賴光和四天王其實和魔道有很深的淵源。他們得意的武藝與魔道暗合,經常憑借魔力取勝。在日本,關於異界的存在基本上局限在宗教領域內,武士很少插手,因此賴光等是稀有的例外。
也許正因這個緣故,用來斬殺魔物的刀被稱做名刀,當作重寶收藏,現在也有一部分流傳下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使用的退魔劍。
童子切安綱~切下酒吞童子首級的太刀
安綱是平安時代居住在伯奢國的著名工匠。童子切安綱是他的最高傑作,在室町時代被稱做天下五劍(鬼丸國綱、大典田光世、三日月左近、數珠丸恆次和童子切安綱)。
因為斬殺酒吞童子而出名的這柄刀在室町的將軍家流傳,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家忠相繼使用過,現在也作為國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傳說中的靈劍
1.天業雲劍:此劍就是超級聞名的草剃劍。劍身通體白色,長二尺七、八寸,劍刃的樣子象菖蒲葉,和中國劍的類型相似,劍身很厚,劍柄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此劍和八尺瓊曲玉、八尺鏡並為日本三寶。傳說為須佐之男殺死八岐大蛇時,從大蛇尾巴內發現的神劍,就連日本諸神使用的十握劍都有所不如。因為八岐大蛇的頭上經常有雲覆蓋,所以這柄劍被稱做業雲劍(天是尊稱),又因為這柄劍能自己出鞘砍草,所以得到「草雉劍」的別名。據說天業雲劍有實物,但在源平合戰時,安德天皇溺水身亡,天從雲劍隨之沉入海底。
2.十握劍:相傳是日本創世神依邪那崎的配劍,據說得名的原因是劍身有十拳長。須佐之男用來斬斷八岐大蛇的就是這柄十握劍,因此十握劍又被叫做天羽羽斬。天是尊稱,羽羽是大蛇的意思,也就是說天羽羽斬就是斬斷大蛇的聖劍的意思。在《日本書記》中還有另一個稱呼是天蠅斫斬,起因是蒼蠅飛到劍刃會被劍氣所傷的傳言。這柄劍在砍碎八岐大蛇時與天從雲劍相擊而損毀。
3.布都御魂:是建御雷神的配劍,在《古事記》中是被叫做布都御魂,或者佐土布都神,在《日本書記》中叫做師魂,《源平盛衰記》中叫做布流劍。明治時代的大宮司菅政友挖掘禁地石上神宮,確認了這把傳說靈劍的存在,此劍現在還在石上神宮作為主祭品供奉著。但是,據說在鹿島神宮還供奉著另外一柄布都御魂,是一柄很長的單刃直刀,刃的長度達到七尺四寸(224厘米,含劍柄達到270厘米)。具有區別於普通長劍的威嚴感覺,而且劍身比較細長,劍鍔也只有4.2厘米寬,劍刃前端2.8厘米。這柄劍現在被定為國寶,公開讓人們參觀。
4.鬼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原名髭切,與另一把名刀膝切配為一對。據說手持兩刀攻擊的時候一刀攻擊面門,一刀攻擊膝蓋,因而得名。後來兩把刀傳到源賴光手裡,他將其中的髭切交給渡邊綱。傳說渡邊綱用髭切在五條渡口切下鬼神茨木童子的手腕,因此髭切有了「鬼切」的稱呼,後來木曾義仲又用鬼切在戶隱山殺鬼。再後來此刀又傳到源賴朝手中,成為日本當權者才能使用的寶刀
5.蜘蛛切:原名膝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以後,得了瘧疾而躺在病床上,用膝切斬殺了趁他得病而化身為妖僧法師,前來暗害他的蜘蛛精。於是斬殺蜘蛛精的膝切就又有了「蜘蛛切」這一別稱。
6.七支刀: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刀身的兩邊分別有三個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刀身長65.5厘米,插入鞘中的長度是74.9厘米,刃身稍薄。作為武器來說,基本沒有實戰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發揮劍的劈砍作用,不僅如此,在劍柄上也沒有裝固定用的釘子,所以如果用這樣的劍去戰場的話,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劍身飛出去。此刀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也不是因為它作為刀劍的價值,而是在考古學上的價值。
7.村雨丸:又是一件游戲玩家皆知的武器,此刀拔出殺人的時候,帶著殺氣的刀鋒會有露水。斬殺人以後,從刀鋒會有水流出清洗血跡。這種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葉子一樣,因此被稱做村雨丸。
◆村正妖刀與正宗
1.村正:也是在游戲玩家中超級聞名的刀。「村正」並不是某一個刀工的名字,是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居住在伊勢(今愛知縣)桑名的一群著名鍛刀工匠。前後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有3、4人同時使用村正為刀銘。以初代村正最為有名,初代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煉鍛造工匠的後人弟子在民間的流傳分支,他的繼承者也是非常優秀的鍛造匠。他們的作品上都有華麗的花紋裝飾,而且都鋒利無比。村正屬於美濃伝。這一派的顯著特點是鑄成的刀刃中夾雜著尖刃紋。
村正作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場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戶時期才有了「邪劍」、「妖刀」的稱號。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是由於德川家康禁刀所致。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與織田家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劈了——從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腸流,死狀極慘
(爽!!)。接著,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斬傷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後來,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織田信長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殺,用的又是村正!再後來,關原合戰中輪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槍斬傷了手指。所以,家康對村正極其痛恨,斥之為「不吉」的象徵,下令廢止村正,不許使用,持刀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被處極刑。
德川家康禁刀後,妖刀的說法就泛化了,幾乎所有村正都稱為妖刀。但是當時有不少武士感嘆於村正的鋒利,不忍心將自己的愛刀損毀,就將勢州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或者正宏,也或將村正的名字消去,繼續佩帶使用。這也是現在經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帶有村正特徵的原因。幕府對村正的反應也使妖刀在民眾中有了廣泛而且離奇的傳言,與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的村正怪談也越來越多,以村正為惡源的事件在江戶時代有很多的書籍記錄。德川幕府末期,「妖刀村正」在倒幕派人士中人氣極高,不少長州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銘,以示堅決倒幕,也有取個吉利之意,希望自己親手斬了幕府將軍。
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最為有名。此刀在刀身上刻有龍,插入鞘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蓮華經」文字,由此可以推斷村正和日蓮宗有著很深的淵源。這是在永正十年(1513)鍛造的刀,應該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勢州村正:打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匠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
刀銘:村正
2.正宗:正宗屬於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點更加突出,主要是燒刃的亂刃(非直線條的刃文)中可見細小粒子。「正宗」銘文者也有好幾位,但最為有名氣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勢州村正一樣,即岡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謂「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歷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的「嘉歷」,鐮倉末期。其人製做之刀在銘者少而稀,有銘文者多為二字銘;刃文為互之目亂又小亂,地肌錵崩又湯走金線,與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創正宗門,其後弟子人才輩出,以至有後來的所謂「正宗十哲」。
http://blog.renren.com/share/1348866486/643837586
③ 日本小說《鍛刀記》
只要有超人般的意志貫徹人生,什麼事都可以做到。
④ 日本歷代為皇室制刀的名匠是誰
日本歷代都沒有專門為皇室作刀的工匠,除了明治以前皇室地位不高的原因回外,日本大多都是名門望族追逐答名刀匠的作品,刀匠都是侍奉神明而生,社會地位相當的高,並不從屬於任何一個政府機構。
如果一定要說出一個什麼人的話,那唯一的就是「帝室技藝員」初代月山貞一
初代月山雲龍子貞一,在日本與海外影響巨大的名刀匠,新新刀上上作,御刀匠。
月山派的發源地在陸奧山區的山形縣,月山原是山形縣出羽三山的主峰(明治元年陸奧與出羽才分割)該派是以月山地名做為派別的名稱。由於古月山刀匠為寺廟造刀,因此不能留刀匠銘,自鐮倉;南北朝時代開始出現留有刀工銘的刀,但也只留「月山」銘。直到室町時代才出現了出羽近則;正信等銘。
至江戶時代末期以月山貞吉為月山派劃時代的分水嶺,貞吉之前稱為古月山,之後稱之大阪月山。
月山派在古時並不顯赫,被明治天皇封為「帝室技藝員」的初代月山貞一(御刀匠)是光大月山派的靈魂人物,之後月山貞勝(御刀匠)、二代月山貞一(人間國寶),月山貞利,均稱雄日本鍛刀界。當代宗家即是月山貞利。
⑤ 古中國與日本的鍛刀技術比較
不是來很了解。應該差不多吧。源
像折疊煅工藝中國漢代就有了。
夾鋼、包鋼工藝唐朝也有了。
退火、正火、萃火、回火這些在中國古代就已經算比較基礎的金屬熱處理工藝了。
日本刀也就這么一大套流程。
像玉鋼之類的其實也沒什麼特殊的,只是日本當時找不到合適的高溫煉鋼的手段弄出來的,吹得厲害,其實傳統的日本刀還是比較脆,容易豁口。
要從時間上來說,只怕中國更早一些。也有一說日本刀本就是學的唐刀的技術。
當然中國古代可能一些高檔刀劍才講究這么多,普通的就沒太多講究,一般士兵用的也沒這么多講究。日本文化就追求這東西。可能最後流傳下來的中國反而會少一些。
⑥ 歷史上日本有女劍客嗎順便問下,介紹幾把日本名刀……
沒有女劍客,不過名刀有不少
村正
村正,日本最有名的日本刀之一。原是室町中期至天正年間約一百年間的伊勢的刀工之名,其時正是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的動盪時期,對於日本刀的需求很大。村正只生產最優秀的、可用於實戰的刀。 也許是因為它太過銳利,到了江戶時代就開始有「邪劍」、「妖刀」的稱號,而被世人所避忌。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最為有名。
名物大典太
太刀,刃長66.10CM。平安後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刀銘:三池光世
菊一文字則宗
太刀,刃長78.48CM。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工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
長曾彌虎徹
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工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愛刀。 刀銘:長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刀銘: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這句語出《抱朴子》的話(原文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鼓舞士氣的作用。 曾彌虎徹入道興里
長船
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工長光的作品,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而到正宗,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 刀銘:(無銘) 了德川家康手中。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 刀銘:長船
正宗
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 刀銘:(無銘)
影秀
太刀,是伊達政宗所喜歡用的刀。在朝鮮壬辰戰爭中將對方武將甚至連馬鞍子都被其以此刀砍下,因此也稱其『斬鞍』。他奶奶的死,此刀與我天朝有深仇大恨! 刀銘:影秀
雷切
刀,名將立花道雪的配刀。道雪被稱為雷的化身,因此他愛用的寶刀也被稱為雷切。傳說道立花雪曾用其斬殺雷神 刀銘:雷切
國光
短刀,刀身筆直而沒有彎度,是由刀匠新藤五國光打造的,國光是做短刀的高手。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蒲生氏鄉蒲生氏鄉喜用此刀。 刀銘:國光
紅雪左文字
短刀,相模國刀匠左文字所作,僅有一點彎度,裝飾華麗。是猴關白豐臣秀吉的愛刀 刀銘:紅雪左文字
小龍景光
太刀,備前刀工景光所作。南北朝時期武將楠正茂的佩刀,因為劍身上有細小的龍形浮雕,因此得名。 刀銘:小龍景光
天國
太刀,平安時代起就流傳於世的名劍,平氏討伐藤原純友立功後從朝廷處拜領,是平氏家傳寶刀,以的雙刃形狀聞名,刀的彎度大,雙刃占刀的大半部分,其形狀怪異。 刀銘:天國
戒杖刀
野太刀,刀身筆直,備前刀匠國宗所作。上杉謙信喜用的刀,刀柄、刀鞘是以5尺長的自然原木製成,因此得名,後來成為了上杉家代代相傳的佩刀。 刀銘:(無銘)
貞宗
刀,是由相模國的刀匠貞宗打造的。貞宗是初代相州「正宗」岡崎五郎正宗的義子,且完全繼承了其製造風格。 刀銘:(無銘)
吉光骨食
太刀,由京都名刀匠栗田口吉光打造。由大友家獻至足利將軍,後來又經由松永久秀重回到大友家,但九州征伐後又被獻給豐臣秀吉。 刀銘:吉光骨食
壓切
刀,是織田信長所喜歡用的刀。逃到架子下的服仕茶室的小和尚,連同架子一起被織田信長用此刀給砍了,由此而得其名。 刀銘:壓切 (真恆太刀,由備前國的刀匠真恆打造。後來,此刀被將軍德川秀忠供奉於久能山東照宮。 刀銘:真恆 定利
太刀,是由山城國刀匠定利打造的,外形典雅,十分優美。 刀銘:定利
刀銘:和泉守兼定
日本古代十大名刀:
名刀1--天下五劍
天下五劍日本國寶。在SFC游戲《幕末降臨傳ONI》中出現過,游戲中的名字分別叫大典太、數珠丸、童子切、三日月和鬼丸。
1. 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長66.10CM。平安後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刀銘:三池光世
2.數珠丸恆次,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
3.童子切安綱,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源賴光所有。
4.三日月宗近,山城國刀工三條宗近所作,具體情況不明。
5.鬼丸國綱,具體情況不明,相傳為鐮倉北條家家傳寶刀,隨北條一門的全滅而散落人間。(這里的所說的北條氏與戰國時代的小田原北條氏毫不相干,後者是伊勢新九郎長盛冒姓北條,改名為北條早雲後形成。
名刀2--菊一文字則宗
菊一文字則宗,太刀,刃長78.48CM。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工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
刀銘:菊一文字則宗
名刀3--長曾彌虎徹
長曾彌虎徹,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工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愛刀。
刀銘:長曾袮虎徹入道興里
名刀4--和泉守兼定
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刀銘: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斗者皆陣烈在前。這句語出《抱朴子》的話(原文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鼓舞士氣的作用。
刀銘:和泉守兼定
名刀5--堀川國廣
堀川國廣,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九州日向住國廣所作,傳說是國廣作品裡的第一傑作。後為新撰組土方歲三所有。
刀銘:堀川國廣
名刀6--葵紋越前康繼
葵紋越前康繼,脅差,刃長35.3CM。江戶時代著名刀工越前康繼所作,作為御神刀供奉在尾張熱田神宮(御神刀:放在神宮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於戰斗)。刀的兩側分別鑄有梅紋和竹紋。而之所以名為葵紋越前康繼,據說是由於是受家康賜予德川家葵紋之名,因而改銘。成刀於慶長十一年左右。
刀銘:葵紋越前康繼
名刀7--肥前國忠吉
肥前國忠吉,刀,刃長67.3CM。江戶刀工肥前忠吉所作,後來為岡田以藏所有。
刀銘:肥前國忠吉
名刀8--長船(名物大般若長光)
長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工長光的作品,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
刀銘:長船
名刀9--正宗
正宗,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
刀銘:(無銘)
名刀10--村正
村正,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被德川家視為\'不吉\'的象徵,斥之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時的長州倒幕派中人氣極高。
刀銘:村正
⑦ 與日本傳說的武器有那些
傳說中的: 1.天業雲劍:此劍就是超級聞名的草薙劍。劍身通體白色,長二尺七、八寸,劍刃的樣子象菖蒲葉,和中國劍的類型相似,劍身很厚,劍柄的裝飾猶如魚的骨節。此劍和八尺瓊曲玉、八尺鏡並為日本三寶。傳說為須佐之男殺死八岐大蛇時,從大蛇尾巴內發現的神劍,就連日本諸神使用的十握劍都有所不如。因為八岐大蛇的頭上經常有雲覆蓋,所以這柄劍被稱做業雲劍(天是尊稱),又因為這柄劍能自己出鞘砍草,所以得到「草雉劍」的別名。據說天業雲劍有實物,但在源平合戰時,安德天皇溺水身亡,天從雲劍隨之沉入海底。 2.十握劍:相傳是日本創世神依邪那崎的配劍,據說得名的原因是劍身有十拳長。須佐之男用來斬斷八岐大蛇的就是這柄十握劍,因此十握劍又被叫做天羽羽斬。天是尊稱,羽羽是大蛇的意思,也就是說天羽羽斬就是斬斷大蛇的聖劍的意思。在《日本書記》中還有另一個稱呼是天蠅斫斬,起因是蒼蠅飛到劍刃會被劍氣所傷的傳言。這柄劍在砍碎八岐大蛇時與天從雲劍相擊而損毀。 3.布都御魂:是建御雷神的配劍,在《古事記》中是被叫做布都御魂,或者佐土布都神,在《日本書記》中叫做師魂,《源平盛衰記》中叫做布流劍。明治時代的大宮司菅政友挖掘禁地石上神宮,確認了這把傳說靈劍的存在,此劍現在還在石上神宮作為主祭品供奉著。但是,據說在鹿島神宮還供奉著另外一柄布都御魂,是一柄很長的單刃直刀,刃的長度達到七尺四寸(224厘米,含劍柄達到270厘米)。具有區別於普通長劍的威嚴感覺,而且劍身比較細長,劍鍔也只有4.2厘米寬,劍刃前端2.8厘米。這柄劍現在被定為國寶,公開讓人們參觀。 4.鬼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原名髭切,與另一把名刀膝切配為一對。據說手持兩刀攻擊的時候一刀攻擊面門,一刀攻擊膝蓋,因而得名。後來兩把刀傳到源賴光手裡,他將其中的髭切交給渡邊綱。傳說渡邊綱用髭切在五條渡口切下鬼神茨木童子的手腕,因此髭切有了「鬼切」的稱呼,後來木曾義仲又用鬼切在戶隱山殺鬼。再後來此刀又傳到源賴朝手中,成為日本當權者才能使用的寶刀。 5.蜘蛛切:原名膝切,源氏多田滿仲守衛天下的兩把名刀之一。源賴光斬殺酒吞童子以後,得了瘧疾而躺在病床上,用膝切斬殺了趁他得病而化身為妖僧法師,前來暗害他的蜘蛛精。於是斬殺蜘蛛精的膝切就又有了「蜘蛛切」這一別稱。 6.七支刀(既七星劍):又名六叉之劍,石上神宮的重寶,從古代一直流傳到今天。在刀身的兩邊分別有三個分叉突起,造型非常特殊,刀身長65.5厘米,插入鞘中的長度是74.9厘米,刃身稍薄。作為武器來說,基本沒有實戰的效果,左右的突起完全不能發揮劍的劈砍作用,不僅如此,在劍柄上也沒有裝固定用的釘子,所以如果用這樣的劍去戰場的話,只要一甩就可能使劍身飛出去。此刀被認定為日本的國寶,也不是因為它作為刀劍的價值,而是在考古學上的價值。 7.村雨丸:又是一件游戲玩家皆知的武器,此刀拔出殺人的時候,帶著殺氣的刀鋒會有露水。斬殺人以後,從刀鋒會有水流出清洗血跡。這種情形就像是村雨清洗葉子一樣,因此被稱做村雨丸。 天下五劍 日本國寶。在SFC游戲《幕末降臨傳ONI》中出現過,游戲中的名字分別叫大典太、數珠丸、童子切、三日月和鬼丸。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長66.10CM。平安後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來為室町將軍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時代落入秀吉手中,後來秀吉將它賜予前田利家。刀銘:三池光世 數珠丸恆次,具體情況不明,傳說為日蓮上人所有。 童子切安綱,具體情況不明,菊一文字則宗,太刀,刃長78.48CM。後鳥羽院時期備前國刀工則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傳說後來為新撰組劍士沖田總司所有。刀銘:菊一文字則宗 ◆ 長曾彌虎徹 長曾彌虎徹,脅差,刃長45.75CM。越前國刀工虎徹於寬文三年所作。為新撰組劍士近藤勇的愛刀。刀銘:長曽袮虎徹入道興里 138 ◆ 和泉守兼定 和泉守兼定,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之定所作,新撰組劍士土方歲三所有為第三代和泉守兼定和十一代和泉守兼定。刀銘:和泉守藤原兼定。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闘者皆陣烈在前。這句語出《抱朴子》的話(原文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鼓舞士氣的作用。讀的方法是「兵ノ闘ニ臨ム者ハ皆陣列ノ前ニ在レ」。 ◆ 堀川國廣 堀川國廣,刀,刃長70.6CM。著名刀工九州日向住國廣所作,傳說是國廣作品裡的第一傑作。後為新撰組土方歲三所有。刀銘:堀川國廣 ◆ 葵紋越前康繼 葵紋越前康繼,脅差,刃長35.3CM。江戶時代著名刀工越前康繼所作,作為御神刀供奉在尾張熱田神宮(御神刀:放在神宮中供奉神明的刀,一般不用於戰斗)。刀的兩側分別鑄有梅紋和竹紋。而之所以名為葵紋越前康繼,據說是由於是受家康賜予德川家葵紋之名,因而改銘。成刀於慶長十一年左右。刀銘:葵紋越前康繼 ◆ 肥前國忠吉 肥前國忠吉,刀,刃長67.3CM。江戶刀工肥前忠吉所作,後來為岡田以藏所有。刀銘:肥前國忠吉 ◆ 村正 村正,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被德川家視為「不吉」的象徵,斥之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時的長州倒幕派中人氣極高。刀銘:村正 ◆ 正宗 正宗,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刀銘:(無銘) ◆ 長船(名物大般若長光) 4 長船,太刀,73.63CM。又名名物大般若長光,名刀工長光的作品,在室町時代即價值六百貫。因為大般若經剛好六百卷,故取名大般若長光。本為室町末期將軍足利義輝所有,後來經由三好長慶、織田信長而到了德川家康手中。長筱合戰後,家康將之賜予奧平信昌。刀銘:長船 ◆備前長船長光: 野太刀,又稱物干焯,刃長三尺二寸(約98.45CM),刀柄奇長,名刀匠備前長船長光鍛造,為劍豪佐佐木小次郎所有。因刀整體太長(三尺九寸),所以無法挎在腰間,所以只好背負在肩上。此刀作為一對一戰斗的劍客使用來說,則是十分少見的特例。刀銘:備前長光 ◆備前長船兼光:太刀,其長度超過三尺,豪華壯麗。是由備前長船派的刀匠兼光打造的。刀銘:備前兼光 ◆長船小太刀:小太刀,是備前長船派打造出的短刀。刀銘:長船 ◆影秀:太刀,是伊達政宗所喜歡用的刀。在朝鮮壬辰戰爭中將對方武將甚至連馬鞍子都被其以此刀砍下,因此也稱其『斬鞍』。他奶奶的死****,此刀與我天朝有深仇大恨!刀銘:影秀 ◆雷切:刀,名將立花道雪的配刀。道雪被稱為雷的化身,因此他愛用的寶刀也被稱為雷切。傳說道立花雪曾用其斬殺雷神。刀銘:雷切 ◆國光:短刀,刀身筆直而沒有彎度,是由刀匠新藤五國光打造的,國光是做短刀的高手。織田信長手下的大將蒲生氏鄉蒲生氏鄉喜用此刀。刀銘:國光 ◆紅雪左文字:短刀,相模國刀匠左文字所作,僅有一點彎度,裝飾華麗。是猴關白豐臣秀吉的愛刀。刀銘:紅雪左文字 ◆小龍景光:太刀,備前刀工景光所作。南北朝時期武將楠正茂的佩刀,因為劍身上有細小的龍形浮雕,因此得名。刀銘:小龍景光 ◆天國:太刀,平安時代起就流傳於世的名劍,平氏討伐藤原純友立功後從朝廷處拜領,是平氏家傳寶刀,以的雙刃形狀聞名,刀的彎度大,雙刃占刀的大半部分,其形狀怪異。刀銘:天國 ◆戒杖刀:野太刀,刀身筆直,備前刀匠國宗所作。上杉謙信喜用的刀,刀柄、刀鞘是以5尺長的自然原木製成,因此得名,後來成為了上杉家代代相傳的佩刀。刀銘:(無銘) ◆貞宗:刀,是由相模國的刀匠貞宗打造的。貞宗是初代相州「正宗」岡崎五郎正宗的義子,且完全繼承了其製造風格。刀銘:(無銘) ◆吉光骨食:太刀,由京都名刀匠栗田口吉光打造。由大友家獻至足利將軍,後來又經由松永久秀重回到大友家,但九州征伐後又被獻給豐臣秀吉。刀銘:吉光骨食 ◆壓切:刀,是織田信長所喜歡用的刀。逃到架子下的服仕茶室的小和尚,連同架子一起被織田信長用此刀給砍了,由此而得其名。刀銘:壓切 ◆真恆:太刀,由備前國的刀匠真恆打造。後來,此刀被將軍德川秀忠供奉於久能山東照宮。刀銘:真恆 ◆定利:太刀,是由山城國刀匠定利打造的,外形典雅,十分優美。刀銘:定利 ◆福岡一文字:太刀,此刀鋒刃由寬漸狹,上有波紋,略帶彎弧,由一文字派的名刀匠鐮倉一文字助真打造。以前以菊一文字聞名的有則宗。刀銘:福岡一文字助真 ◆吉岡一文字:太刀,由備前國的一文字派中的吉岡一文字派的刀匠吉房打造。刀銘:吉岡一文字吉房 ◆半太刀古脅差:總長66公分,刃長44公分,板目肌理鍛紋,互之目刃紋,外裝典雅華麗,刀姿彎弧較大,刀鞘附有魚子地鎦金花卉小柄。刀銘:國友 村正妖刀與正宗 1.村正:也是在游戲玩家中超級聞名的刀。「村正」並不是某一個刀工的名字,是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居住在伊勢(今愛知縣)桑名的一群著名鍛刀工匠。前後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有3、4人同時使用村正為刀銘。以初代村正最為有名,初代村正是日本正宗冶煉鍛造工匠的後人弟子在民間的流傳分支,他的繼承者也是非常優秀的鍛造匠。他們的作品上都有華麗的花紋裝飾,而且都鋒利無比。村正屬於美濃伝。這一派的顯著特點是鑄成的刀刃中夾雜著尖刃紋。 村正作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場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戶時期才有了「邪劍」、「妖刀」的稱號。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是由於德川家康禁刀所致。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與織田家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劈了——從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腸流,死狀極慘(爽!!)。接著,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斬傷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後來,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織田信長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殺,用的又是村正!再後來,關原合戰中輪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槍斬傷了手指。所以,家康對村正極其痛恨,斥之為「不吉」的象徵,下令廢止村正,不許使用,持刀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被處極刑。 德川家康禁刀後,妖刀的說法就泛化了,幾乎所有村正都稱為妖刀。但是當時有不少武士感嘆於村正的鋒利,不忍心將自己的愛刀損毀,就將勢州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或者正宏,也或將村正的名字消去,繼續佩帶使用。這也是現在經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帶有村正特徵的原因。幕府對村正的反應也使妖刀在民眾中有了廣泛而且離奇的傳言,與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的村正怪談也越來越多,以村正為惡源的事件在江戶時代有很多的書籍記錄。德川幕府末期,「妖刀村正」在倒幕派人士中人氣極高,不少長州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銘,以示堅決倒幕,也有取個吉利之意,希望自己親手斬了幕府將軍。 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最為有名。此刀在刀身上刻有龍,插入鞘中的部分刻有「妙法蓮華經」文字,由此可以推斷村正和日蓮宗有著很深的淵源。這是在永正十年(1513)鍛造的刀,應該是第三代村正的作品。 勢州村正:打刀,刃長73.32CM。室町末期刀匠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 刀銘:村正 2.正宗:正宗屬於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點更加突出,主要是燒刃的亂刃(非直線條的刃文)中可見細小粒子。「正宗」銘文者也有好幾位,但最為有名氣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勢州村正一樣,即岡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謂「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歷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的「嘉歷」,鐮倉末期。其人製做之刀在銘者少而稀,有銘文者多為二字銘;刃文為互之目亂又小亂,地肌錵崩又湯走金線,與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創正宗門,其後弟子人才輩出,以至有後來的所謂「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傳世不多,其中以「皆燒」刃文者更為稀少,刀刃地基紋屬於「米糠肌」,即由灰白色相間的小點構成。正宗地基紋形式至今無人能仿,這也是正宗技絕於世的地方。而且德川家康禁刀後,不少武士又將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所以現在傳世的正宗有一些實際上是村正。這兩派的名刀傳至現代都屬於鬼子國寶級的東東,極其稀有,正品幾乎不傳於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偽作,更是不好鑒別。 觀世正宗:打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匠五郎入道正宗作於鐮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後來三成將之贈送給結城秀康,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 名人所擁有的名劍 源賴光 童子切安綱 北條時賴 鬼丸國綱 北條氏直 一文字 楠木正成 小龍景光 足利義政 備前國長船住兼光 上杉謙信 備前國長船住長光 織田信長 備前國長船住光忠,一文字吉房 森蘭丸 不動行光 豐臣秀吉 粟田口藤四郎吉光 石田三成 正宗 德川家康 備前國福岡一文派助真,三池光世 池田輝政 大包平 伊達政宗 備前國長船住景秀 蒲生氏鄉 相州國鐮倉住新藤五國光,會津正宗 柳生十兵衛 三池典太 山內容堂 左行秀 佐久間象山 新藤五國光 阪本龍馬 陸奧守吉行 井伊直弼 津田助廣 近藤勇 長曾彌虎徹 土方歲三 和泉守兼定 桂小五郎 長船清光 太久保一翁 長曾彌虎徹 西鄉隆盛 山城信國 勝海舟 水心子正秀 神原鍵吉 同田貫 近藤勇 長曾彌虎徹 沖田總司 菊一文字(?),加賀清光 大石鍬四郎 大和守安定,加州住清光 永倉新八 播州住手柄山氏繁 藤堂平助 上總介兼重 齋藤一 鬼神丸國重 井上源三郎 奧州白河住兼常 原田左之助 江府助興友 谷萬太郎 月山彌郎貞吉 淺野藤太郎 武州重住藤原是一 武田觀柳齊 越前住常陸守兼植 篠冢岸三 雲州住家貞 林信太郎 備前國橫山茂平佑春 島田魁 奧州仙合住源兵衛國包 川島勝司 越中住兼明 葛山武八郎 濃州關住兼家 三品仲治 備州長船住藤原佑平 蟻通勘吾 播磨住昭重 松原忠司 加州住藤島友重 伊木八郎 越後新發田住兼則 中村金吾 江府住細田直光 尾崎彌八郎 奧州會津住兼友 佐佐木藏之丞 越中住兼明 阪井兵庫 作州津山住兼光 木內峰太 美作津山住信孝 松本喜三郎 雲仙子貞秀 竹內元三郎 關善定兼方 近藤周平 作州津山住城慶子正明 奧澤榮介 雲龍子景勝 安藤早太郎 南海太郎朝臣朝尊 新田革左衛門 勢州住長心子直久 補:日本刀外形的變遷 彎曲的曲線外形是日本刀的特徵,關於曲線的形狀有這樣的描述:「(這種曲線)是直線極度緊張的表現姿態。」日本刀是從大陸傳來的直刀形式發展起來,日本刀的出現據現有資料考證是在平安時代中期。隨著時代和戰斗形式的改變,日本刀的外形也逐漸地變化著。 平安時代後期~鐮倉時代初期 總體而言刀身較細,刀身從莖到腰元的部分有比較大的反轉。與元幅相比先幅顯著顯得狹窄,具有小鋒的特徵。 鐮倉時代中期 刀身的尺寸變大,元幅和先幅的尺寸差別明顯減少。在刀背的彎曲上,從中部到刀尖部分的彎曲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強,鋒和中鋒基本上都是「豬首」(一種切先的風格)的風格。 鐮倉時代末期 外形與鐮倉時代中期的基本上差不多,刀鋒有一點伸長。刀身的尺寸比較細,就刀的全體而言彎曲的程度有一點加強。 南北朝時期 刀身的尺寸變大,風格豪壯。連超過三尺的大太刀都有,為了減輕重量只好在刀身的厚度上動腦筋,通過「棒+木+通」的方式來減輕其分量。這種刀到後來也有將其打磨成刀的情況。 室町時代初期 外形不再是前代長大的樣子,重新回復到了普通太刀的樣式。不過刀的前部的彎曲度增大是當時刀的特徵。當時打刀的製作已經和太刀的製作平行進行了,後來逐漸發展到打刀的製作比較多的情形。 室町時代後期 鐵炮的輸入和訊速普及,使得戰斗形式從個人單挑的戰法轉變成為集團戰。太刀失去了它的實戰作用。長二尺左右,刀刃向上的打刀成為了主流。在刀身的彎曲上以刀尖的部分彎曲為特色。 桃山時代 刀的外形就象是將南北朝時代的大太刀磨去很大一部分的樣子。刀身較寬,元幅與先幅的差別不大,彎曲度較小,刀尖部分較大。出現了慶長新刀。 江戶時代中期 太平之世到來了,日本刀不僅僅因其實用,而且在制度上也成為了武家社會的象徵。彎曲度變小,先幅與元幅相比尺寸略小,突出了中鋒的作用。長度為二尺三寸的作品比較多。 江戶時代末期 復古思想的興起,幕末動亂的開始,使得日本刀的實用性再次顯現出來。刀的尺寸,長度都變得長大,刀鋒也被延長,顯示出強調武力的豪壯風格。在這段時期,製作了很大數量的日本刀。 提問人的追問 2009-07-16 18:55 有沒有明白點告訴我宮本的佩刀叫什麼啊···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16 19:08 被日本人喻為天下第一劍客,「二天一流」和「圓明流」的始祖「宮本武藏」,他用的究竟是怎樣的刀劍呢?「宮本武藏」在其傳奇性的「一乘寺之戰」一役中 (隻身敗盡武術名家「吉岡」一門,包括其掌門「吉岡傳七郎」和其餘的六 / 七十餘名劍客!) ,使用一支產自「平安」時代,刃長約 120 cm,名為「伯耆國安綱」的「太刀」。此刀後來成為了「細川藩」重臣「
⑧ 日本的國刀叫什麼名刀資料多些那、、
太刀 沒聽過嗎?ACG經常有啊 名刀種類很多啊 沒法舉了
⑨ 鍛刀日本人扮演者
鍛刀日本人扮演者
孫亦沐 飾 土原
李少亭 飾 坂井英平
李艷冰 飾 梅津美智子
⑩ 誰能告訴我日本那三把「妖刀」的始末原由。謝謝
妖刀一詞的起源於日本著名典故「村正妖刀」: 村正介紹: 一提及妖刀,一般和「村正」一詞連用。「村正」並不是某一個刀工的名字,是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居住在伊勢(今愛知縣)桑名的一群著名鍛刀工匠。前後一共有三代村正,每代至少有3、4人同時使用村正為刀銘。 村正作為刀工的姓名正式登場是在室町中期,直到江戶時期才有了「邪劍」、「妖刀」的稱號。村正之所以被稱為「妖刀」,是由於德川家康禁刀所致。首先,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與織田家作戰的時候被自己的家臣用千子村正一刀秒殺--從右肩一直劈到左腹,肚破腸流,死狀極慘。接著,德川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被近臣用刀斬傷了大腿,用的也是村正。後來,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被織田信長疑心和武田家勾通而切腹自殺,用的又是村正!再後來,關原合戰中輪到德川家康自己被村正的槍斬傷了手指。所以家康對村正極其痛恨,斥之為「不吉」的象徵,下令廢止村正,不許使用,持刀者都被處極刑。 德川家康禁刀後,妖刀的說法就泛化了,幾乎所有村正都稱為妖刀。但是當時有不少武士感嘆於村正的鋒利,不忍心將自己的愛刀損毀,就將勢州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或者正宏,也或將村正的名字消去,繼續佩帶使用。這也是現在經常看到一些正宗的作品帶有村正特徵的原因。幕府對村正的反應也使妖刀在民眾中有了廣泛而且離奇的傳言,與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的村正怪談也越來越多,以村正為惡源的事件在江戶時代有很多的書籍記錄。德川幕府末期,「妖刀村正」在倒幕派人士中人氣極高,不少長州倒幕派人士都把自己的配刀刻上村正的刀銘,以示堅決倒幕,也有取個吉利之意,希望自己親手斬了幕府將軍。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