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最著名詩詞
㈠ 寫北固山的古詩七言
北固山看來大江
作者:孔尚任
孤城鐵瓮源四山圍,絕頂高秋坐落暉。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
登北固山亭
作者:李涉
海繞重山江抱城,隋家宮苑此分明。居人不覺三吳恨,卻笑關河又戰爭。
北固山
(宋·張靈受)
鐵瓮城頭數塞鴻,淮山依約翠煙中。傷心狠石千年在,極目迷樓百尺空。
浮玉春酣江帶綠,扶桑日漲海門紅。南朝流下無窮浪,長與漁人棹短篷。
北固山
(宋·蔡肇)
一徑杉松駐晚煙,漸看台影入雲間。江拖縞帶縈危堞,地注青螺出遠山。
當日英雄無復見,此時簫鼓有誰閑。我來應被藤蘿笑,塵滿衣冠盍厚顏。
北固山
(元·行端)
三面鯨濤連碧天,金湯形勢尚依然。山花黯黯人吹笛,江柳青青客上船。
馬帶淮雲東入浙,雁拖湘水北歸燕。武侯一去孫劉死,原野幾人耕墓田。
㈡ 與北固山有關的詩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鬱郁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盪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2)北固山最著名詩詞擴展閱讀:
「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
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
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
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如這里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一聯對仗工穩,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系,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
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太陽剛升,大地還基本處於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這個「殘」字寫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
而「入」字更生動,任你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塗上了一層春色。這一「入」字很不客氣,它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見,而特於「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點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環境與所見。
這些字都下得簡潔而極有分寸。因為他不止是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此一時具體的視覺之差距,故而顯得生動鮮活。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於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卻又似乎並不管你願不願意,而要硬性地楔入,這一「入」字確有警人的不可阻擋之勢。
張說好提攜後進,銳意改革,和他之欣賞此新舊遞替之詩意,恐不無關系。這也許就是他要手題於政事堂的原因。對仗工穩且隱含哲理。「生」、「入」不僅為這聯增添了動感,還使看似兩對毫無關系的詞有了聯系。「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王夫之。這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
㈢ 辛棄疾與北固山有關的詩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作者: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內處。舞榭歌台,風容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㈣ 辛棄疾的五首比較著名的詩詞
辛棄疾的五首比較著名的詩詞如下:
一、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二、清平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四、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五、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㈤ 十大著名詩詞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詞
第十名 杜牧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四,
多少樓台煙雨中。
評論:幾個王朝的興衰!
第九名 李清照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
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
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栽(應該使提手旁的栽,打字時找不到,抱
歉)!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
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評論: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古代女詩人,她的代表作。
第八名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騷更短,渾欲不勝簪。
評論:現實主義詩人的哀唱!
第七名 柳永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瀾意?擬把
疏狂圖一醉,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評論:王國維所說「學之三境界」中最廣位流傳的。周傑倫新專輯中的
《發如雪》也引用了「伊人憔悴」。
第六名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評論:著名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題記。
第五名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厥,今夕是何年?我與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
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園?人有悲歡離合,約有陰晴圓
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評論:被王菲翻唱之後就紅遍大江南北。
㈥ 金山、焦山、北固山有關的詩詞
金山:
飲中泠泉
文天祥(南宋)
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此鑄文淵。
男兒斬去樓蘭首,閑品茶經拜羽仙。
游金玉岩
馮子振(元)
雙塔嵯峨聳碧空,爛銀盤涌紫金容。
江流吳楚三千里,山壓蓬瀛第一峰。
雲外樓台迷鳥雀,水邊鍾鼓振蛟龍。
問僧何處風濤險,郭璞墳前風浪沖。
春日與喬白岩游金山
唐寅(明)
山峙清江萬里深,上公乘興命登臨。
憑闌指顧分吳楚,滿眼風波自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發,祗園兵燹廢黃金。
日斜未放滄浪渡,飽酌中泠洗宿心。
浪淘沙江行望金山
宋婉(清)
誰削玉嶙峋,千尺雲根,蛟龍深戶海西門。
金碧樓台青黛樹,小李將軍。
雁影落紛紛。浪起江豚。
鍾聲兩岸客邊聞。
登涉不如遙望好,倒景斜曛。
金山寺
吳承恩(明)
幾年夢繞金山寺,千里歸舟得勝游。
佛界真同江月靜,客身暫與水雲留。
龍宮夜久雙珠貝,鰲背秋生片玉浮。
醉倚石欄時極目,霽霞東起海門樓。
訪金山.登楞枷台
趙朴初
再來眼頓明,掛壁雪舟雪。
憂是舊金山,江心雲月下。
江水不盡流,花開春復秋。
了了因緣法,低頭五比丘。
焦山:
游鎮江登金山、焦山
作者:唐寅
人間道路江南北,
地上風波世古今;
春日客途悲白發,
給園兵燹廢黃金。
《和子瞻焦山》
金山游遍入焦山,舟輕帆急須臾間。
涉江已遠風浪闊,遊人到此皆爭還。
山頭冉冉萬竿竹,樓閣不見門長關。
金山共此一江水,只有勝絕無此閑。
野僧終日飽一飯,與世相視如髦蠻。
門無舟楫斷還往,說法教化黿鼉頑。
偶然客至話鄉國,西望落日低銅鐶。
岷峨正在日入處,想像積雪堆青鬟。
稻田一頃良自給,仕宦不返知誰扳。
久安祿廩農事發,強弓一弛無由彎。
行逢佳處輒嘆息,想見茅屋藏榛菅。
我知此地便堪隱,稻苗旆旆魚斑斑。
北固山: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水調歌頭 多 景 樓 陸 游
江左占形勝,
最數古徐州。
連山如畫,
佳處縹緲著危樓。
鼓角臨風悲壯,
烽火連空明滅,
往事憶孫劉。
千里曜戈甲,
萬灶宿貔貅。
露沾草,風落木,
歲方秋。
使君宏放,
談笑洗盡古今愁。
不見襄陽登覽,
磨滅遊人無數,
遺恨黯難收。
叔子獨千載,
名與漢江流。
永 遇 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
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南 鄉 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㈦ 關於「北固山」的詩有哪些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內入舊年容。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蝶戀花·京口得鄉書
宋代:蘇軾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北固山看大江
清代:孔尚任
孤城鐵瓮四山圍,絕頂高秋坐落暉。
眼見長江趨大海,青天卻似向西飛。
登北固山
唐代:宋之問
京鎮周天險,東南作北關。埭橫江曲路,戍入海中山。
望越心初切,思秦鬢已斑。空憐上林雁,朝夕待春還。
九日陪潤州邵使君登北固山
唐代:張子容
五馬向西椒,重陽坐麗譙。徐州帶綠水,楚國在青霄。
張幕連江樹,開筵接海潮。凌雲詞客語,回雪舞人嬌。
梅福慚仙吏,羊公賞下僚。新豐酒舊美,況是菊花朝。
㈧ 《登京口北固山懷古》
1、原文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宋 -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詩詞簡介
這是一首懷古詩。作者通過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頌,諷刺南宋統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無能。全詞飽含著愛國、衛國的強烈感情。「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極目遠眺,我們的中原故土在哪裡呢?哪裡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驚天地,泣鬼神。接下來再自問自答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一問一答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不盡長江滾滾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三國時代的孫權年紀輕輕就統率千軍萬馬,雄據東南一隅,奮發自強,戰斗不息,何等英雄氣概!接下來,辛棄疾為了把這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不惜以誇張之筆極力渲染孫權不可一世的英姿。他異乎尋常地第三次發問,以提請人們注意:「天下英雄誰敵手?」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劉」,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 。「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句話,本是曹操的語言,現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卻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圖強的時代的呼聲。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嘆雄壯,意境高遠。它與作者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3、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准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韓侂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㈨ 急求!描寫鎮江北固山的詩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9)北固山最著名詩詞擴展閱讀: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也說明了作者寫詩為文的起因不是囿於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見大好江山淪落異族之手。
這就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劉裕,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當年北伐南在上半闋中,作者由京口這一歷史名城聯想到與京口有關的歷史英雄孫權與劉裕,以此順勢寫來,自然流暢,含蓄蘊藉,共蘊含了三層意思:
一、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不居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悵惘的感受:時間一如淘淘長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歷史英雄的豐功偉績,也捲走了風流人物的風采神韻,當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蕪的「尋常草樹」而已。
二、由於世無英雄,奸臣當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經英雄輩出的錦綉江山痛落敵手,中原人民淪為異國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復故國的希望。此情此景,無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喪權辱國之痛。
三、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對比,表達了對英雄們的追慕與緬懷,羨慕他們都能夠大展才華、建功立業,而自己卻屢被貶謫,遭遇坎坷,抒發了自己懷才而不能施展、有壯志難以實現的無奈心境。
悲涼之感、悵惘之情,溢於言表,為全篇奠定了沉鬱蒼涼的情感基調。這三層意思,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感情飽滿而真摯,情緒熱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畫了一個憂國憂民、急於收復故地卻又屢遭排擠的愛國志士的形象。燕、後秦時,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氣吞萬里之勢。
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劉裕的居所,也淪落為毫不起眼的「斜陽草樹」與「尋常巷陌」,再也不復當年的輝煌與氣勢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為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准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於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但韓並未聽從辛棄疾的建議,倉促出戰。
直接導致了開禧二年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的宋金議和。「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在此,作者將筆鋒從沉寂遠去的歷史拉向切近的自身,開始追憶住事,回顧自己一生。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
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而作者雖一直極力主戰,並為收復故國不畏艱難,戎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說起的悲憤。
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這個典用得很貼切,內蘊非常豐富,一是表白決心,和廉頗當年服事趙國一樣,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當仁不讓,奮勇爭先,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二是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廉頗一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
三是抒寫憂慮。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願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
辛棄疾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果然韓侂胄一夥人不能採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一次落空。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小是辛棄疾的缺點,而這首詞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㈩ 歷史上最著名的40首詩詞
歷史上最著名的40首詩是從最著名的是我知道一些比方說,李白的春曉望廬山瀑布,你真的閩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