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秘方
A.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的書(關於中醫的)
1、《難經》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又稱《八十一難》,是中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關於《難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其成書不晚於東漢,內容可能與秦越人(扁鵲)有一定關系。
《難經》之「難」字,有「問難」或「疑難」之義。全書共八十一難,採用問答方式,探討和論述了中醫的一些理論問題,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腧穴、針刺、病證等方面。
2、《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萬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葯性理論。
卷「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葯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葯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
卷3~4為「百病主治葯」,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葯」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葯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葯手冊。
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4、《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
5、《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葯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葯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葯葯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B. 著名老中醫李伯藩治肝硬化的秘方
治肝硬化,沒有秘方。只要對症,就是最好的。病症有不同,且時時在演變,秘方是不變的,不要迷戀它。
C. 著名貴州裴家草葯秘方,九龍山草葯,風濕透骨丹的購買方法
你好!
我幫我家裡老人買過
我這是在重慶買的
應該是倒賣
不是出產地
出產地是貴州
聽說版效果到是還可以權
在老家都傳開了
老是讓我去買
原來離賣葯那兒近還好
現在搬家了去一次不方便
每次都拿很多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D. 保持健康的十大秘訣
一、喜歡喝粥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鍾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
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對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薦。《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家曹慈山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他編制了粥譜一百餘種,供老年選用,深受老年人歡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
小米是穀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穀雜糧,穀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E. 李可的著名葯方「厚德載物」的具體葯物是什麼功效有哪些
應該是李可弟子呂英教授的方子。具體您可以去廣州南方醫院古中醫科詢問。
F. 張仲景著名的方子
張仲景寫了一本著名的方劑大全《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內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容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書中精選了三百多個方子,這些方劑的葯物配伍比較精煉,主治明確。還有一篇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做祛寒嬌耳湯」不過祛寒嬌耳湯其實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葯物放在鍋里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也就是現在餃子的原型。
G. 西安著名有祖傳秘方治腎虛的老中醫
良好的睡眠可以讓身體完全的放鬆,讓機體可以很好的恢復,而且足夠的睡眠可以提高免疫力,可以保護腎精,讓腎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H.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葯方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版經典之首。相權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難經》,作者是扁鵲 .
《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
五十二病方 , 西漢文物,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
晉代王叔和著《脈經》是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
《肘後備急方》葛洪著
《諸病源候論》又稱《諸病源候總論》、《巢氏病源》隋代巢元方.
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北宋錢乙《小兒葯證直訣》
《婦人良方》是123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自明
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組織編制的成葯典
《普濟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明。朱橚(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