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中國著名銘文

中國著名銘文

發布時間: 2021-02-11 08:36:54

1. 中國古代著名的三種青銅器的名稱

1、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2、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3、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物,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由作器人毛公(廠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獸蹄形足,口沿飾環帶狀的重環紋。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館。

(1)中國著名銘文擴展閱讀

形成早期

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在中國,距今5000-4000年,相當於堯舜禹傳說時代。

古文獻上記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製品。

雖然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隨著原始社會的發展,鼎由最初的燒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變為一種禮器,成為權利與財富的象徵。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輕重,標志著權力的大小。

在商周時期,中國的青銅器形成了獨特的造型系列: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等等。青銅器上布滿了饕餮紋,夔紋或人形與獸面結合的紋飾,形成神靈的圖紋,反映了人類從原始的愚昧狀態向文明的一種過渡。

甘肅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單刃青銅刀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古老青銅器,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銅刀。經碳14鑒定距今約5000年。此刀長12.5厘米,為單范鑄成。沒有槽及環首等成熟的後世刀具才有的部件,在刀具形成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

2.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西周

1. 西周大墓,即陝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最高等級的陵坡墓地。發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規格最高的32號大墓,由於被盜嚴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礦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該墓此前即被認定是一個諸侯國國君級別的大墓,後又被懷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終由於出土器物沒有確鑿認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春秋早期

2. 晉侯墓,位於山西省曲沃縣羊舌村,墓地因被盜而發現。清理結束的兩座大墓早期均曾被盜,專家推測,很有可能是一種與復仇有關的毀墓行為。由於被盜,墓中未出土有關墓主身份的印或銘文,墓主是否真的是晉文侯和夫人,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春秋

3. 秦公大墓,甘肅禮縣永興大堡子山,此墓的發現意義非凡,長期以來,我國考古學界一直探索的秦國四大陵區最早的西垂陵區遺址這一千古之謎終於揭曉。秦公大墓據專家考證是秦國開國國君或其子秦文公的夫婦陵墓。該墓為研究秦國的陵寢制度和歷史提供了新資料。該墓15年前就已嚴重被盜,大量珍貴文物現仍流失海外。

戰國早期

4. 郭庄大墓,這座大墓經歷了至少17次盜掘,其中包括戰國盜洞一個,東漢盜洞7個、現代盜洞9個,但由於擁有十分完善的防盜系統,墓地發掘後仍出土大量珍貴器物,可算一個奇跡。它有很多巧妙的防盜機關,是典型的積石積沙墓,深達17米。該墓主人應是一位地位顯赫的楚國高級貴族。

戰國(楚)

5. 九連墩古墓,由於墓地土質為沙土,屢發塌方險情,但也正是由於坍塌,使盜墓者僅進入南槨室,所以損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盜空。該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墓主人被認為是楚國高級官員。

漢朝

6. 徐州獅子山漢墓,早年間曾被盜,由於做賊心虛、過於匆忙,盜墓賊漏過了獅子山楚王墓甬道兩側密封著的幾個耳室,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寶躲過了劫難。該墓發現的金縷玉衣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為玉中極品,遺憾的是金縷玉衣上的金絲被盜墓者抽走了。

漢唐之間

7. 老山漢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是在1999年底破獲的一起盜掘古墓案中發現的。該墓被盜過於嚴重,墓主都被拽出棺外,墓中器物所剩無幾,令人大失所望。通過人骨復原,墓主人容顏已被完整呈現,但他的身份至今仍是一個謎。

唐朝

8. 永泰公主墓,墓室的右側有一盜洞直貼墓壁而下,盜洞正好打在前墓室與甬道之間。前有墓道填土所阻,後為墓室磚壁所堵,惟有此處可以進入墓室,選點之准令人驚嘆。盜洞底部有一副骨架及鑿子、錘子等,這意味著盜洞打通後,此人進入墓室盜寶,最終被地面見利忘義的夥伴活活悶死。

宋朝

9. 秦檜獨子墓,即2006年備受關注的南京江寧「疑似秦檜墓」,墓主其實為秦檜獨子秦熺,在3個墓室中共出土金、銀、銅、漆、瓷、鐵質文物100餘件。該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間的秦熺墓已被盜過,墓主已無處尋覓,而西北角的墓室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為沒有墓誌,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許人。

清朝

10. 東陵慈禧墓,慈禧太後生前酷愛珠寶、玉器及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其中包括織金的陀尼經被,經被上綴有的820粒珍珠全部被盜墓賊拆走;盜墓者甚至將慈禧牙齒撬開,盜走了她口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3. 古代銘文代表作

《柳子厚墓誌銘》
《漢書·藝文志》有《黃帝銘》六篇,除《金文銘》(或《金人銘》),其餘今已亡。

4. 被譽為「中國第一盤」的逨盤所鑄的銘文的內容是怎麼樣的

逨盤內底抄鑄銘文21行,約360字,記襲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自周文王至周宣王12位王征戰、理政、管治林澤的歷史。對西周王室變遷及年代世系有著明確的記載,可印證史書的記述,對夏、西周斷代工程所擬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檢驗。

逨盤造型與紋飾優美,長篇銘文氣勢恢宏,鑄造工藝精湛,的確是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的經典之作。

顯然,這篇銘文的內容主要是逨誇耀自己的家族史、並紀念周王的冊命賞賜,其中不乏西周中晚期金文中公文式的套話。但彌足珍貴的是,在稱頌列祖列宗的同時,也基本歷數了西周諸王,並道出了西周史的大致輪廓。

5. 中國有哪些出名的鼎,簡單介紹

司母毋鼎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釋作「後母戊」,後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婦妌。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是中國目前已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其腹部鑄有「司(後)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范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經測定,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後來,侵華的日本人聞知此事,欲以重金購之而不得。抗日戰爭勝利後,司母戊鼎在一九四六年六月重新出土,曾作為蔣介石的壽禮,專車運抵南京,被撥交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保存。

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蔣介石親臨現場參觀,並在鼎前留影。稍後,國民黨政府擬將此鼎運往台灣,但終因鼎身太重,不易搬動而放棄此念。建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飾紋。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司母戊"。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秦公鼎 [上海博物館藏高47厘米,口徑42.3厘米]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春秋早期製品。立耳折沿,淺腹略鼓,平底,獸首蹄足,頸腹飾獸身交連紋,立耳外側飾鱗紋,腹內壁銘文6字,記秦公作此鼎。

6.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方鼎

司母戊方鼎,小臣方鼎,大禾人面方鼎,司母辛方鼎,商代方鼎,西周厚趠方鼎等等。
後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全稱為後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量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後無法辨認,砸去一隻鼎耳,將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經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後妃婦妌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經測定,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大禾人面方鼎 ,高38.5厘米,口長29.8厘米,寬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寧鄉縣黃村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商器體呈長方形,立耳,四柱狀足,為商代後期鼎常見的樣式。

7. 「銘文」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碑上,放在書專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屬做「座右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例如劉禹錫的《陋室銘》用的就是ing韻,有名、靈等字在句末做韻腳,讀起來朗朗上口。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做「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共分為兩類。一類沿器物之銘發展為記功述行的文字,有時用於警戒勉勵;一類埋於地下記述死者生平,也就是墓誌銘。雖內容不同,形制有異,但語言特色相同:押韻、簡約、開闊、優美。

「銘」的相同含義詞是「策」,也同樣具有警示作用。(中國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記事著書,成編的叫做策。)
督促;使進步 。如:策厲(督促勉勵);策進(促進)

8. 中國有哪個比較著名的文物上面有刻文字的要著名的哦``順便把上面的內容也告訴我!一定要!!!

師旗鼎
師旗鼎,高15.8cm,口徑.2cm,重1.92kg。
鼎圓淺腹,腹傾垂,二直耳,三柱足。頸飾一周長身分尾垂嘴的鳥紋。
器內壁鑄銘文8行79字:
唯三月丁卯,師旗眾仆不
從王征於方雷。使厥友引
以告於伯懋父。在,伯懋
父乃罰得、 顯、古三百鋝。 今弗
克厥罰,懋父令曰:「義,
厥不從厥右征,今毋,
其又內於師旗。」引以告中
史書,旗對厥於尊彝。
(仆:指師旗管轄的一些人。友:這里指同事或下屬。內:交納、上繳。這里指交納一定的罰款。)
銘文大意是:這是三月的丁卯日,師旗因為他屬下的許多仆官不跟王去征方雷,派了他的屬僚引把這件事告到伯懋父那裡。說:「在的時候,伯懋父曾罰得、顯和古三百鋝,現在沒有能罰」。伯懋父命令說:「依法應該放逐像這些不跟右軍一起出征的人,現在不要放逐了,應該交罰款給師旗」。 引把這件事告知中史寫下來。師旗對揚這個判詞,鑄這件彝器。(唐蘭釋文解說)
這件銅器銘文記錄了西周中期軍法處罰事件,反映了當時的法律制度,是研究法律史的珍貴資料。

朋友,這個我是轉自故宮博物院的網站的,你可以去看看http://www.dpm.org.cn/

9. 中國古代銘文都有哪些

最有現實教育意義的勵志銘文莫過於

陋室銘

作者:(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在於。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靈驗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詞,此,這。 惟,只。 馨,這里指品德高尚。

譯文: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上,長到,蔓到。

譯文:苔蘚痕跡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往來,偏義復詞,詞義偏重在「來」上。

譯文:到這里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譯文: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勞,使……勞累。 形,形體,身體。

譯文:沒有奏樂的 音樂擾亂耳鼓,也沒有官府的公文來使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譯文: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它們雖然簡陋,但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

8、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麼簡陋呢?」

另外,像鍾鼎文一類的古代銘文
對研究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很有實際價值。

在此不述。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