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知名戲院
⑴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歌劇院
世界十大著名歌劇院抄
一、悉尼歌劇院 澳大利亞
二、巴黎歌劇院 法國
三、斯卡拉大劇院 義大利
四、亞馬遜劇院 巴西
五、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奧地利
六、聖卡洛劇院 義大利
七、哥倫布劇院 阿根廷
八、大都會歌劇院 美國
九、匈牙利國家歌劇院
十、莫斯科大劇院 俄羅斯
⑵ 陽明戲院門前夜市,饞嘴遊客的天堂,台北還有哪些出了名的美食夜市
夜市是台北美食文化的縮影,夜市不像餐館那樣略顯嚴肅,而是在露天里,搭起一個個的小吃攤,形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下面我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除了饞嘴遊客的天堂陽明戲院前夜市,台北還有哪些出了名的美食夜市~
第一站——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可以說是台北的綜合夜市,是夜市中擁有「一哥」稱號的夜市!士林夜市可是遊客們到台北的必到之地之一。士林夜市從20世紀初形成,逐漸發展成了今日的綜合夜市規模。
觀光遊客的最愛——士林大香腸:香腸真的是超級巨無霸,超級香而且超級好吃,肉質很好醬料無敵好吃!
到處都有賣的——章魚小丸子:不管到了哪裡,章魚小丸子都是你拒絕不了的美味~
小貴的——干貝燒:每每看到就一定會買的干貝燒,超級好吃,就是有點小貴~
其實不光有這些夜市,台北還有很多美味就藏在台北街頭的每個角落裡。
我想對於吃貨們來說,哪怕美味藏在最深的巷子里,也還是會「奮不顧身」的前往啦~
⑶ 中國 十大歌劇院
1、上海大劇院
國內第一座國際性現代化大劇院,華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演出場所回。
⑷ 台灣台北電影系:台藝大vs北藝大,哪個比較好
這個真的很難說,(台灣電影並不發達)各校都有獨特之處,只能稍為提供些訊息供題主參考~
北藝大創設1982,當時為回應社會對藝術教育的深厚期待,投入眾多資源而成立藝術學院,
並於1991年將校區定址於關渡,迄2001年改名為台北藝術大學.
該校為展演創作型的藝術專業大學,在台灣具有高等藝術教育之指標性地位.
無圍牆的藝術校園,景觀饒富自然與人文風貌,使得北藝大成為孕育藝術家之絕佳場域.
創校以來,培育了許多傑出藝術專業人才,師生,校友遍布國內外展演藝術界.
為深化教學,研究,展演與創作之能量與成果,北藝大在各面向,全力推動成為一流藝術大學.
同時體認到開拓師生視野並與國際接軌重要性,近年積極強化與國際知名藝術院校機構,
建立互動與連結管道.藉實質學術合作,資源分享,提升師生國際觀.
北藝大並非百年學府,但也已耕耘1/4世紀,已規劃興建新的戲劇舞蹈專業教室外,
並創新設立電影與新媒體學院,以與全球藝術教育發展趨勢同步脈動.
台灣藝術大學前身為台灣藝術學校,成立於1955,後改為台灣藝術專科學校,
94年升為台灣藝術學院,2001改名"台灣藝術大學".
在07年核定完成全校的系所合一後,可謂已成為一所"完全藝術大學".
台藝大半世紀來的發展,就等同書寫一卷台灣藝術現代史__身為國內歷史最悠久,
學門分流最專精的藝術高等學府,台藝大實可謂乃台灣藝術教育之重鎮.
很多藝術界名人皆投入教學行列,打造全方位藝術環境,更作育出無數精銳人才.
該校優秀傑出校友不勝枚舉,如李安及侯孝賢,王童,馬水龍,朱宗慶,簡文彬,等知名導演,
音樂家,美術家,設計家;他們的優異表現,不僅是該校驕傲,更展現在藝術教育上的豐碩成果.
兩校專業在行部份可說完全不一樣,北藝大讓人注目的莫過於戲劇系及劇場相關學系,
北藝大劇場可說是全台第一等學府,尤其大學部戲劇系,更可說是孕育現代表演者的泉源.
至於台藝大的美術,設計,傳播等方面似乎都比北藝大有名,許多學子在填志願時,只要是
上述幾種學系,基本上都會以台藝大作為志願.
兩間學校對於不同藝術領域的人來說確有不同的學術地位,而且據業界及客座老師都有提到,
北藝大感覺比較奔放現代,給人表演者不受拘束感覺,而台藝大則帶內心情感因素學術風氣,
在各種作品呈現上運用更多專業理論建構成的基石去打造,與北藝大的感覺有所差異.
以上僅供參考,實際還是要多搜集一些資料.
⑸ 台北西門町介紹
西門町,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的消費商圈,最具特色的則是台北市第一條且有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
西門町一般而言包括中華路、康定路、漢口街及成都路之內的范圍,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藍線、綠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行政區畫-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
西門町因為位於台北城的西門外,因此得名。在日治時代,西門町原本還只是一片荒涼的地方,後來日本人決定仿效東京淺草區,在此設立休閑商業區。其中最早的娛樂設施為1897年的台北座、1902年的榮座(現為新萬國商場)及1908年的八角堂(西門紅樓)。
1930年代開始,西門町成為台北著名的電影街,日本戰敗後,榮景也繼續維持下去,40年代起每家戲院門庭若市,黃牛票猖獗,電影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僅武昌街二段就連開了十多家戲院,其盛況自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台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西門町許多機能被取代,80年代起逐漸沒落。90年代後期,台北市政府與西門町當地商家,重新將西門町規劃為行人徒步區,並在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才又將青少年拉回這個區域。目前在西門町,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小型演唱會、簽唱會、唱片首賣會登場,各種電影宣傳、街頭表演等等活動也常常可見。目前西門町還有20家以上的電影院,在台北要看首輪電影,西門町幾乎都找得著。而各種大小店家則有6千間左右。
西門町現在被稱為台北的「原宿」,除了有日文雜志專賣店外,各種日本的書籍、唱片、服飾等,幾乎都同步流行,是所謂「哈日族」的天堂。除了獨立的街邊商店之外,這類商店也特別集中於區域內幾棟專門的集合商業建築裡面,其中較著名的包括有老字型大小的萬年商業大樓,獅子林廣場,乃至於較後期的萬國百貨與誠品116等等。
但是,正因為青少年聚集密度高,所以西門町也與東區、士林夜市並列台北青少年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此外,西門町也是台北市著名的「援助交際」(學生賣春)場所。
此外,當年林青霞就是在西門町與友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而起,成為了有名的電影明星。
紅包場是一種台灣的歌廳形式,多分布於西門町徒步區的漢口街、峨嵋街、西寧南路上。
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當時針對由中國大陸來台的軍官、軍眷,模仿上海歌廳形式設立,一開始並無「紅包場」的稱呼,因為後來有聽眾為了鼓勵自己喜愛的歌手,會直接將金錢包在紅包袋中,上前獻給演出中的歌手,漸漸的這類型的歌廳,被稱為紅包場。
早期紅包場演唱的曲目多是1920-1950年代上海的流行歌曲,例如天涯歌女、舞衣、蘇州夜曲、秋水伊人等,聽眾也多屬於年紀較長的老兵,歌廳為了招徠客人,會為歌手另外取個「小周璇」、「小白光」等稱號,歌手也會刻意模彷當時歌手的演唱方法。
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和聽眾的轉變,曲目也由上海時期,轉為1950-1970年代在台灣、香港等地的流行歌曲,例如神秘女郎、情人的眼淚、意難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問白雲、甜蜜蜜。歌手的舞台肢體動作也較以往活潑。
紅包場的消費不高,歌手多穿著華麗的禮服,舞台上下交流互動熱絡是紅包場的特色之一。
西門町也有獨特的名產,例如中華路上的鴨肉扁、巷子內的阿宗面線、專賣鹵味的老天祿、成都路上的成都楊桃冰與蜂蜜咖啡,加上許多日式餐廳(例如峨嵋街的美觀園)及傳承中國口味的各式外省餐廳,將老台北人及新台北人的味覺搭起了傳承的橋梁。
在電影《向左走向右走》中,梁詠琪尋找金城武的場景就是西門町,也賦予了現代西門町更新的意義。
名勝古跡
西門町媽祖廟
西門紅樓:三級古跡
台北晉德宮:市定古跡,位於康定路,木結構具對場作
慈雲寺:市定古跡,位於漢口街
歷史建築
西門:位於西門捷運站上方,於1905年拆除。
中華商場:位於中華路上,因建設捷運而拆除。
⑹ 台北市著名的觀光夜市有哪幾個
士林夜市。來
士林夜市自為台北市最具規模的夜市之一,以陽明戲院及慈誠宮為中心,包含了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等熱鬧街市集結而成,其中士林市場早在民國前二年即已興建,以各種傳統小吃聞名國內外,許多觀光客皆慕名而來,像是大餅包小餅、石頭火鍋或是士林大香腸等,更是已經成為美食地標,無人不曉。
夜市已經移到新址,就在有名的劍潭捷運站旁。
⑺ 中國十大劇院
北京國家大劇院
中央歌劇院
北京保利國際劇院
上海大劇院
廣州歌劇院
台北國家戲劇院
台北國家音樂廳
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