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獸醫余
① 余新在哪有獸醫院
上網地圖一下
② 獸醫學校
萊陽農學院!
現名青島農業大學。
在裡面的時候不覺得
畢業出來了,發現真學了不少東西,老師也夠牛比
同類學校中很好的了!!
如果你想轉研究型人才,學校的設施也是國內一流的
③ 我國有名的獸醫有哪
在北京,農大有幾位特別出名的教授,給動物園的老虎,海獅都動過手術。
④ 獸醫的獸醫名人
現代中獸醫學奠基人、著名中國獸醫史專家於船教授生平業績
於船教授,原名孫裕川,1924年11月生,陝西三原縣人。1946年畢業於陸軍獸醫學校,隨後任種馬場一等技佐;1948年到華北大學農學院任教,並提任獸醫專修科主任和畜牧獸醫教育工作站主任;1950年轉入北京農業大學(即今中國農業大學),歷任教研室主任、獸醫系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兼任中國獸葯典副主任及中葯組組長、《中國獸醫雜志》主編,是世界獸醫學會會員、中國農業歷史學會顧問。2005年11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醫三院去世。
於船教授是中國現代中獸醫學奠基人。從20世紀40年代起,他便擎起恢復和振興中獸醫事業的大旗,團結和薦舉民間中獸醫人員,收集和總結中獸醫診療經驗。1956年倡議並成立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組,主編《中獸醫專題資料及研究報告》和《中國古農書叢刊·畜牧獸醫之部》,兼任河北定縣中獸醫學校(今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院)中獸醫教學指導,1958年又在北京農業大學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獸醫本科專業,1974年倡議建立了全國中西獸醫結合協作組及六個協作片區,並首次主持各高等農林院校內部聯合鉛印了全國高等農林院校《中獸醫學》教材,1979年倡建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西獸醫結合研究會並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獸醫學碩士點並擔任導師,1979年和1985年先後兩次主持修訂高等農業院校《中獸醫學》統編教材即「第一版」和「第二版」,1991年主編了全國高等農業院校中獸醫專業本科統編教材並承擔了《中獸醫基礎理論及診斷學》編寫工作。於船教授也是激光獸醫學奠基人,他從70年代起就把激光技術應用到獸醫針灸領域中,他和他的14個研究生(其中1人是60年代培養的病理生理研究生)一起對動物經絡與穴位的生物物理特性進行了長期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至今仍居世界前列。
於船教授是中國現代中獸醫學奠基人,不僅只指他是利用現代科學研究中獸醫學的權威,而且也還指他是中獸醫醫史(中國獸醫史)文獻研究的權威。在整理和發掘中獸醫古籍方面,於船教授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和多方尋找的基礎上,終於覓得明版《元亨療馬集》,據此整理出版了《元亨療馬集校注》,使該書的原貌重現於世。在他的努力下,散落民間的《牛經切要》、《療馬集》、《串雅獸醫》等書得以整理刊行。他還組織整理、審定、推薦出版了《司牧安驥集》、《痊驥通玄論》、《新編集成馬醫方牛醫方》、《世濟牛馬經》、《豬經大全》等中獸醫古籍。於船教授對中國獸醫史進行了系統研究。他在50年代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家畜閹割術在中國商代(前1600--前1046)就已出現並得到了應用,而非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前384--前322)首先提出;針灸起源於中國,而非印度;直腸檢查術早在漢代就有記載是中國人的發明,而非有些人認為的是近代歐美人發明傳入中國的。80年代後,他除繼續撰寫中國獸醫史料外,還與人合作編著了《中獸醫史略》、《中獸醫學簡史》等書,首次比較系統完整地論述了中國獸醫學的起源和發展。在2003年於船教授80壽辰之際,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分會、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中獸醫教研室聯合編輯的《於船文集》(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共收錄於船教授的各種論文、報告等133篇92萬字,具體分為獸醫史料(38篇)、專題論著、學術活動3類,書末附有「於船教授主編、參編及審校的圖書目錄」、「於船教授指導的研究生名錄」、「於船教授年表」。該書基本總結了於船教授一生的學術成果。
⑤ 哪裡的獸醫院比較出名有真才實學的高級獸醫
邢台的著名的獸醫教授邢蘭君看養病有一套,在邢台邯鄲等等都是非常的出名的獸醫了,河北科技報上老看到邢蘭君的 文章啊
⑥ 找一套書 英國著名獸醫作家 吉米·哈利 的7部作品 請問哪裡可以買到
之前的台灣譯本都名為「大地......」
城市出版社新出版的譯本將其更名為「萬物......」
至今已內有《萬物有靈且容美》《萬物既渺小又偉大》《萬物既聰慧又奇妙》《萬物剎那又永恆》《萬物生光輝》《貓的故事》六本面市
書店有售 也可在當當網上購買
⑦ 我爺爺留下了幾本很老的獸醫書籍,裡面記載了10餘種動物
留著自然有用了。至少很有紀念價值了。知識都是有用的!
⑧ 明清時期獸醫學有都著作了哪些書籍
在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時期,科技方面不乏集大成者,而中獸醫學領域在繼承和總結前代成果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十分豐碩成果。這些獸醫學成果是祖國獸醫學寶庫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一時期,編著刊行了許多中獸醫學的著作,形成了我國古代中獸醫學術體系。在中獸醫方劑學、傳統獸醫針灸學、家畜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獸醫外科等方面頗有建樹。
明朝廷對獸醫學的發展給予較大的重視。《永樂大典》有匯編成的《獸醫大全》,成化年間兵部編纂了《類方馬經》6卷,後來太僕寺卿楊時喬主編了《馬書》14卷和《牛書》12卷。
明朝廷由於政治軍事上的需要,大力開展在長江下游六府二州養馬,並幾次規定要培訓基層獸醫,名獸醫喻本元、喻本享等就是在此條件下出現的。
喻本元、喻本亨兄弟二人合著的《元亨療馬集》、《元亨療牛集》,於1608年刊刻問世,由兵部尚書丁賓作序。書中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以指導臨床實踐,成為自明以後馬疾治療學的經典著作,影響深遠。
朝鮮人趙浚等根據元代中獸醫書編成《新編集成馬醫方》和《新編集成牛醫方》,成書於1399年,現存版本為1633年版。此書罕見,可謂一套珍貴資料。
此兩部醫方是趙浚等集體用漢文編寫的。著書中引證了不少我國的古獸醫經典著作,約7萬字,全書共為64小節,附圖47幅。內容包括馬醫方及牛醫方兩大部分,內容豐富。
比如馬醫方內容,有良馬相圖、良馬旋毛之圖、相馬捷法、相齒法、養馬法等畜牧方面的內容,還有放血法、點痛論、姜牙論、十八大病、五勞論等獸醫方面的內容。
清代初期,由於農耕需要牛,牛病學得到較大發展。1667年重刻《元亨療馬集》時,將《水黃牛經合並大全集》和《駝經》並入成為一書,就是適應當時的時勢要求。
後來重編時加上《安驥集》等古書的部分內容,刪去《碎金四十七論》中的21論,編成馬經大全6卷,牛經大全2卷,駝經1卷,命名為《馬牛駝經全集》,近代流行的多是這部書。因由許鏘作序,內容主要來自《元亨療馬集》,簡稱「許序本」。
1758年,清代醫葯學家趙學敏編著的《串雅》,分《串雅內編》和《串雅外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民間走方醫的專著,揭開了走方醫的千古之秘。其中的《串雅外編》還特列出醫禽門、醫獸門和鱗介門。
清乾隆時期獸醫學家郭懷西,於1785年著《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這本書對《牛經大全》進行全面的修改和補充,雖名「注釋」實際上是新作。此書繼承並發展了《元亨療馬集》的內容,在我國畜牧獸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是對《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的注釋本,簡稱《大全集》。縱觀兩書全貌,可以看出,《大全集》是作者結合50餘年醫療實踐,對《元亨集》進行大量刪改、補充。綜合了以前丁序、許序等版本的內容,又增列、貫注了《黃帝內經》、《通元論》、《淵源塞要》、《療驥全書》、《安驥全集》等內容,從而在深度和廣度上發展了《元亨集》,反映了清代獸醫學發展概貌。
清乾隆朝太僕寺正卿李南暉編寫的《活獸慈舟》以黃牛、水牛病為核心,且選編了馬病篇、豬病篇、羊病篇、狗病篇、貓病篇。
清代嘉慶初年,著名中獸醫傅述風於1800年編著的《養耕集》問世,對牛體針灸術有進一步的補充和發展。全書著重記載了作者數十載的實際診療經驗,並繼承和發揚了中獸醫的傳統思想和方法,不論在理論上或在臨床經驗上均有獨到見解,對當時及後世獸醫學發展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養耕集》分上下兩集,上集講針法,下集備錄方葯。針不能到者,以葯到除病;葯不能及者,以針治病;針葯兼施,相得益彰。
《養耕集》上集中對牛體針灸穴點陣圖作了修正和補充,並分述40多個穴位的正確位置、入針深淺和手法,以及各穴主治的病症。
還分別論述了吊黃法、破牛黃法、火針法、燙針法、透火針法、皮風發表針法、出血針法、咳嗽針法、失中腕針法、治拓腮黃針法等20餘種對應的特殊針灸方法。
在此書問世前,我國僅有一幅「牛體穴位名圖」,缺乏文字敘述,本書填補了這個空白,使牛體針灸學形成一完整體系。
《養耕集》下集列病症98種和各症的方葯治法。方中常選用幾味當地的草葯,並根據鄱陽湖地區氣候變化開列四季葯物統治的處方。
在《養耕集》之後,《牛醫金鑒》、《抱犢集》、《牛經備要醫方》、《大武經》、《牛馬捷經歌》等方書相繼出現。隨著當時養豬業發展的需要,《豬經大全》也編成刊行。
至此,我國中獸醫的醫療對象已擴展到各種家畜和家禽。中獸醫學的特有理法方葯體系和辨證施治原則且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發展,並形成了我國古代完整的中獸醫學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