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最著名的歌劇院
㈠ 維也納是全世界公認的一流歌劇院,它是什麼的象徵。什麼成為音樂之都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總面積達9000平方米,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也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建於維也納市中心的格林大道,國家歌劇院建成於1869年,落成後首演的劇目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1880年至
1896年之間,里希特出任音樂總監後,維也納皇家歌劇院,便已躋身於世界最大歌劇院之林了。以後擔任美術和音樂指導的有魏因力特納、格里戈爾、夏爾克、克勞斯、克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卡爾·伯姆、卡拉揚和希爾伯特等人。擔任維也納歌劇院經理時間最長的是威廉·雅恩,他從1881年到1897年擔任此職長達16年。劇院經常上演威爾第和瓦格納的作品,瑪斯卡尼於1891年在這里親自指揮了《鄉村騎士》,1892年上演了馬斯涅的《曼儂》並進行了《維持》的首演,1894年又首次演出輕歌劇《蝙蝠》……,演出活動空前繁榮。維也納的發展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那期間,思想,文藝發現加快,許多領域出現了極具影響力的人物,這是歐洲發展史上少見的現象。此時,維也納歌劇院的發展也開始逐漸提高聲望,歌劇院各項規定提高門檻,即使一戰時作為戰敗國的奧地利。
維也納每年舉行300多場歌劇演出。
㈡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介紹
維也納國家歌劇來院自(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也是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四大歌劇院之一,始建於1861年,歷時8年完工,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
㈢ 歐洲都有哪些著名的劇院
-- 世界五大著名歌劇院
世界五大著名歌劇院
澳大利亞書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劇院是澳洲人的驕傲,這座耗資10億澳元之巨的歌劇院,被稱為「世界上最有靈感的建築」。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全國表演藝術中心,建築造型新穎奇特,外形宛如一組揚帆出海的船隊,有像一枚枚屹立在海灘上的潔白的大貝殼,與周圍海上景色渾然一體,富有詩意,以成為悉尼的標志。自1973年見成以來,悉尼歌劇院上演過無數經典歌劇,如瓦格納的〈〈 眾神的黃昏〉〉,理察。施特勞斯的〈〈隨想曲〉〉,莫扎特的〈〈唐·璜〉〉,威爾第的〈〈茶花女〉〉和〈〈西蒙·波卡涅拉〉〉,普契尼〈〈托斯卡〉〉等。
歌劇院規模宏大,演出頻繁,除聖誕節和耶穌受難日外,每天開放16小時,平均有十個不同的節目,還有免費音樂會供公眾欣賞。
美國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
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是歌劇界中舉足輕重的超一流藝術殿堂,有「歌劇之王」之稱的普拉西多,多明戈以及帕瓦羅蒂,卡雷拉斯等歌唱演員都曾在大都會歌劇院登台獻藝。
1883年10月22日,大都會歌劇院正式開幕。歌劇表演撲實,但場內卻極盡豪奢,單是一個華麗的馬蹄形觀眾大廳,就耗去了大部分建築資金。大都會歌劇院的首演劇目,是法國作曲家古諾的〈〈浮士德〉〉,之後便推出了一系列義大利作品。
目前的大都會歌劇院則建於1965年,是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核心部分,首演了巴伯的歌劇《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其建築格融古典與現代於一體,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劇院之一。精彩劇目有普契尼的〈〈阿依達〉〉,威爾弟的〈〈福斯塔夫〉〉和〈〈奧塞羅〉〉,莫扎特的〈〈魔笛〉〉等。
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劇院(Wiener staatsoper)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全世界公認第一流歌劇院,這棟有著希臘和羅馬式建築風格混合的歌劇院素有「維也納的靈魂」之稱。從1869年歌劇院落成的那天起,它就是音樂聖殿的象徵。莫扎特的《魔笛》首演,從此揭開輝煌序幕。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有人認為,一旦得以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舞台上引吭高歌,便從此奠定了自己在樂壇的地位。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每年演出達300多場,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復的。被世界公認的精彩劇目有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費岱得奧》,瓦格納的《紐倫堡名歌手》等。
意大米蘭拉--.斯卡拉劇院(Teatro. AIIa Scala)
米蘭的斯卡拉院一向被譽為「歌劇之麥加」,並以米蘭大公的妻子斯卡拉王後的名字命名。該歌劇院裝修十分豪華,劇場內雕梁面棟,金碧輝煌,而且音響效果也極其突出。唐尼采蒂的《唐棣之花》、威爾地的〈〈茶花女〉〉、普契尼的〈〈圖花朵〉〉和〈〈蝴蝶夫人〉等作品均在此進行首演。
劇院上演季節的開幕式在每年12月7日米蘭守護神節舉行,能在這一天擔任主唱歌手是演員們的最高榮譽。19世紀的所有義大利傑出作曲家都為斯卡拉歌劇院寫個作品,20世紀中的托斯卡尼尼、薩巴塔、阿巴多等許多著名指揮家也都曾執掌劇院的藝術創作。
英國皇家歌劇院(The Royai Opera House)
法國大作曲家德彪西曾稱贊英國皇家歌劇院代表了英國人最優秀的一方面,不但裝修富麗堂皇,而且音效盡善盡美。英國科文特花園劇院是倫敦最負聖名的老牌歌劇院。從1732年12月7日首演英國傑出的喜劇作品康閣里夫人〈〈如此世道〉〉至今,該劇院曾經三次被大火掃燒毀。
從1858年直到現在,除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有過中段以外,每年都在特定的倫敦「演出季」時間里推出歌劇作品。1892年,科文特花園劇院得到了「皇家歌劇院」的榮譽稱號這期間,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門,紛紛來此登台獻藝,劇院也 躋身於世界一流歌劇院之列。
皇家歌劇院經過幾次改建,已經成為一個新舊交融的現代時尚生活空間。
㈣ 維也納歌劇院最偉大的音樂家是誰
維也納三傑
海 頓——交響樂之父
約瑟夫.海頓 (1732一1809),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十八世紀歐洲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的音樂作品體裁廣泛,涉及聲樂、器樂各個領域,尤其對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發展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是世人公認的「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奠基人」。
代表作:《告別》、《時鍾》、《狩獵》、《驚愕》、《軍隊》、《倫敦》、《牛頓》等
貝多芬——樂聖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聖」。 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為人類留下了無價的音樂寶藏,因此,世人尊稱他為「樂聖」。
代表作:《歡樂頌》、《命運交響曲》、《熱情奏鳴曲》、《月光曲》、《暴風雨奏鳴曲》、《田園交響曲》等。
莫扎特
主要作品:
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
《唐.璜》
《魔笛》
交響樂 《 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
《G小調第40號交響曲》
《C大調第41號交響曲》〈丘比特〉
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 》
《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
《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 》
《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
其它 《弦樂四重奏〈狩獵〉》
㈤ 維也納最著名的歌劇院是什麼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是全世界公認的第一流歌劇院。她從落成這一天起,就是音樂聖殿的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1861年,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師西克斯鮑和謬爾設計督造,然而,這並未能夠目睹這一天。1868年,凡•努爾因為無法承受維也納人對其設計的刻薄指責而飲恨自殺,另一位建築師西卡斯堡在兩個月之後竟然也中風而死。於1869年5月15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從此揭開了輝煌的序幕。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為國家歌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對德、奧進行大規模轟炸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幾處斷壁殘垣。戰後,歌劇院的重建工作歷時8年,耗費1億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以慶賀歌劇院的第二個春天。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為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在每年三百場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復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自從建院以來,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作為劇院經理,又以樂壇稱雄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常任歌劇樂隊,並不惜重金聘請世界著名歌唱家擔任歌劇主角。劇院還規定,不準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處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這些規定和措施使它贏得了國際聲望,國家歌劇院成為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鄉的重要象徵。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欣賞歌劇,是萬千遊客及來訪使團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內容。
㈥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規模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也是音樂之都維也納的主要象徵,素有「世界歌劇中心」之稱。她坐落在維也納老城環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宮廷劇院,其前身是17世紀維也納城堡廣場木結構的包廂劇院。1861 年,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師西克斯鮑和謬爾設計督造,於1869 年5 月15 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1955年11 月5 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整個劇院的面積有9000 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 個座椅,背後還有567 個站位,三層還有100 多個包廂。劇場正中是舞台,總面積為1508 平方米,包括3 部分:前台、側台和後台。舞台總高度為53 米,深度為50 米。舞台能自動迴旋、升降、橫里開闔。樂池也很寬大,可容納110 人的樂隊。歌劇院擁有2 個芭蕾舞練習廳和3 個劇團練習廳、1 個364 平方米的綵排舞台、10 個獨唱演員練習室、1 個大型風琴室,還有幾十個演員化妝室。歌劇院還配有一個電視電台轉播室,劇場內各個位置都可收進熒光屏中。
1861年,由奧地利著名建築師西克斯鮑和謬爾設計督造,然而,這並未能夠目睹這一天。1868年,凡·努爾因為無法承受維也納人對其設計的刻薄指責而飲恨自殺,另一位建築師西卡斯堡在兩個月之後竟然也中風而死。於1869年5月15日建成開幕,首場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從此揭開了輝煌的序幕。1918年宮廷劇院變為國有,稱為國家歌劇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對德、奧進行大規模轟炸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遭到嚴重破壞,只剩下幾處斷壁殘垣。戰後,歌劇院的重建工作歷時8年,耗費1億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里奧》,以慶賀歌劇院的第二個春天。在每年300場的演出中,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復的。國家歌劇院的設計和建造是在1861年至1869年之間完成的,其風格可以歸屬為仿文藝復興風格。維也納歌劇院的演出季節是每年的9月1日到第二年6月30日。7、8月歌劇院關門休息,樂隊(即維也納愛樂樂團)赴薩爾茨堡參加音樂節。
全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都以能夠為在國家歌劇院演出而感到榮幸。在每年三百場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劇中的所有劇目。無論是歌劇還是芭蕾舞,歌劇院的節目沒有一天是重復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自從建院以來,一直聘用那些德高望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作為劇院經理,又以樂壇稱雄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作為常任歌劇樂隊,並不惜重金聘請世界著名歌唱家擔任歌劇主角。劇院還規定,不準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處女作,只能演出那些早已被肯定的名作。這些規定和措施使它贏得了國際聲望,國家歌劇院成為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鄉的重要象徵。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欣賞歌劇,是萬千遊客及來訪使團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內容。
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風。正面高大的門樓有5個拱形大門,樓上有5個拱形窗戶,窗口上立著5尊歌劇女神的青銅雕像。整個劇院的面積有9000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個座椅,背後還有567個站位,三層還有100多個包廂。劇場正中是舞台,總面積為1508平方米,包括3部分:前台、側台和後台。舞台總高度為53米,深度為50米。舞台能自動迴旋、升降、橫里開闔。樂池也很寬大,可容納110人的樂隊。歌劇院擁有2 個芭蕾舞練習廳和3 個劇團練習廳、1個364平方米的綵排舞台、10個獨唱演員練習室、1個大型風琴室。這里可以同時向50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台和9個電視台轉播演出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