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築與名稱
『壹』 世界著名十大建築有哪些
今天,美行思遠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想申請建築設計留學,或者對建築感興趣的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這些院校。
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系提供四個方向的碩士學位:建築學碩士(Master of Architecture);建築研究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 Studies);建築技術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ilding Technology);視覺藝術科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 in Visual Studies)。同時,該校還提供建築學博士(Ph.D.),主要包括建築史(Building Technology)、藝術和建築的歷史與理論(History and Theory of Archite-cture)、建築科技、設計和計算等研究領域。
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哈佛大學(美國)
哈佛大學組建了規模龐大的設計學研究生院(Graate School of Design),下設建築學(Architecture)、景觀建築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城市規劃設計(Urban Planning & Design)三大系別,為申請者提供碩士和博士學位。學院同時為有志於從事建築學學術研究的申請者提供了設計學博士(Doctor of Design, DDes)和建築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in Architecture, Ph.D)兩種博士學位。
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高等建築研究院(IAAC—Institute for Advanced Architecture of Catalonia)是一個致力於研究與發展新世紀人類棲息地的國際性的教育,建造及研究中心。被GraateArchitecture(世界建築網)評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十所建築學院之一。
目前該學校只招收碩士或博士研究生,提供高級建築碩士,城市與技術與開放性建造研究(OTF)三個教育項目,教學語言為英語。該學校的教育活動在一個被改造的遺棄工廠之內,師生比大概1:6,學校學術活動也非常頻繁。公開類講座大概每周一至三次。
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學院的本科項目以其嚴謹的、跨學科的准職業教育方法而聞名遐邇。大學的建築學本科項目為學生提供在文科教育背景下深入學習建築學領域的機會。該專業側重於通過深入探究建築設計、歷史、建築理論、建築技術、城市化以及園林建築來研究建築結構與文化、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
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劍橋大學(英國)
劍橋大學的教學與研究水平一直處於全英首位。在劍橋,將由建築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學者以及實習建築師們予以授課。劍橋建築課程的教學方法卓越,強調建築的文化性與技術性。這門課程的核心在於可以讓學生在工作室中進行設計實踐,同時可以得到人文學院和科學學院的教師授課以及給予支持和指導。
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愛丁堡大學(英國)
愛丁堡大學的建築與園林學院提供專業的建築學課程,通過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以及英國建築師注冊局認證。是英國最大的建築與園林學院之一,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其畢業生持續獲得國內及國際水平的獎項與認可。建築歷史碩士專業是全英僅有的兩個專業之一。同時愛丁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地,擁有中世紀和喬治王時代風格的建築,以及當代風格的建築,使愛丁堡成為UNESCO世界遺產之地。
以上內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築大學的介紹。建築設計做為熱門專業,在藝術專業留學中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大家有關於建築設計留學的相關疑問,可以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顧問。
閱讀此文章的人還閱讀了...
本文版權屬於美行思遠(www.mxsyzen.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貳』 中國的著名建築有哪些
著名建築有:
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敦專煌莫高窟屬,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群,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麗江古城平遙古城等。
『叄』 世界上十大著名的建築(帶圖片)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
不提及克里姆林宮,無從談論俄羅斯的歷史。克里姆林宮是歷代俄羅斯的皇宮,追溯克里姆林宮的歷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結構城堡。1367年為了防禦蒙古人的襲擊,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
15世紀後期,被稱為雷帝的伊萬四世招集了義大利、俄羅斯最有名的建築家增修和擴建,使皇宮逐漸形成了今日可見的、顯示權力的豪華和壯觀。傑內古城
被世人美喻為「尼日河谷的寶石」的傑內古城,坐落在尼日河與巴尼河交匯處,在14~16世紀末被摩洛哥軍征服前,這里是西非最為美麗的商業城。尤其值得誇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高11米、周長56米,用椰樹木為骨架,用粘土建造造型奇特的清真寺。該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裝飾效果,這是 1907m1909年按15世紀蘇丹建築風格重建的。
重建的清真寺被視為非洲建築史上的一大傑作,也是西非伊斯蘭教的象徵,不過只有伊斯蘭教徒才能入內。壯美的清真寺建築,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鮮艷奪目的服飾是傑內古城的魅力所在。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
傳說12世紀衣索比亞第七代國王拉利貝拉夢中得神諭:「在衣索比亞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並要求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拉利貝拉按照神諭在衣索比亞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動用2萬人工,花了24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里稱為拉利貝拉。
從此,拉利貝拉成為衣索比亞人的聖地。至今,每年1月7日衣索比亞聖誕節,信徒們都將匯集於此。
貝南阿波美王宮
貝南南部的阿波美城曾是西非海岸以販賣奴隸而繁榮一時的達荷美王國的首都。這個地區在歷史上與「象牙海岸」、「黃金海岸」相並列被稱為「奴隸海岸」。阿波美王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
1979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位於諾曼底地區一個小島上的教堂,高出海面150米。退潮時小島則變成與陸地相連的山丘。教堂的誕生有段神奇的傳說。8世紀初主教歐勃爾按照夢中大天使米歇爾的授意在山丘上修建了這所教堂。
奇特的是完工後不久山丘被海水淹沒從而形成了今日可見的海中浮島。11世紀起對教堂進行擴建,足見逐漸新添了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風格各異的建築。
挪威卑爾根
卑爾根市位於挪威西海岸,那裡不僅是著名的古建築集中地,也是漢薩同盟海外行商的惟一例證,還是城市發展初始階段和北歐木建築的寶貴遺跡。卑爾根市是挪威第二大港灣城市。1070年挪威王在此建都。
斯凱利格-邁克爾島
1996 年認定為世界遺產,斯凱利格.邁克爾修道院在愛爾蘭西南部12海里外的一座僅0.18平方公里的遠海孤島上。建於公元7世紀,為歐洲現存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是反映基督教初期時代的建築風格的重要史跡。房屋形如蜂窩,沿凸凹不平的岩地而建,沒有絲毫的修飾痕跡,惟有十字架顯示著這是基督教建築。
從出土文物和菜地遺跡略可了解當時修道士們在這絕海島上艱辛的生活狀況。由於孤島與陸地隔絕的緣故,修道院鮮有人造訪,故而至今保存著原始狀態。此外,島上又是野鳥棲生的樂園。
埃夫伯里巨石遺址
英格蘭南部索爾滋伯里平原上的這座環形排列的巨石遺址直徑約為100米。據考證是新石器時代的建造物,有5000年的歷史。四層同心圓的石圈中央的祭奠石和旁邊被稱為腳跟(Hee1-stone)石的玄武石,在每年夏至這一天,兩個石頭與地平線彼岸升起的太陽連成一線這個建造物的目的是什麼還存有眾多的猜測:亦或是崇拜太陽的神殿、亦或是天文台、亦或是與宇宙聯系的通信點等等,至今仍是個千古之謎。
多瑙河及布達城堡區
1987年認定為世界遺產,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分為東西兩岸。13世紀起匈牙利帝國在西岸布達建造王宮,西岸從此而輝煌起來。布達市內哥德式建築與巴洛克式建築點綴在窄道兩旁。東岸佩斯則逐漸形成商業、學術與市民文化的中心地。
葉門希巴姆老城
1982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中央拔地而起的一片高層建築群給人一種海市蜃樓般不可思議的感覺。那簡練的外觀,雷同的造型不由讓人聯想到紐約的摩天大樓。這些用土坯為建材的建築群高達30米,在中世紀來說的確堪稱高層建築。
中國 拉薩布達拉宮
1994年被認定為世界遺產,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區分布有許多佛教寺廟、宮殿。從7世紀起,歷代活佛都居住在此。拉薩成為西藏的宗教、政治中心。
拉薩西北部的紅山上聳立有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宮殿依山而立,直至山頂。這座雄偉的宮殿初建於7世紀,是西藏吐蕃王為迎接唐朝文成公主所建造的9層共1000個房間的宮殿,命名為布達拉宮。
『肆』 請寫出下列世界著名建築的名稱
法國盧浮宮,英國白金漢宮,德國勃蘭登堡門,義大利那不勒斯皇宮,俄國冬宮,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伍』 世界著名建築物,有哪些。(名字)(有圖片最好)(至少50個)
巴比倫空中花園,羅德斯島太陽神鵰像,摸索拉斯陵墓,阿爾忒彌斯神殿,宙斯神像,法洛斯燈塔,埃及金字塔,義大利的羅馬斗獸場,亞歷山大地下陵墓,萬里長城,石圍圈,比薩斜塔,索菲亞大教堂,盧浮宮,泰姬陵
『陸』 世界各國著名建築物名稱
1、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柒』 中國著名建築名稱和特點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
建築特點
節能環保
上海中心
設計方此前就表示大樓將採用多項最新的可持續發展技術,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此次環評公示顯示,在主樓頂層計劃布置72台10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對冷卻塔進行圍護以降低噪音,而綠化率將達到31.1%。
主要的技術指標包括:室內環境達標率100%;綜合節能率大於60%;有效利用建築雨污水資源,實現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於40%;可再循環材料利用率超過10%;實現綠色施工;實現建築節能減排目標。
此外,「上海中心」的造型也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節能的需要。它擺脫了高層建築傳統的外部結構框架,以旋轉、不對稱的外部立面使風載降低24%,減少大樓結構的風力負荷,節省了工程造價。同時,與傳統的直線型建築相比,「上海中心」的內部圓形立面使其眩光度降低了14%,且減少了對能源的消耗。
電梯速度
上海中心大廈的快速電梯由三菱公司設計,負責將乘坐者送上空中大廳。這種電梯採用加壓艙設計和可以發電的轉換器,能耗減少30%。上海塔的快速電梯最大速度超過每小時40英里(約合每小時64公里)——正常情況下為這一速度的一半——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電梯。這座摩天樓將安裝106部電梯,其中有7部為雙層電梯。[12]
可直達119層觀光平台的快速電梯,其速度可達每秒18米,55秒可抵達上海中心119層觀光平台。如果下行,每秒速度達10米,70秒後可抵達一層。這樣的超高速觀光電梯一共有三台。[13]
建造技巧
上海中心依靠3個相互連接的系統保持直立。第一個系統是9
上海中心大廈各建築方案設計圖
上海中心大廈各建築方案設計圖
0英尺×90英尺(約合27米×27米)的鋼筋混凝土芯柱,提供垂直支撐力。第二個是鋼材料「超級柱」構成的一個環,圍繞鋼筋混凝土芯柱,通過鋼承力支架與之相連。這些鋼柱負責支撐大樓,抵禦側力。最後一個是每14層採用一個2層高的帶狀桁架,環抱整座大樓,每一個桁架帶標志著一個新區域的開始。
高空展覽
上海中心大廈除了第118層和119層作為主要觀光層開放讓遊客體驗外,大廈的125層和126層也將建觀光區,高度分別達到580米和583米。上海中心大廈還將舉辦巔峰藝術展和視聽表演。收藏家馬未都打造的觀復博物館已宣布入駐「上海中心」,「金器館」「宗教館」「中西文化交流館」「瓷器館(宋)」等在2015年大廈建成啟用後向公眾開放。台灣誠品生活也與上海中心大廈簽署了租賃意向協議。
上海中心可抵達的最高點為125—126層,設置有風阻尼器。這個神秘的空間內,可以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演奏會、藝術展示等。
上海中心大廈的觀光平台將設置紀念品商店、空中郵局等,還醞釀增設世界超高層建築史展覽等內容。
燈光展示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的超高層整體構思景觀燈
上海中心大廈總高度已超過500米
上海中心大廈總高度已超過500米
及主題燈光秀,除了為建築本身增光添彩,初步確定圍繞上海創新精神的主題,進行整體燈光設計。塔冠部位將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屏幕及LED點陣燈光,而大樓9大區域外牆上也在安裝燈光扣件,或臨時或永久性設置燈光造景。上海中心大廈會打造4類燈光秀,對應平時、周末、節假日以及特殊演出。還將與外灘浦東浦西建築群景觀燈呼應,定期展示地標性燈光秀。
雕塑陳列
上海少女
上海少女
2014年12月23日下午,鄧南威、柳立夫婦和觀復博物館向「上海中心」捐贈《上海少女》的儀式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上海少女》將陳設於上海中心一樓辦公大堂入口,成為上海中心的重要文化標志之一。[16]
《上海少女》是已故畫家、藝術家陳逸飛親自創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作品完成於2000年,是陳逸飛在其位於泰康路的雕塑創作室內製作的。《上海少女》將平面油畫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女性形象翻成立體雕塑,刻畫的是一位身姿窈窕的上海少女。少女身著的旗袍、手中的鳥籠與香扇,喚起人們對於老上海以及老上海女性的懷舊情結。[16]
鄧南威在與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商議後,覺得將陳逸飛的這件佳作安放在即將落成的上海中心大廈最好:首先,上海畢竟是《上海少女》曾有的家;再者,《上海少女》修長曼妙扭動的身姿與上海中心緩慢扭轉的外形相當吻合。
『捌』 中外著名建築
科隆大教堂
開放分類: 天主教、建築、世界文化遺產、教堂、科隆
【基本資料】
[編輯本段]
英文名稱:The Cathedral of Cologne
法文名稱:Cathédrale de Cologne
教堂所在地: 德國科隆中心地帶
建造時間:1248~1880年
建築風格:哥特式
簡介: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以法國蘭斯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範本,是德國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國哥特盛期樣式建造的教堂。考古發掘表明,在今天科隆大教堂高高聳立的地方,曾存在過一座羅馬的神殿,圍繞它的是富裕商人的豪宅。第一座基督教堂建於公元320年,當時的洗禮盆在今天的大教堂內還可以看到。
官方網站(英文、德文):http://www.koelner-dom.de
【教堂介紹】
[編輯本段]
1996年,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0屆會議報告上,根據文化遺產標准C(I)(II)(IV),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坐落在德國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它與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另有資料說「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是在希爾德博爾德遺址上修建的」。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一直到1880建成,經過了七個世紀,它先後的建築者都持有同樣的信仰,而且絕對忠誠於原定計劃。除了它自身特有的價值和其包含的藝術價值外,它還表現了歐洲基督教的力量和耐力。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隨後在以後的幾年內被完好的修復。
科隆是約公元50年作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城市由羅馬人建設的城市。785年,羅馬天主教會設置主教。萊茵河交易中心發展起來。成立漢薩同盟時,科隆成為主要城市。設有下萊茵——西法倫城市群本部。15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承認科隆為自由城市,該城獲得城市自由權。15世紀後。隨著漢薩同盟的衰退,科隆在德意志中的經濟地位逐步下降。
大教堂的興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紀文化在歐洲勃興的象徵。1164年,德意志帝國皇帝、科隆大主教萊納德征戰義大利米蘭時,奪得一件珍貴的戰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聖王的遺骸。於是,科隆成為繼西班牙的聖地亞圖、義大利的羅馬和德國的亞琛之後最有名的朝聖地。1238 年,法國國王從拜占庭皇帝手中購得耶穌受難時戴的荊冠,於是巴黎成為科隆最強有力的競爭者。為保住聖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團決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來供奉這份遺骸,建築風格選取當時新興的哥特式。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驕傲,也是科隆的標志。德國科隆(Cologne)市早在公元前五十年,已是羅馬帝國的重要殖民地,其市名就是由Colonial(殖民地的)演變而來。如今,它是萊茵區最大的國際商業中心,經常舉行各類國際博覽會。陽光明媚的日子,來到這座位於萊茵河中游的歷史古城,可感受到濃烈的宗教氣氛。
大教堂工程規模浩大,至今仍保存著成千上萬張設計圖。其建築期長達632年,堪稱世界之最。1248年,法國建築家凱爾哈里特受邀設計建造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奠基於1248年8月15日卡羅琳王朝時期(卡羅林格朝代),當時的規模較小,其建築形式採用早期基督教時代的建築方法,極為樸素。由於歷次戰爭阻隔,特別是「30年戰爭」和「百年戰爭」兩次悠長的宗教戰爭,建築工程時斷時續,(有資料說曾遭受火災)。1560年,工程中斷。1842年,德國著名建築家卡爾·腓特烈·辛格勒向市民呼籲重開大教堂工程,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響應這個呼籲並給予財政支持,1842年9月4日,在威廉四世的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直到1880年10月15 日,這座當時榮膺世界最高建築物的科隆大教堂舉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禮。成為建築史上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科隆大教堂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主體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門兩邊的兩座尖塔高達157.38米(有資料說是161米),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雲霄(見圖)。大教堂的四周還有許多小尖塔。科隆大教堂至今也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整座大教堂全部由磨光的石塊建成,整個工程共用去40萬噸石材,加工後的構件總重16萬噸,並且每個構件都十分精確,時至今日,專家學者們也沒有找到當時的建築計算公式。大教堂內分為5個禮拜堂(有資料說是10座),中央大禮拜堂穹頂高達43.35米,中廳跨度為15.5米,各堂排有整齊的木製席位,聖職人員的座位有104個。教堂內部裝飾也很講究。玻璃窗上都用彩色玻璃鑲嵌出圖畫,圖畫上是聖經故事。在陽光反射下,這些玻璃金光閃爍,絢麗多彩。堂內還有好幾幅石刻浮雕,描繪出聖母瑪麗亞和耶穌的故事。大教堂四壁上方的玻璃窗用彩色玻璃嵌出《聖經》故事,這些玻璃鑲嵌總計有1萬平方米。是教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教堂的鍾樓上裝有5座吊鍾(響鍾),最重的聖彼得鍾,有24噸。每逢祈禱時,鍾聲洪亮,傳播得很遠。登上鍾樓,可眺望萊茵河的美麗風光和整個科隆市容。
科隆大教堂里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萬張當時大教堂的設計圖紙,成為研究中世紀建築藝術和裝飾藝術的寶貴資料。還有從東方去朝拜初生耶穌的「東方三聖王」的屍骨,被放在一個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聖壇上。這里還有最古的巨型聖經、比真人還大的耶穌受難十字架以及教堂內外無數的精美石雕。一些珍貴文物現保存在—個金神龕內,此金神龕被認為是中世紀金飾藝術代表作之一。在唱詩班迴廊,還保存著15世紀早期科隆畫派畫家斯蒂芬·洛赫納1440年為教堂所作的壁畫和法衣、雕像、福音書等文物。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為壯觀:在燈光的輝映下,教堂顯得熒光閃爍,燦爛奪目,美不勝收。裝在四周各建築物上的聚光燈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藍色的冷光,照在宏偉的建築上,藍瑩瑩的璀璨晶亮,彷彿嵌上了藍色的寶石,染上了綺麗的神秘色彩。教堂中央的雙尖頂直剌雲霄,一連串的尖拱窗馱著陡峭的屋頂,整座教堂顯得清奇冷峻,充滿力量。
自從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里更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遊客們來到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旁,由衷的贊嘆不絕於耳。只見這座用磨光大理石砌成的大教堂,其內外雕刻物皆似鬼斧神工之作;教堂里森然羅列的高大石柱,鮮艷繽紛的彩色玻璃,精緻的拱廊式屋頂以及凌空升騰的雙塔皆氣勢傲然。登至150多米的塔頂,俯瞰市區,科隆美景一覽無遺。科隆大教堂的巍峨壯觀令所有瞻仰到它的人嘆為觀止。
始建於1248年,幾經波折1880年最後完成,世界上最著名的最高大的教堂之一。它除了有重要的建築和藝術價值外,還在於它是歐洲基督教權威的象徵。在二戰期間部分曾遭到破壞,近20年來一直在進行修復。
科隆大教堂於1248年在加洛林王朝希爾德大教堂的遺址上開始興建,1560年教堂內大廳基本竣工。在1560年,因德國宗教改革運動而中斷工程,至1823年續建,1880年竣工,若非19世紀的復古風席捲歐洲,那麼這棟哥特式的經典之作恐怕永無完工之日。整個建造工程前後跨越六個多世紀,它是德國中世紀哥特式宗教建築藝術的典範。
科隆大教堂的建成與科隆歷史背景有密切的關系。公元前37年的羅馬時代,羅馬帝王奧古斯都女婿阿格里皮在此地建城,此城遂成為羅馬帝國軍事要塞。公元50年,該城為羅馬皇後克羅迪婭的出生地,並把它正式命名為科隆。科隆是阿爾卑斯山以北著名城市,有"北方的羅馬"之稱。795年被定為威斯特法倫大主教駐地後,科隆宗教地位日趨加強。因以大教堂為主一系列教堂建築的興建,科隆獲得"北方的耶路撒冷"之名。1201年辟為自由市,發展為東西歐貿易中心和中世紀德國最大城市。由於此時貿易、手工業和藝術得到高度發展,手工業行會甚至選舉自己的市長與羅馬統治者分庭抗禮。這種變化直接說明為何科隆大教堂以哥特式建築手法建成。德國早期深受羅馬文化影響,教堂建築是典型羅馬風格。12世紀以後,市民階級興起,政治和經濟變化,建築形式隨之改變。科隆主教選定在8月15日聖母升天節動工建堂,標志著新時代的開始;在當時德國這最大城市建世界第一大教堂為他們的共同願望。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第4大教堂,它是由全歐洲兩座以最高塔為主門、內部以十字形平面為主體的建築群。一般教堂的長廊,多為東西向三進,與南北向的橫廊交會於聖壇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為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將人的視線引向上天,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大教堂長144.5米、寬86米,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自1864年科隆發行彩票籌集資金至1880年落成,它不斷被加高加寬,而且建築物全由磨光石塊砌成,共16萬噸石頭如同石筍般建築而成。教堂外型除兩座高塔外,還有1.1萬座小尖塔烘托。教堂內共有10個禮拜堂,中央大禮拜堂穹頂高43.35米,座位5700個,供神職人員所用的共有100個,全用極厚木板製成。教堂四壁窗戶,總面積達1 萬多方米,全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稱為法蘭西火焰式,使教堂顯得更為庄嚴。教堂鍾樓上裝有5 座響鍾,最重的是聖彼得鍾,重達24噸,響鍾齊鳴,聲音洪亮,回盪於萊茵河畔。傳說舒曼進入這個大教堂即震攝於其氣勢,而萌發了寫作"萊茵交響曲″的意念。它本身既是一個傳奇,也是藝術史上非常出眾的題材;爬上509級的階梯登上教堂的鍾塔,在那裡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鍾,並飽覽萊茵河的水色與科隆瑰麗的市容。同時,自教堂完工後,科隆市政府即規定:城內所有建築不得高過教堂,造成科隆許多大樓地上的建築只有七、八層,地下卻有四、五層之多的特殊現象。從建築規模和裝飾藝術質量來看,科隆大教堂均勝過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築,因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科隆大教堂內有極多珍藏。現在仍保存第一位建築師哈德設計教堂時用的羊皮圖紙,為研究13世紀建築和裝飾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在教堂祭壇擺放有中世紀黃金匣,由黃金和寶石組成。唱詩班迴廊的宗教畫,是15世紀科隆畫派傑出畫家蒂芬·洛赫納1440年的作品。此外還有雕像聖體匣和福音書等,這些都是教堂的古老珍藏,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藝術價值。20世紀80年代考古發掘教堂地基,發現了歷次修建時基礎工程的不同做法,十分珍貴。
1942年,英美聯合空軍轟炸德國。科隆位居萊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業的集中區,成為挨炸最慘重的城市之一。戰爭結束時,科隆老城被毀百分之九十。由於德國天主教透過羅馬教廷提出要求,這座古教堂才免遭轟炸。科隆大教堂雖然沒有被毀掉,但也中了盟軍十多枚炸彈。20世紀末泛酸的空氣正無情地侵蝕每一塊斑駁的石頭,一波又一波的整修又開始了。保持大教堂的建築特色,並對內部藝術陳設進行文物保護和管理。1999年起,大教堂修葺提出1720萬馬克預算。由於宗教界、個人及政府財政援助,作為信仰象徵和新歐洲中部文化傳統統一見證的科隆大教堂必能更好被保存下來。
【教堂內部】
[編輯本段]
有104個座位,具中世紀晚期風格的唱詩台是德國最大的,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各有一個預留給教皇和皇帝的座位。祭壇里鍍金的三王聖龕裝飾精美,由於內部存放了被認為是屬於東方三博士的遺骨,這個祭壇因為被認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壇。教堂內的彩繪玻璃也遠近聞名。
教堂頂上一共安置了12口鍾。最早的是3.4噸重的三王鍾(Dreikönigenglocke),鑄造於1418年,安裝於1437年(後來三次重新鑄造,最近一次於1880年)。之後是重達10噸的"Pretiosa"(當時西方最大的鍾)和4.3噸重的"Speciosa",分別於1448年和1449年安裝。而教堂內目前最大的鍾是聖彼得鍾,重達24噸,直徑3.22米,安裝於1924年。
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的北萊菌-威斯特清倫州。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隆大教堂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素有歐洲最高尖塔之稱的科隆大教堂,建在萊茵河畔,歷時600餘年才完成
科隆大教堂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成為科隆城的象徵,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當時德國人興建的一座宏偉的紀念性建築。後來成為德國宗教、民族和藝術統一的象徵。 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於1248年左右,高157.3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86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全部由磨光的石塊砌成。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後整整持續了632年,是歐洲建築史上建造時間最漫長的建築物之一,它還具有早期基督教時代的樸素風格。
雄偉的哥特式建築,有輕盈雅緻的教堂內景
教堂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高16l米,是全歐洲最高的尖塔,四周林立著無數座的小尖塔與雙尖塔相呼應。教堂內有10座禮拜堂,中央大禮拜堂穹頂高43米,中廳部跨度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廳。教堂的鍾樓上有重2.4噸的聖彼得鍾,被譽為"歐洲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粹"。教堂四壁上方有總數達1萬多平方米的窗戶,全部裝上描繪有《聖經》人物的各種顏色的玻璃,色彩十分絢麗。教堂內還有一座11世紀德國奧托王朝時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為哥特藝術的先導,對後世的雕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科隆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
『玖』 中國著名建築有哪些急急急
1,東方明珠電視塔
國家體育場(鳥巢)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工程總佔地面積21公頃,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
舉行了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並成為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