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揭陽著名

揭陽著名

發布時間: 2021-02-08 23:35:30

⑴ 揭陽市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揭陽八景
揭陽八景是原揭陽縣最為歷史悠久的景色風貌。
黃岐夕翠
黃岐山在榕城東北八里,以山土色黃,故名。黃岐山成東西走向,綿亘十餘里,主峰高近300米。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於此,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此處山上林木蔥蘢,磴徑盤曲,風景秀麗,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侶雲庵竺岡岩、卧雲洞。還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學者陳希伋讀書處等古跡,以及歷代名人遊客留下的石刻墨跡。登上黃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練縈繞,遠眺村落,盡收眼底。看紅日西沉、百鳥歸巢,牛羊下山;聽牧笛橫吹,山僧木魚,縈繞叢林。黃岐夕翠美,遊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嶺鍾聲》詩雲:「寺隱深林鎖暮煙,寒鍾初動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譜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聞鳥噪,白雲堆里有僧傳,焚香坐久渾無寐,一百八聲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陽佳節,遊人踏青覽勝,紅男綠女,登高懷古,絡繹不絕,乃郊遊之佳境。
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徵。近年,由於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修建亭台廟宇,鋪設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環境,以使其成為一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樵樓曉角
譙樓原在縣衙前院,用以擊鼓報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建進賢門之後,改移於進賢門城樓。進賢門樓分三層,下層為瓮城門,中層為城樓,上層為琉璃亭閣,四面配以花窗活牖,朱漆畫欄,壯麗堂皇,為榕城五門之冠。該城樓職司報曉,每當晨曦初現,報曉號聲隨風悠盪,驅散晨霧,迎來朝暉,故稱「譙樓曉角」。1937年修建環城馬路,城牆拆除,獨留此門,作為東面進城門戶。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展,進賢門已失去「門」的意義,而成為街心花園的一部分。譙樓猶存,但成為歷史古跡。建國後,由於周邊建築地坪不斷增高,原城牆近三分之一被埋於地下,加上年久失修,整座城樓內外形貌受損嚴重,已難覓古八景風韻。近數十年來,曾多次進行修葺,恢復原貌,栽花植樹,荷池噴水,使古樓重煥新姿。並常於樓上開展書畫藝術展覽和文娛活動,成為民眾逸游小憩之處。進學考試者和旅遊者多以走過此門為吉利。旅遊者多在此候車。
雙溪明月
雙溪明月一景,在炮台鎮東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 海處。據清人《韓江聞見錄》載:「揭陽雙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漲,月出桑浦石黽之尖,可於合流處得雙月影,亦一奇也。」該處江面開闊,每逢月明之夜,泛舟游此,夜景陶人,故清代庠生卓伯先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銀蟾縞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詩句。郭之奇在《兩溪明月》中也有「長憶元暉如練語,更添月意作江情」之句。明代天啟年間,為防倭寇侵犯,於此處填下巨石七堆,以阻倭船入侵,名為七星石。
玉窖喬榕
玉窖即北窖橋。初建於宋末,明代修城時,改建為三孔石拱橋,並設開關,形成水上城門。清又改建成單孔拱橋。橋之靠河處,有二株大榕樹,盤根交錯,蓊鬱繁蔭,狀如華蓋,氣勢雄偉,自成一勝。古有詩稱「何年同托根,初在石坦上,歲久侵土膏,盤結類柱磉,株似跨鶴形,枝如連理想……」又有:「環城奇樹傲群峰,栽入清溪翠影重,夜月陰高招舞鶴,雪濤秋卷吼吟龍,居然漢史稱千植,不向秦時羨五封,我倩橐駝移越土,明湖一為躡仙蹤。」清時古榕已枯,後人雖重植,但不奇特,且周圍有高大挺拔之木棉數十株,因而又稱為「玉窖棉蔭」今古跡依稀,尚存名於世。1938年,國民黨縣政府將牆城拆掉,沿城牆一周改建為環城馬路,北窖橋於是成了環城路上的一座公路橋。
雙峰晚鍾
雙峰寺舊址在磐溪都之雙山,宋紹興十年,僧人法山所創建。後移於榕城之馬山巷,佔地面積二萬七千平方米,為我縣規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全國大毀寺觀。翌年,將揭陽各地被廢的寧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橋)、豐化(在白塔)、寶福(在桂嶺)、雙山(在桂嶺)、資福(在梅雲石馬山)、福城(在亨羅山)等寺田產,並歸雙峰寺所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峰寺被颶風摧毀,知縣陳樹芝庀工修復。昔時寺內,聳竹修篁,庭樹垂蔭,曲徑通幽,每當夕陽西下,鳥雀歸巢,鍾鼓鐸鈸,木魚篤篤,梵經陳聞,也別有情趣。
南浦漁歌
在南門街口環城路外,昔時為一片河邊淺灘,倚城臨水,為漁人泊舟之處。此處河面寬闊,水流平緩,觜魚(俗稱刺魚,又名鳳魚或鱭魚)群集,漁人捕之,日間漁舟數,設計圍捕,由遠而近,敲木柝、擊船板,仿平吆叱之漁歌,然後眾網漁魚。晚間漁民則集中灘地,攤賣魚鮮,燈火點點,弦曲漁歌悠悠悅耳。由此得名。南浦,在揭陽的文明史上,曾經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擁有華麗的歲月,神妙的氣韻,皎潔的風采。時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無窮己,昔日的「南浦漁歌」,今已難覓其芳蹤。南浦的詩意盎然變成了一種空靈的形態了。不管歷史多麼悠久,風景多麼美麗,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必然要被現代化所替代。
釣鰲仙跡
釣鰲橋,今稱吊橋。據清《一統志》記載:城西二里為南北二河之襟帶,當春湖逐浪,舟楫過往,似箭離弦。傳說唐時呂洞賓(純陽子)成仙後,曾現舟於此,題詩於橋邊雲:「桃花浪暖禹門高,平地雷聲驚怒濤,願借天家虹萬丈,垂鉤直下釣金鰲。」後以「釣鰲仙跡」名景。建縣之前已有橋,置縣之後建成五孔石橋。明初被水沖毀,另在靠近北河處建成木橋。明中葉,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橋,後復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橋。由於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於春雨過後,北水南瀉,群魚逆水而上,傍橋垂釣者甚多。明代邑舉人曾敬有《鰲橋釣浪》詩雲:「誰築鯨鯢金背高,跨天雙爍鎖波濤,臨流若問絲綸手,不釣凡魚只釣鰲。
1965年,揭陽縣人民政府為改善西關一帶交通狀況,將吊橋改建為長20米、寬7米的鋼鐵橋。20世紀90年代初,再次將吊橋改建為24米寬的鋼筋混凝土橋。
紫陌春睛
紫陌山亦名鳥木山或筆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許,與仙橋山隔河相對,山高五十米。昔時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書軒。每當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艷,景色迷人。傳明嘉靖御史鄭一初曾在此讀書及聚徒講學。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鄭濂曾作《紫陌春晴》詩:「春郊晴望日遲遲,立馬褰帷問俗宜,初綠小橋楊葉短,新紅古院杏花垂,幾村雞犬疏籬隔,十畝原田薄霧滋,處處枝頭啼布穀,但教深耨起瘡痍。」庠生卓伯先也作有「獨乘煙艇過前溪,一片春陂路不迷,芳草未銷辭客夢,乳鶯初傍酒人啼」的吟詠。
揭陽紅亭
揭陽紅亭(又叫進賢門)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始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歷史。因為揭陽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樣只有東、南、西、北4座城門,而是有5座,多出來的一座就是進賢門,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門。
揭陽紅亭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號角,角聲隨晨風傳遍全城,「譙樓曉角」因此得名。

⑵ 揭陽以什麼出名

在還是「漁米之鄉」的年代,有很多都是農作物(可在網路找下揭陽市,裡面有特產介紹)。步入工業時代後,揭陽出名的有陽美玉器,五金,鞋業,普寧有葯材和服裝。

⑶ 揭陽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

  • 中文名稱

  • 揭陽市

  • 外文名稱

  • Jieyang,Kityall,Kekyon,지에양,ཅེའི་ཡང,ꀖꑸ

  • 別名

  • 亞洲玉都

  • 行政區類別

  • 地級市專

  • 所屬地區

  • 廣東省屬

  • 下轄地區

  • 2個區、2個縣、1個縣級市

  • 政府駐地

  • 榕城區臨江北路39號

  • 電話區號

  • (+86)0663

  • 郵政區碼

  • 522000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東部、潮汕平原西部

  • 面積

  • 5240平方公里

  • 人口

  • 605.89萬(2015年常住)

  • 方言

  • 潮州話-榕江小片-揭陽話[3]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揭陽樓、進賢門、黃岐山、揭陽學宮、揭東萬竹園、京明溫泉度假村

⑷ 廣東揭陽有什麼特產

1、神泉魚丸

魚丸,又稱「魚圓」、「魚腐」、「魚脯」,是用魚肉斬茸,加蛋清、澱粉攪拌上勁,擠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口味清爽不油膩,有魚味而不見魚,做湯菜只見碗中如繁星點點;做盤菜,魚丸堆在中間如珍珠顆顆,配上菜心圍邊,青白分明,使人精神為之一爽,不禁食指大動。揭陽市著名魚港——惠來神泉,捕獲甚豐,魚產品加工也很有特色,而以鰻魚、淡甲、馬鮫等魚加工製成的魚丸最出名,民間誇神泉魚丸彈性之大,掉下地可彈回桌上。

神泉魚丸爽脆、鮮甜味香,備受潮民歡迎,食市上每每供不應求。

2、洪陽酥糖

洪陽酥糖為洪陽「利合齋」所制,迄今80多年,現衍傳6戶。制時選用優質豬油、花生、白糖為原料。每鼎白糖9斤,加熱至168℃,再加脫膜熟花生仁、豬油、蔥,拌勻,取起上架,抽拔加工,使吸收空氣形成微孔,然後切成條塊,即為產品。該酥糖口嘗,鬆脆有香味,點火能燃,下水即浮,馳名海內外。

3、陽夏冬瓜

4、五房菠蘿

5、新亨菜脯

新亨菜脯的腌制加工,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菜脯有獨特的風味:色澤純一,皮薄光滑,濃香撲鼻,入口響聲,酥脆無粕,淡香清甜,餘味芬芳,潤喉開胃,確是難得的名菜。

把新亨菜脯裝入陶缸密封,貯藏十年八載,變得黑油油的老菜脯,既是佳品,又可葯用。若小兒疳積,不思飲食,用老菜脯泡粥食之,則食慾增加。大人食積,吃用老菜脯,祛風散氣,平時飲食,油膩過多,配吃菜脯,更覺爽口。若吃過量荔枝和龍眼,引起胃腸不良,用老菜脯煎湯,服之無恙。新亨菜脯是傳統產品,早在一百二十年前便暢銷國內外。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新亨菜脯除保持原有傳統品牌外,還加工腌制五香菜脯粒、酸甜菜脯條、清甜菜脯粒等產品。

6、陽西芥菜

7、流沙花豬

8、普寧紅糖

紅糖,營養豐富,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氨基酸和其它有機及無機物質,且具有甘蔗芳香等特殊風味,是人民生活的常用品。

普寧縣是紅糖主產地,製糖歷史悠久。解放前,糖寮遍布全縣各地,凡有種甘蔗地方便建有土糖寮,而以南徑、麒麟最多,且高產、優質、產糖率高。如1964—1965年榨季,南徑社有紅糖寮82個,共榨蔗38900噸,紅糖總產量4714.5噸,產糖率12.12%。

普寧縣所產紅糖,歷來以質優、色美、耐儲存、便運輸而譽滿省內外。普寧紅糖為金黃色,鮮艷純一,乾爽鬆散,雜質少,具有獨到香味。解放前有名牌產品「上提青」,遠銷上海、天津等地,深受人民歡迎。

本縣擁有一批煮糖技術能手,經常被聘請到省內外指導煮制紅糖,如1964—1965年榨季,僅南徑公社就派出50多名煮糖師傅到海南、湛江、惠陽等地傳授煮糖技術。

9、西社酒餅

西社酒餅,為普寧縣西社口寨村黃文金於清道光年間生產,已有100餘年的歷史。

西社酒餅的主要原料為大米、酒餅黴菌和少量中葯。製作方法是取大米浸水一夜後磨成精粉,配上酒餅黴菌,再加適量中葯末,如丁香、八角、桂皮、白只等,加上清水揉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的扁圓形酒餅粒,放置於底上鋪有稻草的竹篩上,再拿進溫度保持30℃左右的保溫室里讓其發酵,經24小時後便可拿出曬干,即成酒餅。

西社酒餅呈菜花黃色,表面曲皺多紋,用其釀酒,出酒率高,酒味香醇,富有獨特風味;民間用其發酵蒸麵包,質量上乘,深受用戶歡迎,一時聞名遐邇,生意十分興隆。產品不僅稱譽毗鄰各縣,還銷香港、台灣及東南亞一帶。20世紀20至50年代為生產最興盛時期,每天產量為0.5萬公斤。為適應各地市場需要,該村還先後派出技術員到越南和汕頭、潮安、揭陽、潮陽、惠來、饒平等地製作酒餅,並在上述各地立業開鋪定居。

目前,用酒餅發酵已為現代科學新工藝所代替,西社酒餅至今僅存1戶生產,但其聲譽猶存。

10、橋柱柚皮糖

橋柱柚皮糖為橋柱東畔王「泰合」號所創,取優質柚皮,刨去表皮,漂以清水,用白糖反復多次熬制,表面覆以白糖羔而成。產品清甘,膠而不粘牙,兼有清風開胃之效,國內外享有盛名。

⑸ 揭陽那個地方比較出名

城隍廟
揭陽城隍廟位於揭陽東門城隍街,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築融合了明清建築風格和潮汕地方傳統工藝特色。主體建築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築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築的標本。

梅雲內畔公園
在紫峰山北側,一個新建成的公園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就是榕城區梅雲內畔公園。該公園佔地面積20畝,總投資240萬元,於2004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公園以順其自然、保護原貌為原則,充分利用紫峰山的自然資源,建成水泥路、橋梁、亭台樓閣、游泳池等設施。漫步在內畔公園,只見青山如屏,九曲橋迂迴曲折,游泳池碧波盪漾,而山風徐徐,果林飄香,讓人倍感愜意。

桂竹園
位於榕城區仙橋鎮紫峰山南,池揭公路之北,紫峰蒼郁、綠蔭掩映,清幽別致。拾級半山,東側為「仙湖古寺」,西邊有室,一巨石天然成頂,中可容百餘人,即桂竹園岩(傳說迷離的「仙腳跡」便在此)。由此岩北行百餘米,可見丁日昌墓,墓西為水流河水庫,三面屏三,清可鑒人。水庫半山有蓮花亭,沿亭上向天螺峰,即到己三墓地(己三姓陳,名首,號光烈,元代清官,死與任上,後人以其袍靴葬於此地)。距水流河北千米便是龍珠馬寺,寺內之龍泉洞泉水長流不息,曲饒岩前,山後松茂竹修,風傳雅韻,令遊人駐足忘返。

黃岐山風景區
位於揭陽市榕城區東北4公里,市區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榕江北河從山下緩緩流過,主峰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徵,自古以「黃歧晚翠」列為揭陽八景之一。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顛有歧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侶雲寺、卧雲洞等名勝古跡,有「海濱鄒魯」摩崖石刻等二十餘處。還有珍稀罕見的的古槐、風景秀麗的水庫和嶺南佳果。是一處以山、石、林、水和名勝古跡為特點的自然風景區。包括3個主要景區和8個主要景點。著名八景是:寶塔遠眺、石室訪泉、古亭春色、侶雲鍾聲、棲鳳卧雲、竺崗晚翠、上界晨光、百鳥朝鳳。登上黃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練縈繞,遠眺平疇,盡收眼底,看紅日西沉,百鳥歸巢,余輝返照,景色動人,更顯「黃岐夕翠」之美,一派南國風光,使人流連忘返。黃岐山森林公園是一方融山、石、林、水及名勝古跡於一體、極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⑹ 揭陽以什麼出名

這是一個讓我覺得有點難回答的問題,揭陽有個陽美鎮,那是玉都,以玉石出名,這是我能想到的揭陽算得上出名的東西,其他的也沒什麼,不過揭陽的噴泉也很漂亮,值得去看看。

⑺ 揭陽書畫家排名

書畫家排名,從來都是沒有標准和統一的,因為你認可的我不一定認可,我認可的不一定你認可,你我認可的不一定他認可,100個人可以有100個不同的排名,即使有人已排出100名,那也只不過是排的人自己排自己喜歡、認可的100名而已。世界上沒有誰能排出讓人人都喜歡、認可的100名畫家。下面是大多數人認可的最新100名中國書畫家排名。你不認可,可以否認。你認可,可以支持。
古今中國100最著名畫家排名:
【古代最著名畫家-33名】:顧愷之、吳道子、閻立本、王維、李思訓、荊浩、董源、巨然、黃荃、徐熙、范寬、李公麟、米芾、趙佶、張擇端、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沈周、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陳洪綬、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
【近代最著名畫家-44名】: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善孖、高劍父、高奇峰、張大千、劉海粟、顏文梁、潘天壽、林風眠、黃君璧、黃少強、吳湖帆、胡佩衡、林散之、常玉、傅抱石、陳少梅、吳作人、李可染、劉奎齡、錢松岩、何香凝、陳之佛、李苦禪、張書旗、王雪濤、蔣兆和、葉淺予、趙少昂、董希文、關山月、何海霞、董壽平、陸儼少、黃秋園、趙望雲、石魯、黎雄才、黃胄、孫其峰。
【現代最著名畫家-23名】:黃澤金、吳冠中、孫大石、李奇茂、歐豪年、黃永玉、范曾、靳尚誼、宋雨桂、劉大為、王西京、劉文西、王成喜、丁紹光、白雪石、張仃、周思聰、方增先、陳逸飛、王明明、史國良、何家英、馮大中。
20世紀中國十二大最貴最有收藏價值書畫大師: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黃胄、劉海粟、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傅抱石、潘天壽、林風眠。
21世紀中國十二大最貴最有收藏價值書畫大師:黃澤金、吳冠中、孫大石、黃永玉、范曾、李奇茂、歐豪年、靳尚誼、劉大為、劉文西、韓美林、王西京。
目前古今中國書畫拍賣價最貴的前10幅名畫:
1、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
2、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圖》2011年以4.02億元人民幣成交。
3、黃澤金《我是中國人》2014年以2.988億元人民幣成交。
4、李可染《萬山紅遍》2012年以2.9325億元人民幣成交。
5、潘天壽《鷹石山花圖》2015年以2.7945億元人民幣成交。
6、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2012年以2.668億元人民幣成交。
7、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2011年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
8、明代 吳彬《十八應真圖》2009年以1.69億元人民幣成交。
9、張大千《嘉耦圖》2011年以1.9106億元港幣成交。
10、吳冠中《長江萬里圖》2011年以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

⑻ 揭陽地區有哪些歷史名人

丁日昌

又名丁禹生、丁雨生、丁持靜。1823年7月8日生於廣東省豐順 縣湯坑鄉。除任政在外,未顯貴時及晚年常住揭陽。貢生出身。清 咸豐九年(1859)任江西萬安知縣,翌年任吉安府邑廬陵縣令。不 久入曾國藩幕府。同治二年(1863)被李鴻章從廣東調到上海後, 介紹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籌辦軍事工廠。後授蘇淞太兵備道,協 辦洋務。旋升兩淮鹽運使、蘇淞布政使、七年任江蘇巡撫,光緒元 年任福建巡撫,兼督船政。二年,曾到過台灣,促進台灣的經濟、交 通和文化的發展。六年會辦南洋海防,節度水師;並任兼理各國事 務大臣。八年因病卒於揭陽。 任江蘇布政使時,首創輪船航運事業;在辦理天津教案時,主 張自強和抵禦外侮。在閩任政期間,從福州船政局選送35名優等生 赴歐留學。此外,他領導建設電報線路,籌辦礦務和鐵路,制訂《 海難救護章程》,整頓吏治,懲辦貪官,安排人員翻譯出版西方書 籍,推行變封建主義經濟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洋務運動。他在持靜齋 中藏書達6萬多卷,其中不乏宋刻元刊,與李盛鋒、朱學勤齊名,史 稱三大藏書家,有《持靜齋書目》5 卷傳世。主要著述有《丁禹生 政書》36卷,《撫吳公犢》50卷,《百蘭山館詩集》5 卷和《百蘭 山館政書》14卷等。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菽子,號正夫、玉溪,明朝揭陽縣城人。幼即聰慧好學,11歲中秀才,天啟7年舉人,次年(崇禎元年,1628)進士。以不曲徇權相溫體仁、周延儒意,告假回鄉。逢海盜襲縣城,捐資募壯士,協同縣兵擊退之,城得保。崇禎6年返京,任禮部主事,提督四譯館(一作會同館)。升員外郎,主試河南,轉郎中。崇禎14年起,先後以僉事、參議、副使銜任福建提學使,整肅學政,杜絕請托,即南安伯鄭芝龍求將其子成功由諸生擢置高等,亦不予允准。此時又攝兵備道、按察使司事,抑豪強,平冤獄。曾親督軍於閩清平定尤溪賊,再於邵武肅清流寇,使閩南得以安定。

崇禎17年,李自成破北京,帝自縊,明亡,從此,一心意效忠南明。福王立於南京(年號弘光),被任為詹事。時國庫空虛,捐銀千兩濟困。弘光亡後,唐王立於福州(年號隆武)。受鄭芝龍排斥,回揭陽家居,仍不忘效忠明室,再罄家產,捐銀500兩充國用(其父及弟同時各捐500兩)。

隆武亡後,桂王立於肇慶(清順治4年,1647年號永曆),任禮部右侍郎。此後一直效忠永曆政權,跋涉輾轉於兩廣之雷州、廉州、欽州、梧州、南寧,再入雲南。官至少保、兼吏、禮部尚書。永曆15年(1661)在交距(今越南)被執,解送桂林,拒降,於次年慷慨就義。

⑼ 揭陽的名勝古跡

·桂竹園
桂竹園位於榕城區仙橋鎮紫峰山南,池揭公路之北,紫峰蒼郁、綠蔭掩映,清幽別致。拾級半山,東側為「仙湖古寺」,西邊有室,一巨石天然成頂,中可容百餘人,即桂竹園岩(傳說迷離的「仙腳跡」便在此)。由此岩北行百餘米,可見丁日昌墓,墓西為水流河水庫,三面屏三,清可鑒人。水庫半山有蓮花亭,沿亭上向天螺峰,即到己三墓地(己三姓陳,名首,號光烈,元代清官,死與任上,後人以其袍靴葬於此地)。距水流河北千米便是龍珠馬寺,寺內之龍泉洞泉水長流不息,曲饒岩前,山後松茂竹修,風傳雅韻,令遊人駐足忘返。

·黃岐山風景區
黃岐山風景區位於揭陽市榕城區東北4公里,市區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榕江北河從山下緩緩流過,主峰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徵,自古以「黃歧晚翠」列為揭陽八景之一。山上有九庵十八岩,山顛有歧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侶雲寺、卧雲洞等名勝古跡,有「海濱鄒魯」摩崖石刻等二十餘處。還有珍稀罕見的的古槐、風景秀麗的水庫和嶺南佳果。是一處以山、石、林、水和名勝古跡為特點的自然風景區。包括3個主要景區和8個主要景點。著名八景是:寶塔遠眺、石室訪泉、古亭春色、侶雲鍾聲、棲鳳卧雲、竺崗晚翠、上界晨光、百鳥朝鳳。登上黃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練縈繞,遠眺平疇,盡收眼底,看紅日西沉,百鳥歸巢,余輝返照,景色動人,更顯「黃岐夕翠」之美,一派南國風光,使人流連忘返。黃岐山森林公園是一方融山、石、林、水及名勝古跡於一體、極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風景區。

·禁城
禁城(也稱「金城」)為昔時之縣衙,後曾作監獄、考院、中山公園等,始建於元代,城牆用石條交錯疊砌,貝灰封縫,歷元、明、清至今六百五十多年,幾度滄桑,仍巋然屹立。其內北城牆,尚存碩大宋榕三株,蓊鬱繁蔭,為禁城增色無限,明代有景「金城榕色」即指此。

揭陽縣志載,禁城長200丈,厚1丈4尺,高1丈2尺,全部用石頭壘築,貝灰合縫。那時的禁城亦叫內城,另有外城環城而築,內外城均有護城河環繞,如今僅存內城而已。禁城築成之後,當時的統治者為它取了一個昵稱:金城,既顯其高貴煊赫,又有「固若金湯」之意。不待說,透過這個昵稱,築城者那得意之色是溢於言表的。不過,歷史總是有些殘酷,一些自詡為了不起的東西難免走向反面,一些被宣揚為固若金湯的東西,恰恰掩蓋了虛怯。史載,公元1278年,散落在粵東的部分抗元力量被逼得退到揭陽榕城,元兵猛撲而來,迅速攻破城池,並縱火焚城,殺戮三天,榕城屍積如山,全城僅存6戶8人。據說,明天啟間澄海解元謝宗?的《過榕城》詩就是追寫當時情況的:「蕭條兵火後,井邑數家存,海氣兼秋闊,潮聲向晚翻,腥風牡蠣市,細雨木棉村,入夜多凄警,猶聞鈴柝喧。」

·關帝廟
揭陽學宮又稱「孔廟」、「文廟」、「紅學」。位於揭陽市區韓祠路口東側,為揭陽古代最高學府。初創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清嘉慶七年(1579年),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佔地面積5526平方米。採用中軸線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結構。主要建築物有照壁、欞星門、泮橋、泮池、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崇聖祠等。主體建築均為高台基、大圓柱、紅瓦綠檐,造型富麗堂皇,庄嚴肅穆,是廣東省同類建築物之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水平。大成殿懸掛歷代御頒匾額如:「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聖集大成」、「與天地共參」等。正殿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左設復聖顏子、宗聖曾子,右設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聖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

孔廟又是革命活動舊址,1925年周恩來在第二、二次東征時,曾在此中辦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義部隊到達揭陽時,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人也曾在學宮明倫堂召開軍事會議。1957年,學宮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省命名為「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

歷經歲月風霜的揭陽孔廟,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之一,成了榕城鬧市之中一處世外桃源。

·揭陽學宮
揭陽學宮又稱「孔廟」、「文廟」、「紅學」。位於揭陽市區韓祠路口東側,為揭陽古代最高學府。初創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清嘉慶七年(1579年),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佔地面積5526平方米。採用中軸線布局,高台基殿堂式結構。主要建築物有照壁、欞星門、泮橋、泮池、大成門、東西廡、大成殿、崇聖祠等。主體建築均為高台基、大圓柱、紅瓦綠檐,造型富麗堂皇,庄嚴肅穆,是廣東省同類建築物之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一座,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水平。大成殿懸掛歷代御頒匾額如:「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聖集大成」、「與天地共參」等。正殿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左設復聖顏子、宗聖曾子,右設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聖殿前左右列十二尊先哲。

孔廟又是革命活動舊址,1925年周恩來在第二、二次東征時,曾在此中辦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義部隊到達揭陽時,周恩來、賀龍、葉挺等領導人也曾在學宮明倫堂召開軍事會議。1957年,學宮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又被省命名為「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

歷經歲月風霜的揭陽孔廟,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之一,成了榕城鬧市之中一處世外桃源。

·揭陽城隍廟
揭陽城隍廟位於揭陽東門城隍街,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揭陽城隍廟建築融合了明清建築風格和潮汕地方傳統工藝特色。主體建築為木、石承載結構,力學結構科學嚴謹。大殿四壁僅僅起著防護作用。建築結構防震性能很高,歷經明代以來幾十次地震,巍然不動,成了今人研究古代建築的標本。

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斗拱架,大殿四壁只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牆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築風格和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築物歷史遺存的精華。

廟分正殿與後廳,總面積1750平方米。系三進廳懸山頂,石木承載結構。廟內棟梁間的木雕裝飾,刀法簡潔明快。正殿供奉城隍公,後廳祀奉城隍夫人。正殿入門兩側昂立二位神將。正殿兩邊分祀陰曹眾神,個個怒目橫眉,森嚴肅穆。謂善者進廟,彌矢善心,惡者進廟,邪念斂消。修復後的城隍廟更是引人入勝。

有《揭陽城隍廟》詩為證「

黎庶進香煙,祈求大有年。
鼠蛇盤里巷,蝗蟻滿田園。
狀紙呈何處,災星降自天。
汝官才七品,敢管大羅仙?」

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為國家規定祭祀的神靈。元代,設京都城隍。進入明代,由於朱元璋的大力推舉,城隍信仰達到極盛,城隍廟建築遍及全國。洪武二年,朱元璋大封城隍神。各府州縣城隍分別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靈佑侯」、「顯佑伯」、分別相當於朝廷正二品、正三品、正四品。又詔告天下府、州、縣重建城隍廟,規格結構與當地官署正衙相同,甚至連幾案都一樣。這樣,各地政府就有了「陰」、「陽」兩個衙門。

朱皇帝如此抬舉城隍,自有他的道理。他說:「朕設京師城隍,統各府州縣之神,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卑幽明舉不能倖免。」又說:「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城隍神的出身是城市保護神,然而經過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而進行的調整,這時的主要職責已成為「鑒察司民」。所謂監察司民,即鑒察人們的善惡,施以賞罰,來進行管理;而所謂善惡的標准,當然就是忠孝節義,綱常倫理之類封建道德等封建意識形態。這標志著,從此以後,城隍神便成了封建統治者對人民實行思想統治的工具。

·榕江西湖
揭陽榕江西湖位於市區中部,南河北側,是1058年的築堤圍造起來的一處以水域為主的風景區。目前,有大小湖塘20多個,連成300多畝的寬闊水面。有九曲石橋橫架湖中,中置雙層瑚心亭,古色古香,頗有江南園林意趣。環湖垂柳,搖綠曳碧,撥雲弄月,十分雅緻。紅牆黃瓦,掩映於叢林之中;蟲唱鳥鳴,四時不斷。遊艇往來,清歌婉轉。為粵東一大名勝。

西湖公園建於1958年,在榕城西南,傍依榕江南河,園內西湖岸柳垂蔭,碧波盪漾。湖中有兩層湖心亭,九曲橋由亭向左右伸展,如龍卧波,橋下遊艇穿梭,錦鱗來去,令人神怡。依欄遠眺,一湖景緻盡收眼底。橋頭的「雙象戲水」大型雕塑,高6.6米,大象長鼻高揚,仰天噴水,小象則天真嬉戲,依偎在旁。園中並有少年宮、游泳池、兒童樂園等,並辟有百花圃,群卉競放,奼紫嫣紅。潮汕詩人蔡起賢有一詩,專贊榕江西湖.詩雲:

隔霧看花也一奇,似無還有耐尋思。

榕城踏月公園夜,更信朦朧別有詩。

西湖公園座落於榕城西南方,依傍榕江。西湖系人工湖,1958年「大躍進」築堤所得,面積為22.4公頃。有湖心亭、九曲橋、荔園等景點,是市區人民休閑活動場所,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到這里?晨練。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西湖建設,決定重新規劃,建成一座較高檔次,集休閑、娛樂、健身於一體的公共場所,豐富市區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進賢門城樓
進賢門已有380年歷史的進賢門是揭陽古城的標志性建築,在揭陽「古八景」中被稱作「譙樓曉角」。

晨曦中更夫吹響報曉號角

進賢門位於原揭陽古城東、北二城門之間,始建於明代天啟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歷史。因為揭陽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樣只有東、南、西、北4座城門,而是有5座,多出來的一座就是進賢門,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門。

進賢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通高16.77米,純杉木結構。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上層為八角亭閣,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整個建築古樸大方,是潮汕古城門建築中的佼佼者。明、清時期,城樓上設有更夫,每當殘月西斜,晨曦初現,更夫吹響報曉號角,角聲隨晨風傳遍全城,「譙樓曉角」因此得名。

關於進賢門的由來可是大有來頭的。傳說中進賢門的建造,一種說法是,唐、宋時期,此地區出過7個有名的賢士,他們憑著非凡的智慧認定這個地方適合建造一座城門,於是便刻「進賢門」石匾一塊,埋在地下。幾百年過去,到了明代,這里又出了7位有名的賢達之士,他們選定這個地方建造城門,正琢磨「怎麼先賢們就沒發現這塊寶地呢」,一挖,挖出了那塊石匾。於是進賢門便被認為是「前七賢」設,「後七賢」開,也就成了一座非同一般的城門。「進賢」即「增進賢士」之意,充分表達了民間的一種良好願望。不過因「進賢門」三字石匾沒有落款,是何人何時題寫至今無可考證,倒為這一建築平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不管進賢門是否真有傳說中的那麼「不一般」,揭陽人對它的敬重和喜愛卻是確確實實的。20世紀40年代,因為要改造舊城,古城牆及東、南、西、北4個門全拆掉了,獨獨保留下了進賢門,可見該門在揭陽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傳早年間揭陽的地方官赴任都要從進賢門走過,以取個好意頭。而揭陽人男子娶妻或者學生升學,都要在進賢門里走上一遭,說是如此便會妻子賢惠、學子高中。這個習俗至今還保持著,常有家長帶著即將考大學的孩子來進賢門里走上一遍或者繞城樓轉上幾圈。

·雙峰寺
雙峰寺為潮汕地區現存三大古寺之一,現為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揭陽市區馬山巷。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舊址在磐溪都雙山(今桂嶺鎮雙山村),為法山禪師所創。明初,石山禪師移建於縣治馬山巷今址,乃粵東地區一大叢林。是時寺宇壯觀,佛相庄嚴,茂林修篁。每當夕陽西墜,鍾鼓鈸鐸齊鳴,梵唄陣陣,木角篤篤,景色迷人,為禮佛和游覽勝地。擴建後規模宏大,遂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汕三大名剎」。後歷經兩次擴建重修,全國佛協主席趙朴初為寺宇題匾。重修後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前廳、大雄寶殿、泰佛殿,有東西兩廊。寺中有歷代文人雅士碑刻歲通,寺中有磚刻五塊,其中虎壽碑最為珍貴。泰佛殿為樓閣式,正殿中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傳走近,其耳鉤即不斷輕搖,被傳為異事。
改革開放後,縣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宗教政策,決定修建雙峰寺,恢復古跡,開辟旅遊勝地。1986年10月25日舉行奠基禮,破土興工。經過整整61個月施工,耗資四百萬元,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1991年12月10日隆重舉行修建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盛況空前。

近年修建一新,樓閣渾雄,紅牆雕棟,叢竹片修篁,綠葉遮道,古鍾悠揚。古時稱「雙峰晚鍾」,為揭陽古八景之一。詩雲:古寺鍾聲清妙覺,庄嚴梵宇金城東。

如今修建一新的雙峰寺,殿宇更為壯觀宏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三宇並立,觀音閣、地藏閣精巧玲瓏,東西長廊、耳房及角樓,結構嚴謹,整個寺院雕梁畫棟,古樸大方。寺內珍藏有泰國華僑贈送之觀音菩薩銅像,人們前來瞻仰,常常見到菩薩的耳環在微微擺動,被稱為雙峰一奇

·黃滿磜瀑布群
黃滿磜瀑布群位於揭陽縣京溪園粗坑村。千米河段上有多級瀑布,其中飛虹瀑布落差高度約60米,寬度約80米。銀河瀑布高度約120米,集束奔流。還有三疊瀑、長壽瀑等,飛珠濺玉,聲震山谷,享有「嶺南第一瀑」的美譽。周圍古藤纏繞,怪石嶙峋,翠竹遮天,是一處聽水、賞水、戲水的勝地。

·大洋度假村
大洋度假村位於揭西縣大洋鄉。大洋鄉,面積77.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約800米。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雲霧繚繞,仿似仙境,有「三坑一潭」,百丈懸崖,也有如畫茶園,潺潺流水和高山湖泊等人造和天然景觀。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就有英、美、法、德等國傳教士、商人將大洋鄉視為「寶地」,在此建有別墅、教堂、學校。祖籍大洋鄉、現旅居馬來西亞的華僑鄒順達先生投資十億元人民幣,於此建了大洋雲景度假村——高山旅遊城,包括大片風格各異的別墅群、一座36洞國際級高爾夫球場、網球場、跑馬場、射擊場,娛樂設施配套齊全,是南國得天獨厚得避暑勝地,被譽為「中國雲頂」。

·京明溫泉度假村
京明溫泉度假村位於風光秀麗的揭西縣京溪園鎮,由深圳安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巨資興建,度假村距揭西縣城25公里,距揭陽市區35公里,距深圳市250公里,是一個集生態茶園,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京明溫泉度假村佔地總面積666萬平方米.2200畝生態優質茶齊整地點綴在山巒之間,是一道亮麗的綠色風景?線,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廠,幽雅的茶館,對於長期生活在喧囂都市的城市人,旌旗的大自然風光、寧靜的環境、清凈的空氣,無異分帶給你無窮的情趣和享受。七泓碧湖,象一串珍珠環繞群山之中。

在青山綠水之間,已建成的景點在水上世界、小鳥天堂、動物園、垂釣區、橡膠園、果林園、盤國仙師廟、送子觀音廟、京明長城、聖泉水、KTV娛樂城、兒童娛樂區、電玩城、茶山畫廊、茶藝館、溫泉、會所(健身中心、游泳池、網球場),集佛、道、儒於一體,融中西文化於一園,瀏覽期間,可以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懷。

度假村為賓客提供了完善的服務設施,潮客食苑、山珍樓、西餐廳、咖啡廳可讓遊客品味各具特色的中西飲食文化,七幢豪華歐式大樓,共有各式客戶242間,多功能會議廳容納400多人,中小會議廳五個,京都樓擁有可同時容納400多人就餐的大廳和19個豪華廳房。大樓全部採用中央空調和冷熱供水系統,衛星電視收看30多個頻道的節目。觀光電瓶車可以讓遊客減少勞累,觀光遊艇更能讓您領略湖光山色之美。

⑽ 揭陽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

揭陽市有個地方叫做文昌閣,而且也是有著很多清末時期的風格,而且在現在來講都是主要是來改造為學校。享有地方立法權,對此揭陽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盤點揭陽最著名景點文昌閣在普寧市洪陽鎮。始建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原是分司公館,凡清代使節經臨,皆駐扎於此。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抬梁式穿斗結構,後進閣樓建在一高大平台上,分兩層,通高8.2米,面積960平方米。

門樓用石構築,石灰勾縫,高20米,寬19米。中設一門,作拱形,面寬1.85米,進深8米。城樓為八角重檐琉璃攢尖頂。丁日昌故居在揭陽市區北。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分四直巷,中間為「三進廳」祠堂。面積6100平方米。主體建築大廳歇山頂,面寬3間。現為揭陽市黨校所在地。丁日昌(1823-1882),廣東豐順人。曾任江蘇、福建巡撫。以洋務能員著稱。生平雅好藏書,庫藏達10餘萬卷。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