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陝西著名建築

陝西著名建築

發布時間: 2021-02-07 11:15:29

A. 陝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1. 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B. 西安有什麼著名的建築物

兵馬俑是一定的啦
然後是華清池,
鍾鼓樓,
大唐芙蓉園
還有大雁塔哦..
音樂噴泉很有名
可以的話轉轉鍾樓那一帶,
回民街什麽的..
大唐工藝坊(大雁塔)那邊也很不錯秦始皇陵
秦陵地宮
大雁塔登塔
小雁塔

C. 陝西省 有哪些名建築

西安城牆在西安市。明代初年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建築,為我國中世紀後期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用黃土分層夯築。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 3441.6米,北牆長3244米,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牆頂內、外沿築矮牆(又稱女牆),外沿牆有垛口5894個,內沿牆無垛口。城牆外壁四周有馬面98個,上建墩樓,馬面長12米,寬20米,高與城牆齊。城四角各有角樓一座,近南門東側有奎星樓一座。城牆外有城壕。城門有四:東名長樂,西名安定,南名永寧,北名安遠。每門門樓有三重:闕樓、箭樓、正樓。

鼓樓在西安市西大街北,東與鍾樓對峙。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及乾隆五年(1740年)先後重修,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點。通高33米,面闊7間,進深3間,四面設施迴廊,為歇山頂重檐三滴水木構建築,各層檐下均施斗拱,層次更為分明。樓座為長方形,全用青磚砌築,座高 7.7米,長52.6米,寬38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寬各6米的券門,門洞內路面和基座部分,通用青石條,樓建於基座中心。

鍾樓在西安市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會處。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1582年)重修。基座為正方形,高 8.6米,每面寬35.5米,用青磚砌築。四面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券形門洞。由地面至樓頂,高36米。樓的整體為重檐覆屋四角攢尖頂的木質結構。每層均施斗拱裝飾,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新建巨鍾一口。

西安碑林* 在西安市三學街。原文廟所在地。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為保存唐開成年間(836-840)鐫刻的《十三經》而建立,歷代都有增添,規模逐漸擴大,清初始稱「碑林」。現有7個陳列室、6個游廊和1個碑亭,共展出碑石墓誌1000多塊,自漢迄清,薈萃各代名家手筆。特別唐代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陽冰、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智永、李隆基、史維則等人的手筆刻石,最為珍貴。宋、元、明、清的名家墨跡,如米芾、蔡京、蘇軾、趙孟頫、董其昌、林則徐等也為人們所注意。碑頭、碑側、碑座上浮雕、線雕、減地雕的各種花紋,成為美術工作者借鑒的藍本。碑文內容保存了各種史料,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不空和尚碑」以及唐中尼合文的陀羅尼經幢,是研究中外關系的重要實物。114石的《開成石經》,兩面刻《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等12部經文,共計65萬余字,是一座大型的石質書庫。此外,昭陵六駿浮雕石刻等亦移入碑林。西安碑林外景, 唐道因碑—龍朔三年為德因法師而立,字為歐陽詢兒子歐陽通手筆。

西安事變舊址* 在西安市,包括張學良公館和楊虎城公館止園等建築。張公館在建國路69號(原金家巷1號)。建於1932年,為東西排列三座三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外有圍牆。東樓是機要樓,中樓有客廳、會議室,西樓為張學良居室(在三樓)。「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葉劍英率中共代表團來西安,住在東樓。中共代表團與張楊會談及與南京政府代表談判多在中樓。止園在北大街青年路。建於1933年。主樓為傳統宮殿式建築,拱頂、飛檐、碧瓦、朱柱。「西安事變」前夕,張、楊在此密商發動兵諫,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親到止園,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986年在張學良公館建立西安事變紀念館。

東岳廟在西安市東門內昌仁里。東岳即指泰山,歷代統治者認為山高有靈,修廟祭祀,因之東岳廟遍及全國。此廟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弘治年間(1488-1505)及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先後重修。廟院由大殿、後殿、東西兩廡及三門組成,院內有石牌坊一座。大殿建築宏偉,東西牆面滿布大幅彩色壁畫,內容為樓閣仕女,超出了宗教題材范圍,頗具元、明時代氣韻。

廣仁寺在西安市西北角。原為西北和康藏一帶喇嘛進北京路過陝西時的住宿地,故又稱喇嘛寺。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為西安地區唯一的西藏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供奉藏密宗諸佛。有康熙皇帝御書「慈雲西蔭」匾額一塊。寺前有六角攢尖頂御碑亭。寺內排列著大殿、藏經殿、講經堂三座宏偉的殿宇。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五兩日,舉行紀念黃教祖宗喀巴大師成道日燈會,遊人很多。平時西藏僧眾來內地,多去寺內禪禮。

八路軍駐陝辦事處舊址* 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賢庄。舊址包括七賢庄第一、三、四、七號院。建於1936年。一號院是主要辦公地點。建築為磚木結構平房,硬山頂,下設地下室。三、四、七號院結構與一號院基本相同。三、四號院為辦事處下屬各部門和工作人員居室,七號院為招待所,「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西安市七賢庄一號設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聯絡處」改名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周恩來、朱德、劉少奇、林伯渠、董必武、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鄧穎超等,都曾先後在這里居住過。白求恩、柯棣華和巴蘇以及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等亦曾在此居住和工作過。1946年9月,辦事處奉命撤回延安。

城隍廟在西安市西大街路北。建於明宣德八年(1433年)。廟內原有建築,大都不存,僅有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造的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偉壯觀,屋頂覆蓋琉璃瓦,前檐隔扇門窗浮雕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雕工極其巧麗。廟內原有明嘉靖年間(1522-1566)鑄造的銅獅一對,已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大門外。

清真寺* 在西安市內西北隅化覺巷。始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其建築風格採用內地建築範式。坐西面東,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全寺沿東西向中軸線前後共四進院落,主體建築為前後大殿、省心樓、鳳凰亭、朝陽殿,合稱五鳳朝陽殿。大殿可容千人禮拜。系明代風格,藻井和神龕兩側則採用伊斯蘭教慣用的花草紋作裝飾。最西端為禮拜大殿,七楹,高踞殿台之上,階墀皆用白石,雕琢精緻。另有石牌坊一座,亦系明代建築,寺內有自明以來的各種石碑多通和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題「敕賜禮拜寺」木匾、阿拉伯文「一真」木匾、清末慈禧太後題「派衍天方」匾等20餘塊。

關中書院在西安市南城門內東側書院門街中段。關中書院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為陝西最高學府,是當時著名學者馮從吾講學之處。書院建築規模宏大。清康熙三年(1664年),西安知府葉承祧,咸寧(今長安區)知縣黃家鼎督修關中書院,擴充院址,使關中書院曾一度成為督學使署。光緒七年(1881年)曾修葺。光緒三十二年廢書院,改為學堂。民國時期又改為陝西省立師范學校。1963年後,為西安市第五中學所用。現為西安師范學校校址。

寶慶寺塔在西安市南門內書院門街北側。隋文帝仁壽初年於大興城安仁坊內建寶慶寺,五代初年遷塔於寺內。塔始建於唐太和、開成年間,以五色磚築成。後寺毀塔存。明清屢經重修。現存寶慶寺磚塔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重建。為六角七層密檐式磚塔,通高23米。塔身第二、三層的六個面和第六層正東面佛龕內鑲嵌著北魏、隋、唐時期的石刻造像13塊。

大雁塔* 在西安市南4公里慈恩寺內。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寺為唐高宗為其母追薦冥福而建。唐永徽三年(652年),慈恩寺住持僧玄奘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籍,由唐高宗資助,在寺內西院修建。初建為磚表土心5層方形。長安年間(701-704),純用青磚改修成方形樓閣式的7層,登塔攀梯也改成盤道。大歷年間(766-779)又改建為10層。後經戰火破壞,剩下7層,明代塔又殘壞,在外表加砌面磚予以保護,即為今塔。高59.9米。塔基座東西45.9米,南北48.8米,高4.2米,合底座與塔身總高64.1米。塔南面兩側鑲嵌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書者為書法家褚遂良,字體秀麗,為唐代遺留於後世的名碑。

小雁塔* 在西安市南約1公里薦福寺內。全稱薦福寺小雁塔。寺創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年)。初名獻福寺,是為唐高宗獻福而建立的寺院。塔修建於景龍年間(707-710),因比慈恩寺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塔身為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築,初為15級,後經多次地震,塔頂被震坍,塔身破裂,現餘13級,塔基座亦呈方形,塔底層每面長11.83米,通高43米。型體秀麗美觀。

大興善寺在西安市南2.5公里。始建於晉泰始至太康年間。隋開皇二年(582年)建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改名大興善寺。隋唐時為京師名剎。隋開皇時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後來長安傳授密宗時住此。唐開元四年至八年(716-720)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在這里翻譯出密宗經典500多部,為當時長安城內佛經三大譯場之一。日本僧人也有來此學習的。其後在一行和尚住持時,寺內僧眾對天文、數學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貢獻。子午經緯度的長度就是一行計算出來的。唐時建築早已毀損,僅遺留有唐刻青石龍頭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現存的佛殿、禪堂、配房、鍾鼓樓等,都是明清時的建築物。

大明宮遺址* 在西安市北1公里龍首原上。初建於唐貞觀八年 (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為其父李淵修建的夏宮。工程未完,李淵死後改名大明宮。爾後兩次易名,神龍三年(707年)大明宮的名稱才固定下來。宮殿區范圍,東西1.5公里,南北2.5公里,共33門,正殿為含元殿。唐末為朱溫所破壞,又經韓建縮小長安城時拆毀,已成廢墟。今遺址內含元殿、麟德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池、蓬萊亭等遺跡,尚可辨識。1957-1959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四座城門和含元、麟德兩殿遺址。蓮花紋方磚—邊長31厘米,含元殿出土。

陝西歷史博物館在西安市南郊小寨東路91號。是我國在「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一座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佔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1987年7月1日主體建築動工,歷時四年,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館。建築融古典風格與現代建築藝術為一體,吸收唐代建築雄渾博大的風格特色,借鑒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徵。

曲江池在西安市南約5公里之低凹地帶。隋宇文愷設計大興城時,為人工挖鑿屈曲的湖泊而得名。唐代此地宮殿連綿,樓閣起伏,每逢上巳(三月三日)、中元(七月十五)、重陽(九月九日)皇室貴族,達官顯貴都來此游賞,樽壺酒漿,笙歌畫船,宴樂於曲江池上。每當新進士及第,常到這里聚會慶賀,四方居民都來觀賞,唐皇帝也攜帶嬪妃前來取樂。天寶末年「安史之亂」,這里遭到嚴重破壞。現在的曲江池,一片平凹,禾苗青翠,綠茵被野,當年彩霞亭和紫雲樓兩座建築遺址,猶清晰可見。

軹道 在西安市東北灞水西岸的一條大道上。秦時為一亭名,漢高祖元年(前207年),劉邦入關,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在此投降,劉邦遂西入咸陽,結束了秦朝的暴政。

銅人原在西安市東南10公里。《關中記》:「秦為金人十二,董卓壞以為錢,餘二枚,魏明帝欲徙詣洛陽,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銅人原在漢長安城東門外偏南處,是西漢時的墓葬區。成帝曾在這里營造呂陵,因費工太大,經劉向等諫阻中止,今遺址尚存,農民稱八角琉璃井。

灞橋在西安市東10公里,橫跨在灞水上。又稱霸橋。是歷史上一座富有詩意的古橋。早在春秋初秦穆公時,與東方諸侯爭雄,改滋水為灞水,就修了橋梁。《史記·王翦列傳》載:王翦伐荊,「始皇自送至灞上」。《漢書·高帝紀》漢元年「沛公軍霸上」。灞橋就是長安向東方出入的要道。隋開皇三年(583年),又在秦漢橋南里許修了南橋,後經歷代重修。該橋橋面寬2.5-2.6米,橋洞跨4米,全用青石和砂岩石砌築。全長400多米,是一座多跨石拱橋。唐人送客多到灞橋,折柳贈別,至此黯然,故又名銷魂橋。「灞柳風雪」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

白鹿原 在西安市東南約10公里。原上有霸陵(漢文帝墓)、薄太後墓、滕公冢(灌嬰墓)。《三秦記》載:「周平王東遷,有白鹿游於此,以是得名。」因此霸陵又稱霸陵原。東晉永和十年(354年),東晉桓溫伐秦,與苻雄戰於此。

終南山 在西安市南40公里。一名中南山,又稱太乙山。是秦嶺西自周至縣境,東至藍田縣境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驪山等峭壁秀麗的山峰。如錦綉的畫屏,屹立在古長安之南,為西安市郊遊覽勝地之一。

南五台在終南山中段。以有大台、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個小台(即五座小峰)而得名。有磴道直登峰頂,南望終南群峰,如翠屏環列。北望秦川,莽莽蒼蒼。最高峰 1688米。為我國佛教聖地之一。這里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大小廟宇40多處。塔寺溝聖壽寺內有隋建七級方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高33.5米,塔身底層每邊長7.33米,塔剎、相輪為鐵制。另外還有大殿、廊房和1943年秋修建的「印光法師影堂」石塔一座。石塔四方形三層,通高7.8米。大台頂端隋建的圓光寺,雖僅留廢墟,但登臨其上,「一覽眾山小」,別具風趣。

翠華山終南山一個支峰。漢武帝曾在這里祭過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山間有太乙谷,谷口有漢元封二年(前109年)修造的太乙宮遺址,自入山約5公里,便到達名勝集中點的大正峪村。村前怪石林立,盤旋而上,俗稱「十八盤」;村居峰頂,三面翠峰環列,只有西南方較開曠;村旁有太乙池,傳說是唐天寶年間(742-756),山峰崩裂,山水堵塞,匯集成池,池水碧青,面積約7萬平方米。山影倒映池中,令人有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之感。村東南有龍涎窩,瀑布洶涌,村東北有老君庵、金勝堂。村西有冰洞,雖盛夏亦有堅冰垂凌。村東金華祠、玉案峰等峭壁聳立。

半坡遺址* 在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關坡村北。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六千年左右。遺址面積5萬平方米,由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共墓葬區組成。1953-1957年,經過五次發掘,掘出房屋遺跡45處,圈欄2處,儲藏窖穴200多處,陶窯遺址6處,墓葬250座。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約萬件。生產工具主要為石器和骨器。骨器有骨針和魚鉤,陶制的有刮削器和陶銼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缽、盆、碗、壺、瓮、罐、瓶等。陶器底部多有席紋和布紋,細泥陶器上多施紅底黑花彩繪,以幾何紋最多,兼有動、植物形象。有些陶器還刻劃著筆劃簡單的符號,可能為記事記數的文字。墓葬都是土壙葬,無葬具。隨葬品多為生活用具和裝飾品。1958年在原遺址上建成半坡博物館。

阿房宮遺址* 在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帶。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以咸陽宮城規模狹小,驅使70萬人在渭河南上林苑中營建朝宮,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續修建。楚項羽入關以後,將宮殿付之一炬。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個大土台基,周長310米,高約10餘米,全用夯土築起,遠望宛如丘陵,當地群眾稱為始皇上天台,村西南還有一個長方形台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群眾稱為郿塢嶺。這兩處是阿房宮最顯著的建築遺址。

漢長安城遺址* 在西安市西北5公里。為西漢首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將秦朝的興樂宮重加修飾並改名長樂宮,七年由櫟陽遷都於此,並建成未央宮,惠帝元年(前 194年)開始修築長安城牆。太初元年(前104年)又興建了北宮、明光宮和建章宮,並在城西修擴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等。各宮之間架設飛閣和地面復道連接,彼此往來,外人不能看見。至此,長安城的規模,歷經九十多年始告齊備。現殘存東、西城牆及未央宮、長樂宮、建章宮、太液池和承露殿等夯土建築遺址。

未央宮遺址在西安市西北約8公里、漢長安城西南部西安門里。漢長安城內的主要宮殿之一。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建成。由承明、清涼、宣室等40多個宮殿台閣組成。宮內還有魚池、酒池。周長11公里,宏偉壯麗。為西漢及以後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至隋初等八個朝代的行政中樞。現在遺留在地面上的有未央宮前殿以及相傳為石渠閣、天祿閣等高台遺址,其中未央宮前殿台基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00多米,北端最高處10餘米。這里常出土「長樂未央」、 「長生無極」等瓦當以及漢空心磚、水道等文物。1980-1983年,清理發掘了未央宮第二號遺址,有正殿,東西長54.7米,南北寬47.8-51.2 米;配殿南北長86-87米,東西寬44.5-50米和廂房遺址。出土了陶器、玉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文物。1986-1987年,對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建築材料、陶器、鐵器、銅器和大量刻有文字的骨簽。根據骨簽上的文字內容,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當是西漢時期中央政府或皇室管轄各地郡國工官的官署。

建章宮遺址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修建,由36個宮殿組成,周圍10餘公里,號稱千門萬戶。建章宮與未央宮隔衢相望,兩宮之間有飛閣相連。現保存在地面上的有前殿、太液池以及許多高大夯土台基和建築遺跡。

青龍寺遺址在西安市東南郊2.5公里祭台村。即唐長安城新昌坊的東南隅。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景雲二年(711年)改名青龍寺,北宋元佑元年(1086 年)以後寺院被毀。青龍寺是唐長安城內著名的寺院之一。寺內的高僧,如道世、道氤、法朗、釋光儀、曇壁、義操等人,在佛學著述、持咒、修禪觀等方面著稱於佛教史。先後在寺內求法的日本留學僧有空海、圓行、圓仁、圓珍、慧遠、圓載、宗睿等人。是日本真言宗的發源地。1979年開始發掘寺院遺址。 1981-1982年在遺址上修建了紀念堂和空海紀念碑。

興慶宮遺址在西安市和平門外咸寧路北興慶公園。原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藩邸時,與其兄弟五人的住宅。開元二年(714年)以隆慶舊宅改建為離宮,因避玄宗諱,稱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又合並周圍的邸宅和寺院,重加擴建,謂之南內,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主要建築。當時興慶宮與大明宮、太極宮之間,有夾牆閣道相通,唐玄宗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多在這里。唐末朱全忠強迫唐昭宗遷都洛陽,興慶宮遭受很大破壞。宋代這里已變成了人們游賞憑吊的地方。建國後,曾對花萼相輝樓進行了部分發掘,證明該樓為火所焚。1958年在該遺址范圍內,修起了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築,闢作公園。沉香亭是興慶宮的主要建築之一,1958年在原址修建復原。

長樂宮遺址在西安市漢長安城內。秦時系興樂宮,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重加擴建,改為長樂宮。由前殿、臨華、長信、宣德、溫室等14個宮殿組成,周長10餘公里。漢高祖七年由櫟陽遷都長安居此。自惠帝以後,皇帝移住未央宮,長樂宮專供太後居住,稱為東宮或東朝,現僅存遺址。

驪山在臨潼區城南。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區勝區之一。因山形似驪馬,故稱驪山。唐代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中有「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之句,故又稱綉嶺。驪山海拔1256米,山上松柏蒼翠,夕陽西下,霞映山巒,青山披金,人稱「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山上有周幽王戲諸侯娛褒姒的烽火台,女媧氏「煉石補天」的老母殿,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殿、煉丹爐,因飛泉瀑布激石成瓮而得名的石瓮寺,還有「西安事變」時在驪山半山腰捉住蔣介石的地方「 兵諫亭」等。驪山北麓,溫泉長流不斷,水溫43°C,內含多種礦物質,是「自然之驗方,天地之元醫」。

華清池在臨潼區城南驪山西北麓。相傳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後即發瘡,始皇求恕,神女用溫泉水給他洗好,因而又名神女湯。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在此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年)再行擴建,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攜楊貴妃到此過冬,常在此沐浴。

白居易《長恨歌》:「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華清池水溫為43°C,水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適宜沐浴療養。1956年按原唐華清宮的名稱進行擴建。1982年3月,在溫泉水源以北,經考古發掘,先後清理出唐代御湯、太子湯、海棠湯(即貴妃池)、蓮花湯等宮廷湯池遺址。1990年9水,在唐代宮廷湯池遺址上,建成一座仿唐建築博物館。蓮花池遺址—又名御湯或九龍湯,為唐玄宗沐浴湯池。貴妃湯遺址—又名海棠湯,為楊貴妃沐浴湯池。

坑儒谷 在臨潼區城西南10公里洪慶村。傳說為秦始皇坑殺儒生之處。《太平寰宇記》:「唐天寶年間玄宗詔為旌儒鄉,立廟,命賈至為碑文。」今唐刻旌儒廟碑已毀,僅存殘破的唐刻儒生石像。

秦始皇陵* 在臨潼區東5公里下河村附近。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55.05米,周長2000米。經1974-1978年調查鑽探,陵園有內外兩城,內城周長 2525.4米,外城周長6264米,在東側1500米處,現發現三個兵馬俑坑,坑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0年,在陵西約500米處,發現大量胥役墓坑,每坑二至四人,大都屈肢埋葬。《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蝕,度不滅者久之。」秦始皇陵兵馬俑叢葬坑* 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1974年春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坑內一組陶塑藝術作品,仿秦宿衛軍製作。近萬個陶質衛士分別組成步、弩、車、騎四個兵種,手各執弓、箭、弩及青銅戈、矛、戟等實戰兵器,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面向東方,均裝置在地下坑道中。1980年12月,秦始皇陵西側出土了兩組彩繪銅車馬。每輛車配4匹馬,雕鏤精緻,金碧輝煌。

鴻門 在臨潼區城東約5公里鴻門堡村。在2000年前這里是通往古新豐的大道,由於雨水沖刷,形似鴻溝,在北端出口處,形似門道,故稱鴻門。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項羽在鉅鹿(河北平鄉縣)殲滅了秦的主力軍,率軍入關後,在此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

慶山寺在臨潼區新豐鎮西南鳳凰原上。創建於隋開皇年間(581-600)。唐武則天初登帝位,改新豐縣為慶山縣,並建寺修塔。唐會昌五年(845年)寺毀,咸通五年(864年)重修,改名鷲嶺寺。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改名護國寺。宋代以後,寺毀塔崩,唯塔地宮深埋地下。1985年5月於地下6米深處發現,出土了金棺、銀槨、銀首金法杖、鎏金高足杯、虎腿銀熏爐、鳳頭人面銅壺、三彩護法獅子、石刻寶帳、壁畫等120多件精美的佛教文物。

D. 西安有哪些古建築

大雁塔

E. 西安有名的建築有哪些

古代建築:鍾鼓樓、西安城牆、大雁塔、小雁塔、華清池
現代建築:西安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北信息大廈、曲江會展中心、大唐芙蓉園
我覺得古代建築最能代表西安,鍾鼓樓、城牆可是西安的名片,看見鍾樓、城牆就知道是西安

F. 西安十大標志性建築是哪些

1、西安地標:城牆
西安城牆景區位於西安市中心區,呈長方形,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東牆長2590米,西牆長2631.2米,南牆長3441.6米,北牆長3241米,總周長11.9公里。有城門四座:東長樂門,西安定門,南永寧門,北安遠門。西安城牆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現存城牆建於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2、中心地標:鍾樓
西安鍾樓,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於西安市中心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是明代的全國軍政重鎮,西安鍾樓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築之冠。
鍾樓構建於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並分別與明城牆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3、飲食坐標:鼓樓
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鍾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
而現今鼓樓,作為西安最具盛名的飲食聖地——回民街的地標,繼續在中外遊客的矚目中巍然聳立。
4、名勝地標:大雁塔
大雁塔北廣場建成於2003年,是亞洲最大的唐主體文化廣場、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最大的水景廣場、亞洲雕塑規模最大的廣場,廣場整體設計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為主軸,結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
5、行政地標:人民大廈
西安人民大廈始建於1953年,改建於1985年,地處西安市中心,緊鄰陝西省政府,是我國著名的大型庭院式賓館之一,曾為西安主要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外賓的場所。
6、旅遊地標: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總投資13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7、城西地標:絲綢群雕
陝西西安在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的起點,1998年,城西的玉祥門外塑起了一組規模宏大的「絲綢之路群雕」,長55.9米,寬3米,重現了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這是一隊行進在絲路上的駱駝商旅。
這組群雕塑起來的那天,是絲綢之路2100年紀念,此時從西安到君士坦丁堡以至羅馬,只需飛行幾個小時,中國絲綢的出口早已遠離了古老的方式。絲綢在一段跌宕的歷史中既是商品,也是文化,絲綢之路的象徵意義也遠遠大於實際意義,但是在東西方的對話中,它會成為一條永不中斷的心靈通路。
8、城南地標:曲江池遺址公園
曲江是中國唐代著名的風景區,在唐長安城東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這里在秦代稱洲,秦始皇在此修建離宮「宜春院」。漢武帝時把曲江列入皇家苑圃,並修建有離宮稱「宜春苑」,漢代在這里開渠,修「宜春後苑」和「樂游苑」。隋營京城(大興城)時,鑿其地為池。隋文帝稱池為「芙蓉池」,稱苑為「芙蓉園」。唐玄宗時恢復「曲江池」的名稱,而苑仍名「芙蓉園」。據記載,唐玄宗時引水,經黃渠自城外南來注入曲江,且為芙蓉園增建樓閣。芙蓉園占據城東南角一坊的地段,並突出城外,周圍有圍牆,園內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
現在曲江以其文化+地產的嶄新模式,已經成為西安的翹楚,積聚了大量物質財務和人文財富。
9、城北地標:大明宮遺址公園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境內的大明宮遺址是周秦漢唐四大遺址之一,是盛唐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宮殿遺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我國「十一五」大遺址保護的重點工程,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總投資120億元,其中考古、文物保護展示及公園建設約30億元,主要用於遺址本體的保護展示及公園基礎設施建設。以「保護歷史、彰顯人文、創造未來、造福人民」為文化定位的大明宮遺址公園。
10、新北城地標:城市運動公園
西安城市運動公園位於西安北城經濟開發區中心位置,佔地約800畝(含運動主副館),亞洲首屈一指的主題公園。結合城運村得天獨厚的運動與景觀資源,通過對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研究,禮邀國際著名的景觀規劃公司泛亞國際景觀綠化公司執掌擎畫。是一個以球類運動為主兼具休閑、遊憩功能的生態型運動主題公園,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個綠色、開放、自由的運動型主題公園。

G. 西安古建築有哪些

大雁塔,小雁塔,鍾樓,鼓樓,明城牆等

H. 西安十大標志性建築分別是哪些

1 鍾樓,建於明朝初年,距今600餘年
2 大雁塔,建於唐朝初年,距今1400年左右
3 西安城牆,建於明朝初年,距今600餘年
4小雁塔,建於唐朝中期,距今1300年
5鼓樓,建於明朝初年距今600餘年
6 陝西歷史博物館
7 阿房宮
8.城隍廟
9.秦始皇兵馬俑
10.紫雲樓

I. 陝西名勝古跡有哪些

1.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始皇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秦始皇從葬坑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秦始皇兵馬俑位於陵園夕陽東門外3公里處。秦始皇兵馬俑造型逼真,無一雷同。秦始皇兵馬俑的車兵、步乓、騎兵列成各種陣勢,嚴陣以待,遇敵出擊,儼然一支整齊威嚴、浩浩盪盪的秦朝軍隊,保衛著秦始皇地下王國的安全.整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秦始皇兵馬俑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2.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城東約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秦陵(含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陵墓規模宏大,修建時間長達37年之久,分為內外兩城,內城方形,外城長方形。陵園南部是墓葬區,今墓冢為四方錐形,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高55米。墓內機關重重,有眾多的珍品陪葬。雖然始皇陵的價值極高,但由於各種原因,迄今為止尚不能挖掘,所以現在這里只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沒有太大的觀賞性。
3.華清池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華清池位於西安城東,驪山北麓,華清池距歷史文化名城西安30公里。自古華清池就是游覽沐浴勝地,華清池是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7年國務院公布華清宮遺址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清池緊依京城的地理位置,猗旎秀美的驪山風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溫泉, 吸引了在陝西建都的歷代天子.華清宮是唐代唐玄宗天寶六載(公元 747)修建,華清池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遊玩、沐浴的場所。華清池驪山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3度,華清池被稱為「與日月同流,不盈不虛」是游覽和沐浴勝地。
4.驪山
驪山位於西安臨潼縣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九龍頂海拔1301.9米,山上松柏長青鬱郁蔥蔥,遠看形似一匹青色的驪馬,故名「驪山」。驪山又名「綉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5.陝西歷史博物館
位於西安市小寨東路與翠華路的交叉路口西北側,佔地約7萬平方米,是國家級歷史博物館,也是我國最大型、最現代化的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組仿唐建築,內部分為三個陳列廳,所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都是從陝西省出土的幾十萬件文物中精選而出,大多為稀世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6.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
7.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距西安城1公里處的薦福寺內。薦福寺創建於公元684年,是在唐高宗死後百日,為其獻福而建的,所以最初起叫獻福寺。公元698年改名薦福寺。大.小雁塔是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志。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這一「小」字小出了精緻和典雅,但也小出了小氣,在聲名和氣勢上與大雁塔簡直是天壤之別。
8.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坐落於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里而得此名)。它於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徵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聖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誌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鍾樓
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之一。它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踞於西安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建築,被譽為「古城明珠」。
10.鼓樓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11.半坡博物館
西安半坡遺址即半坡遺址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東郊約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距今有6000年的歷史。屬於仰韶文化。這類遺址僅在黃河流域的關中地區就發現了400多處,因此,黃河流域素有中國古代文化發源地之美稱。
12.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建於明洪武年間(1370棗1378)年,以公元6世紀時隋唐皇城牆為基礎擴展形成,周長13912米。牆體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厚度大於高度,建築穩重堅固。自1983年開始的環城建設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牆為主線,輔以環城綠化,護城河環繞,風格古樸、粗獷,有野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環城公園。以城牆為主體,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女兒牆垛口、城門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冷兵器時代城市防禦體系,為遊客直觀了解古代戰爭提供了珍貴的人文景觀.
13.清真大寺
大清真寺位於西安鼓樓西北的化覺巷內,又稱化覺巷清真大寺,它與西安大學習巷清真並 稱為中國西安最古老的兩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學習巷寺以東,故又叫東大寺。大清真寺位於西安市鼓樓西北隅,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中國殿式古建築群,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該寺院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歷經宋元,明,清各代的維修保護,成為目前的格局。該寺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又晉升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5月榮獲西安市旅遊十大景觀之一。.
14.大唐芙蓉園
大唐芙蓉園位於西安市曲江新區的大唐芙蓉園佔地1000畝,其中水面300畝,總投資13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以北,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包括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
15.青龍寺
青龍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在9世紀出達到鼎盛,它是日本佛真言宗的祖庭,是日本人心中的聖寺。1986年,青龍寺從日本引進千餘株櫻花樹,植於寺院,每年五、六月間,櫻花盛開,春色滿圓,奼紫嫣紅,風光異常。至今,青龍寺也以它傳奇的歷史角色和美麗的靜謐風景吸引這眾多的中外遊客。 青龍寺位於西安是鐵爐廟村,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象徵。 它的建築風格非常的日式,從古到今很有文人墨客到此游覽,並留下了很多很好的文章和詩詞。 每年一到3、4月份,寺院內的幾株櫻花樹落英繽紛、如雪如霜、非常的漂亮。這也是青龍寺每年的幾個勝景之一!
16.興教寺
興教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0公里處,長安區杜曲鎮少陵原畔,長安區杜曲鎮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長眠之地。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師圓寂後葬於白鹿原唐高宗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棲塬並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
17.水陸庵
水陸庵地處藍田縣城東10公里的普化鎮王順山下,原名水陸殿,為六朝古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見的彩塑而聞名,被譽為「中國第二敦煌」。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壁塑群把繪畫、圓雕、浮雕、樓刻藝術手段容為一體,在牆、梁、柱上鑲滿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萬物的塑像。件件栩栩如生,個個活靈活現,在方寸之地上映出氣象萬千的意識效果。在人物雕塑上匠心獨具,尤為突出,立足故事情節,追求場面動感,抓住表情、眼神、動態等環節的變化,以寫意而達意境,以塑體而托思,以人物粗礦、文靜性格、喜怒哀樂的表情躍染壁上。
18.八仙庵
道教勝地八仙庵,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內,為西安最大的道教廟宇,也是中國西北地區著名的道教建築。相傳修建於宋代,隨後歷代均有修葺。現存主建築均為清代所建,因庵中供奉以傳說中的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的塑像為主,故名「八仙庵」。
19.曲江寒窯
曲江寒窯,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郊,大雁塔東側、雁引路以南、曲江池東南方向的一條溝里。進入寒窯,可欣賞雕繪精美的山門坊,一覽王寶釧當年綉球擇婿的飄綵樓,可觀畫室、寒窯故事蠟像館。
20.樓觀台
陝西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距古城西安70公里,107國道橫穿而過,與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108國道相接。位於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麓。樓觀台得名於西周,古代聖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高崗築台授經,故此地是全國的道教聖所,並受道教信徒的仰慕膜拜,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勝地,被譽為中華文化之魂所在地,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21.草堂寺
中國佛教寺院。在陝西戶縣東南15千米,面對終南山。龜茲僧人、大翻譯家鳩摩羅什為後秦姚興迎至長安後不久,即安住此寺譯經。因其以草苫為寺中一堂屋頂,故名。北周時毀,唐宋以後多次重建。今有大殿三間及鳩摩羅什舍利塔等。距西安約50公里的草堂寺位於陝西省戶縣圭峰山北麓,東臨灃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2.翠華山
翠華山在終南山太乙鎮,去了終南山就一定要去一下翠華山。據說大約在周幽王時期,關中發生大地震到這里。地質構造比較脆弱的翠華山一帶發生強烈山崩,甘湫池和翠華峰是山崩破壞最嚴重的地段大量的崩積物堆滿山谷,截水成湖,形成秦嶺北坡罕見的兩個堰塞湖,即水湫池和甘湫池。水湫池的面積約20公頃,因為它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也叫翠華山天池。崩積體的上部有天然冰洞和風洞各一個冰洞內外的溫差可達23℃終年結冰不化。
23.高家大院
高家民俗大院位於北院門144號,總居住面積2310平方米,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大院明朝末年崇禎時期開始興建,到清朝乾隆時期基本初具規模。大院主體完工在乾隆時期,到道光年間整個院子完成。最後一次大修在同治十年,最近一次恢復是在六十年代進行

J. 西安市有哪些地標建築

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性建築,它是城市形象的表達符號和名片,既是一個城市經濟繁榮程度的晴雨表,更是居民對於一個城市的精神寄託。而西安作為中國最具盛名的古城之一,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遺跡。而讀懂這些地標,是了解西安,認識西安的第一步。

1、西安人民大廈

西安大唐芙蓉園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區,建於原唐代芙蓉園遺址所在地,佔地1000餘畝,全國首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
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擁有全球最大戶外香化工程以及全球最大的水景表演展示.

這是古城西安八大地標性建築,可能沒有那些像廣州小蠻腰啊 北京大褲衩那些現代化建築,但是西安的地標都很有特色的。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