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的著名菜
❶ 湘菜的十大代表菜
我很喜歡吃一、刀工精妙,形味兼美。湘菜的基本刀法有十六種之多,具體運用,演化參合,使菜餚千姿百態變化無窮。諸如「發絲百頁」細如銀發,「梳子百頁」形似梳齒,「溜牛裡脊」片同薄紙,更有創新菜「菊花魷魚」、「金魚戲蓮」,刀法奇異形態逼真,巧奪天工。湘菜刀工之妙,不僅著眼於造形的美觀,還處處顧及到烹調的需要,故能依味造形,形味兼備。如「紅煨八寶雞」,整雞剝皮,盛水不漏,制出的成品,不但造型完整俊美,令人嘆為觀止,而且肉質鮮軟酥潤,吃時滿口生香。 二、長於調味,酸辣著稱。湘菜特別講究原料的入味,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內涵的精當。調味工藝隨原料質地而異如急火起味的「溜」,慢火浸味的「煨」,選調味後製作的「烤」,邊入味邊烹制的「蒸」,等等。味感的調攝精細入微。而所使用的調味品種類繁多,可烹制出酸、甜、咸、辣、苦等多種單純和復合口味的菜餚,湖南還有一些特殊調料,如「瀏陽豆豉」、「湘潭龍牌醬油」,質優味濃,為湘菜增色不少。湘菜調味,特色是「酸辣」,以痘為主,酸寓其中。「酸」是酸泡菜之酸,比醋更為醇厚柔和。辣則與地理位置有關。湖南大部分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濕,古稱「卑濕之地」。而辣椒有提熱、開胃、去濕、驅風之效,故深為湖南人民所喜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區性的、具有鮮明味感的飲食習俗。 三、技法多樣,尤重煨。湘菜技法早在西漢初期就有羹、炙、膾、濯、熬、臘、濡、脯、菹等多種技藝,經過長期的繁衍變化,到現代,技藝更精湛的則是煨。煨在色澤變化上又分為「紅煨」、「白煨」,在調味上則分為「清湯煨」、「濃湯煨」、「奶湯煨」等,都講究小火慢,原汁原味。諸如「組庵魚翅」晶瀅醇厚,「洞庭金龜」汁純滋養等,均為湘菜中的佼佼者
❷ 湘菜代表菜有哪些
湘味小炒茄子,湖南蛋,湘鄉回鍋藕,剁椒魚頭,湘菜家常豆腐,貴妃牛鞭,湘菜版梅菜內扣肉,干鍋容羊蹄,香辣羊肚絲。
❸ 湖南的什麼菜最有名
1,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英文名:Chop bell pepper fish head)是湖南省的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據傳,起源和清代文人黃宗憲有關。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布,「剁椒魚頭「被評為「中國菜」湖南十大經典名菜。
2,東安子雞
東安子雞又叫東安雞、官保雞,是一道地方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因用東安新母雞烹制而成,故名。東安子雞成菜呈紅白綠黃四色,雞肉肥嫩,味道酸辣鮮香。此菜曾入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四大傳統湘菜名錄。
3,臘味合蒸
臘味合蒸,是湖南地方傳統名菜,屬湘菜系。是以臘豬肉、臘雞、臘魚、雞湯和調料,下鍋清蒸而成。做法簡單,其臘香濃重、咸甜適口、柔韌不膩。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布,「臘味合蒸「被評為「中國菜」湖南十大經典名菜。
4,五元神仙雞
五元神仙雞,又名五元金雞,是湖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之一。主料有嫩母雞,黑棗,桂元,蓮子肉,荔枝,枸杞,冰糖,胡椒粉,精鹽。
5,子龍脫袍
子龍脫袍,是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湖南省特色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此菜色澤艷麗,白、綠、褐、紫四色相映。咸香而鮮,滑嫩適口。鱔絲鮮嫩,香辣爽滑。
❹ 湘菜最著名的菜有那些
臘味合蒸 酸辣狗肉 東安子雞 酸辣雞丁 大邊爐 君山銀針雞片 麻仁酥鴨 焦鹽兔片 玉麟香專腰 紅椒釀肉屬 五元神仙雞 洞庭金龜 老薑雞 子龍脫袍 豉椒劃水 翠竹粉蒸鮰魚 蝴蝶過河 素菜腐乳冬筍 炒素什錦 海鮮酸辣筆筒魷魚 沙律海鮮卷 組庵魚翅 青韭魷魚絲 金魚戲蓮 玻璃鮮墨 主食葵花蝦餅 甜點南薺草莓餅 冰糖湘蓮 湯龜羊湯
❺ 湘菜中最著名的15道菜
每一個地區的氣候環境不一樣,所以在每一個地區也形成了不同口味的菜餚。其中湖南地區由於周邊環境過於潮濕,所以湖南地區的人們也特別喜歡吃辣。而湖南地區也衍生出了當地所特色的湖南菜,也被叫做湘菜,湘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愛吃湖南菜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湘菜的特色菜介紹。
湖南特色菜有哪些
麻辣子雞
簡介:麻辣子雞這道名菜,充分體現了湖南的地方特點:一是湖南氣候潮濕,易患風濕症,因而形成了愛吃辣椒、生薑的習慣;二是湖南雞產量多,且營養豐富。
色:顏色金黃,芡汁油亮
香:辣椒與其他香料的香味結合,加上雞肉的鮮味,聞之引人生津。
味:味道麻辣、香、咸、鮮。
口感:質感外焦里嫩
由來:麻辣子雞以長沙百年老店玉樓東酒家最負盛名。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翰林曾廣鉤登樓用膳,曾留下膾炙人口的「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的詩句。後經長沙市滯湘酒家的廚師精工細作,味道更佳,民間又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外焦內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滯湘勝過玉樓東。」
毛氏紅燒肉
湖南特色菜有哪些
色:色澤紅亮
香:屬於復合型的味道,它集八角、桂皮、辣椒、草果、蔥、姜、蒜等多種香味為一體
味:咸、香,比我們平時所吃的紅燒肉多了許多回味。
口感:肥而不膩,可以真正做到入口即化。
由來:據說因為毛主席小時候家裡做過醬油,而醬油獨特的製作流程中的副產品則給他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他吃紅燒肉不用醬油,而是用糖慢慢熬成紅色。
臘味合蒸
簡介:主要有豬、牛、雞、魚、鴨等品種,將三種臘味一同蒸熟即為「臘味合蒸」。
色:色澤紅亮
香:臘香濃重
味:咸甜適口、稍帶厚汁,且味道互補,是用來送飯的首選。
口感:柔韌不膩
由來:臘味合蒸的成名相傳與一位乞丐有關。從前在湖南一小鎮上,曾是飯館老闆的劉七因造人追債而流落他鄉乞討,一日因近年關,人家就把家裡腌制的魚肉雞拿點給他,劉七見天色已晚便將所有臘味一同蒸熟。不巧被一大戶人家循著香味找到,品嘗過後大為贊賞,帶他回去在自家酒樓掌勺,掛出「臘味合蒸」菜牌。從此「臘味合蒸」作為湘菜留傳下來。
❻ 湘菜中最出名的是什麼菜
湖南菜最大特抄色一是辣,二是臘。湘菜襲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洞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特點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軟,以燉菜、燒菜出名。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風雞,口味側重於咸香酸辣,有濃厚的山鄉風味。最出名的菜點有:東安子雞、臘味合蒸、紅椒臘牛肉、發絲牛百頁、火宮殿臭豆腐、吉首酸肉、剁椒魚頭、醬板鴨、毛氏紅燒肉等.
❼ 湘菜有哪些出名的菜
1、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的出處,據說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專文忌「文屬字獄」而出逃。
路上途經湖南的一個小鄉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戶家。農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婦便用做菜來款待黃宗憲。魚洗凈後,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的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
2、辣椒炒肉
辣椒炒肉,是以辣椒、五花肉作為主要食材,以豆豉,大蒜子,醬油,油鹽,味精,生薑等作為輔料製作而成的一道菜餚。口味香辣。辣椒炒肉是湖南人每家每戶必吃的招牌「土菜」,是最具代表性的湘菜之一。
3、湘西外婆菜
湘西外婆菜是一道美味的菜餚。外婆菜原是湘西本地一道常見家常菜,原料選自湘西地區的多種野菜。如:馬齒莧、蘿卜丁、大葉青菜、湘西土菜、肉沫等。
(7)湘菜的著名菜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從湖南的新石器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食器和酒器,以及伴隨這些陶器一起出土的穀物和動物骨骸的殘存來測算,證實瀟湘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脫離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狀態,開始吃熟食了。春秋戰國時期,湖南主要是楚人和越人生息的地方,多民族雜居,飲食風俗各異,祭祀之風盛行
❽ 湘菜的經典菜品
組庵魚翅
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麵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其中「紅煨魚翅」又名「組庵魚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調方法是用魚翅加雞湯、醬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濃味鮮,以清鮮糯柔著名。清代光緒年間進士譚組庵十分喜歡吃此菜,其家廚便將黃煨魚翅的製法作了改進,加上雞肉、五花豬肉和魚翅同煨,使魚翅更加軟糯爽滑,湯汁更加醇香鮮美。譚進士食之稱贊不已,從此聞名天下。因此,菜為譚家家廚所創,故稱為「組庵魚翅」。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傳統名菜。組庵魚翅用料講究,製作獨特。需選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雞一隻,豬前肘一個,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適量備用。母雞、豬肘同時用中火開,小火煨好取湯。魚翅脹發後用畜湯蒸制後,再入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煨爛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頗得食客贊賞。
全家福
全家福是家宴的傳統頭道菜,以示闔家歡樂,幸福美滿。全家福的用料比較簡易。一般主料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發炸肉皮、凈冬筍、水發豆筍、水發木耳、素肉片、熟肚片、鹼發墨魚片、雞肫、雞肝等。輔料為:精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醬油、水芡粉、鮮肉湯等。製作比較容易:將上述主、輔料備辦周全以後,先把冬筍放進沸水鍋中煮五分鍾左右撈出,解切成柳葉片狀,再把豆筍切成一寸長,然後將木耳洗凈、撕開,將皮肉批刀成骨牌塊,雞肫和雞肝切成薄片,墨魚切成一寸見方的片狀,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缽內蒸熟,上菜時取出復入大湯盆內。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徵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選一隻肥嫩母雞宰殺,去血褪盡雞毛,除掉嘴殼、腳皮,從頸翅之間用刀劃開一寸長左右的雞皮,取出食管、食袋、氣管;再從肛門處橫開一寸半長左右的口子,取出其餘雞內臟,清洗干凈,這樣,整個雞的形體未遭破壞。然後將整雞用旺火蒸至雞肉鬆軟,再放入去殼的熟雞蛋,續蒸20分鍾左右,即從蒸籠取出蒸鋪,倒出原湯於干凈鍋中,將雞翻身轉入大海碗內,剔去薑片,原雞湯燒開,加菜心、香菇、再沸時起鍋盛入雞碗內,撒上適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雞身隆起,雞蛋和白菜心浮現於整雞周圍的形同百鳥朝鳳的美味佳餚。
子龍脫袍
子龍脫袍是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菜。因其鱔魚在製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子龍脫袍不僅製法獨特,且菜名別致新奇,耐人尋味,一直吸引著不少名士。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傳統湘菜,問世於清代末年。本世紀,長沙的玉樓東、曲園、瀟湘、老怡園酒家常有供應。霸王別姬用甲魚和雞為主要原料,輔以香菇、火腿、料酒、蔥、姜、蒜等佐料,採取先煮後蒸的烹調方法精製而成。製法精巧,吃法獨特,鮮香味美,營養豐富,一經品嘗,留齒猶香,是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層套雞
三層套雞傳統湘菜,為長沙名廚柳三和擅長的名菜之一。20年代末,魯滌平主湘,其側室沙夫人患頭痛,醫者薦方以一麻雀、一斑鳩、一烏骨母雞,用天麻套蒸飲湯治病。柳三和根據配方易以母雞內放一鴿子,鴿子內放一麻雀,麻雀之內放天麻、枸杞之類,三物套蒸,製成三層套雞而名噪一時,頗受上層人士贊賞。
長沙麻仁香酥鴨
長沙麻仁香酥鴨是長沙特一級廚師石蔭祥大膽推出的優秀之作。此菜集松軟、酥脆、軟嫩、鮮香於一體,深得四方賓客稱贊。此道菜選良種肥鴨。烹飪時在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麻仁鴨酥炸,面上澆油淋炸,至麻層呈金黃色時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條狀,整齊地擺放盤內,配下頭、翅、掌,以示鴨入席,周圍拚上香菜,造型美觀,色調柔和,焦酥鮮香,回味悠長。
花菇無黃蛋
花菇無黃蛋長沙的傳統名菜,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聞名遐邇。花菇無黃蛋製作的關鍵在於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讓蛋清流出,破壞造型。蔡海雲製作的無黃蛋,蛋面光滑不破,質地異常鮮嫩。顧客吃到這種沒有蛋黃的雞蛋,往往驚嘆不已。
牛中三傑
所謂牛中三傑是指:發絲牛百頁、紅燒牛蹄筋和燴牛腦髓。著名劇作家田漢在湘時,對李合盛牛肉餐館的牛中三傑懷有特殊的感情。有一天,田漢與湘鄉名士鄧攸園共飲時,鄧酒酣脫口說出一聯:穆斯林合資開牛肉餐館;田漢應聲對出:李老闆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鑲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拿來筆硯,請田漢書贈留念,傳為美談。牛中三傑精工製作。發絲牛百頁要選用牛肚內壁皺褶部位,切細如發,色澤美觀,味道酸辣,質地脆嫩,入口酸、辣、咸、鮮、脆五味俱全。紅燒牛蹄筋選用牛蹄筋,加桂皮、紹酒、蔥節、薑片等精製而成,軟糯可口,味道鮮香。
剁椒魚頭
做法
1、首先魚頭上面均勻的灑上蔥、姜、蒜、剁椒的末。
2、然後再均勻的灑上鹽。
3、老醋、糖、味精放到碗里調勻,均勻的澆到魚頭的上。
4、然後把准備好的青辣椒、紅辣椒均勻的蓋到魚頭的上面。
5、上鍋蒸15-18分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