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的三表

著名的三表

發布時間: 2021-02-04 12:48:12

1. 財務報表中的三表,具體是哪三個報表知道的麻煩回答一下。謝了。

財務報表中的三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財務狀況的財務報表,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企業所有或控制、並預期可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企業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並預期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現時義務;企業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即所有者權益。

利潤表: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形成的財務報表。它反映了一定期間企業的收入和相應的成本、費用以及最終形成的利潤。我國採用的是多步式利潤表,即分步進行計算,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以及凈利潤。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包括庫存現金以及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及現金等價物(一般指在未來3個月內能夠變現,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一定期間的現金(含上述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下同)流入、流出以及凈流量增減變動情況的財務報表。

(1)著名的三表擴展閱讀:

財務報表的組成還包括:

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除了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還包括: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或股東權益變動表)和財務報表附註。

1、所有者權益變動表(Statement of change in equity) 它反映本期企業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總量的增減變動情況還包括結構變動的情況,特別是要反映直接記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2、財務報表附註 (Notes to financial statements) 一般包括如下項目: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報表編制基礎、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的聲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及差錯更正的說明和重要報表項目的說明。

2. 「三表或三法」的名詞解釋

墨翟關復於認識客觀事物制的方法與檢查認識的正確性問題,還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他在《非命上》先提出「言有三表」,在《非命中》和《非命下》又提出「言有三法」。二者內容基本相同。三表或三法是「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翟認為, 判斷事物的是非, 需要論證有據, 論據要有所本,「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就是本於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但僅憑古人的間接的經驗來證明還是不夠的,必須「有原之者」,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就是考察廣大群眾耳目所接觸的直接經驗。第三表是「有用之者」,「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就是當這一言論或判斷當作政策法令實行之後,還要看它是否切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三表或三法是墨家判斷事物是非、辨別知識真偽的標准。這也是墨家的邏輯學。儒墨都講邏輯學。孔子主張「正名」,就是以「禮」為標准來判斷是非利害;墨子主張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歷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實見實聞,再考察政令的實際效果是否對國家、百姓人民有利。對比起來,墨家的方法是較有進步意義的。

3. 中國小語種三表大學排名

中國小語種三表大學排名
小語種專業排名 學校名稱

版1 北京外國語大學權
2 北京大學
3 同濟大學
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5 黑龍江大學
6 南京大學
7 廣西民族大學
8 武漢大學
9 天津外國語大學
10 吉林大學
11 西安外國語大學
12 大連外國語學院
13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14 上海外國語大學
15 北京語言大學
16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17 臨沂大學
18 西南科技大學
19 常州大學
20 浙江外國語學院
21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22 河北外國語學院
23 南京師范大學
24 河北傳媒學院

4. 諸葛亮的「三表」是哪三表

歷史上最有名的「表」要算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和歐陽修的《瀧岡阡表》,》,人們往往將三者並列,稱為「史上三表「

5. 三表指的是什麼

三表 ——墨子提出的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准。

三表即:①「上本之於古者聖版王之事」,即以歷史權記載的古代聖王的歷史經驗為依據。

②「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即以眾人的感覺經驗為依據。

③「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即以政治實踐的結果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依據。這是中國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關於真理標準的命題,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墨子的三表法帶有明顯的經驗論的局限,具有忽視理性思維的傾向。


另外,三表也是「水表、氣表、熱能表」統稱。

還有財務三表,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人物:三表,江蘇省連雲港人氏。畢業於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做過雜志主筆,當過建築工人,干過廣告,玩過創意。著名體育評論人,新浪體育第一批百萬博主。自媒體時代,創建熱門公眾號「三表龍門陣」。

6. SQL 三表聯合查詢,查詢一個表的和

每個分類的答題記錄的和 (使用的是子查詢,當然也可以用聯接查詢),正確數版記錄的和你應該知道權怎麼弄了吧

select sum(RID) from 題目答題情況表 where TID in
(
select TID from 題目表 where DID in
(select DID from 分類表 group by Dname)
)

7. 求墨子三表的意思!

本之者,是指根據前人的經驗教訓。(即「說知」由推理得來的知識版)

原之者,是指從百姓的耳權聞目見中尋求立論的根據。(即「聞知」間接經驗知識)

用之者,是將言論應用於實際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來判斷真假和決定取捨。(即「親知」直接經驗知識)

墨家思想是中國古文版的辨證唯物主義
墨翟曾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聞知」),得出「鬼神之有」的錯誤結論。
在秦朝時的墨家後學中已經修正了。

8. 銀行金融業里說的「三表三品」 是指什麼

「三表三品」主要是考核一個企業值不值得貸款,

三品:產品,押品,人品。
1、產品:首先企業的產品如何決定他的發展前景,利潤獲得能力和償債能力。
2、押品:押品是銀行里所說的「第二還款來源」,在第一還款來源也就是企業的經營利潤、貨幣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不得已貸款到期只能啟用押品拍賣,這時候押品就是償還你貸款窟窿的重要來源。押品不但要足值有效,有排他性,還要容易變現。押品分動產和不動產,動產是應收賬款股票債券存單保證金等,不動產就是房產土地了。目前銀行偏愛土地房產,並不是他們容易變現其實,而是價值較高,不容易偷梁換柱,企業不會輕易放棄。盡職調查時除了認定押品價值,押品價值的50~80%(各行不同)要覆蓋貸款本息,還要認定押品的歸屬,是否存在在先抵押,是否權屬不清,是否有糾紛
3、人品:看企業主的為人如何,有沒有不良嗜好,給他貸款會不會拿去賭博,去澳門一擲千金,花完就跑路了。這個比較難了,其他兩品可以靠你的專業能力,這個就只能靠接觸靠打聽,靠你看人的眼力了。

三表:電表,水表,納稅申報表
1、電表和水表:電表水表都是看企業的生產情況,比如每個月開幾條生產線,按全負荷運轉需要多少電力,水力。然後再核對電表水表(電費單水費單),看看企業運轉情況如何。如果企業報表營業收入很高,但是電表和電費單並不能印證(從電費單上看,企業每天只開一條生產線),這就是明顯的造假行為了。很多企業不能提供電費單水費單(有政府優惠政策等),這就只能看客戶經理的現場核實能力了。
2、納稅申報表是每個企業都應該具備的,就是核對收入與稅金之間有沒有對應上。

9. 東北林大的三表和一表二表有什麼區別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編輯]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編輯]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編輯]

點評

在評論曹操兵敗赤壁,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認為烏林之戰實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編輯]

傳說與演義

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三國演義》則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傳說、演義,和歷史有較大的區別。
[編輯]

附錄
[編輯]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陳壽著《三國志》。

《三國志》之《魏書》、《蜀書》和《吳書》中有許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發現開始補充正史記載。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硯一台,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
[編輯]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編輯]

參考書目

* 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
* 蔣永星. 「周郎赤壁何處」,《歷史教學》,1980.12,50
* 解放軍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軍事史》(第二卷),解放軍出版社,1986
* 李友松. 「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中華醫史雜志》, 1981年第11卷第2期
* 張作耀. 《曹操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