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趙州橋很著名

趙州橋很著名

發布時間: 2021-02-02 17:32:40

『壹』 趙州橋為什麼會聞名於世,並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呢

趙州橋的特點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版的一種。趙州橋權為何屹立千年而不倒?透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力學規律與美感規律之間的和諧與和拍,任何人不難看出古人造橋時的精湛技藝、過硬質量和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傑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說明了它的堅固及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為驚人的傑作。
第5段橋的長、寬數據,表明它驚人的雄偉。接著指出它設計科學,技術巧妙,這是從總體上介紹趙州橋傑出的原因。下面從四個方面具體說明它的科學與巧妙。同學們應注意,每個方面都不只介紹了特點,而且說明了這樣設計施工的原理。這正是說明文的特點: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說。
值得注意的,還有:作者前引張嘉貞的話說明橋的構造奇特,後引張鷟的話說明橋的形式美觀,最後點明趙州橋是以李春為代表的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先總後分再總,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

『貳』 為什麼趙州橋會聞名於世,並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呢

因為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建造技術極其高超,所以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

趙州橋(Zhaozhou Bridge),又稱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由隋朝匠師李春建造。

趙州橋選址洨河兩岸較平坦處,選用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建橋石料,採用單孔長跨形式,河心不立橋墩。趙州橋所在地層表面為水流沖擊形成的粗砂層,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每平方厘米面積的區域能承受4.5至6.6公斤壓力,滿足趙州橋的建設要求。

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全橋均採用順橋方向砌置方法,由多道相對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並列組合而成;拱厚尺寸統一,每券各自獨立、單獨操作;每券砌完全合攏後就成一道獨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動承擔重量的「鷹架」,再砌另一道相鄰拱。

這種砌法既可節省製作「鷹架」所用的木材、便於移動,又利於橋的維修;當一道拱券石塊損壞後,只要嵌入新石進行局部修整即可。

(2)趙州橋很著名擴展閱讀:

景區介紹

趙州橋景區為中國國家AAAA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現有面積16萬平米,以聞名天下的趙州橋為核心。

景區內現有「石橋雄姿」、「碧波疏影」、「平棘流翠」、「滄桑橋石」、「民俗記憶」、「龍泉古井」、「驚心康橋」、「歷史趙州」、「名人留言」、「攀龍附鳳」、「乾隆御筆」、「關帝古廟」、「茅抒石橋」、「八仙驛道」等十多處景點。

『叄』 趙州橋為何會聞名於世,並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呢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郊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內大石拱橋容,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為我國現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在橋兩端的石拱上,辟有兩個券洞,這種結構叫「敞肩拱」,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因趙縣古稱趙州,故名.該橋為隋開皇至大業年間(509年——608年)李春所建.
趙州橋為單孔,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徑37.35米,南北向,由28道獨立石拱縱向排列砌築而成.拱圈矢高7.23米,弧形平緩,上設4個小拱,既減輕重量,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且增美觀.此設計為世界橋梁史上首創,跨度之大亦屬當時第一.該橋兩側欄板和望柱雕刻精美,跌宕多姿.橋身巨大卻穩固堅輕,可稱巧奪天工,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

『肆』 趙州橋為什麼會世界聞名

李春是我國隋代著名的橋梁工匠,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我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為我國橋梁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於史書缺乏記載,他的生平、籍貫及生卒年月已無法得知。我們僅能根據唐代中書令張嘉貞為趙州橋所寫的「銘文」中有:「趙郡**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我們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這座有名的大石橋。 關於趙州橋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這座大橋建成後,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帶著柴榮,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他們來到橋頭,正巧碰上魯班,於是他們便問道: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魯班心想:這座橋,騾馬大車都能過,兩個人算什麼,於是就請他倆上橋。誰知,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月亮的褡褳,柴榮推著載有「五嶽名山」的小車,所以他們上橋後,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魯班一見不好,急忙跳進水中,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因為魯班使勁太大,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橋上也因此留下了驢蹄印、車道溝、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當然這只是人們編造的一個神話故事,以紀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趙州橋是安濟橋的俗稱,它位於今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河上,橫跨**河南北兩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長的敝肩圓弧拱橋。大橋全長50.83米,寬9米,主孔凈跨度為37.O2米。全橋全部用石塊建成,共用石塊1000多塊,每塊石重達1噸,橋上裝有精美的石雕欄桿,雄偉壯麗、靈巧精美。它以首創的敝肩拱結構形式、精美的建築藝術和施工技巧等傑出成就,在中外橋梁史上令人矚目,充分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橋梁建造方面的豐富經驗和高度智慧。 趙州橋建於隋代,隋朝統一中國後,結束了長期以來南北分裂、兵戈相見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當時的趙縣是南北交通必經之路,從這里北上可抵重鎮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達京都洛陽,交通十分繁忙。可是這一交通要道卻被城外的**河所阻斷,影響了人們來往,每當洪水季節甚至不能通行,為此隋大業元年(公元6O5年)決定在**河上建設一座大型石橋以結束長期以來交通不便的狀況。李春受命負責設計和大橋的施工。李春率領其他工匠一起來到這里,對**河及兩岸地質等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認真總結了前人的建橋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方案,按照設計方案精心細致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橋任務。李春他們在設計和施工中創下許多技術成就,把我國古代建築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趙州橋的設計在我國橋梁技術史有以下創新: (1)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我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我國古代石橋拱形大多為半圓形,這種形式比較優美、完整,但也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圓形橋拱用於跨度比較小的橋梁比較合適,而大跨度的橋梁選用半圓形拱,就會使拱頂很高,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過橋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圓形拱石砌石用的腳手架就會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險性。為此,李春和工匠們一起創造性地採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趙州橋的主孔凈跨度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橋面過渡平穩,車輛行人非常方便,而且還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優點。當然圓弧形拱對兩端橋基的推力相應增大,需要對橋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2)採用敝肩。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梁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即在大拱兩端各設兩個小拱,靠近大拱腳的小拱凈跨為3.8米,另一拱的凈跨為2.8米。這種大拱加小拱的敝肩拱具有優異的技術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減輕洪水季節由於水量增加而產生的洪水對橋的沖擊力。古代**河每逢汛期,水勢較大,對橋的泄洪能力是個考驗,四個小拱就可以分擔部分洪流,據計算四個小拱可增加過水面積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對大橋的影響,提高大橋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實肩拱可節省大量土石材料,減輕橋身的自重,據計算四個小拱可以節省石料26立方米,減輕自身重量700噸,從而減少橋身對橋台和橋基的垂直壓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橋梁的穩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優美,四個小拱均衡對稱,大拱與小拱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顯得更加輕巧秀麗,體現建築和藝術的完整統一。第四符合結構力學理論,敝肩拱式結構在承載時使橋梁處於有利的狀況,可減少主拱圈的變形,提高了橋梁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3)單孔。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方法,一般比較長的橋梁往往採用多孔形式,這樣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緩,便於修建。但是多孔橋也有缺點,如橋墩多,既不利於舟船航行,也妨礙洪水宣洩;橋墩長期受水流沖擊、侵蝕,天長日久容易塌毀。因此,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我國橋梁史上的空前創舉。 趙州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建造技術也非常出色,有許多創造性。 (1)橋址選擇比較合理,使橋基穩固牢靠。李春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嚴格周密勘查、比較,選擇了**河兩岸較為平直的地方建橋,這里的地層是由河水沖積而成,地層表面是久經水流沖涮的粗砂層,以下是細石、粗石、細砂和粘土層。根據現代測算,這里的地層每平方厘米能夠承受4.5到6.6公斤的壓力,而趙州橋對地面的壓力為每平方厘米5——6公斤,能夠滿足大橋的要求。選定橋址後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橋台,自建橋到現在,橋基僅下沉了5厘米,說明這里的地層非常適合於建橋。 (2)趙州橋的砌置方法新穎、施工修理方便。李春就地取材,選用附近州縣生產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建橋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採用了縱向(順橋方向)砌置方法,就是整個大橋是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並列組合而成,拱厚皆為 1.O3米,每券各自獨立、單獨操作,相當靈活,每券砌完全合攏後就成一道獨立拼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動承擔重量的「鷹架」,再砌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法有很多優點,它既可以節省製作「鷹架」所用的木材,便於移動;同時又利於橋的維修,一道拱券的石塊損壞了,只要嵌入新石,進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3)在保持大橋穩定性方面採取了許多嚴密措施。為了加強各道拱券間的橫向聯系,使28道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連接緊密牢固,李春採取了一系列技術措施。l)每一拱券採用了下寬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使每個拱券向里傾斜,相互擠靠,增強其橫向聯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傾倒;在橋的寬度上也採用了少量「收分」的辦法,就是從橋的兩端到橋頂逐漸收縮寬度,從最寬9.6米收縮到9米,以加強大橋的穩定性。2)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了5個鐵拉桿,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桿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系。在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桿起同樣作用。3)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以保護拱石;在護拱石的兩側設有勾石6塊,勾住主拱石使其連接牢固。4)為了使相鄰拱石緊緊貼合在一起,在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都穿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而且每塊拱石的側面都鑿有細密斜紋,以增大摩擦力,加強各券橫向聯系。這些措施的採取使整個大橋連成一個緊密整體,增強了整個大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4)趙州橋的橋台獨具特色。橋台是整座大橋的基礎,必須能承受大橋主拱圈(橋身主體)軸而向力分解而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垂直壓力。趙州橋的橋台具有下述特點:l)低拱腳:拱腳在河床下僅半米左右;2)淺橋基:橋基底面在拱腳下1.7米左右;3)短橋台:由上至下,用逐漸略有加厚的石條砌成5米長、6.7米寬、9.6米高的橋台。這是一個既經濟又簡單實用的橋台。為了保障橋台的可靠性,李春採取了許多相應的固基措施。為了減少橋台的垂直位移(即由大橋主體的垂直壓力造成的下沉),李春採取了在橋台邊打入許多木樁的措施,以此來加強橋台的基礎;這種方法在今天的廠房、橋梁的建造上也經常採用。為了減少橋台的水平移動(即由大橋主體的水平推力造成的橋台後移),李春採用了延伸橋台後座的辦法,以抵消水平推力的作用。為了保護橋台和橋基,李春還在沿河一側設置了一道金剛牆,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流的沖蝕作用,另一方面金剛牆和橋基、橋台連成一體,增加了橋台的穩定性。由以上措施保證了大橋具有堅固的橋台,提高了大橋的堅實程度。 趙州橋的敝肩圓弧拱形式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一大創造,西方在14世紀才出現敝肩圓弧石拱橋,已經比我國晚了600多年。英國著名中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列舉了26項從1世紀到18世紀先後由我國傳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科學技術成果,其中的第18項就是弧形拱橋。 趙州橋建成後成為中國北南交通的要沖,有「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的美譽。舟船在橋下航行,人馬車輛從橋上駛過,大大方便了交通運輸和人民生活,為**河兩岸人員來往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座大橋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這期間經歷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響,8次以上戰爭的考驗;承受了無數次人畜車輛的重壓,飽經無數次風刀霜劍、冰雪雨水的沖蝕,卻雄姿不減當年,仍巍然屹立在**河上。 解放以後,趙州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部門對這一古代大橋進行了徹底維修,以保持其輝煌的歷史地位。趙州橋已成為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象徵和進行愛國主又、歷史主又教育的場所。 趙州橋的建成在我國橋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圓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後的橋梁建設開創了新的天地。隋代以後,出現了杵多與趙州析相類似的大型拱橋,已經發現的就有十幾座,如山西崞縣的普濟橋、晉城的景德橋、河北趙縣的永通橋、濟美橋等。赳州橋已經成為我國橋梁建設的典範。 然而象趙州橋這樣突出的技術成就和象李春這樣傑出的橋梁專家,在封建社會中並不為封建統治者所重視,甚至在史書中也沒有留下多少痕跡,我們除了知道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大橋外,其他卻一無所知,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堅信:李春作為一代橋梁專家和趙州橋作為一座歷史名橋將永載祖國史冊,為後人所牢記。

『伍』 為什麼趙州橋中國 是最著名的橋

趙州橋是隋朝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橋。而且至今沒有倒塌。可見只雄偉

『陸』 趙州橋為何會聞名於世並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呢

趙州橋的特點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內進的一種。趙州橋為何屹容立千年而不倒?透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力學規律與美感規律之間的和諧與和拍,任何人不難看出古人造橋時的精湛技藝、過硬質量和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傑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說明了它的堅固及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為驚人的傑作。
第5段橋的長、寬數據,表明它驚人的雄偉。接著指出它設計科學,技術巧妙,這是從總體上介紹趙州橋傑出的原因。下面從四個方面具體說明它的科學與巧妙。同學們應注意,每個方面都不只介紹了特點,而且說明了這樣設計施工的原理。這正是說明文的特點: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說。
值得注意的,還有:作者前引張嘉貞的話說明橋的構造奇特,後引張鷟的話說明橋的形式美觀,最後點明趙州橋是以李春為代表的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先總後分再總,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

『柒』 趙州橋是我們現存最著名的石拱橋嗎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1),專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屬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兩端寬9.6米,跨徑37.38米在橋兩端的石拱上,辟有兩個券洞,這種結構叫"敞肩拱",拱矢高7.23米。這些敞開的小拱在減輕橋身的重量同時,又起到減少流水沖力的作用。這在當時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千百年來,民間均傳說是神仙祖師魯班修建的,其實,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趙州橋進行了修繕,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地 。

『捌』 趙州橋因哪些方面而著名

這座橋的特點復是:制
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
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龍在一起,做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
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引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