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中國著名翻譯官

中國著名翻譯官

發布時間: 2021-02-02 14:48:32

① 我國有名的法語翻譯官

l'interprète très connu en Chine

② 誰是中國最年輕的翻譯官

劉亞傑,中國最年輕的翻譯官

③ 中國有很出名的翻譯官嗎有翻譯專業出名的大學嗎請詳細一點。。。

沒,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④ 誰是中國最早歷史最早的外語翻譯官他(她)是怎麼跟老外溝通的

在我國,「翻譯」作為一個詞出現,是在南朝的梁慧皎《高僧傳》中:「先沙門法顯於師子國得彌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譯,而法顯遷化。」但是翻譯的工作開始得比這個時間早得多。早在周朝時期,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翻譯的官職。《周禮》中稱當時的翻譯官為象胥(「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喻說焉,以和親之。」)《禮記》則對負責東南西北四方的翻譯人員給予了不同的稱呼:「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譯。 東漢以前,我國的翻譯活動主要是各民族為溝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譯。佛教傳人中國後,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書面翻譯。這種佛經的翻譯肇始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到唐代臻於極盛,至宋代逐漸式微,入元代已近尾聲。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翻譯家,如東晉時期的釋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們不但有大量的翻譯實踐,還提出了自己對於翻譯標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見解。比如釋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理論,「五失本」是指有五種情況可以允許譯文不同於原文,「三不易」指翻譯工作中的三種難事:難得恰當,難得契合,難得正確。「五失本」與「三不易』』從理論上解決了「質」與「文」的關系,即既要正確表達原著的內容和義旨,又要力求譯文簡潔易懂。開創佛典意譯新風的是鳩摩羅什(344—413)。他主張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實出華」。後人稱道他的譯品「善披文意,妙顯徑心,會達言方,風骨流便」。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譯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翻譯原則,而且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典範。諸如增補、省略、變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現代翻譯教科書中常講常練的翻譯技巧,在玄奘的譯經中已經運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

⑤ 現代有翻譯官這個職業,那麼中國古代有翻譯官嗎

現在無論是哪個國家,還是哪個朝代,翻譯官這個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就算是你對很多國家的語言非常熟悉,但是在正式場合當中也需要翻譯官,翻譯這個職業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也是非常吃香的,有很多人都想要這個職業,那麼翻譯這個職業起源在什麼時候呢?

在唐朝以後,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聯系就變得越來越多了,那個時候有很多的漢族人都多少會一點胡語,所以和別的國家交流的時候,其中一些大臣也可以來扮演翻譯的角色,因為阿拉伯帝國和唐朝的關系比較復雜,戰爭貿易並存,所以這個時候就有一批來自阿拉伯的翻譯。所以說翻譯官這個職業從古代至今都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現代才有的。

⑥ 中國同傳翻譯官有幾個

外交部禮賓司有專職的9位
外交部外務司有專職的22位
外交部發言中心有專職的16位
再加上其他部委的31位(也都是外交部派遣的)
一共78位

⑦ 中國著名翻譯官有些誰

哭庭的外交官
1938年,希特勒將奧地利並入德國後,覬覦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氣勢洶洶地發表演說,要將蘇台德納入德國。戰爭迫在眉睫。英、法兩國為避免與德對抗,在沒徵求捷方意見的情況下,擅自同意將蘇台德地區劃歸德國。法國首相達拉弟命令其駐布拉格大使緊急約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轉達上述意見。
法國大使是貝奈斯的好友,他奉政府之命,履行大使的職責,但又覺得政府的這種做法太卑鄙,實在對不住好友和捷克人民。在會客廳,他向貝奈斯轉達完上述意見後,放聲大哭,對這一政治交易表示憤怒。
貝奈斯遂向全國發布戰爭總動員令。
幽默的外交官
柯倫泰是前蘇聯卓越的外交官,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她通曉11國文字,特別善於談判。
有一年,她被任命為駐挪威貿易代表,全權處理蘇聯同挪威之間的貿易談判。一次,她和挪威商人談判購買挪威鯡魚,由於商人要價高,蘇聯出價低,雙方爭執不下。為了打破僵局,取得有利己方的進展,她突發靈感。只見她滿面微笑地對挪威商人說:「我同意你們提出的價格。」挪威商人一聽,喜出望外。但她接著說:「如果我國政府不批准這個價格。我願意用自己的工資來支付差額。不過我要向各位先生說明。我個人的工資有限,自然要分期支付,可能要付一輩子。」
挪威商人一聽這話,面面相覷,無言以對,最後只好以蘇方提出的價格成交。
說謊的外交官
1972年5月,美蘇首次在莫斯科舉行關於簽署限制戰略武器的談判。會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基辛格在一家旅館舉行記者招待會。
招待會上,基辛格向記者透露:「蘇聯每年大約生產250枚導彈。」
「那麼,我們生產多少?」美國記者問。
這無疑是個難題,既然透露了蘇聯每年生產的戰略導彈數目,如果斷然拒絕記者的提問,似乎不公平,也不符合外交禮節;若回答記者的問題,又涉嫌泄密。
基辛格不愧是經驗老到的外交家,他幽默地說:「我不知道正在配置的『民兵』導彈有多少,至於潛射導彈的數目,我是知道的,我的難處是」,他微笑著瞥了記者們一眼,「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保密的。」
「不是保密的。」提問的記者大聲說。「不是保密的嗎?」基辛格說,「那麼,請你說說是多少呢?」
記者被他這么一反問,一時無言以對。只好一笑了之。基辛格巧妙地用外交語言將記者的提問擋了回去,得以輕松脫身。

⑧ 在中國哪個大學出翻譯官

在國內,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是培養翻譯人才的幾所名校,出的翻譯人才是相對最多的。
另外像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也出過不少翻譯的人才。

⑨ 中國的第一個翻譯官是誰

在我國,「翻譯」作為一個詞出現,是在南朝的梁慧皎《高僧傳》中:「先沙門法顯於師子國得彌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譯,而法顯遷化。」但是翻譯的工作開始得比這個時間早得多。早在周朝時期,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翻譯的官職。《周禮》中稱當時的翻譯官為象胥(「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喻說焉,以和親之。」)《禮記》則對負責東南西北四方的翻譯人員給予了不同的稱呼:「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譯。東漢以前,我國的翻譯活動主要是各民族為溝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譯。佛教傳人中國後,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書面翻譯。這種佛經的翻譯肇始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到唐代臻於極盛,至宋代逐漸式微,入元代已近尾聲。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翻譯家,如東晉時期的釋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們不但有大量的翻譯實踐,還提出了自己對於翻譯標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見解。比如釋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理論,「五失本」是指有五種情況可以允許譯文不同於原文,「三不易」指翻譯工作中的三種難事:難得恰當,難得契合,難得正確。「五失本」與「三不易』』從理論上解決了「質」與「文」的關系,即既要正確表達原著的內容和義旨,又要力求譯文簡潔易懂。開創佛典意譯新風的是鳩摩羅什(344—413)。他主張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實出華」。後人稱道他的譯品「善披文意,妙顯徑心,會達言方,風骨流便」。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譯到了一個相當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翻譯原則,而且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典範。諸如增補、省略、變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現代翻譯教科書中常講常練的翻譯技巧,在玄奘的譯經中已經運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中國最早的英語翻譯是傳教士,他們因為需要將教學傳達給對方,所以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溝通,隨之在長一段時間的磨合,理解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一批懂」外語「的人!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