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趙孟頫著名的

趙孟頫著名的

發布時間: 2021-02-01 19:04:17

A. 介紹趙孟頫生平的書藉有哪些

1:《書法雅言》
介紹來趙源孟頫生平及書法著作理論:
「若夫趙孟頫之書,溫潤閑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

2:《元史》
介紹趙孟頫生平:
「趙孟頫,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3:《松雪齋集》
介紹趙孟頫生平及文章著作:
「清德堂版《松雪齋集》,一函四冊。成書時間不詳,應當是清前期,國圖列為古籍善本。」

B. 趙孟頫是哪個朝代的書家

是宋末元初的人。

趙孟頫於宋理宗寶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於吳興(今浙版江省湖州市),為宋權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後。其五世祖為宋孝宗的父親、秀安僖王趙子偁、四世祖為崇王趙伯圭,因孝宗賜趙伯圭宅第於湖州,故而他的後代子孫成為湖州人。

趙孟頫的曾祖趙師垂,祖父趙希戭,父親趙與訔,亦皆仕於南宋,官銜頗高。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無子,由祖母收他為後。趙孟頫為趙與訔第七子。他十一歲時,父親去世,由生母督學。

(2)趙孟頫著名的擴展閱讀:

作為一位變革轉型時期承前啟後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艷瑣細之風轉向質朴自然。

二、他提出以「雲山為師」的口號,強調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C. 趙孟頫最著名的碑帖是什麼

趙孟頫書復洛神賦

趙孟頫多制次書寫"洛神賦",其中以藏於天津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兩件最有影響。藏於天津博物館的"洛神賦",書於元代大德四年,時年書家四十有七。此卷系書家為友人盛逸民書,有方家評其"典雅俊美,嚴謹沉穩,潤厚飄逸"。元代書畫家倪瓚在卷後題跋中有言:"此卷行書洛神賦圓活遒媚,有褚河南筆意"。全卷縱二十九點五厘米,橫一百九十二點六厘米。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洛神賦",無書寫年月。明代著名書家王鐸在卷後題跋中評說:"此卷審觀數日,鸞飛蛟舞,得二王神機者,文敏一人耳"。可見其對此書評價之高。

D. 趙孟頫有什麼傑出的書法代表作品

趙孟頫一生勤奮,書碑之多,唐有李北海,元有趙孟頫,碑文有《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張總管墓誌》、《湖州妙嚴寺記》、《壽春堂記》、《龍興寺膽巴碑》、《仇鍔墓碑銘》等,其中《仇鍔墓碑銘》,姚元之認為是「縱橫飛舞,真所謂書中龍象」;《壽春堂記》,鐵保跋雲:「是卷胎息大令而兼北海之恣縱,一洗平生流媚之習,真人書俱老之境。」

趙孟頫小楷師法王獻之《洛神賦》、王羲之《黃庭經》,而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真跡又曾屬其珍藏,其「屢嘗細觀」,曾臨《洛神賦》凡數百本,故深得其風致。他流傳下來的著作有《漢汲黯傳》、《過秦論》、《心經》、《道德經》、《黃庭經》、《陰符經》、《金剛經》等。倪瓚說道:「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大德四年(1300)為盛逸民書的《洛神賦》,表明趙孟頫書藝風格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他好寫《洛神賦》,在仿效王獻之筆法的同時,為盡量將此文「翩若驚鴻,矯若游龍」的境界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他還改用了行書。

寫於大德五年(1306)的《洛神賦》、《前後赤壁賦》表現出趙孟頫圓轉飄逸的風格。它們疏密適宜,點書前後一致,虛婉處牽連若游絲,沉著處起止似截鐵,一到高興處,如《吳興賦》的後半段,行草間出,隨意揮灑,筆到法隨。

趙孟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蘭亭十三跋》。至大三年(1310)秋,趙孟頫蒙詔北上大都,在運河舟中欣賞獨孤和尚給他的《定武蘭亭》,凡有心得,便寫在帖後的尾紙上,並臨蘭亭帖一遍,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十三跋》。此帖筆勢翩翩,勁健有力。

《老子道德經》、《膽巴帝師碑》和《酒德頌》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它們一為大字,一為行書,一為小楷,都是「合作」之書,其中《膽巴帝師碑》是奉敕書碑,楷中帶行,整潔中表現出瀟灑的韻致;《道德經》為小楷書,點畫精到,法度謹嚴,並且由於大小字形隨意,行筆飄逸,故使人在欣賞時並無工板局促之感。小楷《妙法蓮華經》卷與前帖相同,是同時或晚一兩年創作的。《蓮華經》萬余言,《道德經》五千言,但二書均首尾一致,無一懈筆,這充分表現出了趙孟頫深厚的功力。

他的行書《酒德頌》筆頗奔放,便如包世臣所說的,「來去出入皆有曲折停蓄」,極盡筆鋒轉折變化之能事;筆畫也是瘦不露筋,肥不沒骨,既有小王的灑脫,又有大王的秀美,卻又表現出了本家的真正面目。明清諸畫家都為之題跋,對其十分推崇。

E. 趙孟頫的小故事

一日,趙孟頫忙中偷閑和夫人管道升登上院中假山,在涼亭內欣賞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來一封書信,夫人接過信札一看,原來是娘家來的,她看完後對夫君笑道:「久未回鄉,家人甚為惦念,嬸嬸盼我們能回鄉一見呢!」趙孟頫不禁無奈地搖搖頭:「我何嘗不想回鄉共享天倫之樂,只是如今身在官場,俗務纏身,身不由已啊!」他的夫人當然深知夫君的志向與心思,而趙孟頫也甚為體諒夫人思親之苦。於是二人商量著給家人送去果脯蜜餞點心等當地特產,而趙孟頫知道夫人全家篤信佛教,於是他還為夫人的嬸嬸專門准備了一百條香燭作為禮物,東西准備妥當後,夫妻二人興致很高,命人展紙研墨,回復一封家書。

雖然只是一封給嬸嬸問安、饋贈的家信,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封家書一氣呵成,氣韻流動。這就是流傳至今、我們現在看到的著名國寶書帖《秋深帖》。《秋深帖》縱26.9厘米、橫53.3厘米,字共計十八行,全帖為行書,其筆力扎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

這封家書以趙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寫道:「道升跪復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 當時季節漸入深秋,書信表達了他們對長輩的思念。信中還向嬸嬸講述了家裡的親戚往來,「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

只是在這帖頁末尾的落款,字跡模糊,雖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卻一眼看得出是經過塗改的。

趙孟頫與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頫的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趙孟頫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

這封家書究竟是誰寫的呢?是趙孟頫的夫人管道升?還是趙孟頫信筆寫來在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後,又塗改了呢?當年的趙孟頫夫婦不曾想到,這一團塗改的痕跡竟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猜想和疑惑……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