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著名風水
㈠ 關與《交城華林》的散文500字例如有多少個台階
華國鋒墓2009年4月日奠基,原山西省委書記李立功在交城縣卦山南麓主持了奠基儀式,近日已基本竣工,當局准備在今年 8月 20日,即華去世三周年之際,舉行陵墓落成及華的骨灰安葬儀式,同時安放他的巨型銅像。
華國鋒陵墓選址山西省交城風景區卦山南麓,占據半座山,佔地 10公頃(相當 14個標准足球場大),墓兩側是兩大山崖,如同張開的雞翅,墓峰儼如雞頭。當地媒傳引風水師稱,華生肖屬雞,他曾做過國家領導人,而中國地圖又如一隻雞,故陵墓選址十分上乘。據悉,陵墓設計參仿為國父孫中山建設的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居高臨下,俯視交城。花崗岩石級共 365級,兩側白玉欄桿相護。最頂墓碑為花崗大石鼎,正看如 H,取「華」字漢語拼音開頭大寫字母,既喻華國鋒,也有中華之意;鼎高 5.5米,寓意華 55歲登基成為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陵墓北面是國家級文物卦山天寧寺,東側有清古廟文昌宮,宮內有千年古柏 40株。知情者指,陵墓投資部份來自北京撥款,部份為山西地方自籌,總投資額約一億元。
雖然墓碑上大書「華國鋒之墓」幾個大字說這是「墓」,但俺認為稱「林」比較合適,華國鋒的林就叫做「華林」吧。
話說埋葬死人的地方有不同的稱謂,大概有「墳」、「墓」、「冢」、「陵」、「林」之分,據說埋葬不同身份的人的地方叫什麼是有講究的,雖然歷朝歷代沒有明文規定,直至當朝的國家部位也來不及制定標准,但一直以來比較多人認同的說法是:埋葬地位較低的平民百姓的叫「墳」,野外山地上就可見許許多多的墳;埋葬有相當地位的達官貴人王侯將相的叫「墓」;而「冢」是比較高大的墳墓,尊貴程度看來與「墓」差不多,曹操就有七十二個「疑冢」;埋葬帝王的叫「陵」,如武則天和高宗李治合葬的叫「乾陵」;埋葬比帝王更厲害的角色的聖人的叫「林」,如埋著文聖人孔夫子的叫「孔林」、 埋著武聖人關公的叫「關林」。
初時原始人死後不大肆搞喪葬事宜的,像現在的人掩埋死老鼠那樣隨便挖個坑埋了就拉倒了,也不做任何標志,根本不存在上述的的什麼墳墓冢陵林的說法,到奴隸社會才逐漸把埋死人的地方堆起土堆,主要是做標記,據說第一個干這事的是兩千多年前的魯國一位姓孔的小夥子,其父親死後,其母怕影響其學習成績,沒告訴他埋葬父親的地方,後來小夥子17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也死去了,經多方打聽才找到當初父親的埋葬地,這位姓孔的小夥子是個大孝子,為方便以後尋找埋葬父母的地方便於祭奠,他想出個辦法,在埋葬地上堆土成小土包隆起,即土丘,這便是最早的「墳」。後來有些偉大的歷史學家說,這位第一個堆土丘為墳的小夥子的名字——「孔丘」就是這樣得來的。孔丘發明了墳之後,有身份的人把墳堆得越來越高大,講究也越來越多,就逐漸形成墳、墓、冢、陵的區別。
孔丘生前不是很得意,曾經淪為「如喪家之犬」,死後埋葬他的地方本來也沒有墳堆,他的弟子們在他的葬地周圍繞墓種植了樹木作為標志,以便日後尋找謁祭。由於他說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弟子們在他的葬地種植的樹木就以松柏樹為主;而子貢卻在老師墓前植下了楷樹,表示老師之為人楷模的意思,這是「楷模」一詞的由來。於是這片樹林就成為孔子葬地的標志。
後來歷朝的「公僕」越來越尊敬孔夫子,對其墓地也加以整修,補種加種樹木,到唐朝唐太宗特意下詔撥給孔氏家族「戶二十,奉守林廟」,在詔書第一個提到「林廟」這個詞;又後來到宋朝,宋真宗到了曲阜,遠看孔墓大量的松柏林,就感慨出了一句「孔林」的話。因皇帝開金口,「孔林」就成了孔子墓以後正式的稱謂。又因為墓地稱「林」的孔子被尊為聖人,這不同於平常說的墳、墓、冢、陵,後來人們就普遍逐漸達成不成文、無標準的共識:聖人的墓園稱為「林」。
華國鋒墓園應該稱為「華林」,理由有兩大個:其一,墓園的規模十分宏大,佔地 10公頃(相當 14個標准足球場大),跟大多數皇帝的陵墓是一個檔次的規模,比八寶山公墓里任何一個墓穴的規模都大很多很多倍,而且氣勢磅礴,整個墓園種植了大量的樹木,這大量的樹木就是真正意義的「林」了,這也正是「孔林」名字由來的本意;其次,也是最為重要的,華國鋒主席曾經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這領導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共產黨的領導人當然要比封建社會的皇帝偉大的多,當然也光榮得多,也正確得多,這是歷朝歷代的皇帝根本無法比擬的,既然歷朝歷代皇帝的埋葬地已經叫「陵」了,這偉大、光榮、正確得多的偉人的墓地就應該相應地比「陵」要高一籌才是,因此就應該叫做「林」了。
坐落在山西好風光的「華林」,「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整個陵墓有氣吞山河之勢,但略為遺憾的是,剛剛栽種上去的許許多多的樹木基本上還很矮小,說這是「林」就有點強差人意。於是俺不禁想起《左傳•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中的一句話:「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㈡ 山西交城附近有哪些好的旅遊景點
卦山天寧寺AAAA
天寧寺位於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 卦山,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剎為一體的三晉著名旅遊景點。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參天、寺宇巍峨、華嚴道場而早在唐代就聞名遐邇。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於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卦山山峰聳峙,層巒迭嶂,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托出古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後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
果老峰水上樂園AAAA
果老峰水上樂園位於交城縣龐泉溝,主要以水上娛樂為主,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有兒童水上樂園,有年輕人喜愛的驚險、刺激的滑道、滑板、造浪池,還有海嘯海浪池、超級大喇叭、巨獸碗、競賽滑道、沖天大迴旋、螺旋組合滑道、高速變坡滑道、超級大水炮、兒童組合系列滑梯、超級大水寨、巨蟒滑梯、水療保健等眾多遊玩項目。
玄中寺AAAA
玄中寺位於縣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是全國現存始建時間最早的日本佛教凈土宗、凈土真宗的祖庭。寺院始建於北魏延興二年(472),經四年修築,於承明元年(476)落成。凈土祖師曇鸞於此駐錫。隋大業五年(609)名僧道綽入寺,修舊擴新。唐貞觀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為文德皇後祛病祈福拜謁玄中寺,賜名「石壁永寧禪寺」,從此玄中寺成為官寺,得到較大規模的擴修。貞觀十五年(641)善導拜道綽為師,弘揚凈土法門。開元九年(721)建立甘露無礙義壇。
關帝山
在山西省呂梁山中段地跨交城、方山兩縣之間,有一個蘊藏著豐富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這就是距太原市150公里的關帝山(又稱宮帝山、南陽山、三層崖)國家森林公園。該公園設在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園於1992午,面積56026.67公頃。公園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關帝山主峰孝文山聳立在公園北端,海拔高達2831米,氣象萬千。園內生長的植物多達870多種,主要樹種有油松、遼東櫟、山楊、白樺、華北落葉松、醋柳、側柏、雲杉等。
㈢ 交城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卦山天寧寺AAAA
天寧寺位於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 卦山,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剎為一體的三晉著名旅遊景點。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參天、寺宇巍峨、華嚴道場而早在唐代就聞名遐邇。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於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卦山山峰聳峙,層巒迭嶂,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托出古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後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
果老峰水上樂園AAAA
果老峰水上樂園位於交城縣龐泉溝,主要以水上娛樂為主,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有兒童水上樂園,有年輕人喜愛的驚險、刺激的滑道、滑板、造浪池,還有海嘯海浪池、超級大喇叭、巨獸碗、競賽滑道、沖天大迴旋、螺旋組合滑道、高速變坡滑道、超級大水炮、兒童組合系列滑梯、超級大水寨、巨蟒滑梯、水療保健等眾多遊玩項目。
玄中寺AAAA
玄中寺位於縣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是全國現存始建時間最早的日本佛教凈土宗、凈土真宗的祖庭。寺院始建於北魏延興二年(472),經四年修築,於承明元年(476)落成。凈土祖師曇鸞於此駐錫。隋大業五年(609)名僧道綽入寺,修舊擴新。唐貞觀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為文德皇後祛病祈福拜謁玄中寺,賜名「石壁永寧禪寺」,從此玄中寺成為官寺,得到較大規模的擴修。貞觀十五年(641)善導拜道綽為師,弘揚凈土法門。開元九年(721)建立甘露無礙義壇。
關帝山
在山西省呂梁山中段地跨交城、方山兩縣之間,有一個蘊藏著豐富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這就是距太原市150公里的關帝山(又稱宮帝山、南陽山、三層崖)國家森林公園。該公園設在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園於1992午,面積56026.67公頃。公園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關帝山主峰孝文山聳立在公園北端,海拔高達2831米,氣象萬千。園內生長的植物多達870多種,主要樹種有油松、遼東櫟、山楊、白樺、華北落葉松、醋柳、側柏、雲杉等。
㈣ 誇家鄉200字我的家鄉在交城
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交城澆了文水……」這首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一度曾風靡全國。它使人們注意到了呂梁山下的一座文化名城——交城。
交城,在隋朝以前,分屬晉陽、大陵等縣。五代、金、元、明、清交城均隸屬太原府。1971年,交城劃屬呂梁地區。交城縣的自然風光和佛教文化聞名於世。
數年前的盛夏,我曾去過位於交城山腹地的國家自然保護區龐泉溝。那時的省城太原酷暑難耐,夜不成寐。而龐泉溝卻是另外一番景緻:高寒林茂、水草清涼、藍
天碧樹,是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山樑和溝谷間多森林草地,我們曾沿著蜿蜒曲折的山間小道。在森林中穿行。這一帶是尚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樹高葉茂,遮天蔽
日,枝蔓叢生,陰氣襲人。密林深處有一急流飛瀑。山間溪水沿溝谷穿行,忽遇山崖斷層,激水飛濺而下,在溝底澗石間激起幾丈高的水花,頗為壯觀。前來龐泉溝
旅遊的人們幾乎都要到急流飛瀑前觀賞、留影,有的還掬一口清澈的泉水,細細品味山間盛夏的冰涼。龐泉溝建立了全國最大的褐馬雞保護基地。當地人在山谷間撒
下一張巨大的絲網,把綠林、青草、溪水、洞穴等都罩在一起。這種半人生、半野生的飼養方式,既適合褐馬雞的生活條件,又便於人們觀賞玩味。出沒於叢林洞穴
間的褐馬雞,神態極為悠閑,見到遊人後不時要抖起那美麗尾翼,向人們盡情展示著婀娜多姿的身段。美麗的外表背後,褐馬雞性格極為剛強,生性好鬥,甚至為了
尊嚴,不惜性命相搏。古代帝王敬其忠實,常取褐馬雞羽毛,作為最高獎賞,賜於績功顯赫的名將。龐泉溝還有一處絕佳的景緻——雲頂日出。凌晨四五點鍾,我們
就乘著一輛越野吉普,在陡峭不平的山石路上攀行。最高處的雲頂山狀的高山平台,氣候較冷,野草叢生,鮮花漫布。太陽,從濃濃的雲團中破霧而出,天地間立刻
清輝亮起來。所有的霧團都退縮到了山下原始森林裡。山頂上的鮮花野草,在麗日清輝中顯得異常精神拌擻,生機無限。龐泉溝雲頂日出的感覺,既有草原出現日出
的虛無空曠,又有高山觀日出的壯觀氣勢,極盡二者之美。沒有去過交城龐泉溝,就不會體味到黃土高原的山水佳境。
縣城附近的石壁山玄中
寺(太原道註:有關石壁山參見本站三晉名人漫談),是凈土宗兩大祖庭之一,(另一個是廬山東林寺)。玄中寺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分為三個大院:前院、中院
和後院,依次排列著天王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和千佛殿等建築。玄中寺有三景:竹林、牡丹和花椒樹。比玄中三景更引人注目的是玄中寺祖師殿內供奉的凈土三
祖:曇鸞、道綽和善導三位高僧。曇鸞,是北魏高僧。山西代縣人,少年時出家五台山,後周遊全國,尋訪名僧,梁武帝曾厚遇之。他在江南研修佛經數年後,北歸
晉地。途中遇印度高僧普提留支,得傳《觀無量壽經》,於是法眼洞開,自成一脈,影響越來越大。曇鸞晚年以玄中寺為基地,廣布凈土真諦,尤其是曇鸞所著的
《往生論注》,成為佛教經典名著之一。北魏孝文帝敬其學問,賜號「神鸞」。曇鸞圓寂於玄中寺,靈骨安葬在文峪河谷。道綽,是繼曇鸞之後,凈土宗又一高僧。
俗性衛,山西文水人。唐太宗李世民曾屈身來玄中寺拜訪他。他主持玄中寺的三十多年,玄中寺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名寺之一。善導,早年從師道綽,學佛玄中寺。
後前往當時唐朝的國都長安,宣講凈土真諦,門下弟子數十萬人。女皇武則天,對這位鄉賢禮遇有加,封為奉敕檢校僧。曇鸞、道綽、善導所創立的凈土宗主張不必
大修佛寺、不必大興佛事、不必深研佛經,只要心中有佛,虔誠念號,將來就可往生彼岸。這種修行之道,省去了繁文縟節,省去了種種禁錮,使原來深奧神秘的佛
教,撩開面紗,走出宮廷,走入了下層百姓中間。從一定意義上講,凈土宗是通俗化、大眾化、百姓化的佛教。它的傳播,鞏固了佛教在中國的下層基礎。曇鸞等高
僧倡導的凈土宗,在唐朝的時候,傳到了日本,當時擁有弟子三千多萬人。日本凈土宗祖師曇鸞還寫出了千古名篇《曇鸞和贊》。後世日本弟子天天誦讀,對曇鸞和
玄中寺耳熟能詳。但由於時空阻隔,他們只知聖庭玄中寺,卻不知具體地址在何處。直到本世紀二十年代,日本著名僧學家常盤大寶隻身來到中國,讀史尋蹤,騎著
毛驢走遍三晉,終於找到了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千年名剎——玄中寺。由此揭開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頁。
「禪師滄海浮天到,般若田中樂歲來。」趙朴初這句盛贊交城的名詩,生動展示了其美麗的自然風光,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和人民安居樂業的祥和畫卷。
㈤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卦山來,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自剎為一體的三晉著名旅遊景點。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參天、寺宇巍峨、華嚴道場而早在唐代就聞名遐邇。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於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清代,曾有人將「黃山之松、卦山之柏、雲棲之竹」列為華夏樹木奇觀。卦山古柏紮根於懸崖絕壁,鑽岩抱石,姿態各異,著名的有龍抓柏、牛頭柏、連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來流傳有許多神秘美妙的神話傳說。 永福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交城縣城東五里陽渠村中心。寺創建於隋代開皇二年(582年),時有高僧大德住持,在交城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寺,元代前名永福院,自明代始稱永福寺。
㈥ 交城有什麼特產
交城有核桃,梨棗,駿棗,沙棘,玻璃咯嘣。
核桃:個大、皮薄、肉厚,易取仁,出油率高。汾陽種植核桃有近2000年的歷史。交城核桃有大龍眼、小龍眼、大花、紙皮露仁、早熟、串兒、穗狀、光皮棉、長腰、抗風、橫蘭蘭等五類12個品種。光皮棉核桃,粒大皮薄,表面光滑,每斤20多個,出仁率高達58.19%,仁含油量達72.65%。
梨棗:中國希有名貴鮮食優良品種,1983年,由交城縣林科所從省農科院引回交城,並進行科研開發。交城的梨棗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區。梨棗,甜脆微酸。梨棗,樹勢中等,發枝力強,適應性廣,果實9月下旬成熟。果形近圓形、果實特大、平均單果重30克、最大果達80克。
駿棗:山西四大名棗之一,譽為「棗後」,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之稱。棗肉可提取食用香精,又可入葯,有補血益氣、安神養胃、健脾抗癌之功能。
「玻璃咯嘣」:是一種薄玻璃製造的響器,產自交城夏家營鎮覃村。是太原地區春節前後應時的一種兒童玩具,頭大,呈扁圓形,中接細長管,用嘴吹,極薄的玻璃在氣流鼓動下發了「圪嘣、圪嘣」的聲音,清脆悅耳。
沙棘:又名醋柳,胡禿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貧瘠。根系發達,有根瘤。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中國分布面積(東北、華北、和西北)最大,種類最多。
㈦ 山西交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白塔 晉祠 崇善寺 純陽宮 光化寺 雙塔寺 清真古寺 天龍山石窟 崛圍山風景區 竇大夫祠 大佛寺 多福寺 山西省博物館 傅山書法碑林公園 龍山石窟 芮城永樂宮 五老峰 馬村古墓 晉府滄桑 中國煤炭博物館 太原古街巷 東緝虎營 馬道坡 天地壇 五一廣場 西華門 杏花嶺 晉陽湖 兒童樂園 三國演義城 開化寺連理塔 童子寺燃燈塔 漫山閣 天龍八景 金剛堰 七府墳 南十方院(白雲寺) 迎澤公園 城市人工森林公園
白玉棠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三大石窟中的雲岡石窟,四大佛教聖地中的五台山,四大歷史文化名樓中的鸛雀樓,五嶽中的北嶽恆山,還有電視上演過的喬家大院,皇城相府,西廂記中的鶯鶯塔(普救寺),太多太多了,隨便拿出一個縣城都有好多知名的景點,數不勝數
理理
㈧ 山西交城卦山的詳細資料
卦山因群峰環列形同卦象而得名,位於呂梁山東麓,距太原約67公里,滿山的松柏樹千姿百態,終年常青,有許多神秘的民間傳說,被道家視為天然道場,文化積蘊深厚。有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的天寧寺、鑄鐵碑、昆盧閣、唐槐等景點。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剎為一體的三晉旅遊景點。宋代書畫家米芾將它躋身於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是卦山諸多寺廟中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傳中國佛教華嚴宗初祖法順(亦稱杜順)(557-640)曾在此山講經說法而建寺,又因為有太原節度使李說夫婦的捐助擴建而成為唐代華嚴宗巨剎。明清時代,又增建了聖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成為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卦山山峰聳峙,層巒迭嶂,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托出古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後經歷代擴建與重修。現存建築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卦山天寧寺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每年大年三十,交城附近的老百姓便會尋蹤而至,去聆聽寺內零點的鍾聲響起。當宏亮的鍾聲伴隨著風過松林的濤聲,在山間此起彼伏地傳遞時,早早趕來的人們便會紛紛燒上新年的第一炷香,在送走既往的一年的同時,祈禱新的一年裡全家幸福平安。大年初一這一天,天寧寺全天開放,迎接從四面八方涌來的善男信女與觀光者,跑步上山參拜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山上山下熱鬧非凡。有一處非常肅穆,幽靜之所,這里墓塔林立,是卦山歷代高僧圓寂之後的安息之所。在此遠眺,整個卦山全貌一覽無余,只見卦山漫山遍野的松柏,軀干扭曲,樹身南傾,萬株皆同,為什麼這里的松柏如此之多又如此神奇呢?這里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上天之神,把一聚寶盆賜與了一個終年辛勞的牧童,但是被貪婪的財主得知,千方百計地想據為已有,牧童怕聚寶盆落人財主之手,貽害百姓,便把它埋在了卦山之中,並以扭曲的樹干為標志,但消息還是讓貪婪的財主知道了,財主決定第二大進山盜寶,町是,一夜之間,漫山的古柏軀干盡皆扭曲,樹葉同向南指,財主難辨真偽,盜寶未成,只好悻悻而歸。從此,漫山遍野扭曲的松柏便成為「卦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