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是誰
⑴ um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查學家是誰
蘇軾
歐陽修
范仲淹
陸游
曾鞏
米芾
⑵ 列舉宋代三位書法家,並寫出代表作,並簡述書法藝術特點
黃庭堅、米芾、蔡襄。
一、黃庭堅
1、人物介紹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2、代表作介紹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3、書法藝術特點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特點:長槍大戟、綿勁遲澀。
二、米芾
1、人物介紹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2、代表作介紹
《研山銘》是北宋米芾創作的澄心堂紙本手行書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研山銘》分三段: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第二段為繪制的《研山圖》;第三段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書畫家陳浩的題跋。
《研山銘》沉頓雄快,跌宕多姿,結字自由放達,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天趣。
《研山銘》 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見珍品。
3、書法藝術特點
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三、蔡襄
1、人物介紹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仙游縣)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
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謚號「忠惠」。
2、代表作介紹
《萬安橋記》全文共153字,用楷體書寫,記載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分刻在兩石碑上。
每碑高2.89米,寬1.46米,厚0.3米,碑字分為6行,每字長1.8厘米,寬1.5厘米,現存碑刻有二,一為損毀後,於1963年摹擬原作重刻。
另一為北宋原刻,原露天崖刻於岸左,宣和間(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後為知州的蔡襄曾孫蔡桓拓本重刻立於祠內。 《萬安橋記》碑為洛陽橋增輝不少。
3、書法藝術特點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
⑶ 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是誰
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游縣(今福建省仙游縣)人。北專宋名臣,書法屬家、文學家、茶學家。
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在朝為諫官時,以直言著稱。
(3)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是誰擴展閱讀
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蔡襄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而且也是茶學家。
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岩」等珍品。
蔡襄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而且也是茶學家。他為官清正,以民為本,注意發展當地經濟,為福建茶業及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茶園,就是在建州(今在建甌市),舊時又稱建溪,建安(今在建甌市)。
⑷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對嗎
嗯
對復
「一門父子三詞客制,千古文章四大家」
說的便是蘇家父子三人(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
),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此外唐宋八大家還有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⑸ 宋朝最著名的書法家叫什麼
宋朝最著名的書法家有四位,分別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簡稱蘇黃米蔡。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他與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七位散文家並成為「唐宋八大家」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畫家。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鑒定家、畫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游縣(今楓亭鎮青澤亭)人 。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家。
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謚號"忠惠"。
蔡襄:
蔡襄為官正直,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在泉州時,主持建造萬安橋(洛陽橋) ;在福建時,倡植驛道松;在建州時,主持製作武夷茶"小龍團"。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驗,而《荔枝譜》則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蔡襄工於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傳世。
⑹ 北宋的四大著名書法家是誰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後世稱他黃山谷,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書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為宰相,實行新法遭到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對。後來新舊兩黨斗爭愈演愈烈,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在這場斗爭中,黃庭堅站在舊黨一邊,他雖然沒有積極參加這場斗爭,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爭的旋渦里。
米 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他在"宋四書家"中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
蔡 襄 (1012-1067),字君謨,興化(今福建仙游)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先後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並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忠惠"。蔡襄為人忠厚、正真,講究信義,學識淵博。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
⑺ 北宋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蔡襄出生於宋真宗時期,在其幼年時就飽受祖父的嚴格教育,在他15歲時參加了鄉試並於18歲進入了國子監深造。在宋仁宗時期獲得了鄉試第一名。第二年,他又參加了進士選拔,獲得第10名,由此正式進入官場,當上了漳州軍事判官。
之後的他多次調整官職,後來經過歐陽修等人的推薦,被仁宗任命為知諫院。之後又在福州當上的地方官,在其任職期間,他不畏邪惡,知人善用,多有政績。期間因為父親去世而離職過幾年。隨後再次接受朝廷調用,在福州、泉州、杭州都有履職經歷。在56歲時逝世,被朝廷追授了吏部侍郎以及少師。在宋孝宗時期還被賜謚號「忠惠"。
蔡襄在我國歷史上的文化成就絕不亞於他當時的官場成就。歷史上素來就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而蔡襄恰恰是在楷書方面獨領風騷。蔡襄的書法特點婉轉端莊,自成一體,就連蘇軾等書畫大家都對其贊嘆不已。而他留下來的作品更是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倍加珍惜。在詩詞方面,蔡襄的一生著有詩詞370餘首,還寫過諸多雜文,被後人編入各種歷史書籍中。
之後的蔡襄不僅僅專注於文學,更在茶學方面有所研究。他改造了北苑茶業,使得其在形狀、質量方面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隨著其對茶葉的深入研究,他創作了《茶錄》來論述了建安茶的工藝。在其福建任職期間,促進了北燕茶的發展壯大,使得福建茶葉在整個北宋時期都非常出名。
⑻ 宋代著名書法家有哪些
1、黃庭堅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評價:「黃庭堅論書、鑒畫、評詩均以韻字為先,他引鶴銘入草,雄強逸盪,境界一新」。
⑼ 宋代成就最突出的書法家是誰
蔡襄,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游縣(今楓亭鎮青澤亭)人。北宋著回名書法家、政治家答、茶學專家。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蔡襄工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⑽ 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雖然詩人又是著名的書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
是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