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著名醫生
㈠ 為什麼說美軍攻打伊朗是一種「 外科手術式打擊」
外科手術式打擊(Surgical strike)
Surgical strike 譯成外科手術式打擊,指精確而迅速的襲擊,一般為空襲。
例如:U.S. forces launched a surgical military strike against a target near Baghdad Wednesday night.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404/1_20040413_78320.html
http://www.gd.chinanews.com.cn/2007/2007-02-20/8/44493.shtml
針對伊朗,美國最願意的當然是「外科手術」式的作戰方式;但伊朗的抵抗,卻有可能會使戰爭演變成「空中戰爭」,甚至是「全面戰爭」
★本刊特約/遠林
近期,美國攻打伊朗的風聲又起。
美國和歐洲國家一直公開表示,絕對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阻止核計劃,有軍事和非軍事兩種行動方式。針對伊朗的非軍事行動從來沒有停止過。主要是以國際制裁的手段,迫使伊朗完全放棄核計劃。
軍事行動大體有「外科手術」「空中戰爭」和「全面戰爭」三種選擇方式。其中「外科手術」屬於軍事沖突范疇,「空中戰爭」屬於有限戰爭,二者均屬於自我剋制的「有限」軍事行動,雖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可以解決當前最迫切的政治問題;特徵是代價小,成果大。國際上普遍認為美國和以色列的首選應該是「外科手術」和「空中戰爭」。
長期以來,美國在對伊朗動武問題上顯得異常謹慎,不像解決伊拉克時那麼「瀟灑」。這證明預期攻擊有難度。最近美國當局更公開否認將對伊朗動武,但戰爭的危險隨時存在。
外科手術式精確打擊
伊朗內賈德總統的前任採取完全合作的政策,開放了核設施讓西方核查,所以伊朗核設施的主要部分,美國和以色列了解得一清二楚。納坦茲的核設施、伊斯法罕的鈾轉化設施和阿拉克的重水反應堆是三處重點目標,如果這3處核設施被摧毀,伊朗的核計劃將遭到致命打擊。
歷史上,以色列曾秘密突然地發動「外科手術」式小規模精確打擊,以幾顆普通炸彈炸毀了伊拉克的核反應堆,極大地延緩了伊拉克的核計劃,讓薩達姆最後來不及研製出核彈對付入侵美軍。現在,以色列已經多次公開威脅要炸毀伊朗的核設施。如果在美國的情報支持和電子干擾掩護下,以色列摧毀伊朗核設施,延緩其核計劃還是可能的。
不過以色列是一個微型軍事強國,遠程戰機數量畢竟有限,更無美軍那樣的戰斧巡航導彈和隱身戰機。剛剛向美國訂購的能穿透堅固掩體的制導炸彈似乎還沒有全部交貨,而伊朗核設施的規模和堅固程度都遠遠超過伊拉克,以色列要想一次常規攻擊便將其根除,難度很大。
最近俄羅斯向伊朗交付了一批道爾-M1防空導彈系統,這是一種低空高效的防空武器,可以攔截入侵者的巡航導彈或傑達姆制導炸彈。以色列的飛航式核導彈技術水平自然不及美國,道爾導彈應該也可以攔截。在道爾導彈部署到核設施周圍後,以色列想用一波攻擊便根除伊朗核設施,就越發困難了。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遠遠超出了伊朗防空系統能夠應付的能力。如果美國突然大規模轟炸伊朗核設施,只用能穿透堅固掩體的常規精確制導彈葯,就可以將其主要部分摧毀;伊朗即使有個別秘密核設施漏網,也難在十年內生產出可用的核武器。
如果美國和以色列的外科手術式精確打擊成功,他們就可以用相對很小的代價,達到強行粉碎伊朗核計劃的政治目標。
科索沃戰爭式空中戰爭
很快,在海灣附近將有美軍兩個航母大隊和其他戰艦,以及能夠發動巡航導彈攻擊的核潛艇;在伊朗西面伊拉克境內約有15萬美軍地面部隊;在伊朗東面阿富汗約有2萬美軍;在海灣國家和中亞地區的美海空軍基地也駐有相當數量的戰機。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足夠發動一場「外科手術」式戰爭,但發動一場「空中戰爭」,力量略顯單薄,更不足以發動一場伊拉克戰爭式全面戰爭。不過,目前美軍仍在繼續加強該地區的攻擊力量。
如果伊朗在遭到攻擊後實施報復性反擊——比如以色列或美國多波次大規模攻擊伊朗核設施,處於絕對劣勢的伊朗空軍敢於冒死攔截,那麼外科手術式精確打擊就會升級成科索沃戰爭那樣大規模的空中戰爭。
近年來,伊朗一直在竭盡所能地加強軍事防衛力量,特別是海空軍和遠程導彈,但和以色列和美國相比,裝備仍有巨大的差距。例如伊朗新展示的國產戰斗機,以國際標准看來是很落後的。伊朗從俄羅斯等國新購進的防空武器,如果正確使用,即使在美軍強大的電子干擾下,也完全能夠擊落美軍先進戰機,但命中率要比廠家提供的、無干擾情況下的數據低得多。
美國和以色列的情報表明,伊朗軍隊如果敢於像「人肉炸彈」那樣拚命一搏,即使伊朗最後損失全部武器,那麼以色列就要准備損失多達1/4的戰機和飛行員,美國就要准備損失1/40的戰機和飛行員。如此結局,可能嚴重動搖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的統治地位,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和美國將可能放棄戰爭企圖。
伊拉克式的全面戰爭
伊朗和伊拉克有漫長的邊界。如果美國發動大規模的空中戰爭,伊朗-伊拉克邊界恐怕難以平靜;另一方面,歷史上,戰爭期間伊朗曾攻擊和封鎖過霍爾木茨海峽重要的國際油船航路。如果受到猛烈攻擊的伊朗故技重演,美國就不得不把戰爭擴大到地面和海上,最終很可能擴大為伊拉克式的全面戰爭。
美軍先進戰機原先的設計思想主要是應對正規戰,用最先進的電子戰裝備嚴密保衛自己,同時遠距離發射導彈擊毀對方戰機或裝甲車輛,這樣戰機一般不會遭到反擊。所以美軍的F-16等戰機沒有裝甲,F-15E和A-10戰機,以及最先進的AH-64D武裝直升機只是局部有薄薄的裝甲。
然而面對恐怖式襲擊或者民眾的抵抗,戰場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變化。最先進的電子戰「盔甲」根本無用,遠戰優勢也盪然無存。如果被攻擊目標有膽量與美戰機和武裝直升機迎面對射,此時命中率將達到最高值。最近,伊拉克武裝分子用落後武器幾天之內連續擊落4架美機就是一個證明。
越戰期間,美機的速度和機動性遠遠超出了二戰高炮的瞄準具刻度,根本不可能正常瞄準射擊美機。但地面高炮部隊與發動攻擊的美機迎面對射,獲得了極高的命中率,同時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實踐也已經一再證明,用50年前設計的步槍、機槍和反坦克火箭確實可以大量擊落美軍最先進的F-16等戰機和AH-64武裝直升機。只是不知道伊朗軍隊的勇氣是像伊拉克和阿富汗武裝,還是更像薩達姆的正規軍。
伊朗陸軍近期展示過許多新型坦克、火炮和反坦克導彈,然而和美軍1對1作戰,他們根本不是美國陸軍的對手。伊朗海軍還引進了許多新型導彈艇和微型潛艇,以及先進的導彈、魚雷,作戰能力有很大提高,在海灣這樣的近海作戰,也對伊朗有利。
一般認為,除非伊朗國內生變,否則向伊朗發動伊拉克戰爭式的全面戰爭,美國目前恐怕難下這個決心。
伊朗的抵抗能力
如今伊朗已經具備能夠打到以色列首都以及美軍中東軍事基地的「流星系列」和「扎爾扎爾」彈道導彈等遠程反擊手段,可能還有從伊拉克軍隊繳獲的化學武器。但在近幾年內伊朗尚無用核武器及遠程導彈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目前,美國和以色列以及在中東地區的盟國部署了「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可以攔截伊朗實施報復的彈道導彈和戰機,但總會有一部分導彈和戰機突破攔截。
如果以色列和美國用武力給伊朗「動手術」,以色列就有可能會招致可怕的報復。在目前,美國和以色列要給世界表演一次漂亮的「外科手術」有極大風險。美國和以色列如果把戰爭擴大成為科索沃戰爭式空中戰爭,那麼伊朗大規模報復以色列城市的可能性更將大幅度上升,而美國很難在第一波攻擊中消滅全部伊朗遠程導彈。
2006年11月20日,伊朗革命衛隊司令葉哈亞強調:「伊朗的戰略是防禦性的,但我們一旦遭受到侵略和軍事襲擊,我們的軍事行動就絕不僅限於伊朗邊界以內……伊朗有能力對任何侵略者進行還擊,即便是遠離伊朗邊境2000公里也要對敵人進行反擊。」《海灣報》稱:「葉哈亞所說的是,伊朗有能力對以色列進行打擊。」★
㈡ 伊朗椰棗的功效或者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有些事可為,有些事不可為.問好朋友!!建議找專家和醫生在看看!祝你早日康復!
㈢ 此人說他是聯合國派駐敘利亞的醫生,他有事想讓我幫忙,我要他提供身份證明,他發來了身份證,是真的嗎,
請大家把騙子的微信,圖片微信名字都發在網上,這樣可以提示大家上當受騙
㈣ 凱西有沒有關於「伊朗門事件」的遺言
鮑勃·伍德沃德,這位在20世紀70年代因采訪、報道「水門事件」贏得普利策新聞獎,名噪一時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在1987年秋,又推出一本力作——《面紗:中央情報局的秘密戰爭,1981~1987》。此時,他已是《華盛頓郵報》負責采訪的副總編輯了。
該書以編年史的形式,記載了里根總統執政時也就是威廉·凱西擔任局長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所作所為。在伍德沃德的筆下,凱西任期內的中央情報局一共炮製了多少陰謀誰都說不清,它簡直是個「黑洞」。
《面紗》問世後不脛而走,被列為1987~1988年暢銷書,而許多讀者最感興趣的是書末有關凱西彌留之際談及「伊朗門」事件的一段描述。據說人們在拿到書後,都直接翻到最後兩頁,以先睹為快。
美國在1986年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換回在黎巴嫩被扣的人質,並將部分所得款項通過在瑞士的一家銀行,轉交給美國政府支持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由此構成了「伊朗門」事件。自從「水門事件」之後,美國人習慣將構成丑聞的事件稱作「門(gate)」,「門」成了丑聞的代名詞。
當初,美國曾聲稱在伊朗—伊拉克戰爭中保持中立,絕不向伊朗提供武器,也堅決反對別的國家這樣做,現在它自食其言,豈不信譽掃地?其次,美國國會在1985年通過一項修正案規定,禁止政府在當年大部分時間和1986年全年向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提供軍援,現在政府向它轉送款項顯然違法。但更重要的是,里根總統是否知情。如果知情,則總統參與違法;如果不知情,那麼總統在外交方面豈不處於被架空地位?所以,以武器換人質和轉移款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可能構成大丑聞。這一事件敗露後,頓時朝野嘩然,國會為此進行了調查並舉行了一系列聽證會。
凱西以及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助理、海軍陸戰隊中校奧立弗·諾思和他的頂頭上司、總統安全事務顧問波因德克斯特、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麥克法蘭等人,都是「伊朗門」事件的關鍵人物。
據一些證人提供的情況說,1985年10月,凱西送交波因德克斯特一份備忘錄,直截了當地建議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換取人質的釋放。波因德克斯特隨即將該備忘錄遞交里根總統。12月5日,里根在備忘錄上批示授權向伊朗出售軍火。至於轉交款項的計劃,最初是由諾思向波因德克斯特提出的,後者十分贊許但未向總統報告,而是自作主張批准了這一計劃。他認為轉交款項的做法符合總統在中美洲問題上的一貫政策,而不報告則是為了保護總統,以免在事件一旦泄露後給總統帶來政治上的「損害」。在波因德克斯特的這部分證詞中,沒有提到凱西。
但1987年6月,諾思在國會兩院舉行的聽證會上作證時說,轉交款項的事凱西事先知道。這時凱西已經病故。
本來就有人猜測凱西是非法轉移款項的幕後策劃者,諾思的證詞自然加深了人們的懷疑。
兩個月後出版的《面紗》一書的有關章節,再次引起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極大興趣。
伍德沃德稱,為了調查中央情報局活動和「伊朗門」事件的真相,他曾采訪過凱西四五十次。最後一次采訪是在華盛頓喬治城大學醫院凱西的病房中進行的,那時凱西已經病危。伍德沃德在《面紗》中寫道,在這次僅僅4分鍾的采訪中凱西只講了19個詞。當他問凱西到底是否知道轉交款項一事時,凱西的頭「吃力地向上扭動,最後點頭稱是」。他接著又問,「這是為什麼?」凱西只是以微弱的聲音說了兩遍「我認為」,隨後便昏昏然睡著了。
凱西的遺孀索菲婭·凱西斷然否認伍德沃德書中的這一描述屬實。她說,伍德沃德「從未進入過病房」,因為病房外有中央情報局人員警衛,外人根本不可能闖入;而且,她和女兒一直侍奉凱西於病榻旁,至少有一人在他身邊。「我們把自己的飯也帶到了病房,病房附設廁所,我們不必離開病房。」再者,因患腦瘤動了手術的凱西那時病入膏肓,已不能開口說話。
索菲婭·凱西指責伍德沃德「為了賣書」而撒謊;里根總統也斥責伍德沃德所述「極大部分是捏造」。索菲婭與伍德沃德在美國廣播公司「夜線」節目中辯論時,老太太顯然不是名記者的對手。當伍德沃德抓住她幾個自相矛盾的地方時,觀眾們顯然對她追求事實的能力產生了疑問。
伍德沃德承認1987年1月他第一次試圖進入凱西病房時被中央情報局的警衛人員攔在門外。但過了一些日子,他終於找到機會來到凱西的病榻前。不過,他拒絕提供他設法進入病房的細節。據認為,這是為了不使幫助過他的朋友遇到麻煩。伍德沃德強調,他決沒用化名或喬裝改扮為醫生混入病房。
至於當時凱西有無說話能力的問題,有兩個人曾為伍德沃德辯護,其中一個是在凱西住院期間差不多每周去探望兩次的大主教喬舒亞·芒得爾。他對《時代》周刊說,凱西病情嚴重,說話相當困難,但也並非一點不能說話,如果他想說,他還是能說出伍德沃德提到的那幾句話的。
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官員說,伍德沃德稱他同凱西交談不下48次。經核對,我認為他們只深談過七八次。但是他沒有說明這七八次中是否包括凱西向伍德沃德承認自己與轉移款項有關的那一次。
伍德沃德真的進入過凱西的病房嗎?凱西為什麼要同伍德沃德這樣擅揭內幕的新聞記者透露對自己不利的超級機密呢?
負責調查「伊朗門」事件的美國國會參議院特別委員會主席井上先生在聽證會結束後指出,「伊朗門」事件的真相是永遠無法全部弄清楚的。
㈤ 伊朗的醫生和巴基斯坦的醫生相比,誰的醫術更好
應該是醫生的個人醫術水平問題,不好按地域評判!
㈥ 中世紀最出色的外科醫生是誰
伊本·西那(ibn-Sīnā,980—1037)拉丁名阿維森納(Avicenna),是十一世紀回中亞細亞的大醫學家答、詩人、哲學家、自然科學家,被稱為世界醫學之父。
伊本·西那生於布哈拉城附近。青年時任宮廷御醫;
二十歲時,因王朝復滅而遷居花剌子模;十一年後,因政治原因逃至伊朗。他博學多才,有多方面的成就。
1、醫學上,豐富了內科知識,重視解剖,所著《醫典》是十七世紀以前亞歐廣大地區的主要醫學教科書和參考書。
2、哲學上,是阿拉伯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持二元論,並創造了自己的學說。肯定物質世界是永恆的、不可創造的,同時又承認真主是永恆的。主張靈魂不滅,也不輪回,反對死者復活之說。主要著作還有《治療論》、《知識論》等。
伊本·西拿同時成為哲學家、博物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而且被尊為神醫。伊本·西拿公元980年出生在今天的塔吉克境內,塔吉克人,他的另一個稱呼更廣為人知:阿維森納。阿維森納從十歲開始學習基礎科學和邏輯學。他在醫學領域顯露出卓越的天賦,十七歲那年,在其他醫生都放棄醫治希望的情況下,他醫好了皇帝的病。從此阿維森納的名字傳遍全國。
㈦ 華佗是波斯人
印度人 我這里有些資料 你看看吧 華佗(145年—208年),字元化,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師。與董奉、張仲景史稱為「建安三神醫」。《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 曹操知道華佗醫術了得,而自己又頭風病嚴重,特意召其為待醫。但華佗離家太久,思念家人,便說要回家取葯方,向曹操請假。回家後,又不想回到曹操身邊,便稱妻子患病,過期不返,曹操多次書信召回,又要求郡縣遣回華佗,但華佗厭惡曹操行事,所以都不肯回去。208年,曹操大怒,派人前去考察,發現華佗之妻原來是詐病,便將華佗收獄。荀彧向曹操求情,但曹操不從。華佗臨死前,給了獄吏一卷醫書, 但獄吏怕犯罪不願接受,華佗也不強求,將它燒了。後被殺,死時六十三歲。有兩名徒弟吳普與樊阿。 以上史料說明,單獨從年齡上,歷史記載就互相矛盾,一個百歲,一個六十三歲,到底哪個對?或者都不對? 2 華佗一生行醫濟世,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如針葯都不能醫治,就給病人用酒服麻沸散,飲後有如麻醉,然後施手術,再縫合傷合,擦下葯膏,四、五日後創愈,一月就已平復。但麻沸散與外科手法已經失傳。華佗也曉得養性之術,年紀雖大,但仍有壯容。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造了五禽戲,他的學徒吳普一直學習,年至九十多歲,耳目仍然聰敏,牙齒完整。 這里的記載又出現疑點,既然他的學生吳普一直學習,怎麼會把外科手法失傳? 3 三國志評曰:「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故存錄雲爾。」 荀彧:「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加全宥。」 人們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後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生。 神醫華佗的名稱一直流傳到現在,但是歷史記錄中的矛盾又怎樣解釋? 4 近代國學大師陳寅恪認為,華佗本身就是個神話故事,故事原型來自印度佛教傳說。這個故事與「曹沖稱象」一樣,都是印度的舶來品。他在《三國志曹沖華佗傳與佛教故事》一文中,將曹沖稱象的故事、華佗治病的故事,「竹林七賢」的故事中的「印度」神話背景,一一予以縷析。 陳壽著《三國志》,將當時所流傳的印度故事混人他的文論之中。 天竺語(即印度梵語)「agada」乃葯之意。舊譯為「阿伽陀」或「阿羯陀」,為內典中所常見之語。「華佗」二字古音與「gada」相適應。「阿伽陀」省去「阿」字者,猶「阿羅漢」僅稱「羅漢」一樣。華佗的本名為「敷」而非「佗」,當時民間把華佗比附印度神話故事,因稱他為「華佗」,實以「葯神」視之。 「華佗」這個字和音的來自印度神話。 陳寅恪的文章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贊同。比如,林梅村《麻沸散與漢代方術之外來因素》,「agada」在梵語中的實際含義是解毒劑,多指丸葯。麻沸散實為天竺胡葯,「華佗其名或來自五天梵音,其醫術有印度因素,則事在情理之中。」 「但只要認真觀察華佗行醫的社會環境,就不難發現陳說並非臆測。」 《三國志》第二十九卷的「方技傳」中,記載了華佗治病的許多奇事。陳寅恪指出,華佗為曹操治病純屬抄襲。斷腸破腹之事也為抄襲。口吐赤色蟲亦為抄襲。幾乎可以這樣講,中國的這位神醫元化(或敷),其神奇醫術,絕大多數是從印度神話故事中抄襲而來的,本土並無此事。只是「賴佛成神」,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以致「真」到了中國人特別相信的地步。 華佗的事跡,實際來自印度神醫耆域的故事。《三國志》記載,華佗治病時,對必須動手術剖開切除的,便讓病人服下麻沸散,然後再破腹取出患結。病患如果是在腸子里,就切開腸子進行清洗,再把腹部逢合,在傷口敷上葯膏,四五天後傷口便痊癒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沒有感覺,一個月左右,傷口就會完全長好。這個故事來自於耆域治拘閃彌長者兒子的病。 華佗治廣陵太守陳登的病,他讓陳登服了二升湯葯,吐出了大約三升蟲,紅色的頭還在蠕動,半截身子像是生魚片。這個故事和神醫耆域的故事也類似。 華佗為曹操療疾以至致死的事,也和耆域的故事相似。「耆域亦以醫暴君病,幾為所殺,賴佛成神,謹而得免。」 華佗和耆域的際遇符合,尤其不能不讓人有「因襲之疑」。 《三國志》中不但「華佗傳」有佛教故事,而且曹沖稱象的故事也有佛教背景。他認為,「巨象非中原當日之獸,華佗為五天外國之音,其變遷之跡象猶未盡亡,故得賴之以推尋史料之原本。」《三國志》的成書,據佛教進入中國的時間還不算太久,而印度神話傳播已非常之廣,社會所受之影響已非常之深。所以像陳壽這樣的史家也不能辨別其真假。 華佗這個人的原型,可能曾在中國存在,也可能真是沛國譙縣一帶之人,甚至也有可能「通曉」一些養生之術。但此人後來變成了「華佗」則完全是將印度之「佗」(葯王神)強加給了這位中國人。 5 1980年,日本弘前大學醫學部麻醉科教研室松木明知在日本出版的《麻醉》第9期,發表了題為《麻醉科學史最近的知見———漢之名醫華佗實為波斯人》的文章。 華佗是波斯文XWadag的諧音,其含義為主或神。所以華佗不是人名,而是主君、閣下、先生的意思,引申到華佗個人的職業應是「精於醫術的先生」之意。波斯(古稱安息,今之伊朗)國人經「絲綢之路」而東漸,華佗即經此路而游學徐土(今徐州)的波斯人。波斯人經絲綢之路入中原有據可依。李白一首詩歌曰:「胡姬貌如花,當爐笑東風。」所言的「胡姬」就是波斯人。歷來被認為中國人的華佗,實為波斯人。 個人傾向於陳寅恪的觀點,華佗是印度人。
㈧ 古巴比倫的醫學怎樣的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古希臘人稱這一地區為「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蘇美爾人先後建立起一些奴隸制城邦,不久,在它的北面從敘利亞草原遷來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隸制城邦。在以後幾百年時間里,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不斷打仗,兩河流域南部時而統一,時而分裂,「城市國家」是兩河流域古代國家形成過程里的一個特徵,這種城市是在交通比較方便,適宜於對外貿易的地方形成的。巴比倫城位於幼發拉底河下流,土壤肥沃,並在西亞商業要路上,有利於經濟、文化發展,巴比倫城的地位日益重要。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倫王國建立,公元前1758年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地區, 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在他統治時期,建立了全國性的交通網,使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生產更加發展,古巴比倫王國達到強盛時期。但是漢謨拉比死後,古巴比倫王國逐漸衰落,兩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
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自西向東流向波斯灣,給貧瘠的西亞沙漠帶來了濕潤的沃土。在五千多年前,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民族建立了強盛的古巴比倫王國,創造了燦爛的古巴比倫文化。
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大約是在公元前十八世紀下半葉。在這個時期,國家作為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特別關心灌溉系統的發展,因此建立了復雜的下水道系統,製造了抽水機。灌溉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的豐富又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商業的興盛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古巴比倫在其最發達時期,除了自給自足的產品外,還向國外輸出地毯,毛織品和麻織品,用象牙製造的項鏈,手鐲,寶劍,梭鏢,香料,家庭日用品等。
希臘的旅行家的游記里曾記載巴比倫人為農業的需要而興建的運河,工程的宏大令人驚嘆不已。而城市建築的整潔、華美,商業貿易的繁榮也是當時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在當時的巴比倫就有許多人專門從事法律、宗教、科學、藝術、建築、教育和機械工程的研究,這進一步說明了古巴比倫人文化的發達。在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國王為自己心愛的王後建造了令後人驚嘆不已的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空中花園」。
但是,公元前331年,古巴比倫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他把城市裡的大部分居民流放出去。從這時起,古巴比倫開始喪失自己的優勢地位。公元前二世紀,古巴比倫被沙漠徹底摧毀,許多城市被埋沒在了黃土裡。從此,古巴比倫成為了傳說中的王國,人們再也找不到這個國家的痕跡,美麗的「空中花園」被埋在了幾十米深的黃土下,上面呼嘯著風沙,奔跑著優美的野羊。
--------------------------------------
古巴比倫文明探密
穿過炎炎烈日和黃沙漫天的阿拉伯沙漠,我們來到《一千零一夜》的故鄉,這個國家南部的蘇美爾城庫爾臘就是〈聖經〉中伊甸園的誕生地,這里也是若亞放飛和平鴿的地方。在豐沃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灌溉中,孕育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誕生了燦爛的Mesopotamia古人類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絕大部分在伊拉克境內和敘利亞東北部。東起伊朗高原西緣,南抵波斯灣,西達敘利亞沙漠,北至亞美尼亞山區。地勢低平,平均海拔200米以下,從北向南傾斜,巴格達以北為上美索不達米亞也叫亞述,地勢略高,丘陵起伏。以南稱下美索不達米亞也叫巴比倫尼亞,地低多湖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南部匯合成為阿拉伯河,形成三角洲。兩河流域的平原從西北伸向東南,形似新月,有「肥沃新月」之稱。古時這一地區農業發達,依灌溉之便利,河渠縱橫,土地肥沃。區東北部山區屬地中海氣候,其餘屬亞熱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年降水量從北部的500毫米,到南部降為不足100毫米。地處地中海與波斯灣之間,又是小亞細亞、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的中心地區,是西亞交通要地和各民族交匯的地區。
巴比倫文明中的世界之最
剽悍的游牧民族在血腥的激烈生存斗爭中奪取城池和土地,建立一個個城幫,後來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以及迦南迪人繼承和發揚了蘇美爾人的成就,使兩河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其中古巴比倫人的成就最顯著故兩河文明也叫巴比倫文明。
巴比倫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諸多世界之最,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有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獻媚事例、最早的少年犯罪、最早的「神經戰」、最早的兩院制議會、最早的史學家、最早的減稅事件、最早的法典和立法者、最早的判例、最早的葯典、最早的太陰(月)歷、最早的林蔭園藝實驗、最早的宇宙進化論和宇宙論、最早的倫理標准、最早的猶太民族的「約伯」酋長、極其惡劣的氣候環境誕生了最早的格言和諺語,這里誕生了最早的《伊索寓言》、最早的文學辯論、最早的聖經故事和復活故事、最早的神話傳說、最早的人類英雄史詩、最早的情歌、最早的圖書館目錄、最早的車輪和最早的戰棋……
蘇美爾時代
兩河文明最早的原住民是公元前3500到3200年間的蘇美爾人,美索不達米亞最南部的蘇美爾地區也是先進的地區,兩河地區的社會和文化生活建立在城市基礎上,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文明開化之地。人們把公元前3200年直到公元前2000年這段時期稱為「蘇美爾人時代」。
蘇美爾早王朝Early Sumerian Dynasty(前2900~前2371)蘇美爾地區奴隸制城邦的繁盛時代。又稱古蘇美爾時期。約公元前2900年由蘇美爾初史時期發展而來,約公元前2371年為阿卡德王國取代。居民為蘇美爾人。主要城邦有烏魯克、拉格什、烏爾等。
古代地理概念中,今伊拉克南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被稱為巴比倫地區,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這一地區又分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蘇美爾。蘇美爾人約在公元前4300年前已生活在這里。經過歐貝德文化時期(前4300~前3500)、烏魯克文化時期(前3500~前3100)到達傑姆代特奈斯文化時期(前3100~前2900)文化有明顯進步。有人推測以神殿為中心的城市國家此時已經形成。
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奴隸制城邦進入全盛時代,城邦國家林立。這些國家一般由中心城市連同周圍的農村公社組成,領土面積不大,居民少則二、三萬,多則十幾萬人。城市以神廟為中心,也有王宮建築,周圍建城牆。城邦的王被稱為盧伽爾、拍達西、恩或恩西,其權力受貴族會議和民眾會的限制。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奴隸主,被統治階級是奴隸、手工業者和公社一般成員。基什、烏爾、拉格什等國之間為爭奪財富、土地和奴隸,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至早王朝中期,基什可能一度稱霸於蘇美爾。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烏爾比較強盛。
月神之城——古烏爾城
公元3000年,烏爾是一個大都市,即現在伊拉克的阿勒-穆卡亞(Tell Al-Muqayyar)地區。恩利爾一直位居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首,從早王朝時期末到伽喜特巴比倫時期。其祭祀中心在尼普爾(Nippur),現名努法爾(Nuffar),神廟稱為埃庫爾(Ekur)。在一首蘇美爾語詩歌中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恩利爾愛慕上年輕美麗的女神寧利爾,並與之結合,因此引起眾神的恚怒而被流放,只有懷有身孕的寧利爾跟隨著他,後來他們生下了月神南納。風神恩利爾及其妻寧利爾的塔廟矗立在烏爾城中心,塔廟屹立在25米高的3層台階之上,周圍是擁擠的民房、店鋪和市場,這是3萬多居民的家園。兩條寬闊的渠道繞城一周,同附近的幼發拉底河相通.進而聯系著波斯灣。
蘇美爾人的城市都面向河流,並有運河相連。商人們乘船到波斯灣進行貿易往來。城市國家之間圍繞著水和土地、權力相互爭斗,其中烏爾和拉格什結成同盟常與溫瑪作戰。而且各城市不斷受到周圍的山地遊民和來自阿拉伯沙漠的游牧民的襲擊,苦不堪言。烏爾王的軍旗(公元前3500-前3200年),發現於伊拉克,用木版製成,鑲嵌在板上的圖案反映了當時的軍事生活。
最早將幾個城市國家統一的是,蘇美爾地區的北部阿卡德地區的國王薩爾貢一世。他征服了所有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完成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最初統一,締造了從敘利亞到波斯灣的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塞姆語系的龐大的阿卡德王國Akkad ingdom(約前2371~約前2230)。薩爾貢一世在位期間(約前2371~約前2316),創建常備軍,對外進行擴張。在東方征服埃蘭的一些城邦,在西方一度征服幼發拉底河中游的馬里和敘利亞古國埃布拉,打開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其子瑪尼什吐蘇繼位後對波斯灣沿海國家進行戰爭,發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馬干(阿曼沿海地區)及狄爾蒙(巴林及波斯灣西部沿海)的海運貿易。瑪尼什吐蘇之子納拉姆辛在位26年,自稱為「天下四方之王」。他進行大規模征戰:在西方重克埃布拉,在南方波斯灣上重征馬干,在東北山區與盧盧卑人交戰。其子沙爾卡利沙利被宮廷政變推翻。約前2230年,阿卡德王國被庫提人所滅。
蘇美爾人的歷法
除車輪外,蘇美爾人還發明了太陰(月)歷,這也是人類早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在像美索不達米亞那樣極其惡劣的氣候下,知道播種和收獲的准確時間,是絕對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必要找到某種標明時日行程以確定周而復始的可靠途徑。做到這一點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月亮的盈虧循環。既然月亮由最初的峨眉月運行到下一次最初的峨眉月共需要29天半的時間,人們就可以考慮把這樣一個循環視為一個基本的計時單位(我們把它稱為一個月),然後累計這些計時單位的數目,直到季節完成了一個循環。就這樣,蘇美爾人得出結論,在月亮運行了12個這樣的計時單位(6個是29天,6個是30天)後,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又到了開始播種的時候。不幸的是,他們不知道「一年」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繞轉一周的時間,月亮的12次循環或12個月比一個太陽年少11天。九百年後,蘇美爾人才了解到,每隔幾年他們就要在其年歷上另加一個閏月,這樣才能准確地預測季節的循環。
古特羅城與蘇美萬神堂的神廟
古特羅(Tello)城位於蘇美時代的吉爾蘇城Girsu的寧吉爾蘇Ningirsu女神廟及其附近,吉爾蘇城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城邦之一拉卡希Lagash的主要城市之一。當時出土最主要的物品是一系列古迪阿Gudea的肖像,他是公元前2130年左右拉卡希的統治者,有些肖像上還有銘文。
美國賓州大學考古隊也在1884年起連續十幾年發掘了尼普爾Nippur。尼普爾是蘇美萬神堂的主神恩尼爾En-lil的神廟所在地,恩尼爾在公元前3,000年後取代日神安An成為蘇美的主神。雖然尼普爾並非蘇美主要城邦王朝的所在地,但是他在每一個王朝的心目中,能夠控制尼普爾是統治整個蘇美與阿卡德的必要條件。該次發掘最重要的收獲是起出了大約三萬片的楔形文字泥版,這些泥版多數是蘇美文的楔形文字泥版,其年代從2,500BCE左右一直到100BCE左右,前後超過兩千年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從尼普爾的書寫學園scribal school起出的,內容十分豐富多樣。
其中最著名的建築古跡有烏魯克的埃-安那神廟和天神阿努神廟,如帕埃斯圖姆古城的尼普頓神廟一樣著名。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當中,月神南納就是一位男性神,他是天神恩利爾與女神寧利爾的兒子。在蘇美爾語中月神被稱作「蘇恩」(Suen)或者「南納」(Nanna/Nannar),有的時候人們也把這兩個名字結合起來同時使用,稱其為「南納-蘇恩」(Nannar-Suen)。在後來的阿卡德語當中,Suen的發音漸變為S?n,因此之後月神也被稱為「辛」神。除此之外月神還有其它的幾個名字,如阿什穆巴巴爾(A?imbabbar),納穆拉辛特(Namrasīt,意為「外射光芒的人」)以及伊布(Inbu,其暗含意義很可能是指自然界中月亮的盈虧),他的名字有的時候也被寫作數字「三十」,表示的應該是一個太陰月的實際天數。南納最為重要的祭祀神殿主要有兩處,一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烏爾城的埃基什努伽勒(Ekishnugal),另外一個是在北敘利亞地區哈蘭(Harran)的神廟,這座神廟在後來的新巴比倫時期變得極其重要,月神在這里以「辛」的名義被祭祀崇拜,這座神廟還隨同供奉了他的兒子努斯庫(Nusku)。在巴比倫王納波尼都斯(Nabonis,公元前556年-公元前539年)統治時期,哈蘭的神廟建築曾經極其繁盛。
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
這里有與佛教的「焚文」一樣悠久的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了解美索不達米亞蘇美楔了解人類文明整體的一把最重要的鑰匙。美索不達米亞在烏魯克第四期(Uruk IV,約3300BCE)開始出現帶有數字與圖畫文字的泥版,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書寫系統。(1)這種原始文字是以蘆葦桿削尖作為書寫工具,寫在泥版上。此種圖畫文字,出現後不久,開始走向規格化的路線,漸漸地,每一個筆畫都是一頭三角形,牽著一條尾巴,像楔子的形狀,因此現代人稱之為「楔形文字(cuneiform)」,字源是拉丁文cuneus意為「楔子(wedge)」。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的散播,影響到近東、伊朗、埃及、印度河流域、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亞,也間接地對西方文明與文化的起源有很大的影響。今日我們對於西亞古代文明的傳承,除了考古材料的部份素材之外,人物、事跡、時代、地理、神話與宗教等各方面大多數都是楔形文字泥版「透露」的訊息。學者們發現蘇美人Sumerian楔形文字的語言特徵與閃米族語系的語言特徵上有相當大的差別,早在1850年代的學者辛克斯發表論文說使用閃米族語系語言的亞述以及巴比倫人並非楔形文字的發明者。學者羅林森在兩年以後提出這些發明楔形文字的人應該是斯基泰人Scythian,或圖然人Turanian或阿卡德人,但這些看法都沒有根據。歐培則在1869年發表一篇論文里正確地指出發明楔形文字的應該是蘇美人。原因是早期的統治者常使用「蘇美與阿卡德之王」的稱號,他認為阿卡德應該是指亞述與巴比倫等地的閃米族人,如此則蘇美應該是楔形文字中所隱含的非閃米族人群。他也正確地指出蘇美語與土耳其語、芬蘭語和匈牙利語有相同的語言結構特徵。
十九世紀下半葉歐美學者通過對巴比倫文 Babylonian(是阿卡德文Akkadian的一種)以及伊蘭文Elamite的解讀。發現伊蘭文與現存任何語言都沒有關連,除了名號之外,其解讀幾乎是不可能。巴比倫語與希伯來語、阿拉姆語Aramaic以及其它閃米族語系語言卻屬同一語系,使得對古巴比倫文的解讀相對地簡單。1843年法國駐摩蘇爾Mosul(在北伊拉克)的領事伯達Paul-Emile Botta對尼尼微以北二十公里的德夏茹金Dur Sharrukin(即為古代廓薩巴德Khorsabad)的重要遺址進行挖掘,亞述王朝的薩爾恭二世Sargon II(在位:721-705BCE)的宮殿,這座宮殿的牆壁上裝飾了以雪花石膏岩雕刻的浮雕,表彰國王在軍事以及祭祀方面的成就。當伯達歷盡辛苦將這些東西帶回巴黎,藝術品的精美震驚了整個歐洲,法國政府因此在羅浮宮成立了「亞述博物館」,以收藏這些寶物,同時也開啟西方列強對於美索不達米亞文物的覬覦與掠奪。
阿拉伯最早的醫學
阿拉伯文最早的醫學譯著出現於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麥爾旺一世(?-685)統治時期,當時巴士拉的一位猶太醫生將《學說匯纂》(一譯《法學匯編》)譯成阿拉伯文。到8世紀,巴格達開始出現眾多的穆斯林醫生,自此它便取代了塞密斯圖而成為伊斯蘭帝國的醫學中心。
伊斯蘭早期醫學史上較著名的醫生有馬薩維伊(Masawayh)、胡納因(Hunayn)、塔巴里(Tabari)等人,他們都是在色格達成名的。馬薩維伊是8世紀後半葉巴格達的一位名醫,他專長眼科。9世紀初的胡納因是他的弟子,他是位阿拉伯的基督徒,精通阿拉伯語、希臘語和古敘利亞語。他曾將很多重要的希臘醫學典籍,特別是希波克拉底(古希臘醫師,素稱「醫學之父」)和蓋侖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此外,他還撰寫過兩部眼科專著,被認為是最早的系統論述眼科的著作。胡納因的譯著對伊斯蘭的醫學實踐、理論研究和教學,都有著直接的影響。9世紀初的塔巴里是波斯人,後隨家遷至巴格達,並改奉伊斯蘭教。所著《智慧的天園》是第一部系統的伊斯蘭醫學專著。本書不僅論及一般的宇宙學原理,還介紹了醫學的各個學科,尤以解剖學和印度醫學更為重要。塔巴里和胡納因是伊斯蘭醫學的開拓者,為伊斯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拉齊(865一925)被公認為最偉大的穆斯林醫生,特別是在醫學實驗與臨床醫學方面,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曾主持過巴格達總醫院的工作,不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知識淵博,一生著述頗多。據科學史學家比魯尼所記,拉齊共撰寫過184部著作,包括56部醫學或相關學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網路全書式的著作《哈威》(al-Hdwi),以他自己的日常臨床經驗為基礎,側重於觀察和實驗而非理論探討。他的另一部名著是《論天花和麻疹》,被譯成拉丁文後在歐洲受到普遍重視。拉齊的醫學成就堪稱伊斯蘭醫學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其影響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乃至西方都是難以估量的。
10至11世紀,伊斯蘭世界曾出現幾位著名的醫學權威,其中有東部的麥朱西和西部的扎赫拉維。麥朱西是波斯人,曾任巴格達一所著名醫院的院長,長於內科研究。而安達盧西亞的扎赫拉維是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他曾系統地論述過外科學。然而,這一時期最傑出的醫學大師當首推伊本.西那(拉丁名阿維森納,980—1037)。他出生於中亞布哈拉城附近的阿夫沙納鎮(今烏茲別克境內)一穆斯林小官吏家庭,在老師和父親的指點下,他18歲便成為有名的醫生,後潛心行醫和著述,足跡遍及波斯和中亞各地。伊本.西那的醫學巨作是《醫典》,它堪稱中世紀的一部醫學寶典,代表了當時阿拉伯醫學的最高成就,伊本.西那因此被譽為「醫聖」。這部百萬字巨著共分為5卷37章,內容涉及醫學概論、生理學、病理學、診斷治療方法、處方學等,曾對東方醫學產生廣泛的影響。該書原文是阿拉伯文,後被譯成波斯文、土耳其文、烏爾都文,以後又相繼譯成希伯來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伊本.西那還充分利用他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成功地進行了很多新的醫學觀察和研究,其中包括腦膜炎的發現、流行病的傳播方式以及肺結核的傳染性等。
繼伊本.西那之後的另一位著名的穆斯林醫生,是13世紀的敘利亞人伊本.那菲斯(1213一1288),他被譽為「伊本.西那第二」。他最早提出了血液微循環理論,為醫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當時許多伊斯蘭文化中心雖因蒙古鐵騎入侵而遭到破壞,但醫學事業仍得以發展。伊爾汗王朝統治波斯時期,身居高位的名醫法德勒.阿拉(?一1348)曾以巨大的精力致力於醫學事業的復興,他創建了一所以醫學為主的大學,還鼓勵、贊助醫學著作的撰寫。如《伊爾汗時期中國科學與藝術概覽》便是在他的贊助下編寫的,它也是伊斯蘭醫學。文獻中迄今所知唯一一部有關中國醫學的著作。近代以後,伊斯蘭傳統醫學在西方醫學的強勁沖擊下日漸衰弱。
古蘭經(quran)
大約在公元610年,阿拉伯半島外志(HIJAZ,阿拉伯半島東部)與內志(Najd阿拉伯半島西半部)區域內的貝都因部落,為了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彼此發生了激烈的競爭,為了協助人們培養生存必要的社群精神,阿拉伯人演化出一種叫做「穆魯瓦」(muruwah)的部落觀念,它表示戰場上的勇氣、受苦時的毅力與堅忍,以及對部落的絕對貢獻,「穆魯瓦」滿足了許多宗教的功能,但是它沒有超脫到死後世界的概念,這種被西方學者稱為「男子漢氣概」要求阿拉伯人不顧自己的安危,隨時對部落首領效命,必須承擔騎士般的職責,對任何敵人採取報復並保護部落里的弱小大眾。血族復仇的「穆魯瓦」無疑是殘忍的,但是千百年來它一直適用於阿拉伯人,而此時在「蒙昧期」的時代,這種部落觀念被波斯和拜占廷兩個強大的帝國文明所擠壓,古老的社群精神受到破壞。就有一些商人把現代觀念和傳統文明相結合產生了新的社群精神。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經典。外志的繁華城市麥加的庫拉以希族(Quraysh)有一位阿拉伯商人從未讀過《聖經》,卻擁有和先知們相同的超自然體驗,他每一年的齋月都與家人到城外的希拉山去進行祈禱和精神上的退省,並會布施食物和救濟品給窮人。穆罕默德把經過23年痛苦的感悟,把受真主啟示的神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高聲吟詠給伊斯蘭教徒聽,當他在632年死去時,他已經幾乎將所有的阿拉伯部落結合成了一個全新的統一社會,稱為烏瑪(ummah)。他帶給阿拉伯人宗教精神。在先知穆罕默德死後約20年官方用阿拉伯文字匯集為書即《古蘭經》。純潔和優美的阿拉伯文寫成的經文在齋月誦讀,《古蘭經》分為30卷,一月中每天讀1卷。但是《古蘭經》主要劃分單位卻是長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開端一章是簡短的祈禱詞,其他各章大致按長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長;最後兩三章最短。一般較長的各章產生於穆罕默德的活動後期,結果寫成較早的各章列在全書之尾,寫成較晚的各章則列全書之首。
《古蘭經》所用詞彙絕大部分是阿拉伯語,但是也有源出於希伯來語和古敘利亞語等語言的外來語詞,由此可見穆罕默德受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影響。阿拉伯語法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古蘭經》經文研究中發展起來的。關於《古蘭經》的性質,穆爾太齊賴派否認《古蘭經》是永恆的,因為如果承認《古蘭經》是永恆的,那就是說在永恆的真主之外還有永恆的事物,從而形成二元論。於是他們宣稱《古蘭經》是真主所創造。但伊斯蘭教正統派拒絕這種說法。在諸如此類的論爭中,各派都從《古蘭經》中尋找根據。為了正確解釋《古蘭經》,形成一種專門學科「太甫綏魯」即古蘭經注釋學。
《古蘭經》注釋中特別著名的是:
1.《塔百里古蘭經注》,塔百里(839—923)著,內容廣泛,集諸家之大成。
2.《凱沙甫》,扎馬赫沙里(1075—1143)著,一度號稱典範,作者是穆爾太齊賴派,該書發端冠有「贊頌創造《古蘭經》的真主」字樣。
3.巴達維(約1280卒)所編簡明經注,通常當作權威著作引用,但它只是《凱沙甫》的縮本。
19世紀末期現代主義的出現,《古蘭經》注釋學更加受到重視。現代主義努力振興伊斯蘭教並使伊斯蘭教與西方科學傳統中可取之處互相調和,提倡回到列祖的純潔不朽的伊斯蘭教教義上去,因而十分重視解釋伊斯蘭教教義的最古老而原始的來源。最近新的思想興起,印度穆斯林學者大毛拉.阿布爾.卡里姆.阿扎德(1888—1958)在所著烏爾都文《古蘭經》注釋中,提出一些原則
㈨ 巴比倫在醫學領域有哪些成就
巴比倫的外科醫生是很受重視的,這由漢謨拉比法典中的記述就可知道。其中有些提法是很有意義的,如明確認為醫生是一種專門職業,並且記載有此種職業的人如何施行外科手術。當時,因為醫療水平低下,外科手術並不多。兩千多年前,剖腹產等復雜的外科手術開始見於法律文書記載,但是手術只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才進行,而且很可能是病人家屬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態,請求醫生發發慈悲才進行的。如果病人一旦死去,醫生還是難逃責任。這些記載為最早規定醫生的刑事和民事責任的文獻,具有極大歷史價值:「若醫生用手術刀行大手術,而將病人治死,或者用手術刀切開膿腫而毀壞了眼,則罰以斷手之罪」,「若醫生治好了一個骨病或臟器的病,收費五銀幣;假使病人是個僱傭的奴隸,則收三銀幣,另由他的主人付二銀幣。」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蘇美爾醫生的社會地位沒有今天西方發達國家那麼高。古代文書把他們和占卜者、旅店老闆和麵包師列為同一等級,這些人頂多是社會的中層。但是,也有少數醫生憑著高超的醫術擠進宮廷,擔任宮廷御醫,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這些醫生專門為國王、王後和高官顯貴服務。有的時候,他們被派往外國給外國元首治病,作為和平使者擴大本國的聲望,鞏固盟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亞述時期,宮廷御醫有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首腦是全國最有威望的醫生,稱為馬什馬圖或阿希布。古波斯帝國時期,宮廷御醫不但有本國醫師,還有外國醫師。有些希臘名醫長期跟隨在國王左右,對波斯情況十分了解,留下許多珍貴的記載。希臘醫生克鐵西阿斯曾寫了一部《波斯歷史》,該書的部分章節至今猶存。薩珊帝國時期,由於拜占廷教會迫害異教徒,很多希臘名醫逃到伊朗。伊朗為他們在貢迪沙普爾城建立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所醫科大學。該校使用的教材,被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醫科學校廣泛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