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著名歌劇
⑴ 為什麼悉尼歌劇院那麼出名
悉尼歌劇院是當代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產物,它的建立標志著在現代工業社會中建築技術和內建築材料容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從美學追求來看,悉尼歌劇院這一建築作品具有鮮明突出的個性,它的設計師丹麥建築家伍重,強調現代建築應當從屬於自然環境,崇尚「有機建築」理論,認為建築應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在一起,彷彿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一樣。
在海灘上設計建造的悉尼歌劇院,遠遠望去,似萬頃碧波中的片片白帆,又如荷花盛開,充滿浪漫的詩情畫意。
其實主要來看,首先,就是它體現了建築與設計水平,美觀與實用兼具,建在海上,不懼海風。二來,在建築造型上,反映了建築家的自然美學思想,各個角度都很美觀,將設計的美學很好的運用到了實物中,建築取材等也反映出澳大利自有的一些風格。符合現代設計與建築的美學思想吧。還有,投入大,花錢多,哈哈。而且它好看,旅遊者加上歌劇等的愛好者慕名而去的話,知道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反正,在某個時代,出了某個有特色又很優秀的東西,再加上浩大的聲勢來宣傳一下,能不有名都難啊。就像中國的鳥巢啊,不也是舉世聞名嘛!
ps(第一段很官方的文字是書上的哈,剛好在復習藝術概論……)
⑵ 關於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是世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雖然這項建築之開放了三十年回,但是它是被公認的世上最答與眾不同的現代建築。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就像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一樣。
建造歌劇院用了6 625平方米的玻璃和645千米的電纜線。它有1 000間房間。它長185米,寬20米。歌劇院樓頂的部分大約重15噸。在樓頂上,有1百萬塊磚。每年它能接待旅遊團20萬人。
但你知道歌劇院的設計者是丹麥著名的建築師——約翰•伍松嗎?在5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申請並建立了悉尼歌劇院工程基金,並舉行了一個歌劇院設計比賽。伍松用了數年時間反復修改設計圖紙並在1961年解決了如何搭建出特色來——帆狀屋頂。這個別樹一幟的屋頂造成了轟動。1966年情況變得危急,伍松辭去了任務。但是在1973年,這項建築還是被其它建築師所完工。1973年10月20日,歌劇院由伊麗莎白女王宣布對外開放。
歌劇院延伸到海港中央。從一艘渡輪或一架飛機上看,歌劇院雄偉的空中輪廓線,碧藍碧藍的水和悉尼的海港大橋,是那麼漂亮。
⑶ 悉尼歌劇院的介紹中英文版
The Sydney Opera House is a multi-venue performing arts centre in Sydney,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It is one of the 20th century's most famous and distinctive buildings.
悉尼歌劇院是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悉尼的多場館表演藝術中心。它是二十世紀最著名和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
Designed by Danish architect Jørn Utzon, the building was formally opened on 20 October 1973 after a gestation beginning with Utzon's 1957 selection as winner of a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這座由丹麥建築師尤特松設計的建築於1973年10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贏得了國際設計大獎。
The Government of New South Wales, led by the premier, Joseph Cahill, authorised work to begin in 1958 with Utzon directing construction.
由首相約瑟夫·卡希爾領導的新南威爾士政府授權烏特松在1958年開始指導建設。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to build Utzon's design is often overshadowed by circumstances that followed, including cost and scheling overruns as well as the architect's ultimate resignation.
政府決定建造Utzon的設計常常被隨後的情況所掩蓋,包括成本和進度超支以及建築師最終辭職。
The building and its surrounds occupy the whole of Bennelong Point on Sydney Harbour, between Sydney Cove and Farm Cove, adjacent to the Sydney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and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and close by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該建築及其周邊地區占據了悉尼港本尼龍點,位於悉尼灣和農場灣之間,毗鄰悉尼中心商業區和皇家植物園,靠近悉尼港大橋。
Though its name suggests a single venue, the building comprises multiple performance venues which together host well over 1,500 performances annually, attended by more than 1.2 million people.
雖然它的名字意味著一個單一的場地,但該建築包括多個表演場地,每年一起舉辦超過1500場演出,參加人數超過120萬。
Performances are presented by numerous performing artists, including three resident companies: Opera Australia, the Sydney Theatre Company and the Sydney Symphony Orchestra.
表演是由許多表演藝術家,包括三個常駐公司:澳洲歌劇、悉尼劇院公司和悉尼交響樂團。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visitor attractions in Australia, more than eight million people visit the site annually, and approximately 350,000 visitors take a guided tour of the building each year.
作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有800多萬人參觀這個景點,每年約有35萬名遊客參觀這座建築。游牧。
On 28 June 2007, the Sydney Opera House became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having been listed on the (now defunct) Register of the National Estate since 1980.
2007年6月28日,悉尼歌劇院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自1980年以來被列入(現已失效)國家遺產登記冊。
the 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 register since 1983, the City of Sydney Heritage Inventory since 2000, the New South Wales State Heritage Register since 2003, and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Heritage List since 2005.
澳大利亞國家信託登記冊自1983年以來,悉尼市遺產登記冊自2000年以來,新南威爾士州遺產。ge注冊自2003年,澳大利亞國家遺產名錄自2005年。
(3)悉尼著名歌劇擴展閱讀
或許你沒有去過澳洲,但你一定聽過悉尼歌劇院。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於海邊,白色的屋頂猶如貝殼。你一定想不到,這座「殼形」的屋頂,並不是真正的薄殼結構,而是採用了肋拱結構。
其設計建造過程極其曲折艱辛,歷時14年,超支達1457%。從設計圖紙被選中的那一刻起,正式拉開了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長達十幾年的「斗爭」。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
由三大部分組成:音樂廳、歌劇廳和貝尼朗餐廳,前面兩個是音樂廳和歌劇廳,後面較小的是貝尼朗餐廳。
大家進入歌劇院內參觀時,第一眼看到的是各種素麵朝天的水泥柱子。很多人會覺得幻滅。然而,當年這一條條如肋骨狀的預制混凝土嵌板可是偉大的建築創新。這些混凝土肋一共有2194個嵌板,每個重量約15噸。
⑷ 悉尼歌劇院是那個國家的
澳大利亞。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悉尼市區北部,而悉尼(Sydney)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沿岸,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
悉尼歌劇院是悉尼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該建築1959年3月開始動工,於1973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耗時14年。
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這座建築。
(4)悉尼著名歌劇擴展閱讀:
門票:
1、外部參觀無需門票。
2、1小時劇院參觀門票:成人26 澳元每人,優惠卡持有者18 澳元每人。(澳大利亞老年卡及福利卡持有者、學生、年齡在16或16歲以下享受優惠卡價格)
3、後台參觀門票:140 澳元每人,時長:2小時。內部參觀時間為9:00-17:00,餐廳開放及演出時間各不相同。悉尼歌劇院全天開放16小時,聖誕節、耶穌受難日關閉。
⑸ 悉尼歌劇院的歷史資料
悉尼歌劇院與歐洲一些著名歌劇院那悠久的歷史不能相比。在悉尼還沒有歌劇院時,一批有志之士一直為建立固定的歌劇表演團體和歌劇院而四處奔走,積極地游說。經過他們不懈的努力,終於得到市政府的撥款和支持。可是,這座歌劇院從破土動工至建造完成,卻歷經14個年頭。當時,為建造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政府在世界各地公開徵求設計圖樣,結果丹麥建築師約恩·伍重以他那反傳統的獨特設計方案,奪得眾多投稿者中的第一名。1959年,劇院奠基破土,但在劇院乳白色貝殼的外形結構完成時,施工者發現原設計方案有某種不切實際的地方。這一發現無疑要將原方案推倒重來。難為的是,這時建造劇院的經費預算已經耗盡,無可奈何,工程只得暫時停頓下來。在一片要我悉尼歌劇院的呼籲下,澳大利亞政府請來了英國的建築專家對原設計做局部修改,為了籌集資金,澳大利亞政府還發行了彩票,經過一番艱苦的運作,好不容易才湊足了款項,工程繼續開工。當劇院建成後,又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澳大利亞有關當局認為原定擁有1500個座位的音樂廳是全年開放,而擁有2700個座位的歌劇院則是季節性演出廳,使用率不高。為了從經濟角度考慮;於是,將原來的音樂廳改換成歌劇院,而原先的歌劇院則裝上了擁有一萬根音管的大管風琴,使之變成一座音樂廳。這一改變造成了2012年歌舞劇場舞台太小的遺憾。當然那音樂廳卻氣度恢宏,引人注目。
⑹ 澳大利亞中悉尼歌劇院的資料(最好有圖片)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建築。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英文名稱:SydneyOperaHouse地理位置:澳大利亞悉尼市貝尼朗岬角歌劇院規模:悉尼歌劇院整個建築佔地1.84公頃,長183米,寬118米,高67米,相當於20層樓的高度設計師:約恩·烏松(丹麥)悉尼歌劇院,SydneyOperaHouse,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貝尼朗岬角。這座綜合性的藝術中心,在現代建築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性標志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不僅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靈魂,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悉尼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采。悉尼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劇院是從20shi50年代開始構思興建,1955年起公開徵求世界各地的設計作品,至1956年共有32個國家233個作品參選,後來丹麥建築師JornUtzon的設計屏雀中選,共耗時16年、斥資1200萬澳幣完成建造,為了籌措經費,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還曾於1959年發行悉尼歌劇院彩券。每年在悉尼歌劇院舉行的表演大約3000場,約二百萬觀眾前往共襄盛舉,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之一。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一百多萬片瑞典陶瓦鋪成,並經過特殊處理,因此不怕海風的侵襲,屋頂下方就是悉尼歌劇院的兩大表演場所—音樂廳(ConcertHall)和歌劇院(OperaTheater)。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最大的廳堂,共可容納2679名觀眾,通常用於舉辦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合唱、流行樂、爵士樂等多種表演。此音樂廳最特別之處,就是位於音樂廳正前方,由澳洲藝術家RonaldSharp所設計建造的大管風琴(GrandOrgan),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機械木連桿風琴(Mechanicaltrackeractionorgan),由10,500個風管組成,此外,整個音樂廳建材使用均為澳洲木材,忠實呈現澳州自有的風格。
總體情況
悉尼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第一組殼片在地段西側,四對殼片成串排列,三對朝北,一對朝南,內部是大音樂廳。第二組在地段東側,與第一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規模略歌劇廳。第三組在它們的西南方,規模最小,由兩對殼片組成,裡面是餐廳。其他房間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內。整個建築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寬97米的大台階。車輛入口和停車場設在大台階下面。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灣,三面臨水,環境開闊,以特色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它的外形像三個三角形翹首於河邊,屋頂是白色的形狀猶如貝殼,因而有「翹首遐觀的恬靜修女」之美稱。
場館組成及配套
歌劇院整個分為三個部分:歌劇廳、音樂廳和貝尼朗餐廳。歌劇廳、音樂廳及休息廳並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崗岩石基座上,各由4塊巍峨的大殼頂組成。這些「貝殼」依次排列,前三個一個蓋著一個,面向海灣依抱,最後一個則背向海灣侍立,看上去很像是兩組打開蓋倒放著的蚌。高低不一的尖頂殼,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鋪蓋,在陽光照映下,遠遠望去,既像豎立著的貝殼,又像兩艘巨型白色帆船,飄揚在蔚藍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頂劇院」之稱。那貝殼形尖屋頂,是由2194塊每塊重15.3噸的彎曲形混凝土預製件,用鋼纜拉緊拼成的,外表覆蓋著105萬塊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磚。據設計者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而這一創意來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劇院前,供遊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偉大構想
⑺ 悉尼歌劇院介紹
您好,悉尼歌劇院中英文版介紹:
Sydney Opera House(悉尼歌劇院)
The Sydney Opera Hous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buildings in the world.I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cognizable images of the modern world although the building has been open for only about 30 years.The Sydney Opera House is as representative of Australia as the pyramids are of Egypt.
6 225 square meters of glass and 645 kilometers of electric cable were used to build the Opera House.It includes 1 000 rooms.It is 185 meters long and 120 meters wide.The building』s roof sections weight about 15 tons.There are 1 million tiles on the roof.It provides guided tours to 200 000 people each year.
But do you know the Opera House with a roof was designed by a famous Danish architect,John Utzon?In the late 1950s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established an appeal fund to fin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dney Opera House,and concted a competition for its design was chosen. Utzon spent a few years reworking the design and it was 1961 before he had solved the problem of how to build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the sails of the roof.The venture experienced cost blowouts. In 1966 the situation reached crisis point and Utzon resigned from the project.The building was finally competed by others in 1973.Sydney Opera House was opened by Queen Elizabeth on 20th October 1973.
The Opera House reaches out into the harbour.Seen from the air or a ferry,the skyline of the Sydney Opera Hose,the blue water of the harbour and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so beautiful.
悉尼歌劇院是世上最著名的建築之一。雖然這項建築之開放了三十年,但是它是被公認的世上最與眾不同的現代建築。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就像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徵一樣。
建造歌劇院用了6 625平方米的玻璃和645千米的電纜線。它有1 000間房間。它長185米,寬20米。歌劇院樓頂的部分大約重15噸。在樓頂上,有1百萬塊磚。每年它能接待旅遊團20萬人。
但你知道歌劇院的設計者是丹麥著名的建築師——約翰•伍松嗎?在5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申請並建立了悉尼歌劇院工程基金,並舉行了一個歌劇院設計比賽。伍松用了數年時間反復修改設計圖紙並在1961年解決了如何搭建出特色來——帆狀屋頂。這個別樹一幟的屋頂造成了轟動。1966年情況變得危急,伍松辭去了任務。但是在1973年,這項建築還是被其它建築師所完工。1973年10月20日,歌劇院由伊麗莎白女王宣布對外開放。
歌劇院延伸到海港中央。從一艘渡輪或一架飛機上看,歌劇院雄偉的空中輪廓線,碧藍碧藍的水和悉尼的海港大橋,是那麼漂亮。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也歡迎登陸中票在線官網查詢你喜歡明星的演出資訊:http://www.chinaticket.com :-D
⑻ 悉尼歌劇院在哪個國家
悉尼歌劇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已回成為悉尼市的標志性答建築。該歌劇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悉尼歌劇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⑼ 著名的悉尼歌劇院在澳大利亞英語
2.in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