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so2200認證中為什麼需要操作性前提方案包含什麼因素
㈠ 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計劃三者有什麼不同
1、概念不同
前提方案是指<食品安全>在整個食品鏈中為保持衛生環境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活動,以適合生產、處理和提供安全終產品和人類消費的安全食品,是食品生產的前提條件。前提方案是包括良好操作規范(GMPs)在內的,用於闡述為HACCP體系提供基礎操作條件的各項程序。
而操作性前提方案則是為減少食品安全危害在產品或加工環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通過危害分析確定基本的前提方案。
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是一套保證食品安全的預防性管理系統,它是質量保證系統中最有效的工具系統。HACCP確保食品在消費的生產、加工、製造、准備和食用等過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識別、評價和控制方面是一種科學、合理和系統的方法。
2、關系不同
前提方案是基礎要求,是實行haccp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基礎條件,也可以說屬於前提方案的點。
3、作用不同
前提方案是食品生產的前提條件,為保持衛生環境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活動,以適合生產、處理和提供安全終產品和人類消費的安全食品。而操作性前提方案則是為減少食品安全危害在產品或加工環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通過危害分析確定基本的前提方案。
HACCP的基本作用是:
(1)危害分析,分析食物製造過程中各個步驟之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2)關鍵控制點:依危害分析結果設定主要管制點及其控制的方法。
(1)在iso2200認證中為什麼需要操作性前提方案包含什麼因素擴展閱讀:
HACCP的特點
(1)HACCP是預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HACCP不是一個孤立的體系,HACCP建立在現行的食品安全計劃的基礎上。
(2)HACCP具有特異性。每個HACCP計劃都反映了某種食品加工方法的專一特性,其重點在於預防,防止危害進入食品。
(3)HACCP原理克服了傳統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現場檢驗和終產品測試)的缺陷。
(4)HACCP原理恰如其分地肯定食品行業對生產安全食品有基本責任,將保證食品安全的責任首先歸於食品生產商/銷售商。
(5)HACCP原理強調的是理解加工過程,需要組織與各方的溝通。
(6)HACCP原理作為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已為全世界所認可,雖然HACCP不是零風險,HACCP可用於盡量減少食品安全危害的風險。
(7)HACCP的概念可推廣、延伸應用到食品的其他方面,控制各種食品缺陷。
(8)HACCP有助於改善工廠與政府、消費者的關系,樹立食品安全的信心。
(9)HACCP原理是設計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衛生的預防體系。
㈡ ISO22000裡面 操作性前提方案和關鍵控制點的方法是什麼
簡單的說前提條件就是簡化版的 GMP,而操作性前提條件是依據危害分析得出的 SSOP 刪減版以及其他應對危害的作業指導書,不再是統一的 8 大塊了。 IRCA 對此的解釋:"ISO 22000 明確將前提方案(PRP』s) 作為一系列防止食品污染的 措施之一。它將基本條件、衛生環境的必要措施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區別開來。操作性提前方 案是通過危害分析確定的,並要求專門的控制措施。許多 PRP』s 將源自與食品鏈相關的良 好操作規范指南(GMP 等) 。審核員盡管不是衛生條件的監察員,但需通過了解相關行業信 息確保 PRP 策劃和制定過程全面覆蓋所有潛在的食品安全威脅,並了解如何預防和控制它 們。「 按我的理解,在危害分析時,判定為食食品安全危害(即顯著危害)的點,而又不是 CCP 點時,應用操作性前提方案來防範風險。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通用評價准則 (HACCP-CE-01) 理解和實施中有如下說明: 本准則進一步闡明了前提方案的概念前提方案(PRP(s) )分為兩種類型:基礎設施和 維護方案操及作性前提方案。這種劃分考慮了擬採用控制措施的性質差異,及其監視、驗證 或確認的可行性。 安全產品的有效生產要求有機地整合兩種前提方案和詳細的 HACCP 計劃。 基礎設施與 維護方案用於闡述食品衛生的基本要求要可接受的、更具永久性特性的良好(操作農業、衛 生等) 規范; 而操作性前提方案則用於控制或降低產品或加工環境中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 影響。HACCP 計劃用於管理確定的關鍵控制點(CCP(s),以消除、防止或降低源於產 ) 品且通過危害分析確定的具體食品安全危害。在危害分析中,組織通過組合前提方案和 HACCP 計劃,確定採用的策略,以確保危害控制。本准則要求組織識別、監視、控制和定 期更新前提方案和 HACCP 計劃。 本條款是前提方案的總要求。 前提方案是針對運行的性質和規模, 而規定的程序或指導 書;用以改善利保持運行條件,從而更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危害(3.10),和(或)為控制 食品安全危害(3.10)引入產品和產品加工環境、及控制危害在產品和產品加工環境中污染 或擴散的可能性。因此,組織首先確定設計其前提方案的適用法規、指南、相關准則和相關 方要求等, 根據這些要求結合組織的產品性質制定相應的前提方案; 按照前提方案的要求執 行,可能是按方案要求改造廠房,也可能是按照書面方案或程序執行;同時,組織還需識別 前提方案需求的變化,包括相關方需求變化,如內銷產品,輸出美國;或廠房改造,或組織 提供資源能力發生變化,都可能使前提方案發生變化;組織應識別這些變化,並保持其持續 有效性和適宜性。 前提方案包括或構成了控制措施, 因此建立前提方案旨在確保預防、 消除食品安全危害 或將其降低到適宜水平;具體措施如下: 1.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過工作環境進入產品的可能性; 本條款是控制措施的預防手段; 由於食品安全危害的引入途徑可能是外源的, 也可能是來自 產品本身的,同此,應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傳播途徑,防止其通過工作環境污染產品,以降 低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如屠宰企業在加工廠入口處,為牲畜運輸車輛設置消毒池,防止病原 菌通過運輸車輛的傳播;以及,在農作物種植地周圍,設置防護林帶,防止公路交通灰塵、 汽車尾氣中的鉛等物理和化學性的污染。 2.控制產品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污染,包括產品之間的交叉污染; 本條款是控制措施的消除手段; 污染是指由於接觸或混合過程中而導致的不純或或不潔, 系對食品生產過程中非預期產品的控制, 如不衛生環境, 源於被加工食品之外且不構成食品成分 的物質,以及控制其他預期產品和(或)成分對被生產產品的污染;除控制傳播途徑而防止 的食品安全危害外, 還需對產品實現過程進行控制, 以消除食品安全危害產生的條件和 (或)
引入或增加的食品安全危害;如, 通過在生產環境中,包括種植區域、 運輸環節、加工廠區、 加工車間、流通環節和銷售等環節,採取建造廠房、設置硬體布局、種消防護林帶和控制環 境溫濕度等,以及標識和作業指導書等手段,控制產品生產環境對產品的污染,產品之間的 交叉污染。如,將加工車間內分區,分為清潔區,一般清潔區和污區,並通過標識限制不同 區域人員的流動和物流,以避免交叉污染;對不同產品的加工採取在不同生產車間,不同生 產線和同一生產線不同生產時間,並實施衛生管理等手段,防止產品間的交叉污染。 3.控制產品和產品加工環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 本條款是控制措施的降低食品安全危害水平手段。 除了以上控制方式外, 還可以通過降低產 品和產品生產環境中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來控制危害。如,土豆加工過程中,切除土豆的爛 點或青皮處,消除龍葵素的危害;通過對水產品加工車間地面適宜的設計,確保排水通暢降 低水活度,以及對空氣採用臭氧消毒來降低水活度,以及對空氣採用臭氧消毒來降低空氣中的微生物水平。 組織的前提方案應考慮組織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 前提方案的內容應得到食品安全小組的批 准;在危害分析中,應包括前提方案對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的相關性和適宜性。如,針對在采 用本准則要求前沒有基於 HACCP 體系的組織, 在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策劃之初, 需承諾在 危害分析前設計和實施前提方案;針對已建立 HACCP 的組織,以及已採用本准則的組織, 可設計操作性前提方案,並將之作為條款 7.4.4 控制措施的識別和評價中所確定過程整體的 一個部分。由於前提方案僅為一個代用詞,它表明了組織在食品漣中應符合的行為規此,組織可以根據其在食品鏈的位置和作用,以及組織所生產產品的性質,來確定其應符合 的規范行為。另外,組織在制定規范時,還應考慮相關方的要求。如,組織處於食品鏈的初 級階段,為蔬菜種植農場,就應按照良好農業規范(GAP)的要求制定其前提方案,並按 照前提方案要求實施, 同時, 根據前提方案變化的要求而對其持續有效性和適宜性進行保持; 而當組織為分割牛肉加工企業時,其應按照國家制定的有關「肉類企業加工規范」(該行業的 良好操作規范(GMP)的要求制定其自己的程序或指導書;如該組織的產品輸出歐洲,則 還需參考歐盟相關法規的要求制定行為規范; 諸如, 加工廠內不能存在木製或竹製的設備或 器具等。前提方案需經過食品安全小組批准方可生效。 由於前捉方案中存在對食品安全危害 進行控制的部分,因此,在危害分析中應對其進行選擇;同時,還要考慮前提方案管理的控 制措施在食品鏈或生產過程的位置, 其對危害控制的效果和依存關系, 以及對危害控制的嚴 格程度和失效後的後果等。前提方案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設施和維護方案;另一類是操作性前提方案。 組織可以自由選擇前提方案分為基礎設施和維護方案及操作性前提 方案是在危害分析的基礎上獲得的,用於對識別的危害進行控制,需要確認;而基礎設施和 維護方案則無需確認,也不基於危害分析;進一步講,操作性前提方案占總前提方案的比例 將影響 HACCP 計劃要求的績效(嚴格程度) 。例如,如某操作性前提方案被證明和確認可 以有效地把一種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則該危害就不要求關鍵控制點, 反之如操作性前提 方案不能進行足夠的控制,就要求必須引入關鍵控制點。同樣的道理,對於一種未確定關鍵 控制點的危害, 其操作性前提方案必須能足夠地把該項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內。 有關前提方案中基礎設施和維護方案
㈢ 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計劃在安全食品生產中的作用是什麼
前提方案管理基本的條件和活動,不以控制被識別的危害為目的,而是保持一個衛生的生產、加工和處置的環境。
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有危害分析識別出須控制危害至可接受水平的措施,但不是HACCP計劃中的控制措施。
㈣ 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中,前提方案包括操作性前提方案嗎
包括,見來規范第3.9
3.9
操作性前提方案源 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operational PRP
為減少食品安全危害(3.3) 在產品或加工環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通過危害分析確定基本的前提方案(3.8)。
㈤ iso20000內審員試題答案
1
ISO/DIS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內審員培訓試題
姓名單位
測試日期測試成績
一、判斷題(每題1 分,共20 分)
下列各題中,你認為正確的在( )中劃「 √ 」,錯誤的劃「×」
(× ) 1. 食品安全與消費時食品中食源性危害的存在和水平有關。因此只與食品加工和
消費階段有關
(× ) 2.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危害不造成消費者傷害的條件。
(×) 3. 飲料廠的罐裝區域、奶粉廠的接粉區罐裝區域同其他區域的潔凈要求相同。
(√ ) 4. 高潔凈區一般應有二次洗手消毒設施、二次更衣設施或單獨更衣室。
(√) 5. 組織的食品安全方針應得到對其持續適宜性的評審;
(×) 6.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文件必須由手冊、程序、和記錄組成;
(×) 7. 驗證是指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特定的預期用途或應用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
(√ ) 8. 在超出關鍵限值的條件下,生產的產品是潛在不安全產品。
(× ) 9. HACCP 計劃應得到食品安全小組的批准,前提方案可不得到食品安全小組的
批准。
(√ ) 10. 對內包裝材料如聚乙烯膜應索要符合相應衛生標準的證據。
(√) 11. 組織的食品安全方針應符合與顧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
(√ ) 12. 組織要有相關的記錄來證實食品安全小組具備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內的產
品、過程、設備有關的食品危害的知識和經驗。
(× ) 13. 過程流程圖必須標出廢棄物的排放點。
(√) 14. 對危害進行評價時,應考慮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後果的嚴重性及發生的可能
性。
(× ) 15. 從事生製品加工的工人的工作服和從事熟製品加工的工人的工作服可在一起清
洗。
(×) 16. 食品企業地面大面積積水只要加強清掃即可。
(×) 17. 操作性前提方案不應包括對污水排水系統的管理。
(√) 18. 熟肉製品包裝區是潔凈區。
(× ) 19. 生產企業對使用的食品原料、輔料的衛生指標如重金屬等必須本企業進行檢驗
控制。
(√) 20. 召回的原因、范圍和結果應向最高管理者報告。
2
二、選擇題(每題1 分,共20 分)
從以下每題的幾個答案中選擇一個你認為最合適的,並將答案代號填入中。
( d)1. ISO22000 標准不適用於組織.
a)添加劑b) 運輸和倉儲經營者c)零售分包商d) 衛生主管部門
(d )2. 消毒方法不包括( )。
a.加熱b.化學葯劑
c.輔照d.水清洗e 熏蒸
(d)3. 操作性前提方案是指為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所制定的前提方案.
a) 引入的可能性b)在產品中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
c) 或加工環境中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d) 以上都是
(d)4.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范圍包括: .
a) 產品或產品類別; b) 產品和加工;
c) 產品、加工和場地; d) 體系中涉及的產品或產品類別、加工和生產場地;
( a )5. 可能影響組織有關食品安全的潛在緊急情況和事故應由考慮,並證實如何進行
管理.
a) 最高管理者b) HACCP 小組成員和技術專家
c) HACCP 組長d) 生產部主管
(d )6. . 人員不應參加食品加工。
a.肝炎b.細菌性痢疾
c.受外傷d.以上都是
( d)7. 危害識別應基於以下方面.
a) 預備信息和數據;
b) 經驗;
c) 流行病學調查和其他歷史數據;
d) 以上全是
(d )8. 在加工過程中消除金屬危害時,加工線上的( )可以作為CCP。
A.磁鐵B.篩選機
C.金屬探測器D.以上都是
( d )9. HACCP 計劃可不包括.
a) HACCP 計劃所要控制的危害;
b) 已確定危害將得到被控制的關鍵控制點;
c) 關鍵限值;
d) 負責執行每個監視程序的人員的培訓內容;
(d )10. 審核證據包括.
a) 與審核准則有關的經證實的事實陳述b) 現場觀察結果
c) 經證實的記錄d) 以上都是
(d )11. 召回方案有效性驗證的辦法包括.
a) 模擬召回b) 實際召回
c) 驗證性實驗d) 以上都是
3
三.簡答題(每題8 分,共40 分)
1、簡述衛生標准操作程序八個方面的內容。
1) 水的衛生控制2)食品接觸面的清潔與消毒3)手的清潔與消毒,衛生間的衛生控制
4)防止交叉污染5)防止食品被異物污染6)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7)員工健康管理
8)蟲害控制
2. 請編制一個對員工進入麵包廠包裝車間時洗手消毒方面的規定?
洗手程序
(一)在水籠頭下先用水(最好是溫水)把雙手弄濕。
(二)雙手塗上洗滌劑。
(三)雙手互相搓擦20 秒(必要時,以干凈衛生的指甲刷清潔指甲)。
(c )12. 下列種因素中不可能產生化學危害:
a) 環境中的有機廢物b) 獸用葯品殘留
c) 諾沃克病毒d)生長在穀物上的黴菌
(A)13.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符合的規定.
a) GB2760 b) GB14880
c) GB2715 d) GB14881
( d)14. 經檢驗檢疫確定為不適合人類食用或不符合獸醫衛生要求的動物、屠體、胴體、內
臟或動物的其他部分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方法包括.
a) 高溫b) 焚燒c) 深埋d) 以上都對
( a )15. 下列哪些參數是常用的關鍵限值.
a) 溫度和時間b) 細菌數量
c) 水活度d) 蛋白質含量
( c)16. 10—15 平米安裝一支30 瓦紫外燈,紫外線照射消毒的時間一般不少於( )。
A.2 小時B.4 小時
C.30 分鍾D.過夜
( b )17. 洗手液的余氯濃度一般應控制在( )左右。
A.100ppm B.50ppm
C.200ppm D.400ppm
(a)18. 任命有許可權啟動召回的人員和負責執行召回的人員.
a) 最高管理者b) HACCP 小組長c) HACCP 小組d) 技術質量部門
(b)19. 加工人員的人流應.
a) 就近進入b ) 從高潔凈區向低潔凈區
c) 從低潔凈區向高潔凈區d) 成品出口一致
(d )20. 農葯、獸葯的殘留是由產生的.
a) 加工過程b) 儲藏c) 運輸d) 初級生產
4
(四)用自來水徹底沖洗雙手,工作服為短袖的應洗到肘部。
(五)用清潔紙巾、卷軸式清潔抹手布或干手機弄乾雙手。
(六)關閉水籠頭(手動式水籠頭應用肘部或以紙巾包裹水龍頭關閉)。
二、標准洗手方法
掌心對掌心搓擦手指交錯掌心對手背搓擦手指交錯掌心對掌心搓擦
兩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轉動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三、標準的手消毒方法
清洗後的雙手在消毒劑水溶液中浸泡或20-30 秒,或塗擦消毒劑後充分揉搓20-30 秒。
四、洗手消毒的時機:
進入車間前:清水→皂液→清水→50ppm 次氯酸鈉→清水
生產中:清水→皂液→清水→50ppm 次氯酸鈉→清水生產中每2 小時一次。
入廁後:先洗手消毒後再更衣,入車間前按入車間洗手消毒程序洗手消毒。
3. 簡述建立HACCP 體系的12 個步驟。
第1 步:組成HACCP 小組;第2 步:產品描述;第3 步:描述預期用途和消費者;
第4 步:工藝流程示意圖;第5 步:驗證流程圖;
第6 步:原理1 危害分析;
第7 步:原理2 關鍵控制點的識別;
第8 步:原理3 確定關鍵限值(CL);
第9 步:原理4 建立監控程序;
第10 步:原理5 糾偏措施;
第11 步: 原理6 建立驗證程序
第12 步:原理7 建立文件記錄和文件控製程序
或:
1、組成一個HACCP 小組。2、產品描述。3、產品預期用途。4、繪制生產流程圖。5、現場驗
證生產流程圖。6、列出所有潛在危害,進行危害分析,確定控制措施。7、確定CCP。8、確定
CCP 中的關鍵限值。9、確定每個CCP 地監控程序。10、確定每個CCP 可能產生的偏離的糾正措
施。11、確定驗證程序。12、建立記錄保存程序。
4.簡述食品加工企業生產人員的健康控制要求?
(1)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檢驗和管理的人員經體檢合格後方可上崗,每年應進行一次健康檢查,
必要時做臨時健康檢查。凡患有影響食品衛生的疾病者,應調離食品生產崗位。
(2)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檢驗和管理的人員應保持個人清潔,勤洗澡,勤剪指甲,患有影響食品衛
生的疾病或有開放性傷口時不得參加生產,不得將與生產無關的物品帶入車間;工作時不得戴首飾、
5
手錶,不得化妝;進入車間時應洗手、消毒並穿著工作服、帽、鞋,離開車間時換下工作服、帽、
鞋;工廠應設立專用洗衣房,工作服集中管理,統一清洗消毒,統一發放。生產中使用手套作業的,
手套應保持完好、清潔並經消毒處理,不得使用紡織纖維手套。
5. 試列出5 類影響食品安全的化學危害並說明可能的控制措施?
1.農葯殘留原料控制清水浸泡清洗2.重金屬原料控制過程式控制制3.食品添加劑嚴
格控制使用量4.包裝袋采購控制5.蟲害污染事前預防
四.案例分析題(三選二,每題10分,共20分)
1. 審核員在對某肉製品的加工車間審核時發現,在該車間人員通道處擺放了5 個貨架,上面擺
放著出爐不久待冷卻的香腸,通道處人來人往,香腸上方不時有蒼蠅飛舞。車間主任對此回
答是生產旺季,冷卻間不夠用,臨時利用通道,至於蒼蠅,他認為加工車間處於消毒過的環
境,蒼蠅並不帶菌。
答:不符合標准7.2.1 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前提方案(PRPs),一助於控制;
2. 審核員對某企業審核監視和測量時,發現某些食品安全特性是通過感官進行檢查的,審核員詢
問了檢查員有無發現問題後就結束了審核, 這位審核員的做法是否全面,你遇到這種情況應如
何做? 並敘述理由。
答:不全面,應繼續詢問其理化或生物指標,以及發現問題後的糾偏情況。以及糾偏或糾正的驗
證。
3. 審核供應部時發現, 2003 年11 月3 日購進的白糖隨批檢驗報告全部為英語.原料白糖進貨驗收
人員說自己中學畢業不認識英語,但這批原料是進口的,肯定合格.審核員查閱該公司HACCP 計
劃書,規定白糖進貨驗收是CCP 點,由進貨驗收人員核對每批產品的隨批檢驗報告中重金屬是否
合格.
6
答:不符合7.8 驗證策劃中C) HACCP 計劃中的要素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得以實施且有效;
應對每批產品驗證產地證明,做好相關記錄。並定期檢測合格區域的農殘、重金屬是否超標。
㈥ ISO22000 程序文件應該有哪些
九個1、文件控制2、記錄控制3、應急准備和響應4、超出CL值時採取的措施5、糾正6、糾正措施7、潛在不安全產品的處置8、撤回9、內部審核
ISO22000認證文件清單ISO22000體系文件框架:1. 食品安全管理手冊2. 程序文件3. 質量計劃3.1.前提方案(GMP、SSOP) 3.2HACCP計劃4. 作業指導書4.1操作規程、規章制度4.2各種記錄表格5. 支持性材料6. 其他材料(資質性證明材料等)一、 食品安全管理(質量)手冊總體來說,手冊按照ISO22000標准框架進行編寫正文前(手冊目錄前)需要有:1. 手冊批准令(手冊使用的說明)2. 手冊的修改記錄3. 企業概況4. 食品安全小組組長任命書手冊正文內應含有:1. 食品安全方針目標2. 組織機構框圖及各部門的職責3. 其他,如適用范圍、引用標准、術語及定義二、 程序文件ISO22000標准中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有:4.2.2 文件控制4.2.3 記錄控制7.2.3 操作性前提方案(也可以是知道書或幾計劃的形式)7.6.5 處置受不合格影響的產品7.9.3.1 糾正措施7.9.3.2 糾正7.9.4 潛在不安全產品的處置7.9.5 召回8.3.1 內部審核此外,操作性前提方案需要形成程序文件的地方很多,我們可以對照GMP和SSOP中的相關條款,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需要形成文件的相關程序.三、 前提方案(PRPS方案、SSM方案)按照ISO22000標准中7.2條中規定的11項或提供以下文件:1. GMP2. SSOP此外,還要提供:建立並有效實施產品的標識、追溯和回收計劃: 建立並有效實施加工設備與設施的預防性維護保養程序建立並有效實施教育與培訓計劃文件資料的控制實驗室管理手冊或實驗室管理制度匯編加工工藝控制等除後兩項外,前四項可以列入程序文件之中.四、 HACCP計劃1. 產品描述2. 原料、輔料以及內包裝材料的描述3. (生產加工)工藝流程圖4. (生產加工)工藝過程說明5. 危害分析表6. HACCP計劃表7. CCP點的監控程序也可以怎加CCP點的糾偏控製程序、驗證程序五、HACCP計劃支持性材料1. 危害分析的技術資料2. CL值得確定依據3. 生產加工工藝流程圖的確認4. 控制措施組合的確認5. 各種圖紙6. 與企業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文件清單7. 與企業產品有關的標准六、三級文件1. 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規章制度等文件編號及清單2. 記錄表格編號及清單七、資質性證明材料八、 食品安全體系運行記錄1. CCP點監控記錄2. CCP點的糾偏記錄3. 不合格控制記錄4. 產品的可追溯性記錄5. 內部審核記錄6. 管理評審記錄7 產品召回演練
㈦ 操作性前提方案與HACCP計劃的區別是什麼
從20世紀抄50年代後期,為了給宇航員提供安全食品,美國宇航局(NASA)和食品生產企業PILLSBURY共同開發HACCP,到20世紀後期,HACCP已經得到持續發展。HACCP系統已經從最初的三個原理(危害識別、確定關鍵控制點和控制任何危害、建立監視系統)拓展為五大步驟和七大原理。
兩者控制的對象不同:前提條件控制危害的對象是一個全面、廣泛的控制范圍,不是針對特定危害,它在進行危害分析前已經存在的,所以相同行業的企業編制或選擇PRP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行業的相似性決定了PRP要求的通用性,同時標准沒有對其形成文件進行要求。
㈧ 請問,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計劃三者的區別
作為質量經理人,我也摸索了很久,查了很多資料,根據我查到的資料和理解,以下是比較通俗易懂的正解了。希望幫到你和一樣困惑的戰友。
根據書面的定義來看:前提方案(prerequisite program,PRP)即是食品生產的前提條件;而操作性前提方案(operational prerequisite program;operationalPRP)則是為減少食品安全危害在產品或加工環境中引入和(或)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通過危害分析確定基本的前提方案,那麼「操作性前提方案」是否包含於「前提方案」?並且感覺從上述兩個術語本身就存在矛盾。其實不然,認為主要原因是將英文的含義硬性放到中文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以及慣性思維造成的。
前提方案是基礎要求,是實行haccp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基礎條件,也可以說屬於前提方案的點。
操作性的前提方案的前提條件 是前提方案,也就是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實施要一前提方案為基礎。
來源不同:操作性前提條件是在前提條件的基礎上建立的,標準的7.4.3、7.4.4條款說明了「操作性」前提條件來源於危害的識別、控制措施組合的選擇、評估和分類,其產生有嚴格的邏輯關系:
兩者控制的對象不同:前提條件控制危害的對象是一個全面、廣泛的控制范圍,不是針對特定危害,它在進行危害分析前已經存在的,所以相同行業的企業編制或選擇PRP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行業的相似性決定了PRP要求的通用性,同時標准沒有對其形成文件進行要求。
操作性前提方案用於控制經過危害分析和評估確定下來的危害即特定的危害,是進行危害分析得到結果,其獨立於原有的PRP,因而同行業的不同企業因為使用不同的設備、工藝、原料,OPRP會有所不同。同時標准有形成文件的要求。
可見操作性前提條件策劃時要求得更具體、詳盡,頻次更高,控製程度更高。
組織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利。不同的組織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行業地位,供應鏈的位置,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和自己對風險控制的程度(或者說基於自己對風險的認識,自己選擇自身認為自己需要控制的風險水平)自主選擇分類適合自己的控制措施即組織自己可以選擇 OPRP 還是 HACCP方案來控制識別的危害。
換句話說,識別處危害後,重要的是有適當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組合,將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其實叫OPRP或 HACCP方案並不重要,關鍵是措施有效。
至於haccp就簡單了,以上你要是理解了,區別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