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殘畫
1. 宋代著名山水畫家有哪些人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王希孟的山水畫富麗細膩、氣勢磅礴,是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圖》上面除了有蔡京的題跋外,還留有「梁清標印」、「乾隆御覽之寶」等二十多方印章。如今,《千里江山圖》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運用「深遠」的構圖法,把近景、中景、遠景結合在一起,結構嚴謹,布局巧妙,給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覺,開辟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在這幅山水巨作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宋徽宗慧眼選人才,王希孟嘔心瀝血繪國畫的故事。
宋代孫紹遠在《聲畫集》中,將載錄的唐宋題畫詩稱為「聲畫」,是取「有聲畫,無聲詩」之意。然而真正以繪畫形式將天籟之音作為描摹對象,卻起於文人畫對「逸品」境界的追求,即表現一種超脫世俗、得之自然的閑情逸致。
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宋光宗、寧宗時的畫院待詔。他的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兄弟、兒子都是畫院畫家。他近承家學,遠學李唐,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對南宋後期院畫有很大的影響。他的山水畫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以小見大,時人稱之為「馬一角」。在用筆上,他擴大了斧劈皴法,畫山石用筆直掃,水墨俱下,有稜有角。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畫中遠峰巨石下,竹翠柳疏,幾個老少農民歌舞於壠上,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的詩意。同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水圖》也是他的代表作,原為冊頁,今裱成手卷,以勾線為主,分別描寫十二種水態,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技巧。其人物、花鳥畫也有《華燈侍宴圖》(兩本,一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一在重慶市博物館)、《梅石溪鳧圖》(故宮博物院藏)等小幅真跡。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還藏有其《西園雅集圖》卷,上海博物館藏其《歡梅圖》軸,也為珍品。其子馬麟,承家學,工人物、山水、花鳥,曾為畫院祗侯,代表作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山水畫《靜聽松風圖》軸、故宮博物院藏的花鳥畫《層疊冰綃圖》軸,畫風較其父更為緻密纖巧。
2.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畫名家,一人簡說
宋徽宗——書畫才能最高的皇帝,善書善畫。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被稱為宋畫第一人,號龍版眠居士。
他擅長權鞍馬、佛像、人物和山水。
武宗元——白描大師
道釋大家,經常到寺廟中畫壁畫。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詳,善畫山水、佛道、鬼神。他喜好飲酒,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人稱是「梁風(瘋)子」。名滿中日的大畫家。
石恪——丑怪奇崛
石恪,宋初畫家,生卒不詳。
筆意縱逸蒼勁,開大寫意人物畫之先河。梁楷深受影響。
3. 宋代界畫名家有哪些
宋代界畫名家除郭忠恕外,還有王士元、趙伯駒、趙伯驌、李蒿等。宋代界畫講究精工細密,計分計寸,向背分明,不失繩墨,往往結合金碧山水,亦為人物畫的背景。如趙伯駒兄弟就以擅長金碧山水、界畫閣樓著名。
4. 北宋時期,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5.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畫名家
李公麟,北宋著名畫家被稱為宋畫第一人,號龍眠居士。他擅長鞍馬、佛像、人版物和山水。
《西 園 雅 集權 圖》水墨紙本,白描入畫。著錄於清內府藏書畫專著《石 渠 寶 笈》。卷中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李公麟他自己與眾多文人雅士,包括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秦觀等名流,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作客聚會的情景。
6. 宋朝著名的繪畫專著有哪些
宋王朝自建國初期,即重視開展古書畫搜訪工作。宋徽宗時,內府收藏日回趨豐富,於是將所藏答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目錄編撰成《宣和畫譜》,以備查考。有人認為作者是宋徽宗趙佶本人,也有人認為是由蔡京、米芾所編。就書中內容和文風考察,似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參與下,由官方組織人力,集體編寫而成。
《宣和畫譜》20卷,成書於1120年。書中共收魏晉至北宋畫家231人,作品總計6396件。並按畫科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每門畫科前均有短文一篇,敘述該畫科的起源、發展、代表人物等,然後按時代先後排列畫家小傳及其作品。
《宣和畫譜》不僅是宋代宮廷繪畫品目的記錄,而且還是一部傳記體的繪畫通史,主張繪畫的社會教育作用。雖然本書存在不少缺點,但仍是一部繪畫著錄方面的重要典籍,對於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繪畫發展和作品流傳,仍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此外,宋代書畫理論專著還有劉道醇的《五代名畫補遺》和《宋代名畫評》、黃休復的《益州名畫錄》、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郭熙的《林泉高致》、朱長文的《墨池編》等,反映了宋代書畫理論的顯著成果。
7. 宋朝書法家都有誰代表作是什麼
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
1、蘇軾(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謚文忠,詩、文、書、話俱為大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一作蔡京)並稱書法史上的「宋四家」。
幼學王羲之,後習顏真卿,楊凝式,筆圓韻勝,天資煥發,亦擅畫竹石古木,自寫胸臆,妙的形似,天趣盎然,著有《東坡全集》、《東坡題跋》。
(7)宋代著名殘畫擴展閱讀:
宋代書法:
從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間,書法發展比較緩慢。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禁中,厘為十卷,這就是《淳化閣帖》。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書法,是宗「二王」的。此後《絳帖》、《潭帖》等,多從《淳化閣帖》翻刻。這種輾轉傳刻的帖,與原跡差別就會越後越大。所以同是宗王從帖,宋人遠遜唐人。所以一些評家以為帖學大行,書道就衰微了。
這是宋代書法不景氣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書史》所指出的「趨時貴書」也造成了宋代書法每況愈下。米芾分析說:「李宗鍔主文既久,士子皆學其書。肥扁樸拙。
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趨時貴書矣。」宋室南渡之後,如《書林藻鑒》講:「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
在這種風氣籠罩之下,書法家能夠按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去繼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書法不十分景氣的原因之二。總之,帖學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惡,權臣的書體為轉移的情勢,影響和限制了宋代書法的發展。
其著名代表書家有: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趙佶獨樹一幟,亦堪稱道。
8. 宋朝兩幅著名無名的歷史畫作品是
宋朝最著名的兩幅畫《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 ,均為中國十大名畫。
1.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台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
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傑作。《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
畫中遠近山水,氣勢開闊,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梁水車和林木飛禽,筆墨工緻,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表現了山河秀麗。
《千里江山圖》後來被當時的宰相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記述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王希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去世,關於他的史料很少。《千里江山圖》後在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2.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2015年9月,專家表示,《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望採納
9. 宋朝的最著名的畫家
當然是張擇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