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請告訴我劉備手下有多少著名的武將謀士

請告訴我劉備手下有多少著名的武將謀士

發布時間: 2021-01-29 00:58:04

1. 劉備手下最著名的兩位謀士的合稱卧

卧龍鳳雛還真沒聽過合稱,就叫卧龍鳳雛嘛,難道合稱【卧鳳】???

2. 劉備手下的謀士

劉備手下的話,那就只統計221年以前的了。
劉備的命在初期真的很悲慘,在河北,徐版州,汝南都沒有遇到權能保全事業的謀士。手下武將除了趙雲外,都能被曹操的謀士設計打敗。
直到來到了荊州後,遇到了第一個真正的謀士——徐庶。後來被曹操以徐母做人質拐走了,徐庶臨走前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3. 你知道有孫權手下著名的謀士和武將都有誰呀

甘寧 周瑜 太史慈 呂蒙 陸遜 周泰 韓當 潘章 諸葛恪 丁奉 張昭 程普 魯肅 凌統 黃蓋
1.張昭(156年 - 236年),字子布,出生於彭城,是三國時期孫吳的一個重要的大臣。在《三國志》中張昭排列在吳國所有大臣之首。
《三國志》對張昭的評價是「昭容貌矜嚴,有威風……舉邦憚之。」。
2.程普(生卒年不詳),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3.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荊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4.韓當(?? - 227年),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5.朱治(155年—224年),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代東吳重要將領,孫家三代元勛。
三國志評曰:「朱治、呂范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咸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6.呂范
(二)五大丞相
1.孫邵(163年 - 225年),山東昌樂西人。東漢未年,他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任功曹,後來,孔融投曹操,孫邵便隨振武將軍劉繇南下江南,後孫權封他為盧江太守。222年,孫權封為吳王,孫邵為宰相。
2.顧雍
3.陸遜(183年—245年),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國時代吳國的大臣和主力軍師。自孫權賦予大都督以來,曾是多次率領吳國軍隊抵禦北方的魏國及西方的蜀國的核心人物。後任吳國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
陸遜最著名的戰役則是防禦劉備來襲的「夷陵之戰 」(222年)。在這場戰爭中,劉備的軍隊於密林扎連營三百里,陸遜趁機以火攻大破之,大敗劉備於夷陵,使劉備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裡,也以致於蜀國後期一蹶不振。
顧雍死後,陸遜被委任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孫權的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多次譴責。陸遜於245年去世,享年62歲。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
4.步騭
5.濮陽興
(三)超級大將
1.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群雄孫策、孫權的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2.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三國時代人物。孫權手下一謀士,為人寬厚,甚得孫權重用。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東吳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3.呂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東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四)十二名士
1.張紘
2.諸葛謹(174年 - 241年),字子瑜。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人物。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供職與孫吳政權,也是孫吳太傅權臣諸葛恪的父親。
3.虞翻
4.嚴畯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重要文臣之一。據《三國志鈥一惔涔︹?寮犱弗紼嬮槡鍚涗紶銆嬩腑鎵?澆鈥滀弗鐣?瓧鏇兼墠錛屽江鍩庯紙鐜版睙鑻忓緪宸烇級浜轟篃銆效皯鑰藉?錛屽杽璇椼?涔︺?涓夌ぜ錛屽張濂借?鏂団?錛屼笌璇歌憶鐟俱?姝ラ獦鏄?ソ鏈嬪弸錛岃?寮犳槶鎺ㄨ崘緇欏瓩鏉冧綔楠戦兘灝夈?浠庝簨涓?儙銆?
2 三國東吳名將
5.闞澤(170年~243年),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三國時期的學者,性謙恭篤慎,孫權稱尊號後為尚書,嘉禾時為中書令、侍中,赤烏時為太子太傅,去世後孫權曾因痛惜感悼而食不進者數日。《三國演義》描寫闞澤是第一個識破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後自告奮勇向曹操獻詐降書,曹操識破後人面不改色,哈哈打笑,妙言讓曹操相信了詐降書,是苦肉計中的關鍵人物。
6.程秉
7.薛綜
8.陸績,字公紀,吳郡吳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官吏,官至鬱林太守、偏將軍,為《二十四孝》中懷桔遺親的主角。
三國志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至,值權方閉不開。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吾粲、朱據遭罹屯蹇,以正喪身,悲夫!」
《二十四孝》詩曰:「孝順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事堪奇。」
9.駱統
10.張溫
11.陸瑁
12.吾粲
(五)十二戰將
1.太史慈(166年 - 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群雄孔融、劉繇將領,後投靠孫策。
三國志評曰:「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里之土,非其長也。太史慈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士燮作守南越,優游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凶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2.朱然(181年—249年),字義封,本名施然,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朱治、呂范以舊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聞,呂據、朱異、施績咸有將領之才,克紹堂構。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終,至於據、異無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時殊也。」
3.蔣欽
4.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中國東漢末至三國時代吳國的武將。
5.陳武(?? - 215年),字子烈,廬江松滋人,東漢未年群雄孫權麾下將領。曾任別部司馬,最後官至偏將軍。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6.董襲(?? - 215年),字元代,會稽餘姚人,東漢未年群雄孫權麾下將領。歷任別部司馬、揚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後官至偏將軍。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後漢書對於董襲的評價:「慷慨志節、武毅英烈」
7.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三國時期的人物,通曉諸子,少有氣力,好游俠。少年時是混幫派的不良少年。後來成為黃祖部下將領。經周瑜、呂蒙推薦後,在孫權帳下為將,立下數功。
據《三國志》記載,「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8.凌統(189年 - 237年,一說為21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9.徐盛
10.潘璋(—234年),字文圭,東郡發幹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11.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東吳重要將領。
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12.朱恆
(六)中期四大要臣
賀齊、呂岱、潘浚、陸凱
(七)孫權的兩個女婿
全琮、朱據
(八)名門之後
張休(張昭子)
顧譚(顧雍孫)
韓綜(韓當子)
陳表(陳武子)
太史享(太史慈子)
周循(周瑜子)
陸抗(陸遜子)
諸葛恪(諸葛謹子)
呂據(呂范子)
薛瑩(薛綜子)
朱異(朱恆子)

4. 曹操,劉備,孫權手下各有多少謀士他們都叫什麼名字

對於這個問題,要分清演義和史實。

在演義中,並沒有提到曹操的五子良將,倒是曹操手下有八虎騎:許諸,張頜,典韋,張遼,夏候淵,夏候敦,曹洪,曹仁。

在《三國志》中,也就是史實中,確有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劉備麾下的五虎大將按照史實順序是關張馬黃趙,《三國志 蜀書》裡面有關張馬黃趙列傳,由於關張馬黃都被封為前後左右將軍,唯獨趙雲只是個翊軍將軍,可見在歷史上趙雲的地位並不高,甚至還不及魏延。這就相當於劉備拿趙雲當成自己的親衛隊,保護自家老小。
關於歷史上的曹操的五子良將,陳壽《三國志》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於禁最號毅重,張郃巧變為稱,樂進以驍勇顯名,張遼果敢沉穩,徐晃卻以嚴謹著稱。附:戲作蜀之「五虎上將」與魏之「五子良將」比較:魏之良將,五子為先,此五子即:張遼(文遠),張郃(俊艾),徐晃(公明),樂進(文謙),於禁(文則)。
再做個比較,魏五子似乎更適合領兵打仗,而五虎則適合陣前單挑。張遼800騎兵破東吳10萬雄師,關羽卻大意失荊州是很好的證據。張郃帶兵更比張飛強應該沒人否定,趙雲多半是以保鏢的身份出現,就只馬超曾經讓曹操割須棄袍,黃忠只有在被激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潛力,比不成樂進,於禁威風(雖然於曾降關羽,但是其識大體始終受人稱贊的)。蜀國的魏延頗有將才,可惜沒能進五虎卻最終由於諸葛的排擠落個叛將的名聲,實在冤枉.關羽太傲,張飛過於霸道,馬超降劉後失去武將風采,黃忠太老,趙雲過於穩重。只能說蜀多武夫,曹魏多將才,所以蜀只經歷60年被滅,最終統一天下的是曹魏,只可惜曹氏後幾代太懦,江山落入司馬手中。魏五子的貢獻總是多於五虎上將的。即使這樣,我個人認為五虎還是更有潛力的,只是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抑或是他們運氣不好,以至於沒能充分展現其才能,若是依靠個人能力和團隊精神,五虎可以把曹魏翻個底朝天。帶兵打仗五虎不如五子,單挑五虎卻可以稱霸天下的。
東吳有四大都督 即(按時間順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周瑜:火燒赤壁在歷史上大部分是他的功勞 而且實施著與諸葛亮的隆中計相等的天下二分之計(長江南北)只不過英年早逝 即生瑜 何生亮是假的
魯肅:一向穩重、主張與劉備同盟共抗曹操、雖然沒什麼大戰役 但在政治上還是值得認可的
呂蒙:以前是個猛夫 但在孫權的勸說下刻苦學習 最終有了一翻知識 這就是有名的 士別三日 當刮目相看的出處 後又聽取陸遜的計謀 裝病麻痹關羽 從而奪取荊州 這又是有名的白衣渡江
陸遜:一副書生樣 但卻是一個難的的將才 奪取荊州沒使他在當時出名 使他成名的一役是 夷陵之戰 火燒連營 打的亂世梟雄劉備一撅不正 可於當時火燒赤壁的周瑜媲美

5. 孫權手下著名的謀士和武將都有誰呀

甘寧 周瑜 太史慈 呂蒙 陸遜 周泰 韓當 潘章 諸葛恪 丁奉 張昭 程普 魯肅 凌統 黃蓋 此接乃人才也。

6. 劉備手下有三國里最厲害的武將和最厲害的謀士,為什麼沒有統一三國

其實完成統一,或是達到一定的程度,真的是各種因素交叉的累積起來,且朝著正面發展。有時一個小小的決策就能改變整個大局,一個小小的意外也能使結果全然不同。

第三,沒有新生力量,後繼無人。

前面談到人才匱乏,不只是當時,沒有資源,自然影響長久發展與人才的更迭。東吳都督都換了好幾代了,而諸葛亮如果早去世,蜀漢都撐不了這么久。

其實,說到最後,實現統一真的需要非常多的因素,不只表面實力,還有長久實力,運氣也要佔很大的因素。魏國不也沒到最後嗎,一個司馬懿熬了好幾代,篡魏為晉。

最後一句戲說——劉備對身後的卧龍鳳雛,五虎大將說:“遇見你們已花光我所有運氣……”

7.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手下謀士都有哪些人

劉備既能清楚的知道一個人的才能所在也能知道一個人的情感性格,這也是劉備最了不起的一項本領。很早的時候劉備就知道關羽、張飛各自的優缺點,他知道關羽雖然能夠在士兵面前表現的很和善,但是在其他的將領大臣面前卻是非常的傲氣,而張飛雖然尊重那些才能卓著的人,但是對於手下的士兵卻是非常殘暴。所以他在奪取了漢中之後,沒有讓張飛鎮守漢中,反而是讓小將魏延坐鎮漢中。
早在趙雲還鬱郁不得志的時候,劉備就看出了趙雲的能力,知道趙雲也是一個才能卓著的人,而且他對於趙雲的為人非常清楚,在趙雲二話不說單騎前往曹營的時候還是深信趙雲不會背棄他,果然,趙雲愣是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殺敵無數,救出了阿斗。劉備除了能夠識人之外,還有著非常不錯的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曹操,也知道自己比起曹操還是要差了不少,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放權給手下的人們,讓一幹人才大放異彩。
對於像君主來說,在那種群星璀璨的年代,自己的才能並不是最重要的,德行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劉備這種清楚識人的能力、大膽用人的胸懷,也是因此劉備才能成為一方霸主,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劉備手下謀士都有哪些人
劉備手下能人輩出,文臣武將都非常的多,但是相比起劉被手下的那麼多的武將來說,劉備的謀臣陣容就差了不少,比較出色、有名的也就是徐庶、孔明、龐統、法正、姜維這些人。
先說說徐庶,這人也是一個奇才,原來也是一個武力不俗的江湖俠客,後來因為犯了事認識到還是有文化比較重要就棄武從文,結果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學有所成,要知道那些個其他的頂尖謀士哪個不是從小就開始學,學了十多年才出師的,而他這么點時間就能成才可見他的天賦非常不錯,但是不幸的是後來因為曹操的計謀不得不來到了曹魏陣營,後來再也沒有什麼顯眼的戰績。
諸葛亮自然不用多說實在是太有名了,被稱為千古智慧的化身,是劉備最為器重的謀臣,也是劉備能夠崛起的第一功臣。龐統和諸葛亮齊名,江湖人稱為鳳雛,但是或許是因為太過著急立功了,結果在一場戰爭之中,竟然意外的成為了劉備的替身被大將張任殺死,只留下了落鳳坡上殺鳳雛的傳說。
這里主要介紹一下法正,其實法正才是劉備手下軍事才能最卓越的人,比起諸葛亮來說他在軍事謀劃上更加優秀,也是因此每次打仗劉備都要帶著法正,正是他敏銳的看出了劉備奪取漢中的可能性,並且巧施妙計拿下了漢中,幫助劉備奠定了大好的局勢。但是可惜在劉備漢中稱王的第二年法正就病逝了,也是因此才有了後來劉備的夷陵慘敗,一舉將蜀國的生力軍耗盡,自此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姜維則是蜀漢後期的支柱,在諸葛亮逝世之後支撐著江河日下的蜀漢,最後因為劉禪無能,重新光復漢室的夢想破滅,在反叛魏軍的時候被殺。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