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騎馬銅像
『壹』 中北大學騎馬銅像是誰
中北大學彭德懷元帥塑像
彭德懷元帥塑像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中北大學德懷樓前專廣場屬。
中北大學的前身是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1940年9月,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命時任軍工部部長的劉鼎籌建兵工學校。1941年5月,太行工業學校在黎城縣看後村正式成立。1949年初,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在太原市再次建立兵工職業學校。8月,華北兵工職業學校遷入上蘭村,後又冠名為華北兵工工業學校、太原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58年,升格為太原機械學院。1993年,更名為華北工學院,隸屬於兵器工業總公司。
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北大學。2001年學校60周年校慶時,由河北校友會捐贈,在德懷樓廣場前安置了高約2米的彭德懷青石雕像。2010年10月24日,在彭德懷元帥誕辰112周年之際,彭德懷元帥塑像在中北大學揭幕。彭德懷元帥塑像總體設計高度為7.6米,象徵著彭德懷元帥度過的不平凡的76個春秋;塑像為青銅與錫合金鑄造,整體色彩呈暗紅色,色調古樸、莊重,形體感突出;塑像基座採用紅色花崗岩,象徵彭德懷元帥戎馬一生的錚錚鐵骨,同時寓意中國的紅色革命。
『貳』 這是誰雕塑的,哪個城市的
巴托羅繆·科萊奧尼騎馬像
青銅雕像,委羅基奧創作於1481-1496年,現位於威尼斯斯庫奧拉·迪·聖馬可廣場。 委羅基奧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著名的雕塑家、畫家,他最主要的藝術成就表現在雕塑創作方面,而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似乎總在向前一輩的著名雕塑家,也是他的老師,多那太羅的同類作品挑戰。1476年,他創作了青銅雕像《大衛》,與其老師四十多年前創作的鼎鼎大名的同名作品使用了完全不同的雕塑語言,但同樣也取得了成功;1481年,他有受命為去世的威尼斯僱傭軍隊長科萊奧尼製作一尊騎馬像,又把他推到了與多那太羅著名的作品《格太梅拉達騎馬像》較量的境地。 巴托羅繆·科萊奧尼出生於貝爾加莫,是一位有名的僱傭軍隊長,1475年去世時留給威尼斯共和國一大筆錢要求為自己建造一座青銅騎馬像。於是委羅基奧接受了這個任務,但直到他1488年去世仍未最後完工,後來由阿萊桑德羅·萊奧帕爾迪接手完成。與多那太羅的《格太梅拉達騎馬像》相比,這件作品的風格由靜態變為了動態,人物的性格特點也完全不同。雕像中,馬的左前腿離開地面,似乎正在邁著雄健的步伐躍向前面的空間。科萊奧尼披盔戴甲,緊緊握著元帥的節杖,整個身體有一股不可阻擋的向前的沖力。他雙足蹬住馬鐙,昂首挺胸,面容嚴峻,雙眉緊鎖,表情充滿了蠻橫和殘忍的力量,其身軀因發怒而突然扭動,似乎正在向士兵發出戰斗命令。科萊奧尼強烈的身體轉動的動態與戰馬的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呼應關系,雕像威武雄壯,身體造型和面部特徵都表明雕塑家本人對作為個體的人的強烈的興趣,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叄』 西安玉祥門外那個騎馬的雕像是誰
是騎馬的張騫。
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談到「一帶一路」不得不提西漢時張騫從長安出發開拓西域的功勞,2003年,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盤道中心島,樹立起了張騫出使西域的塑像。
2015年5月4日,本報曾以《樹木不斷長高 西安玉祥門張騫像快被遮住了》為題報道了在張騫青銅塑像周圍,有一圈松樹和國槐遮擋塑像,影響人們觀賞這一標志雕塑的事情。
據了解《張騫出使西域》青銅雕塑建於2003年,銅像台座高3.5米、銅像高6.4米,總共高9.9米,主要人物是騎馬的張騫和兩個副手。
(3)著名騎馬銅像擴展閱讀
張騫是西漢時偉大的探險家。他自請出使西域,歷經13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諸國的第一人。
張騫出使西域後15年,漢朝軍隊在西域大敗匈奴,控制了張掖、酒泉等關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線。約公元前105年,漢朝派出了一個絲綢商隊到達安息,使邊境出現了中國與西域間的物產大交流。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肆』 王銘章騎馬銅像有多少米高
王銘章騎馬銅像是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在1939年所創作的,高三米多。
『伍』 四川蒲江縣人民廣場上的騎馬人銅像是誰
蒲江籍抗戰烈士,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上將。
『陸』 歐洲歷史人物騎馬雕像中,馬蹄抬起有什麼說法
如果馬的兩只前蹄是騰空的,那麼馬背上的人就是戰死沙場,報效國家了版;如果馬只有一隻前蹄騰空,權那就是說明此人是受傷而亡;如果馬的四蹄全部落地,就說明此人壽終正寢,死在床上。
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馬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而彼得大帝是因為工作勞累,重病纏身,一次大病未愈後,為了營救一名意外落水的士兵,奮不顧身的跳下海。之後,病情惡化,不幸離世。
(6)著名騎馬銅像擴展閱讀:
銅像的底座是40噸重的一整塊花崗石,是在聖彼得堡芬蘭灣處找到的,用了5個月的時間運到這里,在花崗石上面刻著「葉卡捷林娜二世紀念彼得大帝一世於1782年8月」。
彼得大帝所騎的馬代表俄羅斯,它雙腳騰空,好像要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馬掌下有一個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維新的守舊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樣,彼得大帝沖破了重重阻力,在這片沼澤地建起了這座美麗的城市聖彼得堡,並建都於此,把落後、封建、貧窮的俄羅斯,帶向了海洋與繁榮。
『柒』 為什麼很多國家都有騎馬的雕像
在歐洲歷史人復物騎馬雕制像中,對於馬蹄有這樣一段描述:
當你看到一尊騎士的雕像,如果馬是四腳騰空的,那麼此人是戰死沙場。
當你看到一尊騎士的雕像,如果馬的一隻前腳抬起,那麼此人是在戰斗中負重傷而犧牲的。
當你看到一尊騎士的雕像,如果馬的四腳皆著地,那麼此人是自然原因死亡。
騎馬也代表著征服,勝利。是個正面形象
『捌』 歐洲有些名人騎馬的雕像馬蹄抬起的含義明確而詳細的。
雕像是復騎馬的人物,通常是有武力方面制有功績的,試想一個只在內政宗教這些文治方面出名的人物,不會為他塑騎馬的像。
至於馬蹄抬起,一方面是為了使構圖生動富有動感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顯示出人物處於一種永不停止的前進狀態,是對其武功的肯定。
『玖』 中國騎馬的雕像有哪些
我在三亞天涯海角公園看到過兩個騎馬雕像,都是銅像。一個是東漢劉秀手下大將馬援,馬援曾經是東漢南征大將軍。另一個騎馬雕像我記不清名字了。我在電視上看到許昌有一尊張遼騎馬雕像,在湖北有一尊張飛騎馬雕像。
『拾』 大國崛起第七集里經常放到一個騎馬的武士雕像,這人是誰,雕像在日本的什麼地方
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南朝武將 楠木正成(這個我向去過那的友人求證過了) 三木一草之一 雕像在東京日本皇居的廣場上 日本兩大軍神之一 另一個是乃木希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