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公司破產案例
① 最近世界上著名企業破產或倒閉的案例
美國知名賭場營運商熱帶娛樂公司(Tropicana Entertainment)在發生13.2億美元的債務違約後,5日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寫下今年來美國金額最大宗的企業破產案,也為拉斯維加斯博弈產業引爆景氣下滑的利空彈。
世界財經報道(http://finance.icxo.com)總部在肯塔基州的熱帶娛樂公司年營業額約10億美元,員工人數1.1萬人,上周五接獲債權銀行經紀商瑞士信貸集團發出總額13.2億美元的債務違約通知。根據熱帶娛樂公司向法院提交的破產保護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資產約28億美元,負債24億美元。
這是今年以來美國最大宗的企業破產案,穆迪投資人服務公司指出,熱帶娛樂對外未清償的債務共有26.7億美元,之前最大宗破產案為魁北克世界印刷公司所提出,負債金額約18億美元。
根據法院資料,熱帶娛樂最大的債權人為德拉威州的威明頓銀行,共持有近10億美元的未擔保債權。這次破產保護標的物為九棟熱帶娛樂公司的不動產,包括公司最具傳奇性,位於賭城拉斯維加斯的熱帶賭場渡假飯店。
② 惡意破產典型案例
2002年12月下旬,一家機械配件廠與一家銷售公司發生合同糾紛。銷售公司因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歸還配件廠的9萬元的貨款。機械廠的廠長一怒之下提出:如果銷售公司不按期歸還貨款,將向法院申請宣告銷售公司資不抵債而破產,讓銷售公司在法院的破產公告中「亮醜」。想以貶低商業信譽的方式來要挾銷售公司。然而,當機械廠到法院提出宣告銷售公司破產申請時,法院明確答復對此惡意申請不予受理。
這是一起假借申請他人破產為名,來達到損害他人商業信譽的案例。
根據《企業破產法(試行)》、《民事訴訟法》及《公司法》相關規定,企業破產的法定條件是「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於2002年9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企業破產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的『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是指:(一)債務的履行期限已屆滿;(二)債務人明顯缺乏清償債務的能力。」據此規定,在企業破產宣告原因上,法院統一以「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這一客觀現象來認定企業是否達到破產條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這一法定條件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根據《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規定,被申請宣告破產的主體對象必須是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合夥組織、農村承包經營戶不具備破產主體資格。
二、債務的清償期限屆滿,且債權人要求清償。債務的清償期限未滿,不發生債務人的清償義務,不能認定其是否不能清償債務。只有已到期的債務,且債權人要求清償的情況下,才會有債務人不能清償的情形。如果債務雖已到期,但債權人未提出要求清償,亦不構成破產原因。
三、債務人缺乏清償能力。債務人是否具有清償能力,與其財產狀況、信用程度、知識產權擁有的情況等多種因素相關。不能僅憑其擁有的財產數額來認定,而應對債務人進行綜合評價。如:良好的商業信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有的企業信用良好,雖然資產數額小於負債,但其憑借良好的信用,足以使資金正常周轉,應付各種債務的清償。即使該企業在某一時段出現資不抵債的狀況,但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而不能認定其構成破產原因,故「資不抵債」不能稱為破產條件和原因。
四、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是處於連續狀態。債務人的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必須是一種連續狀態,而不是暫時的、短期的不能清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有時會發生短期的資金周轉不靈的狀況,這僅只是一種暫時的財務困難。隨著企業的正常運轉,這種暫時的財務困難會逐漸解決。對此,也不能適用破產程序清理其財產。
在日常經濟生活及市場競爭中,一些當事人惡意申請他人破產,以達到損害他人商業信譽目的的情形時有發生。有的債權人採取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宣告破產的方法,詆毀債務人的商業信譽,意圖達到不正當競爭的目的。因為法院一旦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受理了對債務人宣告破產的案件後,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九條及《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則應當於30日內在國家、地方有影響的報紙上刊登公告。這無疑會對該債務人的商業信譽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由此所造成的商業信譽損失也是難以彌補的。
有鑒於此,最高人民法院在發布的《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作出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經審查發現有下列情況的,破產申請不予受理:(一)債務人有隱匿、轉移財產等行為,為了逃避債務而申請破產的;(二)債權人借破產申請毀損債務人商業信譽,意圖損害公平競爭的。」
具體到本案中,銷售公司因資金周轉困難而暫時無法按期歸還機械廠的貨款,這只是一般的合同違約糾紛,是銷售公司在經營活動中所遇到的暫時困難,所依法要承擔的只是合同違約責任,顯然不符合企業破產的法定條件。機械廠的法定代表人以向法院申請銷售公司破產為由,意圖借人民法院的公告影響力和司法強制力來損害銷售公司的商業信譽,並用此手段相要挾,以達到自身目的。由此可見,機械廠存在主觀惡意,人民法院對其提出的破產申請不予受理是完全正確的,有效地保護了銷售公司的合法權益。
③ 急需一個公司有較好盈利但是失敗(或破產)的案例
看看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就是最好的例子
④ 你見過最慘烈的企業破產案例是什麼
我見過最慘烈的企業破產案例,就是一家著名的銀行破產,這家銀行的破產本身並不是十分的慘烈的,慘烈的是在這家銀行存錢的許多人,因為這家銀行的倒閉而不得不流落街頭,這種場面只有見過的人才知道有多麼的殘忍
⑤ 求一個著名公司破產的經典案例
最典型的是柯達膠卷和諾基亞手機。
⑥ 介紹公司破產案例
案件:國有大型企業成都第二紡織總廠破產一案,涉及安置職工4171人。在破產期間,職工多次上訪反映其待遇和企業領導廉政等問題,還一度到省、市政府門口靜坐。在法院和有關部門多方努力下,職工的安置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企業「死亡」,職工何去何從,這是企業破產最大的難點。
職工安置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安置經費不足。破產企業財產本身就有限,地方政府也拿不出足夠資金補貼職工安置所需費用;二是職工再就業渠道狹窄。由於企業總體效益不好,下崗職工多,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加劇了破產企業職工安置的難度。
按法律規定,企業職工安置不屬於法院審理破產案件的范圍,但卻直接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影響企業破產案件的審理進程。全省各級法院從大局出發,想方設法促進職工安置問題的解決:
———受理破產案件時,嚴格審查破產企業職工安置預案:對沒有提交安置預案的企業破產申請,堅決不予受理。
———積極向政府提出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建議,破產企業職工由政府主管部門安排到再就業中心培訓。
———在破產案件審理中,積極協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妥善安置職工。
———深入破產企業和職工中,宣講法律和政策,從源頭上化解矛盾。
五年來,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已協調安置破產企業職工約56萬餘人。一些職工現已重新就業,有的則自謀出路。
省份 四川省
城市 成都
詳細地址 成都金堂縣淮口鎮
財產處理:
多方權益須保護
案例:成都湔江化工廠破產案。清算組在代職工向成都中級法院申報債權時,錯誤地將本不屬於破產債權的非職工集資債權131萬元申報並多申報數萬元醫療費,導致一些債權人得不到合法清償。法院依法糾正了該違法行為。
企業「死亡」,除了妥善安置職工,還必須依法妥善處理企業財產和債權債務。為了使企業的「死亡」經歷最少的陣痛,全省各級法院在審理破產案件時嚴格遵循法定程序,嚴格規范操作。李少平院長把它總結為嚴把「四關」:
———堅持受理條件,嚴把立案關。對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堅決不予受理;
———規范清算行為,嚴把清算關。特別是加強對清算組的監督和指導;
———做好財產清理、資產評估和拍賣,把好財產變現關。對破產企業的資產評估,堅持依法、客觀、真實的原則,禁止「高值低估」和「低值高估」;
———正確認定抵押權的法律效力,把好債權保護關。必須嚴格依照《合同法》、《擔保法》等法律和有關司法解釋,認真審查並正確認定法律效力,維護抵押權人的合法權利。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九尺鎮
「雜音」頻出:
謹防惡意逃債
案例:德陽市絲綢公司違法破產案。該公司在不符合破產條件情況下被縣委、縣政府、縣法院一些領導決定宣告破產,企圖惡意逃廢金融債務3000多萬元。此案被媒體曝光後,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糾正了這起破產案件,中江縣委、縣政府、縣法院的主要負責人被撤銷了職務。
在企業依法破產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和諧的「雜音」:一些破產企業規避法律,惡意逃避債務,危害債權人債權和金融安全。
全省各級法院在審理企業破產案件中發現,有的地方將破產企業低價處理,千方百計沖消銀行債權;有的搞先破產、後兼並,實為「假破產、真逃債」的整體接收;有的先行處理企業財產安置職工,剩下無產可破的企業申請破產;有的則「大船擱淺,舢板逃生」,先行剝離有效資產另組企業,將債務和職工留在原企業,搞「金蟬脫殼」。
這些「雜音」,帶有濃重的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色彩,使法院的審理面臨更大的壓力。
李少平院長說:「有的法院對地方保護主義等非法干擾抵制不力,違心執行有關方面的不當指令;有的違背法律規定用破產財產安置職工;有的為了提高破產清償率,隨意否定抵押權的法定效力……這些作法都是錯誤的。在審理破產案件中,必須堅決排除各種干擾,真正做到審判公正、程序合法,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好地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地址:四川中江縣
⑦ 私人企業破產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
如果
想要找案例
可以找你的前輩
他們有機會
會給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