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山地
① 中國的山地分布
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滾滾黃河、滔滔長江,自西部青藏高原發源,向東流經九、十個省、市、自治區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中國的地形不僅西高東低,而且各種地形類型大致圍繞被稱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階梯一樣作半圓狀向著太平洋逐級降低。由兩條山嶺組成的地形界線,明顯地把大陸地形分成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卧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高原的山嶺間則鑲嵌有許多牧草豐美、湖光瀲灧的大小盆地。這里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 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里分布著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里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布、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從陸地地形來說,兩條界線,三級階梯,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可以勾繪出中國地形的總輪廓。而這種階梯狀的地形形勢,從中國東經 89°線的地形剖面和北緯30°線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面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
【2.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中國的地形類型,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形態來看,都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盆地和平原。在溫暖濕潤的東部和南部,有各種各樣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在乾旱的西北,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景觀;在西部高山上,有別具風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區,則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雲貴、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盆地。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等大河流,在遼闊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許多廣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點綴有蔥郁秀麗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無數高大崎嶇的山地。多種多樣的地形為中國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和綜合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統計,中國的山地丘陵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4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內,那末中國山區的面積要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3以上。山區雖然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交通運輸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但卻埋藏著豐富的礦藏,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它們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
【3.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不僅山區面積廣大,而且大小山脈縱橫全國,它們的分布規則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為最多,西北—東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較少。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中間的一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東部,山勢較低,這種走向的山脈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浙閩一帶的東南丘陵山地;最東的一列則是崛起於海上的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於西部,由北而南依次為阿爾泰山、祁連山和喜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縱貫中國中部,主要包括賀蘭山、六盤山和橫斷山脈。
上述這些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它們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分布在這些網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內海、邊海的輪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山脈的制約。
橫亘全國的東西向山脈,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南嶺山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河流的流向明顯地受著山脈的制約,如西南部的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等,它們的流向都受到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等山脈的控制。長江、黃河總的流向是自西向東,但許多河段也受山脈走向的制約,時寬時窄,時而向東南流,時而向東北流,最後東流入海。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② 中國的丘陵、盆地、高原、山地以及平原有哪些
三大丘陵: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專噶爾盆地,四川盆地以及柴達屬木盆地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至於山地,並沒有具體的地名
③ 我國四大山地是
沒有四大山地;
四大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雲貴版高原。
四大盆地:四權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3)中國著名山地擴展閱讀:
地球陸地的表面,有許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山由山頂、山坡和山麓三個部分組成 。這些群山層巒疊嶂,群居一起,形成一個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態奇特多樣,有的彼此平行,綿延數千公里;有的相互重疊,犬牙交錯,山裡套山,山外有山,連綿不斷。山地的規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為高山、中山和 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稱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稱為中山,海拔低於1000米的稱為低山。按山的成因又可分為褶皺山、斷層山、褶皺一斷層山、火山、侵蝕山等。
由於山地地區海拔高,低溫,呈氣候的垂直分布,適宜多種植被與經濟林木。
④ 我國重要山地有哪些
大興安嶺山脈
又稱內興安嶺、西興安嶺。位於自治 區東北部和黑龍江省北部。東北 西南走向,為中國的著名山地。東北起自黑龍江南岸和額爾古納河,南止於赤峰 市境內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長達1400公里,寬約200一枷公里,面積約32.72萬平方公里。海拔1000 1600 米,最高可達2000米。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以及內、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線,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穩 定生態平衡,保證山地兩側農牧業生產等方面,有著重大 影響。山嶺東部陡峻險要,階梯地形顯著,西部和緩,逐漸沒入內蒙古高原。山體比較渾圓,山脊不夠明顯,山頂緩平。山地中有面積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山間沖積一洪積平原、河谷平原等。山地降水較多,蒸發量小,常年保持濕潤,利於森林的發育。森林覆被率達60%以上。有興安落葉松為主的針葉林帶和白樺為主的闊葉林帶,是我國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素有「綠色寶庫」之稱。大興安嶺以興安盟境內挑兒河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北段長約770公里,地勢由北向南逐漸升高,是以興安落葉松占優勢的針葉林地區,山地東西兩側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額爾古納河水系的發源地。南段又稱蘇克斜魯山,長約600公里,是一個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據。西南部山體高而窄。在大板 林東 魯北 烏蘭哈達一線以東的低山帶,坡緩谷寬,寬闊的山間盆地與河谷平原交錯,水草豐美,是優良草牧場。 伊勒呼里山伊勒呼里為滿語,意為松子。大興安嶺支脈。橫跨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呼瑪縣。西與大興安嶺主脈相連,東南與小興安嶺相接,整個山脈呈弧形,由東西走向轉為東南走向。全長約260公里,海拔700-1300米,主峰大白山,海拔1528.7米。以齊齊哈爾 古蓮鐵路為界,分為兩部分。東部山區海拔700-1000米,西部山區海拔1000-1300米。北側傾斜平緩,南側陡峻,成為伊勒呼里高地,是嫩江上游和黑龍江支流呼瑪河的分水嶺。
⑤ 中國著名山地
中國山脈列表大全,沒什麼名氣的就不列了
A
哀牢山
C
長白山
D
大巴山
大別山
大涼山
大興安嶺
E
峨眉山
F
伏牛山
H
賀蘭山
橫斷山脈
衡山
華山 屬秦嶺山脈
黃山
會稽山脈 會稽山
J
井岡山脈 井岡山
九華山
K
昆侖山脈 昆侖山
括蒼山脈 括蒼山
L
狼山 屬陰山山脈
嶗山山脈 嶗山
蓮花山脈 蓮花山
六盤山
呂梁山脈 呂梁山
M
茅山山脈 茅山
蒙山山脈 蒙山
孟良崮山脈 孟良崮
岷山山脈 岷山
N
念青唐古拉山脈 念青唐古拉山
怒山山脈 怒山
南嶺
P
普陀山
Q
祁連山脈 祁連山
秦嶺山脈 秦嶺
S
四明山脈 四明山、句余山
T
太姥山脈 太姥山
太行山脈 太行山
唐古拉山脈 唐古拉山
天目山脈 天目山
天山山脈 天山
天台山脈 天台山
泰山
W
巫山山脈 巫山
五指山 海南
武功山脈 武功山
武夷山脈 武夷山
X
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
仙霞嶺山脈 仙霞嶺
香山 寧夏
崤山 屬秦嶺山脈
小興安嶺
興都庫什山
Y
雁盪山脈 雁盪山
燕山山脈 燕山
沂蒙山
陰山山脈 陰山
雲台山脈 雲台山
⑥ 國內外山地城市有哪些
國內:重慶、貴陽、黃山、烏魯木齊、西寧、南寧。濟南位於山東丘陵北部,版不是山地城市。權
國外:美國丹佛、奧地利維也納、匈牙利布達佩斯、捷克布拉克、義大利都靈、瑞士蘇黎世、法國米蘭、西班牙馬德里、希臘雅典、土耳其安卡拉、喬治亞的第比利斯、尼泊爾的加德滿都、澳大利亞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亞、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夠了嗎?
裡面具有代表性有堪培拉、巴西利亞、丹佛、蘇黎世和重慶。、
⑦ 中國有哪一些山地
四大高原是: 1.青藏高原:位於我國的西南部 2.內蒙古高原:位於我國北部 3.黃土高原:位於秦嶺以北 4.雲貴高原:位於雲南東部和貴州的大部 四大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周圍被天山、昆侖山等高大山脈包圍,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底部海拔800—1300米,沙漠廣布。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中國油氣蘊藏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准格爾盆地 准格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是我國第二大盆地。盆地底部海拔500—1000米。盆地中部分布著草原和沙漠,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和石油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周圍有昆侖山、祁連山等山脈。盆地底部海拔在2700—3000米左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盆地內部蘊藏著豐富的鹽、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於四川省東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脈的包圍之中,地形封閉。盆地底部海拔400—800米,盆地西北部為成都平原。盆地內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稱。 三大丘陵: 1.遼東丘陵: 遼東半島上。 2.山東丘陵: 山東半島上。 3.東南丘陵: 我國東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等,面積最大。
⑧ 中國山地資料
中國的山地(mountains in China) 中國是多山之國。據統計,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9%。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的中國國境線上和國境內者即達9座。世界第1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第2高峰——喬戈里峰(8611米),第3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第5高峰——馬卡魯峰(8463米),第7高峰——卓奧友峰(8204米)均位於中國國境線上,第14高峰——希夏邦馬峰(8012米)位於中國西藏境內。至於海拔超過5000米的高峰,在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唐古拉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雪山、岷山等山地中數以千百計,無論是山峰的高度和數量都是其他國家無可倫比的。
山地是中國地貌的格架。中國大地貌單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脈環繞。青藏高原是中國最高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5000米,環繞高原的山脈有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等。西南部的雲貴高原海拔降至2000~1000米,周圍的山脈有哀牢山、苗嶺、烏蒙山、大婁山、武陵山等。西北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邊緣的山脈有秦嶺山脈、太行山脈、賀蘭山、陰山山脈、大興安嶺等。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最低處羅布泊窪地的海拔780米。而周圍的天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等山脈,一般海拔在4000~5000米。新疆准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四周都為高大山脈所封閉。就是在中國東部和東北部的大平原和島嶼上也可見到大片的中、低山和丘陵,如松遼平原東部的張廣才嶺和長白山脈,黃淮海平原東部的山東丘陵和長江中下游的低山丘陵。台灣島的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島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
形成時期中國造山運動劃分為5幕:即加里東運動、華力西運動、印支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
①加里東運動指發生在早古生代的造山運動。在這次造山運動中,主要褶皺隆起的有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的山脈。
②華力西運動指古生代石炭紀至二疊紀的造山運動。這一運動使中國北部阿爾泰山、天山、大興安嶺、陰山、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秦嶺等山脈隆起,並伴有大量的花崗岩侵入。
③印支運動指中生代三疊紀至侏羅紀的造山運動。這一運動使川西、滇西北一帶隆起成為山地,如岷山、邛崍山、大雪山、雲嶺等。
④燕山運動指中生代白堊紀的造山運動。這一運動不僅產生燕山山脈、太行山脈、賀蘭山、雪峰山、橫斷山脈、唐古拉山、喀喇昆侖山等山脈,而且形成許多山間斷陷盆地,並在盆地內堆積了巨厚的砂頁岩層。
⑤喜馬拉雅運動是發生在新生代的最年輕的造山運動。分為兩幕:第一幕是在漸新世至中新世,使喜馬拉雅山主體、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長白山、武夷山脈等大幅度隆起;第二幕發生於上新世至更新世,這時,喜馬拉雅山南面的西瓦里克丘陵隆起,西藏高原大幅度上升,台灣山地露出海面。喜馬拉雅運動對那些古老的山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大興安嶺—陰山一線以北的地區比較微弱。所以中國的山脈雖然形成的地質時代有先有後,但並非都是前幾次造山運動所形成的面貌。根據板塊構造的理論,中國是由若干個古板塊拼接鑲嵌而成的。但如何與板塊構造的理論具體相聯系,尚待進一步探索。可以肯定,每一次造山運動就是由於古大陸板塊在移動時,古板塊邊界發生碰撞所造成的。
分類根據中國1:100萬地貌圖制圖規范(試行稿)提出的山地按海拔劃分原則(見表),以海拔1000米作
山地高度劃分指標表
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地的一般高度。海拔3500米大致相當於中國山地森林上限。雪線高度各山脈不一,一般約在海拔5000米。這一指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山地的垂直自然帶的界線。
中國東西部地勢差別懸殊。僅用海拔還不足以反映這種差別,如四川峨眉山金頂海拔3099米,而西藏拉薩平原海拔為3650米。所以劃分山地還必須輔以相對高度指標。表中的相對高度指標是四川省地貌圖的劃分指標。中國幅員廣大,各省區山地條件不同,故劃分的指標目前尚未取得一致。
主要山系山地系統是指山脈、山塊、山鏈及其大小分支的總稱。它具有復雜的地質發展史和包括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山地。
中國的主要山系如下:①天山—阿爾泰山系,②帕米爾—昆侖—祁連山系,③大興安嶺—陰山山系,④燕祁連山脈山—太行山系,⑤長白山系,⑥喀喇昆侖—唐古拉山系,⑦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⑧喜馬拉雅山系,⑨橫斷山系,⑩巴顏喀拉山系,(11)秦嶺—大巴山系,(12)烏蒙—武陵山系,(13)東南沿海山系,(14)台灣山系,(15)海南山系。
經濟意義中國山地區的縣級行政區數要佔全國的2/3,人口和耕地分別佔1/3與2/5,糧食佔1/3。中國90%以上的木材產量也取之於山地區。中國的礦產資源和水力資源大部分也集中於山地區。中國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也以山地區最多和最壯觀。同時,中國山地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中國目前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絕大部分都分布於山地區。此外,中國山地是中國各少數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又是中國革命的老根據地。因此,合理地開發與利用中國山地並積極地進行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⑨ 中國山地有多大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山地約33%,高原專約26%,盆地約屬19%,平原約12%,丘陵約10%。習慣所說的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
我國山地面積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69%,山地城鎮約佔全國城鎮總數的一半。山地居住的人口也佔全國人口的一半.
⑩ 我國主要山地是什麼
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之間,分布於青藏高原南緣,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00千米。主峰珠穆朗瑪海拔高度可達8844.43米。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而成,所以現在喜馬拉雅山仍在緩慢上升。
昆侖山脈: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東到柴達木河上游谷地,位於巴顏喀拉山脈和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相接處,北鄰塔里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
山脈全長2500多千米,寬130~200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萬平方千米。通常認為最高峰是被稱為「昆侖山」的慕士山,海拔7282米,位於新疆和田南部,但實際公格爾山最高,海拔可達7719米。
天山山脈:天山山脈是亞洲中部最大的一條山脈,橫亘於中國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境內。
天山主要由東西走向的褶皺斷塊山組成,山間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魯番盆地等,西部有伊犁谷地。位於烏魯木齊市以東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峰上積雪終年不化,被稱為「雪海」。在博格達峰的山腰處有一處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遊勝地。目前,博格達峰自然保護區已被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
天山的最高峰時托木爾峰,海拔7435米。
阿爾泰山脈:阿爾泰山脈位於新疆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內,呈西北—東南走向。
阿爾泰山脈長約2000千米,海拔在1000~3000米之間。中段位於中國境內,長約500千米。「阿爾泰」在蒙語中的含義是「金山」,因此這里森林、礦產資源豐富,從漢朝起就有金礦開采。
岡底斯山脈:岡底斯山脈為一弧形山脈,全長1600千米,呈西北-東南走向,與喜馬拉雅山平行。
岡底斯山脈西起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喀喇昆侖山脈,東至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鄰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山體寬約60~70千米,由西向東山體漸寬,東段寬達100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
岡底斯山脈的最高峰是羅波峰,海拔高達7095米。
岡底斯山脈還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線,南側即為藏南地區,位於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是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這里有很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薩河河谷平地等。北側為羌塘高原,氣候嚴寒乾燥。岡底斯山的南北側均為地震活動帶,多次發生較大程度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