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英國著名歷史人物

英國著名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 2021-01-27 20:00:18

㈠ 英國有哪些著名人物

補充一下,像莎士比亞,簡奧斯汀,查爾斯狄更斯這些文學巨匠都是英國人。

㈡ 英國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名事

英國歷史概述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

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㈢ 外國歷史人物都有誰

有啊 織田信長日本的 應貴的 獅心王理查 還有最著名的 拿破崙 哥倫布

1451年,哥倫布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他的父親是一位羊毛商人。26歲時,他開始隨商船出海。他最遠到達的國家是北歐是冰島和非洲的幾內亞。

那時,許多歐洲國家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的船隻到達了非洲和亞洲,從東方帶來大量的金銀、絲綢、茶葉等貴重物品。哥倫布想另外開辟一條通往印度和中國的航線。1492年8月2日,哥倫布帶著三條船離開西班牙,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遠航。經過兩個月的艱苦航行,10月12日,他們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島。10月29日,他們到達了古巴。但幾天以後,有條船擅自離開船隊。12月25日,哥倫布的旗艦沉沒了。幸運的是離開他們的那條船又與他們會合了。1493年3月4日,他們回到里斯本。

雖然他們沒有到達富有的東方,沒有帶回金銀財寶,但是他們到了一個歐洲人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哥倫布認為他所去的地方屬於印度,他把那島叫做「西印度群島」。

1492年到1504年間,哥倫布又三次航行至美洲。他到了面美的大部分的海岸,建了眾多的殖民地。

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因病去世。

耶穌(公元前6年 / 2年 至 公元 29年 / 36年)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他也被稱為拿撒勒的耶穌,或耶穌基督。耶穌2字音譯自希臘文「??ησου??」,景教稱為移鼠,英文譯為「Jesus」,是希臘文「??ησου?? (Iēsous)」英語化後的寫法,而「??ησου??」本身則是由希伯來語「?????????? (Yehoshua)」或希伯來亞拉姆語(亞蘭語;阿拉米語;阿拉美語)「???????? (Yeshua)」希臘語化後而來,「??????????」或 「????????」 的意思是 「耶和華是救世主」,音譯為「約書亞」。「基督」2字源自希臘文Χριστ????(拉丁化的寫法是Christós),源自音譯為「彌賽亞」的希伯來文????????????????(阿拉米語是??????????,阿拉伯語聖經是???????? ,古蘭經記載是????????,伊斯蘭教漢譯為「麥西哈」),意思是「擦油凈身的人」,或譯「受膏者」、「受傅油者」、「受傅者」,也就是「被膏油澆灌的人」,「膏立」或「傅油」(也就是把膏油倒在「受膏」或「受傅」的人頭上)是古希伯來冊立君王的神聖儀式,細節詳見《舊約·撒母耳記》先知撒母耳膏立掃羅和大衛做王;「彌賽亞」和「基督」都是頭銜、尊稱,在《舊約·以賽亞書》和《舊約·但以理書》等多部先知書中,「彌賽亞」是先知所預言的解救萬民的救主。

耶穌基督有非常多的頭銜:人子、中保(保惠師)、大祭司、君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大醫生、神的兒子、羔羊、好牧人(善牧)、明亮的晨星(曉明)、大衛的兒子(大衛的子孫)、大衛的根、老師(音譯「拉比」或「拉波尼」)等等

「耶穌」是中文對於Jesus的翻譯而「基督」則是耶穌的頭銜之一,意思是救世主,彌賽亞。

㈣ 英國著名人物

1.克倫威爾 http://ke..com/view/49729.htm?fr=ala0
2.莎士比亞 http://ke..com/view/2120.htm
3.丘吉爾 http://ke..com/view/11240.htm
4.牛頓 http://ke..com/view/1511.htm
5.蒙哥馬利 http://ke..com/view/14582.htm
6.伊利莎白一世 http://ke..com/view/525995.htm
7.哈雷 http://ke..com/view/34519.htm
8.瓦特 http://ke..com/view/5239.htm
9.霍金 http://ke..com/view/5205.htm
10.撒切爾夫人 http://ke..com/view/46916.htm

㈤ 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人

1. 溫斯頓·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政治家,曾擔任聯合王國首相(1940-1945、1951-1955),二戰「三巨頭」之一。 2. 伊贊巴德·金頓·布魯內爾(Isambard Kingdom Brunel,1806–1859):工程師,英國鐵路體系的奠基人。 3. 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1961-1997):王室,威爾士王妃(1981-1996)。 4.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科學家,《物種起源》作者,「進化論」的創立者。 5.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劇作家,詩人。 6. 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1727):科學家,經典物理學奠基人。 7.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1533-1603):君主(1558-1603在位),啟動了英國的近代化,她當政時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 8. 約翰·列農(John Lennon,1940-1980):音樂家,Beatles樂隊成員之一。 9. 荷拉修·納爾遜(Horatio Nelson,1758-1805):軍事家,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率領英國艦隊在特拉伐爾加海戰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法國海軍。 10. 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1599-1658):政治家,「護國公」,英國革命的主要領導人。 11. 恩斯特·查克列頓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1874-1922):探險家,曾經主持向南極極點進軍的探險活動。 12. 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1728-1779):航海家,探險家,首次發現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並以精確測量技術改進了航海技術。 13. 羅伯特·巴登-鮑威爾(Robert Baden-Powell,1857-1941):社會活動家,第一代巴登-鮑威爾男爵,男、女童子軍的創立者。 14. 阿爾弗雷德大王(King Alfred the Great,849?-899):威塞克斯王(871-899在位),率軍抵擋住了丹麥人對不列顛島的大規模進攻,他治下的威塞克斯國後來逐漸演變為統一的英格蘭。 15. 阿瑟·威勒斯利(Arthur Wellesley,1769-1852):軍事家,第一代威靈頓公爵,率領英國軍隊在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 16. 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1925-):政治家,曾擔任聯合王國首相(1979-1990) 。(*3) 17. 邁克爾·克勞福德(Michael Crawford,1942-):演員。 18.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君主(1837-1901在位),啟動了英國的現代化。 19. 保羅·麥卡特尼爵士(Sir Paul McCartney,1942-):音樂家,Beatles樂隊成員之一。 20. 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醫學家,青黴素的發明人。 21. 阿蘭·圖靈(Alan Turing,1912-1954):數學家,計算機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22. 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實驗物理學家。 23. 歐文·格蘭道爾(Owain Glyndŵr,1359-1416):最後一代獨立的威爾士王(1400?-1416在位),曾領導反抗英格蘭的大起義,後失敗,他本人不知所終。 24.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Queen Elizabeth II,1926-) :君主(1952-),現任英國女王。(*10) 25.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理論物理學家。 26. 威廉·丁代爾(William Tyndale,1494-1536):宗教改革人士,《聖經》的第一個英文版的翻譯者。 27. 埃曼林·潘克霍斯特(Emmeline Pankhurst,1858-1928):社會活動家,致力於為女性爭取投票權。 28. 威廉·韋伯弗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社會活動家,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 29. 大衛·鮑伊(David Bowie,1947-):音樂家。 30. 蓋伊·弗克斯(Guy Fawkes,1570-1606):天主教徒,企圖在1605年11月5日用炸毀議會大廳,暗殺當時的國王詹姆斯一世以及所有上下兩院的議員。 31. 列昂納德·切舍爾(Leonard Cheshire,1917–1992):切舍爾男爵,二戰空軍英雄,曾獲得維多利亞十字勛章(Victoria Cross,一個英國軍人可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後大力組織慈善事業。 32. 埃里克·莫坎比(Eric Morecambe,1926–1984):喜劇演員。 33. 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1975-):足球運動員。(*91) 34. 托馬斯·配恩(Thomas Paine,1737-1809):政治家,作家,曾為美國的獨立提出了一套革命理論。 35. 鮑迪卡女王(Queen Boudica ?-60?):凱爾特人的女首領,曾率軍抵抗羅馬帝國對不列顛島的征服。 36. 史蒂夫·雷德格雷夫爵士(Sir Steve Redgrave,1962-):劃船運動員,連續5屆奧運會(1984-2000)的劃船冠軍。 37. 托馬斯·莫爾爵士(Sir Thomas More,1478-1535) :政治家,作家,《烏托邦》作者。 38. 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1757-1827):作家,畫家。 39. 約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1693-1776):技術革新家,第一個製造出走時精確的鍾表,從而改進了航海定位技術。 40. 亨利八世國王(King Henry VIII,1491-1547) :君主(1509-1547在位),一生有6次婚姻,為了擺脫教皇的控制而建立了「聖公會」(Anglican Church),使英國走上了新教改革的道路。 41.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作家。 42. 弗蘭克·衛特爾爵士(Sir Frank Whittle,1907-1996):發明家,噴氣引擎的發明人。 43. 約翰·皮爾(John Peel,1939-2004):電台節目主持人,搖滾樂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44. 約翰·洛基·白德(John Logie Baird,1888-1946):發明家,電視的發明人。 45. 阿努因·貝萬(Aneurin Bevan,1897-1960):政治家,曾擔任衛生大臣(1945-1951),英國衛生福利制度的建立者。 46. 男孩喬治(Boy George,1961-):音樂家。 47. 道格拉斯·巴德爵士(Sir Douglas Bader,1910-1982):二戰空軍英雄,後致力於組織慈善事業。 48. 威廉·華萊士爵士(Sir Wlliam Wallace,1270?-1305):蘇格蘭民族英雄,曾領導反抗英格蘭的大起義。 49.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1540?-1596):航海家,曾率船環繞全球,後來協助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 50.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宗教改革人士,新教衛理公會(Methodism)的創立者。 51. 亞瑟王(King Arthur):傳說中的凱爾特人首領。 52. 弗洛倫絲·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著名護士,慈善家。 53. T·E·勞倫斯(T. E. Lawrence,1888-1935):軍人,即「阿拉伯的勞倫斯」。 54. 羅伯特·法爾孔·斯科特爵士(Sir Robert Falcon Scott,1868-1912):探險家,率探險隊試圖成為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結果落後挪威人阿蒙森,屈居第二,他的探險隊後在歸途中遇難。 55. 因諾克·鮑威爾(Enoch Powell,1912-1998):政治家,曾強烈反對英國加入歐盟,以及英聯邦國家向英國本土的移民。 56. 克利夫·理查德爵士(Sir Cliff Richard,1940-):音樂家。(*29) 57. 亞歷山大·格雷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發明家,電話的發明人。 58. 弗雷迪·墨丘里(Freddie Mercury,1946-1991):音樂家,Queen樂隊成員之一。 59. 朱莉·安德魯斯女爵士(Dame Julie Andrews,1935-):音樂家,演員(《音樂之聲》的主演)。 60. 愛德華·埃爾加爵士(Sir Edward Elgar,1857-1934):古典音樂作曲家。 61. 伊麗莎白王太後(Queen Elizabeth,1900-2002):王室,喬治六世國王的王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母親。 62. 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1943-2001):音樂家,Beatles成員之一。 63. 大衛·阿登波羅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1926-):電視製片人,「自然主義紀錄片」創始人。 64. 詹姆斯·康諾利(James Connolly,1868-1916):愛爾蘭獨立運動領導人之一,後被捕並遭槍決。 65. 喬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 ,1781-1848):發明家,火車的發明人。 66. 查理·卓別林爵士(Sir Charlie Chaplin,1889-1977):著名喜劇演員。 67.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1953-):政治家,前任聯合王國首相(1997-2007)。(*1) 68. 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1415?-1492?):出版家,第一次把印刷術引進英國。 69. 鮑比·莫爾(Bobby Moore,1941-1993):足球運動員,1966年世界盃冠軍隊隊長。 70.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作家。 71. 威廉·布斯(William Booth,1829-1912):社會活動家,「救世軍」(Salvation Army)的創立者。 72. 亨利五世國王(King Henry V,1387-1422):君主(1413-1422在位),曾經大舉入侵法國。 73. 阿列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1875-1947):作家,神秘主義者。 74. 羅伯特·布魯斯(Robert the Bruce,1274-1329):蘇格蘭王(1306-1329在位),曾和威廉·華萊士一起抗擊英格蘭軍。 75. 鮑勃·戈多夫(Bob Geldof,1951-):愛爾蘭音樂家。 76. 無名戰士(The Unknown Warrior):一戰中犧牲的某位戰士,他的墓成為了英國所有軍人的紀念碑。 77. 羅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1974-):音樂家,Take That樂隊成員之一。(*17) 78. 愛德華·簡納(Edward Jenner,1749–1823):醫生,防治天花的「牛痘免疫法」的發明人。 79. 大衛·勞合·喬治(David Lloyd George,1863-1945):政治家,第一代勞合·喬治伯爵,曾擔任聯合王國首相(1916-1922),一戰中「協約國」的重要領導人,後參與了「巴黎和會」。 80. 查爾斯·巴巴基(Charles Babbage,1791-1871):數學家,計算數學的奠基人之一。 81. 傑弗里·喬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作家,《坎特伯雷故事集》作者。 82. 理查三世國王(King Richard III,1452–1485):君主(1483-1485在位),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代君主,篡奪了侄子的王位,後戰死。 83. J·K·羅林(J.K. Rowling,1965-):作家,《哈里·波特》系列小說作者。 84.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1819):發明家,蒸汽機的發明人。 85. 理查德·布蘭松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1950-):商人,探險家,嘗試乘熱氣球不間斷環球旅行。(*86) 86. 波諾(Bono,1960-):音樂家,U2樂隊成員之一。 87. 約翰·里頓(John Lydon,1956-):音樂家。 88.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1976):軍事家,第一代蒙哥馬利子爵,二戰中盟軍的重要將領。 89. 唐納德·坎貝爾(Donald Campbell,1921-1967):試圖創造當時的水上摩托艇速度的世界記錄,在事故中遇難。 90. 亨利二世國王(King Henry II,1133-1189):君主(1154-1189在位),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 91.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理論物理學家。 92. J·R·R·托爾金(J.R.R. Tolkien,1892-1973):作家,語言學家,《魔戒》系列小說作者。 93. 沃爾特·拉里爵士(Sir Walter Raleigh,1552-1618):探險家,英國在美洲新大陸上第一塊殖民地的建立者。 94. 愛德華一世國王(King Edward I,1239-1307):君主(1272-1307在位),完成了英格蘭對威爾士的吞並,後入侵蘇格蘭,遭到了威廉·華萊士、羅伯特·布魯斯等率領的蘇格蘭軍隊的抵抗。 95. 巴恩斯·沃里斯爵士(Sir Barnes Wallis,1887-1979):航空技術發明家。 96. 理查德·伯頓(Richard Burton,1925-1984):著名電影演員。 97. 托尼·本恩(Tony Benn,1925-):政治家,工黨左翼領導人。 98. 大衛·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傳教士,探險家,對非洲中部的地理研究有很多貢獻。 99. 蒂姆·伯納斯-李爵士(Sir Tim Berners-Lee,1955-):科學家,WWW的發明人。 100. 瑪麗·斯托普斯(Marie Stopes,1880-1958):社會活動家,作家,女性節育法的提倡者。

㈥ 英國著名歷史人物

克倫威爾 溫斯頓.丘吉爾

㈦ 英國歷史名人有哪些

英國歷史名人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出生於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在當地文法學校學習。13歲時家道中落輟學經商,約1586年前往倫敦。先在劇院門前為貴族顧客看馬,後逐漸成為劇院的雜役、演員、劇作家和股東。1597年在家鄉購置了房產,一生的最後幾年在家鄉度過.莎士比亞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他的作品被翻譯、改編、出版、搬上舞台和銀幕,他養活全世界千千萬萬的文化男女,也包括我們這些從事舞蹈工作的,我們對他永遠感恩戴德。簡而言之莎士比亞是被全人類神化了的人物。莎士比亞的作品一直是西方芭蕾舞編導們取之不盡的源泉.

著名劇作: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2個版本),悲劇;《仲夏夜之夢》, 《奧賽羅》等等.

勞倫斯·奧利維爾(Laurence Olivier)Laurence 爵士是在二十世紀最出名的一位英語系演員。最聞名的是飾演莎士比亞戲劇,他也自己導演過亨利五世 (1945) 而勇奪奧斯卡最佳傑出獎項。 他另一次的自導自演是1948年的哈姆雷特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在六十年期間他演出超過一百部電影與電視和無數的戲劇。1907年5月22日生於英國,1989年7月11日死於英國蘇塞克斯郡,死因肌肉失調並發症,享年82歲.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英國資產階級政治家,是大英帝國利益的堅決捍衛者。他為大英帝國的利益奮鬥了一生.丘吉爾出身於貴族家庭,從小受到典型的英國式教育。他曾三考軍校,最後畢業於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

32歲首次入閣,先後擔任了殖民副大臣、商務大臣、內政大臣等職。77歲再次出任保守黨政府首相. 1965年1月初,丘吉爾因患感冒而卧床不起,15日因腦溢血而昏迷,24日逝世,享年91歲。1月30日,英國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丘吉爾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和作家。青年時他著有《馬拉坎德遠征史》、《河上戰爭》等,成名之後他的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6卷)、《英語民族史》(4卷)、《世界危機》(4卷)、《馬爾巴羅的生平與時代》(4卷)等。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歷史著作和演說,丘吉爾曾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霍雷肖·納爾遜 (horatio nelson 1758.9.29-1805.10.21) (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擔任英國海軍司令)
納爾遜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海軍指揮官。他的行為准則、英勇品格和高超的航海技術直到今天還是海軍軍官學習的楷模。納爾遜有統領世界上最龐大和經過最好訓練的海軍的優勢,率領這支海軍一直以出色的謀略智取敵人並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重大勝利。納爾遜是開明的領導人,對愚蠢的人沒有耐心,對於他認為愚蠢的命令不予理睬。納爾遜對部下關懷備至,他們對他的每一項決定都很推崇.

㈧ 英國歷史上有哪幾位出名的首相 附人物事跡

1、丘吉爾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勛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

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揭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

他寫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6卷、《英語民族史》24卷等。

丘吉爾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託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2、羅伯特·沃波爾

羅伯特·沃波爾,第一代奧福德伯爵,KG,KB,PC(Robert Walpole, 1st Earl of Orford,1676年8月26日-1745年3月18日,又譯羅伯特·華爾波爾),英國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波爾爵士(Sir Robert Walpole)是他在1742年以前更為人所知的名稱。

後人普遍認為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首相,盡管「首相」一銜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法律的官方認可,也沒有在官方場合被使用,但有見於他在內閣所施加的影響力,他事實上也是內閣的掌權者。

沃波爾任相期間曾歷仕喬治一世及喬治二世兩朝,他起先於1721年因南海泡沫事件而取得實權,此後主導政局約20年之久,惟後來因為對西班牙開戰而失勢。

沃波爾首相任期始於他在1721年出任第一財政大臣之職;但也有人認為內閣重臣湯森子爵在1730年退仕,沃波爾繼而完全領導內閣後,其首相任期才正式開始。

不過,人們多數取前者為其首相生涯的起點。沃波爾一直到1742年才辭職退仕,成為歷史上最長任的英國首相。

在任首相期間,沃波爾曾努力避免對外開戰,並維持低稅率政策,讓英國免於歐陸戰爭影響,使經濟繁榮穩定。至於在他的個人影響下,喬治二世對沃波爾十分信賴,而其所屬輝格黨的勢力更繼續鞏固,成為英國一大政黨。

沃波爾的強勢管治出於其個人影響力,多於其官位的本身影響,因此繼他以後的幾任首相,相較之下,影響力實相形見絀。

3、小威廉·皮特

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59年5月28日-1806年1月23日),活躍在18世紀晚期、19世紀早期的英國政治家。

1783年,他獲任首相,時年24歲,時至今日,仍然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1801年,他辭去首相一職,但在1804年,他再次出任首相,卻在1806年任內去世。

擔任首相期間,他同時兼任財政大臣。民間為了把他和他的父親,老威廉·皮特區分開來,通常會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上「小」(the Younger)。1766年,因父親獲封伯爵,他獲得了「The Hon」的前序。

小皮特首相任內,歐洲風起雲涌,先後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一般認為,皮特是一個托利黨人(或稱新托利黨人)。然而,皮特自稱「獨立的輝格黨人」,反對英國發展出過於嚴密的政黨政治系統。

因領導英國對抗法國,皮特聲名大噪。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效率極高,推行改革,培養出一代優秀的政治家。為籌備對法戰爭軍費,皮特提高稅率,又打壓國內的激進派。

為應對法國支持的愛爾蘭叛亂,他提出1800年聯合法令,又試圖解放天主教(Catholic Emancipation,未獲成功)。

皮特創出了「新托利主義」(new Toryism),奠定了托利黨在他去世後繼續執政二十多年的基礎。

4、亨利·約翰·坦普爾

亨利·約翰·坦普爾,第三世帕爾姆斯頓子爵(又稱帕麥爾斯頓、巴麥尊)(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 (1784年10月20日 - 1865年10月18日)。

英國外交大臣(1830年~1834年,1835年~1841年和1846年~1851年)和英國首相(1855年~1858年)。

他出身於愛爾蘭貴族,畢業於劍橋大學,1809年-1828年任英國軍務大臣,其後擔任內政大臣。兩次組閣,連續擔任英國首相近十年。他是兩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對華侵略政策的主要制訂者。

5、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09年12月29日—1898年5月19日)英國政治家,曾作為自由黨人四次出任英國首相(1868-1874、 1880-1885、1886以及1892-1894)。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他和保守黨領袖本傑明·迪斯雷利針鋒相對,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政治大戲。格萊斯頓是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偶像,始終被學者排名為最偉大的英國首相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威廉·皮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斯頓·丘吉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亨利·約翰·坦普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伯特·沃波爾

㈨ 欲求英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人物…

1.King Arthur 亞瑟王:英國傳奇英雄,中世紀傳說中的不列顛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Uther國王的兒子,因為當時國王的仇敵想要殺死他,因此被大魔法師Merlin帶到了Ector爵士的城堡里,並由Ector爵士撫養長大。後來因為拔出了石中劍(Caliburn )而被認為是上天註定的不列顛王。他是圓桌騎士精神的創始者,有著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Arthur最後在跟夙敵Mordred戰斗的時候受了重傷,乘著船消失在了Avalon島。有說他死了的,也有說沒有死的,不過他在離開前對Bedivere爵士說過:「我將前往魔幻之境。在那兒,我可以得到醫治,只要還來的及的話。如果英國需要我,我自然會再回來。」
2. Sir Lancelot Du Lac (Launcelot) 蘭斯洛特:亞瑟王圓桌武士中的第一勇士,他與王後吉妮維爾的戀情導致了他與亞瑟王之間的戰爭。溫文爾雅,又相當勇敢,而且樂於助人。他曾出發去尋找過聖杯,但由於他的驕傲使他沒有成功。在王後開始進行火焰的試練時,蘭斯洛特為了將她從火中救出而發動了一次不必要的戰斗,這就導致了圓桌騎士的分裂。在這場戰斗後,蘭斯洛特為了懺悔他的罪過而當了僧侶,直到他死去也沒有新的故事。
3. Sir Gawaine 高文:圓桌騎士之一,亞瑟王的侄子。奧克尼郡國王最年長的兒子,他是在Arthur的婚禮上被授與的爵位。他曾拒絕讓 Guenevere進行火焰的試練,但最後試練還是被允許了。在這次試練中,Gawaine 的弟弟在Lancelot救王後的時候誤殺了。Gawaine非常悲痛,也曾因為這件事導致了圓桌騎士的分裂而向Lancelot尋仇。但在他臨死之前,還是原諒了Lancelot,並為自己的恨意作了懺悔,最後他被葬在了多佛城堡。
4. Sir Geraint傑蘭特:亞瑟王傳奇里的一個圓桌騎士,伊妮德的丈夫。 Devon騎士Erbin的兒子,他恢復了Yniol爵士的領土范圍並且愛上了Yniol爵士漂亮的女兒Enid,最後跟她結了婚。在婚後Enid抱怨他太懶了,Geraint對此深深的感到了羞愧,然而後來他卻錯誤的認為Enid對他不忠。因此他帶著她進行了一次旅行,中途進行了很多次的試驗,最後Geraint終於相信Enid沒有對他不忠,於是兩個人返回城堡,並快快樂樂的度過了剩下的時光。
5. Sir Gareth加雷思:奧克尼郡國王最年輕的兒子,Arthur的侄子。在剛進入Arthur的宮殿的時候隱藏了他的名字和身份,Kay爵士把他安排在廚房裡打雜。Gareth後來接受了Linnet 的任務,打敗了黑武士,綠武士,藍武士,棕武士,最後打敗了紅武士,將Linn et的姐姐Lionesse救了出來,並愛上了她。他們的愛受到了妹妹Linnet的阻撓,不過最後Arthur親自出面,才有情人終成眷屬。Gareth最後在拯救王後事件中被 Lancelot殺死。。
6. Sir Galahad 格拉海德:在亞瑟王傳說中,他是圓桌騎士中最純潔的一位且獨自一人找到了聖杯。是Lancelot和Elaine(Pelles王的女兒)的兒子。他在剛來到Arthur的宮殿的時候,就坐在了一個危險的座位上,因為這個位置的騎士將負責尋找聖杯(Holy Grail)。但作為一個幾乎完美的騎士,最終他還是把聖杯找 到了。
7. Sir Gaheris 加荷里斯:圓桌騎士之一。 Gaheris也是奧克尼郡國王的兒子,他是Gawain爵士的弟弟,在成為騎士之前他是他哥哥的侍從。他和他哥哥一起在火焰的試練中將Guenevere王後救出,雖然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Lancelot卻不把他們當作自己人,從此Gawain爵士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相當的恨Lancelot。
8. Sir Bors de Ganis 鮑斯:亞瑟王傳奇的圓桌騎士之一,蘭斯洛特爵士之侄。 Bors國王的兒子,Lancelot爵士的堂兄,是最勇敢的騎士,三個最優秀的圓桌騎士之一。他見證了Galahad爵士取得聖杯的功績,在Galahad死後他回到了Arthur 身邊,將這件事情詳細的報告給了國王。他是一個相當忠誠的騎士,最後死於一次維護騎士精神的戰斗中。
9. Sir Bedivere貝德維爾:亞瑟王傳奇中圓桌騎士之一,忠貞不貳, 負垂死亞瑟王登舟去Avalon島。他是在跟Mordred戰斗中活下來的最後一個騎士,在A rthur認為自己已經受了致命傷的時候,他委託Bedivere把他的劍扔到湖裡,但前兩次Bedivere捨不得扔,直到第三次才將劍扔掉。然後他將Arthur扶到湖邊,讓Arthur坐著船前去Avalon。在這件事情後他就隱居到了一個偏僻的寺院,一直在那裡待著,直到他死去。
10. Sir Kay 凱:亞瑟王傳奇中,亞瑟王的義兄弟和理事。 Ector爵士的兒子,和Arthur是兄弟(Ector是Arthur的養父)。當Ector第一次參加比武競技的時候,將劍忘在了旅店沒有帶出來。Arthur跑回去拿的時候旅店已經關門了,沒辦法就隨手把一把插在石頭上的劍拔了出來。從此Arthur就成了英國的國王。在Arthur當上國王後,他讓Kay作了宮廷的管家。Kay爵士有點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但絕對是個可信的騎士。
11. Sir Lamorak 蘭馬洛克:圓桌騎士之一。 Lamorak爵士是Pellinore國王的兒子,是三個最有力量的騎士之一,曾一次打敗過30個騎士,他的槍術在當時是被認為不可超越的。Lamorak爵士是Margawse王後的騎士。他最後被Mordred殺死,在Lamorak正在對抗3個騎士的時候Mordred悄悄走到背後,殺死了他.
12. Sir Percivale 珀西瓦爾:圓桌騎士之一。 Pellinore王的兒子,除了lahad爵士外他是最出類拔萃的騎士了。他在陪同Ga lahad找尋聖杯的途中碰到了lanchefleur女士,Percivale最後跟她結了婚,跟他們的兒子一起住在一起,後來成為了當地的國王
13. Sir Tristan (Tristram) 特里斯坦:亞瑟王時代的傳奇中的人物,是一個騎士,愛上了與他的叔叔康沃爾國王馬克訂了婚的愛爾蘭公主伊休爾特。Meloidas國王的兒子,平生喜歡音樂和唱歌,被稱之為「多愁善感的騎士」。他作了Mark國王的戰士,盡管這個國王相當卑鄙,而且除了仇恨沒有教給他任何東西。他愛上了Yseult,但Yseult已經是註定是Mark的新娘了。Mark發現這點後相當憤怒,並把殺死了他們,但後來他又後悔了,於是把他們葬在一起,這樣他們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㈩ 國外十個歷史人物簡介 100字左右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1821年),出生於法國的科西嘉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官,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法國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對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全面戰爭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里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與康熙同時代的西方大帝,時人尊稱「太陽王」。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查理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公元742---814年),或稱為查理曼、查理、卡爾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公元800年,由羅馬教皇加冕「羅馬人的皇帝」。他在行政、司法、軍事制度及經濟生產等方面都有傑出的建樹,並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他被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
克洛維(Clovis 法語:Clovis I,481——511)法蘭克王國創立者。中世紀早期曾統治西歐大片領土。圖爾內的法蘭克軍事首領希爾德里克一世之子。481年其父死後成為薩利克法蘭克人部落首領,竭力向南推進,向高盧擴張。486年在蘇瓦松擊敗羅馬在高盧的末代統治者西亞格利烏斯,使他的威力進入索姆河和塞納河的整個地區。
屋大維內戰結束後成為羅馬唯一的統治者。獲「奧古斯都」(意為神聖者、至尊者)尊號。後世即以此稱之。曾先後獲得執政官、保民官、大將軍、大祭司長等職銜,實為羅馬皇帝。為加強統治,對軍隊進行改革:強化職業軍隊,實行雇傭兵制度;建立禁衛軍,駐守羅馬和義大利;規定士兵服役期限;為退役老兵建立軍事殖民區,給軍隊各級單位賦予固定番號。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
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里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前323年6月22日,生肖:牛),亞歷山大帝國皇帝,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20歲繼位,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亞,盪平波斯帝國,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大軍曾到達印度河流域。他的遠征促進了希臘古文化的繁栄和發展、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亞歷山大大帝在32歲時就完成了征服世界的夢想,至今無人超越。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