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著名網路暴力案例

著名網路暴力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27 08:56:01

Ⅰ 你見過什麼被網路暴力傷害得很嚴重的例子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網路暴力的例子。
今年月,一部網路小說的粉絲因為一個網友發表了對該小說不滿的言論,對其進行人肉搜索,竟導致該網友進行自殺行為,雖然隨後被救下,但仍然令人心驚。

這不禁讓我們思索,什麼才算得上網路暴力,網路暴力又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12月3日20時24分,在連續發出「第一次面對河水不那麼懼怕」「坐穩了」兩條微博後,網名為「I-fore v e r L m」的琪琪跳入河中,結束了自己年僅18歲的生命。家人認為琪琪之死與一起「人肉搜索」有關。

據警方通報,琪琪曾經在某服裝格仔店購物。沒過多久,琪琪購物時的監控視頻截圖就被該服裝店的店主蔡某某發布到了網路上,並配文稱截圖中的女孩是小偷,請求網友曝光其個人隱私。這則「人肉偷衣服女生」的信息引起了熱烈反響,許多網友紛紛參加了這次「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個人信息遭到了曝光。同時,網路上也傳出了對琪琪批評辱罵的聲音。網友們未曾想到,他們不用負擔責任的網路暴力導致了這花季少女就此逝去。

喬任梁自殺身亡消息震撼了所有人。自殺之前,他在微博中經歷過兩次網路暴力。第一次是天津爆炸,喬任梁發了條微博說「飛蛾撲火」,他其實想表達的是火勢太大,再繼續進行救援會犧牲更多人,也要珍視消防官兵的生命。這樣的一句話就引來來許多不明真相者的謾罵,可事實上喬任梁為消防隊捐100萬。

第二次是喬任梁跟徐璐合作《我們相愛吧》時,2人關系親密,有出假戲真做的傳聞傳出。喬任梁發微博正名沒有合作以為的關系,卻遭到又一波謾罵。
喬任梁身亡消息一傳出,震撼了所有人。真相隨著斯人逝去,但這大概與網路暴力脫不了干係。
還有澳大利亞的小艾米,一個六歲就開始接拍廣告的童星,長得非常可愛,眼睛裡像是有星星。

但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孩,突然在網上收到很多陌生人的謾罵:只有你滾蛋,這樣所有人才開心。我希望她可以自殺吧,講真,還真的沒人在意她是死還是活。你可以快點去死,割腕失血過多就可以死,這是你應該要做的事情。……

艾米曾經哭著問家人為什麼會這樣,但沒有知道。網路暴力就是這樣毫無依據。
她告訴父母:我想逃離這個世界的惡意。
不久以後14歲的艾米自殺身亡。
不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網路暴力都這樣恐嚇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陳凱歌導演的《搜索》中為我們展現了一次網路暴力事件。影片中,主角葉藍秋因為在公交車上沒有給大爺讓座,被記者拍下視頻公布於眾,而受到了媒體與公眾無止境的攻擊。而這時她已經被查出了癌症晚期,得到老闆的資助後,她在治療與放棄之中徘徊,而接下來的一周中,媒體對她的攻擊變本加厲,以至於她最後放棄了治療,在醫院墜樓身亡。
《搜索》在把集體網路暴力導致死亡的事件戲劇化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幫助我們去思考我們的行為。

結語:我們要如何去理解網路暴力,如何防止網路暴力給當事人帶來實質性傷害,又應該如何去界定網路暴力?這里小編無法給出一個答案,只是希望大家在網路發言中進行一些思考,切勿人雲亦雲,輪入烏合之眾,在無意之中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希望文章能夠喚起大家對網路行為的責任感,讓網路暴力遠離我們

Ⅱ 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屬遭到了網暴,網路暴力有多可怕

所謂人言可畏,眾口鑠金,網路暴力的傷害力非常大,現實中有很多此類案例,當事人受不了網路的攻擊,最後患上心理方面的疾病,甚至走上絕路。

有一部叫做《3年A班》的日劇,主要就講了網路暴力的問題以及被害者的生存狀況,其中深刻的揭露了任性的“惡之花”,也在警醒著大眾,你的一個不經意的跟風行為就可能會成為一個幫凶,助紂為虐,最後甚至參與了一場謀殺,奪取了一個人寶貴的姓名。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請多一些包容吧,適時放過別人。

Ⅲ 有沒有什麼真實的網路霸凌或者是網路暴力的例子

這個例子感覺我就是,打王者被系統無限匹配一些低素質的人來惡意通過回一些方式影響我的游戲答體驗,部分玩家可以通過一定手段操控匹配機制達到匹配指定玩家,或通過一定社區詆毀某個人,例如你排到一個主播,而你正好心情好或者有事掛機,隊友罵你很難聽,然後你就跟他對罵,別人覺得你不對,然後帶你節奏爆破你,然後通過排位機制去攻擊你,例如故意讓你輸掉比賽,反正就是鼓動別人攻擊你吧,或者罵的很難聽,現在的人吶因為網路自由罵人可以說多麼惡毒的言語都有,假如有個人偷拍你的丑照發到網上,然後跟別人一起嘲笑你,這就屬於了,反正我現在打游戲心態好的一批了,都是拜這群貨所賜,你還有要問的盡管問,我覺得我對這方面還是了解比較多的

Ⅳ 網路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網路暴力是指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言行,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和滲透。它藉助網路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等對他人進行侵害攻擊。

一、網路暴力帶來的三種危害

1.道德綁架——謠言播種機和強制道歉術。

網路暴力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道德綁架。打開朋友圈、QQ空間或是微博,我們經常會在圖文結尾看到「不轉不是中國人」「不轉發死全家」等「詛咒帖」或是「綁架帖」。這種帶有明顯強迫性的帖子,往往誇大其詞甚至成為謊言、謠言的播種機。
造成一些網民沉迷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德國學者伊麗莎白·諾埃勒-諾依曼在《沉默的螺旋》中提出:少數派會因為懼怕排擠,而不願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多數派則相反。媒體也通常會關注和傳播多數派的觀點(所謂主流意見),輕視少數派。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這便是沉默的螺旋。[1]當初可能並沒有什麼人相信「水逆」說法,可是由於網民的大量轉發,信息的多次洗腦,「迫使」很多原本不相信「水逆」的網民不得不相信它的存在,這是一種文化妄想症。

2.輿論嘲諷——破壞力極強的人格歧視。

網路暴力,使得一些新媒體上的內容變得粗鄙不堪。例如芙蓉姐姐、羅玉鳳等人,在網路曝光之前,她們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低調地「丑」著;可是在網路曝光之後,她們在太陽底下張揚地「丑」著。輿論嘲諷式的網路暴力從本質上看,其實是群體對個體、人數多的群體對人數少的群體的言論圍剿,在網路上的表現即是一種人格歧視。

3.虛假信息——「部分真實報道」的危害更具隱蔽性。

2016年9月16日晚喬任梁去世一事轟動微博。當晚某八卦微博賬號還爆出了喬任梁吸毒、喬任梁SM死亡等虛假新聞來奪人眼球。一個人的去世可以被大張旗鼓地炒作,這就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暴力。這樣的案例在網路上屢見不鮮。

Ⅳ 第二起因網路暴力而自殺的案例

網路暴力對人造成的傷害實在是無法抹去的,而另一個年僅13歲的少女選擇自殺,再次暴露網路暴力對青少年的巨大威脅。

Ⅵ 找幾個典型的網路侵犯隱私權的案例

1、【艾滋女】事件是典型的互聯網上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案例。、【死亡博客】案
2007年12月29日,留學海外多年的31歲的北京女白領姜岩從24層樓跳樓死亡。在自殺之前,姜岩在網路上寫下了自己的「死亡博客」,記錄了她生命倒計時前2個月的心路歷程,並在自殺當天開放博客空間。之後的三個月里,網路沸騰,姜岩的丈夫王菲成為眾矢之的。網友運用「人肉搜索」將王菲及其家人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照片、住址以及身份證信息和工作單位等全部披露。王菲不斷收到恐嚇郵件;網上被「通緝」、「追殺」、圍攻、謾罵、威脅;被原單位辭退……
2008年3月18日王菲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張樂奕、北京凌雲互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海南天涯在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7.5萬元損失及6萬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該案被媒體冠為「人肉搜索第一案」或「網路暴力第一案」。
2008年12月20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被告張樂奕停止對原告王菲的侵害行為,刪除刊登在「北飛的候鳥」網站上的《哀莫大於心死》、《靜靜的》、《心上的月光》三篇文章及原告王菲與案外人東某的合影照片;在「北飛的候鳥」網站首頁上刊登向原告王菲的道歉函;賠償原告王菲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公證費用684元。大旗網和「北飛的候鳥」兩家網站的經營者或管理者構成對原告王菲名譽及隱私權的侵犯,分別判處停止侵權、公開道歉,並賠償王菲精神撫慰金3000元和5000元;天涯在線因於王菲起訴前及時刪除了侵權帖子,履行了監管義務,經判決認定不構成侵權。

著名網路暴力事件有哪些

這些問法,

Ⅷ 有哪些網路暴力的事例令你咋舌

227事件,其規來模和組織源能力令人咋舌。
其一對偶像進行日復一日的網路暴力,言語中不見良知。
其二思維邏輯也著實奇怪。"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如果一個人的不當行為能夠讓他人買單,世界便亂了套。再者用粉籍或按頭粉籍來剝奪他人發言權等前所未見。
其三謠言傳播給人以錯誤判斷,蒙蔽真相。
其四我最反感的一點,跟風!日益凸現出大批網路愚民,真情實感不必,只會讓人惡心。
總結:227事件是某些職黑有預謀帶著跟風黑,無腦黑的大型網路暴力事件。
支持凈網!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