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
① ◆你知道我國古代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你知道他們的哪些故事
:東漢書法家,善於篆書,隸書尤為著稱。曾創「飛白書」。
王羲之:東晉傑出專書法家,長於各類形體,草屬書清雅俊逸,楷書勢巧形密,行書勁健多變。
歐陽詢:唐初書法家,以楷書最工,獨創「歐體」。
虞世南:唐初著名書法家.其正楷與歐陽詢齊名。
顏真卿:唐代善於用篆書筆意寫楷書,所創「顏體」為後人之楷模。
懷素:唐代書法家,以「狂革」出名。
柳公權:唐代著名書法家,極工楷書。
所創「柳體」常為後初學者攻習。
黃庭堅:北宋書法家,與蘇軾、蔡襄、米芾並稱為「宋四家」,善於寫行草體。
趙孟頫:元代著名書畫家。 尤為精通楷書和行書,並自成一家,後人稱之為「趙體」。
祝允明:明代書法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為「吳中四才子」。楷草皆精。
包世臣
② 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那些人:
1、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2、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他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
3、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4、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
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5、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③ 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什麼
王羲之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顏師古五世從孫 、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傑出的書法家。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謚文恭。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為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並有「小聖」之稱。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
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幼隨父練習書法,後期兼取張芝,自創新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 王獻之亦善畫,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目其畫為「中品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時人號海岳外史[1] ,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2]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④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故事有哪些
感謝邀請
顏體柳體一字千年,你知道哪些關於我國古代書法家的故事?
本期漁樵就與小夥伴們聊聊柳公權刻苦學書法的故事吧。
柳公權,晚唐大書法家,他小時候常因寫不好大字而受到父親的訓斥,有一次甚至要動手打他,於是,柳公權賭氣認真練起字來。
常言道:「字無百日功」,時隔一年多,他的大字就大有起色,在同村相仿年齡的少年中,已經是首屈一指了,於是他父親很高興,柳公權自己也很得意。
柳公權進了家門,馬上研墨、鋪紙開始練字。柳公權日復一日地發奮練字,磨得手上起了厚厚的繭子,磨得衣肘破了補了一層又一層。
顏體字的厚重雄偉、磊落巍峨,歐體字的險勁瘦硬、精密俊逸,「字畫湯」的奔騰豪放、大氣磅礴,以及南派書法的瀟灑嫵媚、婉暢多姿,他都認真研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另外,柳公權還從字外下功夫:人家剝牛剔羊,他從旁邊認真觀看而從中受到啟發,他還觀察空中大雁,水中游魚,麋鹿奔跑,駿馬脫韁,他簡直要把整個大自然都融注到書法藝術中了。
終於,柳公權的書法自成一派,他本人也成為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晚年隱居於華原城南的鸛鵲谷研習書法,刻苦練字,一直到87歲去世時為止。
⑤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他們有哪些故事
一、王羲之
1、人物資料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2、故事(入木三分)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
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二、顏真卿
1、人物資料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
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2、故事(改善風俗)
顏真卿任撫州刺史時,縣里有個叫楊志堅的人,酷愛學習,但家裡貧困,不為鄉人所了解。他的妻子因為錢財的供給太少,向他要休書離婚。
楊志堅寫了一首詩送給她說:「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鬢有絲。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遲。金釵任意撩新發,鸞鏡從他別畫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
他的妻子拿著詩,到州里去辦理官府的公文,以便改嫁。顏真卿在評判的公文上說:「楊志堅很早就鑽研儒家學說,很有作詩的名聲,心裡雖然羨慕高高地考中科舉,自身卻沒有享受到一點俸祿。
他的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終沒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願意象冀缺的妻子,幫助丈夫成就事業;只想學朱買臣的女人,討厭並拋棄自己的丈夫。
給家鄉帶來恥辱,敗壞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給以懲罰警誡,怎麼能制止這類輕浮的行為呢?婦人應當打二十板子,任憑她去改嫁。
楊志堅秀才,資助他糧食布匹讓他隨著軍隊暫時擔任個職務。」四面八方的人們聽說了這件事,沒有不心悅誠服的。從此江表一帶的女子,沒有敢拋棄她的丈夫的。
三、米芾
1、人物資料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岳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能詩文,擅書畫,精鑒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
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其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2、故事(米公洗墨)
米芾是一位受人崇敬的清官廉吏。據史料記載,米芾為官的一大特點是「用文雅為治,尚禮教,祛淫祠」。
北宋紹聖四年,米芾出任江蘇安東縣(今漣水縣)知縣,主政兩年,多有惠政。期滿離任時,鄉紳百姓略備薄禮為他送行以示感念,米芾一一婉拒,並再三叮囑家人:「凡公之物,不論貴賤,一律留下,不得帶走」,還親自逐一檢點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夾帶。
米芾發現自己常用的一支毛筆上沾有公家的墨汁,便讓家人把硯台、毛筆洗干凈後,方離開縣衙。米芾臨池洗墨,不帶走安東的一點點墨汁,清清白白上路,一時傳為佳話。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他洗墨的水池取名為「米公洗墨池」並立碑記之。
四、趙孟頫
1、人物資料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2、故事(援作春題)
元朝興盛時,揚州有個姓趙的人,富裕而喜歡招待客人。他的家裡有明月樓,人們替樓寫春聯,大多無法符合主人的想法。
一天,趙孟頫路過揚州,主人知道這件事,把他迎接到明月樓上,用豐盛的酒席款待他,席上所用的都是銀制的器具。酒過半巡,主人拿出紙筆,請求趙孟頫替他寫春聯。
趙孟頫拿起筆即寫道:「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揚州第一樓。」主人得到春聯後,非常高興,把酒具全部撤下並把它們送給趙孟頫。
五、王鐸
1、人物資料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
清順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王鐸的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2、故事(神筆王鐸)
傳說王鐸入閣拜相後,皇帝讓他書寫一幅匾額:天下太平。楷書巨匾掛上後,在一片贊揚聲中,一個太監忽然發現「太」字少了一點,成了天下「大」平。眾人抬頭細審,果然是真。
正待發問之時,但見王鐸不慌不忙地手握頹筆,將筆向匾上擲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點在「大」字左下方,遒勁灑脫的一個「太」字,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
皇帝驚喜萬狀,稱贊道:「王愛卿真乃神筆也。」從此「神筆王鐸」馳名天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羲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顏真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孟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鐸
⑥ 你知道我國古代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他們有哪些作品
著名書法家有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鍾繇、柳公權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代表作介紹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二、黃庭堅
1、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2、代表作介紹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三、顏真卿
1、人物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2、代表作介紹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
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四、鍾繇
1、人物簡介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2、代表作介紹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五、柳公權
1、人物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2、代表作介紹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敘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跡而告示後人。其結體緊密,筆法銳利,筋骨外露,陽剛十足,字跡如刀刻一般,且筆畫粗細變化多端,風格特點顯著。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家
⑦ 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他們有哪些故事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比如唐朝的柳公權、褚遂良還有東晉的王羲之還有王獻之父子
⑧ 你知道我國古代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你知道他們的哪些故事20字左右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神奇秀麗的天台山風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⑨ 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有什麼
楷書四大名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元之趙孟俯
初唐四大版家--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權、薛稷
鍾王——三國魏鍾繇、東晉王羲之
二張——指東漢張芝、唐代張旭二位善草書之書家
趙董——指元代趙孟俯,明之董其昌
邢張米董: 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說。
昊中四才子: 指明代居於蘇南的書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祝允明。
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號稱「大小學士」。前者以婉麗勝,後者以遒逸勝。
鮮趙: 指元代書家趙孟俯、鮮於樞。又稱元「二雄」。趙氏代表作如《仇鍔墓碑銘》、《三門記》、《汲黯傳》、《二陸文賦跋》、《嵇康絕交書》,《蘭亭十三跋》等;鮮於樞代表作如《韓愈進學解》、《漁父詞》、《透光古鏡歌》、《韓愈石鼓歌》、《蘇軾海棠詩》、《老子道德經》等。
⑩ 你知道我國古代哪些著名的書法家,你知道他們的哪些故事
王羲之是一個標准,書法界的標准。作為一個標准,是無法被超越的。你也可以選擇不按這個標准玩兒,但那個不叫超越。
社會上不是有句話嘛:一流企業做標准,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
我在另外一個回答中無意涉及到這個問題,把這段話拿過來倒是挺適合解釋這個問題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文明越
是發展,我們對後面的一二三和萬物分得越來越清楚細致,卻普遍迴避「道生一」的過程,而對開頭
「有物混成」的那個「道」也是越來越疏遠。幾乎所有的修煉,目的都是找回那個永生的混沌。在知識
上也是一樣,學科越分越細,專家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聖人絕跡,真人成為傳說。每個人都站在
自己的專業角度認識世界,很少有人能跳出專業劃分,用完整和純潔的視角來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
科技和藝術再怎麼發展,古典的大師放在今天仍然是大師。他們不懂那麼多學科,但是他們懂有無混
成,懂道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