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著名認證 » 西漢著名醫

西漢著名醫

發布時間: 2021-01-24 21:55:51

1. 西漢時最有名的醫生是誰

西漢時最有名來的醫生是自淳於意(號倉公,前205~?)。他曾從當時的名醫公孫光學習,並從公乘陽慶學習黃帝、扁鵲脈書。當他獲罪要被施刑的時候,他的女兒緹縈上書漢文帝,願代父服刑,故得到豁免。倉公是歷史上第一個治病有醫案的人,這種做法成了後世醫生遵循的良規,有益於提高醫治和下葯的療效。

2. 我國古代著名醫生有

1、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

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2、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候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

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青時,曾任候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

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帶行醫。

有一次到交州(今廣東、廣西、越南北部一帶),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後,病人手足能動,膚色逐漸轉活,半日後即能坐起,4日後能說話,不久病癒。顯然這是民間傳說,士燮死於公元226年,此時董奉才6、7歲。

由於醫術高明,人們把董奉同當時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董奉住士燮府中,後士燮陰謀反叛朝廷,擔心董奉泄漏其密謀,欲害之。董奉利用氣功裝死,騙過士燮後逃走。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廬山下隱居,繼續行醫。吳天紀四年(280年),董奉逝世。

3、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4、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國著名醫學家。

少時曾在外游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今亳州市有「華佗庵」等遺跡。

5、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

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後世尊為「葯聖」

3. 兩漢時期著名的醫葯學家是誰

淳於意(約前215年—約前140年),古代醫家名。西漢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姓淳於,名意。淳於意曾任齊太倉令,精醫道,辨證審脈,治病多驗。曾從公孫光學醫,並從公乘陽慶學黃帝、扁鵲脈書。後因故獲罪當刑,其女緹縈上書文帝,願以身代,得免。《史記》記載了他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

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神醫華佗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4. 遠古的著名醫學著作有哪些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5. 在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醫生

1、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後徙居潤州丹陽。北宋中期宰相,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葯物學家,集賢殿修撰蘇紳之子。

蘇頌出身閩南望族,於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登進士第。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宋哲宗時拜相。他執政時,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宋徽宗時進太子太保,累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年八十二,追贈司空。後追封魏國公。宋理宗時追謚「正簡」。

蘇頌好學,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演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葯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他領導製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開啟近代鍾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2、林道飛

林道飛(生不詳),字宏中,晚年號含雲逸叟,將樂縣人,明朝名醫。他以醫術高超、多行善事而享譽閩中,曾任福建太醫。耆年(老年,約60多歲)賑飢濟貧,病者投劑立效。

尤好施不倦。年八十三。子孫世其業。病人服用他開的方劑,葯到病除。他晚年熱心公益,經常拿出錢糧賑飢濟貧,還捐田120畝給含雲寺。林享年83歲,著有醫書《濟世良友》傳世。

3、熊宗立

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號道軒,別號勿聽子。明代著名醫家。福建建陽崇化里熊屯人。其先祖熊秘在鄉建鰲峰書院,為子孫肄業之所,故熊宗立自稱「鰲峰後人」。熊宗立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熊鑒(彥明)精醫。

熊宗立自幼多病,喜讀醫書,從熊鑒學醫,長大又隨劉郯學習校書、刻書、陰陽、醫卜之術,深得奧旨。熊宗立得家傳師承,學術底蘊頗為厚實。壯年後,結合自己的祖傳醫術,從事醫療和醫書的撰著、校注、刻印工作,從而成為一位整理出版醫學書籍的刻書家和醫學家。

4、扁鵲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5、李辰生

1916年,李辰生於日據時期的台灣嘉義,1945年台灣光復,他獲得了台北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一名漢族人成為社會地位極高的醫學博士,這在當時的台灣極為罕見,

1949年4月,他毅然投身革命,並經朝鮮輾轉東北;解放後他參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醉心於祖國的醫學教育和醫學事業,並在文革中紮根遵義十年;63歲時,趕上改革開放春潮初涌,他又南下「創業」,擔任暨南大學副校長、醫學院眼科主任。

6. 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有哪些

1.華佗 (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

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

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3.孫思邈(541年—682年)

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葯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葯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4.李時珍(1518—1593)

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後世尊為「葯聖」。

5.扁鵲(公元前407—前310)

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內邱縣),戰國時代名醫。又家於盧國(今山東長清一帶),因名之曰盧醫。《史記》等載其事跡涉及數百年。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後,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於今永濟市清華鎮東。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6)西漢著名醫擴展閱讀

華佗股骨療傷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描寫,講的是關羽在襄陽之戰時右臂為魏軍毒箭所中。後來,傷口漸漸腫大,十分疼痛,不能動彈。華佗為關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劇毒,而關羽神色不變,尚在與人下棋。這個故事原本是頌揚關羽之神勇、有毅力、能忍耐,也同時說明了神醫華佗的醫技高明。博得人們的稱贊和敬佩。他是我們外科醫學的鼻祖。

這是《三國演義》和湖北《襄陽府志》上記載、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個根據事實虛構的故事。關羽雖然有刮骨療傷,但是華佗早已在幾年前死去。

7. 秦漢至魏晉時期的醫學(家)

華佗(?-208) 東漢末醫學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 精內回、外、婦、兒、針灸各科,答於外科尢為擅長,施針用葯,簡單有效。行醫各地,聲名頗著。曾以「麻沸散」為「腸胃積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術。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紀時,古人對於麻醉方法和外科手術的運用已相當成熟。曾創「五禽戲」,教人通過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後因不從曹操徵召,遂為所殺,所著醫書已佚,現存《中藏經》,系後人託名之作。

張仲景 漢末著名醫學家。名機。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學醫於同郡張伯祖 。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經鑽研《內經》、《難經》及《胎臚葯錄》等古代醫書,並廣泛收集有效方劑,著《傷寒卒(雜)病論》。其書輾轉流散,經後人多次收集整理,成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其書分論外感熱病與內科雜病,倡六經分證和辨證論治原則,具體闡述了寒熱、虛實、表裡、陰陽辨證,及汗、吐、下、溫、清、和等施治方法,總結了漢以前民間醫療經驗,對中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8. 西漢末年王莽攝政時有那些名醫,分別叫什麼名字

周漢晉名醫篇

扁鵲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扁鵲是他的綽號。這是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

淳於意

淳於意(公元前205~前150年),西漢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年輕時喜鑽研醫術,拜公孫光為師,學習古典醫籍和治病經驗。公孫光又將他推薦給臨淄的公乘陽慶。當時公乘陽慶已年過六十,收下淳於意為徒,並將自己珍藏的黃帝、扁鵲脈書,根據五色診斷疾病、判斷病人預後的方法傳授給他。

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219年),名機,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人。張仲景的祖籍自來眾說紛雲,陳邦賢氏定為南陽郡涅陽,范行准氏定為南陽蔡陽。

華佗

華佗(約公元2世紀~3世紀初),字元化,沛國譙(即今安徽省亳州)人。他在年輕時,曾到徐州一帶訪師求學,「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專志於醫葯學和養生保健術。他行醫四方,足跡與聲譽遍及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等省。

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漢未至西晉期間高平人,其籍貫一說山東巨野,一說山西高平。唐·甘伯宗《名醫錄》謂其「性度沉靜,通經史,窮研方脈,精意診切,洞識攝養之道,深曉療病之說」。

皇甫謐

皇甫謐,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一作靈台)人,後隨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澠池縣附近)。其曾祖是漢太尉皇甫嵩,但至皇甫謐時,家境已清貧,而他幼時也不好讀書,直到二十歲以後,才發憤讀書,竟至廢寢忘食,終於成為當時著名文人。

涪翁與郭玉

郭玉(公元1~2世紀),東漢廣漢郡(今四川新都縣,一說廣漢縣)人,是漢和帝時最負盛名的醫學家。

郭玉的師祖是一位隱士醫學家,即四川涪水附近以釣魚為生的一老翁,世人不知其姓名,所以稱為「涪翁」。史志記載:「涪翁避王莽亂隱居於涪,以漁釣老,工醫,亡姓氏。」(《直隸綿州志隱逸》卷41)。

葛洪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焉;心雖勤而無獲矣」。這是晉代科學家葛洪在治學上的一句名言。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363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葯,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

9. 西漢的天文學家是誰,北宋的醫學家是誰,南宋的大數學家是誰

落下閎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字長公,西漢益州巴郡閬中縣(今閬中市)人.西漢著名的天文學內家.
王懷隱 北宋醫學容家.宋州睢陽(河南商丘)人.初為道士,精通醫葯.太平興國(976—984年)初奉詔還俗,為尚葯奉御,後遷翰林醫官使.

10. 漢朝時期與醫術最高人是誰

東漢的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漢族,東漢南陽版人。東漢末年權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