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知名人物
A.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 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 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 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 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 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么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
中國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則徐,李白,杜甫,藺相如.....
如果有人問我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滔滔不絕的說出一大堆。但是在這么多的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候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知天文.地理.思考問題清晰.明確。
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講述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個據一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喻,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讓他在10天之內造好10萬只箭。諸葛亮對周喻說,3天內就造好10隻箭,第3天讓周喻派500個士兵來到江邊搬箭。諸葛亮叫來魯肅來幫忙,撥來20條快船,每船30個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蓋好,不讓魯肅告訴周喻,第1天和第2天,諸葛亮沒有動靜,第3天4更時,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接到船里,船用繩索連著。江面上霧很大,船到了曹寨對面不到20里的地方,諸葛亮下令士兵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曹操見霧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滿了箭後,諸葛亮讓大家說「謝謝曹丞相的箭」,一會船順風順水的劃走了。
這個故事大致看完了,你可能在想,為什麼諸葛亮要選擇四更時去借箭,我想可能有4個原因,1.江面上霧非常大。2.天黑。3.周喻這時在休息。4.天黑,霧大,曹操不敢輕易出兵。
這個故事看完後,我覺得諸葛亮非常的會謀劃,他的大腦中充滿了智慧,我們要學習諸葛亮,遇到難事要自己多動腦子,不能全靠別人來幫助你,我們要讓腦筋多轉,讓我們更聰明。
B. 我喜歡的文學作品人物
諸葛來亮(181-234):字孔明,琅邪自陽都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隱居在南陽隆中,後來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興復漢室,他被劉備那種為天下蒼生著想的態度所打動,終於決定出山輔佐劉備。他為劉備謀劃了奪取天下的戰略規劃,即後人所說的「隆中對」。在赤壁之戰中親身前往東吳,成功地締造了孫劉聯盟。他幫助劉備取得了荊、益二州,蜀漢政權建立後,他被封為丞相。劉備伐吳時曾經苦諫,但劉備不聽。劉備去世後輔佐後主劉禪,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蠻。回到成都後,給後主劉禪上《出師表》,出師北伐曹魏。六齣祁山未果,最後在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歲。他對於蜀漢的忠心,以及他那份卓絕的智慧,一直是人們崇拜他的主要理由
C. 普通話考試話題:我最喜歡的明星,我喜歡的知名人士
你也可以買一本高考作文人物傳記素材。。。。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的
陳毅
陳毅講話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談,常常以機敏而風趣的言辭使聽者折服。在一次會議上,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還不時地低下頭看看,後來竟發現那是一張白紙。「陳總,你怎麼用張空白的發言稿啊?」會後有人問他。他回答說:「不用稿子,人家會說我不嚴肅,信口開
河。」
郁達夫
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有一次請一位在軍界做事的朋友到飯館吃。飯畢,飯館侍者到他們飯桌邊收費,他就從鞋墊底下抽出幾張鈔票交給他。他的朋友很詫異地問:「郁兄,你怎麼把錢藏在鞋子里呀?」郁達夫笑了笑,說:「這東西過去一直壓迫我,現在我也要壓迫它?」
郭沫若
1945年,我國著名漫畫家廖冰兄在重慶展出漫畫《貓國春秋》,當時在渝的許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宋雲彬、王琦都應邀前往,參加首展剪綵儀式。席間,郭沫若問廖冰兄:「你的名字為什麼這么古怪,自稱為兄?」版畫家王琦搶過話頭代為解釋說:「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聽後,哈哈大笑,說:「噢,我明白了,郁達夫的妻子一定叫郁達,邵力子的父親一定叫邵力。」一句話引得滿堂賓客捧腹大笑。
范長江
1937年閻錫山路過江蘇無錫,登錫山游覽,忽然對他的隨從們說:「我有個對子的上聯是『閻錫山過無錫,登錫山,錫山無錫』,請大家對個下聯,」隨從們無人能對,閻錫山十分得意,登報公開徵求下聯。好長時間,竟無人應征,幾乎成了絕對。1945年著名記者范長江 1909一1970年 跟隨陳毅來到安徽天長縣時,突然靈機一動,對陳毅叫道:「有了,有了,閻錫山的對子我對起來了!」范長對的下聯是「范長江到天長,望長江,長江天長。」陳毅低吟了兩遍,連聲稱贊說:「范長江果然才子也!」
錢鍾書
文學大師錢鍾書最怕被宣傳,更不願在報刊上露臉。有一次,一位英國女士求見他,他執意謝絕,在電話中,他對那位女士說:「小姐,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陸文夫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著名作家陸文夫對性文學是怎麼看的。
陸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面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與會者發出會心的笑聲,接著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馮驥才
作家馮驥才在訪美期間,一位美國朋友帶著孩子去馮所住的賓館看望。談話間,那個壯得像牛犢的孩子,爬上馮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截了當地請他下來,勢必會使其父產生歉意。於是,馮驥才幽默地說道:「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那個美國朋友也立即心領神會:「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D. 作文:我喜歡的一位古代著名人物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一員猛將張飛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有勇無謀,脾氣暴躁,好逞匹夫之勇的人.其實不盡如此,我認為張飛非但是智勇雙全,而且還能有識大賢之能.只是由於他心性直爽,處事時想到就做,才給世人造成一個有勇無謀的錯覺.只要張飛肯花時間細想一下,妙計便會層出不窮.在《三國演義》一書中有很多地方都能夠體現.
例如,第二十二回中寫道:「卻說劉岱知王忠被擒,堅守不出。張飛每日在寨前叫罵,岱聽知是張飛,越不敢出。飛守了數日,見岱不出,心生一計:傳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間卻在帳中飲酒詐醉,尋軍士罪過,毒打一頓,縛在營中.曰:「待我今夜出兵時,將來祭旗!」卻暗使左右縱之去.軍士得脫,偷走出營,徑往劉岱營中來報劫寨之事.劉岱見降卒身受重傷,遂聽其說,虛扎空寨,伏兵在外.是夜張飛卻分兵三路,中間使三十餘人,劫寨放火;卻教兩路軍抄出他寨後,看火起為號,夾擊之。三更時分,張飛自引精兵,先斷劉岱後路;中路三十餘人,搶入寨中放火.劉岱伏兵恰待殺入,張飛兩路兵齊出.岱軍自亂,正不知飛兵多少,各自潰散.劉岱引一隊殘軍,奪路而走,正撞見張飛,狹路相逢,急難迴避,交馬只一合,早被張飛生擒過去.余眾皆降.飛使人先報入徐州.「在這件事當中,張飛在立下軍令狀務必生擒劉岱後,劉岱卻在寨中堅守不出,張飛雖勇也無法攻破.在這種情況下,張飛成功的施展了一個妙計,不但誘使劉岱出戰,生擒了劉岱,更是幫助劉備打了個大勝仗,俘虜了不少敵軍.事後劉備也稱贊張飛說:「翼德自來粗莽,今亦用智,吾無憂矣!」
又有一個例子,當劉備大軍棄了新野,屯於樊城.曹操欲領兵攻之.劉備得知此消息後,料敵曹操不過,決定帶者百姓攻投奔江陵安身.奈何劉備大軍帶著許多老弱病殘,行軍緩慢,數日便被操軍趕上.兩軍交戰,劉備軍隊人少,寡不敵眾,被殺得潰不成軍.劉備幸得張飛拚死相救才沖出包圍,而身後兵馬卻只余百餘騎.張飛卻自引二十餘人來到長阪橋,見橋端有一小樹林,想出了一計.他令所帶的二十餘人砍樹枝拴在馬尾,在樹林奔跑,揚起了很多塵土.待到曹操到時,張飛獨自一人騎馬在長阪橋上叫戰.曹操生性多疑,見樹林中塵土飛揚,又見張飛只單身一騎,恐劉備有伏兵,遂不敢出戰.這時張飛卻又來叫戰,聲若巨雷,竟當場震死操軍一將,曹操於是退兵急回.張飛的這一計謀成功的施展.充分的體現出了張飛的才智.首先,他善於抓住別人的弱點,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必定不敢貿然出戰;然後,他憑借自己超人的勇氣和萬夫莫敵的武力,更加深了曹操的疑慮,進一步使曹操不敢輕舉妄動.這不僅讓曹操退兵數里,折了一將,更是讓劉備的軍隊有了充分的時間撤往漢津,與關羽引的部隊匯合,一起抗拒曹軍.若沒有張飛的這一計謀,恐怕劉備所領之軍會全軍覆沒於長阪橋,劉備本人也難逃厄運.此真良策也!也許張飛的才智並不在諸葛亮,龐統之下,只是未開發出來吧!
與卧龍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最初效力於孫權,可因為龐統相貌醜陋,所以得不到孫權的重用.在魯肅的推薦下,龐統又去投奔剛剛攻克荊州的劉備,希望能得到重用.可劉備也同樣因為龐統相貌的緣故,不想重用他。便以剛攻克荊州,職位無空缺之由,只讓龐統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去當縣令。
龐統沒辦法,只得先去做了個小縣令,卻終日飲酒,不曾治理.此事傳到劉備耳中,劉備大怒.急差張飛前去查看.張飛到時,龐統正在飲酒,百餘日的公文都未處理.張飛勃然大怒,想要治其罪.龐統讓張飛稍等,自己拿了筆,竟在半日之內批閱了百餘日來的所有公文,張飛乃大驚.於是在劉備面前力薦龐統.劉備才讓龐統當上了副軍師.
倘若也似孫權,劉備等只以貌取人,卻不看真才實學,劉備便要埋沒了一位大賢人,也許就不會有劉備後來的奪取西川,自立蜀國,劉備也會背負一個害賢之名,失掉人心.興許張飛識賢之能在劉備,孫權之上吧!
綜上所述,我覺得張飛不僅不像是世人所說的那樣有勇無謀等。而且在某些方面他更是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我們必須改變對張飛的看法才行。
E. 我最喜歡的人物
《三國演義》是一本奇書。
前人為其寫過的文章不計其數,可謂能說到的都說到了。但是既然我把這一百二十回的宏大歷史篇章讀完了,那心中的如波濤般的感受真是不吐不快!
不知道《三國演義》的中國人,好像不多
此書問世數百年來,稱得上是「家喻戶曉」,同學們在班中談論三國權術,人物事跡,常常為了某個事件或某個人物爭得面紅耳赤。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偶像,好武的人崇拜關羽、呂布的萬夫莫敵,喜文的人佩服諸葛亮、周瑜的運籌帷幄,而崇尚權術的則被曹操、孔明的雄才大略所折服。
而且,外國人知道《三國演義》的,好像也不見少
就說日本人甚愛三國,政治家讀他的權謀,軍事家讀他的韜略,士農工商被他的傳奇故事吸引,而平凡人士則視桃園結義為千古楷模,至今仿效不絕,就連漫畫、游戲一旦被冠以「三國」的名字,那也會相當暢銷。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就供奉兩本書----一是被他成為「天下第一神靈」的《孫子兵法》,另一就是 《三國演義》。
縱觀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到新中國成立,幾千年的歷史,問人們最熟悉哪一段,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三國」要說稱王稱霸,大忠大邪,文治武略,英雄美人,何時不曾有?那麼,這段知名度最高的歷史,則應歸功於經羅貫中演義後的這部奇書。
也可以說是文學的力量。即使是在三國這本書中,也不難看出作家的一支筆,有多大的威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操、劉備、孔明三人。曹操可謂是一奇人,既有精湛的武藝(只因是老大,沒機會施展),又有統治者的霸氣,更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詩句揚名文學界。然而,羅貫中卻將他刻畫成一位亂世梟雄形象,陰險狡詐,那張白臉是怎麼也洗不清。結果,受羅貫中影響,一些日本人的三國游戲就將曹操設為了最後關底,身形巨大,皮膚漆黑,猶如怪物一般。曹操要是還活著的話,肯定是又高興又郁悶,高興的是自己的六尺身材變得如此高大,郁悶的是自己成為了人們痛打痛罵解恨的對象。劉備跟曹操相比那真是差得遠了,畢竟他是手工業者出身,沒有曹操的雄略,又總是帶著仁義的面具,做事一點不幹脆,像奪荊州時猶猶豫豫,結果被蔡夫人獻了曹操,而且他小勝以後,掉以輕心,沒有及早作撤退准備。而他攜民渡江的大逃亡中,他雖得到了千古贊揚的仁義道德,是以新野、樊城兩地人民的生命,和他的部隊潰不成軍為代價換來的,真是令人懷疑這美名的價值。而諸葛亮則被刻畫成了絕對的智慧,絕對的公正,絕對的忠誠的化身,有關這方面的談論也很多,我就不發表愚論了。還有一點很有趣,那就是關羽。我個人認為,關羽在整個三國中只能算一流武將,二流人物,甚至可以說是導致劉備被打敗的原因所在,要不是他當初說了「虎女焉能配犬子」,那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或許可以獲得最後的成功。若不是他恃功自傲,不聽計策,那也不會丟樊城,失荊州,自己也沒了性命,但是這一沒了性命,劉備又要報仇,結果被陸遜營燒七百里,使蜀國的戰鬥力喪忘殆盡。可是這樣一個人物,在今天居然成了一名英武之神,道義之神,發財之神,被人們頂禮膜拜,實在是很神奇。
本人學問不深,領悟力有限,僅跟大家討論。但是我還是要說,如果你沒讀過三國,那麼趕快去讀吧,否則你很容易出醜的。如果你讀過三國的話,那再讀一遍吧,你會體會到更多的東西。
F.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
中國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則徐,李白。杜甫,藺相如.....
如果有人問我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滔滔不絕的說出一大堆。但是在這么多的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候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知天文.地理.思考問題清晰.明確。
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講述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個據一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喻,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讓他在10天之內造好10萬只箭。諸葛亮對周喻說,3天內就造好10隻箭,第3天讓周喻派500個士兵來到江邊搬箭。諸葛亮叫來魯肅來幫忙,撥來20條快船,每船30個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蓋好,不讓魯肅告訴周喻,第1天和第2天,諸葛亮沒有動靜,第3天4更時,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接到船里,船用繩索連著。江面上霧很大,船到了曹寨對面不到20里的地方,諸葛亮下令士兵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曹操見霧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滿了箭後,諸葛亮讓大家說「謝謝曹丞相的箭」,一會船順風順水的劃走了。
這個故事大致看完了,你可能在想,為什麼諸葛亮要選擇四更時去借箭,我想可能有4個原因,1.江面上霧非常大。2.天黑。3.周喻這時在休息。4.天黑,霧大,曹操不敢輕易出兵。
這個故事看完後,我覺得諸葛亮非常的會謀劃,他的大腦中充滿了智慧,我們要學習諸葛亮,遇到難事要自己多動腦子,不能全靠別人來幫助你,我們要讓腦筋多轉,讓我們更聰明。
G. 我最喜歡的人物
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莫過於魏武帝曹操。
1、大氣。
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從這個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氣質,正是一種「大氣」,一種將生死成敗、進退榮辱置之度外的豁達大度,一種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確實是很大氣的。讀他的詩和文,常會感到他的英雄氣勢。哪怕是信手拈來,嘻笑怒罵,隨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種大氣而不顯粗俗。尤其是他的《觀滄海》,是何等的氣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詩,確非大手筆而不能作。鍾嶸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這種悲涼,除如劉勰所說,是「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 故梗慨而多氣也」外,與曹操對宇宙人生的哲學思考也不無關系。曹操畢竟是亂世英雄,對於生命的毀滅,他比誰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帶點終極關懷的意味的。
也許,正是這種對宇宙人生的透徹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終都能夠以笑容面對艱難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讀《三國志•武帝紀》,我們就會發現,笑、笑曰、太祖大笑這些字眼,竟會頻頻出現。當然,曹操的笑是各種各樣的。有放聲大笑,開懷大笑,也有自我調侃的苦笑、嘲笑,還有譏笑、冷笑,甚至是充滿殺機的冷笑。然而曹操始終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戰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親人去世,也會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錯了事情,打了敗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絕對不會哭,他一定是笑。因為曹操豁達開朗大氣磅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愛
曹操是很可愛的。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腰裡掛一個皮製的腰包,用來裝手巾之類的零碎東西,有時還戴著絲綢制的便帽去會見賓客。與人交談時,也沒什麼顧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說道高興處,笑彎了腰,一頭埋進杯盤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這些細節,是一部對曹操不太友好的《曹瞞傳》告訴我們的,其本意是要給曹操扣上「佻易無威重」(輕俘)的帽子。然而我從中讀出的,卻是曹操的率真風趣、灑脫隨和。
曹操確實風趣。他喜歡開玩笑,常常正經事也用開玩笑話說。據《三國志•毛玠傳》,建安十七年機構改革時,有人要求裁並東曹,其意在排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東曹掾毛玠。曹操的回答卻很幽默。他說,日出東方,月盛於東。東西,東西,人們總是先說東而後說西,為什麼要裁並東曹呢?結果,被裁並的是西曹。這就既改革了機構,又保護了毛玠。
戰場上的曹操也很可愛。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聽說曹操親自出場,都爭先恐後伸長了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告訴你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只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說得很實在,也很可愛,還很灑脫。
作為朋友的曹操更可愛。曹操喜歡開玩笑,也喜歡會開玩笑的朋友。太尉橋玄是最早賞識曹操的人,和曹操算是「忘年交」。據《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曹操在祭祀橋玄的文章里就講了一句笑話,說當年橋老曾和他「從容約誓」:我死以後,路過我的墳墓,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隻雞來祭一祭,車過三步,你肚子疼起來可別怪我。這就比那些官樣文章的悼詞可愛得多,情感也真實得多。
3、說真話
曹操最可愛同時也最遭人嫉狠之處是他說真話。本來,搞政治斗爭,在官場上混,是難免要講些假話的,至少要講官場套話,何況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講真話,或講得像真話,不做官樣文章。他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原本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稱得上「政治綱領」四個字的,卻寫得實實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話,一點官腔都沒有。
曹操實在是聰明。在一個人人都說假話的時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實話實說。這不但因為實話本身具有雄辯的力量,還因為你一講實話,西洋鏡就拆穿了,講假話的人就沒轍了,他們的戲就演不下去了。當然,曹操這樣說,並不完全出於斗爭策略,還因為他天性愛講真話,說實話。即便這些實話後面也有虛套,真話後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東西,也隱藏得很自然,不露馬腳。甚至哪怕是說假話,或者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或者是把假話藏在真話的後面,也講得坦盪, 講得流暢,講得理直氣壯。可以說,曹操這個傢伙,就連撒起謊來,都是大氣磅礴的謊。
4、寬容。
曹操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但也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很多與他為敵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過了。
魏種,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張邈反叛時,許多人倒戈跟隨了張邈,曹操卻十分自信地說:只有魏種是不會背叛我的。誰知魏種也跟著張邈跑了,氣得曹操咬牙切齒:好你個魏種!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饒不得你!但當魏種果然被俘時,曹操卻嘆了一口氣說:魏種是個人才啊!又任命他去當河內太守。畢湛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被張邈扣押,曹操便對他說:令堂大人在張邈那裡,你還是到他那裡去吧!畢湛跪下磕頭,說自己沒有異心,感動得曹操流下眼淚。誰知畢湛一轉身連招呼都沒打一個,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張邈。後來,畢湛被俘,大家都認為他這回必死無疑。誰知曹操卻說:盡孝的人能不盡忠嗎?這正是我的到處要找的人啊!不僅不治畢湛的罪,還讓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魯國相。這兩件事,都記載在《三國志武帝紀》正文,也應該可信。
甚至對於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曹操也很看重當年的情誼。陳宮和曹操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曹操出任兗州牧,就是陳宮的功勞。後來陳宮死心塌地地幫呂布打曹操,被俘以後,也死不肯投降。曹操便叫著他的字說:公台,你死了不要緊,你的老母親可怎麼辦呀!陳宮長嘆一聲說:陳某聽說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是死是活,全在明公您了。曹操又問: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呢?陳宮又說:我聽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後,老婆孩子是死是活,也由者明公看著 辦了。說完,頭也不回,昂首就刑。曹操流著眼淚,為他送行。陳宮死後,曹操贍養了他的老母,還幫著把他女兒嫁了,對他們家比當初是朋友時還要好。《三國志》裡面,沒有陳宮的傳,這是記載在《呂布傳》里的。裴松之注引《典略》,則說得更詳細。
5、英雄無奈是多情
曹操是兒女情長的人。曹操南征北戰,戎馬一生,享受天倫的時間不多,因此對家人的感情特別珍惜。據《三國志後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臨終前還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惟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便由沒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撫育,丁夫人也視為己出。後來曹昂陣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來,又常常哭著罵著數落曹操:把我兒子殺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煩,便把她打發回了娘家,因此去世前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曹操還是做過努力的。他親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卻坐在織布機前織她的布,動都不動,理都不理。曹操便撫著她的背,很溫柔地說: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門外,又回過頭來問: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還是不理他。曹操沒有辦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氣之暴躁,為人之兇狠,做到這一步已很不簡單。何況曹操還讓丁夫人改嫁,不讓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
6、改革家
曹操和諸葛亮一樣,既是新秩序的建設者,又是舊制度的改革者。範文瀾先生《中國通史》說,曹操在北方,諸葛亮在蜀國,都「革去了一些東漢的惡政」。
在我看來,曹操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於他要建立一種新的秩序。這個新秩序從階級關系講,是庶族的;從意識形態講,是法家的。因此,它和曹操這個人一樣,也是要打折扣的。因為歷史證明,最適合帝國的統治階級,就是庶族地主;最適合帝國的意識形態,卻不是法家思想。隋唐以後的政治路線,既不是袁紹的「士族儒家」,也不是曹操的「庶族法家」,而是「庶族儒家」。但這只能在經過了魏晉南北朝369年試錯之後才能實現,以司馬家族為代表的士族政權也有歷史的必然。曹操既超前又失誤,豈能不敗?
7、古今罕見的曠世奇才
千百年來,曹操可能是被議論最多的歷史人物之一,至今仍然有人為他爭論不休,可謂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但是,沒有一個人質疑曹操的才幹。
曹操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大軍事家。曹操的兵法韜略,堪比韓信、白起,故有「談兵者無過孫武,用兵者無過韓信、曹公」之說(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且自創兵法,寫下《孟德新書》,批註《孫子兵法》,可謂文武兼備,理論結合實戰。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謀略家、文學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吒風雲、臨險不驚的軍事才幹,氣壯山河、舍我其誰的政治抱負,直抒情懷、氣魄雄偉的詩詞文賦等等,千古以來,除了毛澤東之外,少有其匹。
即便是不喜歡曹操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認「曹公兵機智算,殆難與敵,故能肇跡開基,居中作相,實有英雄之才矣」(虞世南語。見《唐文拾遺》卷十三);即使是他的敵人諸葛亮、劉備也不得不說「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先帝每稱操為能」(見《出師表》);而偉大領袖毛澤東更是坦言:「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魯迅先生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一文中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8、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人才
《三國志》評價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後人譽其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雙全、文藝兼亥之人。曹操的才能多種多樣,《三國志》記載「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及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除了是文學大師,曹操還是一代書法家,在音樂上也是造詣極深。
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無不贊其書作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漢朝末期,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南朝的書法評論家梁瘐肩在其《書品》中,把古代名人的書法作品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書法家兼評論家張玉灌,按歷代書法家的藝術成就,把它們劃分為神、妙、能三類:傑立特出者為神,運用精美者為妙,離俗不謬者為能;他在書法評論專著《書斷》中稱曹操的書法作品為妙品。由此看來,曹操的書法作品雖不能列為神品、上品,但在全國名書法家中是數得著的。按理說,他也是個書法大家。
張華《博物志》說:「恆譚、蔡邕善音樂,……太祖皆與埒能。」,這說明曹操所具有的音樂才能,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曹操喜愛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他喜愛的是何種音樂呢?據說他不喜歡呆扳、少變化的雅樂,而喜愛形式多變、活潑生動、各具特色的俗樂:即一人領唱,三人和唱,或一人吹管、一人彈弦,一人打節拍,同時主唱……「魏武帝尤好之」;這種清新、悅耳,搖曳多變的音樂,刺激了曹操的創作慾望。因而,「曹操創制了大量俗樂歌辭,成為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力寫作俗樂歌辭的文人詩人」。憑曹操的音樂才能及作歌辭的質與量,我們稱他為傑出的音樂家是當之無愧的!
曹操一生創作頗豐:明代胡應麟在《詩藪·雜編》中說:「自漢而下,文章之富,無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當首於此。」 據有關考證說,「後代流傳的曹操著作有十九種之多。」,「曹操創作的數量雄視一代,因而充分發揮了震爍、影響一代的作用」。
H.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100字)
思路:這來個可以根據對自梅蘭芳生平經歷的理解,對梅蘭芳的敬仰之情入手,給梅蘭芳寫信。
尊敬的梅蘭芳爺爺:
您好!
在各種宣傳片中,在電視里,甚至在書本中都能看到您表演國粹京劇的錄像和視頻,我知道,學藝過程異常艱辛,您小的時候去拜師學藝,師父說您的眼睛沒有兒,不是唱戲的料,但您的決心沒有動搖,而是繼續練眼神。
您常常緊盯空中的鴿子,像一部攝影機一樣,不斷的拍攝著它們在天空翱翔,或者注視水中快速游動的魚,像一位漁民拿著魚叉,時時刻刻准備將那鋒利而有力的魚叉刺下去一樣。經過這樣日日夜夜的練習,最終,您成為了著名的京劇大師,這都證明了您的精神,所以,我要向您的精神學習,學習你不動搖的堅定決心,學習您求藝的耐心……
有一次,我很榮幸的和您的第九個孩子梅葆玖老先生在同一個舞台演出,當時我激動說不出話來,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我每每想起來那時的畫面,感覺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在我學習了您的精神後,它對我有很大很大的幫助,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刻苦,專心,不放棄,決心去做一件事情,定會有好的結果和收獲!
此致
敬禮!
江天語
2月15日
I. 求《我喜歡的知名人士》500字作文
我喜歡的知名人士 最近在讀者里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講人生信念的,文中的女主人公讓我感到深深的敬佩! 她是一個緬甸政治家,199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已經有十多年的歲月是在囚禁和軟禁中度過的。期間當然也有過離開這種禁錮生活的機會,當時她的丈夫在英國去世了,緬甸軍政府催促她去和兩個兒子團聚,但是卻被她拒絕了,因為她切實的知道自己一旦緬甸,就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國了。後來她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到:我的家庭的分離,是我爭取一個自由的緬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2007年5月27日,原本是她軟禁令屆滿的幸福的日子,按道理說她應該能夠自由的走出家門與民眾接觸,但緬甸軍政府已在釋放前兩天通知她,軟禁將被繼續延長。 整個5月,國際上關於釋放昂山素姬的呼聲此起彼伏,因為她是至今唯一一個被關押著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可是這些呼聲根本改變不了昂山素姬被軟禁的命運,呼聲也僅僅是呼聲罷了。 有時候想想千里迢迢,我們寧願放棄一些自己明知得不到的東西而讓自己歸於平靜,可昂山素姬與我們的區別就在這里,我們放棄了,她不放棄。 強權就是這樣的表露無遺,讓理想停留在理想的和後面。但信念卻可以增強一個人的勇氣,即使是身陷囹圄,也會有足夠的信心去戰勝困難,去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