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著名書籍
Ⅰ 魯迅有幾部知名的書籍
魯迅作品
短篇名章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
《吶喊》文集
《二心集》文選
《阿Q正傳》
《白光》
《端午節》
《風波》
《故鄉》
《孔乙己》
《狂人日記》
《明天》
《社戲》
《頭發的故事》
《兔和貓》
《一件小事》
《鴨的喜劇》
《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樓上》
《傷逝》
《離婚》
《孤獨者》
《高老夫子》
《示眾》
《長明燈》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墳》文集
《題記》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
《論雷峰塔的倒掉》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說胡須》
《論照相之類》
《看鏡有感》
《燈下漫筆》
《春末閑談》
《論「*的!」》
《雜憶》
《從胡須說到牙齒》
《寡婦主義》
《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寫在『墳』後面》
Ⅱ 魯迅寫過最著名的書是什麼
<阿Q正傳>是最著名的
<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生平與創作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 科學 」與「民主」。1902 年赴日本留學 ,入東京弘文學院 。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棄醫習文。1906年回到東京從事文藝活動,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 ,發表了《 摩羅詩力說 》、《科學史教篇》 、《文化偏至論》等富有戰斗精神的論文 。1909年8月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余輯錄亡佚古代小說。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部員。到北京後,任社會教育司科長、僉事。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家族制度與封建禮教 。此後「 一發而不可收 」,陸續發表《 孔乙己 》、《葯 》、《阿Q正傳》等傑作。同時 ,他還結合斗爭需要 ,創造了被稱為匕首或投槍的文體,寫了許多雜文和論文,後來結成雜感集《熱風》,論文則收入《墳》。1920 年 8月起,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兼課,編定《中國小說史略》等書 ,並相繼出版了小說集《 吶喊 》、《 彷徨 》。1925年領導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編《莽原》,翻譯介紹外國文學 。1926年8月在軍閥迫害下 ,離京到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任教 。1927 年10月到上海,專事著述 。1929年主編《科學的藝術論叢書》。1930年參加發起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擔任「左聯」領導工作。其間,還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與國民黨和帝國主義進行斗爭 。在上海期間 ,陸續出版9本雜文集和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先後編輯《語絲》、《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頭》、《譯文》等文學刊物,翻譯了許多外國文學作品。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 。1936年10月19日 , 這位偉大的文化巨人因積勞成疾卒於上海。
成就 魯迅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對民主革命和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精神遺產。他一生著譯約近1000萬字,計有小說集3部 ,雜文集17部,散文詩集1部 ,回憶散文集1部 ,1400多封書信 ,還有1912 年5月5日到1936 年10月18日的日記(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著作。他還翻譯了14個國家將近 100 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印成33部單行本。此外還輯錄、校勘古籍18種。這些著作曾有各種不同版本出版,現有1959年版《魯迅譯文集》10卷,1981年版《魯迅全集》16卷等。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 、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的一生,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 ,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方向。」對於魯迅思想和創作的研究,是從1918年《狂人日記》發表後開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匯編了這方面的部分重要成果。另外尚有魯迅研究專家的多種專著。
Ⅲ 魯迅寫的書有名的是哪幾本大概內容是什麼
1、《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小說集,於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後編入《魯迅全集》。
整部小說集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該小說集在深廣的歷史圖景中,對人物命運的敘述滲透感情。
2、《吶喊》
《吶喊》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短篇小說集,收錄魯迅於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說,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1卷。
小說集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從革命民主主義出發,抱著啟蒙主義目的和人道主義精神,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
對舊時中國的制度及部分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
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
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4、《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5、《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小說史略》是由現代文學家魯迅著作的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專著。這部專著從遠古神話傳說講起,至清末譴責小說為止。
完整地論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和演變,精當地評價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家和作品,深刻地分析了前後期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系。
Ⅳ 魯迅最著名的書是什麼書
是小說的話,就是<<阿Q正傳>>
是散文的話,則是<<野草>>
魯迅的書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Ⅳ 魯迅最好的書
一提魯迅的小說,多是什麼《吶喊》、《彷徨》,其實魯迅寫得最好的,卻是不為專人注意的《故事屬新編》,這篇薄薄的集子,夠編劇們學一陣的,王朔對《故事新編》也很推崇,眼光是有的。
魯迅的《野草》是中文寫就的最好的散文詩,自有「散文詩」這一題材以來,無出其右。
魯迅的主業是雜文,雜文寫得最有味道的是中早期,《墳》是魯迅思想的發軔點,也是他的一個高峰,說到打筆帳,首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中的文字,真是不愧紹興師爺刀筆吏之名。瞧那諷刺筆墨,讀來真真暢快,比整天只會LOW 啊LOW ,或者像只狗皮膏葯似的在人家帖子中叫罵,反過來掉過去就那幾個詞句的組員強多了。
可惜,魯迅後期的雜文有點兒急躁,除了一些篇目算高水準外,大多數沒有達到二十年代的高度。原因是老爺子生存環境舒適了,有女學生當老婆伺候,有各懷鬼胎的人的吹捧、禮贊,老爺子失了水準。
估計老爺子晚年會夢見,那個被各種教授、正人君子圍攻而自己左沖右突,以筆為刀,以墨為血 力戰群雄的二十年代的自己。那一夜,我筆下有百萬雄兵。
Ⅵ 魯迅的著作有哪些
魯迅的著作如下:
小說集
《吶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雜文集
魯迅生前所創作的未結集出版的雜文作品死後由蔡元培、許廣平等整理出版納入第一版魯迅全集中,然而時間倉促,難免遺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魯迅全集補遺》、《魯迅全集補遺續編》,這些文章後以不同分類方式納入各種版本的魯迅全集之中,在這些全集中對這些文章總集所取名目頗多,以下皆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所取名為准。
魯迅雜文合集
《墳》 1927年3月,未名社
《熱風》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 1927年5月,北京北新書局
《續編的續編》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書局
《南腔北調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書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眾書店
《花邊文學》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店
《偽自由書》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書局
《准風月談》 1934年12月,上海聯華書店
《且介亭雜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 1937年7月,上海三閑書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集外集拾遺》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翻譯作品
《壁下譯叢》 1929年4月,上海北新書局
《現代日本小說集》 1923年6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現代新文學的諸問題》 1929年4月,上海大江書鋪
《桃色的雲》 1923年7月,北京新潮社
《藝術論》 1929年6月,上海大江書鋪
《苦悶的象徵》 1924年12月,北京未名社
《文學與批評》 1929年6月,上海水沫書店
《出了象牙之塔》 1925年12月,北京未名社
《月界旅行》 1903年,日本東京進化社
《小約翰》 1928年1月,北京未名社
《工人綏惠略夫》 1922年5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思想·山水·人物》 1928年5月,北新書局
《現代小說叢譯》 1922年7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近代美術史潮論》 1929年,北新書局
《愛羅先珂童話集》 1922年7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小彼得》 1929年11月,上海春潮書局
《文藝政策》 1930年6月,上海水沫書店
《藝術論》 1930年7月,上海光華書店
《毀滅》 1931年9月,上海大江書鋪
《豎琴》 1933年1月,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十月》 1933年2月,上海神州國光社
《一天的工作》 1933年3月,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表》 1935年7月,上海文化生活書店
《俄羅斯的童話》 1935年8月,上海文化生活書店
《死魂靈》 1938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 1936年6月,上海聯華書局
《葯用植物及其它》 1936年6月,上海商務印書館
《山民牧唱》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譯文補編》 2008年3月,福建教育出版社
《地底旅行》 1906年3月,上海普及書局及南京啟新書局
《域外小說集》 1909年3月,上冊;1909年7月,下冊 署會稽周氏兄弟纂譯,周樹人發行,出版社未知
學術專著
《中國小說史略》 1923年12月,上冊;1924年6月,下冊,北大新潮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
其他作品
魯迅其餘作品合集
《野草》 1927年7月,北京新潮社 散文詩合集
《朝花夕拾》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 散文集
《古籍序跋集》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合編
《譯文序跋集》 1938年,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委員會整理合編
《兩地書》 1933年,上海青光書局 魯迅與許廣平書信合集
《魯迅書簡》 1937年,三閑書屋 許廣平整理
《魯迅日記》 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許廣平整理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Ⅶ 魯迅的書籍有哪些
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 《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浙江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
Ⅷ 魯迅有那些好看的書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華蓋集續編補編》(雜文集)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附集》(雜文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古籍序跋集》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補編》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魯迅全集卷一(墳 熱風 吶喊)
魯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故事新編)
魯迅全集卷三(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而已集)
魯迅全集卷四(三閑集 二心集南腔北調集)
魯迅全集卷五(偽自由書 准風月談花邊文學)
魯迅全集卷六(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魯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遺補編)
Ⅸ 魯迅先生最著名的作品有那些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阿Q正傳》等皆收於《吶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 散文詩集:《野草》《故鄉》 論文集:《門外文談》 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花邊文學》《偽自由書》《附集》《准風月談》《集外集》《且介亭雜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等18部。 魯迅文集選 《而已集》文選 《魯迅傳略》; 《偽自由書》文選 《野草》 《朝花夕拾》《吶喊》;文集《且介亭雜文》《二心集》;雜文集:《阿Q正傳》《白光》 《端午節》 《風波》《故鄉》《孔乙己》。1918年5月發表首次用筆名「魯迅」的中國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後來又發表了《明天》《社戲》《頭發的故事》《兔和貓》《一件小事》《鴨的喜劇》《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樓上》《傷逝》《離婚》《孤獨者》《高老夫子》《示眾》《長明燈》《肥皂》《幸福的家庭》《墳》文集《題記》《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後怎樣》 《未有天才之前》《論雷峰塔的倒掉》《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說胡須》《論照相之類》《看鏡有感》《燈下漫筆》《春末閑談》《論「他媽的!」》《雜憶》《從胡須說到牙齒》《寡婦主義》《堅壁清野主義》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寫在『墳』後面》《藤野先生》《父親的病》《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反駁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墓碣文》《「友邦驚詫」論》,魯迅的自撰文《魯迅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