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會計大師
⑴ 會計領域 分別有那些專家粗略介紹一下吧
專家很多,說到專業證書有兩個含金量高的:國內的CICPA,國外的ACCA
會計主要理論看看基礎會計學就可以了
⑵ 頂級的會計大師有誰啊
一、楊汝梅
楊汝梅(1899年8月——1985年9月)男,漢族,河北省磁縣人。1920年畢業於鐵路管理學校高等科(北京交通大學前身),1921年夏前往美國留學,是學校派往美國得第一批留學生。在美國就讀於密歇根大學,主修經濟學並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26年攻讀哲學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26年底回國後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講授《會計學》。1927年夏調上海國立暨南大學,任教務長兼《會計學》教授。後歷任光華、齊魯、滬江等大學教授。1949年去香港,1950年在新亞書院先後任系主任、商學院院長及會計長等職。中文大學成立後曾任大學商學院院長及系主任等職。後即轉往浸會學院任教並擔任商學院院長等職。
楊汝梅用英語所著的《商譽及無形資產》(Goodwill and Intangible Assets)一書,成為他的成名之作,蜚聲於歐美會計學界。楊氏還是我國最早列入世界名人錄的會計學者。該書問世後,受到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先生的重視,後由施仁夫先生譯成中文,於1926年列入當時潘序倫主編的《立信會計叢書》出版,並定名為《無形資產論》。
無形資產的會計理論以及它的會計處理方法,開始在我國廣為傳播。會計學中關於商譽和無形資產的研究和實務處理,是一個很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的重要課題。楊汝梅先生的著述和研究,不但在時間上是相當早的,而且對於健全我國工商企業的管理與會計科學的發展,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楊汝梅教授是我國公認的著名會計專家之一,對會計理論的造詣精湛,為我國會計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早在1926年就著有《商譽與無行資產論》一書,為美國財經學界所稱許,引起當時財經各界的重視,該書直至1978年還作為《現代會計發展》叢書重印發行。楊汝梅教授任教50年,桃李遍及國內外。
現在「我國研究會計帳薄學說的人,沒有早於楊汝梅的,也沒有比楊汝梅更精通於此學說。」---葉開瓊
「楊汝梅(眾先)是中國會計學者進入世界會計領域,成就達到當時世界水平的第一個人。」---李寶震
二、顧准
1915年7月1日生於上海,1927年在黃炎培所辦中華職業學校畢業後,進入潘序倫的立信會計事務所當練習生,隨後通過自學,逐步掌握了會計學。16歲時,初次走上講台,卻被學生轟下了台。一年之後,再次上台,才站住了腳。1934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會計學著作《銀行會計》,為國內第一本銀行會計教材。以後,陸續出版的有《初級商業簿記教科書》、《簿記初階》、《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中華銀行會計制度》、《所得稅原理與實務》、《中華政府會計制度》等。
三、潘序倫
潘序倫(1893-1985),因兄弟輩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五,宜興丁蜀鎮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國內外頗負盛名的會計學家和教育家,被國外會計界譽為中國會計之父。
他14歲時,父親去世,得長兄伯彥(古文學家)的教益很多。序倫12歲前讀私墊,後入蜀山小學,畢業後,考進上海浦東中學,經常考第一名,頗得校長黃炎培的賞識。當他15歲將要畢業前夕,因抗議某教師而舉行的交白卷風潮,被開除學籍。之後,轉入常州府中學堂,畢業後,進南京政法大學,不到兩年,學校因故被勒令停辦。不久,他考進了南京海軍軍官學校無線電收發班,畢業後被分派到海軍某艦上任准尉無線電收發報員,可他無意久留,退出軍籍,辭去職務。後來,曾到南京造幣廠當過翻譯員,又回到家鄉做中小學教員,他立志出國留學,得到黃炎培的支持,進入聖約翰大學。1921年畢業,得到文學士學位,同年學校保送,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院,選學了會計學科,因而奠定了一生從事會計學研究的基礎。他在哈佛大學,勤奮苦讀,放棄了假日休息與游覽娛樂,經常是一隻麵包一杯開水充飢,爭分奪秒地把全部時間用於學習,從宿舍到教室、到圖書館,終日只是與書為伴,終於在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翌年,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博士學位。
1924年,潘序倫學成回國,任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會計主任等職。1927年,創辦了潘序倫會計事務所,並編譯出版會計叢書和創辦會計學校。他從實踐中深深感到開展會計師業務,首先要取信於社會,因之取《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句,將潘序倫會計事務所改名為立信會計事務所。
1927年,他先舉辦簿記訓練班,因學生人數大增,為適應需要,後又創辦了立信會計補習學校、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和立信高級會計職業學校。
主要著作:
《立信會計叢書》《蘇聯會計述要》《國營會計概要》《新編立信會計叢書》《成本會計》《高級商業簿記教科書》《公司登記規則》《公司會計》《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國營企業會計概要》《基本會計學西方會計》《基本會計學》《會計學》《審計學》《所得稅原理及實務》《通用簿記教程》《政府會計》
經典名言: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
四、謝霖
謝霖 (1885-1969年) (字霖甫),教授,江蘇武進人,男。我國會計界先驅,知名會計學者,我國會計師制度的創始人,會計改革實幹家和會計教育家,中國的第一位注冊會計師,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的創辦者,中國會計改革的先驅中國會計師制度的拓荒者。
少年東渡日本,攻讀明治大學商科,1909在畢業獲商學士學位。
回國後,應試經濟特科,清政府收入商科舉人學衙。因才華過人,深受當局重視,先後派任大清銀行(即後中國銀行)總司帳,交通銀行總會計,四川總督署文案委員,四川勸業道商務科長等職。在任商務科長時,即舉辦商務傳習所,自任所長講授復式會計,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新式會計人才。由當時教育家胡元聘為兩湖明德大學教授,講授復式會計,著有《薄記學》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先於《銀行會計學》),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記帳的著作,對學生啟迪很大。
謝霖教授以「母實業而父教育」的宗旨,在擔任各種職務的同時,十分重視會計教育。他在熱心教育事業,建立會計師制度,改革會計制度,設立會計師事務所和傳播會計知識等方面,為我國會計科學發展和會計工作實踐做出了巨大貢獻,不愧為我國近代傑出的教育家。1912年總結兩行會計改革實踐,加以系統化、規范化,編著了《實用銀行會計》一書(商務印書館出版),並為小商店設計了《改良中式帳》,著有專輯,使小商店在結帳、納稅時具有規范的數據。他在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改革會計一舉成功,震動了經濟界,全國工商企業爭相效法,使我國由傳統的單式記帳向科學的復式記帳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並為借貸復式記帳法在我國的運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謝霖於1918年6月上書舊農商、財政兩部,建議設立「中國會計師制度」。農商部是當時北洋政府主管全國工、農商業經濟的部門,認為謝的申請「有利商民」,很快同意,並委託謝霖起草了《會計師暫行章程》10條。《章程》規定:凡中國人民年滿30以上、大學經濟學科畢業主修會計的,或曾在資本50萬元的銀行或公司任主要會計人員5年以上的,經農商部批准,即給予會計師證書,准其開業,辦理會計的組織、查核、整理、證明、鑒定、和解等事務。於同年9月7日(也有資料說為9月6日)公布試行。同時向他頒發了第一號會計師證書,是中國第一個會計師。也曾被孫中山大總統聘為孫中山陸海大元帥府的會計長。
191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去北京大學講授新會計,後又任教於上海商學院、光華大學、復旦大學、重慶大學商學院、銘賢學院等。
五、徐永祚
徐永祚(1893—1961)又名玉書。金石墩(今屬祝場鄉)人。先後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和上海神州大學。曾任上海《銀行周報》編輯、主編,上海銀行公會書記長和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會計科長。他經濟知識淵博,會計業務精通。民國12年(1923)在上海設立徐永祚會計師事務所(後改名昌明會計事務所),並舉辦會計培訓班,普及新式簿記知識。當時尚流行中式簿記,他編著《改良中式簿記》一書,出版後頗受工商企業歡迎,紛紛採用。又主編《會計雜志》,經常介紹國內外財會管理的理論和經驗。在30多年的會計師活動中,對提高工商業財務會計管理水平起了相當作用,被公認為名會計師。
民國26年(1937)「八一三」淞滬抗戰開始,上海人民踴躍捐獻,支援前線,他經手所有捐獻財物的進出證件和帳冊。後來被日寇偵悉,將其逮捕監禁,再三逼問財物所在;他堅貞不屈,後經多方營救獲釋。
新中國成立時,他應邀赴北京參加開國大典,後擔任華東軍政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上海第一、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⑶ 有沒有會計大師
你好,你說的會計大師是指哪個證書呢,如果按證書劃分,我們領域內的就是初級回會計,答CPA,ACCA,CIMA,CMA,目前是我們從事的。
同學做題的話自己思考,思考有什麼不懂的可以提出來,在我證書領域范圍內盡量給你解答。
⑷ 求會計大師速做,,重賞
答:1、借:生制產成本 679800 製造費用5800 管理費用4000 貸:原材料686900
2、借:生產成本75000 製造費用20000 管理費用5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100000
3、借:生產成本10500 製造費用2800 管理費用700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14000
4、借:製造費用4000 管理費用500 貸:累計折舊4500
5、借:製造費用900 管理費用400 貸:銀行存款1300
6、借:財務費用6500 貸:應付利息6500
7、借:製造費用 600 管理費用 840貸:其他應收款1440
8、借:製造費用27000 管理費用5500 貸:銀行存款32500
9、借:生產成本61100 貸:製造費用61100
10、借:庫存商品826400 貸:生產成本826400
⑸ 各個機構、大師對會計的定義是什麼
通過互聯網平台去溝通交流聚集一群自己的忠實客戶銷售自己的產品。
⑹ 有哪些比較牛逼的會計大師能加一點介紹嗎謝謝
廣義貸整理了以下十人:閻達五、葛家澍、王松年、吳水澎、徐政旦、郭道楊、婁爾行、毛伯林、潘序倫、閻德玉、閻金鍔、楊紀琬。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自行網路這些人。
⑺ 國內外有哪些會計學大師,知名會計學教授
是的,一次必須過,否則無效。 考試科目 考試科目包括《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捶內。容 參加初級資格考試的人員,必須在一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初級資格證書。 根據「財政部2017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通知」可知
⑻ 國內外有哪些會計學大師、知名會計學教授呢
國內:閆達五:人大會計學號專家,我國著名會計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博士導師、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會計財務理論研究所所長
教授葛家澍:廈大會計學1號專家,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
李天明:中央財大會計學專家,編著的《審計學教程、新銀行會計教程》(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國會計學界的奠基性著作。
潘序倫:國內外著名的會計學家,是立信會計學校創始人
閻金鍔:我國著名會計、審計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會計學會顧問,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
郭道揚:我國著名會計學家,會計史學家。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是中南財經玷污大學惟一特聘教授;兼任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會計教授會會長
余緒纓:曾擔任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管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學術帶頭人,廈門大學文科學術委員會委員;深圳大學、中山大學等七校客座(兼職)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會計國際教育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國際權威性會計刊物《會計國際學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編輯政策部成員(該部由從世界多國選聘的5名著名學者組成);中國會計學會顧問;財政部人才中心高級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美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與研究國際學會和加拿大學術會計學會會員。曾任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級經濟師評委會主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廈門大學會計與企業管理系主任、廈門大學會計系主任等職務
婁而行:先後在上海財經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學院(後改為上海財經大學)任教授,擔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系主任、名譽系主任。婁爾行教授是我國當代最有影響的會計學家之一,是新會計學科體系的主要創始人,為排動中國會計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會計界享有很高聲譽。他先後擔任過上海市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及顧問、中國成本研究會顧問
楊紀琬: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原中央常委,財政部會計司原司長、顧問,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首任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著名會計學家,博士生導師
外國:美國著名會計學家A.C.利特爾頓 A.C.利特爾頓(Ananias CharlesLittletm)(1886-1974 年)是美國著名會計學家,也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當代會計學家之一. 正 愛德華(James Don Edwards)教授是美國著名會計學家。他1949年畢業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會計系,在丹佛大學完成MBA,又在德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阿瑟·洛斯·迪金森爵士(Sir Arthur Lowes Dickinson,1859-1935)是一位傑出的會計學家和注冊會計師。由於他具有淵博的學識和一流的理論水平,而且為注冊會計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在1951年,其與亨利·蘭德·哈特菲爾德(Henry Rand Hatfield)一道被選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為著名會計學家設立的專門紀念廳——會計名人堂(Accounting Hall of Fame),成為當年入選的兩位會計名人之一。英國會計學家傑·貝蒂(J.Batty)(美)埃爾登·S.亨德里克森(Eldon S.Hendriksen)
望採納!
⑼ 會計專家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內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容種經濟管理工作。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的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古義是集會議事。
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會計的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項基本職能和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拓展職能。
會計核算職能是指主要運用貨幣計量形式,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從數量上連續、系統和完整的反映各個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加強經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