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山居圖
Ⅰ 中國古代除了清明上河圖還有哪些著名的畫
東晉 顧愷之 的 《女史箴圖卷》
唐 韓 晃 的 《五牛圖卷》
唐 閻立本 的 《步輦圖卷》、專《歷代屬帝王圖卷》
唐 周肪(傳) 的 《簪花侍女圖卷》
五代 顧閎中 的 《韓熙載夜宴圖卷》
北宋 張擇端 的 《清明上河圖卷》
南宋 梁 楷 的 《潑墨仙人圖軸》
元 黃公望 的 《富春山居圖卷》
元 倪 贊 的 《六君子圖軸》
Ⅱ 我國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黃公望八十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一條河內流的容一生,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黃公望背著畫卷帶著干糧一路前行,踏遍了富春江兩岸。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四年之後,黃公望八十四歲,《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黃公望在畫中把人藏於山水之中,畫里共有八個人,但是我們一般只能找到五個。因為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人的一生其實也無風雨也無晴。 1353年,一直四處尋找黃公望的無用師弟終於找到了他。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熱淚盈眶。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一言不發,舉手將付出全部心血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了無用師弟。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他認為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他毫無遺憾地走了! (來源: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Ⅲ 我國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描繪的是哪裡的景色
畫面描繪的是,今浙江富春江上游富陽、桐廬一帶的景色。早在南朝梁專吳均與朱元思書就贊屬美這一帶的景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里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漂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峰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鶯鶯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不絕,弋飛戾天者,望風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明《大明一統志》記載,富春山在桐廬縣西三十里,一名嚴陵山,清麗奇絕,號錦峰秀嶺,乃漢嚴子陵隱釣處,前臨大江,上有東西二釣台。」可見這里不僅自然景觀好,人文景觀也好,所以才能招來歷代文人來此隱居。
Ⅳ 《富春山居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藝術嗎
不是《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Ⅳ 我國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畫面抄層巒起伏,井然有序;水平樹靜,風和日麗,村居疏落有致,坐落山澗間。時有垂釣者放舟於江心,儼然世外桃源景象。這正是黃公望的理想寄託。年輕時曾想效命朝廷,做吏勤奮努力,後因協助章閭經理錢糧獲罪入獄,功名之心徹底破滅,出獄後加入全真教,超脫塵世。富春山景色正合自己的心境。去其奇絕,保留清麗,一切都統一在和諧的氛圍中。畫中沒有高峰險灘,沒有特別扭曲變態的樹,連筆墨都是舒緩平靜的。
Ⅵ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畫
圖: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pic/item/faacb564a35038e3f7365417.jpg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少有大志,青年有為,中年受人牽連入獄,飽嘗磨難,年過五旬隱居富春江畔,師法董源、巨然,潛心學習山水畫,出名時,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翁了。黃公望把「畢生的積蓄」都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嘔心瀝血,歷時數載,終於在年過八旬時,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圖》縱31.8厘米,橫51.4厘米。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厘米,橫636.9厘米。
此畫卷為六接的紙本,即是由六張紙連成的畫卷.黃公望(字子久)為元代最負盛名的畫師,在畫史上的影響頗大。他在《山水訣》中,明確提到模寫。他說:「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當屬《富春山居圖》。為了創作《富春山居圖》,他在「領略江山釣灘之勝」時,「袖攜紙筆,凡遇景物,輟即模記」。此畫成於至正七年(1347年),此時子久年近八旬,畫中所題文字表明,他為完成此畫而潛心觀察、揣摩費時三四年。張庚在《圖畫精意識》中記載了董其昌對此畫的贊譽,「子久畫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韻超逸,體備眾法,脫化渾融,不落畦徑。」
Ⅶ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兩幅著名的山水畫傑作。其藝術風格有何不同
《千里江山圖》 青綠山水 院體畫 工整富麗
《富春山居圖》 水墨山水 文人畫 飄逸秀美
Ⅷ 我國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是受到誰的邀請而創作的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來》,紙本,縱源33厘米、橫636.9厘米。墨筆畫。是他離開官場後偕無用禪師隱居富春山時因無用之請所畫,費時多年。畫末自識雲:「至正七年(1347),仆歸富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於南樓援筆寫成此卷。興之所至,不覺偉偉布置如許。逐旋填扎,閱三四載未得完備,蓋因留山中,而雲游在外故爾。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當為著筆。無用過慮有巧取豪奪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十年青龍在庚寅(1350),暑節前一日,大疾道人書於雲間夏氏知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