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醫家
1. 河南有哪些名人
傳說中的中華民族「開天鼻祖」
河南淮陽城的太昊陵,是中華子孫祭祀朝拜伏羲的聖地。
治水神工大禹
為治黃河,「三過家門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話。他是我國原始社會最後一位 部落聯盟首領,奴隸制社會第一個元朝--夏朝的開國君主。主要活動區域在河南。
商朝創始人湯
一位政治上有遠見,事業上有作為的國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賢,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動區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帶。
政治改革家子產
姓公孫,名僑,字子產,春秋時 期鄭國(今河南新鄭)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哲學大師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陽,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國(今河南鹿 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著有《道德經》。
志行高潔的莊子
原名莊周(約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戰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 丘縣東北)人,是繼老子之後我國道家學派的一個主要人物,後人稱「老 庄哲學」。他的文學造詣也很高,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早期代表。
軍事家吳起
(約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戰國前期衛國左氏(今河南 濮陽)人,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吳子兵法》。
功成身退的范蠡
字少伯,春秋時期宛(今河南南陽)人,任越國大夫,在 吳越爭霸中為越國打敗吳國立下了大功。
變法圖強的商鞅
姓公孫,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戰國中期衛國(今 河南汲縣)人,傑出的政治家,他的變法措施使秦國在戰國七雄 中獨霸天下,為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
又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戰國晚期韓國(主要區域在河南省)人,著名 法學家,他的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運用的 基礎。他的文學功底深厚,為後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
字涉,秦末陽城(今河南登封)人,領導了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輔佑秦王統一中國的李斯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國上蔡縣(今 河南上蔡縣)人,著名的政治家,輔佐秦王統一了中國。
歷算學家張蒼
(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漢陽武 (今河南原陽)人,是西漢初年歷算學方面的突出代表, 為我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古代著名的科學家張衡
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東漢南陽西鄂 (今河南召縣石橋鎮)人。傑出的科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 測驗風向的候風儀等,對人類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醫聖張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陽郡涅陽(今 河南南陽)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英年早逝的才子賈誼
(約公元前200年——前168年), 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是西漢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漢字字典創造者許慎
字叔重(約公元58年——147年),東漢汝南召陵 萬歲里(今河南郾城縣東15公里許庄)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 家、文字學家、訓詁學家和詞彙學家,著有《說文解字》等。
古代才女蔡琰
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尉氏縣西南蔡庄)人,是漢朝著名 學者蔡邕的獨生女兒,所著五言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軍事謀略家司馬懿
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 的著名軍事統帥,以謀略著稱,是晉王朝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鄧艾
字士載(公元197年——264年),義陽郡棘陽(今河南 新野東北)人,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協助司馬氏東征西討,屢建奇功。
漢史專家范曄
字蔚宗,南朝宋代順陽(今河南淅川縣)人, 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著有《後漢書》等。
狂狷而秀慧的阮籍
字嗣宗,東漢陳留郡(今河南尉氏) 人,著名詩人,被稱為「竹林七賢」。
山水詩人謝靈運
生於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陳郡陽夏(今河 南太康)人,是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個詩人。
志怪小說創始人干寶
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東晉時期 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志怪小說的創始人。
東晉帥星謝玄
字幼度(公元343年——388年),陳郡陽夏(今河 南太康)人,東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曾 指揮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典範——淝水之戰。
反佛鬥士范縝
字子真(約公元450年——515年),南朝舞陽(今 河南泌陽縣西北)人,著名的無神論者,著有《神滅論》等。
文學理論批評家鍾嶸
字仲偉(約公元480年——552年),南朝梁代潁川 長社(今河南長葛縣)人,著名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詩品》等。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翟讓
東郡韋城(河南滑縣東南)人,隋末 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瓦崗軍的創始人。
「開漳聖王」陳元光
河南固始縣人,字廷炬,號龍湖。他治 理漳洲42年,勤於吏冶,政績顯著,受到了 朝廷的嘉獎和百姓的愛戴,被尊為「開漳聖王」。
百代文宗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詣,為後人留下了許多 千古佳作,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詩豪劉禹錫
字夢得,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 祖籍洛陽,是唐代中期的優秀詩人,散文家和思 想家,留下了《陋室銘》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一代名相姚崇
一代名相姚崇:原名元崇(公元649年——721年), 唐代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東南)人。三朝為相,一 生清謙,為唐王朝的「開元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唐代高僧玄奘
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陳,名煒,洛州緱氏 (今河南偃師縣緱氏鎮)人,是我國佛教史上空前絕後 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成績卓著的翻譯家,被後人尊稱為「唐三藏」。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武則天執政初年(公元686年)出生於陽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素有「吳帶當風」 的美譽,他的人物繪畫更是「冠絕於世」,被後人尊稱為「畫聖」。
詩聖杜甫
詩聖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號少陵, 祖籍襄陽,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創作了「三吏」,「三別」 等大量優秀詩篇,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千古絕句。
詩鬼李賀
詩鬼李賀:字長吉(公元790年——816年), 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陽)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雲壓城 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凌雲詩才李商隱
凌雲詩才李商隱:字義山(公元813年——858年), 唐代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唐代千餘名詩人 中極富才華的一位,留下了600餘首詩,均屬佳品。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公元772年——846年), 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留 下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處曾相識」等許多不朽詩句。
建築學家李誡
建築學家李誡:字明仲,北宋時期鄭州市管城 縣(今河南新鄭縣)人。他篇著的《營造法式》一 書,是我國古代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建築學著作。
民族英雄岳飛
民族英雄岳飛:字鵬舉(公元1103年——1142年), 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華民族一代英傑。
宋代大儒程顥和程頤
程顥(公元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又稱明道先生;程頤(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 又稱伊川先生,被世人稱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
元代大學者許衡
公元1209年,出生在先後由金、 元統治的懷慶河內(今河南沁陽市),是元代著名學者、教育家和 政治家,和郭守敬一起修訂完成了古代最優秀的歷法——《授時歷》。
明代樂律家朱載育
大約明朝嘉靖十五年 (公元1536年),出生於明鄭恭王府(今河南沁陽),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我國明代偉大的音樂理論家、教學 家和天文學家,被西方贊譽為「東方網路藝術全書式的人物」。
抗清名將史可法
字寬之,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 人,一生剛正清廉,忠心報國,他的抗清事跡和寧 死不屈的崇高氣節,為後人所頌揚。
書法家王鐸
字覺斯,號痴庵, 河南孟津縣人,是明末清初蜚聲中外的大書法家。
抗英保台的曹謹
字懷朴,河南沁陽人,在台灣淡水縣 和鳳山縣任職期間,為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台灣,立下了卓著功勛。
台北知府陳星聚
字耀堂,河南臨穎縣陳台鄉陳村人, 清朝光緒年間率領台灣人民抵禦法國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衛戰的勝利。
張仲瑞喋血汴城
河南許昌人,同盟會成員, 1911年12月在開封策劃武裝起義時,被捕入獄,英勇不屈,慷慨就義。
中州第一個女學創辦人劉青霞
河南安陽人,同盟 會成員,著名社會活動家,創辦了河南第一所女校——華英女校。
民族英雄吉鴻昌
南扶溝縣人,著名的抗 日將領,共產黨員,1934年月11月24日被反動派殺害。
共產黨人好榜樣彭雪楓
河南鎮平縣七里庄 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一位德才兼備、文武雙全 的優秀軍事家和政治家,1944年犧牲在豫東抗日前線。
人民英雄楊靖宇
河南確山縣李灣村人。 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優秀共產黨員,英勇犧牲時年僅35歲。
狼牙山壯士宋學義
河南沁陽市北孔村人。 在狼牙山阻擊戰中,和另外四名英勇的紅軍戰士一起牽制了日 軍主力,保證了大部隊安全轉移,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
巾幗巨星鄧穎超
祖籍河南光山縣,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 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現代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導人。在中國所有 的女性中,能像鄧穎超那樣為世人所熟知、受世人所敬愛的實在是 屈指可數。當她出訪世界各國時,幾乎受到所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 腦的接見和陪同。她的名字永遠響徹在古老的中國大地,回盪在五 湖四海,如同一顆炫耀在宇宙太空的燦爛明星,熠熠生輝。
傳奇將軍許世友
河南新縣許家龕人,一生極負傳奇色彩, 領導並指揮了許多著名戰役,戰功卓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將領。
從放牛娃到將軍的李德生
河南新縣陳店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上將,一生戎馬倥傯、身經百戰,多次負傷,屢建戰功,有「驍將」之稱。
極高明而道中庸——馮友蘭
河南唐河縣祁儀鎮人,是20世紀中國 對傳統哲學文化的現代化做出了最突 出貢獻的哲學家。國家一級教授,美 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的哲學博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印度德里大學的 名譽文學博士,一生著述甚豐,90高 齡時仍撰寫出七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
當代畢升王永民
河南南召縣人,享譽世界的「五筆字 型」的發明者。
2. 包拯和宋慈都是宋朝的他們誰大誰小,是不是同一時期的人
包拯和宋慈都是宋朝的,包拯大,官至樞密副使、禮部侍郎。不是同一時期的回人,包拯北宋,宋慈南宋答。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漢族,宋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字希仁,中國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其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進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謚孝肅,贈吏部尚書。其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黑子」、「包黑炭」。
宋慈官居經略安撫使,據歷史記載是三品以上官員,官階一般為正二品或從一品。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3. 宋朝著名的醫學家
朱肱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醫,中醫內外科都是傳奇人物,尤其是膏葯治療頸肩腰腿痛極其獨特。
4. 宋朝有哪些名醫,越多越好
錢乙,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錢乙是我國醫學史上回第一個著名兒科答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葯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後人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楊士瀛,字登父,號仁齋,南宋醫學家,三山(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出身於世醫家庭,自幼習醫,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典醫籍及歷代醫學名著研究頗深,在脈學、傷寒、兒科及內科雜病方面有一定成就。
5. 歷史問題,一題50分,附加題20分
上面回答的都不對....
哥們,不知道你想了解到什麼程度
1.歐陽修(1007年-1072年),名又訛作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中國吉州廬陵(今屬江西)人,北宋仁宗儒學家、作家、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四歲喪父,家貧,他的母親以荻畫地,教他寫字。
多誦古人篇章,為詩文,「下筆出人意表」。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言事,得罪宰相被貶,歐陽修寫信斥責司諫高若訥不主持正義,被降知夷陵縣。康定元年(1040)復任館閣校勘,編修崇文總目。
慶歷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誥。五年,杜衍、范仲淹、韓琦、富弼等名臣相繼被排擠出朝,歐陽修上書為他們分辯,因被貶知滁州,後又改知揚州、潁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和宋祁等一同編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
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太子少師。神宗熙寧五年(1072)卒於家,謚文忠。
2.華佗字元化,又名旉,三國時,東漢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華佗,東漢末醫學家。名旉,字元化。漢未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術,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華佗很重視疾病的預防,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創造了一種「五禽之戲」,用以鍛煉身體。五禽戲是以體育活動為主、與氣功結合的健身運動。華佗字元化,又名旉,三國時,東漢沛國譙(今安徽毫州)人,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
3.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始於太祖鐵木真,終於元順帝,共15帝。元朝是蒙古族的王朝,疆域寬廣,但統治殘暴,致使王朝短命。
元朝皇帝譜
太祖鐵木真(1162-1227)1206年稱汗,在位22年
太祖鐵木真,姓奇渥溫,名鐵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死於1227年,廟號太祖。
太宗窩闊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窩闊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後,由其四子拖雷監國一年,1229年才由窩闊台即位。1234年,聯合宋朝滅掉金國。又攻南宋,1241年,死時年56歲。
昭慈皇後----(1242-1246)年稱制
昭慈皇後,姓乃馬真,窩闊台的第六皇後。窩闊台死後,推舉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後稱制。
定宗貴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貴由,太宗長子,母乃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時年43歲。
欽淑皇後----(1248-1251)年稱制
欽淑皇後,元定宗第三皇後。
憲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
憲宗,姓奇渥溫,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父拖雷。即位後,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繼續擴張,1257年佔領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釣魚城時,被炮石擊傷而死。時年52歲。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溫,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滅南宋,定都大都。改國號「元」。死於1294年,時年80歲。
成宗鐵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稱為「善於守成」之君。死於1307年,時年42歲。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孫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軍事實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後加強中央集權。死於1311年,時年31歲。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愛育黎拔力八達。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後利用儒家思想作為統治工具,並革除武宗的弊政。死於1320年,時年36歲。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溫,名碩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後進行革新政治。頗為振作。執法嚴明。於1323年,宮廷政變被殺。時年21歲。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於1328年,時年53歲。
天順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個月
天順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兒子。在位1月,戰敗逃亡,不知所終。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圖帖木爾,武宗次子。與擁立天順帝的倒刺沙進行內戰,勝利後即位。死於1332年,時年29歲。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長子。在位八個月被毒死。時年30歲。
寧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寧宗,名懿磷質班,元明宗次子。
順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順帝,名妥歡帖睦爾,明宗長子。其間,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譴大將徐達率領明軍攻入大都,順帝出逃,元亡。1370年,順帝病死,時年51歲。
6. 西漢的天文學家是誰,北宋的醫學家是誰,南宋的大數學家是誰
落下閎 (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字長公,西漢益州巴郡閬中縣(今閬中市)人.西漢著名的天文學內家.
王懷隱 北宋醫學容家.宋州睢陽(河南商丘)人.初為道士,精通醫葯.太平興國(976—984年)初奉詔還俗,為尚葯奉御,後遷翰林醫官使.
7. 北宋哪位醫家跟蘇軾是好朋友
兩宋醫學發達,著名的醫學家也是層出不窮,跟蘇軾有瓜葛的也不少,史版料記載比較多的就權是沈括,這位是一位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他是地理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化學家、醫學家、天文學家,還是水利專家、兵器專家、軍事家,寫下了科學經典《夢溪筆談》。
但是和蘇軾的關系貌似不那麼融洽,沈括有諸多偉大稱譽之外,沈括還是一個檢舉揭發的高手,非常小人地干過文字獄的勾當。沈括的理性求實精神,到了政治生活中卻消失了。他政治嗅覺異常靈敏,善於在別人的詩文中嗅出異味,捕風捉影,上綱上線。沈括檢舉揭發的對象,是中國文學的巔峰人物——蘇軾,差點讓蘇軾身死囹圄。北宋歷史上著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提供陷害蘇軾情報的就是沈括。南宋初王銍《元祐補錄》記載了沈括的這一事。
8. 蘇軾的成就有哪些
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謚號文忠,復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
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郟縣。
(8)北宋著名醫家擴展閱讀:
蘇軾年幼時父親出遊在外,母親將其養大,並教他讀書,曾令其以范滂為榜樣。蘇軾生性放達,好交友。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蘇洵修編族譜,自稱是初唐相國蘇味道後裔。然而蘇洵自己也承認蘇味道的後人與自己的高祖之間世系不可考證,蘇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蘇洵的尋根方法,在當時就有人不以為然。
柳立言認為蘇洵修撰族譜編寫世系,將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宰相蘇味道當做自己家族的始遷祖,是看中蘇味道的知名度,蘇洵編訂族譜的目的是不問親疏,團結蘇姓人士,爭取共享政治和社會資源,以虛構始祖來聯宗。
9. 請問中醫中葯真的有用嗎我怎麼從來沒被治好過呢
「中醫總的來說是一種基於實證的實用學科。中醫能治病,這是幾千年走下來一個民族的繁衍驗證過來的。世界上沒有一種騙術能夠存在如此長時間而不被摒棄。但是中醫的麻煩是它的傳承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依據某種自圓其說的原理而自證其有的。於是就不乏牽強附會甚至白日見鬼的成份。